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正好刚在本周的列治文“市报”The Richmond Review上读来的一组与大温房价有关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过去5年中,列治文的公寓价格上涨了48.8%,达到了340507元。文中没有说清楚这是中位价还是平均价。我感觉这个价格如果买比较新的高层混凝土公寓,大概只能买到了一个600多尺的一室一卫户型;如果买旧的木制低层公寓,大概是一套900至1000尺二室房型的价格。

过去5年中公寓价格的上涨幅度,列治文是整个大温最高的;西温以45%的涨幅排在第二位;伯纳比和新西敏并列第三,涨幅是42.5%。

列治文Townhouse的成交价格是524315元(感觉这个价格很难买到较新的Townhouse,尽管近两年建的Townhouse只有一千三、四百尺大小;如果买七、八十年代建的旧房,这个价格或许还差不多),5年来涨幅达到了55.3%。

列治文House的成交价是920410元(这个价格大约可以在中等社区内买到一栋占地五千尺左右、面积3000尺以内、二三十年房龄的旧宅),5年涨幅68.6%,仅次于温哥华西区排在大温地区涨幅的第二位。

就近期而言,刚刚过去的11月与10月份相比,house和公寓的交易数量分别上升了20.3%和12.8%;公寓和townhouse成交价的中价位(或许前面引述的也是中价位?)基本持平;House的中价位成交价则微落2.8%。

以上列治文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反映出大温地区的房事的基本状况。
列支文的价格好可怕,好在我以后的常住房不打算买这里的。。。:wdb39: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另外一项21个国家的测试中,中国学生数学第一,创造力、想像力分别是倒数第一和第三。

有人说英国人是定标准的,比如标准时间、子午线还有现在仍在使用的英制计算单位,都是他们制定的。

英国人定下了标准,交给德国人去执行,因为德国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

德国人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由日本人批量生产、发扬光大,因为日本人是天生的技术工人。

中国人呢?既不费那个脑子,也不费那个劲,把英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的东西统统拿过来,拆开了、看明白了……然后就Made in China了。这个过程需要的只是数学、物理、化学,至于创造力和想像力,用不太着。

呵呵,这是开玩笑了。不过,国家不也说吗?中国再往下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很重要。看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模式对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有阻碍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列支文的价格好可怕,好在我以后的常住房不打算买这里的。。。:wdb39:

那就去素里吧。

在列治文,一栋看上去规模、外观和新旧程度都还差不多的独立屋,大约得在130万左右,同样的房子在北素里,可能60万就可以拿下。

而在南素里,100至130万能买下一栋绝对可以称得上“豪宅”的大屋。南素里是白人居住区,紧邻白石,那边的房子都占地极大,从卫星地图上看,南素里整个一片都是绿的。现在越来越多大陆过来的有钱阶级看好这个地方,纷纷在此置地建房。

有几个已经在列治文买了房的朋友都表示:下一站,南素里或白石镇!
 
最后编辑: 2010-12-08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那就去素里吧。

在列治文,一栋看上去规模、外观和新旧程度都还差不多的独立屋,大约得在130万左右,同样的房子在北素里,可能60万就可以拿下。

而在南素里,100至130万能买下一栋绝对可以称得上“豪宅”的大屋。南素里是白人居住区,紧邻白石,那边的房子都占地极大,从卫星地图上看,南素里整个一片都是绿的。现在越来越多大陆过来的有钱阶级看好这个地方,纷纷在此置地建房。

有几个已经在列治文买了房的朋友都表示:下一站,南素里或白石镇!


