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退休人群应该如何进行理财规划----西人老师整体理财规划课的部分要点(二)



怎样按照自己的心愿留下遗产给我们挚爱的子女并保障他们的利益(1)

在加拿大,为了保障子女的利益,生前遗嘱非常有必要。同时,生前遗嘱如何订立,也非常值得仔细揣摩和计划。如果不立遗嘱,或者遗嘱订立不当,结果就容易违背我们的初衷。

例1. Mr. Jones和Mrs. Jones都是61岁,他们有两个成年子女Tom和Mary。

Mr. Jones不幸因癌症过世,生前没有留下遗嘱,但他去世后,遗留下了一栋没有房贷的,价值100万加元的,夫妻联名持有的主要住宅房子(增值部分不用交所得税,Mr. Jones去世后由Mrs. Jones独自拥有),以及税后价值100万加元的RRSP投资,由Mrs. Jones全部继承(类似RRSP这样的注册账户规定,当投资者过世后,由开立该账户时投资者指定的受益人全部继承)。

Mrs. Jones很快又与一位没有资产的,58岁的Mr. Green 结婚。Mr. Green与Mrs. Jones结婚时,带来两位由其前妻所生的子女。

五年后,现任的Mrs. Green,也就是前任的Mrs. Jones,因为心脏病突发而过世,同样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此时,Mr. Jones留下的房子增值到了120万加元,之前Mr. Jones名下RRSP的投资也增长而为120万加元。

到此为止,Mr. Jones和Mrs. Jones双双过世,他们的亲生子女Tom和Mary可以分到多少父母的遗产呢?

为简单起见,假设扣除遗嘱认证和分配等费用,以及前Mrs. Jones人生最后一次的所得税后,仍然剩下了100万加元的房子和100万加元的投资,共计200万加元的遗产可资分配。

按照加拿大安省的法律规定,有配偶以及多名子女的安省居民去世后, 其遗产中,第一个20万先给予配偶,剩余的部分,三分之一归配偶,其余在所有子女之间平分。

因此,Mr. Jones和Mrs. Jones毕生的资产就有如下的遗产分配方案:

1. Mr. Green可以得到:20+(200-20)/3=20+180/3=20+60=80(万加元)

2. Tom和Mary每人可以得到:(200-80)/4=120/4=30(万加元)

3. Mr. Green的两个亲生子每人可以得到:(200-80)/4=120/4=30(万加元)


显然,这样的遗产分配对于Tom和Mary来说,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说,生前遗嘱对于保障我们孩子的利益,至关重要。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问候珍妮姊姊 :wdb6: 去赏枫了吗? 记得分享照片喔

听朋友说密市有家不错的上海菜,你要是想吃告诉我

我把地址要过来给你喔 :wdb17: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互惠基金的切换,不仅F series,就是transaction based(front-end load, DSC, low load, no load)系列,只要你选择在同一基金公司的同一系列基金内做切换,都不被视作赎回,所以都不用支付赎回费。

但是,基金的切换是否在税务意义上被视作售出再购进从而实现原本不愿实现的资本增值,则不是F series还是transaction based决定的。

只有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内部切换不会实现资本增值,而传统的trust基金则会实现。

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另一个好处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基金不向你分配收入,你就没有应税收入,而基金本身也不为所获收入纳税,从而可以利用它延税;只有当你出售基金单位时,所有积存收入包括利息、红利都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实现,通常也有节税效果。

而传统的trust基金,则是只有有收入都会当年分配给你从而体现在当年的T3表上,而必须计入你的当年应税收入。有时候会出现基金已经亏损卖掉,到年底还是收到T3表要缴税这种令人郁闷的情况。

所以,一般意义上,当你选择的一个基金有corporate class版本的时候,应该选择corporate class而不是trust。

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历史不长,但是这可以是在投资组合里配置一定的互惠基金的理由,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延税和节税。

虽然一般来说,互惠基金是大众投资者的投资工具,投资者对它的期望要现实,但是说多数的互惠基金跑不过大盘,恐怕这个说法还是欠妥。

我们说的“大盘”实际是指股票市场指数,而互惠基金的投资组合设计,并不都是以跑赢某个市场指数为目标的。衡量一个互惠基金管理业绩的指标实际不是“大盘”,甚至也不是bench mark,而是基金经理为投资组合所增加的value(价值)。

