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移民10年的代价 半数人得慢性病

"加拿大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居于本国10年以上的移民中,有56%属长期病患者,数字较居于本国10年或以下的新移民高出两成多......
安省华人健康联盟共同主席吕乐琴表示:“
许多移民来加国后健康情况恶化,而且速度远远超过非移民......."

坚持我原先观点,积极关注健康话题,不打不必要口水仗。

移民会面临很多生活的动荡,生活方式和营养结构的变化,对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移民健康问题已经客观存在了,揪住一些枝节细节指标(比如寿命指标),咬文嚼字,贬低别人;不如调整心态,积极看待这个问题。医者仁心,医者积极的向大众健康宣传,亦是本份。
科学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地心理调整、适度地锻炼身体...

我自己来说,久坐不是好习惯,尽管有时候是工作所迫。晚饭后,要出去小公园走走了。呵呵.....
 
最后编辑: 2014-05-30
"加拿大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居于本国10年以上的移民中,有56%属长期病患者,数字较居于本国10年或以下的新移民高出两成多......
安省华人健康联盟共同主席吕乐琴表示:“
许多移民来加国后健康情况恶化,而且速度远远超过非移民......."

坚持我原先观点,积极关注健康话题,不打不必要口水仗。

移民会面临很多生活的动荡,生活方式和营养结构的变化,对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移民健康问题已经客观存在了,揪住一些枝节细节指标(比如寿命指标),咬文嚼字,贬低别人;不如调整心态,积极看待这个问题。医者仁心,医者积极的向大众健康宣传,亦是本份。
科学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地心理调整、适度地锻炼身体...

我自己来说,久坐不是好习惯,尽管有时候是工作所迫。晚饭后,要出去小公园走走了。呵呵.....
室外摆一台功率自行车,抽空就上去干个10-16分钟,发热不出汗为止。
自己的身体在于自己调理。不出国的,应酬多,诱惑多,压力大,早死的同龄人有几个了。出国的,也不是没有牺牲的。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己为难自己,纠结地活着。没有一个是饿死的,冻死的。
 
人到中年,MIDLIFE CRISIS 不仅表现在夫妻关系上,首先表现在身体机能上。中年移民,UNROOTED ,小苗苗存活率高,都结了果实的,再移兜,存活率就低了。老土带过来的再多,还得自己重新发展根系,从新的土壤中吸取营养。首先需要一个对新生活的欣赏心态。别做愚蠢的比较,蜜糖甜是美的,苦瓜有回味也是美的。没有饿死的,没有冻死的,都是愁死的。
听不得说中国的好,听不得说西方的缺点,只能欣赏西方,即使累死病死。
你的新移民综合症还没痊愈啊?
 
室外摆一台功率自行车,抽空就上去干个10-16分钟,发热不出汗为止。
自己的身体在于自己调理。不出国的,应酬多,诱惑多,压力大,早死的同龄人有几个了。出国的,也不是没有牺牲的。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己为难自己,纠结地活着。没有一个是饿死的,冻死的。

纯属扯淡。

不出国你难道就会饿死冻死?!

如果心态好,凡事以欣赏的态度活着,有能力出国的人,绝大多数在国内更容易活得舒畅。

西方难道是上帝,只能赞美?!即使穷困潦倒病魔缠身?!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小和尚移民假想之一:
新环境会引发人类吊足一口气,
移民前几年,身体状况特别良好,这很可能健康移民效应的根本原因,
但这是以损害将来健康为代价的,这也被全球大量研究所证实。

移民要谨慎 健康做代价
 
最后编辑: 2014-05-31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小和尚移民假想之二:

http://www.iask.ca/news/world/2014/0530/268875.html

混血犬情绪不稳定,纯种犬稳定,
(拉布拉多应该是最稳定的犬,导盲用犬,它和松师犬的混血就这德行?)
人是不是也一样?
最近美国学校混血儿杀人事件?

