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CIC退费不是遭作废者的末日 鹿死谁手尚未分明

回复: 大律师TIM LEAHY运筹帷幄 9月21日 尽人事 待天命

以下Tim 介绍加拿大移民律师情况并分析这次诉讼为啥占了先机,加入他的诉讼会有哪些利点以及他今后的对策:
Most of the lawyers involved in the litigation are solo practitioners. I have another lawyer who will be working with me on the litigation if it becomes too much for me. At present I am coping by referring other business to her so that I will have time to deal with this litigation and have been working twelve-hour days, seven days a week since last September.(大部分律师都是单干的,我有助手,忙不开的话就可以来帮忙。我尽可能自己处理,很努力,自九月以来,一天忙到晚,周末也不休息)
The idea that the bigger the firm the better the result is erroneous. The real issue is the creativity of the lawyers involved. We are dealing with an issue never before litigated. What is needed is a lawyer who is knowledgeable in the law and able to improvise. Most immigration lawyers do not fit this description. If they did, it would not have been I who challenged the backlog in the first place -- 11 months ago -- while the others sat around doing nothing. Indeed, most are continuing to do nothing -- most notably, the big law firms.(并不是律师所越大越好。这次世界媒体关注的大诉讼为啥是我在11个月前最先发起?大律师所干啥去了?他们闲着啥事不干)
The second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lawyer. Immigration lawyers fall into three general categories(移民律师分为三种): the academic(学术型的), the fighters(斗士型的) and the business folk(商业型的). The first category have the best grasp of the law but rarely step into the arena. The second are the ones who fight for justice. The third operate law firms, have many support staff and make lots of money. To think that the third category care about a single distressed FSW applicant, as opposed to a rich investor immigrant, is to elevate one's sense of self-importance far beyond reality.
The irony is that most of the second category are those who handle asylum claims and rarely venture into the visa-processing stream. They are the most interested in justice and the most knowledgeable in the law itself. However, they are not up to speed on visa-processing law. So, while their hearts and souls would be in the right place, they'd be a bit like ducks out of the water in this litigation.(并不是所有移民律师都懂得怎么打签证官司,有的就像旱鸭子)
Lawrence Wong(王仁铎) and I probably are the most creative thinkers in the group, especially because Rocco Gallati, who alone possesses all of the required attributes, is working with us, and no one exceeds our commitment to justice. (王仁铎和我在这次诉讼中很有创造性。加上知识全面的Rocco,我们的组合对司法公正的贡献无人能比)
A second misconception this attitude evinces is believing that, in the end, it really matters which of the other counsel one selects for the 87.4 challenge. DoJ is insisting that applicants' counsel present only one written submission, and Justice Barnes prefers that approach because it means that he will not have to read as much. Thus, the end result of the 87.4 challenge will be the same written submission no matter with which lawyer one signs on. But, even if there are multiple written submissions, as Justice Barnes has noted, if 87.4 is struck down, it will apply to all those whom it affects. For that reason, if those who seek a true class-action prevail, it will not even matter if one does not sign up with anyone because everyone will get the same result.
This misconception includes the presumption that I will have to perfect 1,000 files. As I just stated, the likelihood is that there will be only one written submission but, at most, there will be only one written submission per lawyer. Thus, the logistical issues are limited to filing the case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lients.(手中有1000个申请人的案子并不是要一个个打官司,因为判决只有一个。手中案子多,只是要多花工夫去立案和与诉讼人沟通)
There is, however, a difference between my group and all the others: we have the Agreement. (我们的诉讼队伍与其他律师的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我们有协议---AGREEMENT) If the Court grants my motion, all of my litigants will have their files promptly assessed immediately, whereas those in the 87.4 challenge will have to wait many more months -- if not years -- before their files are assessed. Once that decision comes out, however, joining me -- on the surface -- will be no different than joining anyone else.
The difference, however, is that I have a different approach I will be taking than the others are.(我们的诉讼队伍比别的律师的多了一条路) If I can ever get past Phase I, I will go into Phase II. If I succeed in this endeavor, my litigants will have their files assessed even before the 87.4 litigation has been argued in court. In fact, if I prevail, the Minister will likely give up entirely. This is where the creativity of the lawy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ze of the firm.(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律师所大,不如律师有创造性更好)
Once we have a ruling on my motion, I will change tact. If the motion succeeds, I go immediately into Phase II. If it does not, I divide my group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ose whose files were never assessed; those whose files were assessed after March 28th and those whose files were assessed before March 29th. Those in the third category have the strongest case legally; those in the second case have the strongest case morally and those in the first category will be stuck in a legal morass for years to come -- unless my Phase II succeeds.
Once my motion is decided, it will not matter to me if no other unassessed FSW applicants join our group.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the assessed group, who will be the vanguard of Phase II because s. 87.4 cannot be used against them. If the Court refuses to dismiss my Phase II litigation for this group, I will come forward with the post-March 28th assessed group. If the Court refuses to dismiss them -- which is to say, if it agrees with me that 87.4(5), which bars legal action, does not affect my argument -- the door will open for all my litigants. At that point, I expect the other lawyers to follow me once again and CIC will give up. If, however, this approach fails, the 87.4 litigation will continue. So, yet again, our group will have two bites at the apple; not just one(我们的人马不会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
So, we return to the point I made initially: the creativity (and soul) of the lawy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ze of his/her firm. I will be tak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one I delineated on unfairCIC.com when I launched it a year ago while the other counsel were doing nothing for the pre-Bill C-50 applicants. (我一年前发起诉讼的时候,别的律师什么也没做,他们闲坐着看91的申请人等了一年又一年)
 
