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L

lemon25

Guest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北京机动车数量已接近400万 限行效果损耗殆尽

2009年12月16日 07:23:40  来源:北京晚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t_12653138.htm


交管局(15日)上午发布:截至12月13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99.1万辆,驾驶员566.8万人。上周全市机动车净增1万余辆,净增机动车驾驶员1.2万人。根据现在的上牌速度,本周末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注定突破400万辆。

没人能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跨入400万时代。北京常住人口1600多万,粗略算来,每人脚下都踩着一个车轮子。但这个轮子可是个“风火轮”谁又知道,这个“400万时代”能存留多久?

发布 突破

北京汽车产销破百万

在北京拥有汽车量突破400万辆前夕,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已成功实现了年产销汽车超100万辆。北汽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自豪地指出,自2002年以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销量年均增长31.1%,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6%,大大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今年,集团利润增长近200%,年产突破百万辆的意义在于北京的汽车工业已经拥有了支撑百万辆产销的各种能力。

北京汽车的脚步没有停止,2010年,北汽集团计划实现汽车产销150万辆、销售收入1500亿;2011年实现汽车产销200万辆、销售收入2000亿目标,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企业集团,届时,也会为首都工业增长和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状态上牌

检测场里车满为患

今年9月,北京机动车增长速度骤然加快,从以往每天1000辆左右暴增至1800余辆。而近一段时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2000辆左右。如果以车长4.5米,车宽1.7米的普通桑塔纳轿车为例,400万辆车首尾相连,长度可达到1.8万公里,几乎可绕半个赤道。33公里的二环路可绕545圈,187.6公里的六环路也可绕上近96圈。如果将全部这些车辆摆在一起,在总面积16807.8平方公里的北京,仅这些车就要占去30.6平方公里。

12月10日,早晨7时30分,记者在浓雾中来到学院路检测场。“今天天气不好,上牌的车少。现在排队的才这么几辆,前几天这时候,都排到那头去了。”为新车拍照的工作人员指了指停车场的远处说。

然而,没出一个小时,偌大的停车场瞬间爆满,人声鼎沸,丝毫看不出“天气不好”对上牌有什么影响。由于要对每辆来检测的车收取5元停车费,一位车主诧异地说:“这么多车,光是停车费,检测场不得数钱数得手疼?”在业务大厅,每个窗口前都挤满了等待的人。记者发现,一些“专业”验车的人熟门熟路,只要稍有空当,一定能加个塞。

11时许,一位忙活了半天刚刚办好牌照的司机告诉记者,花钱找“专业人士”代办可能会稍微快点,如果是车主自己办理,以现在人山人海的状态,能在半天内办完就算非常快了。

状态出行

限行效果损耗殆尽

早晨7时,交管局指挥中心值班民警已经各就各位。面前的“圈图(北京市区路况信息图)”上,各条环路仍然基本畅通,拥堵路段只出现在诸如京通快速路、双良路等个别进京咽喉要道上。仅仅过了15分钟,场面已经完全不一样:大批密密麻麻的车辆如同从地下钻出来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监控屏幕。东二环南段、西二环南段、东三环、西三环、八达岭高速……“常规拥堵路段”开始登场。从这时起,“××路段车流量大,车辆行驶缓慢”开始成为交通广播中信息发布的主旋律。

“早晚高峰的时候,交通台‘一路畅通’这个节目只能理解为‘全北京只有一条路畅通’。要是赶在中秋国庆这几个节日之前的一段时间,北京就没有什么‘高峰’了全天都是高峰,晚上10时了还堵车呢。”每天开着出租车在路上奔波的“的哥”胡师傅说。凭他的经验,在北京开车,只有农历除夕前的两三天到元宵节之间,不足20天的时间里比较通畅,剩下的11个半月,“每天都是挣扎。”

几乎每一位司机都有一个直观感受,去年10月开始实行的“五日制限行”在最初几个月的确起到了一定缓解交通的作用。根据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统计,这段时间早高峰期间拥堵路段明显减少,即使部分路段出现堵车,拥堵时间也不会很长。然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种感受日渐消退,早高峰期间时速低于20公里的主干线迅速回升至70条以上。如果遇到雨、雪、雾天气,拥堵路段还会直线上升到百条开外。“北京现在9成以上的道路都是饱和或者超饱和,路网的建设速度远远低于车辆增长的速度。”市交管局新闻办公室主任张景春说。

状态 停车

开车困难停车更难

“我们也不太愿意在大型居民小区周围治理乱停车,但有的时候确实太乱了,也给那些不停车的居民带来了很大不便。”一位海淀交通支队一线交警对记者说。
路上虽然堵,但只要有耐心,终归还是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目的地之后,车子能停在哪儿的确是个问题。在市中心和部分热点地区,地面停车场的收费也已经达到每小时5元,大大提高了车主的用车成本。众多不愿付这笔费用的车主只好各显神通,努力寻找周围不收费的小胡同、小马路。以东单地区为例,从邮通街、苏州胡同到北极阁,工作时间内道路两侧很难找到一块空当。

