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 主题发起人 小和尚
  • 发布时间 2011-11-21

三木

地产经纪,踏实勤奋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我在这个帖子里,完全是讨论转贴的文章。再重申一遍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从转贴文章的内容来看,文中的结论不可靠。

我的讨论,不牵涉论争双方的立场,也仅限于讨论文章中提到的统计分析和结论。

其余的,你们慢慢讨论吧。
 

小和尚

Guest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我在这个帖子里,完全是讨论转贴的文章。再重申一遍我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从转贴文章的内容来看,文中的结论不可靠。

我的讨论,不牵涉论争双方的立场,也仅限于讨论文章中提到的统计分析和结论。

其余的,你们慢慢讨论吧。

统计局网站的您看了吗?上图是循环系统病死,下图是癌症病死,快速增长(已考虑年龄因素)



sinaya同学看过来,女的看右边。ASMRs: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
报告以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s)来作为判断移民健康情况的基准,数字愈高,代表死亡率愈高,健康情况愈坏。



鸵鸟政策可不行啊,要想出对策。
 

附件

  • 200852094956428.jpg
    200852094956428.jpg
    27.5 KB · 查看: 24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这位是明白人。。。小和尚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加拿大,香港统计方法和采样质量不一样。假设STATS CANADA给中国,加拿大,香港用同样的方法采样统计,得出的数据才有可比性。讲的再难听点,中国统计局的数据可信的话,母猪也能上树。

影响寿命有很多原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地理位置,种族差别。把小和尚在温哥华的居住社区的所有大陆投资移民做个样本,然后把小和尚在上海居住地的所有资产1000万刀的人做个样本,两者之间比较才有意义。

如果说留在温哥华这么危险的话,赶紧会中国去吧,加拿大政府说不定还真会懊悔万分的。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在加拿大:

1.遗传基因无法改变,
2.好的空气和水客观存在,
3.健康的食品和生活习惯靠主观自定
4.医疗保健条件只会逐渐恶化。

只有3是可以把握的。
 

小和尚

Guest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中国,加拿大,香港统计方法和采样质量不一样。假设STATS CANADA给中国,加拿大,香港用同样的方法采样统计,得出的数据才有可比性。讲的再难听点,中国统计局的数据可信的话,母猪也能上树。

影响寿命有很多原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地理位置,种族差别。把小和尚在温哥华的居住社区的所有大陆投资移民做个样本,然后把小和尚在上海居住地的所有资产1000万刀的人做个样本,两者之间比较才有意义。

如果说留在温哥华这么危险的话,赶紧会中国去吧,加拿大政府说不定还真会懊悔万分的。

关键是上海和北京平均寿命都在增长呀。
你说急人不急人?
除非是:该移民却不移民的那部分寿命在降低。
不能呀。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中国现在处于老年的那批,中年之前都处于无污染的环境,食用ORGANIC食物,虽然吃得不是很饱。中年的这批,起码青少年时的环境还好。现在青少年的这批就不好说了,饮食空气都够呛,而且普遍从幼儿期就缺乏运动。
加拿大虽然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也有它自己的问题,但是相对比中国好些,孩子们起码还爱运动。外来人口的疾病可能跟饮食习惯跟环境的改变、压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文惠

Guest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sinaya同学看过来,女的看右边。

小和尚千方百计想证明移民加拿大是错误的, 不知道你的动机是什么, 不过我可以断定你在徒劳. 你再证明加拿大如何不好, 喜欢这里的人仍然会喜欢这里. 比如本人. 你就是把中国说得天花乱坠, 我不仅不信(因为我在那里生活了半辈子, 有自己的判断), 更不可能离开加拿大回流中国, 除非为了照顾父母不得已. 人选择自己的定居地就象选择伴侣一样, 是要靠缘分的, 你真喜欢的, 无论别人如何说不好也没用, 你不喜欢的, 别人就是吹的天花乱坠你也不会听. 这不是某一方面的数字或者理论能解决问题的, 是综合的感受.

我能说服你喜欢加拿大吗? 不能. 同样, 你也不可能说服我或者其他人不喜欢加拿大.
 

小和尚

Guest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统计局千方百计想证明移民加拿大是错误的, 不知道统计局的动机是什么?不过我可以断定他们在徒劳.
支持
同怀疑,
同断定。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有准信的时候么?都是按需分配,要符合新华社的口径,要和裆中央保持一致。

口说无凭,来一个最常用的CPI统计数据的误差吧。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09年,30年累计通胀率为5.7倍。2006年,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万晓西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以1978年CPI的权重计算,27年间中国城市CPI上升15倍左右。”也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近三倍。万晓西还指出,如果调整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权重,实际通货膨胀率要大的多。

当然,有人要说一个研究员的报告有屁用,当然是国同局的报告权威了,那好。转帖个实例看看真实的通胀数据:

