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看出来了,这里有人暗恋韩寒,不然不会如此激烈言语,超出正常辩论语气哦。 我有一次和人闲聊到“李洪志”的时候,有个大妈不经意听见了,两眼暴睁恨不得当场把我灭了似的。幸亏我机灵,马上引经据典说了点那个轮子的历史出处,才逃出魔掌。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你暗恋小和尚,每天顶着他的名字,到处逛。

90后的喊大妈还行,你也喊大妈就有点那什么了,虽然我不练功。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你暗恋小和尚,每天顶着他的名字,到处逛。
岂止是暗恋,简直就是爱的死去活来,他宣称自杀的那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家的,在fraser 河边差点就投了。 扯远了。我挺理解暗恋的感觉的。劝你出去走走会好受些。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zt
  
我也和二十五岁的侄女聊过韩寒。

  我:看过韩寒跟方舟子打仗的新闻吗?
  侄女:没太注意。
  我:好多人都在打韩寒的假,方舟子打的最有水平。
  侄女:那韩寒到底是不是假的啊?
  我:事实摆在那儿呢。肯定有假,有吹牛。
  侄女:。。。方舟子怎么那么讨厌啊
  我:?
  侄女:其实我挺喜欢韩寒的。
  我: 为啥喜欢呢?
  侄女: 他长得帅。
  我:那你讨厌方舟子干嘛?方舟子又没说他难看。
  侄女:假就假了嘛,干嘛要戳穿他啊!就像刘谦的魔术,看个热闹就好了,揭秘的人真讨厌。
  我: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岂止是暗恋,简直就是爱的死去活来,他宣称自杀的那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家的,在fraser 河边差点就投了。 扯远了。我挺理解暗恋的感觉的。劝你出去走走会好受些。


同意你挺理解暗恋的感觉的,但是不要缠绵悱恻到以己度人就好了。

看你名字就知道了,文科男,还小心眼儿。

这是对你的判断,与骂人无关,顶天了是不厚道。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以我以往自己做电影的经历来说,过后别人问我之前某某片子是如何想的,为什么那么设计,有时候还真是有种不想细说的感觉,

一是,能感觉出来,提问的人只是想问而已,对于答案什么样并不是很关心,说白了就是客气的一问;
再一个,一些热爱创作,尤其是不喜欢重复的人来说,最不喜欢的就是把过往的作品,特别是得意的设计作品念念不忘,随时随地如数家珍的,相反希望尽快忘掉,因为只有忘掉之前的,下一次创作,才会没有既定模式,才不会被自己的条条框框束缚,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能这样想的毕竟是少数,我是这样,我希望韩也是这样的人;
第三,其实,有时候,妙句只能偶得,创意往往来源于电光火石的一刹,或者干脆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跟着感觉,觉得这样舒服,就这样了,没有那么多原因,没有那么多道理,就是觉得理应如此,还有就是可能原因或者真的很平凡很无聊,说起来真的没什么意思,自己都懒的说的感觉;以我做电影的经验,凡讲出一堆论证严密的理论的,事后诸葛亮的情况居多,而且,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往往都不是创作时殚精竭虑设计的地方,那些观众反而没感觉和共鸣,观众津津乐道的恰恰都是几乎所有创作人员当初没想到的地方,我自己经常这样,我希望韩也是~~~
另外,笔下滔滔不绝,不见得口头就一定文采飞扬,两个我觉得是两码事,因为写作你有时间斟酌,修改,而口头交谈,辩论,即兴演讲,往往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了,斟酌时间有限,而且,谈话气氛,甚至交谈对象细微的表情变化,措辞变化,语调变化,眼神变化,都会给接下来要说的话造成影响,可能会改变你的措辞甚至内容,我自己经常这样,很多事先想好要说的话,具体交谈时根本没契机讲出来,我希望韩也是这样更善于笔头表达的人~~口头表达和文字风格相差大作为证据,我认为无法服众。

