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老人将房、车留给儿子,怒斥女儿不看望...评论

科技的进步总是有承接的,比如手机,中国的华为也好,小米也罢现在都已经非常先进了,但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来揶揄当年美国的大哥大,没有大哥大,也就没有今天的华为、小米,同样,航天空间站也一样,现在嘲笑美国的空间站不如中国的空间站整洁,别忘了,没有美国、前苏联先建的空间站,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空间站。当代中国人发明创造能力比不上模仿、改良能力。这一点和日本很相似,日本也是把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改头换面据为己有, 而且这一改会超越原作,但是,日本人,后世不忘前世之师。日本人不会揶揄自己的老师。
 

recluse

外围群众
新闻: 当时,没有特效药,一位当地的私人医生给我开出了当地流行的处方——伊维菌素,一种抗寄生虫的兽药,我不敢吃兽药,只能靠吃红霉素维持。

伊维菌素:
去年家园有人在秀从印度邮购这药,不知他吃了没有。美国和加拿大也流行几种不靠谱的药物,加拿大医生协会曾告诫医生不要用。

红霉素:这是抗菌素,对新冠无效。

有希望的药物:干扰素治疗 (注射给药)。默克新药囊莫努匹拉韦,这是唯一已被个别国家被批准的口服药。辉瑞新药,正在报批。
 
比之前那个《玻璃心》强点,至少对他说教的对象换了一副比较慈善的面孔。
不过不论之前的讽刺挖苦也好,现在的含情脉脉也罢,宣教的目标仍然是承受者而不是施加者。
这让我想起国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少女被性侵甚至QJ,然后父母含着泪狠狠地打自己的女儿。

高明么?鬼才么?
 
比之前那个《玻璃心》强点,至少对他说教的对象换了一副比较慈善的面孔。
不过不论之前的讽刺挖苦也好,现在的含情脉脉也罢,宣教的目标仍然是承受者而不是施加者。
这让我想起国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少女被性侵甚至QJ,然后父母含着泪狠狠地打自己的女儿。

高明么?鬼才么?
骂粉红的那首歌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似乎缺失了善意,另外蔑视的对象搞错了,粉红们严格地说也是受害者。当然如果当头棒喝能让粉红猛醒的话也不失为功德一件。。。
 
我在多伦多有自己的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需要“回”任何一个另外的地方。我跟家人坐在圣诞树旁边,一边吃烤鸡吃牛排,一边从油管上看新闻联播里面的人们排队测核酸。此时此刻,对加拿大的感恩之心从我这个五毛心中萌发。但我仍然爱国。
 
