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美好的传统在慢慢地消失着

那时候吃供应,饭菜少。

所以说,尊重长辈和客人的精髓教育到就好了。具体某些规矩,本来就会随着时代改变而逝去,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

我家从小也教育送客要送到客人离开视线,可是本地西人,大多是在门口道个别就关门了,总不能怪他们没礼貌吧,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孩子如果能继承我们在门口看着客人车开走的习惯固然好,继承不了也没啥,只要他们知道基本的尊重,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好
 

风吹花落

峰回路转
837
所以说,尊重长辈和客人的精髓教育到就好了。具体某些规矩,本来就会随着时代改变而逝去,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

我家从小也教育送客要送到客人离开视线,可是本地西人,大多是在门口道个别就关门了,总不能怪他们没礼貌吧,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孩子如果能继承我们在门口看着客人车开走的习惯固然好,继承不了也没啥,只要他们知道基本的尊重,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好
有些西人的确是这样送客,一开始还以为他们烦你。他们的确也做到了己所不欲,施予人。
 
最后编辑: 2014-11-02
祖传的家教承传至今。
从饮食起居到处世为人,点点滴滴的教诲不敢忘怀。
记得小时候,睡前是一定要向长辈问声安好才能去睡觉。睡前洗刷换衣,会把第二天穿的衣服端正地放在床头。早晨准时起床,悄声叠被、洗刷,然后去向长辈问好。

饭前洗手后,等候长辈入座,我们才会坐下,等长辈执箸开餐,我们才会拿起筷子吃饭。吃饭时只允许吃自己跟前的能伸手可及的菜,够不到的可以让大人帮忙加。吃多少要多少,不准剩饭。嘴里不能吧嗒吧嗒发出响声,不能大声交谈,尤其不能嘴里含着饭说话。吃完饭要向家人说声我吃好了,轻轻站起来,把椅子放回原位离开。

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向客人问好后,就悄悄到别的屋看书写作业,或者出去玩,不会打扰大人的谈话。如果客人留下吃饭---当时家里并不富裕,并不会像现在一样做一大桌子菜丰盛的不得了,但也是有肉有蛋,香喷喷得很是馋人。但我们坐到桌上只能每样菜夹三口,要一小筷子一小筷子的夹,而且要十分钟左右吃完饭下桌。

客人走时我们会礼貌地出门送客,绝不允许说声再见、客人刚一转身出门就砰地一声关门。我见识过这样送客的人家,让人很不舒服,也不礼貌。方才体味到长辈的送客之道是多么的贴心和温暖。
这种教育其实无用,几十年的教育顶不住一个脱衣舞娘。“朱子治家格言”传了几百年,中国人照样想着三妻四妾。看看大温有多少大奶,坛中有多少怨妇,就明白了。
 

风吹花落

峰回路转
837
这种教育其实无用,几十年的教育顶不住一个脱衣舞娘。“朱子治家格言”传了几百年,中国人照样想着三妻四妾。看看大温有多少大奶,坛中有多少怨妇,就明白了。
该立规矩时立规矩,该教育时教育,出落成什么样的人,还看自身的秉性悟性和素养。
 
很多家庭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啊,和大户小户没关系吧。
只是没想到这个很大众的大同小异的家规原来也属于传统的范畴。
不过表示对于有客人来限制孩子吃几筷子食物很不理解。
家有幼儿,这个阶段该教的也教的道理正教着呢。
 
最后编辑: 2014-11-03
所以说,尊重长辈和客人的精髓教育到就好了。具体某些规矩,本来就会随着时代改变而逝去,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

我家从小也教育送客要送到客人离开视线,可是本地西人,大多是在门口道个别就关门了,总不能怪他们没礼貌吧,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孩子如果能继承我们在门口看着客人车开走的习惯固然好,继承不了也没啥,只要他们知道基本的尊重,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好
西人说完再见就关门估计也算是他们的传统/习惯吧--估计他们这么认为都说完再见还伸着脖子看什么看。
还有这里冬天好冷,零下20度时还开着门看着客人走远也感觉不合适。
所以去西人家做客,说完再见就不用回头了。除非走到车边开车门时注意到他们还在门口或者窗口往外看时--就再挥挥手。
 
俺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最喜欢搬板凳坐边上听了。很多的人情世故,迎来送往也就潜移默化了。
现在孩子,忙着娱乐,来客人出面打个招呼,又跑房间上网去了。
我不赖小孩, 客人哪有电视节目精彩啊,
以前是因为家里只有一份北京日报一份光明日报, 小道消息有吸引力, 现在血腥色情荒诞应有尽有, 谁稀罕客人讲的故事。
 
嗯,小时候,我家里也有三份报纸,南方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每天的精神食粮,我跟我小哥每天都很认真滴从头看到尾,如果那天做错事犯错误了,就在爸爸回家之前,就拿出毛主席语录翻到中间,放在写字台上,表明我在学习毛主席语录,爸爸回家之后,就不会凶巴巴地了,写个检查贴墙上就行了。哈哈,毛主席语录真的很灵,百试百灵。
 
很想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自由自在,不愿受繁文缛节的约束,而且还有大环境的影响,引导起来颇费力气。
但规矩该教还得教。
以前和强尼讨论过一次“民国范”的字面意义,其中就包括了你讲的这些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老派一些的家庭,或者说过去有些身份、有些教育背景的家庭,都是很讲究这些的。

不过呢,时代变了,很多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规则重点也变了,即便在欧美,老派的欧洲绅士范也不合时宜...如今更强调个性的突出与解放,不再强调“修身”...这是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总不能要求时光定格在过去某一时刻吧。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