我没有读过韩的书,也不过是最近一年偶尔看看他的博客而已~~最早也觉得他太过嚣张,有些过,不够内敛,甚至有些讨厌他。后来看了些他的博客,觉得至少他是在做自己,通过文字表达的观点很坦率,不像现在很多人的文风和稀泥和谄媚居多,不象更多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欲语还休的~~最近看韩回应麦,方的博客,仿佛看到了他气急败坏的样子,也仿佛看到了《让子弹飞》里面剖腹的六子,可能有些相似的经历(我希望是这样)而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说实话,如果真有这么个人,拿出我曾经做过的电影,说都不是我做的,是别人做的,我能怎么证明?
物证?上面只是写了你名字这几个字而已,天下叫这名字人多了,怎么证明就是你?你有身份证也没用,只能证明名字用的字一样而已~
人证?制片导演演员。。?你怎么证明不是串通好的?
拿当初工作时的相关文档?你怎么证明不是拿别人的来蒙事?
讲创作过程?你怎么证明不是别人教给你然后你背下来念给我听的???!!!。。。。。。

你如果无法自证,就等于认同了别人对你的质疑,那么欺世盗名的骗子你就坐实了~~~

这就是我说感同身受的意思,支持方无限质疑权的人可以捡自己的工作成果来模拟一下,想象下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和反映~~

我并不是挺韩,我关注的是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这是这个社会信任缺失的结果,反过来又加剧了信任缺失~~我觉得这是扭曲的世界观~~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王朔估计和你想的差不多,所以这个混人都出来挺韩。

打假打到韩寒头上,奇里怪哉。

说韩寒文章不是自己写的,那就直说吧,谁写的?

一干人等,连个说得过去的写手也找不出来,质疑文章说白了,都是在写个人感受,这样下去,个人感受很快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网友就更有趣了,没看过博文和书,也敢开口谈真假好坏。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王朔估计和你想的差不多,所以这个混人都出来挺韩。


在网上流传的王朔的博客, 在2008年时候就指出韩寒是有团队, 并且用身上的硬币打赌他的博客文章不全是他自己所写. 这个博主没有加V, 难以说明是王朔本人, 但因为徐静蕾有转发该文章, 考虑到徐和王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那是王朔本人.

后来网上又流传两篇据说是王朔所写, 一篇说代表又怎么, 人家还代孕呢. 这篇看似挺韩, 其实完全坐实韩有代表. 另外一篇是对方舟子, 全篇对韩寒喜笑怒骂, 完全是当小丑般. 但是这两篇文章都没有任何迹象表示是王朔所写, 虽然其展现的京骂特色颇有王朔的风格.

王朔在东方台陈辰的节目中有和韩寒对话. 这个视频上到处都是, 算是可以证明是王朔本人. 有头脑的人看了后自然知道在王朔眼中韩寒是什么样的人.


王朔挺韩,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
 

testy

有谓灵妖,无为桑菊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也顶这篇文章。以切身经验来思考和总结,个人能感觉出应该是做过作品的人。提出的事例也很有道理,值得人们深思。 这里,我又想到了爱人和恋人,想到了婚姻和情感纠葛……:wdb6:
文学和影视作为艺术作品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当然也有其不大一样的地方:我的感觉是文学更注重原创,很多人是在倾向于自我倾诉,所以能够写出来就是一种成功;影视更重表现,以加工形式居多,因此听众、观众的认可更为重要,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原创编剧应该来说和文学更相似一些)。以下还是我自己在看了你的文章的一些想法。

以我以往自己做电影的经历来说,过后别人问我之前某某片子是如何想的,为什么那么设计,有时候还真是有种不想细说的感觉,

一是,能感觉出来,提问的人只是想问而已,对于答案什么样并不是很关心,说白了就是客气的一问;
(确实很普遍。如果不熟悉也不是同行的人因为追星问起来、或者不喜欢的人问起来极有可能这样应付。文学的亦然)

再一个,一些热爱创作,尤其是不喜欢重复的人来说,最不喜欢的就是把过往的作品,特别是得意的设计作品念念不忘,随时随地如数家珍的,相反希望尽快忘掉,因为只有忘掉之前的,下一次创作,才会没有既定模式,才不会被自己的条条框框束缚,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能这样想的毕竟是少数,我是这样,我希望韩也是这样的人;
(对于著作等身的文人来说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也像拥有很多情人的浪漫者,领养了许多孤儿的养父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但我相信即使这样,对于这些人,他的出名作、自认的标志性作品、初恋情人、刚当老师的那一届的很多喜爱的学生,谈起来,他还是会如数家珍。)

