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并非因为好学区房子升值快,实际还是中国人抬高了房价。 请问私校附近房子升值也快吗? 私校没学区,住对面不付学费还是不给上。。
大小怪物 509 2013-07-05 #4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gzlady 说: 并非因为好学区房子升值快,实际还是中国人抬高了房价。 请问私校附近房子升值也快吗? 点击展开... 私校没学区,住对面不付学费还是不给上。。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gzlady 说: 并非因为好学区房子升值快,实际还是中国人抬高了房价。 请问私校附近房子升值也快吗? 点击展开... 私校没学区,住对面不付学费还是不给上。。
军 军民共建 404 2013-07-05 #4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这个关键还是看家庭承受能力。如果说属于那种努把力,踮踮教,咬个牙就能承受的起的家庭,那么买好学区当然是个好选择。 但是,如果因为买好学区的房子会带来承受的经济压力,比如说让孩子明显感觉到自己家的经济比其他同学家差(或者异样),那么你就要三思了。加拿大的公立教育系统差别不大,各个学校的差距主要是父母的差距和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差距。 一句话,买房子不是为了成为房奴。经济意义上的房奴大家都明白,但是对子女心灵影响意义上的可不能忽视。 最后编辑: 2013-07-0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这个关键还是看家庭承受能力。如果说属于那种努把力,踮踮教,咬个牙就能承受的起的家庭,那么买好学区当然是个好选择。 但是,如果因为买好学区的房子会带来承受的经济压力,比如说让孩子明显感觉到自己家的经济比其他同学家差(或者异样),那么你就要三思了。加拿大的公立教育系统差别不大,各个学校的差距主要是父母的差距和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差距。 一句话,买房子不是为了成为房奴。经济意义上的房奴大家都明白,但是对子女心灵影响意义上的可不能忽视。
军 军民共建 404 2013-07-05 #4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绿茶人生 说: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点击展开... 私校攀比的利害多了。父母做什么的,假期都去哪里旅游了,自己的亲戚里面有谁有谁,自己和谁谁一起吃过饭,到谁家开什么样的party,家里有什么藏品,等等,太多了。 我一个朋友有点钱,但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把女儿送去温哥华这里一家数一数二的私立女校。女儿成绩倒是不负众望,除了法语和英语稍微差点,其他都很好。后来女儿找她妈说想回公校,原因就是受不了同学之间的巨大差别。我这个朋友家在Richmond,房子也是不错的房子,市价估计也有100多万。但是她女儿跟母亲说都不好意思叫同学到自己家。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绿茶人生 说: 私校有什么可攀比的,大家穿着一样的校服,比的大多是成绩。 点击展开... 私校攀比的利害多了。父母做什么的,假期都去哪里旅游了,自己的亲戚里面有谁有谁,自己和谁谁一起吃过饭,到谁家开什么样的party,家里有什么藏品,等等,太多了。 我一个朋友有点钱,但不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把女儿送去温哥华这里一家数一数二的私立女校。女儿成绩倒是不负众望,除了法语和英语稍微差点,其他都很好。后来女儿找她妈说想回公校,原因就是受不了同学之间的巨大差别。我这个朋友家在Richmond,房子也是不错的房子,市价估计也有100多万。但是她女儿跟母亲说都不好意思叫同学到自己家。
军 军民共建 404 2013-07-05 #4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 非常正确。 关键看家长。所谓的区就是看家长。比如Vancouver West之所以是好去,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有钱,虽然这里的人的确普遍有钱。而是因为Vancouver West传统上是受高等教育并且有高收入的人居住的地方,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等。如今Vancouver West的面貌已经改变很多,富依旧,“贵“则未必,因为出现越来越多粗鄙的有钱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且规模扩大,Vancouver West没有多久也就是明日黄花了。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 非常正确。 关键看家长。所谓的区就是看家长。比如Vancouver West之所以是好去,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有钱,虽然这里的人的确普遍有钱。而是因为Vancouver West传统上是受高等教育并且有高收入的人居住的地方,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等。如今Vancouver West的面貌已经改变很多,富依旧,“贵“则未必,因为出现越来越多粗鄙的有钱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且规模扩大,Vancouver West没有多久也就是明日黄花了。
西 西装猫 Guest 2013-07-05 #4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自然自在 说: 一定要买学区房,升值,卖的时候出手快。这不是凑不凑热闹的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是一个房屋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一街之隔,好坏学区的房子,升值潜力,DOM时间,相差非常大。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学区房,这个热闹,是一定要凑的。与孩子上不上学,现在有买有小孩都没关系。 点击展开... 你说的是卖给同胞吧?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自然自在 说: 一定要买学区房,升值,卖的时候出手快。这不是凑不凑热闹的问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是一个房屋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一街之隔,好坏学区的房子,升值潜力,DOM时间,相差非常大。如果有能力,一定要买学区房,这个热闹,是一定要凑的。与孩子上不上学,现在有买有小孩都没关系。 点击展开... 你说的是卖给同胞吧?
