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1988年的时候,我叔叔从日本回来,带回20万人民币,当时我非常肯定地知道这笔钱足够用一辈子,因为他是万元户的20倍。
二十五年过去了,当时的想法成为了笑话,时代以30年撇掉两个零的速度在前进,再30年后,现在的200万刀=2万刀的购买力。
你说可以买房可以理财,这些都是食利行为,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前进,将是未来的30年通过制度税收加以大幅调节和纠正的。

这个确实无法计算。

但这个二十万的例子,确实好像极端了一点,在人民币这25年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1988年二十万人民币折美元在美国到现在,与二十万人民币在中国到现在,完全不同的结果。以房地产计就更夸张了。

200万刀30年后的购买力2万刀,这个可能也不至于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呵呵,不是你问的以钱计,多少算多吗?这本就是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呀。每人心里的称不一样,所以别人的回答对你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我的感觉是,你已经做了过来的决定,但又并不那么确定这样做是不是正确,所以想在坛子上寻求支持。但是你知道吗?即使所有人的回帖都是鼓励你来,也并不能改变过来后的现状,最多就是精神安慰而已,不能当饭吃当钱花的。虽然你反复强调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从你回帖的字里行间能看出来,准备得并不充分,还是抱着很多幻想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幻想不切实际,等你在一片欢呼声中登陆你心中完美的大陆,蜜月期一过,发现所有的一切跟你原先想象的都不一样时,你将承受多大的心理落差呀!而这对一个45岁的中年人来说,甚至是颠覆性的。

其实移民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既然决定了,没必要再听其他人的意见。别人说什么都不是你的经历,就像小马过河,深浅自知。移民没有什么对与错,至少能给孩子一个相对好的未来,有什么不好呢?决定了的事就大胆走下去,只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没什么能打倒你了。而且运气这东西谁知道呢?也许上天眷顾,一来就能有很好的机会也不一定啊。一句话: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作最坏的打算。这才是王道!

:wdb37::wdb37::wdb37: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这个确实无法计算。

但这个二十万的例子,确实好像极端了一点,在人民币这25年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1988年二十万人民币折美元在美国到现在,与二十万人民币在中国到现在,完全不同的结果。以房地产计就更夸张了。

200万刀30年后的购买力2万刀,这个可能也不至于吧。

是的,夸张了点,
但是前三十年推着你去赚钱,上海随便阿姨大妈有套房子便是100-200万,1988年万元户(1万元)可是娶女大学生。
将来的三十年,是夺走你的三十年,虽然我还不能确定用什么方式:房产税?开刀富人?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很难逃。

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很可能用房产税的形式,而且房产税率基点本身比美国低,上抬一点不至于死人。
引发的导火索是资源价格跌,产业转移,没处搞钱。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是的,夸张了点,
但是前三十年推着你去赚钱,上海随便阿姨大妈有套房子便是100-200万,1988年万元户(1万元)可是娶女大学生。
将来的三十年,是夺走你的三十年,虽然我还不能确定用什么方式:房产税?开刀富人?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很难逃。

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很可能用房产税的形式,而且房产税率基点本身比美国低,上抬一点不至于死人。
引发的导火索是资源价格跌,产业转移,没处搞钱。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是的,夸张了点,
但是前三十年推着你去赚钱,上海随便阿姨大妈有套房子便是100-200万,1988年万元户(1万元)可是娶女大学生。
将来的三十年,是夺走你的三十年,虽然我还不能确定用什么方式:房产税?开刀富人?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很难逃。

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很可能用房产税的形式,而且房产税率基点本身比美国低,上抬一点不至于死人。
引发的导火索是资源价格跌,产业转移,没处搞钱。

产业转移,过渡福利欧洲国家的危机会让美加政府警觉,强化税收可以理解,但全球量化宽松情况下,资源价格长期看跌?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呵呵,不是你问的以钱计,多少算多吗?这本就是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呀。每人心里的称不一样,所以别人的回答对你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啊。

我的感觉是,你已经做了过来的决定,但又并不那么确定这样做是不是正确,所以想在坛子上寻求支持。但是你知道吗?即使所有人的回帖都是鼓励你来,也并不能改变过来后的现状,最多就是精神安慰而已,不能当饭吃当钱花的。虽然你反复强调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从你回帖的字里行间能看出来,准备得并不充分,还是抱着很多幻想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幻想不切实际,等你在一片欢呼声中登陆你心中完美的大陆,蜜月期一过,发现所有的一切跟你原先想象的都不一样时,你将承受多大的心理落差呀!而这对一个45岁的中年人来说,甚至是颠覆性的。

其实移民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既然决定了,没必要再听其他人的意见。别人说什么都不是你的经历,就像小马过河,深浅自知。移民没有什么对与错,至少能给孩子一个相对好的未来,有什么不好呢?决定了的事就大胆走下去,只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没什么能打倒你了。而且运气这东西谁知道呢?也许上天眷顾,一来就能有很好的机会也不一定啊。一句话: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作最坏的打算。这才是王道!

