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投资理财的关键----资产配置

看到上面有些TX讲,股市反反复复,你今天赚钱明天可能就把赚的都赔进去了,真的这样吗?统计数据表明,投资理财收益的90%决定于资产配置,10%决定于你具体购买的资产种类。我举个极端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请注意这是极端简单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资产配置需要你认真研究的。

假设根据某人50岁,根据其风险承受程度,资产配置为高风险资产50%(例如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低风险资产50%(例如现金)。

1,初始资金1万元,在股市是3000点时进入市场,买指数基金5000元,现金5000元。

2,1年后,股市上涨到6000点,基金价值10000元,现金还是5000元,此时高风险资产占了总资产的2/3,超过了50%,与此人的风险承受程度不匹配,需要调整到50%:50%的配置,因此卖出2500元的基金,这样基金持仓7500元,现金7500元。(顺便说一句资产配置调整通常1年1次最多1年2次,太频繁就成了炒波段,切记切记没人能够预计短期趋势,包括老巴。高风险资产的比例通常也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为了简化,此例忽略这种调整。)

3,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3000点,基金价值3750元,现金7500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5625元,现金5625元。请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12.5%(11250对10000)。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4,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1500点,基金价值2812元,现金5625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4218元,现金4218元。股票市场比期初的3000点下降了50%,资产总值下降了15.6%。

5,又1年后,股票又回到3000点,此时基金价值8436元,现金4218元,再次调整到基金6327元,现金6327元。请再次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26.5%(12654对10000)。

股票市场起起伏伏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可是你的资产已经上升了26.5%。看到资产配置的魅力了吧?

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自身知识、身处环境等因素,在高风险/低风险、国内/国际、证券金融/实物地产,等等不同方面做好资产配置,长期坚持,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理财目标。

受益非浅,感谢!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能够在市井之间,优游从容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完全不受尘嚣的干扰,那就属于比较高的境界了吧... ----俺一直教育孩子: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不管他/她的职位,职业,学历,性别,年龄,国籍,富人还是穷人,或者其他的什么.[/quote]

以上珍妮语录俺十分赞同,静于山林闹市,安于晴日阴雨,贫贱不屈辱,富贵不淫奢,:wdb10:!刚学习到此,第98页,做个记号。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投资理财的关键----资产配置

看到上面有些TX讲,股市反反复复,你今天赚钱明天可能就把赚的都赔进去了,真的这样吗?统计数据表明,投资理财收益的90%决定于资产配置,10%决定于你具体购买的资产种类。我举个极端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请注意这是极端简单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资产配置需要你认真研究的。

假设根据某人50岁,根据其风险承受程度,资产配置为高风险资产50%(例如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低风险资产50%(例如现金)。

1,初始资金1万元,在股市是3000点时进入市场,买指数基金5000元,现金5000元。

2,1年后,股市上涨到6000点,基金价值10000元,现金还是5000元,此时高风险资产占了总资产的2/3,超过了50%,与此人的风险承受程度不匹配,需要调整到50%:50%的配置,因此卖出2500元的基金,这样基金持仓7500元,现金7500元。(顺便说一句资产配置调整通常1年1次最多1年2次,太频繁就成了炒波段,切记切记没人能够预计短期趋势,包括老巴。高风险资产的比例通常也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为了简化,此例忽略这种调整。)

3,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3000点,基金价值3750元,现金7500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5625元,现金5625元。请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12.5%(11250对10000)。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4,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1500点,基金价值2812元,现金5625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4218元,现金4218元。股票市场比期初的3000点下降了50%,资产总值下降了15.6%。

5,又1年后,股票又回到3000点,此时基金价值8436元,现金4218元,再次调整到基金6327元,现金6327元。请再次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26.5%(12654对10000)。

股票市场起起伏伏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可是你的资产已经上升了26.5%。看到资产配置的魅力了吧?

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自身知识、身处环境等因素,在高风险/低风险、国内/国际、证券金融/实物地产,等等不同方面做好资产配置,长期坚持,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理财目标。
有点道理,继续听课.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我所理解的公正媒体是把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它允许各种声音出现,传播;大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由选择。而对于每个个体媒体,他们有各自的观点甚至目的,这并不奇怪。他们有发表各自言论的自由,我们有选择接受哪种言论的自由。只是,目前的情况是能真实反映祖国现状中正面内容的媒体不多,想让本来就对我们有成见的那些媒体为我们说好话,那有点强人所难,也不是追求新闻公正根本途径,创办自己的媒体,发表自己的声音,才符合游戏规则。

另外,我们又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指责。我自己就有这种体会:给自己挑毛病、找错误还挺正常的,一旦别人这样做了,本能的就想为自己辩护、解脱,特别是老外对祖国提出负面看法的时候就更加明显。


基本同意您的观点!:wdb10:

只是觉得,由于这里媒体常年累月负面报道的结果,使得包括许多老移民在内的许多加拿大人,对中国的现状了解地不够全面,用放大镜去看坏的部分,对中国的进步却视而不见.