基金经理的价值既包括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所增加的盈利,也包括盈利一定的条件下所降低的风险。

而这个价值是不能简单地以“大盘”指数或bench mark来衡量的。

就连以在任何市场条件下追求绝对盈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也是不能简单地以“跑”的速度来衡量质量的。

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个加拿大对冲基金,它只买卖股票,不买卖债券,其20年的年平均回报是7%左右,听起来很一般吧,但是如果你再看其它数字,你会发现它很不一般:

20年间,它每年的回报都在稳定的7%左右,连2008年也不例外。

在过去240个月里,它几乎没有1个单月的回报是负数。那条市值曲线极其平滑。

这个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叫做market neutial。

另外一支对冲基金,年均回报是20%,即使这个数字,可能也会被一些国内来的炒股票的朋友不屑,但是你再看其它指标:

15年年均回报20%;
历史上没有任何1年负回报;

而且,它交易的还不是股票,是100%的债券。

再说说fee based帐户的fee。

fee based帐户的费用标准基本可以这样理解:

帐户规模越大费率越低;

投资越保守费率越低。

比如在大型机构,一个500万的固定收入帐户,费率可能低到0.3%。

另外,在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较大的帐户通常附带很多服务是不另收费的。比如像Jennifer正在研究的遗嘱与遗产规划、遗嘱执行、家庭信托、家庭财务规划、税务规划等,而且这些服务都不是一次性的,是每年都在持续为你服务,比如每年的遗嘱修订、每年的税务安排、每5年的财务规划修订等,这些服务用到的律师和其它专业人士可能都是每小时收费500元的那种,每年为你服务几十个小时你都不用另付费。当然如果你说你不需要这些服务的话,账户费就可以打折扣。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退休人群应该如何进行理财规划----西人老师整体理财规划课的部分内容(三)



怎样按照自己的心愿留下遗产给我们挚爱的子女并保障他们的利益(2)

2. Mr. Cook Mrs. Cook 现年65岁,他们有一双儿女:John Lily.

Mr. Cook夫妇为了减少身后的所得税以及其他遗嘱分配费用,在两年前,将儿女的名字都列入了自己名下一套住房的业主名单,这套住房现行市场价值为100万加元。

Mr. Cook Mrs. Cook夫妇还另有RRSP投资50万加元,准备退休后逐渐从中取钱,作为弥补退休生活费之用。


然而,35岁的John 去年因为自己名下的车行经营不善导致歇业,在用尽了自己其他所有的资产偿债之后,还欠下了银行35万加元的债务无法偿还。银行得知John 名下还有一份房产,遂要求他先以自己的这份资产来偿还银行的债务。之后,如果他还剩下无法偿还的债务,才可以宣布破产。

Lily今年也遭遇婚变。其前夫知道Lily名下还有这份房产,所以,要求她以这份资产的数额为基础,离婚后,为他提供每月相应的赡养费用,否则,就要求她处分自己名下的这份资产,平均分配给自己一部分。

Mr. Cook Mrs. Cook夫妇因此而进退两难。他们名下只有这一套房产,要为儿子还账,要为女儿偿付离婚的代价,要么是变卖这套房子,要么,就是拿出自己其他的积蓄来。

如果Mr. Cook 夫妇变卖自己的房子来帮助儿女还债和支付离婚费用,那么他们自己将需要另外寻找住房。不得已而变卖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感情上也很难割舍。


如果他们处分RRSP账户中的资产来帮助儿女,则他们从RRSP账户中一下子取出这么多钱来,将面临巨额的所得税,因为RRSP账户中的钱都是之前没有交过所得税的。并且,交完所得税后,他们的实际所得,仍然不够为子女付账。



从这个例子来看,在加拿大,将子女列入家长的不动产业主名录,存在很多的风险。即便孩子们与自己的同居者拆伙,那些合法同居者,都可以要求参与分割子女名下的这些资产。
 
最后编辑: 2011-10-11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问候珍妮姊姊 :wdb6: 去赏枫了吗? 记得分享照片喔

听朋友说密市有家不错的上海菜,你要是想吃告诉我

我把地址要过来给你喔 :wdb17:

谢谢呵!