呵呵,茶兄的粉丝众多,素里和白石镇不热都难了:wdb19::wdb19:。喜欢温暖日照长的地方,白石和温哥华岛是我最想考察的,只是我的移民之路两年了一直停止不前,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办下来:wdb12::wdb12:。呵呵,希望后两年大温的房价不要涨的太快。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经过比较郁闷的2个多月,今天终于可以高兴一下了,因为终于可以体检了(香港8月24日签发的体检通知12月5日才到宁波,还航空信呢,飞了100天;因为过期了,把我急的呀, 幸好刚受到移民局的回复,说可以拿过期的ME信去体检).
准备周末去南京体检,顺便逛一下杭州的OUTLETS.
这,这,这,无语啊:wdb4:绕地球一圈也不要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那就去素里吧。

在列治文,一栋看上去规模、外观和新旧程度都还差不多的独立屋,大约得在130万左右,同样的房子在北素里,可能60万就可以拿下。

而在南素里,100至130万能买下一栋绝对可以称得上“豪宅”的大屋。南素里是白人居住区,紧邻白石,那边的房子都占地极大,从卫星地图上看,南素里整个一片都是绿的。现在越来越多大陆过来的有钱阶级看好这个地方,纷纷在此置地建房。

有几个已经在列治文买了房的朋友都表示:下一站,南素里或白石镇!

最后一句话挺吓人,但愿我买房的时候素里和白石别被列支文的同志们买上去。。。:wdb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最后一句话挺吓人,但愿我买房的时候素里和白石别被列支文的同志们买上去。。。:wdb4:



呵呵! 别说列治文的同志们了,潜水不冒泡的同志更是多了去了!:wdb4::wdb4:
 

夏日小鱼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唉,目前也就是想想,拿护照那至少是几年之后了。
话说,我目前所在的东海岸地气候好像也不错(一月平均温度-6度,7月是18度),房价比温哥华不知便宜了多少,就是华人文化不成气候。不知将来能不能成为有升值潜力的地方啊。
呵呵,东海岸指的是Halifax吗?我和老公1月中马上要去了,但是信息非常少,似乎那里中国人很少的样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东海岸指的是Halifax吗?我和老公1月中马上要去了,但是信息非常少,似乎那里中国人很少的样子?



是上海的? 省提名? 那你就去专门讨论HALIFAX的坛子里转转, 不懂的就问罗! 支持你, 给你加分分!

http://forum.iask.ca/forumdisplay.php?f=15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东海岸指的是Halifax吗?我和老公1月中马上要去了,但是信息非常少,似乎那里中国人很少的样子?

我是在爱岛,不过,离Halifax很近,开车3小时吧。
东海岸中国人相对是少,不过Halifax不错啊,有美国使馆(中国使馆不确定),签证方便啊,我们这要办美签还要跑到Halifax去办呢。:wdb17:

家园里好像有单独的关于Halifax的目录,你好好看看吧,虽然中国人少,但也不会少过爱岛的吧,我们连单独的目录都没有滴!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东海岸指的是Halifax吗?我和老公1月中马上要去了,但是信息非常少,似乎那里中国人很少的样子?

太太学英语有一个老师是halifax来的,据说哈市基本上看不见中国人,全是白人。这位老师很奇怪什么中国人不愿意去哈市,说那里房子便宜,工作也好找。

不过,我觉得Halifax在东海岸地区应该还是华人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毕竟是区域中心城市。该市的达尔豪西大学也是加国名校、东海岸最好的大学,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那里。

1月份就要过去,很近的事了。祝一切顺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闲着没事再说说大温的房市。

昨天在地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说当地的房地产业界普遍对明年大温的房市看好,预订增幅应当在5%以上。被问及原因,众口一辞: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强大购买力!

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购买力强大到什么程度?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可能我以前说过了:一位刚来加拿大两年的朋友,已经在大温地区买了四套房子。

第二个是在最近一周内发生的事。上周末去看过一套Open house,就是在列治文的。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有二、三十人在同时看房,全部是华人。以前也看过一些open house,但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种场面。那房子面积2300尺、占地7000尺,30多年房龄,开价80万加元,应该说性价比确实不错。

偶然听一位看房的女士说:这房不错,给他下一个75万的Offer。陪这位女士看房的一位男士,看样子像个房产中介,悄声对她说:75万?想都甭想,我认为85万你能拿下来就是捡便宜了。

当时我也认为这房子在90万以内就是非常值的。除了上面列出的那些条件外,房子所在社区也不错,紧邻一个公园。占地7000尺本身已不算小了,更重要的是它的地块非常方正、正南正北,而且面宽很宽。这种环境、地块,翻建后卖高价的潜力很大。

即使是现房不动,这房也很不错。原房主是个西人,虽然面积偏小一点,但保养得很好,内部装饰简约而精致,完全具备直接入住的条件。

看房时,我就发现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我想,这房子一定很快就会卖出,而且房价上会有一番激烈竞争。

果然,这才不到一个星期,这栋房子就已经被售出了。最终的售价大家猜猜是多少?