前段时间这里有TX问俺有没有看过<蜗居>,俺当时还没有看过,无法评价.在加拿大,经常有老移民朋友对俺说"上海北京的房子都几万一平米了,老百姓怎么活呀"之类的话.


看过<蜗居>后,俺对他们说:虽然这些年上海北京等中国一线大城市的房价确实是涨得太过离谱太过疯狂,使得现在要买房的年轻人太痛苦,但是,俺对海萍这样的人的遭遇,却并不很同情.


海萍是在1998~1999年到的上海,那时,上海的房价正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报纸上通篇皆是房产广告,政府为了刺激房产消费,采取了买房退税的政策.


俺因为想在上海买房,所以,从那时就开始关注上海的房价,并且,时断时续地追踪了十年有余.因此,俺对上海房价的增长情况比较清楚.


那时候,俺家人在莘庄那边买的HOUSE只有3千多一平米.再早两年,那个小区的独立HOUSE只卖2,400~2,500元/平米.那个时候,徐家汇的公寓楼只卖6,000元/平米.俺许多亲戚家的孩子们,都是在那个时间段里买的房.为了退税,他们只要有能力,就再多买一套房子.并且,从1998年开始,国内也有了按揭贷款,使得当时的年轻人买房相对容易了很多.


记得2003年,俺父母家附近的一个多层的小区只卖3,300元/平米,那还是在中环边上位置的房.俺一个中学同学2005年在浦东买的一幢非常PP的HOUSE(比加拿大绝大多数的HOUSE都漂亮太多了),只有7,500元/平米.


由于种种原因,俺就只是看着上海的房价在不断地上涨却没有动手.所以,现在多少有点后悔.


海萍的问题和俺的一样,就是没有决断力,在应该出手的情况下没有出手.她不如俺的是:她的心态真得非常不好,攀比的心太重了.如果不是她这么爱攀比,如果她不是这么强求自己住房消费要一步到位,其实,她早就可以买到房子,从而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俺以自己的教训和经历告诉这里的老移民朋友:上海的房价并非如<蜗居>里说的那样,始终地那么高高在上,令普通百姓无法问津的.前年九月,俺家人买的HOUSE的小区里有两栋独立别墅拍卖,每平米一万元,第一次还流拍了.第二次才卖出去.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住宅私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比美国还要高.中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住宅私有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实行了很多年的福利分房政策的结果.现在,几乎所有过去分的公房都私有化了,所以,中国人总体而言,住房消费的压力并不算太大.加上实行了这么多年的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使得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得以通过买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居住问题.这些情况,这里的老移民们恐怕都不清楚吧.



所以说:不了解情况的人,很容易被这里报纸上的那些片面之词所鼓惑.长期被这样洗脑的结果就是: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俺觉得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从你无私奉献的帖子中,我已经学习到了很多很多,先表示一下由衷的感谢!

关于股票投资,我承认那是精明人的很好的生财工具,而普罗大众只能是奉献者。就如你的例子,你是07年5月进场的,那时无论是中国股市还是北美股市,均到了相当高的位置,而市场的情况却是热火朝天,媒体竞相放出更大的卫星,人人炒股,以至于惊动了你也投身于此。现在看来那时的市场正是在配合资本大鳄们获利套现,所以,如你一样的新股民在初尝甜头后,还没有来得及撤退就被卷入长达一年、跌幅70%多的惶恐之中。很多人会说:那如果不买掉,今天再来看是有赚不赔的。这点我很赞同,不过实际情况是真能挺住不卖掉的很少,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在不断的割肉。

在这轮上升行情中,让你有了一点翻两番的感觉,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不过请不要怪我乌鸦嘴,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赚够而退出市场,想继续在股市里博弈,这就极有可能会成为钓鱼的诱饵。

我本人是92年就正式成为股民的老菜鸟,前面说的那种大起大落的过程经历了三、四次,到现在总体来说在股市上我没有什么亏盈,大致持平。目前还有很少很少一点资金在自己操作,主要是为了好玩和保持体验,打发时间。我完全不看好股票投资,有一种例外是如果有机会运作上市公司,我会有兴趣学习尝试。

房地产的评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租售比(月租金纯收入:售价),1:200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目前,温哥华是1:240左右,而北京、上海、深圳达到了1:400左右,能否提供一下多伦多的数据?以便大家参考。就个人看法1:200是相当保守的数字,这意味着20W的房产每月能带来1000的纯收入,年复利达6%,我在大温的十年间没有发现过这样的机会;而2004年投资的旧condo当时租售比是1:230左右,现在市场价接近翻倍了,几年来租金收益和房产增值使得年均复利超过16%。当然风险也是有的:

大修的费用就是其一,只是我运气不错,目前还没有碰到大修计划。一个有效的规避方法就是投资house,维修费用可以自己控制。

管理费会不断升高是其二,但也不是很离谱,举一个例子:04年买的时候是217,今年是239。而多伦多的900管理费我的却是不敢想象!