回复: 大律师TIM LEAHY胜算在握 9月22日 早起的鸟

翻译器出来的东西,看不明白
算命先生的翻译水平,因为一杯咖啡的报酬也没有,于是就乱翻,你们看原文自己理解去吧,我周末得享受生活去:wdb6:
 
回复: 大律师TIM LEAHY曙光在前 加人继续

打过分的随时可加入。S2、 fn 的需要问询确认后再说了。
 
回复: 大律师TIM LEAHY曙光在前 加人继续

看照片,大权在握的康尼部长实在不能再大吃大喝了,要不对健康有碍:

(组图)实拍:移民部长康尼到盛雪家过中秋

2012-09-30 18:44:15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不但容易让无数海外华人产生出那或浓或淡的思乡之情,也会让不少因为政治原因而无法回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海外“流亡者” 们,因此而更加思念自己的祖国。在中秋的前一天,几十名因为政治原因而有家不能归的“流亡者” 们在多伦多西面密西沙加市的一栋民居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聚会,联邦移民部长康尼先生也应邀出席了聚会。

  作为一位民主和人权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康尼部长一到场就对等候的媒体表示:他来到此既是参加朋友的聚会,也是对所有从事民主活动人士的支持,这样做也是加拿大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在聚会上,中国海外的民运组织、北朝鲜被迫害人士、西藏流亡者等团体的代表分别发表了讲话,康尼先生也对亚洲国家的民主进程表示了坚定的支持,他希望大家多作沟通,共同为捍卫加拿大和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而努力。有的与会者表示:每逢中秋佳节都会格外想家,也正是这份思乡之情,使得他们更关心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更加热爱祖国,也就更要坚持为中国的民主和人权事业而努力奋斗。

  康尼向盛雪颁发英女王银禧勋章。
  在聚会上,康尼先生还代表英国女王向长期坚持维护人权和自由,推动中国民主事业发展的盛雪女士颁发了女王登基六十周年银禧勋章。康尼先生并且用国语通过现场的电视媒体向加拿大华人社区恭祝:“中秋快乐” 。


  一下车就被闻讯赶来的媒体包围。


  享受美食。

http://www.bcbay.com/news/newsViewer.php?nid=71148&id=110281
 
回复: 康尼部长中秋节大快朵颐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我是91已打分,查询知体检信已入档,现在还可以报名加入TIM
诉讼吗?如何开始诉讼第一步?写中文到这个邮箱tel@myforefront.com询问可以吗?
 