有些话很有道理。
这个帖子确实帮我在修正对加拿大新移民生态的感觉,也调整自己的预期和选择。
比如,我现在可能比较不倾向labor,更多倾向先化些功夫提高语言,对于加拿大工作机会或学习某个专业,培训某职业资格证书更关注。
一切千里在外的感觉与活生生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帖子让我更紧张,但也在更具体地准备。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产业转移,过渡福利欧洲国家的危机会让美加政府警觉,强化税收可以理解,但全球量化宽松情况下,资源价格长期看跌?

美国这几十年通胀率不高,完全拜进口中国等廉价商品所赐,
加上科技进步转基因,现在此因素已经被消化完,还远远不够,
如果原材料价格高,人工价格再高的话,通胀会如期而至,而且还是滞涨。
因此发达国家最近都有开发自己本国资源的冲动(页岩气油)
美国打压资源价格的决心不可轻视,因为人均能源消耗是中国的很多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耗是为出口,是替人顶罪)
如果大家都趴下艰难度日,北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成本无法降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每个人来了之后的路都会不同。生活在温哥华的两个家庭。几乎同一时间登陆。一家的计划是读书找工作,一家的计划是熟悉本地,看看有什么生意的机会。读书的那个读出来后很快工作,夫妻两个现在年薪15万,其中一人每年5周假期,每月2天可用病假。所有保险都齐。买个房子,靠工资供房,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实现一个房子两个车,两个孩子,但还没狗的生活。
另一个家庭靠房养房,已经拥有三个房子,收租子过日子。夫妻都不怎么工作,也是自得其乐。
哪个更好些?这个完全看自己的选择。职业的满足感,读书找工作。闲散的日子,还是干些自由度高一些的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5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有些话很有道理。
这个帖子确实帮我在修正对加拿大新移民生态的感觉,也调整自己的预期和选择。
比如,我现在可能比较不倾向labor,更多倾向先化些功夫提高语言,对于加拿大工作机会或学习某个专业,培训某职业资格证书更关注。
一切千里在外的感觉与活生生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帖子让我更紧张,但也在更具体地准备。

感觉你现在才有点进入状态了,这样子过来好很多。

来吧,加拿大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但却能体味不一样的人生。人只有短短一辈子,多经历一些才活得精彩。

Good luck!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来了几年,觉得完全不是这样,都很客气,喜欢和你聊几句,卖海鲜的那里,还教你如何做鱼,弄虾好吃,我们在国内生活在北方,很少在家里吃海鲜,尤其是贝类,蟹,龙虾之类,来这里后,都是大统华卖海鲜的员工教我们如何在家里做海鲜:wdb6:

看来因人而异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每个人来了之后的路都会不同。生活在温哥华的两个家庭。几乎同一时间登陆。一家的计划是读书找工作,一家的计划是熟悉本地,看看有什么生意的机会。读书的那个读出来后很快工作,夫妻两个现在年薪15万,其中一人每年5周假期,每月2天可用病假。所有保险都齐。买个房子,靠工资供房,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实现一个房子两个车,两个孩子,但还没狗的生活。
另一个家庭靠房养房,已经拥有三个房子,收租子过日子。夫妻都不怎么工作,也是自得其乐。
哪个更好些?这个完全看自己的选择。职业的满足感,读书找工作。闲散的日子,还是干些自由度高一些的事。

二个好例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每个人来了之后的路都会不同。生活在温哥华的两个家庭。几乎同一时间登陆。一家的计划是读书找工作,一家的计划是熟悉本地,看看有什么生意的机会。读书的那个读出来后很快工作,夫妻两个现在年薪15万,其中一人每年5周假期,每月2天可用病假。所有保险都齐。买个房子,靠工资供房,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实现一个房子两个车,两个孩子,但还没狗的生活。
另一个家庭靠房养房,已经拥有三个房子,收租子过日子。夫妻都不怎么工作,也是自得其乐。
哪个更好些?这个完全看自己的选择。职业的满足感,读书找工作。闲散的日子,还是干些自由度高一些的事。
不能说哪个例子更好,每个家庭登陆的家庭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资产状况不同,不是想选那种模式都可以。比如,资产少或不懂炒房的就只能选第一种不可能选第二种模式。反之如果国内做小生意过来的重新学英语,再如入职场也几乎不可能。可以做两种选择的家庭估计不多吧。我估计只能选第一种,就没能力选第二种模式了。 好例子,赞一个:wdb19::wdb3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楼主,兼听则明本无错,但是用在移民问题上却不一定靠谱!当年温版有位前辈妙笔生花,诙谐幽默,娓娓道来登陆初期的各种体会,感受,并附上相当感染力的图片,引得不少人追随向往之。但是随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此前辈发的正能量贴子越来越少,去年还是前年终究熬不过两地分居的残酷现实回流了。最近偶发现多版也有差不多相同一位人士,贴子初期详细讲解,热情回复,很多人跟贴感叹道跟着某某有信心多了云云,09年开贴,近年已经很少回帖了。