新闻:《她不是梅艳芳,但我仍然看哭了》的相关评论
人物不像,故事不真
但我仍愿意给《梅艳芳》及格分
最近院线中的话题之作,无疑是《梅艳芳》。
自上周末上映后,《梅艳芳》的口碑一度非常微妙,许多人在电影院里看得泪眼婆娑,但同时又会对于演员扮相忍不住吐槽,“一点也不像啊”。
作为香港划时代的巨星,梅艳芳有那么多故事,该拍哪些、怎么拍、怎么演?道道是难题。
《梅艳芳》的缺陷就在于,没能把她的故事拍得太真,轻描淡写有之,刻意美化少许。
王丹妮演绎的梅姐是否形似神似,倒是其次。如果是熟悉梅艳芳台下故事的那些老歌迷,在看到影片中不咸不淡的情感描写时,反而会比看到王丹妮更出戏。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部体现出了梅艳芳个人特质的传记片。而且在细节方面相当用心,可以看得出是一部诚意之作。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01
过于“戏说”的情感故事
拍名人传记,尤其是音乐明星的故事,最难的地方首先是“挑选”。
以梅艳芳为例,她的无数生平故事和众人皆知的经历,就像一个巨大的素材池。传记编剧的任务,就是从这个池子中十里挑一,选出故事性强的或值得演绎的,像珍珠项链一般串在一起,最后呈现她的完整一生。
这次《梅艳芳》中挑选的故事,从4岁半为了生计荔园登台,到陪姐姐参赛出道一鸣惊人,锻炼升级站到香港之巅,遭遇KTV掌掴事件人生转折,最后患癌坚持在舞台谢幕,整条故事主线中规中矩。
但这些只能算是梅姐人生经历的“基本盘”,影迷和歌迷要看的,远远不止如此。
外滩君自己看的这个场次,从影片后半段开始陆续哭倒一片人,散场时大多数人都抽着鼻子红着眼睛。但我后排三位广东阿姐,却是一路有说有笑走出去的,言语间听出几分不尽兴。
梅艳芳的故事其实有很强的区域色彩,相比大多数对于她的记忆停留在荧屏和新闻里的内地民众,越是靠近粤语区的那一代人,自然是更熟悉阿梅的台下点滴,包括屡见香港小报头条的八卦轶事。
电影《梅艳芳》的许多外界诟病也是由此而来,它太过于戏说了,戏说的不是梅艳芳自身,而是戏说了她经历的那些事和身边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中占了相当大篇幅的日本男友“后藤”,现实中原型名叫近藤真彦。在编剧的叙事中,痴情的“后藤”因为日本唱片公司老板棒打鸳鸯,不得不和阿梅分手。但现实中的近藤却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在那段感情中实锤脚踩两条船。
阿Ben的部分则更显突兀,剪辑痕迹很重。现实中阿Ben的原型林国斌,内地观众更熟悉的角色是周星驰电影中的“断水流大师兄”,他和梅艳芳的8年公开恋情在两人生命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梅艳芳》电影中,却成了带着恋人去泰国逃难的几分钟蜻蜓点水。
另外,也是预料之中的,我们没有在电影中看到任何关于赵文卓的着墨。
02
主演不像,但不重要
可以想见的是,即便是梅艳芳这等地位,传记电影也无法在片中加入太多与其他在世人物太过紧密的内容。尤其是身前相关的明星,无论是好友、恋人、对手,都要考虑现实利害关系,颇多掣肘。
梅艳芳带出了那么多的弟子,成名成腕的大有人在,最后只有杨千嬅为了这部电影出面力挺。不仅在片中客串,影片宣传时更是亲自带着王丹妮四处路演,对恩师的深情可见一斑。
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即便这部《梅艳芳》在许多细节处很花心思(比如开场时的“郑少秋”),但仍然很难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歌坛辉煌的时代感。
而这样的以小见大,往往是一部成功音乐人物传记的标配。近年来我们看到的这些优秀作品如《波西米亚狂想曲》《冲出康普顿》等,都给出过各自的处理方式,真正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乐迷非常受用。
《梅艳芳》里,唯一用人物真名亮相的台前角色,只有张国荣。不可避免的,后生仔刘俊谦的哥哥扮相也成了被吐槽最多的一点。除了眉眼处的几分相似,他的长相气质都差张国荣太多。
当影片中梅艳芳与张国荣相互搭肩打气,在湾边凭栏高喊的时候,看脸部特写我仿佛看见了王子文和张一山。
再来说说王丹妮。讲实话,她的外表的确不像梅艳芳,长得太好看,身材极高挑。导演梁乐民当然知道她不像,“我们要找的不是像梅姐的人,而是要找一个能演出梅姐的人。”
看得出来,王丹妮非常努力地在表情、体态上练了很久,尽力做到让观众一眼看出她是梅艳芳。同时,影片的妆发服饰也相当用心,重现了多套梅艳芳经典造型,连摄影角度也在极力寻找她最似阿梅的那一面。
青年时代的梅艳芳,王丹妮尚能应对。但当到了经历人生转折后,这位新人模特就真的很难演出梅艳芳的沧桑感和江湖侠气,反而会有些用力过猛。
03
重现“香港女儿”精神
尽管有着诸多硬伤,让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成了一部“同人作品”,但我还是愿意给《梅艳芳》打及格分。
在这部电影里,最戳泪点的时刻往往是当梅艳芳的真实影像穿插出现的时候,为对抗SARS振臂高呼、各地奔走做慈善、面对媒体镜头快人快语,当然还有片尾身着婚纱,在《夕阳之歌》一曲唱罢时的挥手转身。
“Bye bye!”
不以结果论,我还是会再次强调,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电影。至少,它用这种方式,成功展现了梅艳芳本人的特质,潇洒、坚强、不屈、善良,以及那些外人未曾看到的脆弱和孤独,这些反差,会让观者感到尤其伤感。
这是梅艳芳“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需折”的慨叹,也是电影成功传达出的梅艳芳在那个时代作为女性的宿命感。
我们印象里的梅艳芳是香港艺坛大姐,拥趸无数。但这部影片会让你想起,原来梅艳芳在去世时也才刚过40岁,当初看着她风华绝代的孩子们,许多人也到了这个岁数,或许也经历过了人生的苦难,更能对她的故事感同身受。
如果用直白的文字来记叙,梅艳芳这一生的落幕当然是悲剧。但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而是把生命最后的日子过得极为波澜壮阔,光芒万丈。这部传记片够到了这一点,已经达标了。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这个时代,“香港女儿”梅艳芳以及那一代港星所秉持的信念,“携手踏平崎岖”的《狮子山下》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香港是我的家,我哪儿都不会去。只要香港还需要我帮手,我义不容辞。”
影片中王丹妮说出这些台词时,你会忘记她只是个新人演员,在她的眼睛里能看到和梅姐一样的炽热和坚定,这点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落幕,伴随着同样的旋律,人们哼唱的不再是《千千阙歌》的“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而是《夕阳之歌》“想到归去但已晚”。
人们红着眼眶,怀念着那朵风中摇曳的“女人花”,感慨一个时代原来在2003年就已落幕。
18年后的这一声叹息,不知梅姐听到会作何感想。
感慨一个时代原来在2003年就已落幕。
 

