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kville奥克维尔置业与安居——楼市报告、学区分析、未来市场展望

底部区域,伺机反弹——奥克维尔Oakville2017年7月楼市报告

从今年四月开始,整个大多伦多楼市出现了剧烈下跌,下跌的态势和年初的上涨一样,来得猝不及防而又凶猛异常,纵观上半年的走势,如果用波澜壮阔来形容,可以说毫不为过。相比华人聚集的城北区域,诸如列治文山、万锦,奥克维尔的楼市虽然相对平稳一些,但动荡依旧剧烈。



平均成交价:7月的平均价格为106万,相比三月份的130万,整整下跌了19%,楼市价格回到了去年下半年的水平。从上图可以看出,楼市价格从今年二月出现了急剧爬升,2、3两个月都维持在130万的高点,到4、5两个月份出现了连续小幅下跌,跌幅不猛;但6月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108万的价格,相比5月的121万,单月下跌了10.6%;7月的106万,环比跌幅已经急剧缩小,极有可能预示底部就在眼前,甚至马上就要触底反弹了。



成交数量:7月的成交数量为189套,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32套,只相当于今年3月成交量的39%。如果我们纵观近四年的成交数量,每个月的成交相比去年同期都是逐步增加的,但是从今年的四月开始出现转折,连续四个月都少于去年的同期,而5、6、7三个月的成交数量,竟然退回到2012年的水平,市场的库存量之高也就理所当然。



新上市房源:
从数字上看,新上市房源数量为492套,虽然远远低于几个月前700到900套的水平,但和去年7月的同期相比,还是创下了新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近期库存量大增,有不少滞销房源通过反复上市来吸引眼球,所以真实的数字,要比492低不少。如果扣除这个因素来看,未来的新上市房源数量将回归正常。如何解释今年3、4、5这三个月的超大供应量?我猜测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有些投机者看到房价暴涨之后的投机行为,他们将自己的房子在高点卖出,再选择租房或者回租自己的房子;另一个有可能是卖家将卖出计划提前,预计下半年的新增供应量将减少。



在售房源数量:7月为800套,虽然新上市房源减少,但是成交数量也同步减少,造成了5、6、7三个月,市场都维持在800套以上的高库存水平,现在市场的在售房源数量,几乎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图表中可以看出,分水岭就是在4月和5月之间,说明4月出台的15%的外国买家税,严重打击了当时买家对于未来的预期。7月的可售房源数量在历史高位,成交数量却在历史低位,两个数字的巨大反差,说明在价格下降过程中,买卖双方出现了僵持,双方都没有能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达成一致,这可能是市场已经见底或者即将见底的信号。因为时间对买家不利,年初的那批现买后卖的置换人士,已经杀跌开出局,而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卖家的心态往往比较平稳了。



平均成交天数:25天,比去年同期的19天增加了6天,比6月的22天又增加了3天,今年的2、3、4月份,都是仅有10余天的成交时间,现在成交时间几乎增加一倍。说明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如果我们仅用一个指标来判断楼市冷暖,那么成交天数可能是比较好的指标,个人对楼市的一个不成熟的经验,可以把20天作为一个分水岭,少于20天通常说明楼市转暖,进入卖方市场;高于20天,则说明楼市转冷,进入了买方市场。

总结: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由于大陆对外汇流出的管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楼市不具备急剧上涨的可能。但7月的价格跌幅已经大幅度缩小,说明市场已经进入了底部区域。另外,最近房租一直在上涨,说明住宅的刚需依旧强劲,房价很难有大幅下跌的可能。如果您一定要问我何时是底部,我猜测底部就在当下,或者是今年11月到明年1月之间的某个时间段。

(原创文章,所有数据来源于多伦多地产局MLS,图表经个人整理,转发请注明作者信息)
 
最后编辑: 2017-08-22
轻微回暖,但无力上攻——奥克维尔Oakville2017年9月楼市报告











9月的平均价格为109万9千,少许高出7月的106万和8月的107万,比2016年同期的均价106万,上涨了3.6%。

成交数量为205套,比7月的189套高出8%,但比8月的221套下降了7%;相比于2016年同期的339套,成交数量整整下滑了40%。

新上市房源为641套,远高于7、8两月的400到500套的水平,也比去年同期的544套,高出了17.8%。

有效上市房源数量为819套,比8月的704套有明显的上升,约为去年的两倍。库存的再度走高,说明市场的需求受到严重抑制。

平均成交天数为28天,和7、8两月差别不大,但如果看一下去年同期的16天,说明市场已经天差地别。

从整体的数据来看,奥克维尔的楼市虽然在平均价格上,从7月开始有连续的小幅回暖,但是由于成交数量的持续不足,新上市房源不减反增,导致的结果是库存数量的大大增加,使得当前房价的基础有些脆弱。在当前如此高库存的压力下,政府仍然在持续地收紧购房贷款,本地银行对新移民的贷款政策也彻底改变,即使新移民首付到了35%,也要根据收入情况来审核贷款额,造成很多购房的需求得不到资金上的支持,成了无效需求。

如果银行的贷款政策不能迅速放宽,那么房价在年底前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但已购房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个人认为,即使房价再次下探,幅度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只要等到明年春季,银行的贷款政策再度放松的时候,房价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回升,建议即将购房的朋友可以好好利用楼市波动的这个时间窗口。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平安!