租金下降是其三,不过就目前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市场需求情况,租金下降的可能性极小。这些年实际上,租金一直是在涨的,从04年的800到现在的1180。

其四,以上数据都只是历史,未来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大温的房子不全是瓦顶,也有很多毡顶或者木顶,需要15-20年更换一次,在售价上会低一些。


俺不是在本轮股票上涨中赚的钱,是在07年9月就撤了,把所有的股票型基金都卖了,赚了2倍多.可惜当时没有全部卖掉股票,所以,结果是大跌开始后,将几个月来赚到的60%都倒了回去,本金基本没有损失什么.,卖掉基金后,又买了黄金和PE,结果黄金迄今为止赚了60%左右,PE赚了两倍多了.

本轮牛市俺没有参与.去年下半年以来,打新股赚了15%左右,够在加拿大的开销了,呵呵...:wdb6:


CONDO管理费的升高是随着房龄的增加而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的,因为需要更新更多的设备的缘故,并非线形增长.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谢谢嫩的解答,真是要认真的考虑了,尤其是嫩说的法语欢迎班的时间和上大学的问题,切中要害,移民就是为了孩子。再次衷心的感谢嫩,向嫩致敬。


俺原来想去蒙城,和嫩一样的想法:孩子多学门外语,福利好,生活压力小...


后来,经过这里的朋友们提醒,才发觉自己太理想化了,不现实呀.赶紧就改弦易辙啦!:wdb20:

俺儿子那时才12岁,俺都不敢去,怕耽误了孩子学英语哪!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投资理财的关键----资产配置

看到上面有些TX讲,股市反反复复,你今天赚钱明天可能就把赚的都赔进去了,真的这样吗?统计数据表明,投资理财收益的90%决定于资产配置,10%决定于你具体购买的资产种类。我举个极端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请注意这是极端简单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资产配置需要你认真研究的。

假设根据某人50岁,根据其风险承受程度,资产配置为高风险资产50%(例如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低风险资产50%(例如现金)。

1,初始资金1万元,在股市是3000点时进入市场,买指数基金5000元,现金5000元。

2,1年后,股市上涨到6000点,基金价值10000元,现金还是5000元,此时高风险资产占了总资产的2/3,超过了50%,与此人的风险承受程度不匹配,需要调整到50%:50%的配置,因此卖出2500元的基金,这样基金持仓7500元,现金7500元。(顺便说一句资产配置调整通常1年1次最多1年2次,太频繁就成了炒波段,切记切记没人能够预计短期趋势,包括老巴。高风险资产的比例通常也应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为了简化,此例忽略这种调整。)

3,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3000点,基金价值3750元,现金7500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5625元,现金5625元。请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12.5%(11250对10000)。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4,又1年后,股票下降到1500点,基金价值2812元,现金5625元,再次调整到50%:50%,基金4218元,现金4218元。股票市场比期初的3000点下降了50%,资产总值下降了15.6%。

5,又1年后,股票又回到3000点,此时基金价值8436元,现金4218元,再次调整到基金6327元,现金6327元。请再次注意,此时虽然股票又回到了3000点,可是你的总资产已增值了26.5%(12654对10000)。

股票市场起起伏伏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可是你的资产已经上升了26.5%。看到资产配置的魅力了吧?

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程度、自身知识、身处环境等因素,在高风险/低风险、国内/国际、证券金融/实物地产,等等不同方面做好资产配置,长期坚持,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理财目标。


权威驾到!:wdb17::wdb19:

学习了,非常有道理!:wdb1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俺不是在本轮股票上涨中赚的钱,是在07年9月就撤了,把所有的股票型基金都卖了,赚了2倍多.可惜当时没有全部卖掉股票,所以,结果是大跌开始后,将几个月来赚到的60%都倒了回去,本金基本没有损失什么.,卖掉基金后,又买了黄金和PE,结果黄金迄今为止赚了60%左右,PE赚了两倍多了.

