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海外资产只要超过了10万加元,就每年都需要申报。

加拿大政府通过让纳税人申报海外资产,掌握其资产的变化,并且,根据资产的变化情况征收所得税。


要保持高资产低收入,是不是可以做个资产配置,在保有足够现金流以应对每年生活所需之外,可以考虑按照满足家庭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活费需要为目的,以不同的方式投资,在不同的时期取得不同的收入。

避税虽然是加拿大税务居民应该考虑的重要事情,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小失大,就得不偿失了。

每年将自己已经有的现金与每年通过理财收入的加在一起,足以支付生活费用,就能最大限度地避税和享受社会福利。

多余的钱财,可以投入到远期获益的项目上去。当然,很多税务安排都要与遗产规划相结合来实施,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税务效果。否则,就算生前规避了一些所得税,去世时还是要交纳一大笔所得税,也不划算。
刚仔细看了唐人关于“海外资产申报你真的明白了吗”的帖子,海外收入申报表,只申报每年任何时间段总值超过十万加元的产生了收入特定资产。不是申报所有的资产,加政府不关注你有多少资产,只关注产生了收入的资产是否如实申报。:wdb43: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刚仔细看了唐人关于“海外资产申报你真的明白了吗”的帖子,海外收入申报表,只申报每年任何时间段总值超过十万加元的产生了收入特定资产。不是申报所有的资产,加政府不关注你有多少资产,只关注产生了收入的资产是否如实申报。:wdb43:

唐人说得很对,自用房产是不用申报的.自用车,以及珠宝首饰,古玩字画等自己使用和把玩的贵重物品也无须申报海外资产.海外资产申报的,主要是"能够产生收益"的那些个人资产.

但是,如果之前没有申报海外资产的房屋,一旦今后要变卖后,将钱带入加拿大,就可能被认为是成为税务居民后的所得,可能会面临是不是要补交海外收入的所得税的问题.

一套两套房产作为自用的可以理解,很多套房产都是自用,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即使届时将其说成是被"赠与"的房产,也需要有文件予以证明:赠与人之前拥有这套房产.

更何况,即便是不出租的房屋,也是"能够产生收益"的个人资产.房价涨了,资产就升值了.除非你永远不将其变现,否则,平日自用的房产,有极大的可能会为业主带来收益.

所以,海外资产的申报是很大的学问.对于那些财产较多的人们而言,更是如此.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若论投资房产,北美,哪怕就是温哥华的房价涨幅,也和北京上海房价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

咱们这些有房者,真是很幸运的,在房价相对很低时买了房子。:wdb19:可怜的是最近几年才毕业的年青人了,对于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北京上海的房价实在是高得恐怖了。:wdb14:

觉得《蜗居》描述的那个年代的房子并不算很贵。俺记得2002年左右,俺看的静安区曹家渡一个新建小区的房子,才卖6,500元/平米。估计现在都得3万多了。
也正是现在这种高房价让大家在欢欣中感到了丝丝的恐惧。北美的发展还是来的和缓些,更适合正常的生活。已经追踪了两年的美国股票,还是不敢下手,看来人的胆量是和年龄成反比的了。有几会大家多聊聊投资的事,想多学习。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唐人说得很对,自用房产是不用申报的.自用车,以及珠宝首饰,古玩字画等自己使用和把玩的贵重物品也无须申报海外资产.海外资产申报的,主要是"能够产生收益"的那些个人资产.

但是,如果之前没有申报海外资产的房屋,一旦今后要变卖后,将钱带入加拿大,就可能被认为是成为税务居民后的所得,可能会面临是不是要补交海外收入的所得税的问题.

一套两套房产作为自用的可以理解,很多套房产都是自用,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即使届时将其说成是被"赠与"的房产,也需要有文件予以证明:赠与人之前拥有这套房产.

更何况,即便是不出租的房屋,也是"能够产生收益"的个人资产.房价涨了,资产就升值了.除非你永远不将其变现,否则,平日自用的房产,有极大的可能会为业主带来收益.

所以,海外资产的申报是很大的学问.对于那些财产较多的人们而言,更是如此.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资产申报,个人建议如果在中国有不下一处房产,还有其他股票等投资收益的,不管自己如何精通研究,登陆后在第一次报税之前找专业cpa,别太在乎收费,要考察知名度和规模。宁可比其他人多付点。从中国出来的往往不太在乎税务局,要知道在国外是超级联网并且所有历史数据都会时刻显示在税务人员的面前的。一但数据有前后对不起来或者让他们产生怀疑的,追查几年很现实le。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我们买的house原业主也买了软水装置,是个圆柱形的塑料桶,内置“粗盐”类的东东,不知多久换一次“粗盐”?