recluse

外围群众
骂粉红的那首歌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似乎缺失了善意,另外蔑视的对象搞错了,粉红们严格地说也是受害者。当然如果当头棒喝能让粉红猛醒的话也不失为功德一件。。。
美帝和西方国家奈何不了中国的小粉红,
他们不可能,也无须猛醒。

但是西方的小粉红行动太夸张,暴露和海外华人亲共的面目,
其效果是使海外华人战时被送入集中营。
奇怪的是他们却坚信邪恶的美帝和西方国家不会这样做。
 
新闻:《失业在家的非洲人,代笔了全球50%的论文…》的相关评论
近期,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出版了一期不寻常的增刊,在这期增刊中撤稿了 100 多篇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甚至期刊的主编 Behl 还特意撰写了一篇社论来解释这次的特殊的出版行为,并抨击了所谓的“论文工厂”。
图片来源: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每每说起论文工厂,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估计都是近年来国内那些被大批撤稿的论文,以至于“论文工厂”在人们的印象中和中国学者的学术不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论文工厂”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为所有的学术工作者所诟病。
  甚至一些国家/地区通过签订合同来为学生撰写论文的行为是合法的,这也被称为合同作弊(contract cheating)。
  帮助学生们“作弊”的人
  英国《金融时报》曾对论文工厂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这次调查中,英国《金融时报》安排人员从三个知名度较高的论文工厂购买服务,分别是 Peachy Essay、Edubirdie,以及 UK Essays,这些公司被要求撰写一篇关于英国教育历史的短文。
  除了价格最昂贵的 UK Essays 位于英国,另外两个论文工厂的作者来自哪里俨然成谜,但是这并没有难住机智的调查人员,通过一个带有嵌入式跟踪脚本的链接,他们可以确认打开这个链接的人的具体位置。
  最终,《金融时报》确认了上述代笔论文的写手都来自肯尼亚—— 一个大家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国家。
  “只要你购买过论文代写服务,那么它很可能出自肯尼亚。”
  肯尼亚:论文写手们的“快乐老家”
  在早年间,提供代写服务的论文工厂一般都在学校附近,但自从有了互联网,代写产业的服务范围就不断拓展,甚至覆盖了全球范围。
  类似 Edubirdie 和 EssayShark 这样的论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但考虑到人工成本,发展中国家成为了生产枪手的沃土。
  故而,像肯尼亚、印度和乌克兰这样的国家就受到了论文工厂们的青睐,毕竟这些国家中很多人会说英语,网络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待岗在家。
  如今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或已经成为世界“代写论文”之都。
  “大多数的论文外包公司总部都设立在肯尼亚,他们通常会伪装成学术交流的网站。每一个激烈的观点争论帖子,背后都是一桩跨国交易。”
  在一篇题为 Profiling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ghost writers who are providing low-cost essays and assignments for the contract cheating industry 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对一个联系买家和论文工厂的网站 (Fiverr.com) 上的订单进行了分析。
  结果十分令人意外,这个人口数量不到美国 1/6 的国家——肯尼亚,写手完成的订单占比为 43.4%,超过了美国本土写手完成的份额 (31.6%)。
  BBC 就曾对肯尼亚的“英雄事迹”进行了报道,标题也是十分直接:《帮助世界作弊的肯尼亚人》。
  在 Facebook 上,一个肯尼亚枪手群里就有超过 50000 个枪手在时刻准备着。

