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