第三,其实,有时候,妙句只能偶得,创意往往来源于电光火石的一刹,或者干脆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跟着感觉,觉得这样舒服,就这样了,没有那么多原因,没有那么多道理,就是觉得理应如此,还有就是可能原因或者真的很平凡很无聊,说起来真的没什么意思,自己都懒的说的感觉;以我做电影的经验,凡讲出一堆论证严密的理论的,事后诸葛亮的情况居多,而且,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往往都不是创作时殚精竭虑设计的地方,那些观众反而没感觉和共鸣,观众津津乐道的恰恰都是几乎所有创作人员当初没想到的地方,我自己经常这样,我希望韩也是~~~
(这段说得特别经典,很多时候得意之作也是这样诞生的。过去有的创作这会因为起源和动机的无厘头而羞于披露,现在这样的人要少一些,有的即使觉得无厘头就会像文中说的后期制作出来,或者就是无所顾忌吐露出来。小说和电影有一些区别就是小说更像自己怀胎生孩,很难高产,也很难分心,即使有很多妙手偶得,没有辛勤的耕耘,是不可能有比较长的作品出来的,无论好坏。不过还是有时候作者由于觉得自己的出处或其他原因在强人面前觉得心虚而躲避。)

另外,笔下滔滔不绝,不见得口头就一定文采飞扬,两个我觉得是两码事,因为写作你有时间斟酌,修改,而口头交谈,辩论,即兴演讲,往往想到什么就说出来了,斟酌时间有限,而且,谈话气氛,甚至交谈对象细微的表情变化,措辞变化,语调变化,眼神变化,都会给接下来要说的话造成影响,可能会改变你的措辞甚至内容,我自己经常这样,很多事先想好要说的话,具体交谈时根本没契机讲出来,我希望韩也是这样更善于笔头表达的人~~口头表达和文字风格相差大作为证据,我认为无法服众。
(这话我赞同,对爬格子的来说,这种现象更普遍。)

我没有读过韩的书,也不过是最近一年偶尔看看他的博客而已~~最早也觉得他太过嚣张,有些过,不够内敛,甚至有些讨厌他。后来看了些他的博客,觉得至少他是在做自己,通过文字表达的观点很坦率,不像现在很多人的文风和稀泥和谄媚居多,不象更多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欲语还休的~~最近看韩回应麦,方的博客,仿佛看到了他气急败坏的样子,也仿佛看到了《让子弹飞》里面剖腹的六子,可能有些相似的经历(我希望是这样)而理解他现在的心情~~
(红字部分也是我欣赏寒韩文章的地方)

说实话,如果真有这么个人,拿出我曾经做过的电影,说都不是我做的,是别人做的,我能怎么证明?
物证?上面只是写了你名字这几个字而已,天下叫这名字人多了,怎么证明就是你?你有身份证也没用,只能证明名字用的字一样而已~
人证?制片导演演员。。?你怎么证明不是串通好的?
拿当初工作时的相关文档?你怎么证明不是拿别人的来蒙事?
讲创作过程?你怎么证明不是别人教给你然后你背下来念给我听的???!!!。。。。。。
(个人感觉这是电影和文学创作[包括原创编剧]不同很大的地方:电影其实是一种集体创作,如果上方有意,个人是极有可能被抹杀的,甚至包括导演和非原创编剧。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个人创作,除非像文革等非正常阉割形态,有了作品抹煞作者几乎不可能。文学作品的私密性较强,证明自己应该更容一些,我在前面一个帖子的想法里已经说到,这里忽略。就影视而言,外行的我觉得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验明正身:
在影视中,个别的灵机一动的创作,很难仅以此而冠整个作品为个人创作;但如果是以一贯风格贯穿的作品,佐以自己相似的其他作品,由于所有作品创作团队人员完全重合的情况不多,也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的;
影视在后期编辑中,一般剪裁改动较多。因此有很多前期桥段是不可能面世的,而创作人员在创作中为了前后呼应,会有一些相应的衔接或交待在前面和后面的情节中。剪接过后,有一些情节或场景过渡会有一些不自然的蛛丝马迹。观众很难觉察,不过如果创作人员后来提醒,观众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的;
创作集体中的其他人员佐证。这个似乎明显也似乎不明显;
如果是导演,似乎很难被取代,因为有那么多人和整个作品;编剧可能被取代,特别是非原创,但在现在比较公开的环境,更有可能是被撤换而不是李代桃僵。
还有好多方法可以洗刷清白的,仅属个人想象……)