(原创文章,所有数据来源于多伦多地产局MLS,图表经个人整理,转发请保留作者信息)
 
最后编辑: 2017-10-04
大多伦多华人主要热点区域的房价下跌数据和原因分析(Brittney蒋蓓,原创)

多伦多今年的楼市可谓是大起大落、天上人间,因此大家对于楼市所经历的涨跌格外关心。最近有一些关于房价涨跌的文章,由于作者们引用的数据对象不一,或者是考察的时间跨度不够,或者是作者的立场各异,使得数据的说服力不够。这里我希望能通过统一的指标对象的比较,尽量客观地分析多伦多今年的楼市变化;也希望通过各区域的比较,来找出一些背后的规律,同时也印证我们之前对于涨跌原因的猜测。

对于多伦多的新移民来说,最多被考虑到的主要定居点有这么几个,位于城北约克区(York Region)的列治文山、万锦、旺市、奥罗拉和新市;位于城西荷顿区( Halton Region)的奥克维尔、伯灵顿,还有皮尔区(Peel Region)的密西沙加。

关于数据的分析对象,我选择的是多伦多地产局公布的各区独立屋均价,而不是所有的房屋类型的均价,因为各个区域成交的房屋类型的占比有时候差别很大,所以集中分析楼市中最主流的独立屋的价格变化,这样相对比较有说服力。

下图就是各区域独立屋从今年1月到9月的价格变化,红色表示当月是目前今年的最高价,绿色表示最低价。最下面两行,分别代表了下跌的比例,我这里说的“跌幅”是指和历史数据相比较。打个比方,如果房价从50万下跌至40万,那么跌幅就是20%,但是“涨幅损失”就是25%,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有朋友在市场高点买入,未来要上涨25%才能回到您当时的买入价格。

总体来看,多伦多的楼市在今年的春季达到高峰,之后经历了非常快速的下跌,跌幅大约在15%到25%之间,从9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有些区域已经见底,但有几个区域还没有看到见底的迹象。



  1. 列治文山:最高价出现在2017年4月,之后一路下跌至9月,近期能否止跌还不能看出;从最高的188万到现在的140万,相比于当时的188万,整整下跌了25.6%;相比于现在的140万,等于抹去了34.4%的涨幅;
  2. 万锦:最高价出现在今年2月的173万,8月132万见底;下跌了23.8%,31.2%的涨幅被抹去;
  3. 奥克维尔:最高价在3月的163万,6月见底131万,下跌了19.3%,相当于23.9%的涨幅被抹去;
  4. 旺市:最高价也是在今年3月,161万,7月创下新低127万,下跌了21.1%,相当于26.8%的涨幅被抹去;
  5. 密西沙加:最高价在今年3月125万,9月又有新低102万,下跌了18.4%,等于22.5%的涨幅被抹去;
  6. 奥罗拉:最高点在4月的148万,最低点在8月的114万,下跌了22.7%,相当于29.4%的涨幅被抹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奥罗拉9月独立屋的价格涨幅巨大,但由于只有27套成交,所以145万的数据可能会有些失真,具体反弹情况有待观察;
  7. 伯灵顿:最高点在5月108万,7月见底92万,下跌了14.9%,相当于17.5%的涨幅被抹去;
  8. 新市:最高点在今年2月120万,一路跌至9月的89.5万,下跌25.6%,相当于34.4%的涨幅被抹去;
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
  • 跌幅排行榜的并列第一是列治文山和新市,第二梯队的是万锦和奥罗拉,第三的是旺市,第四是密西沙加和奥克维尔,跌幅最小的是伯林顿。这个顺序,基本和各地区的华人所占的购房比例正相关,就是说购房比例中以华人为主的跌幅就大,本地人为主的跌幅就小,这个结果也符合大家的想象。
  • 但同样是华人购房比例高的地区中,万锦的跌幅略微少于列治文山,也比列治文山提前反弹,个人猜测有可能是因为今年的高中排名结果比较好的原因,相反,列治文山今年的高中排名有些下滑,华人的学区房效应还是挺明显的。
  • 荷顿区的奥克维尔和伯林顿见底较早,分别于6月和7月见底;而约克区的几个城市基本都还在下跌,到8、9月还不一定能见底;这个差异很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外汇流出减少有关,以中国人为主的区域的价格支撑还是比较脆弱,但好处是,只要外部的政策宽松,就会迅速上涨。
整体房价下跌的原因分析:
  1. 2017年的年初,中国外汇管制政策的突然变化,让很多人的购房计划提前,但偏偏在2、3月份是库存的低谷,极少的库存下又有突发的购房需求,造成了春季楼市在2、3月井喷,市场到4月已经力竭,技术上存在调整的需要;
  2. 从去年开始的中国楼市调控,冻结了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国内的楼市资产无法变现;
  3. 加拿大本地银行的利率上调和贷款政策的持续收紧,现在已经不分是否新移民,贷款银行都要审核收入,而且对申报人提供的国内收入材料的审核也比较严格,这里阻挡了不少潜在买家;
  4. 政府在4月下旬出台的海外买家税,只是下跌的导火索,并不是楼市现在还在下调的主要动因,因为真正投机的海外买家并不多,有些虽然以海外买家的身份购房,但很多已经是移民申请在审批当中,或者是子女已经在本地留学,这些人只是把未来的需求提前了;
  5. 政府出台海外买家税的时机点很好,因为每年4、5、6月房源会大量上市,当时即使没有政策出台,房价也会在缓步调整,政府选择这个时间点放狠招,正好借力打力。