一般4-6个星期查看一次,桶底儿能看到水面的时候加盐。

这是安装师傅这样告诉俺滴。

提醒俺应该去查看了:wdb4: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好长时间没有来了,问jennifer好。

今天在绿角的博客中看到一篇指数投资的文章《运动与选股》,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文字告诉大家,为什么普通投资者要使用指数投资工具。在这里看到大家很多讨论投资方面的帖子,特别贴出来跟大家分享,原文链接在(国内需要番蔷):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1/01/competition-in-sports-and-stock-picking.html

在加拿大也应该能非常容易买到指数产品,例如VANGUARD公司的VTI、VEU、VNQ、VNQI、BIV等ETF产品,跟买卖普通股票类似。其实这些产品在中国也非常容易买到,在网上美国折扣券商处开个户就行了。

下面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运动与选股(Competition in Sports and Stock Picking)

在参加了几次铁人与跑步的赛会之后,让我对运动与选股的竞技本质有了一层更深的体会。

譬如在杰人杯马拉松接力赛参赛经验文中所述,在我们队上八个人中,我的跑步成绩是在平均之下。

我也不是没花时间跑步。从在操场上绕圈的速度,我可以确定比起偶尔才跑一下操场的人,自己还跑得比较快。但我只能用下班的时间跑步,而且下班后假如太累,我就不运动了。而且我的运动时间还要分给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项运动。我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我的一周也是七天,比起整天把跑步当吃饭的田径队员,运动只练跑步单项的好手,我就是比较不行。

在运动会场,你会看到一些人,体型修长,腿部肌肉线条匀称,跨开大步跑步,一点也不会喘。一见到这些人,你知道自己在场上绝对跑不赢他们。在运动时,你会对自己的能力等级有确实的体认。

但在选股时呢?

假如选股是一个竞技活动。利用下班时间研究一下的投资人,有多少胜算?假如这是一个比谁努力付出比较多的活动,下班才有时间研究的人,比起整天钻研市场的专业投资人,谁才有胜出的机会?

假如选股的功力,可以像运动能力一样外显于体态,假如散户看得到自己是在跟什么人在竞争,一见到这些人,散户会知道自己没有胜算。

为什么有那么多毫无胜算的人要参加选股这个活动,有几个原因?

首先,和跑步等运动竞赛不同,选股活动是看不到对手的。你不知道卖出去的股票是谁在接手,你不知道买进的股票是谁在出脱。你不知道为什么你想卖出,你看来已经没有上涨希望的股票,会有人要接手。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你想买进,所谓看好的股票,为什么有人要出脱。你根本不知道,到底这场交易中,是你知道的多,还是交易对手知道的多。你只是自以为多知道一点,其实太常见的状况是,你就是那个被利用的人。

其次,金融业界和媒体喜欢歌颂自行选股的美好。对于券商来说,投资人自行选股,买进卖出,才有交易量,也才有佣金收入。客户交易愈多愈好。对于媒体来说,自行选股才有故事性。比起通用但枯燥的投资原则,报导一些容易吸引投资人注意的故事,显然是条简便之路。投资人假如相信这些为自己着想的业者,以为自行选股会是个有回报的游戏,那么成就的是这些业者,而不是自己的绩效。

最后,选股活动有运气成份。跑步的时候,差一秒都是输。你说对手会抽筋、中暑、吃坏肚子?这都是机会很低的事。这种运动竞赛,输赢之间表现的几乎完全是实力的差距。

选股不同。选股有可能单靠运气就得到出类拔萃的成绩。面对一支股票,选择就是买或卖。从极端状况来看,用一个完全没有大脑的铜板来帮你决定,它也是在这两个动作中择一进行。在另一极端,有一个掌握到关于这支股票的某特殊消息,全市场只有他一人知晓的投资人,他所做出的决定,也是买或卖。很有可能,没有大脑的铜板选择了和有独门消息的人一样的答案。

一般投资人的状况是比较像铜板或是掌握独家利基的人?大多自行选股的人以为自己比较像后者,其实他们大多是前者。投资人研究什么?公开的财报、已知消息等等。研究公开的消息,对于投资没有助益。因为股价中早已反应这些消息。除非投资人能从这些公开讯息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