该房政府估价66万(2009年)、房主要价80万、最终售价竟然是111万!

我估计那个西人房主得乐背过气去,比自己的预期多卖了30多万,中国人这哪儿是买房啊,整个儿一个砸钱大赛啊。

我估计,加拿大投资移民门槛的提高不但挡不住大陆新移民继续往加拿大涌,而且新政下多支出的那一倍移民成本,一定会被新移民们从加国的房市里重新挣回来。现在国内移民中介打出的广告就是:加拿大投资移民――免费的午餐!明告诉打算移民的人,只要你过来后买套房子,很快那点移民成本就挣回来了。

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的紧缩、随着国内的通胀,很多人发现移民加拿大岂止是免费的午餐啊,简直就是倒找钱的午餐!来到加国后,很多从来没有涉足过房地产的人,都摇身一变,成了迷你级的“地产开发商”:自己买块地、把上面的旧房子推倒翻建、转手再一卖,不仅移民成本回来了,还能赚上一笔。

拿列治文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来说,地价基本上是10万一千尺。比如花80万买一块8000尺的地(这种地块上的房子可能是很破旧的,人家卖的就是地),把旧房子推了、只留下极少部分的结构(这样就不算新建、只算翻建,),向政府报个4000尺独立屋的翻建规划,再投进五、六十万的建设费用,新房一落成,推进市场,标价就直冲200万了。

相比之下,像前面提到的那位两年之内买了四套房、靠房租养房养生活、边租边等着房子升值的朋友,他那种做法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连炒房的级别都够不上。

现在加拿大从中国移进来的不是“民”,直接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啊!您说大温的房子能不涨吗?
 

夏日小鱼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是上海的? 省提名? 那你就去专门讨论HALIFAX的坛子里转转, 不懂的就问罗! 支持你, 给你加分分!

http://forum.iask.ca/forumdisplay.php?f=157
是联邦技术移民,有很好的朋友在Halifax,极力推荐,所以从之前的温哥华转战Halifax,在上海待得太累了,想找个清静的地方。
 

夏日小鱼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是在爱岛,不过,离Halifax很近,开车3小时吧。
东海岸中国人相对是少,不过Halifax不错啊,有美国使馆(中国使馆不确定),签证方便啊,我们这要办美签还要跑到Halifax去办呢。:wdb17:

家园里好像有单独的关于Halifax的目录,你好好看看吧,虽然中国人少,但也不会少过爱岛的吧,我们连单独的目录都没有滴!
呵呵,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从零开始啦
 

夏日小鱼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太太学英语有一个老师是halifax来的,据说哈市基本上看不见中国人,全是白人。这位老师很奇怪什么中国人不愿意去哈市,说那里房子便宜,工作也好找。

不过,我觉得Halifax在东海岸地区应该还是华人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毕竟是区域中心城市。该市的达尔豪西大学也是加国名校、东海岸最好的大学,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那里。

1月份就要过去,很近的事了。祝一切顺利!
嗯,谢谢,我朋友也是这么说,我们其实都比较向往小城市,虽然离国内比较远,打算以后回国时飞到欧洲,一路游回去,不过前提是先能挣到旅费,O(∩_∩)O~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闲着没事再说说大温的房市。

昨天在地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说当地的房地产业界普遍对明年大温的房市看好,预订增幅应当在5%以上。被问及原因,众口一辞: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强大购买力!

