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工具制造观察到中国制造的一个短板

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以我在这里10年验收中国出口的机电设备经验,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
中国制造,其实也不是就一个东西,一个档次,一个价格。没法一概而论。
比如说亚洲人爱用的脱排油烟机,我觉得方太老板都很好,比我在这里买的braon好多了。
还有功夫茶桌,钓鱼用的各种大小玩意儿,设计巧妙,做工精美,而且非常实用,都很好。在这里根本买不到。
你说的基本是终端产品,可能是用买来的工具做的。
 
大多数一谈中国制造就嗤之以鼻的人基本都不是理工专业的,对生产的含义不太懂。生产需要材料,然后才是根据自己工艺的设备,加上技术人工。 人工中国现在覆盖高,中,低。材料中国中低端全部都可以搞,设备中低端也没问题。下面就是根据成本来进行分化。 最大的优势就是由于中国是唯一的全产业,全要素国家。新材料和设备研发出来,会被极快的优化和经济性量产。 但不管如何,高端的无法快。但前途是光明的。现在资金,人,技术都有支持,就差火候。
大部分赞同,俺是从事中德企业安家落户的,对制造业略知皮毛。
中国大而不强,德国强而不广。
就楼主所说的工具,其实涉及到基础工业的方方面面——材料,机床,规范……
在高端方面,应该中国和日本德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存在,就跟中国足球和德国足球之差,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而中端和低端方面,日本德国产品则完全没有生命力,甚至还不如意大利的耐用。就拿光伏产业来说,2008年以前世界领先的都是德国企业,现在和中国企业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这些德国企业都已经陆续破产。
中国的优势是产业链完备,执行效率独一无二,但是在基础工业和研发上资金和人才投入太少,短期之内看不到突破欧美技术上垄断的希望。
如果中国都能玩高端的,那日本德国这些国家还怎么活下去啊?
每个国家都知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但是大家都想玩高端高利润的,那谁来干那些低端吃力不讨好的呢?所以那些政客喊脱钩,但是资本家们肯定不干。
 
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以我在这里10年验收中国出口的机电设备经验,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其实到最后是好事。 看事情不能一个维度。 什么事一开始都是这样,但恶性竞争之后就是很平稳的上升期,没有恶性竞争,这个行业就没办法挤压水分。质量差不一定是恶性竞争的原因。质量差原因很多。我去年去过印度,有个厂由于原材料有优势,也没太大竞争,但质量也很差。大多数低端行业恶性竞争也是个好事。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浑浑噩噩+忙忙碌碌中
恶性竞争其实到最后是好事。 看事情不能一个维度。 什么事一开始都是这样,但恶性竞争之后就是很平稳的上升期,没有恶性竞争,这个行业就没办法挤压水分。质量差不一定是恶性竞争的原因。质量差原因很多。我去年去过印度,有个厂由于原材料有优势,也没太大竞争,但质量也很差。大多数低端行业恶性竞争也是个好事。
那得死多少企业啊。
制造业在中国不是新兴产业,薪资定位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福利低工资水平,现在福利也不高了,头脑灵活的都改行。踏踏实实工作的后继无人,现在从业者都是新入行,本身没有经验,又没有企业传承。乡镇企业上马快,可是底蕴浅。几十年的老厂却是观念陈旧,后继无力,被资本重组卖的卖,散的散。
中国要想振兴制造业,真需要有大魄力,大资金,政策支持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再从供应商 原材料上下游带动有些附属企业,从质量管理,人事,财务上带动。
 
一帮生活加拿大华人,关心国内的人的修理工具为什么不那么“贵”那么“好”,怎么就没有想想国内有几个人需要在北美的那些工具(80刀400大洋的钳子)? 国内手机上面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给你把什么都搞定了,
什么都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那得死多少企业啊。
制造业在中国不是新兴产业,薪资定位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福利低工资水平,现在福利也不高了,头脑灵活的都改行。踏踏实实工作的后继无人,现在从业者都是新入行,本身没有经验,又没有企业传承。乡镇企业上马快,可是底蕴浅。几十年的老厂却是观念陈旧,后继无力,被资本重组卖的卖,散的散。
中国要想振兴制造业,真需要有大魄力,大资金,政策支持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再从供应商 原材料上下游带动有些附属企业,从质量管理,人事,财务上带动。
你说的是东北和西部的情况,长三角珠三角早都形成产业链产业群了,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也是不少人底气所在。这个不是吹出来的,历史上恐怕只有鲁日河底特律的辉煌时期可以媲美。你可以接受大量的订单快速生产装运发往欧美。你看苏州到上海的高速路,就是一个钢铁洪流。在生产管理和制程上,学会了资源管理和精细化生产。世界工厂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你的自主品牌群没有形成,你的自主研发没有形成,甚至你的工业素养,就是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行业自律没有有建立起来。所以当你没有订单的时候,一下子就完蛋了

再说到风险资金的投入,职业经理人的自由流动,市场准入和退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交换,这样的创新企业生态,更是看不到影子。所以,中国制造,离欧美的第一梯队还差三五十年,而且以现在的国内国际环境,没有赶上去的可能

有人说到的微观制程技术,只有在新材料的应用上可圈可点,工艺控制和品质管理,还是只学了皮毛,离日本台湾德国韩国还差很远
 

carnegie

小流氓
一帮生活加拿大华人,关心国内的人的修理工具为什么不那么“贵”那么“好”,怎么就没有想想国内有几个人需要在北美的那些工具(80刀400大洋的钳子)? 国内手机上面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给你把什么都搞定了,
什么都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這想法不可取 ,所以自己動手修理東西越來越小了,久而久之就連小小維修都不會做了,叫人做又煩 .
 

乐土乐土缘得我所

浑浑噩噩+忙忙碌碌中
你说的是东北和西部的情况,长三角珠三角早都形成产业链产业群了,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也是不少人底气所在。这个不是吹出来的,历史上恐怕只有鲁日河底特律的辉煌时期可以媲美。你可以接受大量的订单快速生产装运发往欧美。你看苏州到上海的高速路,就是一个钢铁洪流。在生产管理和制程上,学会了资源管理和精细化生产。世界工厂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你的自主品牌群没有形成,你的自主研发没有形成,甚至你的工业素养,就是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行业自律没有有建立起来。所以当你没有订单的时候,一下子就完蛋了

再说到风险资金的投入,职业经理人的自由流动,市场准入和退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交换,这样的创新企业生态,更是看不到影子。所以,中国制造,离欧美的第一梯队还差三五十年,而且以现在的国内国际环境,没有赶上去的可能

有人说到的微观制程技术,只有在新材料的应用上可圈可点,工艺控制和品质管理,还是只学了皮毛,离日本台湾德国韩国还差很远
南方的那些企业,确实是挺争气,有朝气。但是我总感觉底蕴差些,新思想新观念,但是有点浮躁。需要磨练。
至于工艺和品控,中国从苏联那学全了一套标准,到现在也不算过时,就是执行力宽松,质量和产能就是一对双生矛盾。
 
谢谢回复。
假设诸位有一笔资金,有普通大学理科教育的基础,在目前资源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大家愿意投资/创业哪个行业? IT也算,不过希望具体一点,例如操作系统? 安全? 应用例如教育,外卖。。
希望大家畅想一下,谢谢
看资金量多大
我研究了十几年,最好的答案就是在加拿大不要做任何实业投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