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兒歌编辑
《雨夜花》這首歌曲最初叫《春天》,原本是
日治時期的
台灣新文學健將
廖漢臣在1933年為台灣兒童所寫的一首
兒歌,交由
鄧雨賢譜曲。
周添旺於1976年10月25日出席當時
臺北縣新莊鎮的一場親友晚宴時,曾經表示:當年鄧雨賢原曲初創的時候,曲子開頭的旋律是5653 21165,但是歌曲流傳市井之後,常被唱成5653 32165,詞曲作者當年為了推廣歌曲,亦隨眾人而樂見其成。優雅傷情的前奏曲短而有韻味的帶出全曲,亦堪稱神來之筆。
[來源請求]
《春天》歌詞節錄如下:
“ | 春天到、百花開,紅薔薇、白茉莉;這屏幾欉、那屏幾枝,開得真濟、真正媠。[2] | ” |
悽涼情歌编辑
1934年,當時在
古倫美亞唱片掌理文藝部的
周添旺,由於工作上應酬的需要,有一次在酒家聽到一位淪落風塵的
酒家女訴說她的悲慘故事。她原本是一位純潔質樸的鄉下女孩,離開故鄉來到台北工作並愛上一位男孩,而且雙方已論及婚嫁。但是沒想到後來那男孩卻是變成一個薄情郎,愛上別的女孩而遺棄她,她自覺沒臉回家見故鄉的父老,於是一時心碎失意竟流落在台北的酒家……雖然在當時日治時代,男尊女卑的社會傳統下,這種令人哀嘆的小故事,是許多女子共同的心聲,令人說不完、也訴不盡…但是周添旺感覺得這位可憐的酒家女就親像一朵在黑夜裡被無情風雨吹落的花朵,她「離葉離枝」(離開親人與愛人)掉落「受難池」受人踐踏的遭遇,誰不感到心酸及惋惜呢?
《雨夜花》原始版本歌詞。
所以,周添旺就將《春天》的旋律,改填悲涼的歌詞《雨夜花》,也許是因為與時代背景、人民心聲相對映吧?這首歌謠竟然影響後來台語歌曲以無奈、哀怨為主體的創作方向。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雨夜花》,歌詞中所描述的「雨」、「夜」、「花」後來也變成臺語
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題意象,影響
台語歌詞的創作方向。通常台語歌曲都有三段,但是這首歌曲卻是罕見的四段詞。而且前三句是三、三、六的詞句,後三句是四、四、七的詞句,每段運用不同的
韻腳。這首歌曲是
鄧雨賢和周添旺合作的第一首曲子,由當時名歌手
純純(劉清香)所演唱。
此曲後來被多名
歌手重唱,例如1963年由
王秀如重唱,1977年由
鳳飛飛重唱,1981年由
鄧麗君重唱,另外
齊秦亦有重唱此曲。2009年,洪億展改編成搖擺的曲風。
《雨夜花》歌詞開頭如下(用
台語正字表示):
“ | HAN: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慼,花謝落塗不再回。[3]
POJ: Ú iā hoe, ú iā hoe, siū hong-ú chhoe lo̍h tōe; bô lâng khòaⁿ-kìⁿ, múi-ji̍t oàn-chheh, hoe siā lo̍h-thô͘ put-chài hôe.
TL: Ú iā hue, ú iā hue, siū hong-ú tshue lo̍h tuē; bô lâng khuànn-kìnn, muí-ji̍t uàn-tsheh, hue siā lo̍h-thôo put-tsài huê.
BP: Ǔ yiâ huē, ǔ yiâ huē, siû hōngwǔ cuē lóh duê; bbô láng knuàgnì, muǐzzít wàncēh, huē siâ lóhtóo būtzài h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