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看看标题: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有位妈妈说:
老三只有两岁多点,但已经认识了几百个中文字,同时也能阅读简单的英文绘本。


请大家讨论下,这是正常的吗?

呵呵,我其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妈妈,要么是牛皮大王,要么就是有点变态。

在看看那个帖子里的回帖,

你确信孩子认识几百个中文字?

你的孩子可能真的是天才,我只能表示震惊。

-----------------
两位妈妈,前者是刻意的,后者是顺势而为。

在她们两个的描述里,这种区别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你这点都看不出来,那就反思一下自己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吧。


你震惊的是什么? “妈妈的刻意”让你震惊,
还是“早教成果”让你震惊了?推断了“妈妈的变态”,哦,是“妈妈的刻意”。
至少你的中文在这个帖子里是进步了,知道了一点礼貌。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两位妈妈,前者是刻意的,后者是顺势而为。

在她们两个的描述里,这种区别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你这点都看不出来,那就反思一下自己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吧。

什么叫做刻意呢?什么叫顺势而为呢?你怎么知道那位妈妈就不是“顺势而为”呢?那位妈妈不过是引导孩子学习,并且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小孩子本身就是愿意学习的,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你方法得当,他们就是乐意学习的,这是天性。上面有人说只要给糖吃,孩子就会屁颠去学。我从养孩子的经验来看,当孩子有兴趣学习时,根本不需要给糖吃,是学习本身让她高兴。比如认字,她自己喜欢,还不让我停,嚷着还要再认,并不需要我用“宝宝再认一个妈妈给糖吃”这样的手段,如果要用到这样的手段,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了。

我是支持那位妈妈的做法的,当然我没能力做到那位妈妈那么好。这么做不是说为了要“赢在起跑线上”。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只是尽可能的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力,如果她有兴趣有能力做到为什么不帮助她发展呢?又不是把孩子每天绑在椅子上要她完成多少认字任务才能出去玩,这样的方法。

其实本身每个人的教育理念都不一样,精养还是散养,大家各行其道也没什么。精养还是散养,只要家长用心了,一样可以有好的结果。但自己散养就骂别人精养的是“变态”,那就真的太过分了。要知道,这世界很大,自己认同的做法并不一定就是这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法,自己不认同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并且对不同的孩子方法也不一样。与楼主共勉。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wdb10:
就因为我多教孩子学了点东西,就看到有人给我定位“变态”,我真的很生气,本不想回复这么无聊的帖子,但不回复就觉得我真是个吹牛的变态妈妈,那我就继续“吹吹牛”,和各位有心对孩子实施早教的父母们交流一下经验。

我是个有三个孩子的全职妈妈,老大有国内的老人帮着带大,从小就散养式教育,虽然现在也上了不错的大学,但一路走来非常辛苦。

有了老二后,我同学送给我几本关于对孩子实施早教的书(我同学是老师,从小就对孩子实施早教,现在孩子非常优秀)。从老二1岁半多点我就尝试着让孩子认字, 从那才发现原来小宝宝真的可以”学习“。老二还不到3岁就能自己完整的读一本500字左右的中文故事书(虽然那时她也认识几百个中文字,但我发现让她自己读故事主要还是依靠背诵)。 老二3岁时开始喜欢听英文故事,我就每天晚上睡觉前陪她指读半个小时左右的故事书(中英文各半),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她就自己可以读英文绘本了,能自己阅读了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图书馆就抱回一大摞英文故事书,成了名副其实的“书虫”,在上学前已经能自己读level5级别的全文字书了。

我还有更“变态”的,那就是教孩子学数学,哈哈。。不多说了,目前老二的数学能力已经到了小学4年级的水平,当初入学的时候我们是准备让孩子跳级学习的,但校长说孩子太优秀了,建议让孩子上沉浸式法语班,现在孩子在法语班里是唯一一个不用老师教就能读适合她年龄的法语书的学生。上了一年的沉浸式法语学前班,Report card的各项指标都被评为A.