回复: 康尼部长中秋节大快朵颐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我是91已打分,查询知体检信已入档,现在还可以报名加入TIM
诉讼吗?如何开始诉讼第一步?写中文到这个邮箱tel@myforefront.com询问可以吗?
可以啊
 
回复: 康尼部长中秋节大快朵颐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qq271846788 TIM组信息交流群
 
回复: 康尼部长中秋节大快朵颐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加国上半年移民申请 中国剧减63%

(2012-10-03 22:15:36)

标签: 加拿大中国移民剧减




移民申请激跌47%住家护理类别反增57% dameet.in
(明报)受到加拿大移民部先后冻结投资移民、父母移民及技术移民的影响,今年1至6月移民部受理的移民申请人总数较去年同期减少47%,其中包括技术移民及商业移民在内的经济移民减少46%,家庭移民也减少46%。以驻北京办事处为例,今年上半年总共只收到859人的移民申请,香港办事处则收到1,604人的移民申请。 家 园 论 坛
在各类移民申请当中,减少最多的是联邦商业移民申请,今年上半年只有546人申请,而去年则有9,699人申请,减少94%;至于魁省商业移民今年上半年有797人申请,较去年同期的3,674人减少78%。
联邦技术移民方面,今年上半年总共有10,958人申请,较去年同期30,206人减少64%;魁省技术移民今年上半年仍有13,353人申请,较去年同期20,051人减少33%。
此外,同样处于暂停状态的父母及祖父母移民,今年上半年有2,199人申请,较去年6,011人减少46%。
几乎各类移民申请人数均减少,唯一增加的是住家护理移民部分,今年上半年住家护理移民人数达到3,008人,比去年同期1,915人增加57%。
至于未被暂停,而正常受理的省推荐移民(PNP),今年上半年有19,011人的申请,较去年同期22,417人减少15%;而加拿大经验移民(CEC)今年上半年有2,855人的申请,较去年同期的4,849人,亦呈现41%的减少。
针对移民部鼓励留学生及国际劳工申请的加拿大经验移民,上半年申请也呈现减少,移民律师王仁铎说,这可能说明,即使是到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或国际劳工,在实际于加拿大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加拿大感到失望,或对加拿大提供的机会欠缺信心,而不会在本地申请移民。