snow@xmas 645 2013-07-05 #4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charlee 说: 华人重视教育,更重视排名,重视学区房。 买学区房而不租学区房,除了简单的面子问题,还有租来的房子怎么都不舒服,不自在。 就金钱来说,租金是一去不回的,而买的学区房可以是一种投资,学区房,尤其是华人聚集的学区房房价涨之快,亲眼目睹才能相信。 我们家误打误撞租的这个公寓遇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不错,就在前阵子6月底,N多房子挂出来卖,问主人为什么卖房,有人直言不讳: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必要再留在学区。 点击展开... 我们这儿的中学很好吗?听说好像已经掉到两百多名了。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charlee 说: 华人重视教育,更重视排名,重视学区房。 买学区房而不租学区房,除了简单的面子问题,还有租来的房子怎么都不舒服,不自在。 就金钱来说,租金是一去不回的,而买的学区房可以是一种投资,学区房,尤其是华人聚集的学区房房价涨之快,亲眼目睹才能相信。 我们家误打误撞租的这个公寓遇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非常不错,就在前阵子6月底,N多房子挂出来卖,问主人为什么卖房,有人直言不讳:孩子考上大学了,没必要再留在学区。 点击展开... 我们这儿的中学很好吗?听说好像已经掉到两百多名了。
W wouwou 251 2013-07-05 #50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西装猫 说: 好奇的问别的族群也信学区么? 点击展开... Fraser Institute 中国人开的么?
S scepter 1,211 2013-07-06 #51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o2o2o2o2 说: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点击展开... 不要替有钱人操心 穷人自然会找自己的活路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o2o2o2o2 说: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点击展开... 不要替有钱人操心 穷人自然会找自己的活路
西 西装猫 Guest 2013-07-06 #52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wouwou 说: Fraser Institute 中国人开的么? 点击展开... Fraser Institute又不光做学校排名 反正我们村儿没人在乎这个 随便看了眼 压根没进本省前200的 所以房子都便宜吧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wouwou 说: Fraser Institute 中国人开的么? 点击展开... Fraser Institute又不光做学校排名 反正我们村儿没人在乎这个 随便看了眼 压根没进本省前200的 所以房子都便宜吧
F frank_guo 631 2013-07-07 #53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 不知你以上所说的第一点从何而来. 如果实情, 确实很有说服力. 但仅第二点, 也不可忽视, 可以说比第一点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多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 不知你以上所说的第一点从何而来. 如果实情, 确实很有说服力. 但仅第二点, 也不可忽视, 可以说比第一点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多
大 大多地产 909 2013-07-08 #54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E EEBS 1,556 2013-07-08 #55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好学区涨的快想想也知道荒谬,学校的排名基本和上面说的那样,本质是社区的居民组成,相对是稳定的。 好学区怎么涨的快?每年多几个百分点?20年多涨下来不是吓死人的? 好的社区会贵些,就是始终贵一些,没有意外情况,总体涨幅是不会有明显差异的。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好学区涨的快想想也知道荒谬,学校的排名基本和上面说的那样,本质是社区的居民组成,相对是稳定的。 好学区怎么涨的快?每年多几个百分点?20年多涨下来不是吓死人的? 好的社区会贵些,就是始终贵一些,没有意外情况,总体涨幅是不会有明显差异的。
S sallyf 248 2013-07-09 #56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大多地产张弘 说: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点击展开...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大多地产张弘 说: 所谓好学区房价就贵,此乃误传。好学区往往在好社区,而好社区贵那是自然。 建议有孩子求学者选房原则,1、远离问题社区,2、选校中上即可,3、离校不能太远,也不需要太近,10~20分钟较佳;3、预算、房型、其它需求结合即可。 点击展开...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
大 大多地产 909 2013-07-10 #57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sallyf 说: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 点击展开... 孩子有10来分钟的步行锻炼也有好处啊。当然对爱锻炼的孩子,1分钟也行。我的意思10分钟内的半径找房子范围太小不好找,8分钟有房源当然也行。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sallyf 说: 为什么离校不能太近?知道住对面不好,可是8分钟的不是比10-20分钟的更好吗? 点击展开... 孩子有10来分钟的步行锻炼也有好处啊。当然对爱锻炼的孩子,1分钟也行。我的意思10分钟内的半径找房子范围太小不好找,8分钟有房源当然也行。
jerbest 33 2013-07-11 #58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o2o2o2o2 说: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点击展开... 不是哪个好学区都有condo可以租的,另外,有很多地方2000也租不到的。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o2o2o2o2 说: 如果你没有入学的孩子,多花10+万干嘛? 即使你有孩子要上学,你在好学区内租个2000/month的condo,一年下来24k,3年下来7万2顶天了。还不算你分租的收入。 如果你有的是钱则另当别论。如果你勒紧裤腰带往好学区里挤,特别是在加拿大,这个根本不是那么注重学区的地方,就有点,,不说了。 点击展开... 不是哪个好学区都有condo可以租的,另外,有很多地方2000也租不到的。
R richtree 2,641 2013-07-16 #59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
回复: 不解那些往好学区里凑热闹的人的心理 Mirage2000 说: 在国内养成的择校心理。 其实加拿大所谓的“好校”与国内的重点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拿BC省来说,所有教师都是省教育局的雇员,与省教育局签雇佣合同,然后省教育局(具体说是各市的“分局”,比如列治文就是BC省的第38“分局”)再把教师分派到市内各所学校。简单说每所学校都是省教育局下面的一个“办学点”。 省教育局为了使各校的师资力量保持平衡,要经常轮换教师。比如A校的数学成绩突出的好,而B校的物理成绩突出的好,那么第二年教育局可能就会把A校的数学老师调到B校,而把B校的物理老师调到A校,等等。 所以,BC省的公立学校,既无独立的财政权,也无教师雇佣权和管理权。这些权力全都由教育局掌握、调控。这种体制下怎么会有所谓的“好校”、“差校”之说呢? 所谓“好校”,只是学区内的居民素质高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换句话说,就是生源好一些罢了。 点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