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你没考虑人口悬崖问题和投资者对此的预期,事情的发生会快过你的预期.

这个问题也许存在,比如印尼,日本为了牵制中国,在八十年代末就让十大日本纺织集团投资办厂,无一成功,九十年代才开始转向中国。现在又向那转,够折腾的,祝愿成功。孟加拉,下去一个单子,到日本交货要比中国晚两个月。缅甸,也是话题,但现实?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南亚?请问南亚除了加工业务之外本地市场有中国成熟么?

南亚的生产原料及产业配套和中国相比具有优势么?

南亚的工业制造体系有自己的造血升级系统么?

中国已经在为第二波工业化高潮准备内地的基础建设,高铁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南亚的基础建设还停留在人坐在火车顶上吹风的阶段吧?

南亚的货物集散辐射能力如何?去欧洲有点优势,北美方向他比中国差太多了吧?

一个制造业大国这么容易被取代啊?

我没瞎猜,是你胡思乱想太复杂了吧?

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好时期,高铁也降低不了企业的成本.

"制造业大国"都是靠外企支撑起来的,是容易流动的.
 

irene999

反面典型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好时期,高铁也降低不了企业的成本.

"制造业大国"都是靠外企支撑起来的,是容易流动的.

所以谈转型啊,逐步减少依赖低端制造业出口啊。

经济形势不好是全球性的,各有各的问题。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就算是简单的加工业,柬埔寨的工会就要了你的命。

可事实上在加美看到的最便宜服装之类都是柬埔寨,缅甸或越南出品.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所以谈转型啊,逐步减少依赖低端制造业出口啊。

经济形势不好是全球性的,各有各的问题。

你在加拿大或美国见个几个中国品牌在华人店以外销售?


但韩国的就不少.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还是中国的多吧,觉得至少有80%。

我知道的几个都在减产或迁向国外.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现在是,国家也意识到了,正在转。

以中国现在的名声,有些难.


有些自己人都不信,老外特别傻吗?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好时期,高铁也降低不了企业的成本.

"制造业大国"都是靠外企支撑起来的,是容易流动的.

高铁的社会效益不是今天能看到的,但是很明显日本的新干线为日本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这个很现实的例子摆在那里。

中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之所以很难铺开,就是因为大规模的物流一直就是受铁路的瓶颈制约,高铁上马的论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着眼于后面30-50年的内地工业化,如果这一点你都看不到,你就不要去想什么南亚了。

外企在中国能获得两个方向的受益,一个是中国的本地市场,一个中国的庞大生产能力,南亚除了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以外,对产品的本地消化是很有限的,美国的工业化也是欧洲发展过去的,美国在很长时间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送工业制成品,一旦格局态势形成了,岂是短短几十年就结束的?中国也是一样,至少能看到的不远的将来,还很难找到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产业功能。

南亚也会发展,世界上的加工业分布也是存在规避过于集中带来的制约性风险。

之所以中国在维稳这个问题上花大力气,也受到社会诟病,但是这个维稳最大的受益群体还是普罗百姓,因为稳定就能够将工业化持续下去,就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解决眼下的很多问题,真乱了,工业化停顿了,即便想解决问题也要等尘埃落定才能再次提上日程,所以啊,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用情绪看问题的。

南亚的内部维稳是个大问题,他们是小政府,对民族问题是比较放纵的,这也是制造业需要稳定的族群关系的大障碍。

其他的就不再说了,因为最终是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的问题。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可事实上在加美看到的最便宜服装之类都是柬埔寨,缅甸或越南出品.
最便宜的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最低端,中国的成本确实做不下来,但只做这些中国还能发达吗?成本上去了,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多了,反过来国内市场消费就上去了,可能不明显,但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虽然看到是这些国家生产,但纽扣,面料,洗标,织表等一系列东西大部分都是中国的。

因为这些小国只有成衣厂这种极小规模的加工作坊式的工厂,真正的纺织业是靠织造环节的大型工厂来支撑起来的,几千台织机的大型棉纺厂是那些小国根本搞不起来的,所以这些小国只能做一些来料加工的业务,类似我们过去的三来一补。
 

irene999

反面典型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以中国现在的名声,有些难.


有些自己人都不信,老外特别傻吗?