关于2岁4个月大的老三,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天才,等我有时间再和大家交流。

祝大家长周末愉快!
实在想说,您一点都不变态。我看过一本书,叫《朗读手册》,你能坚持一年陪孩子阅读,向您学习!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看看标题: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在看看那个帖子里的回帖,





-----------------



你震惊的是什么? “妈妈的刻意”让你震惊,
还是“早教成果”让你震惊了?推断了“妈妈的变态”,哦,是“妈妈的刻意”。
至少你的中文在这个帖子里是进步了,知道了一点礼貌。



我的话你听了受刺激(虽然本来和你无关),是因为你和她是一样的思维。
我理解你们的歇斯底里。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什么叫做刻意呢?什么叫顺势而为呢?你怎么知道那位妈妈就不是“顺势而为”呢?那位妈妈不过是引导孩子学习,并且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小孩子本身就是愿意学习的,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你方法得当,他们就是乐意学习的,这是天性。上面有人说只要给糖吃,孩子就会屁颠去学。我从养孩子的经验来看,当孩子有兴趣学习时,根本不需要给糖吃,是学习本身让她高兴。比如认字,她自己喜欢,还不让我停,嚷着还要再认,并不需要我用“宝宝再认一个妈妈给糖吃”这样的手段,如果要用到这样的手段,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了。

我是支持那位妈妈的做法的,当然我没能力做到那位妈妈那么好。这么做不是说为了要“赢在起跑线上”。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只是尽可能的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力,如果她有兴趣有能力做到为什么不帮助她发展呢?又不是把孩子每天绑在椅子上要她完成多少认字任务才能出去玩,这样的方法。

其实本身每个人的教育理念都不一样,精养还是散养,大家各行其道也没什么。精养还是散养,只要家长用心了,一样可以有好的结果。但自己散养就骂别人精养的是“变态”,那就真的太过分了。要知道,这世界很大,自己认同的做法并不一定就是这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法,自己不认同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并且对不同的孩子方法也不一样。与楼主共勉。



算了,删了算了,没什么好说的。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挺正常吧,我4-5岁就能独立阅读365页故事书和报纸了,只是报纸不全能理解而已。能握笔时就开始学写字了。

我觉得早教的好处就是培养了学习习惯,而且孩子上学后会比别人会的多,这种优势会让老师重视、孩子自信,继而一直保持下去。反之如果上学就是差生的话,追起开就费劲了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刚好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孩子,你慢慢来。人生是马拉松,不要再相信“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类的话。回头想想自己和同学的过去、现状,,真的很赞成。

其实一二岁的孩子会认几百字,而有不少孩子三岁还不大会说话。但是到了10岁左右,区别已经不大了。到了20岁,谁强谁弱还真不好说。到了三四十岁,象我们现在,看看自己同龄的朋友和同学,作得最好的、最优秀的,并非当年最优秀的。

以前也看过一个调查,很多年前中科大少年班的孩子,现在的人生并非如当初想像的那么辉煌。所以后来,对于早教、对于这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有了很多质疑。

以上只是纯讨论啊。不针对任何人

老大你这种论点要是深入人心了,国内各种“早教班”的吃牌老吃们不是全没钱挣失业下岗啦。想砸人家饭碗还说不是针对任何人


玩笑开完说点正经的:

许多人在这个帖子底下提到了“天赋”。虽然除了纳粹外,世界各国都没在人类的“天赋”方面的差异进行过大规模系统的科学研究;而纳粹那种先设定立场说谁优秀然后再找证据的研究其实也不科学;但既然我们每个人在高矮、胖瘦、美丑...等体格特征方面存在“天”赋差异,我们想当然地可以推论出人类个体之间在智力上也应该存在这种差异。

但问题是这种2岁认数百字,5岁能读人民日报的孩子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差异,已经不是毛老头身高1米80vs邓小平的1米57的差异这个量级了。所以应该用“迥异于常人”来形容。

那么这种“迥异于常人”的孩子是怎么造就的呢?家园那些因为年轻还没养过孩子的吃牌医学小留恐怕已经拿着解剖刀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化验了;或加拿大那些CAS的吃牌师傅们心想“一定是靠打PP打出来的吧?”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解救受苦受难的儿童了...