本轮牛市俺没有参与.去年下半年以来,打新股赚了15%左右,够在加拿大的开销了,呵呵...:wdb6:


CONDO管理费的升高是随着房龄的增加而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的,因为需要更新更多的设备的缘故,并非线形增长.
珍妮你进场的点位很好,你挣钱的确有独到之处,很是欣赏。有钱还需要有眼观有魄力才可挣到更多的钱。有句话叫“钱生钱”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转帖个珍妮家乡的说法,搬砖啦――

[灌水] 传说中的上海七大主流阶层

―、A类:赤贫阶层。
  
  处于社会最底层,个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0元的那一批。包括低保户、因病致穷户、失业者。这部分人群主要是上海本地人,生活在各大棚户区、老公房、安置房、郊区民房中。
  
  主要出行工具为自行车,偶尔坐一趟公交,从来不出上海市,口袋里基本都是块票,一张一百块都是贴肉放,走路看地面时时想着检钱;从来不买衣、基本没肉吃;早上8点前在超市门口排队,赶早去露天菜摊捡便宜菜。主要娱乐方式看电视、逛公园。
  
  居住方式:上海人住在棚户区、老公房、安置小区、远郊民房。外地人睡桥洞、广场
二、B类:工薪阶层
  
  指个人月收入1000-3000元,家庭年收入3-5万的那一类。
  
  一般是营业员、工人、服务员、企业文职人员等,部分有经济头脑的乞丐也可以划入。
  
  上海人和外地人平分秋色。
  
  主要出行工具为电瓶车、公交,有公交就不会做地铁,包里放着三件宝:交通卡、雨伞和饭盒。偶尔打一次的,肯定是单位报销。每周每日都会记账,电话只接不打。女孩子喜欢逛商场,但基本上只会去七浦路淘衣服,基本上会有一两件化妆品或者包包是品牌的,出客时是必拿的,认识个新朋友第一句话:侬拿多少钞票,吃饭基本上不会付账,三五好友喜欢去大排档。男孩子基本没女朋友,有的话也是临时的,有一双皮鞋,但运动鞋会有好几双,从来不买新衣服。结了婚上海人肯定是啃老,外地人肯定是啃菜皮。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和上网,中老年人同上。
  
  居住方式:上海人住老公房、安置小区。外地人群租为主,做梦都想住进一室户。买房和买车想也不敢想。
三、C类:白领阶层(夹心层)
  
  个人月收入3000-10000不等,家庭年收入5―15万不等。
  
  主要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技术人员,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个体户及小生意人。
  
  他们是目前社会中最主流也是最中间、最压抑的一个群体。
  
  生活现状:电动车与地铁是主要代步工具,偶尔打的得心疼得要命。这一群体中上海本地人结婚前一般都活得较为轻松洒脱,结婚后马上就会被小孩教育、房贷等等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去啃老,所以很多青年白领宁愿做丁克。他们从上中学就开始做着品牌梦、买车梦,聊天的重点也是牌子,对上海各大高档商场、奢侈品品牌、高档娱乐店如数字珍,但基本没去过,最关心新车款。上海车展中高档车展区也基本上这一类人。同时他们也瞧不起跟自己同一类的外地白领,宁讲上海话不愿讲普通话。属于看起来活得洒脱、内心里充满矛盾,看起来最够坚强、实际上很不自信的一类群体。主要娱乐方式K歌、吃饭(很关心哪里有新的好吃的),偶尔小资一回国内游一下。
  
  这一群体中的外地人最惨了,他们最大的梦想是买房。谈着个多年的女朋友,出没在地铁的终点站、蜗居在20平米的斗室,在憧憬、仿惶、自娱自乐中度过了自己的三十岁。然后在青春的未稍上、房价的牛市里淘到了市区的50平米老公房或者远郊的90平米新房。三十岁前一般都是牛奋男、牛奋女,三十岁后就是现实男、白痴做梦女了。一辈子提心吊胆着担心被这个城市所淘汰,一辈子为买不起房、生不起病、养不起孩子、死不起老人而焦虑着。主要娱乐方式:上网、看电视、逛公园,偶尔下一次馆子都要筹备个好几星期。
  
  居住状况:上海人住在老公房、新商品房里。外地人一辈子事实上租房住。三十岁前租在上海人的房子里,三十岁后租在银行的房子里,等到退休了,又租在小孩的房子里。
四、金领阶层(中产阶级)
  
  收入开始年薪计了,个人年薪在15-40万,家庭年收入在20-50万的一档。资产在100-1000万间。
  主要为企事业单位高管、干部及有灰色收入的公务员、高级技术人员、私营业主、演艺工作者。
  