和写字楼集中的地区“只要肯花钱就能停车”不同,以朝阳区望京、海淀区世纪城、崇文区富贵园等为代表的较大居民小区周边,压根就没有合法停车位。刚在望京商业中心旁边某楼盘买了房子的袁先生说,现在回家,只能在楼下勉强找个空地把车停下。“我这是新车,停下来之后还得提心吊胆,唯恐明天下楼发现车被剐了划了。”

一位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交警告诉记者,每当到这样的小区外道路处罚乱停车时,几乎都会遇到市民强烈表达不满。“他们说的我也都能理解,不让停在楼下,还能停到哪儿去?可楼下的道路毕竟是供人通行的,这么多车堆在这儿,有很多车甚至车头向内,车尾朝外,占了半条马路,其他过路司机意见很大。”据介绍,在居民小区集中的地区,如要彻底解决停车难,只有在规划中建设停车楼能称得上是个办法,其他诸如发动社会单位提供空间、小区内见缝插针寻觅车位都只能勉强解决一点点问题,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只能给居民和社会单位造成更大的不便。“可是话说回来了,现在的开发商,建一幢住宅楼能挣多少钱,建一个停车楼,才能挣几个钱?没有足够诱人的经济利益,政府又没有强制性要求,谁会愿意做这种慈善事业?”这位民警无奈地说。

截至11月17日,交管部门统计的全市路侧停车位共有63979个。尽管为了尽可能多的规划出新的停车位,交管部门已经绞尽了脑汁,但是和停车需求相比,这个数字还是可怜了一点。

讲述 卖车

率先实现家轿梦想

-大众汽车(北京)中心销售总监刘伟

刘伟1995年便在北京市上海汽车联营销售公司任汽车销售业务员,当时还没有销售顾问,更没有如今的4S店称谓。

“1998年以前,北京汽车销售主要有北方市场和亚运村市场,销售和维修站是完全分开的,你在我这儿买车,再到维修站保养和修车。”

回想当年刘伟感慨很多。“1999年以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就是‘老三样’的天下,当时开上桑塔纳就已经非常受到崇拜了。”2002年以后,汽车才真正意义上地进入了中国的百姓家庭。2002年“POLO”在中国是全球同步上市的车型,从此才有了诸如某某车型全球同步上市,某某车型中国首发的称谓。

“购车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买私家车的个人少,一般都是中年男性购车;而现在,大学生、女士、老年人等,什么客户都有,而车型也从A0级到D级极大丰富了。”刘伟说:“我坚信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还会增长。对于北京的交通状况来说,我个人认为,并不可怕。早晚高峰的拥堵,主要是城市生活的郊区化形成的,并不能因为拥堵就限制车辆。我坚信,只要公共交通的持续优化改进,北京的交通一定会是畅通的。”

讲述的哥

出租司机换车特勤

-的哥汪其华

1997年,刚当上出租车司机的汪师傅开的是两厢红色夏利:“2000年红色夏利换成了蓝色夏利,2003年又变成了北京现代索纳塔,而现在,我开的是桑塔纳3000,是去年奥运会前新换的。”这12年来路上的变化,汪师傅滔滔不绝给总结出了几条“特别”变化:一是打车客人成分变了,原来生意人多,现在什么人都有,“中小学生、农民工,都来打车。”二是打车人里老外多了,而且会说中文的老外增多,“你不看人有时听声儿都不知道他是外国人。”三是坐车人聊的话题变了,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聊自己生意的居多,现在是五花八门无所不聊,从家长里短到高科技,车厢里都能聊起国家大事。四是坐车人心态变了,“原来着急的不多,现在堵车了,各方面压力大,脾气大的乘客增加了不少。”

说起最大的变化,还是“道路越修越多,可是赶不上汽车增长得快,早晚高峰堵车严重多了”,谈到这个汪师傅也很无奈:“现在城市结构布局我看变化太大了,不少北京人越住越远但单位都在城区,城市人员流动大、范围广了,加上收入增加,买私车人越来越多。所以,我是同意‘限行措施’的,建议一直保留这个措施。”

讲述市民

汽车换代堵车升级

-市民程先生

1997年那年的2月,北京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市民程先生2月24日拿到了自己的驾照。“当时家里没有车,有个做小生意的亲戚家有辆切诺基,借给我开过。1999年以后开单位的车给别的单位送货,上班早高峰时间,从东直门一直开到通州,不怎么堵车。”

2002年,程先生贷款5年买了辆价值8万多元的羚羊车。“当时还刚买了房子,心里高兴但同时压力也比较大,一个月要还660多元车钱。”