你家情况和上面两位前辈相同的硬伤就是以夫妻分居为代价,看似经济上短期有保障,其实潜在麻烦多了去了。国内留守那位越挣的多就越难适应国外的重新起步,而国外的越呆就越反感国内的明争暗斗,而且国外很难拼出国内那位收入水平,家庭地位也会越发动摇,最后不是牺牲一方习惯模式回流而保全家庭,就是双方分道扬镳。这样例子真是不要太多哦!两地分居是移民中的大忌,可是很多移民都忽视它,以为自家感情坚不可摧,和平演变知道吧,慢慢地,慢慢地,不知觉中感情亦是渐趋渐远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楼主,兼听则明本无错,但是用在移民问题上却不一定靠谱!当年温版有位前辈妙笔生花,诙谐幽默,娓娓道来登陆初期的各种体会,感受,并附上相当感染力的图片,引得不少人追随向往之。但是随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此前辈发的正能量贴子越来越少,去年还是前年终究熬不过两地分居的残酷现实回流了。最近偶发现多版也有差不多相同一位人士,贴子初期详细讲解,热情回复,很多人跟贴感叹道跟着某某有信心多了云云,09年开贴,近年已经很少回帖了。

你家情况和上面两位前辈相同的硬伤就是以夫妻分居为代价,看似经济上短期有保障,其实潜在麻烦多了去了。国内留守那位越挣的多就越难适应国外的重新起步,而国外的越呆就越反感国内的明争暗斗,而且国外很难拼出国内那位收入水平,家庭地位也会越发动摇,最后不是牺牲一方习惯模式回流而保全家庭,就是双方分道扬镳。这样例子真是不要太多哦!两地分居是移民中的大忌,可是很多移民都忽视它,以为自家感情坚不可摧,和平演变知道吧,慢慢地,慢慢地,不知觉中感情亦是渐趋渐远了
写的真好。冷暖自知。而且日子长着呢。一时好不能代表一辈子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楼主,兼听则明本无错,但是用在移民问题上却不一定靠谱!当年温版有位前辈妙笔生花,诙谐幽默,娓娓道来登陆初期的各种体会,感受,并附上相当感染力的图片,引得不少人追随向往之。但是随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此前辈发的正能量贴子越来越少,去年还是前年终究熬不过两地分居的残酷现实回流了。最近偶发现多版也有差不多相同一位人士,贴子初期详细讲解,热情回复,很多人跟贴感叹道跟着某某有信心多了云云,09年开贴,近年已经很少回帖了。

你家情况和上面两位前辈相同的硬伤就是以夫妻分居为代价,看似经济上短期有保障,其实潜在麻烦多了去了。国内留守那位越挣的多就越难适应国外的重新起步,而国外的越呆就越反感国内的明争暗斗,而且国外很难拼出国内那位收入水平,家庭地位也会越发动摇,最后不是牺牲一方习惯模式回流而保全家庭,就是双方分道扬镳。这样例子真是不要太多哦!两地分居是移民中的大忌,可是很多移民都忽视它,以为自家感情坚不可摧,和平演变知道吧,慢慢地,慢慢地,不知觉中感情亦是渐趋渐远了

很有道理,很好的提醒。
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希望以后回头看看这个帖子,在问题出现时及时调整路线,不要进退失据。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很有道理,很好的提醒。
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希望以后回头看看这个帖子,在问题出现时及时调整路线,不要进退失据。

设想的太多,有时反而是会让你进退失据

家庭团聚才是第一位的,两地分居,对夫妻和子女都是不利的

要么不来,要来就一起来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温哥华,我这个老男人来了终于来了。

楼主,兼听则明本无错,但是用在移民问题上却不一定靠谱!当年温版有位前辈妙笔生花,诙谐幽默,娓娓道来登陆初期的各种体会,感受,并附上相当感染力的图片,引得不少人追随向往之。但是随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此前辈发的正能量贴子越来越少,去年还是前年终究熬不过两地分居的残酷现实回流了。最近偶发现多版也有差不多相同一位人士,贴子初期详细讲解,热情回复,很多人跟贴感叹道跟着某某有信心多了云云,09年开贴,近年已经很少回帖了。

你家情况和上面两位前辈相同的硬伤就是以夫妻分居为代价,看似经济上短期有保障,其实潜在麻烦多了去了。国内留守那位越挣的多就越难适应国外的重新起步,而国外的越呆就越反感国内的明争暗斗,而且国外很难拼出国内那位收入水平,家庭地位也会越发动摇,最后不是牺牲一方习惯模式回流而保全家庭,就是双方分道扬镳。这样例子真是不要太多哦!两地分居是移民中的大忌,可是很多移民都忽视它,以为自家感情坚不可摧,和平演变知道吧,慢慢地,慢慢地,不知觉中感情亦是渐趋渐远了
:wdb17: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