上半年全球移民申请人数减少47%,中国申请人更剧减63%。连移民部强力推广的加拿大经验移民都下滑41%。图为康尼(左)欢迎第2万名加拿大经验移民
(世界日报)今年上半年全球申请移民加拿大者仅8万3295人,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47%,其中以来自中国的申请人减幅63%最为可观,也让排名从过去的第一跌至第叁。​
就类别看,上半年联邦投资移民只有546人申请,跌幅高达94%;技术移民仅约1万1000人申请,减幅亦达64%。随着7月起冻结技术移民及投资移民申请,今年下半年跌幅将更显着。
移民部2日公布第二季业务绩效统计,今年前六个月全球新增移民申请人数仅8万3295人,较去年同期的15万7564人减少47%。来自中国的移民申请人仅6875人,较去年同期的1万8734人更剧减63%。也让中国申请人排名跌至第叁。
菲律宾以1万1090位申请人排名第一,其次为印度的9264人,但也分别减少30%及48%。
在移民类别方面,前半年联邦技术移民有1万958人申请,同比减少64%。联邦投资移民因订定上限,前六个月只有546人申请,跌幅高达94%,连魁省投资移民都只有797人申请,减少78%。
值得注意的是被移民部视为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替代方案的省提名计画(PNP),上半年亦只有1万9011人申请,较去年同期的2万2417人减少15%。连移民部大力推广的加拿大经验移民(Canadian Experience)都只有2855人申请,同比减少41%。
经济移民类别中唯一增加的项目是「居家看护」(Live-in caregiver),上半年有3008人申请,较去年同期的1915人大幅增加57%。
家庭类别中,配偶与子女依亲有1万8550人,同比减少43%;父母祖父母依亲有2199人,同比减少63%。
在移民签证核发方面,上半年全球外馆共审理21万2612人的申请案,较去年同期的18万5189人相较,效率提升14.8%;核准14万1007人,有5万9773人遭拒,另有1万1832人主动撤件,整体签证核准率约七成。
上半年共有100万7117人申请临时访客签证(TRV),比去年同期增加12.3%,审理完成98万6820人,效率提升14.1%。核准83万8398人,同比增加18%,有14万2421人遭拒签,另有6001人主动撤回,临时访客签证的核准率为85.5%。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加拿大移民新政说白了就是一种种族歧视。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我,一个极其普通的无权无势也不很有钱的中国人,谈谈移民加拿大。
我是学电子的,毕业后自己钻研钻研电脑编程,在国内一家国营单位写写程序。国营单位嘛,搞IT就象炒冷饭,反正一个单位里就我们几个人会写程序,够领导使唤就行,就能混下去了。领导嘛,他们只要会吃吃喝喝吹吹拍拍就行。我就这么混了快十年。有一年,领导和一个IT工程师突然过不去,互相热吵加冷战折腾了几个月,领导暗中找人想法把那个工程师的工作接下来。等到领导确认那个工程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就叫他回家了。虽然这场争斗我是局外人,但是,我也象个看杀鸡的猴,想着自己到四十岁的时候,面对满街“三十五岁以下”的IT人员招聘启示,我还能有饭吃吗?后来领导又和其他人有矛盾,他无意中对我说:“对人就是要狠,才能做的了工作!”我的心里越来越凉,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思想冒出来将来十年,自己在国内的环境里不知道哪一天会被怎么对待 趁着年轻,出国吧!
找中介办加拿大技术移民。在这过程中,我也在找机会离开这个国营单位。终于一天,我提出辞职。单位不放人,领导也来劝说我。我就坚持着,最后终于,他们把档案放了,我自由了。
然后我去找外资IT公司工作。一家美国独资公司,薪水很高,我在里面混的还算轻松。可是,过一阵公司宣告破产了。发了几千元遣散费,员工哭了一场。而我,签证却很快下来了。
出国了。说实话,一开始是有点不适应。毕竟我在飞机场向亲戚承诺要比出国前混的更光鲜。
出国前那段日子,我也感受到自己突然变成了很吃香的人 怎么说呢,有一次去办事,走出那家大厦(人们都知道那个大厦进出的人都是办出国相关事宜的),门口就一位老阿姨拦住了我说;“你还没有女朋友吧?这是我女儿的名片;-“我,我已经成家了”我脱口而出。那位阿姨反应也很快“哦,如果你的有出国的朋友,也请介绍给我女儿。这个名片上有联系电话。”我只好把名片揣兜里。回到家,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妻子,把名片也交给了她。她说“我可扔了?”我说,“扔掉吧”。妻子打趣我“你新丈母娘给你的电话也舍得扔?”“扔吧”。看着平时对我爱理不理的妻子居然也有几分醋意,我感觉出国的滋味真是让人飘飘然。
妻子遇到的事情更让人哭笑不得:她打电话去社区询问:“我出国了以后,万一以后要回来定居,各项社保还能不能恢复啊?”打电话给公安局:“我出国了,是不是要注销户口啊?我万一以后在海外住不惯,要回国定居,户口还给不给我恢复啊?”社保的地方和公安局的人都是首先很奇怪的问我妻子“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好象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询问,遇到了一个不可能的话题。我妻子也被问傻了,还是耐心的再重复一遍问题,他们才回答她的问题,并且告诉她,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至少他们自己没有遇到过。妻子还是不放心国外到底怎么样,她叫我先出去,安顿下来,然后再叫她和孩子去。
终于出国了,举目无亲。租间房间住下来。找了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终于有了基本稳定的收入,叫妻子孩子来加拿大,再新租大些的地方搬去住。
最早两年,以前做白领的影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加拿大的白领专业工作又没有这么好找,不是不承认工作经历,就是遇到说听不懂我的英语。听说早几年来就好了,那时候很需要IT人才,再新的移民也不会嫌弃听不懂他的英语。
我时常懊丧的捶桌子,觉得这样做蓝领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我也知道我不想再回到国内那种环境中去。因为我在国内所担忧的,已经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就想清楚了。