图片来源:BBC
  十分讽刺的是,欧美学生拿着钱买论文来应付学校,而肯尼亚的学生却拿代笔捉刀赚来的钱继续着自己的求学之路。
  非洲教育发展协会 2014 年报告显示,15~35 岁的年轻人占肯尼亚总人口的 35%,却有高达 67% 的失业率。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一个化名威廉的肯尼亚枪手表示自己目前正在为一位硕士完成学位论文,而这位客户已经签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合同。
  正经在大学就读的威廉偶尔也会有职业困扰,他在一次为来自美国的客户撰写论文时,被中途叫停。
  “因为我的论文质量过硬,经常被要求减少更高端的模型和算法,从而匹配客户的真实水平。这其实比写论文更难。但没办法,客户体验是第一位,我只能刻意保留一些学术漏洞。”
  对于肯尼亚这样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过 1700 美元的国家,一个熟练的写手一个月就能赚 2000 美元,如此高的收入让许多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
为继续学业而在捉刀代笔的肯尼亚学生|图片来源:BBC
  猖獗的论文工厂,1/7 的学生向其购买过论文
  都说论文工厂泛滥,但究竟有多少学生购买了论文工厂的服务呢?
  数字很惊人。
  2005 年,一项对北美学生的研究发现,7% 的本科生承认上交了别人撰写的论文,甚至有 3% 承认直接从论文工厂获得论文。
  作为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Cath Ellis 说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篇论文是在网上由代写生产出来的。
  这样一个庞大的全球产业,为一些专业写手提供了足够丰厚的收入,使其成为一份全职工作。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斯旺西大学在 2018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论文工厂花钱请他人为他们代写作业。
  具体而言,这项针对 50,000 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自 2014 年以来,有 15.7% 的学生承认通过论文工厂进行作弊,远高于高于过去 40 年的平均值 (3.5%)。
  这意味着每 7 名学生中就有一人请人捉刀代笔,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而这些论文购买的大主顾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随着近十年留学热潮不断高涨,也加速催生了这条产业链的国际化,如今国内各式各样的论文代写网站背后隐藏的或许就是远在内罗毕的公寓楼里疯狂码字的肯尼亚人。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用中文明码标价的论文购买详情
  在很多国家或者地区,论文工厂游走与法理的灰色地带,并未被明文禁止。
  就连论文代写网站 Academized 也大言不惭地写着这样的宣传语:
  “你可以放心地将作业交给我们,因为你知道,我们是可靠的。这里有专业写手为你量身打造最高质量和 0 抄袭的论文,而你只需要负责生活中更有趣的方面。”
  一位从事代写的肯尼亚人表示,欧美国家最忌讳学术论文作假,一旦被发现抄袭,学生有可能会挂科、留级,严重情况甚至会被退学。所以,他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查找阅读、合理引用大量学术资料。
  这样本末倒置的魔幻行为让人无语。
  尽管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和美国 17 个州的政府已然采取行动对论文工厂的行为进行扼制,甚至在上个月,英国也出台禁令来打击所谓的论文工厂。
  但具体成效如何,能否让这些人重拾学术诚信,不再请人捉刀代笔,我们不得而知。
  或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真厉害
 
新闻:《网红蜂拥Costco"假装在LA"后 原帖博主称遭》的相关评论
除了刚开业时热闹了一阵
上海Costco已经低调许久
不过就在最近
这家超市再度引发关注
原因是有不少"小红书"博主
近期专门跑去那里拗造型

作为网红聚集地
在小红书上看到各色美照
还有手把手教你拍网红照片的帖子
并不稀奇
明明照片里是“上海Costco”,
小姐姐们为何都要说“假装在LA(洛杉矶)”?