去年,程先生把旧车卖掉,升级换代成了斯柯达明锐。“换个空间大些的新车以后老人孩子都能装下。”程先生说:“如今生活好了,出行条件好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堵车是一个大问题,修路的速度赶不上车增加的速度,近些年占用快速应急车道的现象明显增加,就是因为车太多路太堵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交通法规的普及不够,很多车主并不了解许多路上规矩的细节,还是多年前在驾校没怎么上心学的那些老规矩,导致现在路上有不少不必要的纠纷出现。车多了,汽车文化、交通知识又没有跟上,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L

lemon25

Guest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天气预报不准啊~预报的是SUNNY, 可实际上确实大雾+阴天!
 
L

lemon25

Guest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生活观察:400万辆后的北京交通是个什么样
2009年12月20日 16:04:53  来源:新华网






12月18日,汽车在北京西二环上行驶。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专电(记者 李志勇) 18日北京机动车总量达到400万辆,这距北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只有短短2年零7个月的时间。在交通拥堵本就严重的情况下,400万辆后北京的交通是个什么样子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40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

以北京二环路为例,全长为32.7公里,双向共6车道,如果按照一辆小汽车4.5米长计算,二环路全排满只可容纳近4.4万辆车。三环路全长48公里,也是双向共6车道,按照同样的条件计算,一共只可容纳6.4万辆车。四环路全长65.3公里,双向共8车道,可容纳约11.7万辆车。这三条北京市区内最重要的环路即使都停满车,也只能容纳22.5万辆车,只占北京机动车总量的5.6%。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为2300辆;1978年约为7.7万辆;1997年2月达到第一个100万辆;达到第二个100万辆用了6年时间;达到第三个100万辆用了4年时间;达到第四个100万辆只用了2年零7个月的时间。而东京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用了12年时间。
2009年9月,北京日均增长机动车达到1800辆,近期甚至达到每天2000辆。2007年北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时,当时的日均机动车增长为1000辆。

2009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1200万辆,预计2009年中国全年产销汽车在1350万辆左右,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年产销汽车超过1000万辆。

400万辆只不过是北京机动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通的数字,也许很快成为历史,而500万辆、600万辆等数字也可能很快向我们走来。

400万辆带来的问题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本已很紧张的城市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国际上大城市都经历了一个由于机动车快速增长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阶段。

有资料显示,1929年,纽约人口为700万,机动车只有25万辆,但城市交通已经是非常拥堵。1960年,伦敦机动车达到300万辆,城市交通堵得一塌糊涂。上世纪70年代末,东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拥堵状况远远超过现在的北京,被人们称为“通勤的地狱”。1995年,韩国首尔机动车达到200万辆,已经是拥挤不堪,几乎到了出不了门的程度。

目前,东京的机动车总量为近800万辆,还有一些国外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比北京要多,但交通状况要好于北京,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市相关交通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北京的机动车使用率比这些城市都要高。目前,北京的小汽车日行程平均为45公里,而东京为19公里,伦敦为30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小汽车主要是在城市外围使用,中心区使用率很低,而我们正好相反。

另外,由于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我们在汽车文明上的很多缺失也是造成城市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塞、抢行、野蛮并线等不文明行为造成了道路通行的低效率。

在北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道路的一部分畅通无阻,而另一半却堵成几千米长的车流,就是因为在道路进出口,进出的车辆不是规矩地排队,总有那么一些车开到直行车道然后再从前面往出口的车道上加塞,然后又有车在它的旁边再加塞,因为几辆车就把整个道路的直行方向堵死了,造成道路通行效率大大降低。

另外,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使机动车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更加突出。

北京城市功能过多地集中在中心区,外围卫星城建设还没有跟上。城区外的大型住宅区由于配套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条件没有跟上,早晨很多人开车进城送孩子上学,到医院看病,再加上开车上班的人也不少,诸多因素造成了北京早晚高峰交通的“潮汐”式特点,早晚进出城方向特别拥堵。

同时,在一些交通设施规划上的欠缺也造成了拥堵。例如,一些环路的进出口设计过于靠近,进入环路的车流相互干扰;一些公交车站设施过于靠近路口,造成路口车流不畅;一些红绿灯的时间设计不合理,不能使道路发挥最大效用等。
400万辆之后怎么做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小汽车的增长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城市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的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必然对交通带来压力。

事实证明,发展运输效率更高的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一项调查显示,在一条3.7米宽的车道上,小汽车每小时最多能够运载3600人;公共汽车在半饱和状态下,每小时可运载60000人,是小汽车的17倍;自行车每小时可通行10600辆,是小汽车的3倍。

据介绍,目前国内城市公共交通占总出行方式的10%至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北京公共交通在国内是领先的,也只达到38%以上,而东京等一些城市中心区公交比例达到90%以上。