1978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25元,年平均工资为615元,如果家庭里一个人有这个职工工资水平,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CPI指数,到2009年11月,CPI在这30年零11个月里,累计增幅为5.7倍。按照这个指数,大家目前月平均工资为292.1元本应该就可以实现1978年51.25元工资的购买力。但谁都知道,292.1元还不足2008年北京市的低保水平(每月390元)。而2009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900元,是51.25元的17.6倍。”
根据最新数据,北京现在的“低保”标准为家庭月人均480元,一个四口之家月“低保”标准为1920元。1978年双职工四口之家的平均收入为102.5元,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小康”家庭了。假设把这个小康看成是北京的“贫困线”,那么今天的“贫困线”是当年“贫困线”的18.7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8.7倍。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如果将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对应1978年全国平均工资,那么1978年至今,32年通货膨胀率是22.6倍。

“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是经过必需生活支出测算的,这两个数据隐含的通货膨胀率都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三倍以上。显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太荒唐,太不靠谱了。

在涉及公民生活幸福的两个关键数据上,国家统计局完全没有可信性,这不能不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在此基础上,一切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和分析都显得非常不靠谱,而那些靠分析数据吃饭的预测经济学家们也会显得非常可笑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小和尚千方百计想证明移民加拿大是错误的, 不知道你的动机是什么, 不过我可以断定你在徒劳. 你再证明加拿大如何不好, 喜欢这里的人仍然会喜欢这里. 比如本人. 你就是把中国说得天花乱坠, 我不仅不信(因为我在那里生活了半辈子, 有自己的判断), 更不可能离开加拿大回流中国, 除非为了照顾父母不得已. 人选择自己的定居地就象选择伴侣一样, 是要靠缘分的, 你真喜欢的, 无论别人如何说不好也没用, 你不喜欢的, 别人就是吹的天花乱坠你也不会听. 这不是某一方面的数字或者理论能解决问题的, 是综合的感受.

我能说服你喜欢加拿大吗? 不能. 同样, 你也不可能说服我或者其他人不喜欢加拿大.
他没把这让人短寿的加拿大移民身份扔掉也算是一种HOLD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他的动机在于他对他自己的观点/决定的不自信,多数自信的的人已经用脚投票了,无论他们的观点/决定是什么。他还在为他自己的观点/决定收集证据,然后告诉大家,他的观点/决定有多么正确。

小和尚千方百计想证明移民加拿大是错误的, 不知道你的动机是什么, 不过我可以断定你在徒劳. 你再证明加拿大如何不好, 喜欢这里的人仍然会喜欢这里. 比如本人. 你就是把中国说得天花乱坠, 我不仅不信(因为我在那里生活了半辈子, 有自己的判断), 更不可能离开加拿大回流中国, 除非为了照顾父母不得已. 人选择自己的定居地就象选择伴侣一样, 是要靠缘分的, 你真喜欢的, 无论别人如何说不好也没用, 你不喜欢的, 别人就是吹的天花乱坠你也不会听. 这不是某一方面的数字或者理论能解决问题的, 是综合的感受.

我能说服你喜欢加拿大吗? 不能. 同样, 你也不可能说服我或者其他人不喜欢加拿大.
 

文惠

Guest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他没把这让人短寿的加拿大移民身份扔掉也算是一种HOLD

他的动机在于他对他自己的观点/决定的不自信,多数自信的的人已经用脚投票了,无论他们的观点/决定是什么。他还在为他自己的观点/决定收集证据,然后告诉大家,他的观点/决定有多么正确。

他这叫爱抬杠.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有准信的时候么?都是按需分配,要符合新华社的口径,要和裆中央保持一致。

口说无凭,来一个最常用的CPI统计数据的误差吧。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09年,30年累计通胀率为5.7倍。2006年,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万晓西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以1978年CPI的权重计算,27年间中国城市CPI上升15倍左右。”也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近三倍。万晓西还指出,如果调整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权重,实际通货膨胀率要大的多。

当然,有人要说一个研究员的报告有屁用,当然是国同局的报告权威了,那好。转帖个实例看看真实的通胀数据:

1978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1.25元,年平均工资为615元,如果家庭里一个人有这个职工工资水平,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CPI指数,到2009年11月,CPI在这30年零11个月里,累计增幅为5.7倍。按照这个指数,大家目前月平均工资为292.1元本应该就可以实现1978年51.25元工资的购买力。但谁都知道,292.1元还不足2008年北京市的低保水平(每月390元)。而2009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是900元,是51.25元的17.6倍。”
根据最新数据,北京现在的“低保”标准为家庭月人均480元,一个四口之家月“低保”标准为1920元。1978年双职工四口之家的平均收入为102.5元,这在当时可以算是“小康”家庭了。假设把这个小康看成是北京的“贫困线”,那么今天的“贫困线”是当年“贫困线”的18.7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8.7倍。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如果将2011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对应1978年全国平均工资,那么1978年至今,32年通货膨胀率是22.6倍。

“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是经过必需生活支出测算的,这两个数据隐含的通货膨胀率都是国家统计局数据的三倍以上。显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太荒唐,太不靠谱了。

在涉及公民生活幸福的两个关键数据上,国家统计局完全没有可信性,这不能不说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在此基础上,一切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和分析都显得非常不靠谱,而那些靠分析数据吃饭的预测经济学家们也会显得非常可笑

最好有统计专业的同学来说一下,为什么二者会有如此大的距离。
 
回复: 关于两个寿命帖子的思考

1. 小和尚是好人! - 经常热心发布有用的信息
2. 好人有时也办糊涂事 - 比如想证明移民加拿大是错误的选择!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