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购买力强大到什么程度?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可能我以前说过了:一位刚来加拿大两年的朋友,已经在大温地区买了四套房子。

第二个是在最近一周内发生的事。上周末去看过一套Open house,就是在列治文的。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有二、三十人在同时看房,全部是华人。以前也看过一些open house,但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种场面。那房子面积2300尺、占地7000尺,30多年房龄,开价80万加元,应该说性价比确实不错。

偶然听一位看房的女士说:这房不错,给他下一个75万的Offer。陪这位女士看房的一位男士,看样子像个房产中介,悄声对她说:75万?想都甭想,我认为85万你能拿下来就是捡便宜了。

当时我也认为这房子在90万以内就是非常值的。除了上面列出的那些条件外,房子所在社区也不错,紧邻一个公园。占地7000尺本身已不算小了,更重要的是它的地块非常方正、正南正北,而且面宽很宽。这种环境、地块,翻建后卖高价的潜力很大。

即使是现房不动,这房也很不错。原房主是个西人,虽然面积偏小一点,但保养得很好,内部装饰简约而精致,完全具备直接入住的条件。

看房时,我就发现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我想,这房子一定很快就会卖出,而且房价上会有一番激烈竞争。

果然,这才不到一个星期,这栋房子就已经被售出了。最终的售价大家猜猜是多少?

该房政府估价66万(2009年)、房主要价80万、最终售价竟然是111万!

我估计那个西人房主得乐背过气去,比自己的预期多卖了30多万,中国人这哪儿是买房啊,整个儿一个砸钱大赛啊。

我估计,加拿大投资移民门槛的提高不但挡不住大陆新移民继续往加拿大涌,而且新政下多支出的那一倍移民成本,一定会被新移民们从加国的房市里重新挣回来。现在国内移民中介打出的广告就是:加拿大投资移民――免费的午餐!明告诉打算移民的人,只要你过来后买套房子,很快那点移民成本就挣回来了。

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的紧缩、随着国内的通胀,很多人发现移民加拿大岂止是免费的午餐啊,简直就是倒找钱的午餐!来到加国后,很多从来没有涉足过房地产的人,都摇身一变,成了迷你级的“地产开发商”:自己买块地、把上面的旧房子推倒翻建、转手再一卖,不仅移民成本回来了,还能赚上一笔。

拿列治文的房地产市场行情来说,地价基本上是10万一千尺。比如花80万买一块8000尺的地(这种地块上的房子可能是很破旧的,人家卖的就是地),把旧房子推了、只留下极少部分的结构(这样就不算新建、只算翻建,),向政府报个4000尺独立屋的翻建规划,再投进五、六十万的建设费用,新房一落成,推进市场,标价就直冲200万了。

相比之下,像前面提到的那位两年之内买了四套房、靠房租养房养生活、边租边等着房子升值的朋友,他那种做法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连炒房的级别都够不上。

现在加拿大从中国移进来的不是“民”,直接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啊!您说大温的房子能不涨吗?
呵呵,现在移民的人中,搞房地产的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吧,在国内搞大发了,在加拿大还觉得憋屈呢。只要政策、法律吃透,中国人很快会看清门道的。就是不知道,可以从国内办一些短期的出国劳务吗?中国人来干活,就好了。甚至保姆也可以啊,加拿大不是劳力短缺吗?
其实中国人的失业率也很高啊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从零开始啦

东海岸有色人种少,生活相对安静单纯,当地人很热情,确实是移民国家,到目前没有看到歧视的现象。
不过,文化确实很难溶入啊!没办法,毕竟在中国生活了那么久,和白人的生活习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精神层面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呵呵,现在移民的人中,搞房地产的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吧,在国内搞大发了,在加拿大还觉得憋屈呢。只要政策、法律吃透,中国人很快会看清门道的。就是不知道,可以从国内办一些短期的出国劳务吗?中国人来干活,就好了。甚至保姆也可以啊,加拿大不是劳力短缺吗?
其实中国人的失业率也很高啊

中国有大量的劳务人员来加拿大。成规模的出国劳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有业务,随企业过来的劳务人员,这是最多的一种;另一种是加拿大因自己的需要,有组织地通过某种渠道从中国引进的劳务。

现在加拿大调整他的移民计划,把更多的移民名额留给了已经合法进入到了加拿大的移民申请人,这种人指的一个是在加国的留学生,另一个就是持务工签证进入加国的人。加国这种思路有其道理:凡是这种人,一定是加国最需要的人,要不然加国也不会发他务工签证不是?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