你如果无法自证,就等于认同了别人对你的质疑,那么欺世盗名的骗子你就坐实了~~~

这就是我说感同身受的意思,支持方无限质疑权的人可以捡自己的工作成果来模拟一下,想象下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和反映~~

我并不是挺韩,我关注的是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这是这个社会信任缺失的结果,反过来又加剧了信任缺失~~我觉得这是扭曲的世界观~~

(我也觉得是:就像人与人的互相不信任,在中国太普遍了,现在由于类似的聪明人越多来到这里,本地人也开始变得不太信任别人。也不知这是谁的悲哀。所以很多无奈的中国人就变得有些神经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于质疑与思辨,我觉得只要大家就事论事,还是不错的。只要不谩骂和侮辱人格,还是属于理性范畴。如果涉及人生攻击,含沙射影,那就是君子不当为,应当归于另类,我倾向于忽略这样的文字,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关于吴向宏的文章。我读了,但我很快就忘了。

无限的质疑似乎咄咄逼人,不过只要辨方有理有据,实在没必要纠缠下去。要知道结果不在双方的持久和气盛。话到了,该干嘛还是去干嘛。事情的结果是在每个读者的心中。不可强求而贻误自己。)


题外话:我过去挺喜欢新雨丝,虽然当时觉得设计得挺差的,不过内容不错。我也不喜欢现在的方舟子,但我觉得他的存在对社会还是有益处的。
 
最后编辑: 2012-02-09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在网上流传的王朔的博客, 在2008年时候就指出韩寒是有团队, 并且用身上的硬币打赌他的博客文章不全是他自己所写. 这个博主没有加V, 难以说明是王朔本人, 但因为徐静蕾有转发该文章, 考虑到徐和王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那是王朔本人.

后来网上又流传两篇据说是王朔所写, 一篇说代表又怎么, 人家还代孕呢. 这篇看似挺韩, 其实完全坐实韩有代表. 另外一篇是对方舟子, 全篇对韩寒喜笑怒骂, 完全是当小丑般. 但是这两篇文章都没有任何迹象表示是王朔所写, 虽然其展现的京骂特色颇有王朔的风格.

王朔在东方台陈辰的节目中有和韩寒对话. 这个视频上到处都是, 算是可以证明是王朔本人. 有头脑的人看了后自然知道在王朔眼中韩寒是什么样的人.


王朔挺韩,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



要不你再看一遍代孕这篇?
我的思维你反正信不过,信自己最好。


以下ZT。
代笔怎么了?多大一事儿,他们还代孕呢?

你以为人人都可以代笔啊?这也得有门槛。你想找人代笔你有那脸么?没那脸就舔着脸说人家代笔呀?你说就说去呗,跑新闻联播里说都没事,谁信啊!那胖子几十年前站在田俺焖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果不都还做俯卧撑的呢么。

瞧把他们魔怔的,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都成宿成宿谁不着觉了吧。就告诉他们代笔了怎么着?还来拿四千万呢,一百一百抽不死他,一捆一捆砸死他。

甭跟我谈逻辑,也别拿条理来糊弄我,就这一破事还上升到逻辑、条理层面?怎么不上升到黑格尔尼采哥白尼层面?你中午没吃饭,人家非说你吃了,你怎么证明?还学《让子弹飞》里切开肚子自证?傻不傻.人家幸亏没说你小脑子里有快废铁。

连 五岁小屁孩都知道千方百计登上央视舞台扯两嗓子以后就不愁饭吃,难道你还不明白这个社会都是在表演?怎么你还要去登法院的舞台?你着急忙慌的辩解什么?怕 走下神坛当初何必走上去,你走上那个位子就会有人来抢,你档的住一次会挡的住一次次么?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请文明用语。
泼点粪算什么,让他泼完了看他还能泼什么,泼完了粪不就是泼水节了么。

既然你坚信自己没有炒作没有包装没有代笔,那你解释个屁?你至于挨个给他们解释么?解释来解释去你不是累死就是气死。

谁没有年少轻狂狗屁不是的时候?谁没有被人指着鼻子骂过请文明用语?人活一辈子,不就是我骂你是请文明用语,你再骂我是请文明用语么。大江东去淘尽那千古风流人物不也曾经是故垒西边的请文明用语么。

几 个人出来胡乱放几炮就把你炸出来了,你还和他们单练,你说你都去华山论剑了,还和五岳剑派比什么武?你赢了,人说你胜之不武。你输了,人说你空有其名。讲 和吧,你等于被人扇了大嘴巴子还得捂着牙齿说以和为贵。更重要的是,武林里又出现了一帮绝顶高手,他们的名片上会这样印着几行字:与某某人其名,连某某人 都奈我不得,某某人算什么呀,在我面前不照样认怂?

