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籍户口的一般都会从一线城市角度来看中国,认为一线有的,全中国人民都一定享有的。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误,但是北上广如果完全代表了中国就是不完全正确了。
比方说东北就是被遗忘的城市,经济不知道按照大师给预测的未来三十年能发展成什么样?
东北确实经济很差,年轻人大量跑出来。不过民众的生活基本还好,城市也没有多严重的衰败
总之离“被遗忘的城市”还差得远,这种“称号”放在在北美铁锈带上的底特律比较合适。去过底特律的就知道,那里曾经繁华(看80年代电影机械战警,就知道那时的底特律啥样)的一些市中心区域,如今很多都废弃了,连翻新红绿灯的钱都没有,坏了就坏了。写字楼整栋空着,也没人维护翻修,破窗烂门的。
东北的问题不一样,东三省不是靠市场经济发展出的繁华都市,而是完全靠体制规划出的工业省份。当整体国民经济向市场转向时,东北相比长三角,慢慢开始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正常的。现在别说沿海,甚至内陆的一些重工业企业(比如四川的),都开始比东北吸引人了。东北当年的发展是政策在特定年代倾斜产生的。
东北大多数的工业企业和产品,如今还是有市场需求的,只是相对竞争力在下降而已。如今南方的重工业企业,比如徐工,三一重工,沪东重机,他们的产品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反观东北多年吃体制饭,对市场的洗礼体验不够,这方面要有痛苦的补课过程。即使是当年老大哥地位的航空工业,不管是沈飞,还是哈飞,都在面临南方的乃至西北的兄弟企业/单位(昌河,洪都,成飞,陕飞,西飞)的强力竞争。大连的造船工业,同样面临上海的竞争。国家的选择多了,不一定跟东北要产品,而出口市场又不如其他省份,自然过得不如从前。
简单说,苏联援建时代,东北发展的都是妥妥的高科技重工业(飞机,大型船舶,发动机),全国独一份,自然吃香受宠。后来其他省份随着改革开放,在外资和合资的锻炼中,慢慢的技术跟上来了,而且由于多年自负盈亏的市场打拼,在绩效管理,客户服务意识,品牌建立,市场灵敏性上比东北强得多,逐渐开始伸筷子到东北厂所的盘子里吃肉,连国家订单都抢走不少。还好现在国家还算有钱,很多工业领域需求一直在扩大,所以大家都还算能吃饱,不过东北要努力了,最好要摆脱对体制的依赖。否则等国家需求一开始下降,就可能走上底特律的路。
东北有一个优势,就是院校还是很厉害的,当年为重工业配套,有很多理工重点院校,想办法留下这些人才的话,还是可以发展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