大多投资人以为自己有研究,其实他的”研究”只是丢铜板前的喃喃自语,运气将决定结果。一旦铜板开出,果真中奖,自行选股的人会说,刚丢铜板前念的咒语可真有效。下一次一定要念后再丢。当然,自行选股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在丢铜板。基于某种自尊与对市场运作的错误认知,他们始终以为自己正在做出伟大的决定。

常常跑步,在一个八人的小队中,我还是在平均之下。我很高兴,这种状况绝对不会发生在投资的时候。我不练就任何挑选股票的能力,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买进指数型基金或ETF,我知道在这个投资竞技场上,我绝不会落在平均之下。不论是股票、债券还是REIT,我都不必练习,指数化投资保证在这三个不同类别的竞技场上,我的成绩都不会在平均之下。

每当在操场上汗如雨下、气喘嘘嘘时,我就在想,指数化投资这个那么好的提议,怎会有人拒绝使用呢?

好文章啊!谢谢分享!:wdb45: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唐人说得很对,自用房产是不用申报的.自用车,以及珠宝首饰,古玩字画等自己使用和把玩的贵重物品也无须申报海外资产.海外资产申报的,主要是"能够产生收益"的那些个人资产.

但是,如果之前没有申报海外资产的房屋,一旦今后要变卖后,将钱带入加拿大,就可能被认为是成为税务居民后的所得,可能会面临是不是要补交海外收入的所得税的问题.

一套两套房产作为自用的可以理解,很多套房产都是自用,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即使届时将其说成是被"赠与"的房产,也需要有文件予以证明:赠与人之前拥有这套房产.

更何况,即便是不出租的房屋,也是"能够产生收益"的个人资产.房价涨了,资产就升值了.除非你永远不将其变现,否则,平日自用的房产,有极大的可能会为业主带来收益.

所以,海外资产的申报是很大的学问.对于那些财产较多的人们而言,更是如此.
应该是“产生的收入”不是“够产生收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加拿大理财面面观(四)


续前)

(2)不同理财投资账户的不同税务结果

与中国的各种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账户都不具有免税延税功能截然不同,加拿大人在这里的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开立不同的账户,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虽然加拿大的税种繁多,税赋不轻,加拿大政府仍然鼓励国民,为了今后的孩子教育,和自己的养老储蓄投资,特此设立了各种具有免税或者延税功能的账户,供百姓们在其中进行投资。

加拿大人用以投资储蓄的账户,分为“注册账户”和“非注册账户”。“注册账户”一般都具有税务优惠性质,投资者在其中投资的钱,只要不取出来用,就都能够在账户中免税成长。这些“注册账户”的注资受到严格的条件限制,不仅是投入的钱数,有的还有年龄的限制。从这些账户中取钱用也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非注册账户”就是一般的账户,投资者可以随意对其注资,随意取用其中的钱,除了有可能因为投资种类的关系,会受到一些制约之外(比如互惠基金的提前赎回等),政府不会对其进行任何的干涉。

加拿大现行的“注册账户”有:

RRSP:注册退休储蓄计划

RESP:注册教育储蓄计划

TFSA:免税账户

RRIF:注册退休收入基金

RRSP是为在加拿大有工资收入,或者经营收入(投资收入不算)的人们设立的,具有延税功能的投资账户。每年可以投入到这个账户中的钱数,是人们税前收入的18%,或者每年税务局规定的上限中的低者。这个账户也有对供款者年龄的限制,69岁之后就无法开立这个账户。从这个账户中取钱时,需要100%地申报纳税,不管它是经由何种投资途径取得的,不能享受资本利得等类型的税务优惠政策。从这个账户中取出的钱,除了用于“购房计划”和“教育计划”而外的,都不能再还回去重新投资。

RESP是为孩子或者成人的教育经费进行储蓄的计划。向这个计划中投入的钱,也可以免税增长,取出的钱,只能用于与受益人接受专上教育的目的。取出的钱也要100%地由受益者申报纳税。这个账户的投资没有上限的规定,但是,从这个账户提前取钱时,一般会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

TFSA是免税账户。这个账户自前年开始实行,每个18岁以上的加拿大居民每年可以向其内存入5千加元,这些钱可以在这个账户中,以任何投资方式免税成长,取用时也终生免税。并且,取出了的钱,随时都还可以重新投资进去,只要不超过每年5千的额度即可。

RRIF是作为RRSP届满(投资者必须在71岁前,将自己RRSP账户中的钱全部取出)后的资金池使用的。投资者从RRSP账户中转出到这个资金池的钱,仍然可以在其中免税成长,并且,投资者可以控制取款额度,以避免一次取用过多,而导致的高额所得税,和对自己享受养老福利金的不良影响。

