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转载:芦山地震中的老房子
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好时期,高铁也降低不了企业的成本.
"制造业大国"都是靠外企支撑起来的,是容易流动的.
高铁的社会效益不是今天能看到的,但是很明显日本的新干线为日本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这个很现实的例子摆在那里。
中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之所以很难铺开,就是因为大规模的物流一直就是受铁路的瓶颈制约,高铁上马的论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着眼于后面30-50年的内地工业化,如果这一点你都看不到,你就不要去想什么南亚了。
外企在中国能获得两个方向的受益,一个是中国的本地市场,一个中国的庞大生产能力,南亚除了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以外,对产品的本地消化是很有限的,美国的工业化也是欧洲发展过去的,美国在很长时间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欧洲乃至全世界输送工业制成品,一旦格局态势形成了,岂是短短几十年就结束的?中国也是一样,至少能看到的不远的将来,还很难找到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产业功能。
南亚也会发展,世界上的加工业分布也是存在规避过于集中带来的制约性风险。
之所以中国在维稳这个问题上花大力气,也受到社会诟病,但是这个维稳最大的受益群体还是普罗百姓,因为稳定就能够将工业化持续下去,就能够有时间和空间解决眼下的很多问题,真乱了,工业化停顿了,即便想解决问题也要等尘埃落定才能再次提上日程,所以啊,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用情绪看问题的。
南亚的内部维稳是个大问题,他们是小政府,对民族问题是比较放纵的,这也是制造业需要稳定的族群关系的大障碍。
其他的就不再说了,因为最终是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