拓荒者
我教中文,今天复习第六课“屈原的故事”,说到屈原报国无门、投江自尽,国人每年用划龙舟、包粽子的办法纪念屈原。除了其它新词以外,我也解释了 COMMIT SUICIDE 的中文说法。然后我跟同学们说,屈原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是英雄,但在我心目中他不是英雄。屈原是个可悲的人物,某些方面值得同情,却不值得效法。
我认为屈原不是英雄。相反,历史中许多的英雄,都是无名的小人物。真正的英雄无所谓千古流芳的名号,只愿尽自己的本分,对得起上帝、对得起亲朋。真正的英雄是被他身边的人欣赏的,不需要文人志士来歌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首先必须是个谦卑的人,能拿得起、放得下。若是做不了大事、成不了大业就不想活了,在我看来连小人都算不上;不但不是英雄,也不是君子,他们太自私、太自大,除了自我实现,别无他求;他们不需要别人支撑,也不想支撑别人。独来独往独去焉,无形无影无踪也。
人的生命中,有很多远比报国更有意义的事情。作为男人,家庭责任先于社会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养育妻子儿女、怜悯身边的弱者,无一不是意味深厚。而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耕耘、坚忍历练、脚踏实地,才更令人钦佩。英雄之举,无需惊天动地;英雄之举,往往悄而无声。即使是鼓励一个伤心的人,说几句安慰的话,为家人做一顿饭,陪儿女玩游戏讲故事,也比自命不凡、离群寡居、顾影自怜的傲骨要更难能可贵。
中国的教学容易培养出脆弱的士大夫,或娇养、颓废的学子,他们理性脆弱、情感脆弱、精神脆弱,心里除了虚无缥缈的宏图大志,似乎缺乏更踏实、更可行的生存价值。这使他们面对困境很容易失去方向,陷入忧郁和自怜;在挫折面前,甚至被悲愤和惊惧所包围。士大夫的成就,或多或少,成为一种统一口径的身份标志。无需攀比,这种具有杀伤力的暗潮,在学子们还未踏出学府之前,就将人俘虏,如影随形、相伴终身。而事实上,一看到表面的高尚高不可攀、士大夫的成就难以实现,大多数人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为生存苟且沦为犬儒,或者干脆成为厚黑学的忠实信徒,这实在是对士大夫型教育的一种无情嘲讽。
而我在圣经中,看到了对英雄的不同解释。我认为,要做人,首先你要做一个凡人。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凡人,那你就是骨子里最庸俗的人。如果你有不凡之处,却甘心乐意做一个凡人,那么你就真的别具一格、出类拔萃。其实神造每一个人,都是别具一格的,但人不守本位,不甘心当自己,因此变得庸俗。任何一个守本位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在上帝眼里,他们光芒四射。
慷慨赴死易,从容生活难。勇敢地活下去,往往要求更大的胆量和魄力,甚至会有在磨砺中蜕茧成蝶的惊喜。
我觉得屈原的故事,不适合教小学生,也不适合教中学、大学生,更不适合教育移民。宏图大志不应该成为人生活的羁绊,更不能奴役人的生存价值;好高骛远不应成为一种令人成瘾的嗜好。人应该把自己放下来,走下高寒之地,学会ENJOY LIFE as A SMALL POTATO。
我们应该甘心做最普通的事情、接受最常见的痛苦、享受最简单的快乐。我们应当质疑那种根深蒂固的阶层耻辱观,走出民族文化中的“面子”牢笼,脱开身份等级的精神枷锁,让自己从“士大夫”的理想中释放出来。
我是谁?我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我要什么?我要的并不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坐看夕阳西下、花开花落。青春已经差不多耗尽了,我还有多少心力、多少代价去铤而走险?宁愿静谧在我的血液中流动,宁愿热情慢慢延续、缓缓流淌,宁愿对成败报以淡淡微笑。
我愿告别多愁善感、告别自哀自怜,捕捉生命中最细微的灿烂、发现生活中最隐藏的绚丽,学会品尝小民、凡人的痛苦和快乐,做一个勇敢的生活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