纯种经过几百代的优选,
而混血是新产品,基因缺陷表达出来后,要经过多代自然淘汰,(比如说没育后代的情况下就闯祸死了)才能逐渐稳定。

骡子,狮虎,不能生育,那是生育基因缺陷,
如果这种缺陷表现在神经方面,就是神经病,精神病,
所以在混血较多的国家,神经病精神病人数多应该是必然的,
这也回答了家园网友布娃娃的疑问:为什么加拿大神经病这么多。

嫁娶老外要谨慎
 
最后编辑: 2014-05-31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小和尚移民假想之三:

小时候,住宅公用阳台上,有个铁抽屉,可以倒垃圾直接滑到一楼的垃圾箱。
这个阳台上,不知谁钉了个很大的木笼子,五楼的每家买了鸡,就暂养着到节日宰杀,
小孩是见不得杀生的,每次看到鸡被杀就很不开心。
那时最幸福的事,就是家里偷出米(当时米价记得是一毛六分)来喂鸡。
长久观察后,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鸡舍权”。
常驻的鸡,无论多弱小,总会在刚开始时,欺负外来的鸡,
奇怪的是,外来鸡无论多强大,但就是甘愿屈辱,直到时间长久后慢慢趋向平等相处。
再大了,看故事片,也有逃荒的漂亮女孩嫁到村里讨不到老婆的汉子的故事。
移民其实也一样,特别当下一代是男孩子,他的处境就像鸭群里的个别鸡一样,
十个男生里面一个华裔,十个女生里面一个华裔,华裔女生有十次机会,华裔男生只有一次,
极不公平,有很大的弱势,他或许真心不想父母把他生在这个对他不利的地方,
所以我们看到移二代男生有心理疾病的不少。

http://forum.iask.info/threads/评论-华裔血统富家子血洗名校:杀死所有荡妇-组图.713857/page-4#post-10022137

二代三代四代是男孩的要及早重视
 
最后编辑: 2014-05-31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这真是很困难的事。现代人花了许多时间,沉浸在电视秀、电玩及其他娱乐形式的虚拟现实之中,很难对现实(指变动、不确定)产生敬意。但是,如果你无视于现实,现实终究会赶上你。
要面对现实,体认错误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多数人以为,认错是羞耻的来源;但实际上,只要能体认「不完美的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是人类的常态,就不会觉得认错有什么好丢脸的。
认错的好处,是可以刺激并增进批判力,让你进一步重新检视决定,然后修正错误。我以承认错误为荣,甚至我骄傲的根源来自于认错(to recognize mistake is my source of pride)。
在现在这个反常的年代,经常遭遇的状况是,你体认到自己犯了错,但同时又必须做决定、必须有所行动,更让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而人们害怕不确定,总会不自觉的逃避,再加上有各种意识形态可以帮你逃避不确定性。你看一些权威,无论是神权或威权,总要告诉你怎么做,让你可以逃避不确定性。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投资者难以在股市中盈利的真正原因
2014年05月30日


股市投资者多不盈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明明实践经验证明不可行的,但是照做不误。举个例子,笔者身边就有不少老同学、老同事(都有十余年的股市投 资或从业经验),每天必修课就是盯市、选股、买卖,不分牛市熊市,真可谓“生命不息,炒股不止”。然而,长期以来,这些人在股市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真正的成绩单都是羞于见人的。但为何,对于长期事实已证明不可为的,他们依然每天为之?
他们其实是陷入了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锚定陷阱”的一个常见的误区了。在此误区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最先接收到的信息或把初期形成的行为固化为定式,结果最初的印象、估计或行为会“锚定”以后的思、判断、以及行为习惯。用通俗的话概括,那就是:先入为主,死不改悔。
这种“锚定陷阱”的另一个表现是:根据自己的持仓来决定接受看多或看空的观点。至于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分析是否合理,那就放一边了。心理上,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现有观点和取向的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对于2007年底在上证6000点持股的投资者,大多都倾向于相信“黄金十年”、“奥运行情”等虚张的看涨言论,对于务实的“平均市盈率超60倍”、“通胀压力导致货币持续从紧”等反面信息则选择视置若罔闻,结果,全过程参与了从6000多点到1600多点的大跌。
“沉没成本”的思维也是“锚定陷阱”的另一个表现。在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维方式中, 人们在明知决策错误的情况下仍选择继续错下去,总是抱着一线希望能挽回的损失,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许多在中石油A股刚上市时48元高价买进的投资者愿意一直持有到今(不足8元)。当初跟风买入了,后来弄明白了:估值严重偏高、长期增长乏力、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等……明明知道决策错了,但觉得既然买了,成本已经花出去了,就坚持下去吧。结果,越等,亏损越大。
“锚 定陷阱”的最后一个表现是人们对现状总是表现出偏爱,尽管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们也不愿意打破现状。笔者曾经问过这些每天炒股的老同学、老同事: 这么长时间的频繁买卖都不真正盈利,为何不选择投资固定收益产品或是选择一些估值合理的股票长线投资?毕竟这样会更省心省力而且盈利更有保障啊。回答是: 习惯了。而且,万一我能捉住一个牛股赚大钱呢?(他们估计没想到,每天买卖跑短线,真有幸碰上长期的大牛股也捉不住的)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原文都没看到,就一个连网址都没有的野鸡组织的一句话,一帮人就能当成金科玉律,你们还能再民科一点吗?
 