上图是从2010年至今的7年的独立屋的价格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列治文山和万锦的房价,是如何一步步从各区域中脱颖而出的。这两个是华人购房比例最高的两个地区,它们的快速上涨,和近些年国内外汇的大量流出有非常大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楼市肯定能跑赢通胀,但今后也很难复制今年春季的那种暴涨行情。很多国人总是用中国房价的上涨来想象加拿大,这有些不现实,因为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全国平均工资的上涨超过40倍,楼市虽然有泡沫,但还是有实际收入作为支撑的。安省在2010年的最低时薪大约是10.25加币,现在也就11.6加币,在收入上涨如此之慢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容忍房价出现如此巨大的涨幅,所以也难怪加拿大政府会连续出重手调控楼市了。但从长期来看,房价上涨还是符合政府的利益,政府的调控目的不是长期打压房价,而是让房价的涨幅不至于造成民怨沸腾,至少控制在民怨能够容忍的限度里。相信通过这次暴涨的经历,多伦多老百姓对房价上涨的容忍度会有不少提高,这也为政府未来的楼市政策提供了比较宽松的舆论环境。

从2010年至今的房价走势图来看,在目前的阶段,个人感觉房价的调整已经接近尾声,楼市进入了平稳的步调,未来出现大跌和大涨的可能性都不大,但中长期来看,房价将会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稳步上涨的态势。

(原创文章,所有数据来源于多伦多地产局MLS,图表经个人整理,转发请保留作者信息)
 
最后编辑: 2017-10-07
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最详实的大多伦多族裔报告(Brittney蒋蓓原创)

有不少新移民在登陆多伦多后,常常根据朋友的建议,以为这样就可以省去自己的考察过程,匆忙中买下了朋友家附近的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满意周边的环境。其实,好朋友的建议当然没错,因为他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定居地点,但是错在我们把好朋友的喜好,当成自己的喜好。

不少人最后不得不决定换房的原因,往往就是族裔,我经常听客户说:“附近某某人太多,某某人也特别多,时间长了,觉得有些不舒服。”选择自己喜欢的族裔为邻,是非常合理的需求, 中国人如此,印度人如此,本地的白人也是如此。

下面,我把大多伦多主要地区的族裔结构做了一个统计比较,由于族裔问题比较敏感,之前不少文章往往个人感性的因素比较多,有的虽然有统计数据,但没有针对整个大多伦多的主要城市,做统一标准下的横向比较。维基百科虽然信息内容都有涉及,但数据错误很多,有的甚至错误百出,而且又没有横向的可比性,不得已只能全部放弃。

好在加拿大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早已公布,人口调查中,关于种族这一项的记录非常细致,但可能由于处于某种立场的考虑,没有把种族这一栏作为一个横向对比和检索的对象,各地的族裔数据也都散落在每个城市单独的表格中,我只能逐个调阅,手工收集整理。



加拿大人口普查里的分类非常有趣,首先把民族分成6大类,按照顺序分别是
  1. 北美原住民,
  2. 欧洲,
  3. 加勒比,
  4. 拉丁与中南美洲,
  5. 非洲,
  6. 亚洲。
各位仔细看一下政府的分类顺序,发现了什么吗?我觉得可能是按照各个民族先后登陆加拿大的顺序来排列的。

欧洲这一项,又细分成七类,把英国和法国单独作为一类,反映了加拿大最重要的两个民族的地位。
  1. 英伦三岛: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
  2. 法国;
  3. 西欧(法国以外):奥地利、德国、荷兰等;
  4. 北欧:丹麦、芬兰、瑞典等国;
  5. 东欧: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
  6. 南欧:意大利、葡萄牙,希腊、西班牙等;
  7. 其它欧洲裔:犹太,吉普赛人等;

亚洲地区分为三类:
  1. 西亚和中东,包含伊朗、伊拉克、以色列、阿富汗等;
  2. 南亚,包含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
  3. 东南亚,中国、菲律宾、韩国、越南等。
本文选择的对象为多伦多城区、万锦、列治文山、旺市、奥克维尔、伯灵顿、密市、宾顿,这八个城市,基本涵盖了GTA人口最多和宜居指数最高的地方。








最后,特别声明:本文没有任何族裔倾向,提供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大家了解大多伦多的真实情况。

祝各位朋友2018新年快乐!