我也知道那家菜馆的,只是因为儿子在北京长大,吃不惯上海菜,所以,没有去过。

Anyway,非常感谢!:wdb19::wdb6: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不嫌弃的话,我插入几句。加元是“商品”货币,支撑它的是石油和矿产价格,再次是美国的经济负相关性。这三个因素订加元价格。你想看加元的汇率,只要看这石油和贵金属价格是涨还是跌(是要长涨还是要跌),再看一下美国经济是涨还是跌。
如,石油、贵金属价格要涨,美国经济不好,那加元就走强!:wdb9:


一针见血!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互惠基金的切换,不仅F series,就是transaction based(front-end load, DSC, low load, no load)系列,只要你选择在同一基金公司的同一系列基金内做切换,都不被视作赎回,所以都不用支付赎回费。

但是,基金的切换是否在税务意义上被视作售出再购进从而实现原本不愿实现的资本增值,则不是F series还是transaction based决定的。

只有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内部切换不会实现资本增值,而传统的trust基金则会实现。

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另一个好处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基金不向你分配收入,你就没有应税收入,而基金本身也不为所获收入纳税,从而可以利用它延税;只有当你出售基金单位时,所有积存收入包括利息、红利都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实现,通常也有节税效果。

而传统的trust基金,则是只有有收入都会当年分配给你从而体现在当年的T3表上,而必须计入你的当年应税收入。有时候会出现基金已经亏损卖掉,到年底还是收到T3表要缴税这种令人郁闷的情况。

所以,一般意义上,当你选择的一个基金有corporate class版本的时候,应该选择corporate class而不是trust。

corporate class基金的历史不长,但是这可以是在投资组合里配置一定的互惠基金的理由,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延税和节税。

虽然一般来说,互惠基金是大众投资者的投资工具,投资者对它的期望要现实,但是说多数的互惠基金跑不过大盘,恐怕这个说法还是欠妥。

我们说的“大盘”实际是指股票市场指数,而互惠基金的投资组合设计,并不都是以跑赢某个市场指数为目标的。衡量一个互惠基金管理业绩的指标实际不是“大盘”,甚至也不是bench mark,而是基金经理为投资组合所增加的value(价值)。

基金经理的价值既包括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所增加的盈利,也包括盈利一定的条件下所降低的风险。

而这个价值是不能简单地以“大盘”指数或bench mark来衡量的。

就连以在任何市场条件下追求绝对盈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也是不能简单地以“跑”的速度来衡量质量的。

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个加拿大对冲基金,它只买卖股票,不买卖债券,其20年的年平均回报是7%左右,听起来很一般吧,但是如果你再看其它数字,你会发现它很不一般:

20年间,它每年的回报都在稳定的7%左右,连2008年也不例外。

在过去240个月里,它几乎没有1个单月的回报是负数。那条市值曲线极其平滑。

这个对冲基金使用的策略叫做market neutial。

另外一支对冲基金,年均回报是20%,即使这个数字,可能也会被一些国内来的炒股票的朋友不屑,但是你再看其它指标:

15年年均回报20%;
历史上没有任何1年负回报;

而且,它交易的还不是股票,是100%的债券。

再说说fee based帐户的fee。

fee based帐户的费用标准基本可以这样理解:

帐户规模越大费率越低;

投资越保守费率越低。

比如在大型机构,一个500万的固定收入帐户,费率可能低到0.3%。

另外,在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较大的帐户通常附带很多服务是不另收费的。比如像Jennifer正在研究的遗嘱与遗产规划、遗嘱执行、家庭信托、家庭财务规划、税务规划等,而且这些服务都不是一次性的,是每年都在持续为你服务,比如每年的遗嘱修订、每年的税务安排、每5年的财务规划修订等,这些服务用到的律师和其它专业人士可能都是每小时收费500元的那种,每年为你服务几十个小时你都不用另付费。当然如果你说你不需要这些服务的话,账户费就可以打折扣。

受教!