近些年来,北京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世界罕见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公交车辆的大规模更新、公交低票价政策的实行等都使北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北京公交距离人们希望的快捷、方便、舒适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高峰期间公交满载率为78%,而三环路上的公交车为92%,高峰期间三环路上的公交车每10辆就有8辆需要靠推才能让乘客上车。高峰期间三环路公交车平均晚点38分钟。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公交专用道,而实际上只要早晚高峰3个小时的专有时间就可以大大改观目前三环路上的公交出行状况。

另外,在汽车还是刚刚开始进入家庭,大多数人第一次享受到小汽车门到门的便捷、良好私密性、舒适性等优势的情况下,只靠公共交通的吸引很难把人们从小汽车上拉下来。还要采取措施引导小汽车的使用,例如实行差别化停车费,在城市中心区提高停车费标准,而在中心区外建设大型廉价或免费停车场,供人们进入城区换乘公共交通时停车使用。

除市场手段引导外,文明行车、环保出行,对减少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也不可或缺。对每一个交通参与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不容回避的公民责任。
 
L

lemon25

Guest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有史以来最美电影《阿凡达》:享受3D眼睛很幸福

个人评分:B

  首先,我要说看《阿凡达》(Avatar)绝对是今年视觉上最不平凡的体验,相信谁看完后都会忍不住将其推荐给其他人,并会一脸严肃地说:“看 3D的,必须的!”但我也必须说,《阿凡达》是不完美的,它的视觉效果确实名不虚传,正如传说中的具有化时代意义,但故事及讲故事的方式却乏善可陈,与以往的科幻片、灾难片大同小异,丝毫无新意,甚至没有太多吸引人的角色,从这点上来讲,阿凡达也许可包揽奥斯卡绝大部分的技术性奖项,但是否能夺取最佳影片还是个疑问。但《阿凡达》的确没让我失望,也不会让您失望,因为打一开始咱们就都是冲着画面去看的。别多期待,它会给你惊喜。
  詹姆斯卡梅隆的“惊人”作品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是一个喜欢创作“一鸣惊人”作品、慢工出细活儿并很有野心的人。我相信这么多年,到他手上的好剧本一定不少,但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的愿望显然不仅仅是讲个动人的故事,得一个奥斯卡金人,也不仅仅是创造商业价值,而是拍摄一部能对电影业具有广泛、重大意义,并能震撼到全世界观众的作品。之前他的《终结者》(Terminator)、《泰坦尼克号》(Titanic)都具有如此价值,但它们所创造的意义并不相同。如果说,《终结者》是机器人科幻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泰坦尼克号》则是好莱坞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催化剂,对于《阿凡达》,他的理想抱负则是将3D技术电影提高到新高度,并真正推动其普及化。而他最英明的地方就是这些影片出生得很及时,刚好配合着好莱坞这台机前进的步伐,砌合着人们的口味及技术带给电影业的变迁。而这种及时性并非偶然,比如本片,詹姆斯卡梅隆曾将本片搁置,就因为当时的技术无法达到他理想中的构想,他需要3D去完成本片,而也同时将该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呈现在观众面前。
  12年前,一艘巨轮帮助好莱坞征服了全世界,至今,《泰坦尼克号》依然是全世界票房最高、最多人看过也是最受欢迎的影片。一部影片能做到如此影响力,除了本身具有一定水准外,也是得益于生对了时候。1997年,是好莱坞向世界扩张达到顶峰的一年,这样的历史背景让《泰坦尼克号》有可能接触到最多人,而反过来,《泰坦尼克号》也最大程度上拉近了世界观众与好莱坞的距离。这部影片从视觉和情感上同时征服了全世界观众,让电影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没有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因此,说《泰坦尼克号》 是具有化时代意义的一点不夸张。
  内容复杂 眼睛盛宴
  《阿凡达》从某种程度上与《泰坦尼克号》相似,具有投资巨大、费时费力、气势如鸿、视觉震撼、故事煽情、影片忒长等特点。所谓影片忒长,其实也是有目的为之,两部影片都对历史背景,人物铺陈等做到很细致。也许观众有个别时刻感觉需要快进,这主要是我们都对那些视觉奇观的段落更感兴趣,这类型的影片,特效做得太养眼,难免让人容易忽视了剧情。不过,本片却没有《泰坦尼克号》那般容易感动全人类,因为《泰坦尼克号》讲述的主要是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又很漂亮,来电,最后还是杯具,观众的感情容易随之深入。可是《阿凡达》中讲述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重点在于人类对一个陌生星球的入侵,最终达到宣扬人道主义、环境保护等主题,里面又有很多科技元素、宗教情结、种族观念,加上大量战争场面,爱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物个性的塑造也单一,成为容易被忽略的陪衬品,很难让人从视听上转移关注。同时,影片人物正邪鲜明,与一般经典美国个人英雄故事如出一辙。甚至观看完整片下来,我记不住一句台词,唯一能记住或者说引起我注意的只有那些珍奇动物和梦幻般的森林。最终看完,你会发现,影片讲的东西不少,但似乎你完全没被其中任何打动,真正吃了盛宴的只是你的眼睛。也许这跟影片不是杯具有关,也许男女主角披了张蓝皮而让人总有“距离感”,纵使依然有生离死别,但终究没有《泰坦尼克号》那种赚人眼泪,有遗憾的爱情撑腰,影片至少会失去对特效和科幻毫无兴趣的中老年人这部分观众群的青睐。庆幸的是,大部分会去看本片的人似乎都在乎的不是故事,而是渴望被一场视听风暴刮得东倒西歪,然后出门儿时能喊声“爽哉!”。
  《阿凡达》的火暴也离不开其神秘感十足的行销手段和良好口碑。一切关于《阿凡达》的传言都集中在它的技术层面。首先是今年初的Comic Con上,部分记者观看到了几分钟的片段,回来每人都鸡冻得内牛满面,断言一部让动漫、科幻爱好者膜拜的作品即将诞生。之后影片不断暴出片段,甚至 Trailer发行也大张旗鼓在IMAX影院上映,却始终没有人看到它的全面目,这种神秘感更加重了人们对它的好奇,开始传出本片必夺今年奥斯卡的传言,终于成为年度期待大片。最终,在千呼万唤之下,临近上映两周,各大媒体才得以机会看到成片,每个人都屏住呼吸,2半小时过程中极少有人上厕所,这种情况据鄙人多年经验,只有《蝙蝠侠2》(Dark Knight)初露面容时才见过。当然这种安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被视觉效果给震傻了,还有一个是故事缺乏幽默感,纵使是很爱“笑场”、情绪极容易鸡动的媒体工作者们都找不到几个机会能被逗乐。当然,不排除还有第三类人是因为片太长、最近太疲惫而睡着了,俺承认俺在最后大战前一段“间歇期”进入了“梦境”,但这主要与最近过于劳累有关~~咳咳。对于睡眠不足者,还是不建议看午夜场,以免错过惊喜段落。再之后,媒体迫不及待地对其赞誉,观众看完后也鸡冻地四处传诵,《阿凡达》自此成为了一个传奇。也许在票房上无法突破《泰坦尼克号》,但绝对在画面上做到了独一无二的突破与创新,“叹为观止”四个字形容其观感最为合适。