(主要数据来源于加拿大2016年人口普查官网,图表经个人整理,原创文章,转发时请保留作者信息)
 
最后编辑: 2018-01-01
再给你一个爱上奥克维尔的理由——加拿大宜居城市最新排名(Brittney蒋蓓)






各地高中排名列表:









 
最后编辑: 2018-01-01
蒋蓓点评菲莎2018高中排名

2018安省的高中排名公布了,对于已经选择了学区房的华人家庭来说,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其实,学区排名的二、三十名以内的变化,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排名的全部依据,仅仅是根据9年级的数学和10年级的英语测评得出的,如果把这个结果作为当地小学教育的测评,我反而觉得更为恰当。

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大学遴选高中生的依据,仅仅是11年级和12年级上半学期的成绩,不会仅仅因为高中排名靠前,名校的招生官在录取的时候给的比例就特别的多,排名落后,孩子的GPA成绩就被招生官打折扣。而且公立学校的老师也都是自由流动的,这里的公立学校之间师资和硬件的差异,远远小于国内的北、上、广。所以,一所高中的排名出现了变化,可能仅仅就是学校的生源有了些变化,并不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变化

但是,由于华人新移民家庭对于排名的崇拜效应,很多华人购房者是把排名作为购房的主要依据。譬如,四卧四卫三千尺的房子,列治文山和奥克维尔的两个高中,同样都在排名10名左右,如果价格差异大了,那么就会有人倾向于选择更有“性价比”的房子。所以排名虽然不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但影响房价的升值。哈哈,下面我就要从房产经纪人的角度,点评一下最新高中排名对房价的影响。

奥克维尔的6所公立高中有升有降、基本稳定,但是全部进入前60的成绩,对于一个华人比例不高的地区来说,还是含金量很高的。

Abbey Park高中(第2),2016年第10,2017年下滑到第42,今年一举跃升到第2,可喜可贺,为历年来的最好成绩。去年Glen Abbey社区房价的下跌幅度超过IR和Eastlake,今年排名的飞跃对于学区内的房价有极为正面的作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个人预计在未来的一年之内,这个排名结果对于该社区至少有5-10%的房价提升;

Oakville Trafalgar高中(第11),
从2016年第8,2017年第4,2018年第11,下降7名,对房价影响稍有负面。因为今年排名最高的Glen Abbey社区的房子普遍在160万以下,所以,个人预计对于Eastlake区内的高端房没有影响,但对于160万以下的房子稍有影响。

Iroquois Ridge高中(第25),过去两年均维持16名的成绩,今年下滑9位,排名第25名,对IR社区的房价有微小的负面影响。

Garth Webb高中(第33),2016年第60,2017年第65,2018年第33,进步非常大,作为2012年建校的新高中,短短几年间,就比肩一些老牌名校,非常的了不起。由于所处的West Oak Trails和Palermo West社区的房龄普遍较新,总价不高,整体装修和保养的状态却好于列治文山和万锦的华人聚集区,预计排名结果对这两个社区的房价有很大的正面刺激。

White Oaks高中(第43),2016年第42,2017年第30,2018年第43,由于历年基本都在30名到50名之间,而且白橡树高中一直也不是本地排名最前的学校,所以我觉得对于River Oaks的房价影响很小。

T.A.Blakelock高中(第59),2016年第130,2017年第72,2018年59名,稳步前进,非常不错的结果。

附录:其它地区的主要高中排名

列治文山的主要高中排名基本稳定:

Richmond Hill高中
,2016年排名第25,2017年排名第12,2018年排名19,下滑7位;

Bayview高中,过去两年排名16 ,2018年排名第9,重回前10名;

Richmond Green高中,2016年第60,2017年第35,2018年下滑到第97,对学区内的房价影响比较负面。

万锦的高中排名总体还算稳定,但在华人比例那么高的地区,没有一所高中进入前10,稍有遗憾:

特鲁多高中
,2016年第10,2017年第3,今年第19,下降16位;

Markville,2016年第25,2017年第6,今年第11,上升5位;

Bur Oak,2016年第10,2017年第20,今年第39,下降19位;

Middlefield,2018第8,2017年第27,今年54名,下降27位;

Unionville,2016年第,2017年第20,今年第17,上升3位;