认他大爷啊,犯得上搭理他们么。
你以为他们是谁呀?真给他们脸。他们踩别人两脚就把自己当神,可谁把他们当人?
人家说你包装怎么了,他想被包装还得排队呢。人家说你炒作怎么了?他们想炒还没锅呢。人家说你代笔你就受不了啦?赶明儿人家说你是屎,你就是屎了?干嘛跟屎一般见识,当自己也是屎吗?

别人夸你没见你出面鸣谢,骂你几句你倒是随叫随到。还傻乎乎的拿些手稿去证明,你需要证明什么?你以为这是做几何题呢,因为所以就能同理可证了?你今天证明了你是锐角30度,明天人家让你证明钝角130度,你不得劈腿累死?

开你的车去吧,泡你的妞去吧,写你的文章去吧,逗你的女儿去吧,玩你的游戏去吧,人家有质疑的权利,你同样有不搭理的权利。赶明儿人家说你JJ小,你是不是还有拍个勃起的裸照上来?
信任你的人那么多,没见你客气几句。诋毁你的人才那么几个,你就蹦出来给人家脸,说你什么好。什么这是一个作家的尊严,什么这是一个人的名誉…….如果你的尊严和名誉这样轻易被摧毁,那你觉得这样的尊严跟名誉要来何用?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在网上流传的王朔的博客, 在2008年时候就指出韩寒是有团队, 并且用身上的硬币打赌他的博客文章不全是他自己所写. 这个博主没有加V, 难以说明是王朔本人, 但因为徐静蕾有转发该文章, 考虑到徐和王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那是王朔本人.

后来网上又流传两篇据说是王朔所写, 一篇说代表又怎么, 人家还代孕呢. 这篇看似挺韩, 其实完全坐实韩有代表. 另外一篇是对方舟子, 全篇对韩寒喜笑怒骂, 完全是当小丑般. 但是这两篇文章都没有任何迹象表示是王朔所写, 虽然其展现的京骂特色颇有王朔的风格.

王朔在东方台陈辰的节目中有和韩寒对话. 这个视频上到处都是, 算是可以证明是王朔本人. 有头脑的人看了后自然知道在王朔眼中韩寒是什么样的人.


王朔挺韩,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


抛弃ipad,终于看到这节目。

没什么头脑,看不出来韩寒在王朔眼中是什么样人。就看出来,王朔和韩寒,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不过害羞腼腆是一样的。
 
回复: zt: 眍寒是石钷,不是金子

(个人感觉这是电影和文学创作[包括原创编剧]不同很大的地方:电影其实是一种集体创作,如果上方有意,个人是极有可能被抹杀的,甚至包括导演和非原创编剧。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个人创作,除非像文革等非正常阉割形态,有了作品抹煞作者几乎不可能。文学作品的私密性较强,证明自己应该更容一些,我在前面一个帖子的想法里已经说到,这里忽略。就影视而言,外行的我觉得也有一些方法可以验明正身:
在影视中,个别的灵机一动的创作,很难仅以此而冠整个作品为个人创作;但如果是以一贯风格贯穿的作品,佐以自己相似的其他作品,由于所有作品创作团队人员完全重合的情况不多,也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的;
影视在后期编辑中,一般剪裁改动较多。因此有很多前期桥段是不可能面世的,而创作人员在创作中为了前后呼应,会有一些相应的衔接或交待在前面和后面的情节中。剪接过后,有一些情节或场景过渡会有一些不自然的蛛丝马迹。观众很难觉察,不过如果创作人员后来提醒,观众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的;
创作集体中的其他人员佐证。这个似乎明显也似乎不明显;
如果是导演,似乎很难被取代,因为有那么多人和整个作品;编剧可能被取代,特别是非原创,但在现在比较公开的环境,更有可能是被撤换而不是李代桃僵。
还有好多方法可以洗刷清白的,仅属个人想象……)