这些网红也并没打算骗他们的粉丝,
没打算让人以为他们自己真的在洛杉矶
不用办签证、不用买国际机票
搞定身在LA度假的“视觉度假”体验
的攻略来了↓
一名博主写道:
“上海Costco的午后
简直让人恍惚就在洛杉矶
下午4-5点的停车场最好看~

有留学过的博主表示:
Costco超市门口的草坪停车场
简直给人西海岸既视感
感觉回到了洛杉矶
还有人发出“拍照攻略”
建议同样想去拍照的网友
选择在光线好的时候前去
并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
“保安不允许到停车场里面拍照
所以只能站在草坪上拍”
“拍照的最佳道具就是购物车”
“可以先买盒pizza和可乐当道具”

光是氛围到位还不够
道具也要准备好

比如:把沪牌贴掉↓
有网友戏称这些网红是“超市名媛”
不过博主们的打卡
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明明人在上海
却要凹造型
假装在洛杉矶的迷惑行为
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
还有人吐槽:
成年人把自己装进购物车拍照
也太奇怪了吧


不少网友指出
超市的购物车是严禁成年人坐的
更不要说像照片里这样
直接踩上去、踏上去

而且现在是疫情期间
穿鞋踩进购物车
然后下一个人继续用它
放牛奶、牛排、水果和巧克力
……想想也不太卫生吧
网红们蜂拥拍照的现象
还在国外引发了热议

在国外某社交网站上
“中国网红在上海Costco门口摆拍
假装在洛杉矶”的帖子
短短几天内就获得了12300个点赞
甚至有国外媒体添油加醋地称:
一些网红去上海的Costco拍照
假装在洛杉矶
因为他们 两年没有出过国了
去不了洛杉矶
所以要在上海Costco假装在国外

事情发酵到这里
让很多网友表示
这种举动“丢脸又尴尬”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
事已至此,不用过分解读
你在国外也可以假装在国内
博主们只是想拍拍好看的照片
也就别太认真了...

另外,小观还在小红书上发现一则视频
是自称最早发起#假装在LA#
拍照帖的博主发布的澄清视频

视频里
她说,自己只是去薅了个羊毛
拍了一些好玩的照片分享
却被外媒和国内一些网友谩骂

“没想到一些人对喜欢
拍照分享的女生有这么大的恶意”

另外,对于“坐在购物车拍照”的争议
该博主解释↓

坐购物车得到了costco工作人员的允许
而且体验完后
在工作人员注视下
将购物车擦干净
最后,博主再次强调
只是图个拍照好玩分享
“LA有什么高大上的,
我觉得在中国上海才最高大上”

事实上,由于疫情
旅行达人、各路网红
与“世”隔绝了近两年时间
#假装在旅游#系列照片
各国社交媒体都有各种风格
但一些网友仍然表示不理解
而一些网友在评论中认为
这些只是在旅行选择受限的情况下
让自己的照片看起来更有异国情调
对此,你怎么看?
明明在上海
还要假装在LA
上海不够高大上吗
美帝就算没去过也要假装一下
说明了美帝的吸引力 一点都不爱国哈
 
美帝和西方国家奈何不了中国的小粉红,
他们不可能,也无须猛醒。

但是西方的小粉红行动太夸张,暴露和海外华人亲共的面目,
其效果是使海外华人战时被送入集中营。
奇怪的是他们却坚信邪恶的美帝和西方国家不会这样做。
国内粉红是被蒙蔽被洗脑的受害者群体。国外粉红除了少数和中共有利益勾搭的人之外,这里面的大部分是对中共专制统治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所谓政治立场的差异。这些人只要遵守当地法律,其价值观的差异不应是被谴责的原因,如果全体华人因此被送进集中营,该被谴责的不是他们,而是西方的种族主义政权。
其实这和骂国内粉红在逻辑上是相同的,都是忽视了直接加害者,一个是专制洗脑政权,一个是种族歧视政权。。。。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