密西沙加的John Fraser高中,2016年第41,2017年第16,今年第19;
伯灵顿的Nelson高中,去年第65,今年第47;
Aurora高中,去年排名42,今年59;
Newmarket高中,去年排名57,今年43;
北约克的俄亥高中去年第20,今年47。
 
最后编辑: 2018-02-19
奥克维尔Eastlake东湖区好房源上市

团队代理的Eastlake好房源,位于Maple Grove和Ford路之间的安静街区,西南朝向,难得的好地块,80*132尺,占地10,890平方尺,步行到湖边公园,四卧三卫,室内面积近2500尺,属于Oakville Trafalgar高中、Maple Grove英语小学和E J James英法双语小学的学区。

 
楼市寒冬——奥克维尔(Oakville)2018上半年楼市总结(Brittney 蒋蓓)

去年4月多伦多出台海外买家税,是大多楼市的一个分水岭,实现了卖方市场到买房市场的转变。整体楼市在2017下半年基本企稳,但至今还未出现如温哥华那样预期的反弹。

平均价格:所有房屋类型的平均价格稳定在100至107万之间,整体重心比2017下半年稍有降低,和2016年5月以后的大半年大致相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价格重回2016年。



成交数量:成交量萎缩严重,今年最高的4、5、6月的销量也就在300套上下,仅相当于去年高峰期的60%左右,几乎都为四年的最低,整体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



新上市房源:每月的新上市房源数量在400套至800套之间,除了3、4、5月低于2017年同期之外,1、2、6月都高于2015年和2016年的同期水平,相当于2014年的水平。



有效在售房源:有效的在售房源是市场供应量的最重要指标,虽然6月的供应量略有减少,但是4、5、6月,连续维持在1000套的供应量,如果把今年的库存和去年做一个对比:1月是去年的2.8倍,2月3.1倍,3月2.2倍,4月1.7倍,5月1.4倍,6月1.3倍;和前年做对比,基本是2倍。市场库存居高不下,创了奥克维尔有史以来的最高位。



平均成交天数:是一套房子从上市到卖出的平均天数,把近四年的市场做对比,今年1至6月的数据都是四年来的最高,现在的成交天数回到了2013年到2014年的水平。这个数据也是衡量买卖经纪之间地位的重要指标,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市场上卖家经纪比买家经纪更艰难。



如果把奥克维尔的总体楼市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现在房子的上市时间和成交数量都回到2013年的水平,市场库存超过2017年,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但是价格却仍然能维持在2016年的水平。考虑到近一年的外部环境,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上调、贷款总额也不断限缩、经济持续不景气,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条件下,近半年的价格一直没有出现大的下滑,说明卖家对于市场下跌的抵抗还是非常顽强的。

造成这个现象,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交易心理因素,卖家不愿意低于成本价出手导致了楼市的易涨难跌,考虑到2016年的成交量比较大,对于这些市场上买入成本最高的卖家,肯定会在2016年的价格线上有比较顽强的抵抗。第二个因素是刚需持续强劲,奥克维尔是大多地区新移民最热衷的定居地之一,而且美誉度还在不断增加。这几年我们在和新客户的交流中发现,现在来奥克维尔的买家,在来之前,对这里的衣食住行已经有所了解,这里环境好、学区好、族裔合理的优势已经不用我们再做基础的介绍了。虽然近两年的贷款条件不断严苛,但是新移民通常只是降低买房的预算,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的需求向下挤压,低总价的学区房仍然具备强力支撑,下跌压力最大的部分主要来自于200万以上的豪宅市场。

最后谈一谈对于未来的展望,虽然暑假新移民登陆的因素,会使市场有稍许反弹,但是保守党上台后,如果不能立即取消或大幅降低海外买家税,那么至少在明年的春季之前,看不到有大的反弹机会。何况加拿大的经济正在走下坡路,不管官方的说法如何,每季的家用车销售数据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加拿大前三大汽车品牌的销售都在滑坡。另外,银行利率也仍处于上升周期,使家庭贷款压力不断增加,预计市场下半年的价格重心仍然会继续下探。但是,价格重心下探的主要构成来自于200万以上豪宅市场,对于价格在120万以下、甚至80万以下的学区房,这部分刚需市场早已见底企稳,很难期望再有大的下跌空间,市中心Condo市场的持续上涨,就是一个明证。对于大部分首次置业的刚需购房者来说,如果您的预算不高,还是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市场机会,不失时机,买下心仪的好房子;对于那些预算在250万以上的买家,建议可以大胆议价,或者稍加等待,买下真正优质地块的独立屋。




(主要数据来源于多伦多MLS和Statista.com,原创文章,转发时请保留作者信息)
 
楼市寒冬——奥克维尔(Oakville)2018上半年楼市总结(Brittney 蒋蓓)

