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治疗的效果,很多人会有质疑,通过谈话就能治好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的形成,通常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很多人都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所以,心理治疗要有效果,除了心理治疗师个人的专业和能力之外,还必须有一些条件的配合:
1. 对治疗者的充分信任:相信治疗师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扰,完全的信任甚至在治疗前已有效果产生。
2. 来访者对治疗本身的期待:来访者一旦花钱又花时间寻求心理治疗,自己会清楚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也会留意自己情绪或行为的变化,部分已达到治疗的功效。如果只是纯聊天、也不必花钱,对治疗本身无期待,效果当然不同。
3. 来访者对于心理知识的充分了解:来访者一旦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就比较可以接受自己的情绪,甚至对家人的情绪反应也会较有耐心。对于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身体不适,也就不再如此的焦虑不安。
4. 治疗师必须给予来访者希望:无论病患的疾病严重度如何,或进行何种心理治疗的方式,给予来访者希望是最重要原则。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随时予以同理心,鼓励来访者坚持朝正确方向改进。
5. 来访者需有足够的内省能力: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如同是来访者的一面镜子,随时提醒或澄清来访者仍有许多潜能的一面,让来访者在心灵阴霾处仍可发现一线曙光。但是当来访者没有能力去改变,例如受妄想、幻听干扰影响,现实感变差的来访者,或是严重忧郁症而自我放弃的来访者,很难完全依赖心理治疗,甚至要先以药物治疗为第一优先。
6. 来访者有改变的动机及决心: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只能站在辅助的角色来帮忙,最后成功与否还是要靠来访者自己的努力。如果来访者缺乏改变的动机,对现实环境心存冷漠而毫无行动力,心理治疗就无法发挥效用。
7. 来访者能够有家人的协助关心或其他的资源帮助:一般来访者与治疗师的会谈一周只有短短的一小时,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需与其他人互动,如果来访者能有家人朋友的协助关心,适时对其情绪与行为表现予以鼓励,常能使心理治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治疗不是一次会谈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需要建立关系、需要时间的互动过程,通常以6~12次为一个疗程,但对某些人来讲,可能还要更多。
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它最重要的目的在帮助你在现实的环境中调适得更好〈包括情绪与行为〉,甚至进一步重建较完整的人格,以更成熟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