我觉得Jason说得很有道理。:wdb10::wdb45::wdb17:

不过,对于很多TX来说,可能不愿意把自己的资产都带到加拿大来。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只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资产,直接暴露在加拿大税务局的眼皮底下。这些是基于很多考量因素的家庭财务安排。

此外,富人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的不上不下的人们,移民后应该怎样理财,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如果100万加元的fee-based账户,每年的管理费需要达到1%,而年收益率平均只有6%左右,则实际的收费水平也不算低了。

我问了西人老师,如果订立遗嘱,他们可以提供遗产规划师的专业建议,但是,律师费是要另付的。所以,即便我们可以在综合投资公司办理遗嘱与遗产规划,遗嘱执行,家庭信托,家庭财务规划,税务规划等,但是,每次遗嘱的修订,都是需要另外单独付钱给律师的。并且,实际上以上提到的业务到底平均到每年有多少,也是一个问题。

投资理财的确应该兼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其实我之前说的,老师说大部分基金跑不过大盘的,也是指的股票型基金。这里的报纸也是这么说的,大部分(67.7%)的加拿大股票型基金,跑不过大盘。

而西人老师说的股票型基金MER比较高,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收益更难跑赢大盘也在情理之中。

我之所以选择了income trust进行投资,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对于来自加拿大的现金流的需要。

2.购买这种trust,可以不受基金的赎回时间的限制,具有很高的灵活度。

3.相对手续费比较低:一级市场买没有手续费,二级市场买按笔收取固定手续费80~100加元。卖出时需要按笔收取手续费80~100加元。

如果一次在一级市场买进2万加元,年分红率为9%的一只trust,那么,持有两年,在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卖出,则收益为$3,600,而手续费只支付了最多不超过$100.

如果这只trust经营得好,十年卖出也只需要支付$100的手续费。

4.特有的税务抵减功能。那位西人老师上课时也提到了这种income trust的减税功能,说按照他的经验,每年来自这种投资品的收入,在$30,000及以下都能免税。

不过,我和西人老师讨论时,他不赞成买很多这种trust,因为他说未来几年内,资本市场都不会好,所以,风险较大。:wdb14::wdb5:

再一次感谢Jason,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极其专业!:wdb17::wdb17::wdb19::wdb19: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受教!

我觉得Jason说得很有道理。:wdb10::wdb45::wdb17:

不过,对于很多TX来说,可能不愿意把自己的资产都带到加拿大来。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只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资产,直接暴露在加拿大税务局的眼皮底下。这些是基于很多考量因素的家庭财务安排。

此外,富人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的不上不下的人们,移民后应该怎样理财,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如果100万加元的fee-based账户,每年的管理费需要达到1%,而年收益率平均只有6%左右,则实际的收费水平也不算低了。

我问了西人老师,如果订立遗嘱,他们可以提供遗产规划师的专业建议,但是,律师费是要另付的。所以,即便我们可以在综合投资公司办理遗嘱与遗产规划,遗嘱执行,家庭信托,家庭财务规划,税务规划等,但是,每次遗嘱的修订,都是需要另外单独付钱给律师的。并且,实际上以上提到的业务到底平均到每年有多少,也是一个问题。

投资理财的确应该兼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其实我之前说的,老师说大部分基金跑不过大盘的,也是指的股票型基金。这里的报纸也是这么说的,大部分(67.7%)的加拿大股票型基金,跑不过大盘。

而西人老师说的股票型基金MER比较高,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收益更难跑赢大盘也在情理之中。

我之所以选择了income trust进行投资,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对于来自加拿大的现金流的需要。

2.购买这种trust,可以不受基金的赎回时间的限制,具有很高的灵活度。

3.相对手续费比较低:一级市场买没有手续费,二级市场买按笔收取固定手续费80~100加元。卖出时需要按笔收取手续费80~100加元。

如果一次在一级市场买进2万加元,年分红率为9%的一只trust,那么,持有两年,在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卖出,则收益为$3,600,而手续费只支付了最多不超过$100.

