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量变质变你不懂呀?
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首先就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亚的基本格局已经明朗化为日本与美国的对峙,如果美国能够较早采取有力手段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在东亚的扩张,从而阻止或推迟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那么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可能将相当不同,亦即国民党政府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事实上我们今天都知道,毛泽东本人在1961年的一次谈话中就坦承,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改变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新的发展机会并最终夺取政权。换言之,日本的全面侵华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中国政治形势的消长。而邹谠认为,由于当时中国的极端贫弱,日本是否发动全面侵华并不取决于中、日关系,而主要取决于日美关系。

但是毛泽东却没有讲他们出卖国家利益,从苏联取得70万关东军的装备,林彪才变的不可一世。

我们都承认量变的发生,只不过是急与缓的区别。如果你现在要的就马上发生质变,那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你引用邹教授的话其实也表明,如果外部形势允许,国府是有机会坐稳江山的,那也就没有后来的共产党夺权了。抛开哪个政权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不谈,至少大规模的内战可以避免。共产党以激进的手段动员知识阶层和农村的普通民众参与革命,要的是快速的质变。而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国府坐稳江山,大陆就会是后来的台湾(我很怀疑这个结论,不过这个不是讨论的重点),要的是缓慢的量变。

如果你讲的出卖国家利益就是关东军的装备,那国府在抗战初期从苏联,后期从美国接收了那么多装备(远远超过关东军那点破铜烂铁),算是出卖利益么?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排华怎么还能有这么多中国zf网评员跑到国外的网站来发帖骂呢?
用局域网把自己同世界分开难道不叫排外?
限制国民上国外网站不叫排中国国民?

从来恶人先告状,
甘为权贵卖良心!
 
最后编辑: 2012-06-10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wdb10:
俺不反对那些真的想表达自己观点的,
不过俺对那种睁个二五眼,说着骗人瞎话的,有种天生的排斥反应。。
:wdb10::wdb10:
我对政治一向不关心,不过看着这“几个人”天天不择手段歪曲事实发这些下三烂的东西就是来气。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我们都承认量变的发生,只不过是急与缓的区别。如果你现在要的就马上发生质变,那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你引用邹教授的话其实也表明,如果外部形势允许,国府是有机会坐稳江山的,那也就没有后来的共产党夺权了。抛开哪个政权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不谈,至少大规模的内战可以避免。共产党以激进的手段动员知识阶层和农村的普通民众参与革命,要的是快速的质变。而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国府坐稳江山,大陆就会是后来的台湾(我很怀疑这个结论,不过这个不是讨论的重点),要的是缓慢的量变。

如果你讲的出卖国家利益就是关东军的装备,那国府在抗战初期从苏联,后期从美国接收了那么多装备(远远超过关东军那点破铜烂铁),算是出卖利益么?
:wdb10: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我们都承认量变的发生,只不过是急与缓的区别。如果你现在要的就马上发生质变,那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你引用邹教授的话其实也表明,如果外部形势允许,国府是有机会坐稳江山的,那也就没有后来的共产党夺权了。抛开哪个政权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不谈,至少大规模的内战可以避免。共产党以激进的手段动员知识阶层和农村的普通民众参与革命,要的是快速的质变。而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国府坐稳江山,大陆就会是后来的台湾(我很怀疑这个结论,不过这个不是讨论的重点),要的是缓慢的量变。

如果你讲的出卖国家利益就是关东军的装备,那国府在抗战初期从苏联,后期从美国接收了那么多装备(远远超过关东军那点破铜烂铁),算是出卖利益么?
60年了连遵守交通规则公共道德的公民都培养不出来,大陆人在全球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你的意思是等这些人过世后再缓慢教育吗?
我也承认国民党执政,现在不一定比台湾好,但是肯定会比土共执政好,有疑问吗?
孙中山北伐,是借助了苏的力量,(因为那是利用日俄的矛盾)但是蒋介石并不听苏俄的摆布,从而他们又支持土共,(陈独秀被开除就是因为他不想卖国给苏俄),后来张国涛领导的10万四方面军要听从区区1万人的一方面军,因为苏俄派了洛甫王明等来知指导中国革命。北洋政府,蒋戒石,汪精卫,许宗昌等中国人都捕杀共产党,为什么呢?