  技术值得膜拜
  具体来说,它神奇的地方在于创造了一个观众在影视、媒体上都从未见过的全新世界,无论是人物造型、森林中的植物还是动物,全都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像俺这样喜欢怪兽又看腻了恐龙的同鞋们,看到本片中的怪兽形象将感到莫名的“兴奋“,不禁口水横流,如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任何的色彩搭配,任何的生物杂交都不再变得奇怪,特别是红色大鸟,如果传说中的凤凰真存在,俺希望它就长那样。
  影片中出现的生物并非抽象到无厘头,而是都基于人们日常熟悉、见过的事物之上,但有了更大胆更有想象力的创新。基本上是将水、陆、空三界生物结合在了同一个世界,植物的摆动有如水草般柔和;水母样的生物在空中飞舞;蓝皮人长得像豹但又具有水生物的光滑皮肤;很多奇怪的花朵类似于海洋中的植物;如此丰富、鲜艳的色彩更是只有海洋中才有;鸟类有兽类的头颅,马有鱼类的鳃,甚至岩石可以悬浮在空中……而在这个大自然中,生命彼此间可以交流,树木间、人兽间都能通过途径波传递信息,因此也就有个更和谐、更统一的生存空间。
  本片在技术和创意上的重大成就远远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值得专业人士膜拜与深究,甚至可以成为最新教材。但作为观众,得到的感受只有一个,就是 “前所未见”。而且如果你是一个常看3D电影的人(如果只看过这一部那就没可比性了),会发现,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动画片都是3D,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做出的动画式影片也层出不穷,光今年就都有不少上映,但其实里面“有水分”的很多,不少甚至有无3D两可,此技术的运用并不突出。唯有这部真正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影片中的事物似乎就活生生漂浮在周围,给人一种难以明状的奇妙感受。也只有这部最值得用3D观看,不然都觉得对不起苦苦打造本片15年的特效小组。
  此外,本片的画面与以往特效大片不同的是意境。《星球大战》也曾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奇世界,并以古怪的外星人为主要特色,但很少有观众能从中体会到“诗意”。彼德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金刚》也曾打造出另人震撼的野生神秘森林和怪兽,但似乎缺乏人性与柔和的色彩。唯一我觉得能与本片接近的是杰克逊的《魔戒》第一集中的精灵王国,但又不像本片中 Pandora星球这种自始至终带给人整体的一种悠扬、婉转、和谐、浪漫的气息。当然正是因为这种意境创造得十分令人陶醉,之后人类的侵袭和破坏才更显得肮脏与卑鄙。潘多拉(Pandora)可以被看成是人们终极理想中地球的样子,水陆空生物大和谐,各种奇妙的事物浮现在眼前,能源丰富,生活安宁。但这种和谐现在是建立在原始的基础上,人类这种生物是不会为了安详停留在原地的,因为太聪明了,只要有人类,就不可能有潘多拉这种生存状态永远存在。
  表演可说的不多,大部分时间帅哥主人公杰克萨利(Jake Sully) (山姆沃辛顿饰)都是坐在轮椅上干着急或躺在盒子里睡去或从梦中惊醒,然后再睡去……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女性都很彪悍,无花瓶或小鸟,让俺感到很欣慰。 蓝皮姐姐,即Neytiri公主(Zoe Saldana)性情刚烈,身手不凡,但内心也有着温柔的一面,在战斗中起到很大作用,避免让男猪角一人领功;科学家Grace (Sigourney Weaver)更代表着一代强势、独立女中豪杰,可以独当一面,也是杰出的领导者,在片中类似Jake Sully的导师。小Jake缺了这两个女人,基本上一事无成。故事情节实在无须多言,基本上就是民间英雄再次对抗霸道的美国强权势力,保护弱者,维护和平,大家可能感受更多的是对环境、生态保护的警醒上。
  《阿凡达》的上映也造成了另外两个同期影片的杯具:《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和《奇幻剧院》(The imaginary one of the Doctor Parnassus)都主打的是创意设计及充满想象力、色彩的奇异画面,单拿出来看在这方面都很杰出,但《阿凡达》横空出世,就一下把那两个给比下去了,外加个特效也惊人的《2012》,这个圣诞,眼睛很幸福。不多说了,两个字:必看;三个字:看3D!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生活观察:400万辆后的北京交通是个什么样
2009年12月20日 16:04:53  来源:新华网