如果这只trust经营得好,十年卖出也只需要支付$100的手续费。

4.特有的税务抵减功能。那位西人老师上课时也提到了这种income trust的减税功能,说按照他的经验,每年来自这种投资品的收入,在$30,000及以下都能免税。

不过,我和西人老师讨论时,他不赞成买很多这种trust,因为他说未来几年内,资本市场都不会好,所以,风险较大。:wdb14::wdb5:

再一次感谢Jason,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极其专业!:wdb17::wdb17::wdb19::wdb19:

如果你对投资的期望是年回报6%,那么一个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组合就可以实现,这样一个组合如果金额是100万的话,在fee-based帐户里的fee通常会远低于1%。

那位遗嘱与遗产规划师说的对,你的遗嘱与遗产规划要由规划师来帮你,但是遗嘱本身的文件起草和不时修订需要律师帮你,你可以把这个工作交给自己长年的家庭律师,也可以每次临时请律师,但是在你没有家庭律师的情况下,有些大型财富管理机构确实是可以免费为你提供律师服务的,律师是从机构领工资的,不用你单独付费。实际上Jennifer提到的那位规划师自己曾经服务过的一个机构就提供这项服务。如果你问怎么这么奇怪,他怎么不知道?其实也不奇怪,他在那个机构工作的时候应该是为机构团队提供专业支持的specialist,不是直接对客户的,所以可能并不熟悉对客户的服务政策。事实上我刚发现,这几天正跟我一起工作的一位财务规划专家也不知道我们为客户提供律师服务。


说到税务规划,其实简单地把在中国的收入隐瞒不报,并且不如实填报T1135和T1134,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算是明智的选择。

在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家庭,很多都是夫妻两地分居,一个带孩子长住加拿大,一个留在中国做生意。像这种情况,留在中国的一方多半属于税务意义上的非居民,根本就不应为其从中国获得的收入向加拿大承担纳税义务;而住在加拿大的家人从中国的家人那里拿来的钱也不用向加拿大缴税。这种家庭情况根本就用不着向加拿大税务局隐瞒什么,因为本来就合法地无税可缴,对中国的生意和资产情况也合法地无可奉告。很多类似情况的朋友却错误地把非居民当作居民向加拿大报税,并且报还不报真实数字。日后一旦被税务局查实,是要承担虚假报告的法律责任的。问题是这个风险承担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强烈建议属上述情况的朋友找税务律师帮助把错误纠正过来。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全家都在这里,但是大人本来就没想在加拿大常住,只打算在加拿大住个三五年把孩子送进大学就回国再也不来加拿大住了。通常当事人会想,就算我这几年瞒点收入偷点税,等我走了加拿大税务局上哪找我去?

如果你原本就打算在加拿大居住不超过5年,其实你也根本就不用隐瞒收入,因为,你本来就可以合法地在5年之内不向加拿大缴税。加拿大税法中有一个条文是特别为这类居民制定的,它规定:只要你把你在加拿大以外的生意和投资放进一个非居民信托,在你居住在加拿大的前5年内,信托内的收入全部免税。5年结束你回中国,你也再不用向加拿大承担纳税义务。

还有一种情况是,财富主要是父母给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父母不来加拿大定居,你只要父母把要给你的钱放进一个奶奶信托(inbound trust),这个信托里的收入是永远不用向加拿大缴税的。

如果你说我们家都来加拿大了,并且打算长久住下去,钱也都是我们自己挣的,不是父母给的,那么你就更要小心谨慎地守法,更不能向税务局隐瞒应依法披露的信息,否则只要你在过去的6年内有未如实报税的情况,你就别想踏实睡觉。

要节税,有的是合法地策略和手段。

而有些东西还算不上什么策略,只是一些事实,很多朋友就因为不了解而犯不应该犯的错误,比如居住状态的确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类似的事实还有:

你知不知道,从你定居加拿大那天起,你在中国的身份已经由境内居民变成了境外居民,而中国的税法对于境内居民和境外居民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这个事实对你的影响是:当你把在中国拥有的企业的股东身份变更为境外居民以后,你就变成了外商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外国投资者,而依照中国税法,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所取得的利润是免所得税的。

