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说是修行有点大,但一定算是时间和空间自由重组

贵州么,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路无三丈直...最后一条是我自己凑的...

我在贵州的这些天,天气很给力...
庄稼只能一熟,粮食本省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外面运进来。贵阳,地势起伏,但全造的高层,密密麻麻,不知道那里的抗震标准和体质监测是怎么执行的。
 
庄稼只能一熟,粮食本省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外面运进来。贵阳,地势起伏,但全造的高层,密密麻麻,不知道那里的抗震标准和体质监测是怎么执行的。
贵州的贫穷和地理条件关系很大,山地土壤贫瘠,作物很难实现规模经济,罗莉在紫云县搞的农场也避开了土壤因素,专做大棚水培蔬菜,山洞里的居民在山坡上见缝插针稀稀拉拉的种些玉米,能糊口就不错了...但是去往山洞的石板路沿途我仔细看了山石的状态,似乎这个地方至少几百年来没有地震的痕迹,因为很多石头的水溶现象保留的很好,若是有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表岩石都应该是新鲜的断面痕迹...
 
山洞内的生活痕迹和物件的样式,我猜测住在洞里的人们历史并不久远,人是群居动物,正常情况下,人选择居住地都是有原则的,没有理由跑到这个远离周围村庄的地方居住,随着食物的丰富和医药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好,于是人口数量的膨胀在这个山洞里也不可避免,这也是为什么在山坳的高台位置出现了一片政府出资修建的房屋,说明人口的增加已经让山洞饱和了...由此,我判断最初进入到山洞居住的人们是有着非常无奈的原因,逃难是最大的可能,并且不是附近村落里的人,很可能是远在其它地区的人因为某些原因藏身于这个深山洞穴...罗莉说这群人的来历不会太久,可能是解放后才出现的...

前面有人说这些人是赤贫,不错,从自然环境来看,山窝里的耕地能满足吃饱就很不易了...实际情况是政府在外界发现这群穴居人之后,进行了不少的投入,虽然暂时没有把这群人迁到文明世界去,但也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修建了很多必要的设施,引入了电力,修建了不少的蓄水池,接收卫星信号的“大锅”,电话线路,所以,电视机和电话机应该是有了...外界出于同情心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的援助,包括口耳相传将这里的情况告知给更多的人知道,所以,他们已经不是赤贫意义上的原住民了,仅仅是还在维持较原始的生产劳作,但也不会维持太久了...
浏览附件429134 浏览附件429135 浏览附件429136 浏览附件429137
好奇他们是如何找到结婚对象的~
 
从中洞下山后驾车循着导航线路来到紫云县低热河谷农业基地,罗莉忙完农场事务后早就在一个酒庄等我们一起午餐了,依然是火锅餐,紫云这个地方,不可能有手艺高超的大师傅在这里等待客人品尝杰作,多的是家庭主妇和略懂灶艺的人鼓捣出来一些尚能吃的下去的食物,但那些食材却都是不含糊的,所以火锅就是享受食材的最好方式...

把油嘴擦净,起身前往“罗家寨”...罗莉在紫云县经营农场已经两年时间,从无到有的过程历尽艰辛,多年奔走公益事业让她成为这里人尽皆知的“大名人”...这个知名度也便于罗莉在这里开创新的事业...澄明之境,蛮清爽的名字...罗莉在农场里带我们走走看看,言语中那种自豪感,七年前刚认识她时是没有的...如今,她在筹划第三块地块的战略...小丫头变女汉子喽...
浏览附件429145 浏览附件429146 浏览附件429147 浏览附件429148
赞罗莉!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