相对而言,使用“非注册账户”进行投资没有什么年龄和额度的限制,并且,从税务的角度而言,针对不同的投资,有不同的税务优惠政策,除了利息收入需要100%进行纳税申报而外,资本利得收入中的50%应计入所得进行纳税申报,股息/红利收入对应的应缴税款,一般介乎于利息与资本利得两者之间。

加拿大的这些投资账户的多样性,以及各个不同的使用条件所造成的复杂性,要求新移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们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为自己安排投资理财计划,选择正确的账户进行投资,以取得最好的投资效果,最大限度地合法避税。

没有工资年收入和经营收入,主要以投资谋生的加拿大居民,要善用好自己的免税账户;具有高工资或者经营收入的加拿大居民,首先要尽可能用足自己的RRSP的投资额度,其次,才是免税账户的投资额度,

在加拿大投资,有时要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和资金使用灵活的目的。将高成长的投资,或者高税赋的投资放在免税账户中进行,就是这种投资策略之一。
 
最后编辑: 2011-01-20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感谢开心可心,再烦问一句:盐在哪买?

我还没有买过,家里现在用的是安装的时候送的几袋子,还没有用完。

不过我在各个大的超市里见过这种大袋子的粗盐,几块钱一大袋子,应该就可以用(俺只是这么认为滴)。下次留意一下袋子上的说明。

这个东西用的不多,只是在清洗机器的时候会用到。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也正是现在这种高房价让大家在欢欣中感到了丝丝的恐惧。北美的发展还是来的和缓些,更适合正常的生活。已经追踪了两年的美国股票,还是不敢下手,看来人的胆量是和年龄成反比的了。有几会大家多聊聊投资的事,想多学习。

呵呵。。。严重同意!

中国的房价涨幅太惊人了,令人不安和恐惧。

俺也是,过去在国内从来就没有做过美股投资,来了之后,因为带过来了一些美元,闲着没有用,就开了个免税账户,放进去了2万,可是一直都还没有敢做。今年,决心开始练练手了。

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向大家多多学习。:wdb17::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资产申报,个人建议如果在中国有不下一处房产,还有其他股票等投资收益的,不管自己如何精通研究,登陆后在第一次报税之前找专业cpa,别太在乎收费,要考察知名度和规模。宁可比其他人多付点。从中国出来的往往不太在乎税务局,要知道在国外是超级联网并且所有历史数据都会时刻显示在税务人员的面前的。一但数据有前后对不起来或者让他们产生怀疑的,追查几年很现实le。


非常赞同!

尤其是第一次申报海外资产时,更是如此。第一次的底子打不好,以后麻烦就多了。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应该是“产生的收入”不是“够产生收入


俺觉得,咱俩说的可能不是一码事。

俺强调的是新移民的“第一次海外资产的申报”,而不是之后每年例行的“海外收入的申报”。

第一次的海外资产申报,俺认为应该将未来要带入加拿大的钱的总数报足,这样,今后无论何时带这些钱入境,都不会被加拿大税务局要求补缴所得税。

唐人强调的第一次海外资产申报之后的每年海外收入申报,其中牵扯到了这些海外收入的来源,需要一一指明出处,所以,只需要申报产生了收益的那些房产。

如果你第一次申报海外资产时,没有申报某些房产,之后如果要补报,是不是可能引起税务局的怀疑呢?

如果你今后这些“自用房产”,将来某时又要申报出租收入时,是不是也容易引起税务局的疑问呢?

如果你今后要将某些房产变现,并将其带入加拿大,如何能够说明这些是你成为加拿大的税务居民前就拥有的“税后资产”呢?同时,又以什么来作为这些海外资产增值的基础计算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第一次申报海外资产时,将其申报在内,尽管今后由于“自用”,每年都无须申报。

在加拿大税务局关于海外收入申报T1135的说明中,所有关于海外物业的说明使用的语言都是:

如果是产生了收入(租金)的房产,you should申报(必须申报);而对自用的房产,使用的语言是:you don't have to申报,也就是说:你可以申报,也可以不申报。

因此,俺对这个海外资产的申报理解为:如果之后可能牵扯到要申报的,第一次申报海外资产时,一定要报。当然,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可以理解。咱们只是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已。

ANYWAY,非常欣赏你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wdb17:
非常乐意和你一起继续探讨这个话题。:wdb19:通过讨论,咱们会将这些棘手的问题,弄得比较清楚。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