名声管用还是实干管用?老外相信什么?他们很愿意和中国合作啊。

我相信难,不仅是政府存在问题,就是中国大多人都存在问题,急功近利,偷功取巧,创新能力差。

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事是一点点做出来的,假以时日,应该可见效果。至少我身边的事和人,有问题有不足,但多少还是真心想做事,把事做好的。

光质疑光批评没有用的。

现在很多人只想批评别人,批评政府,自己却不见行动。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因为这些小国只有成衣厂这种极小规模的加工作坊式的工厂,真正的纺织业是靠织造环节的大型工厂来支撑起来的,几千台织机的大型棉纺厂是那些小国根本搞不起来的,所以这些小国只能做一些来料加工的业务,类似我们过去的三来一补。

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高铁的社会效益不是今天能看到的,但是很明显日本的新干线为日本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这个很现实的例子摆在那里。

中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之所以很难铺开,就是因为大规模的物流一直就是受铁路的瓶颈制约,高铁上马的论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着眼于后面30-50年的内地工业化,如果这一点你都看不到,你就不要去想什么南亚了。

外企在中国能获得两个方向的受益,一个是中国的本地市场,一个中国的庞大生产能力,南亚除了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以外,对产品的本地消化是很有限的,美国的工业化也是欧洲发展过去的,美国在很长时间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送工业制成品,一旦格局态势形成了,岂是短短几十年就结束的?中国也是一样,至少能看到的不远的将来,还很难找到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产业功能。

南亚也会发展,世界上的加工业分布也是存在规避过于集中带来的制约性风险。

之所以中国在维稳这个问题上花大力气,也受到社会诟病,但是这个维稳最大的受益群体还是普罗百姓,因为稳定就能够将工业化持续下去,就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解决眼下的很多问题,真乱了,工业化停顿了,即便想解决问题也要等尘埃落定才能再次提上日程,所以啊,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用情绪看问题的。

南亚的内部维稳是个大问题,他们是小政府,对民族问题是比较放纵的,这也是制造业需要稳定的族群关系的大障碍。

其他的就不再说了,因为最终是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的问题。

现在政府的公信力跟中红会好不了多少,也有动荡的风险.


维稳多过国防,高难动作,只怕是经济下行的那天就是灾难日.
 

irene999

反面典型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高铁的社会效益不是今天能看到的,但是很明显日本的新干线为日本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这个很现实的例子摆在那里。

中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之所以很难铺开,就是因为大规模的物流一直就是受铁路的瓶颈制约,高铁上马的论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着眼于后面30-50年的内地工业化,如果这一点你都看不到,你就不要去想什么南亚了。

外企在中国能获得两个方向的受益,一个是中国的本地市场,一个中国的庞大生产能力,南亚除了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以外,对产品的本地消化是很有限的,美国的工业化也是欧洲发展过去的,美国在很长时间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送工业制成品,一旦格局态势形成了,岂是短短几十年就结束的?中国也是一样,至少能看到的不远的将来,还很难找到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产业功能。

南亚也会发展,世界上的加工业分布也是存在规避过于集中带来的制约性风险。

之所以中国在维稳这个问题上花大力气,也受到社会诟病,但是这个维稳最大的受益群体还是普罗百姓,因为稳定就能够将工业化持续下去,就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解决眼下的很多问题,真乱了,工业化停顿了,即便想解决问题也要等尘埃落定才能再次提上日程,所以啊,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用情绪看问题的。

南亚的内部维稳是个大问题,他们是小政府,对民族问题是比较放纵的,这也是制造业需要稳定的族群关系的大障碍。

其他的就不再说了,因为最终是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的问题。

还是要支持!
 
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现在政府的公信力跟中红会好不了多少,也有动荡的风险.


维稳多过国防,高难动作,只怕是经济下行的那天就是灾难日.

公信力是由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认识的人来评价的,不是愤青们说了算的。

因为中国人在过去很长时间习惯了忽左忽右的极端作风,要么盲目崇拜伟人,动不动伟人一句话就掀起全民运动,整个国家长期不干正经事情。经济开始发展了以后,因为初级阶段发展不均衡这种其实很正常的阶段性社会现象给很多人带来了焦虑感,人追求公平的天性就形成了另一种集体逆反式抱怨的心态,而且还都是过去的全民运动的那种文革式的“彻底否定”调门,好像只要他没捞到便宜那就什么什么都是错的,这就是无赖愤青的起源,和当初共产党造反是一个套路。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理性对待我们所处的阶段呢?

维稳的问题是现阶段特有的现象,我相信不会是这样持续下去的。因为初期发展不均衡,很多人没耐心等,就要闹一闹,和五个小朋友分四块糖是一样的道理,没分到的就一定是摔凳子砸碗闹脾气,其实还是利益诉求,但是怎么解决呢?还是要等更多的糖来了就消停了,但这个小朋友脾气大了要上房揭瓦,你说是不是要打屁股了?所以呢,国家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分到糖吃,在糖果还没到来的时候,不要出现房子被拆掉的闹剧。慢慢的大家都有糖吃了,维稳的紧张感就消失了,孩子们也会慢慢长大。维稳的对象既有民族之间的问题,也有局部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有腐败的问题,眼下腐败的问题成为了重点,就是里面有个小屁孩吃了两块糖,那就不是打屁股的问题了,直接轰出去!但也不能受了委屈就拆房,对吧?

灾难日?你还是别瞎琢磨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