蒋介石从苏联取经回国,创建了黄埔军校,在此基础上组建国民革命军,并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体系,建立了国民党党代表制度。国民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但是苏联之行,使蒋介石得到一个切身感受:“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关于此点,如我不亲自访俄,决不是在国内时想象所能及的。”这是他日后决意铲除共产党的思想基础。

之所有内战爆发,是因为有了苏俄的支持,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蒋了呢?因为他们与苏俄达成了关于欧洲的妥协,牺牲了中国利益。
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抵抗帝国主义瓜分和土共捣乱出卖国家利益的历史!
要说的东西很多,建议你还是多了解一下历史吧?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蒋了呢?因为他们与苏俄达成了关于欧洲的妥协,牺牲了中国利益。
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抵抗帝国主义瓜分和土共捣乱出卖国家利益的历史!
要说的东西很多,建议你还是多了解一下历史吧?
明白了,美国人果然无耻!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共产党为什么上位,和一些愚昧无知的知识分子也不无关系,想想蒋公也太仁慈,不杀头,还让 他们胡说八道。
抗战胜利后,国民经济彻底摧毁,到处通货膨胀,这都是国民政府的错误吗?土共却阴谋纠结一些土匪流氓和无知学生搞罢工搞抗议,最终导致内战爆发,土共简直是丧尽天良!
建国后,竟然通过了那个五角星作为国旗,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耻辱吗?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如果你讲的出卖国家利益就是关东军的装备,那国府在抗战初期从苏联,后期从美国接收了那么多装备(远远超过关东军那点破铜烂铁),算是出卖利益么?


插一句,当年国府接受美国军援是为了保卫中华民国,而贵党接受苏联军援是为了武装保卫苏联,有图为证。

 

附件

  • 706d68adjw1dql89ol1snj.jpg
    706d68adjw1dql89ol1snj.jpg
    270.4 KB · 查看: 93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插一句,当年国府接受美国军援是为了保卫中华民国,而贵党接受苏联军援是为了武装保卫苏联,有图为证。

结果:

国民党手里日本侵略中国八年自己躲到重庆。
共产党夺得政权后从未被外国势力赶到重庆。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我也承认国民党执政,现在不一定比台湾好,但是肯定会比土共执政好,有疑问吗?
有疑问,说白了就是我不相信。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分析共军失败国府一统天下的文章,拿的是现在的菲律宾做对比。我比较认同那种分析的方法,虽然结论我不太能接受(其中有一点我同意,就是新疆和西藏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不过,这种事没法假设,争论也没多大意义。

蒋介石从苏联取经回国,创建了黄埔军校,在此基础上组建国民革命军,并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体系,建立了国民党党代表制度。国民党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但是苏联之行,使蒋介石得到一个切身感受:“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关于此点,如我不亲自访俄,决不是在国内时想象所能及的。”这是他日后决意铲除共产党的思想基础。

之所有内战爆发,是因为有了苏俄的支持,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蒋了呢?因为他们与苏俄达成了关于欧洲的妥协,牺牲了中国利益。
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抵抗帝国主义瓜分和土共捣乱出卖国家利益的历史!要说的东西很多,建议你还是多了解一下历史吧?
你说美国在内战中没有支持蒋,这个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让我了解的近代史不会就是指这个吧。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插一句,当年国府接受美国军援是为了保卫中华民国,而贵党接受苏联军援是为了武装保卫苏联,有图为证。

本人无党无派,"贵党"就免了。

国父在广东接受苏联援助,共建黄埔,也是为了推翻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原来中华民国是你家的你就保卫,不是你家的你就推翻,领教了。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太可怜了,做假不专业,你看看最后两个字,明明是武当保卫苏区,被改了,可耻呀。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结果:

国民党手里日本侵略中国八年自己躲到重庆。
共产党夺得政权后从未被外国势力赶到重庆。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当然当然,国军怎么可能比你家洋干爹强呢。

:wdb5:

 

附件

  • 537402c4gw1dt0mp16037j.jpg
    537402c4gw1dt0mp16037j.jpg
    115.2 KB · 查看: 84
回复: 在海外,反共浪潮顺理成章地逐渐向排华浪潮演变。

PS一路同学没有专业精神,一再失误:
中国1956年才开始推广简体字
1956年斯大林已死,已经是赫鲁晓夫时代了,

兄弟,帮忙顶我的《嗷扑传奇》呀?赚了钱有你的酒喝!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