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咱们是同一天递交的,但我后来听了中介的话又办了个魁省的,现在就看哪边快了!第一次发言,先向大家问个好!
我也申请了联邦,今年6.25递交的,香港。
仿佛做梦一样。在犹犹豫豫,反反复复中,下不了决心。直到24号才决定赌一把吧。反正两年后才递交材料,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学习,决定。当时想,如果决定不办了,最大的损失是中介的2万元不要了。如果不递交,涨价了,就不够条件了。呵呵,我拿两万元为孩子们赌了一把!(我两个孩子,双胞胎)
也许命中注定,在25号下午递了材料,26号就涨价了。到现在没有退信,中介说一般没有问题了,就等下档案号了。看了大家的帖子我很受益,学习了。
大家好啊,很久没有在这个帖子里和大家交流了,因为急啊,联邦投资虽然赶上了末班车,可是遥遥无期.我什么时候才能买我的农场种熏衣草.前几天我去了新疆伊犁,那里有两万多亩的熏衣草田,可惜稍晚了点,熏衣草都收割了,可怜我白白背了那么大一相机,收获还是有的,我有了技术支持,心里有底了.家园里有不少人都想当农场主,可是没有一个买了农场现身说法的,让人觉得这事很不靠谱,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好像你一旦踏上加拿大,现实很快就把你的梦击碎了.最近我联系上朋友的妹妹,在欧肯娜根经营农场好几年了,父母哥哥一家都来了,种植蔬菜的有机农场,其实并不很难,经济效益也不错,我在准备去考察了.然后就通过农场移民了.还省了12万加元.
事儿就是这样,如果Whalley[FONT=宋体]从来没有做过素里的“首都”,焉不叽的自己往前拱,也许发展得也不错了,最害人的就是这种曾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却突然被抛弃的经历,搁谁也得破罐子破摔。所以打那儿以后[/FONT]Whalley[FONT=宋体]元气大伤,治安、市容等方面都不是令人十分满意。有一回我看电视,见一印裔大汉正对着镜头“哭诉”,说他某天半夜[/FONT]12[FONT=宋体]点左右,就在[/FONT]Whalley[FONT=宋体]“天车”站的站台上差点让人给抢了(我估计是抢钱,不是抢人),大汉报怨“运联”(天车的运营管理单位)方面没有在车站提供必要的安保措施。[/FONT]
再次笑倒!
有句话说,人生有两件事是不能等的,一是孝顺父母,二是教育子女,可移民却是件孝顺父母教育子女不能两全的事,如果当初爸妈不执行那独生子女政策就好啦,现在两大人管四老人。。。是啊,过去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当然不致于不远游了,但是游远了也确实放心不下家里。我每年半年在国内,多半原因也是陪父母。
我读MBA时一位老师曾在课堂上发过憾慨:我们有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代上要顾父母、下要顾儿女的人,再下一代,可能就是只顾儿女不顾父母了,而且我们也应该教育他们这么做,不要再“孝顺”,我们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推动中国进步。
当时大家都认为他说得有一定道理,首先,下一代人即使是想尽孝,也未必有能力或是有条件尽了;第二,孝顺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有冲突的地方,比如加拿大就认为赡养老人是社会、直接来说就是政府的义务,而非子女的义务。
当然,那位老师也强调:我们还是要孝敬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那一代人不容易,献了青春献爱心,全献完了,现在老了,只剩下一身病和那千八百元的退休金,所以我们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有时我也想,在中国,那位老师的那种观点被接受起来可能不太容易,至少还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弄好了我们说不定还能搭个末班车啥的,享受享受子女的优待;可是到了加拿大,他说的那个就是当地社会的现实。我在加拿大的报纸上曾读过一遍文章,其中提到如果你和你的父母长期住在同一栋House里,你会感受到你的邻居异样的眼光。
很多人移民原因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为子女考量,熟不知我们这么做也是在断自己的“后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能说是国际主义精神……用老北京话说,算是一种“倒霉催的”精神吧。
呵呵,借你这个话题展开番议论。至于你说的父母探亲签证申请的时机问题,我还真不太了解,有机会在这边打听打听。
谢谢七哥指点迷津海外资产申报时,专门有一张表是用来申报“海外企业”的。
你登陆前(也就是成为加国永久居民前)所赚的银子,不涉及在加国纳税问题。但是这些银子无论留在公司内形成公司资产,还是从公司取出形成个人资产,理论上都需作为“海外资产”在申报期内向加国申报。
如果你不报,那么将来你把这些钱汇入加国时,你就不能说这笔钱是原本就是你名下的了。因为如果是你名下的,你就应该报海外资产。呵呵,到那时你只能给这笔钱另想一个能解释得清的“来路”了。
如果你报了,那么这笔钱就在加国的监督之下了。将来它产生的利润(比如投资收益或存款利息)你就要纳税了。
总之,“申报海外资产”与“纳税”是两回事,但是这两件事是有逻辑上的关系的:资产会产生收益,有收益就要纳税。
加国政府很清楚,他们监督不了移民在海外的收入,所以他们就监督你在海外的资产。你在海外有资产,如果这些资产不产生收入,逻辑上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