  外地人为主,上海人为辅。他们是上海社会中真正的中产阶级、小康者。
  
  生活现状:无论是私车还是公车,总之有车了。可能第一辆车是10万级别的,然后盼望着早点换成20万的级别的。偶尔挤一回地铁,最多的抱怨是堵车。基本上结婚了、后悔了,基本上是婚外恋了或者是准备婚外恋了。没结婚的少数精英,男的就是不停换女朋友,女的就是想要但要不着男朋友。身边的老人从来不是自己父母、身边的女人从来不是自己老婆、身边的孩子没有,有着也基本上是生病着。电话基本上是处于打不通或者占线着,接通了基本上是开会着、开车着、天上飞着。吃饭不叫吃饭叫应酬,唱歌不叫唱歌叫抱妞;找小姐叫工作,找老婆叫家庭作业。女人不叫女人叫女强人。开始不喜欢吃肉改吃青菜了,开始不喜欢坐车改跑步了。这一群体中上海人不说上海话了,喜欢说英文,外地人不说普通话了,喜欢说上海话。开始请钟点工了、开始找情人了。
第四阶层居住现状:私房而且是中环内。大部分人提前还贷了,少部分人开始买二套房了。
五、富翁阶层 (非常牛X啦,似乎已经升顶了)
  
  年收入稳定在40-200万间,家庭年收入稳定在50-200万间。资产在千万至5千万间。主要为企业主、集团总裁以上级别高管、没被抓的贪污犯、明星、富二代、红二代等。
  
  外地人、外籍人,极少上海人。他们是上海的话语阶层与风向标。
  
  生活现状:高档车的买主。宝马、奔驰是身份的象征,至少有两辆车。一家庭有一个这样的,基本上另一位就不用上班了,改行做侦探或地下党了。结了婚的基本上是等着二婚、三婚的,没结婚的基本上就不会结婚了。开始不找情人了开始改包二奶了。开始学打高尔夫了,开始学开游艇了,开始去听音乐会了,开始很少外出吃饭了而去二奶家喝汤了。有2-3部手机,其中有个号码肯定是仅几个人知道的。基本上只会为了工作上网,没有上网娱乐的,偶尔看看电视和高档杂志,男人下班后除了应酬基本上和二奶抱在一起,女人基本上整天泡在美容院和健身房里里,开始打胎盘素了,开始发脾气了,开始摔东西了,开始提前更年期了。
已经非常牛X的第五阶层住房状况居住现状:内环私房+郊外别墅或度假屋
六、富豪阶层 (金字塔顶端啦,不知道第七层是啥?)
  
  金字塔顶端,年收入稳定在200万以上,经过一次暴富以后资产在亿元左右至几十亿元不等。大约在上海有几千人左右。
  主要为企业家,部分为等待枪毙或等待安全退休的高官,再有极少数富二代、红二代。他们是操纵着上海现在和将来的手。
  生活现状:有3-5辆车、3-5个企业、3-5个二奶或情人。40岁以上为主,肯定结过婚了,基本上也不会为了情人而离婚。对工作上持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极度工作狂,另一种是极度不想上班,但精神世界基本上极度空虚着。家庭状况也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很差的已分居多年,另一种是表面上的很好如同死水一潭。一半时间在上海,其它时间在外地或外国,大多数人都有外国绿卡。往往有多个小孩,小孩小学前上国际学校,中学以后都在国外读的。对财富已经不再敏感,开始关心穷人和公益事业,开始信仰宗教。名片上没手机号码;你知道的手机基本上一打就通。很少开会,或者开会也只是最后发少量的言。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马场等等高端场所的常客。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其它基本上都有人替他做了。一般情况下有1-2个常人认为的特别爱好。
  居住现状:内环豪宅+近郊别墅。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几套房。
七、看不见的富人(结棍啊!!)
  
  从不为物质所操劳,甚至感觉不到钱的存在。低调的顶级富人、低调的顶级红二代。在上海的具体数目不详,在全国或全世界游荡,上海只是自己身份证上的一个地址。他们自己或他们的父辈曾经操纵过上海以及中国走向,或者操纵过上海以及中国某一行业的过去。
    生活现状:低调的奢华,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大至床和家具,小至钱包或耳环,都是用万元为单位计算的,穿那些没听说过的时装品牌,开德国系、美国系的车,绝对不开甚至不坐宝马与奔驰。在家有佣人烧饭,外出只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购物只在梅、恒、泰三家或者香港与海外。穿着打扮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思想上非常人所想,极度平和冷静。在他们的概念里没有自己很想去的地方、很想做的事,但往往有很多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是很有钱、很多时间、又不太说话的那一种类型。他们是上海都市里看不见的手,一举一动影响着第五和第六类人群。是前四类阶层接触不到的一个群体。
  居住状况:新天地与滨江的豪宅里或者西郊那些老式的别墅中。很多物业的产权并不在他们的名下,但他们是实际的拥有者。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能够在市井之间,优游从容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完全不受尘嚣的干扰,那就属于比较高的境界了吧... ----俺一直教育孩子: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不管他/她的职位,职业,学历,性别,年龄,国籍,富人还是穷人,或者其他的什么.