更进一步,如果你把在中国的企业的股份由你在加拿大的控股公司持有,加拿大控股公司自其所持股的中国公司所取得的分红对加拿大也是免税的。

这类与税务规划有关的东西还有很多,就不在Jennifer这里多?嗦了。

总之,当你为要缴的税心疼的时候,先找税务规划专家咨询合法地解决办法,可能只是通过很简单的安排,甚至不需要什么安排,你就不用缴多少税。这样睡觉多香啊!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互惠基金的MER和fee-based帐户的fee的税务意义,再做一点点补充。MER确实是一种隐性费用,它是从你的基金单位的毛收入里扣除的,并不反映在你的投资报表上,你也得不到收据,所以你不可以把它作为税前列支费用;而fee是明的费用,你支付后得到收据,可以作为你的税前列支费用。虽然MER也是在税前从你的收入里拿走的,但是它只能抵你的基金毛收入,你从基金得到的是已经扣除MER的净收入;而fee抵扣的是你总的应税收入。二者还有一个区别是:在MER和fee金额相等的前提下,如果基金的收入主要是资本增值,则fee比MER要好一倍,因为MER抵扣的是100%的资本增值,而fee抵扣的是应税资本增值,即50%的资本增值。所以结论是,总体来说,如果总费率差不多,那么同一支互惠基金的fee-based版本比transaction based版本的税后回报要略高。

Jennifer提到在一级市场买income trust不用付佣金,其实不仅income trust,通常你买IPO和再次发行的任何股票都不用付佣金,但是,你要是没有支付佣金,那参与发行的那么多机构从哪赚的钱呢?

如果你手上有一本income trust的IPO说明书,找到里面sales concession一项,看看那个比例数是多少,会吓你一跳的。那就是income trust从你的钱里扣除出来付给发行机构的报酬。

就像基金的MER一样,没有经过你的手付钱不等于别人没有拿你的钱,羊毛永远是出在羊身上。

好在在加拿大,这些信息都是公开披露的,卖给你新发行income trust的经纪或dealer必须要给你这本说明书,而不能简单地告诉你不收佣金。
 
最后编辑: 2011-10-12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多数互惠基金跑不过大盘,其实是投资者常说的一句话。于此相关的争论非常有趣。

我们在这里定义“大盘”为基金的bench mark。

当公众说这句话的时候:

67.7%的互惠基金跑不过大盘,

下一句话其实是一个结论,就是:

买基金还不如买ETF。

但是,如果买基金不如买ETF,其原因是67.7%的基金跑不过大盘的话,

那么,ETF里有多少跑不过大盘呢?

答案是100%。

假设这里说的ETF是指数ETF,那么任何一支ETF都不可能跑过其对应的指数,原因还是MER。任何一支ETF也是有MER的,虽然相对于主动管理的基金比较低。

当然,如果你对投资的期望就是获得市场平均回报,那么用ETF是可以最可靠地接近这个目标的。

但是,现实中,投资目标是不能只以回报为目标的,你还必须有风险控制目标。

如果你的投资目标就是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并且承担市场平均水平的波动风险,那么ETF几乎是唯一选择。其实除了资产配置需要以外,投资选择ETF的理由也只有这一个,而67.7%的基金跑不过大盘并不能成为选择ETF的理由。

如果你在期望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的同时,还期望把波动风险控制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你还是不得不选择主动管理的投资。

既然是由人主动管理的投资,由于人是良莠不齐的,所以管出来的东西会有好有坏。67.7%的基金跑不过大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MER,而是因为基金经理的水平参差不齐。

即使不用bench mark作为比较基准,而以一组基金的实际平均回报作为基准作统计,你同样会发现同组内超过半数的基金的回报不及平均数。

如果你统计多伦多的公共汽车,你也可能会发现67.7%的公共汽车的车速不及所有公共汽车的平均车速。

但是,你并不会由此得出坐公共汽车不如自己跑这么个结论。

其实,争论来争论去,保证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

交通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投资工具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最后编辑: 2011-10-12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