大拿

Miroir de la vie
原文都没看到,就一个连网址都没有的野鸡组织的一句话,一帮人就能当成金科玉律,你们还能再民科一点吗?
来自低纬度国家的移民,因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糖尿病、抑郁症,例如维生素D缺乏症,造成骨质疏松。。。

此说法见诸于CBC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ottawa/immigrants-struggle-with-declining-health-1.904767

如果嫩读得下来,还可以看看这个加国医学会的附件 。。。
 

附件

  • cmaj.090292.full[1].pdf
    158.9 KB · 查看: 5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1、新闻作为学术依据很不可靠,无论是主贴里评论的新闻还是你现在拿出来的这个新闻,因为记者没有相关的研究背景所以对论文的解读不一定正确;

2、移民健康效应只能说明移民比本地人健康,翻译成“移民健康坎”是非常业余的说法;

3、最后你拿出的这篇关于精神健康问题的是一篇综述,没有论著的学术价值高。我提供你一篇论著,是说明移民的中国老人,其抑郁和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都比上海同类老人要显著减少。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U1hz71VdVHU#.U4n563JdXn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health problems among Chinese immigrant elders in the US and Chinese elders in China

来自低纬度国家的移民,因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糖尿病、抑郁症,例如维生素D缺乏症,造成骨质疏松。。。

此说法见诸于CBC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ottawa/immigrants-struggle-with-declining-health-1.904767

如果嫩读得下来,还可以看看这个加国医学会的附件 。。。
 
原文都没看到,就一个连网址都没有的野鸡组织的一句话,一帮人就能当成金科玉律,你们还能再民科一点吗?
开口闭口民科,
难道你就是所谓的官科?!啊呸!
砖家专门害大家!
 

大拿

Miroir de la vie
1、新闻作为学术依据很不可靠,无论是主贴里评论的新闻还是你现在拿出来的这个新闻,因为记者没有相关的研究背景所以对论文的解读不一定正确;

2、移民健康效应只能说明移民比本地人健康,翻译成“移民健康坎”是非常业余的说法;

3、最后你拿出的这篇关于精神健康问题的是一篇综述,没有论著的学术价值高。我提供你一篇论著,是说明移民的中国老人,其抑郁和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都比上海同类老人要显著减少。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U1hz71VdVHU#.U4n563JdXnE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health problems among Chinese immigrant elders in the US and Chinese elders in China

只要不是空穴来风,就表明它所反映的问题应该已经严重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所以才有新闻报道 。。。

有了问题才会有调查有研究然后由学术报告 。。。

俄之所以拿了这类报告,是因为俄本人和相当多的人们,对此类问题有切身感受 。。。

如果嫩不认同,说明嫩本人完全没有此类问题,这并无大碍,可以不必理会 。。。

但断然否认,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

另外尼,俄等也不是US移民,嫩拿了美国的报告来诠释加国的移民健康问题,这个依据恐有不妥 。。。
 
最后编辑: 2014-05-31

大拿

Miroir de la vie
把新闻作为自己理论的依据,随意联想和曲解,还非要摆出一副内行的派头,请问不是民科是什么?有点科学思维这个要求是不是超过了你的智商?

RR ...
在这里,俄们都得是民工,当民科可要饿死了 。。。
 

confiture

熊猫出没注意
你可以说移民要重视健康(实际上人人都要重视健康,很少有人随着年龄增加一直保持健康的),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说,没有一个研究可以直接得出“移民早死”的结论,而且无论是和原住地和现住地的人群相比都得不出这个结论。科学的态度就是没有证据就不能论断,所以现在断然宣称“移民是早死的原因”才是最可笑的。

要说切身体会,我国内的大学同学都说压力大,“三高”几乎人人都沾点边,我虽然有家族史但是至今都很健康。

只要不是空穴来风,就表明它所反映的问题应该已经严重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所以才有新闻报道 。。。

有了问题才会有调查有研究然后由学术报告 。。。

俄之所以拿了这类报告,是因为俄本人和相当多的人们,对此类问题有切身感受 。。。

如果嫩不认同,说明嫩本人完全没有此类问题,这并无大碍,可以不必理会 。。。

但断然否认,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

另外尼,俄等也不是US移民,嫩拿了美国的报告来诠释加国的移民健康问题,这个依据恐有不妥 。。。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