去年4月多伦多出台海外买家税,是大多楼市的一个分水岭,实现了卖方市场到买房市场的转变。整体楼市在2017下半年基本企稳,但至今还未出现如温哥华那样预期的反弹。

平均价格:所有房屋类型的平均价格稳定在100至107万之间,整体重心比2017下半年稍有降低,和2016年5月以后的大半年大致相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价格重回2016年。



成交数量:成交量萎缩严重,今年最高的4、5、6月的销量也就在300套上下,仅相当于去年高峰期的60%左右,几乎都为四年的最低,整体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



新上市房源:每月的新上市房源数量在400套至800套之间,除了3、4、5月低于2017年同期之外,1、2、6月都高于2015年和2016年的同期水平,相当于2014年的水平。



有效在售房源:有效的在售房源是市场供应量的最重要指标,虽然6月的供应量略有减少,但是4、5、6月,连续维持在1000套的供应量,如果把今年的库存和去年做一个对比:1月是去年的2.8倍,2月3.1倍,3月2.2倍,4月1.7倍,5月1.4倍,6月1.3倍;和前年做对比,基本是2倍。市场库存居高不下,创了奥克维尔有史以来的最高位。



平均成交天数:是一套房子从上市到卖出的平均天数,把近四年的市场做对比,今年1至6月的数据都是四年来的最高,现在的成交天数回到了2013年到2014年的水平。这个数据也是衡量买卖经纪之间地位的重要指标,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市场上卖家经纪比买家经纪更艰难。



如果把奥克维尔的总体楼市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现在房子的上市时间和成交数量都回到2013年的水平,市场库存超过2017年,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但是价格却仍然能维持在2016年的水平。考虑到近一年的外部环境,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上调、贷款总额也不断限缩、经济持续不景气,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条件下,近半年的价格一直没有出现大的下滑,说明卖家对于市场下跌的抵抗还是非常顽强的。

造成这个现象,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交易心理因素,卖家不愿意低于成本价出手导致了楼市的易涨难跌,考虑到2016年的成交量比较大,对于这些市场上买入成本最高的卖家,肯定会在2016年的价格线上有比较顽强的抵抗。第二个因素是刚需持续强劲,奥克维尔是大多地区新移民最热衷的定居地之一,而且美誉度还在不断增加。这几年我们在和新客户的交流中发现,现在来奥克维尔的买家,在来之前,对这里的衣食住行已经有所了解,这里环境好、学区好、族裔合理的优势已经不用我们再做基础的介绍了。虽然近两年的贷款条件不断严苛,但是新移民通常只是降低买房的预算,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的需求向下挤压,低总价的学区房仍然具备强力支撑,下跌压力最大的部分主要来自于200万以上的豪宅市场。

最后谈一谈对于未来的展望,虽然暑假新移民登陆的因素,会使市场有稍许反弹,但是保守党上台后,如果不能立即取消或大幅降低海外买家税,那么至少在明年的春季之前,看不到有大的反弹机会。何况加拿大的经济正在走下坡路,不管官方的说法如何,每季的家用车销售数据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加拿大前三大汽车品牌的销售都在滑坡。另外,银行利率也仍处于上升周期,使家庭贷款压力不断增加,预计市场下半年的价格重心仍然会继续下探。但是,价格重心下探的主要构成来自于200万以上豪宅市场,对于价格在120万以下、甚至80万以下的学区房,这部分刚需市场早已见底企稳,很难期望再有大的下跌空间,市中心Condo市场的持续上涨,就是一个明证。对于大部分首次置业的刚需购房者来说,如果您的预算不高,还是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市场机会,不失时机,买下心仪的好房子;对于那些预算在250万以上的买家,建议可以大胆议价,或者稍加等待,买下真正优质地块的独立屋。




(主要数据来源于多伦多MLS和Statista.com,原创文章,转发时请保留作者信息)
虽然是忽悠大家买房子,但如果是原创文章的话,写的很棒,满满干货 关注
 
GTA楼市报告(原创,2020年2月)


GTA二月楼市报告出炉,各类数据显示市场正在强劲复苏。

平均价格达到91万,比去年的78万上升了16.7%,距离2017年4月创下的91.8万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



成交数量达到7,256套,比去年同期大幅跃升45.6%,比今年1月上升了14.8%,但是距离2016年5月12,789套的历史高点,还遥不可及。

成交天数17天,比去年同期的25天下降了32%。历史最短的记录,是2017年4月的9天。



房价为什么会上涨的这么快?仅从数据上看,是每月成交量的放大,同时新上市房源没有跟上,造成了有效在售房源的不足。

今年一月的7700多套和二月8800多套的有效房源,虽然比2017年同期要多,但是远远低于2018和2019年的同期。特别是工薪阶层购买的低总价刚需房的供应量,甚至比2017年还要来得少。

如果没有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干预,未来市场的短期走势,可以参考以往历史来判断。下面两张图,是1996至今近25年的时间里,销售库存比和平均价格的统计。