12月18日,汽车在北京西二环上行驶。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专电(记者 李志勇) 18日北京机动车总量达到400万辆,这距北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只有短短2年零7个月的时间。在交通拥堵本就严重的情况下,400万辆后北京的交通是个什么样子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400万辆是个什么概念

以北京二环路为例,全长为32.7公里,双向共6车道,如果按照一辆小汽车4.5米长计算,二环路全排满只可容纳近4.4万辆车。三环路全长48公里,也是双向共6车道,按照同样的条件计算,一共只可容纳6.4万辆车。四环路全长65.3公里,双向共8车道,可容纳约11.7万辆车。这三条北京市区内最重要的环路即使都停满车,也只能容纳22.5万辆车,只占北京机动车总量的5.6%。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为2300辆;1978年约为7.7万辆;1997年2月达到第一个100万辆;达到第二个100万辆用了6年时间;达到第三个100万辆用了4年时间;达到第四个100万辆只用了2年零7个月的时间。而东京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用了12年时间。
2009年9月,北京日均增长机动车达到1800辆,近期甚至达到每天2000辆。2007年北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时,当时的日均机动车增长为1000辆。

2009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1200万辆,预计2009年中国全年产销汽车在1350万辆左右,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年产销汽车超过1000万辆。

400万辆只不过是北京机动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通的数字,也许很快成为历史,而500万辆、600万辆等数字也可能很快向我们走来。

400万辆带来的问题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本已很紧张的城市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国际上大城市都经历了一个由于机动车快速增长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阶段。

有资料显示,1929年,纽约人口为700万,机动车只有25万辆,但城市交通已经是非常拥堵。1960年,伦敦机动车达到300万辆,城市交通堵得一塌糊涂。上世纪70年代末,东京机动车达到300万辆,拥堵状况远远超过现在的北京,被人们称为“通勤的地狱”。1995年,韩国首尔机动车达到200万辆,已经是拥挤不堪,几乎到了出不了门的程度。

目前,东京的机动车总量为近800万辆,还有一些国外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比北京要多,但交通状况要好于北京,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市相关交通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北京的机动车使用率比这些城市都要高。目前,北京的小汽车日行程平均为45公里,而东京为19公里,伦敦为30公里。更为重要的是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小汽车主要是在城市外围使用,中心区使用率很低,而我们正好相反。

另外,由于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我们在汽车文明上的很多缺失也是造成城市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塞、抢行、野蛮并线等不文明行为造成了道路通行的低效率。

在北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道路的一部分畅通无阻,而另一半却堵成几千米长的车流,就是因为在道路进出口,进出的车辆不是规矩地排队,总有那么一些车开到直行车道然后再从前面往出口的车道上加塞,然后又有车在它的旁边再加塞,因为几辆车就把整个道路的直行方向堵死了,造成道路通行效率大大降低。