借您观点我延展下:

就事论事,其实要自证还真是挺难的
因为一是,一般除了导演演员,幕后的工作人员很难做到风格统一,单靠风格这个东西,是无法证明的,一个人无法保证也不可能希望做过的片子风格始终如一,相反不同人的作品出现相似风格的可能性更大些,毕竟,每个片子的要求和需要都不一样,都是单独而具体的~~~就我自己来说,从业到现在,每一部片子都基本不相同~要这样证明是我自己的,那死菜是一定的~

二,其他行业我不了解,做电影,虽然有合同,但是,可以质疑合同是假的啊,签字是仿冒的啊。。。更何况,一些时候纯粹是口头协议的东西~联合起来玩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三,至于你说的一些剪辑编辑过程中的事情,如果是一些资深粉丝,或者资深八卦,或者资深电影爱好者,技术分析什么的努力一下也可以做到的~甚至有时候掌握的信息比我这种不太喜欢扫听八卦、秘辛之类消息的人所知道的信息更多,更准确~~再说了,你说当初有另一个版本的剪辑方案,或设计方案,又如何证明不是你自己为了证明是你的作品之后自己现弄出来的呢?

总之,我的忧虑来源于不安全感,大概就是一些原本大家都应该公认的东西突然靠不住了。

就好比大家都知道铁块放水面上肯定沉底,所以我的钥匙掉河里沉底找不到了,这时候突然有人跳出来,跟你说,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密度比水大,你怎么证明你的钥匙是用密度比水大的那种金属做的呢?就算密度比水大,根据不同的形状和构造,也不一定会沉底,轮船就是用很多钢铁造成的,就可以漂在水面上。。。云云

如果你不能一一对应的驳斥他,就说明你理亏,说明你心虚,说明你在逃避。。。如果你说不清楚,那么,你之前说的就是假话,那么这钥匙就是被你藏起来了,在骗大家

这种没有底线的无限的质疑的情况就是我担心的,可能这情况放一个作家身上,大家可能会因为作家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而被混淆,那么换个行业,换个人,换个事,演绎推理下,渐渐荒谬感和无力感就出来了~~

我认为这种质疑,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在搅屎。
这种质疑之风盛行,只会拖累科学理论技术在原地打转甚至原地踏步,更甚者要退回去重走老路~~因为他质疑一切,为了你自己继续向前走,得跟他证明并让他相信你之前走过的路

为什么西方科学也好技术也好,都一直在稳扎稳打的累积和进步,就是对于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已经经过检验的成果,是抱着相信和继承的心态的,是在这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就算发展错了,大不了退回来换个方向研究而已,不会退回到很原点的地方重新来,这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思,失败了再站到巨人肩膀上重新尝试而已~~
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些技术一些理论,要么就是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要么就是一下子回到很开始的地方,技术经验知识很难累积和继承,因为每个人,每代人,都是从零开始研究,先花大把时间来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东西,等发现哦,他是对的,英雄所见略同,才开始下一步,上面说的,人家可能直接就开始下一步了~~
所以,中国文化也好,技术也好,几千年下来,东西越继承越少,从先秦时的诸子百家争鸣,到现在。。。不说了,大家都明白~~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我上面说的颇为凌乱,既没证据也没数据,但是表达的意思大方向是这样的~希望能看懂的就看吧,看不出来意思的也没必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分析,如果按照方肘子的方法看文章,这就是一坨屎

我很早前说过,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经历了元和清以后,再加上近现代的伤痕累累,现在的中华已经不是当初的中华了,文化已经断层几百年了,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什么的了,中华文化在南宋亡了之后就断了,清末时就早已经连根刨了~~现在我们就是一群亡国奴,亡了几百年的亡国奴,在重拾南宋之前中华文化精髓之前,一直都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重新找回汉民族的文化,可能要重新经历类似启蒙和复兴的过程~~类似方的做法,是不具有建设性的~~~

另外,不要在海外一提中华文化就搬出清廷那点玩意了,那是人家的,不是你中华汉人的~成吉思汗也是人蒙古的,跟你中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如果硬说有,就是人家蒙古族灭了中华,统治了你几百年,让你做了几百年的贱民,弄的整个明朝中国人都不会自己管自己的家事了,才让后来满人又来灭你~

以上,胡言乱语,望请海涵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