库存销售比:是当月库存对于销量的比值,表示未来需要几个月才能消化目前的市场库存。从去年9月开始,GTA的库销比不断下降,从2.2滑落到1.2,表示当前仅需1.2个月,市场的所有房源都会被消化。

库销比的数据,曾经在2017年2和3月到达0.7的历史低点,直接造成了接下来4月91.8万均价的历史高点。

2008年12月,库销比达到8.5的历史高点,造成了下个月34.4万的价格低点。

因此,4月初公布的本月房价将会继续走高,但如果同时公布的库销比也随房价同步上升,则预示之后的房价会趋于平稳或者降低,反之则房价继续走高。

一句话,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或者宏观经济的冲击,短期内房价将持续上冲。
 
疫情+股灾,双重打击下的多伦多楼市(原创)

今天是2020年的3月25日,月初还是一片红火的GTA楼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疫情和股灾的双重打击。

美股在3月9日、12日、16日和18日,发生了四次熔断;本地的疫情也随欧美各国突然加重,严重冲击了楼市交易。

因为发生时间太短,我们暂时把3月1日到7日作为灾前、把3月13日到19日作为灾后的数据来做对比。



我们选取了多伦多城区的公寓和周边Freehold的物业作为比较对象,因为这些物业代表了当地的主要房屋类型。

从数据来看,市场的下跌主要反映在成交量上,价格上相对不是非常显著。

平均价格:
  • 密西沙加跌幅较大,下跌15.5%;
  • 旺市的价格甚至有1.7%的逆势上涨;
  • 奥克维尔、列治文山、伯灵顿的跌幅在7%到10%之间;
  • 多伦多的公寓和万锦的跌幅不大,在5%以内;



成交量:
  • 奥克维尔、列治文山在价格滑坡7%的情况下,销量也大幅下降40%;
  • 多伦多公寓销量下跌27.5%;
  • 密西沙加和伯灵顿的销量下跌20%;
  • 万锦在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能维持原先的成交量,可见目前的需求非常旺盛;

由于近期多伦多地产局已经不允许卖家经纪做Open House,买家经纪的带看房也被要求尽量避免或减少。虽然楼市交易在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没有被完全禁止,但是整个行业的工作实质上进入了休眠状态,后续的楼市交易数量会更加萎缩。

需要说明的是,在短短10多天的时间里,卖家能接受目前的价格跌幅,肯定有一定的恐慌成份。由于未来的买房和卖房都会减少,所以短期内楼市的下跌主要体现在销量上,而不是价格。

基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于卖家来说,即使成功卖出,也不排除买家未来的违约而无法顺利Closing的可能;对于买家来说,看房的过程毕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因此不管您是买家还是卖家,我们都建议在疫情期间保持观望,等紧急状态解除后,地产行业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再说。

祝各位安好!
 
最后编辑: 2020-03-28
疫情+股灾,双重打击下的多伦多楼市(续)(原创)

今天是2020年的3月28日,看到美国、加拿大的疫情数字,估计很多朋友都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这里,我们尝试讨论最坏的一种可能:即疫情持续到下半年甚至跨年度,同时伴随全球经济萧条,对本地楼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需求结构发生偏移,部分的Condo需求会转到House,不管这种House是独立屋、半独立屋或者Townhouse。因为公寓在先天设计上没有考虑到隔离的需要,进出都要通过电梯、大堂等公用空间,而且在建筑设计上公寓的入户门是不能气密的,为了让室内外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事实上,这种需求转变已经发生了,我们就收到过住在北约克公寓的住户,因为躲避疫情希望急租House的群发邮件。

第二,居家办公和远程服务将被加快推进,这将减轻市中心的人口压力,促使部分人口往城郊甚至更远的地方迁移。过去几年,多伦多中心城区的地产走势明显强于周边地区的状况,可能不会继续。

第三,外来人口流入减少。一方面,年内新移民流入会有减少,因为目前的疫情,已经导致了边境关闭和新移民签证发放的推迟;另一方面,经济萧条往往伴随人口流动放缓,多伦多作为加拿大的最大都市,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人口因为工作机会大量涌现,经济萧条的时候则会趋缓。但是,如果未来和加拿大相关联的国家或地区发生局部的政治动荡的话,那加拿大就会面临人口流入的压力,去年香港局势动荡,造成港人回流加拿大就是一个例证。

第四,人口增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导致本地人住房需求的上升。人们直观的感觉,往往是经济衰退会导致人口的减少和健康状况的下降。其实,这种思考只是基于贫穷国家,发达国家的情况恰恰相反。统计显示,经济衰退反而会提高人均寿命和健康状况,高失业率也会提高生育率。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经济繁荣,交通量一定上升,交通意外的概率也会提高;现在全世界这么多人同时禁足在家,10个月后出生的新生儿一定不会少。