以上珍妮语录俺十分赞同,静于山林闹市,安于晴日阴雨,贫贱不屈辱,富贵不淫奢,:wdb10:!刚学习到此,第98页,做个记号。[/quote]


静于山林闹市,安于晴日阴雨,贫贱不屈辱,富贵不淫奢!说得好,鼓掌!:wdb17::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珍妮你进场的点位很好,你挣钱的确有独到之处,很是欣赏。有钱还需要有眼观有魄力才可挣到更多的钱。有句话叫“钱生钱”


谢谢夸奖!


俺曾经在理财那个帖子中建议大家关注PE的.现在发现如果选得好,这真是一种最快的财富增长的手段了.

08年初俺们用赎回基金的钱买的PE,到去年底已经翻了两倍多,去年分前年的红8%,今年又分去年的红有11%,实在是太棒了!:wdb19::wdb6:

国内的机会就是多.大家抓紧时间在国内好好挣钱,然后带到加拿大来享受生活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转帖个珍妮家乡的说法,搬砖啦――

[灌水] 传说中的上海七大主流阶层

―、A类:赤贫阶层。
  
  处于社会最底层,个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0元的那一批。包括低保户、因病致穷户、失业者。这部分人群主要是上海本地人,生活在各大棚户区、老公房、安置房、郊区民房中。
  
  主要出行工具为自行车,偶尔坐一趟公交,从来不出上海市,口袋里基本都是块票,一张一百块都是贴肉放,走路看地面时时想着检钱;从来不买衣、基本没肉吃;早上8点前在超市门口排队,赶早去露天菜摊捡便宜菜。主要娱乐方式看电视、逛公园。
  
  居住方式:上海人住在棚户区、老公房、安置小区、远郊民房。外地人睡桥洞、广场
二、B类:工薪阶层
  
  指个人月收入1000-3000元,家庭年收入3-5万的那一类。
  
  一般是营业员、工人、服务员、企业文职人员等,部分有经济头脑的乞丐也可以划入。
  
  上海人和外地人平分秋色。
  
  主要出行工具为电瓶车、公交,有公交就不会做地铁,包里放着三件宝:交通卡、雨伞和饭盒。偶尔打一次的,肯定是单位报销。每周每日都会记账,电话只接不打。女孩子喜欢逛商场,但基本上只会去七浦路淘衣服,基本上会有一两件化妆品或者包包是品牌的,出客时是必拿的,认识个新朋友第一句话:侬拿多少钞票,吃饭基本上不会付账,三五好友喜欢去大排档。男孩子基本没女朋友,有的话也是临时的,有一双皮鞋,但运动鞋会有好几双,从来不买新衣服。结了婚上海人肯定是啃老,外地人肯定是啃菜皮。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和上网,中老年人同上。
  
  居住方式:上海人住老公房、安置小区。外地人群租为主,做梦都想住进一室户。买房和买车想也不敢想。
三、C类:白领阶层(夹心层)
  
  个人月收入3000-10000不等,家庭年收入5―15万不等。
  
  主要是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员,技术人员,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个体户及小生意人。
  
  他们是目前社会中最主流也是最中间、最压抑的一个群体。
  
  生活现状:电动车与地铁是主要代步工具,偶尔打的得心疼得要命。这一群体中上海本地人结婚前一般都活得较为轻松洒脱,结婚后马上就会被小孩教育、房贷等等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去啃老,所以很多青年白领宁愿做丁克。他们从上中学就开始做着品牌梦、买车梦,聊天的重点也是牌子,对上海各大高档商场、奢侈品品牌、高档娱乐店如数字珍,但基本没去过,最关心新车款。上海车展中高档车展区也基本上这一类人。同时他们也瞧不起跟自己同一类的外地白领,宁讲上海话不愿讲普通话。属于看起来活得洒脱、内心里充满矛盾,看起来最够坚强、实际上很不自信的一类群体。主要娱乐方式K歌、吃饭(很关心哪里有新的好吃的),偶尔小资一回国内游一下。
  