这期间,加拿大一位华人请我业余为他做一个小项目,和另一位华人博士合作。那位博士也是中国大陆来的,在加拿大读了很多年书,后来找了一家IT公司工作,前一阵刚刚lay off。我想,我现在这份工作虽然是蓝领,但不大容易lay off,我全家的稳定生活需要它。当然了,我这样想可能也是带有自我安慰成分,因为我本来就还没找到白领工作呢。
就这样,我不断的衡量着现实,认清了我这份蓝领工作的意义。
我妈则给我打电话来,问起我妻子是否工作。
我和妻子决定,我工作,她在家带孩子。如果她去工作,孩子就得去daycare。算来算去,除了要多交税以外,好象她打工的很大一部分钱还要交给 daycare。也不知道这样算准确不准确。而我另有一个私心。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爹妈双职工,我的脖子上总是挂个钥匙,放学回来就到邻居家(我妈出钱把我在放学后的这段时间托给他们家) ,邻居对我不很关心。所以我总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得到充分的母爱。所以我说服妻子在家陪伴孩子。
加拿大
几年下来,在加拿大渐渐习惯了。一家子守在一起,其实是很温暖、很容易过日子的。而我在这家工厂逐渐升到了机器操作员,工资也升到了十几块。
逐渐的,我也品味出加拿大的好来。加拿大好象是一杯清茶,苦也苦不死人。只要心平的过日子,就会知道老实人不吃亏,会慢慢返出淡淡的甘甜。可能从国内刚来的时候,好象一个人嘴里吃惯了很多种浓浓的口味,突然被这种清淡吓一跳:因为很多事情不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发生,也不按照原来思维方式来解释它的意义。
比如,在国内,认为人人要苦拼苦斗做精英来换取某种生活保障,但是就是难以接受在加拿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的普通labor 工,一个人就能实现全家这种生活保障。在国内,认为女的也要在各种证书班和公司不断拼打,才行。在加拿大,女的却可以只做家庭主妇。在国内,认为孩子要处处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行。在加拿大,孩子不那么紧张,照样前途光明。
也就是说,国内努力奋斗做精英和国外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最终也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全家每个人生活有保障。
加拿大环境好,就不用担心国内一个流行感冒,孩子就发烧到40度,深更半夜跑医院打青霉素,大人折腾孩子吃苦。至少,孩子在海外发烧次数比国内少的多 (两年才赶上一次),而且来势也没有这么凶勐,基本几滴退烧剂就解决问题了。
孩子上学很快乐,也不花钱。绿化好,不用买门票,等于到处是公园。就凭这两点,所以孩子不爱闹近视也不爱咳嗽。孩子在户外公共绿地奔跑,我看了都感觉很好。妻子在家带孩子,据她说,老师从来不责骂家长,孩子和家长之间也不攀比成绩和物质生活。
看个病也不用太担心经济问题,不用象在国内似的:揣摩着这个病那个药我们单位属不属于报销范围,给报销多少,实在病的难受还是捱过一晚上明早打个电话给单位,问清楚了再去看病。另外,来了加拿大后,病也少了很多。
我在海外打LABOR工几年,攒了些钱,但本人因为国内实在没啥钱,所以还是不怎么买得起房子。一咬牙把国内唯一的房子卖了,钱拿过来凑上,马马虎虎买个便宜的公寓,也算是在加拿大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不大回国。说实话也是为了节省支出。有时候请爹妈来探个亲,他们老俩口也是老实巴交的工人干了一辈子,没有啥机会出国。他们来了以后,孩子有老人带,同时妻子就腾出空来去打个PART TIME贴补家用。我们也没有时间精力金钱带爹妈到处旅游,就在周末带他们去本市几个景点走走,平时买东西时候带他们一起逛街。更多时候是平时我们上班他们带孩子,接送大孩子上下学,带着小的孩子到附近社区游玩,和几个华人家长聊聊。在他们眼里,和孙子女相处是感情上的很大满足。
爹妈来过再岳父母来,轮流,大家公平。
有时候问妻子,跟我出国苦不苦,她倒是觉得比起在国内她工作难找,找到工作又干的那么辛苦,现在居然能在家当家庭主妇,或者即使偶尔打个PART TIME也容易找,还不用象国内似的让加班就加班还老爱赖掉加班费来,好了不知道多少了。
说到老人惦记不惦记我们,老人说,有时候会想念,但是我们在国内的时候,他们时常提心吊胆我们的工作竞争激烈、或者单位人际情况复杂,工作不好保。听着亲戚之间谁谁没有工作了,就想到自己的孩子的工作能不能长久。现在呢,至少对我这家没有担心了。而且连孙子孙女他们都不担心了。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学费用不担心,而且对将来他们的生活保障也不担心。照我妈的话说:有能力尽可以去奋斗做人上人,没有能力也不怕饿死啦,有国家(加拿大福利)保着他们哪。这些孩子们也没有给爹妈养老的压力,你们的养老都是国家(福利)包了。对你们全家,我真正是一百个放心了。
没想到爹妈以前平时是如此牵挂我们的生存问题,现在才知道我们让他们一百个放心了。一时竟觉得这也是向爹妈尽孝的方式让他们不用为我们家担心了。
确实,加拿大很寂寞,比起中国来,加拿大人口稀少。走出门就没见几个人,也没啥可玩乐的。但是,在国内,我和妻子也是忙着家里单位两点一线的,没有去娱乐场所的习惯。在国内,要买东西,基本是需要用了才去买,就去几家质量保证、价格实惠的店。出去逛街,也多数是eye-shopping,兜里几个钱从不轻易掏出来买奢侈品。
所以呢,对我们这家老实巴交的,在国内属于无权无钱的人来说,来到加拿大总算是舒了口气,不用为生存而战战兢兢啦。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看被誉为中国的“肯尼迪”夫妇的一双人的德行就知道为啥移民了:
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妻子谷开来,都曾进入北京大学读书。谷开来专攻国际政治法,选择著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为导师。日后其利用王铁崖的名声,为自己获利。据许多谷开来的北大同学说,谷开来在北大的七年,他们很少看见她,甚至与其同住一个学生宿舍楼的人士回忆,当时根本不认识她。其实谷开来这名政治硕士在北大期间奠定了与薄熙来“志同道合”的基础,有些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谷开来在北大七年 许多同学说很少见到她