其实凡是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的适应性、可塑性是很强的。这世界上吊死哭鼻的大人一大吧,可整天撅着小嘴嘴不开心的孩子还真难找。像下面这些伊拉克儿童一样,没有加拿大吃牌师傅给学校装的高级滑梯,玩这烂坦克也照样能开心。

具体到这个帖子,说得直白了,就是如果把孩子的玩具、电视什么的都收起来,就剩下这些识字卡片、人民日报,孩子没得玩了自然也会把这些当玩具玩而且照样会玩得很开心。这样很容易取得2岁识很多字,5岁会读连党委书记读了都能昏昏欲睡的那个报纸这样的“成绩”。

但问题是,正像你和许多人在这个帖子底下说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什么用呢?一个孩子所受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什么阶段受什么内容的教育,是需要一定先后次序的。

就好比大家的家里装修,要先抹平墙体,然后再刷涂料,然后再装灯具,然后再买家具,最后才摆上电器、饰物....。如果有谁墙还没刷就先把家具买了,当然如果是大款有钱,刷脏了扔了重新买问题也不大。可这孩子是个人,他小时候拔苗助长把精力都用在本来该在后面做的事情上了,没玩过玩具、没看过电视、没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过....那么他长大了之后,因为小时候的教育过于“迥异于常人”,导致像以前中科大少年班的那些“天才生”一样在性格上、知识结构上、生活工作能力上...有了缺陷影响了他的长远发展,就算父母再有钱有势,也没法造个时空隧道把他送回童年重修啊...


:wdb14: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我的话你听了受刺激(虽然本来和你无关),是因为你和她是一样的思维。
我理解你们的歇斯底里。

本来是和我有关的是吧?你说的这个“她”是我吧?你说的这个“你们”里也有我一个吧?你看看这个帖子里的所有回帖 ,到底是谁受刺激了?到底是谁歇斯底里了?

我不是职场妈妈,我有时间也很愿意教我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很愿意学,你说我这是刻意为之还是顺势而为呢?我还可以和你“吹吹牛”,我的大女儿不到7岁,已经开始自学小学5年级的数学了,我都不用特意去教,因为她读的懂英文,理解能力也够,只有一些数学专用术语需要给她解释一下就好。我从来没有教我女儿去写英文单词,但现在她可以根据发音拼写出很多正确的英文单词来,你说我能去阻止孩子的这种自发的能力和进步吗?

在网络上我看到不少孩子比我女儿强,我从来没有认为人家就不正常就是变态,我都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适合我孩子的就拿走,不适合的就舍弃,我也从来没有拿我孩子去和别的小孩攀比过。

希望你和那位也说我变态的liveInMiss朋友以后能重视自己的网络形象,尽量使用文明语言,在说不文明语言之前最好先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一下!

为了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挺正常吧,我4-5岁就能独立阅读365页故事书和报纸了,只是报纸不全能理解而已。能握笔时就开始学写字了。

我觉得早教的好处就是培养了学习习惯,而且孩子上学后会比别人会的多,这种优势会让老师重视、孩子自信,继而一直保持下去。反之如果上学就是差生的话,追起开就费劲了

你说的太对了!其实我当初教孩子就是想培养她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来看是非常正确的。我孩子就特别自信,老师也很喜欢她,这倒不是因为她数学好英文好(今年刚上一年级),就因为她有定力有能力去做好老师安排的一切事情,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就静。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有位妈妈说:
老三只有两岁多点,但已经认识了几百个中文字,同时也能阅读简单的英文绘本。


请大家讨论下,这是正常的吗?

早用早衰!没必要互相比!
 

3com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这没什么震惊的,我家小孩5岁时,中文报纸拿起来就读,还是人民日报这种非儿童刊物。现在小孩营养好,精力充沛地很,多学点没关系,只是要注意方法,多用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就好了。

相反倒是上学后,孩子脱离了我们能掌控的范围,在学校里同千千万万的中国苦孩子们一样接受填鸭教育的时候开始向我们报怨不爱学习了,这也是我们抛弃了国内的一切带小孩过来受教育的原因。

但中国模式教育还是问题多多的,不是认字多,算术好就能怎么样的,有在这边受教育机会的孩子很幸运,不需要纠结这些。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教育孩子这件事,最主要是自己心里有主见,有目标。别人怎么教孩子,那是别人家的事情。再说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对父母看中的重点也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父母们也都是摸索,孩子也在不断成长,情况肯定都会有变化,期间需要不断调整,父母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此期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如果抱着这样的信念:我这么教育孩子,就是对的,肯定比别的孩子优秀,别人家的孩子都不行。那多半这个教育方式已经失败了。
 
回复: 震惊了!被某个妈妈的早教成果, 请问这是正常的吗?

人和人不一样,平庸的是多数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