另外,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使机动车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更加突出。

北京城市功能过多地集中在中心区,外围卫星城建设还没有跟上。城区外的大型住宅区由于配套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条件没有跟上,早晨很多人开车进城送孩子上学,到医院看病,再加上开车上班的人也不少,诸多因素造成了北京早晚高峰交通的“潮汐”式特点,早晚进出城方向特别拥堵。

同时,在一些交通设施规划上的欠缺也造成了拥堵。例如,一些环路的进出口设计过于靠近,进入环路的车流相互干扰;一些公交车站设施过于靠近路口,造成路口车流不畅;一些红绿灯的时间设计不合理,不能使道路发挥最大效用等。
400万辆之后怎么做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小汽车的增长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城市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的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必然对交通带来压力。

事实证明,发展运输效率更高的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一项调查显示,在一条3.7米宽的车道上,小汽车每小时最多能够运载3600人;公共汽车在半饱和状态下,每小时可运载60000人,是小汽车的17倍;自行车每小时可通行10600辆,是小汽车的3倍。

据介绍,目前国内城市公共交通占总出行方式的10%至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北京公共交通在国内是领先的,也只达到38%以上,而东京等一些城市中心区公交比例达到90%以上。

近些年来,北京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世界罕见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公交车辆的大规模更新、公交低票价政策的实行等都使北京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北京公交距离人们希望的快捷、方便、舒适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高峰期间公交满载率为78%,而三环路上的公交车为92%,高峰期间三环路上的公交车每10辆就有8辆需要靠推才能让乘客上车。高峰期间三环路公交车平均晚点38分钟。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公交专用道,而实际上只要早晚高峰3个小时的专有时间就可以大大改观目前三环路上的公交出行状况。

另外,在汽车还是刚刚开始进入家庭,大多数人第一次享受到小汽车门到门的便捷、良好私密性、舒适性等优势的情况下,只靠公共交通的吸引很难把人们从小汽车上拉下来。还要采取措施引导小汽车的使用,例如实行差别化停车费,在城市中心区提高停车费标准,而在中心区外建设大型廉价或免费停车场,供人们进入城区换乘公共交通时停车使用。

除市场手段引导外,文明行车、环保出行,对减少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也不可或缺。对每一个交通参与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不容回避的公民责任。
发达国家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占50%-70%?那美国,加拿大肯定不是发达国家了.

北京的公共交通,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老人不宜,幼儿不宜,中年不宜,女性不宜.也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能挤得上去.有洁僻的肯定不宜.
 

吴颖珊

Guest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上海地铁1日内连发4起事故 运营方承认有失误

就在今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接连发生停运和两车侧碰两起事故后,22日晚,轨交1号线再次接连发生两起事故:20时55 分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往莘庄站方向因列车故障造成晚点;20点40分,1号线陕西南路站一变电箱冒出浓烟,几处站点短暂限流进出站口被封闭。针对同一条线路一天发生四起事故,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在努力建设硬件的同时,地铁运营方应该总结经验,将安全、服务做得更细致周到,还有网友戏称“应该把12月22日设为地铁事故日以示警醒”。

继白天的两起事故导致停运后,22日晚20点50 分左右轨交1号线再次因列车故障停运,东方网记者获悉,当时人民广场地铁站的广播已经向乘客告知故障信息,并告知乘客换乘地面交通工具。东方网记者从地铁官方网站了解到,根据1号线历史运行情况,20时55分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往莘庄站方向因列车故障造成列车晚点,21时08分运营恢复正常,初步排查为供电故障所致,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无独有偶,几乎是同时,东方网接到数位网友爆料,称轨交1号线陕西南路站2、3号出口的卷帘门被拉下,几辆消防车停在周边道路上,不时还能闻到阵阵焦味。东方网记者从地铁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20 点40分左右,轨交1号线陕西南路站一变压器发生火警,冒出滚滚浓烟。据悉,这一事故并未影响地铁的运营,但陕西南路站、人民广场站都采取了短暂的限行措施,大约半小时后,陕西南路等站点再度开放。

网络上,不少网友针对今天地铁发生的事故发表议论:“应急机制太差了,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通过三大运营商群发信息给手机用户,告诉他们不要坐1号线,改其他交通工具。6点多的故障,8点多还有很多人往地铁赶”,“公交短驳还是太弱,有没有真正做好预案”,“上海地铁网络逐渐完善,硬件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软件服务实在是差距太大呀”,“顶楼上,地铁运营方要总结经验,好好培训,真正让这一便捷的交通网络发挥作用”,甚至还有网友戏称,“一天那么多事故,真该把今天设为事故日,这样才能让地铁时时警醒”。