谷开来是中共解放军少将谷景生的小女儿。1978年20岁的谷开来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四年毕业后,继续攻读该校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总共在北大读书七年。

《新史记》第8期“北大法律系的七年隐形学生谷开来”文章说,谷开来在北大的七年,许多她的同学都说很少看见她。现任美国之音中文部主任龚小夏曾说过:“我和谷开来北大时同住一个学生宿舍楼,可是我根本不认识她,可能都没有见过她。”

投身着名法学家门下当研究生

据报导,谷开来在北大研究生期间选择着名国际法学家王铁崖为导师。日后她利用王铁崖的名声,在美国打官司或者为马家军当律师。(据说,名声是炒作出来的,140万美元的官司被吹成1400万)

王铁崖是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2003年去世。1952年王铁崖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国际关系史教研室主任;后兼任法律系教授和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又兼任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顾问、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顾问等职。

不拘礼法 大学初恋偷食禁果

谷开来进入北大后不久,她的父母都平反了,她恢复了高干子女身份。认识谷开来的人都称她漂亮、聪慧、具个人魅力。很快谷开来成为该校高干子女圈中的名人。

据《新纪元》报导,当时谷开来看上了高大、英俊、沉默寡言的高干子弟张二军。两人门当户对,很快坠入情网。

在读大二时,两人已偷食禁果。据说是谷开来主动的。不久,谷开来怀孕了。当时这种事按校规要被开除学籍。张二军知道后吓得几个星期不敢露面。而谷开来不哭不闹,背着父母做了人工流产手术。此后她与张二军绝交。