  这一群体中的外地人最惨了,他们最大的梦想是买房。谈着个多年的女朋友,出没在地铁的终点站、蜗居在20平米的斗室,在憧憬、仿惶、自娱自乐中度过了自己的三十岁。然后在青春的未稍上、房价的牛市里淘到了市区的50平米老公房或者远郊的90平米新房。三十岁前一般都是牛奋男、牛奋女,三十岁后就是现实男、白痴做梦女了。一辈子提心吊胆着担心被这个城市所淘汰,一辈子为买不起房、生不起病、养不起孩子、死不起老人而焦虑着。主要娱乐方式:上网、看电视、逛公园,偶尔下一次馆子都要筹备个好几星期。
  
  居住状况:上海人住在老公房、新商品房里。外地人一辈子事实上租房住。三十岁前租在上海人的房子里,三十岁后租在银行的房子里,等到退休了,又租在小孩的房子里。
四、金领阶层(中产阶级)
  
  收入开始年薪计了,个人年薪在15-40万,家庭年收入在20-50万的一档。资产在100-1000万间。
  主要为企事业单位高管、干部及有灰色收入的公务员、高级技术人员、私营业主、演艺工作者。
  
  外地人为主,上海人为辅。他们是上海社会中真正的中产阶级、小康者。
  
  生活现状:无论是私车还是公车,总之有车了。可能第一辆车是10万级别的,然后盼望着早点换成20万的级别的。偶尔挤一回地铁,最多的抱怨是堵车。基本上结婚了、后悔了,基本上是婚外恋了或者是准备婚外恋了。没结婚的少数精英,男的就是不停换女朋友,女的就是想要但要不着男朋友。身边的老人从来不是自己父母、身边的女人从来不是自己老婆、身边的孩子没有,有着也基本上是生病着。电话基本上是处于打不通或者占线着,接通了基本上是开会着、开车着、天上飞着。吃饭不叫吃饭叫应酬,唱歌不叫唱歌叫抱妞;找小姐叫工作,找老婆叫家庭作业。女人不叫女人叫女强人。开始不喜欢吃肉改吃青菜了,开始不喜欢坐车改跑步了。这一群体中上海人不说上海话了,喜欢说英文,外地人不说普通话了,喜欢说上海话。开始请钟点工了、开始找情人了。
第四阶层居住现状:私房而且是中环内。大部分人提前还贷了,少部分人开始买二套房了。
五、富翁阶层 (非常牛X啦,似乎已经升顶了)
  
  年收入稳定在40-200万间,家庭年收入稳定在50-200万间。资产在千万至5千万间。主要为企业主、集团总裁以上级别高管、没被抓的贪污犯、明星、富二代、红二代等。
  
  外地人、外籍人,极少上海人。他们是上海的话语阶层与风向标。
  
  生活现状:高档车的买主。宝马、奔驰是身份的象征,至少有两辆车。一家庭有一个这样的,基本上另一位就不用上班了,改行做侦探或地下党了。结了婚的基本上是等着二婚、三婚的,没结婚的基本上就不会结婚了。开始不找情人了开始改包二奶了。开始学打高尔夫了,开始学开游艇了,开始去听音乐会了,开始很少外出吃饭了而去二奶家喝汤了。有2-3部手机,其中有个号码肯定是仅几个人知道的。基本上只会为了工作上网,没有上网娱乐的,偶尔看看电视和高档杂志,男人下班后除了应酬基本上和二奶抱在一起,女人基本上整天泡在美容院和健身房里里,开始打胎盘素了,开始发脾气了,开始摔东西了,开始提前更年期了。
已经非常牛X的第五阶层住房状况居住现状:内环私房+郊外别墅或度假屋
六、富豪阶层 (金字塔顶端啦,不知道第七层是啥?)
  
  金字塔顶端,年收入稳定在200万以上,经过一次暴富以后资产在亿元左右至几十亿元不等。大约在上海有几千人左右。
  主要为企业家,部分为等待枪毙或等待安全退休的高官,再有极少数富二代、红二代。他们是操纵着上海现在和将来的手。
  生活现状:有3-5辆车、3-5个企业、3-5个二奶或情人。40岁以上为主,肯定结过婚了,基本上也不会为了情人而离婚。对工作上持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极度工作狂,另一种是极度不想上班,但精神世界基本上极度空虚着。家庭状况也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很差的已分居多年,另一种是表面上的很好如同死水一潭。一半时间在上海,其它时间在外地或外国,大多数人都有外国绿卡。往往有多个小孩,小孩小学前上国际学校,中学以后都在国外读的。对财富已经不再敏感,开始关心穷人和公益事业,开始信仰宗教。名片上没手机号码;你知道的手机基本上一打就通。很少开会,或者开会也只是最后发少量的言。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马场等等高端场所的常客。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其它基本上都有人替他做了。一般情况下有1-2个常人认为的特别爱好。
  居住现状:内环豪宅+近郊别墅。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几套房。
七、看不见的富人(结棍啊!!)
  