东方网记者从上海市交通港口局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责成申通地铁集团在 22日轨道交通运营结束后,组织力量对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的供电、车辆、信号等主要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此外,上海市建设交通委、上海市交通港口局也将成立事故调查组,并组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轨道交通运营、车辆、信号等方面专家,调取技术记录、监控录像等相关数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上海地铁相撞:申通承认对故障时间判断有误


核心提示:号称中国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之一、上海市交通运营“大动脉”的轨交1号线发生两辆列车碰撞事故,并由此陷入长达4小时的大瘫痪。申通地铁公司承认在故障延误时间的判断上有延误,对广大乘客表示了歉意。

轨交1号线昨(22日)晨突发两车碰撞事故恰逢冬至扫墓高峰陷入长达4小时史无前例大瘫痪幸无人员伤亡事故调查组已成立

昨天上午7点左右,号称中国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之一、上海市交通运营“大动脉”的轨交1号线发生两辆列车碰撞事故,并由此陷入长达4小时的大瘫痪。

昨天下午1点和晚上8点40分,就在轨交运营部门表示已全线恢复运营后,该线路再次发生两次故障。

事发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领导要求,轨交运营部门认真查找事故隐患,加强轨交线路和车辆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市建交委立即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及时向社会公布。

申通地铁公司承认在故障延误时间的判断上有延误,对广大乘客表示了歉意。

大瘫痪“史无前例”

据了解,1号线陷入瘫痪最早始于早上的5点50分。轨交运营管理部门表示,1号线陕西南路站至人民广场站区间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造成该区段列车停驶。

上午7点,由中山北路站开往上海火车站站的1号线150号车运行至上海火车站折返站时,与正在折返的117号车的侧面发生碰撞。1号线陷入了被网友称为“史无前例”的大瘫痪,时间长达4小时。

由于事发当天是冬至,事故还直接波及到了扫墓人群,并影响下葬。

对于事发过程,轨交方面表示,由于车速较慢,而且司机及时采取制动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对1号线营运造成较大影响。轨交运营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派出抢修队伍,一方面启动公交预案组织疏散乘客。上海市交通港口局也迅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向巴士公交下达指令,组织增派公交车辆分赴人民广场站、上海火车站站、上海南站站、汶水路站、莲花路站、徐家汇站等重要站点,疏运滞留乘客。其间,巴士公交迅速组织并安排了105辆应急车辆,疏运滞留乘客。

11时48分起,运营逐步恢复。

成立事故调查组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市建交委立即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

与此同时,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赶到现场,指导督促轨交运营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四项工作措施:

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轨道交通运营、车辆、信号等方面专家,调取技术记录、监控录像等相关数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责成申通地铁集团加强轨交网络调度指挥。对关键车站增派现场客运组织,安排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现场值守,确保正常运行。

要求申通地铁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立即召开事故通报会。通报有关情况,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此外,还要求在12月22日轨道交通运营结束后,申通地铁集团组织力量对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的供电、车辆、信号等主要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表示,事故调查组将分析事故原因,查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提供安全有序保障。

故障时间表

5点50分:供电触网跳闸

1号线陕西南路至人民广场区间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故障区段停运。

7点06分:供电故障基本排除

7点左右:冒进,发生碰撞

大约7时点左右,即在运营调整恢复的过程中,由中山北路站开往上海火车站站的1号线150号车,根据调整后的小交路模式运行至上海火车站折返站时,由于该车冒进信号,与正在折返的117号车侧面碰撞,150号车的头部撞到了117号车的中后部车厢。

据了解,当时两车速度较慢,且150号车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被撞的117号车为空车。150号车上的乘客无人受伤。

9点:地面公交接驳

1号线将运营方式调为莘庄至徐家汇、汶水路至富锦路小交路运行,同时对客流较大的上海马戏城站至衡山路站区段进行限流,并实施地面公交接驳。

10点11分:117号车驶离现场

经现场抢修,10时11分,117号车起复后驶离现场。

11点:150号车清客完毕

150号车车厢内部分乘客清客时间较长,11时左右,在公安人员的协助下清客完毕,开始实施起复救援。

11点48分:运营逐步正常

150号车完成救援,1号线全线运营逐步恢复正常。

12点15分:全线恢复正常

13点左右,陕西南路站隧道供电不稳

在早晨发生触网故障的陕西南路站隧道,又发现了供电不稳定的现象,轨交部门短暂停运进行检修。

14点15分:全线再次贯通

20点40分:陕西南路站变电间起火

起火部位疑位于该站站厅乘务工作区域内的一变电间。据了解,此次事故原因在于外网供电波动,1号线衡山路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区段再次受影响停运。

20点48分:火被扑灭

21点30分左右:恢复运营
 
回复: 柠檬花园温哥华分部

圣诞快乐! 谢谢分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