薄熙来与大舅子的小姨子谷开来在北大打得火热

1972年薄熙来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1978年2月薄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1979年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那时薄一波早已官复原职,当上了国务院主管经济的副总理。

薄熙来第一次婚姻在70年代中期。其妻子李丹宇的哥哥李小雪娶了谷开来的姐姐谷丹。谷开来是薄熙来大舅子的小姨子。

《新纪元》的文章称,1984年,谷开来还是北大研究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薄熙来遇到谷开来,两人以亲戚身份一起喝咖啡,薄熙来却对这位大舅子的小姨子大诉苦水,把自己的妻子描述成一个面目凶悍、脾气暴躁、粗鄙不堪、趾高气扬的女人,并称自己被折磨得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薄熙来还大谈特谈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说自己马上要到辽宁基层去锻练,以便成为中共第三、第四梯队的接班人。“刘源、习近平等人都下去了,我们这种人,只有下去,才能上来。”
 
你这个标题刺激了很多6月14以前加进来的人,他们不明白判决出来这么长时间了,新人为什么还能适应判决,觉得新加进来的拖了后腿。

其实,6月14以后进来的人,想要适应6月14的判决,肯定不可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根本没发帖鼓励别人加进来。当然有人愿意尝试千分之一的运气能不能兑现,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你这个标题刺激了很多6月14以前加进来的人,他们不明白判决出来这么长时间了,新人为什么还能适应判决,觉得新加进来的拖了后腿。

其实,6月14以后进来的人,想要适应6月14的判决,肯定不可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根本没发帖鼓励别人加进来。当然有人愿意尝试千分之一的运气能不能兑现,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我的意思只是说,现在谁要加入还可以,具体适用什么,申请人肯定会问律师的。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律师自己都不知道谁能适应什么,他的用词永远是 might may一类的。

所以6月14之前的人更感到被糊弄了。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律师自己都不知道谁能适应什么,他的用词永远是 might may一类的。

所以6月14之前的人更感到被糊弄了。
我九月才参加诉讼的,此前情况不了解,因为想着中介说打分了安全,就没参加上一波的。你说的适用问题也许可以跟他再确认,只是打了分的本来就好办,即使不适用,TIM律师也可像其他律师一样把这部分人单独拿出来跟CIC签个协议,不诉讼就和解了。我的理解是,Tim律师目前就在做这个事情。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你9月参加诉讼了,到现在还没明白你自己的案子怎么处理吗?

6月14以后的,打分的,已经分离出来单独打官司了!

他原来等着法官批准他的动议,让6月14以后的无论打分没打分的都搭上顺风船,看到法官一直没动静,所以只好把打分的分开来告!

这个情况更加证实了6月14以后的,329前没打分的,希望不大!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你9月参加诉讼了,到现在还没明白你自己的案子怎么处理吗?

6月14以后的,打分的,已经分离出来单独打官司了!

他原来等着法官批准他的动议,让6月14以后的无论打分没打分的都搭上顺风船,看到法官一直没动静,所以只好把打分的分开来告!

这个情况更加证实了6月14以后的,329前没打分的,希望不大!
你一直在关注这个事,当然更有发言权。他的动议还没通过,但不意味着遭到了拒绝,是法官在拖延。这毕竟是挑战c-38法律的事,不会没有波折的。
关于Tim总在加人,这是因为他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国。我题目说TIM加人,是想着打过分的也许还有想加入的,他这里还可加入,这只是信息而已。具体情况还要自己问。
 
回复: 康尼部长治下今年上半年技移减63% 大律师TIM LEAHY加人继续

错了。这不是挑战C38法律的事。这个官司从开始到判决都与C38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的动议的实质是,要求法官强制CIC执行二月的协议。

如果法官不一拖再拖,大家是死是活都有个了结了。症结的根基在法官,可是很多人都以为Tim不作为。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