  从不为物质所操劳,甚至感觉不到钱的存在。低调的顶级富人、低调的顶级红二代。在上海的具体数目不详,在全国或全世界游荡,上海只是自己身份证上的一个地址。他们自己或他们的父辈曾经操纵过上海以及中国走向,或者操纵过上海以及中国某一行业的过去。
    生活现状:低调的奢华,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大至床和家具,小至钱包或耳环,都是用万元为单位计算的,穿那些没听说过的时装品牌,开德国系、美国系的车,绝对不开甚至不坐宝马与奔驰。在家有佣人烧饭,外出只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购物只在梅、恒、泰三家或者香港与海外。穿着打扮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思想上非常人所想,极度平和冷静。在他们的概念里没有自己很想去的地方、很想做的事,但往往有很多不能去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是很有钱、很多时间、又不太说话的那一种类型。他们是上海都市里看不见的手,一举一动影响着第五和第六类人群。是前四类阶层接触不到的一个群体。
  居住状况:新天地与滨江的豪宅里或者西郊那些老式的别墅中。很多物业的产权并不在他们的名下,但他们是实际的拥有者。


呵呵...俺周围的同学和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工薪阶层,觉得大家的生活都还不错.不过,太具体的俺也不了解.对于外地人在上海的生活状态,俺就更不了解了...

前年到去年,俺在上海生活了一年,感觉上海的生活很不错的呀,就是冬天冷了点.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谢谢夸奖!


俺曾经在理财那个帖子中建议大家关注PE的.现在发现如果选得好,这真是一种最快的财富增长的手段了.

08年初俺们用赎回基金的钱买的PE,到去年底已经翻了两倍多,去年分前年的红8%,今年又分去年的红有11%,实在是太棒了!:wdb19::wdb6:

国内的机会就是多.大家抓紧时间在国内好好挣钱,然后带到加拿大来享受生活吧!

请问楼主,您说的这个PE产品是信托产品吗?见过按年分配红利的类似产品,但它的本金还是不变的。您能否再介绍的具体点?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wdb7:
要像你学的太多了:wdb17:
我现在刚刚在温哥华找到点家的感觉,因为登陆半年来已经回国两次了。财务自由真的是我们在加拿大生活顺心的重要支撑,所以我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理财了:wdb24:。因为以前在国内做的都是实体,所以对于理财和资产配置完全外行:wdb7:
Jennifer能帮我推荐几本书吗?

我推荐您看看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G.Malkiel)所写的《超越华尔街:成功投资的十大守则》(The Random walk Guide to Investing:Ten Rules for Financial Success),或者更详细的《漫步华尔街(原书第9版)》(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在amazon.cn上都有卖中文的,两者的观点差不多,前一本简明扼要,后一本大部头,数据图表更多。

我觉得个别观点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但是对北美(我所知道的情况)还是比较适合的(作者就是美国人)。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看到大家有兴趣,借用jennifer的宝地再写一点儿,请见谅。

虽然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市的短期变动,但是资产配置调整的过程,可以看成是高卖低买的过程。高风险资产占的比例大了,往往意味着股市热闹非凡,其实风险也变大了,此时怎么办?答案是通过资产配置卖掉一些。高风险资产占的比例低了,往往意味着股市清淡没人敢入场了,其实风险也变小了(只要你相信经济长期是上升的),这时通过资产配置买入一些。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我们再看看定投的结果,假设每年定投1万,为了不混淆,将上例中的现金资产改成低风险债券(假设成收益为0的国库券好了)。上个例子4年收益是26.5%,按复利计算是每年6.06%。

1,3000点,投入1万,基金5000元,国库券5000元

2,6000点,基金价值上升到10000元,国库券5000元,用定投1万买基金2500,买国库券7500,这样基金和国库券各12500元。

3,3000点,基金价值下降到6250元,国库券12500元,用定投1万买基金8125,买国库券1875元,这样基金和国库券各14375元。

4,1500点,基金价值7188元,国库券14375元,用定投1万买基金8594元,买国库券1406元,这样基金和国库券各15781元。

5,3000点,基金价值31562元,国库券15781元,总价值47343。

4年投入4万,4年后价值47343,按复利计算年收益率6.86%(需要用EXCEL的RATE函数计算,因为4万中只有1万实际投资了4年,1万实际投资了3年,1万实际投资了2年,1万实际投资了1年)。为什么比上例中的6.06%高呢?是计算误差吗?我需要想想,大家也想想。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