下图是发达国家在1960年到1995年之间的失业率和死亡率的对照图。


第四,疫情导致在建房暂缓和新房动工量降低,预计未来二至三年之内的新房供应量会有减少。

第五,商业地产受伤远重于住宅地产,因为需求凭空消失,运营难以为继。由于商业地产的租约基本都是长期租约,虽然短期内看不出特别大的价格变化,但是依托在商业地产之上的餐饮、娱乐、教育等生活服务行业则损失惨重,退租和生意甩卖不可避免。

第六,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未来住宅地产的短期价格走向虽然不明朗,但肯定不具备大跌的条件。

为了清楚说明我们的观点,下面把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几次暴跌做个对比。



1929年大萧条, 曼哈顿房价见顶,从1929到1939年的10年里,高端物业下跌了67%,低端物业下跌58%。但曼哈顿以外,当时代表普通消费水平的华盛顿特区房价,从1925年到1933年仅下跌26%,由此可见低端房产更容易抵御市场风险。

1929年的暴跌,主要是因为美联储错误的经济政策,在市场需要资金的时候反而紧缩货币供给,高额的实际利率导致人们借的越多就会欠的越多。

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这种政策在当下不复存在,美联储本周宣布无限量 QE,加拿大也屡次降息,各国放弃币值稳定、采取普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实体经济快速度过寒冬。



香港楼市从1998-2003年的6年时间,经历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直至2003年的SARS疫情,下跌约60%。

同样经历金融危机和疫情,为什么多伦多不会重蹈香港的覆辙呢?因为有两个根本不同:

第一个是房价基础不一样,香港的房价从1991年至1997年的6年里上升了4倍,累计涨幅过大;而大多伦多在过去的6年里,大部分房子的平均涨幅就在60%左右,低价公寓和House的涨幅最多也就1倍。简单的说,当年香港的房价是站在4楼的高度,现在多伦多仅仅爬了两层都不到。

第二个是香港当时没有外来新移民的引进计划,97年回归后高端人口流失,香港政府直到2003年底,才推出投资移民计划以吸引内地精英。而加拿大的移民计划几乎没有中断过,GTA地区的人口流入速度虽然可能减慢,但是人口长期增长的趋势始终不变。



日本房价从1991年开始暴跌,在之后的10多年内长期低迷,下跌幅度约70%。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在90年之前政策失当、过于宽松,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东京的房价5年里上涨了几乎5倍;之后又过于严厉,利率调整过大,两年固定利率在一年内从2.5%上调到6%,同时又出台了房产税;再加上日元大幅升值刺破了当时的经济泡沫,造成日本经济的一蹶不振。

现在的多伦多楼市和当年的东京完全没有可比性,当时的这些条件,现在都不具备。



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里,多伦多房价爆涨了113%,然后在1989年到1995年的7年里,房价跌了4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50%。

当时暴跌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导致:首先是银行的高利率,五年固定贷款利率达到12.7%;再加上90年初开始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本地外来移民流入减少。

现在看来,当时市场暴跌的条件也不具备。多伦多现在的房价,不考虑Condo的话,过去四年的涨幅非常有限,而且现在五年期的固定贷款利率仅在3%左右。从各方面情况看,现在的楼市都远比当年来的健康。

结束语:

目前的成交价格还是平稳的,有些地区在美股连续熔断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出现小幅下滑,但也仅仅抹去了年初的涨幅,回到了去年底的价格水平。现阶段成交量急冻是疫情导致,待政府解除紧急状态后,相信成交量会有一个大的反弹。

回顾历史,每次价格的暴跌,至少需要3到5年的暴涨作为前提,然后也要经历至少3到5年才能完成暴跌,多伦多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的下跌盘整,已经夯实了房价的底部空间,虽然短期走势不明朗,但期望价格大跌的愿望也是不现实的。没有暴涨在前,当然不会有大跌在后。

住宅地产的买和卖都不易,本身又属于生活必须品,有着很强的价格刚性,无论经济好坏与否,需求都在那里。长期来看,疫情终究是短暂的,GTA的房产需求增长的情况不会改变,现有的房产除了新建的公寓以外,其它物业类型空置率很低,多伦多总体存在地产泡沫的说法不切实际。

总之,目前市场虽然销量大跌,但是价格不具备大跌的可能。对照上海在疫情解除后,价格仅微幅下跌、成交迅速回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展望未来,为了实现经济复苏,政府一定会放弃原有的调控政策,因为在经济复苏的起步阶段,住房需求远比其它需求来得真实。从投资的角度看,在货币极度宽松的情况下,持有资产比持有货币更安全。

过去的这两个月以来,每个人都经历着一场噩梦,面对病毒,我们可以后退,但千万不要恐惧,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相信未来,我们终将夺回我们被病毒夺走的自由!加油!!!
 

云在青山

止于至善
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了不起,赞一个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