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也许是个错误的决定。

其实对于老人, 孩子不需要管这么多, 除非老人一定拉着不放, 一般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生活的更好, 有好的去处不会脱后腿。 所以我觉得应该先为孩子和自己考虑, 如果国内没有权和钱, 孩子的竞争太激烈了, 移民给她一个稍微公平的环境, 一个可以活出自我的地方, 等我们老了, 看着小孩能够独立展翅高飞, 我想我们会很开心的。
 

stang

大猩猩--专业砸墙
对于过来生活的老人家们也是因人而异吧。
大家的各自有各自的特征,有的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有的人反倒enjoy寂寞,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对策,现在团聚的父母特多,老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不难的。

以我的见闻和经验,父母团聚过来以后第一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住处,这一点优先级最高,没有之一,道理不多说,自己体会(脑补也行)。
而且住处的选择要好,别抱着神马“投资、保值”的心思去找房子,就是消费品,老头儿太太住着舒坦为最高宗旨。
比如说公交、购物都要方便,尤其是华人超市,老人家的口味是最难改的;离孩子家要近,多近?数九寒冬煮熟的饺子打包拎着走过去也不会凉,就好。
钱的问题,以现在国内的房价,若是一、二线城市,买了国内的房子自己单独住应该不是难事,繁简由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
守财奴?那就木办法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指望父母做什么。中式的亲子关系里最麻烦的一部分就是那种越俎代庖式的,孩子小的时候从择园择校到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找什么配偶都要父母指点规划,反过来孩子也喜欢对年迈的父母指点规划。

拉开点儿距离,各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犯该犯的错误、吸取该吸取的教训。
血缘关系只是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父母和子女之间不会比路人相差多少。
 
来了加拿大,还顶个中国脑,很痛苦滴!
 
我家老人是属于非常为儿女着想的,说太老了不想来其实是为了怕给儿女填麻烦,在国内毕竟熟悉环境亲戚朋友很多,而在这边只能由我们照顾。
就冲这点,我们做儿女的也不能撇下他们不管,再加上是独生子女,更是这样了。我想也许以后能不能劝说他们长期住在这边。就以我们也很孤单为由。
 
我是老人,谈谈我的感受。
一个老年人,如果不会开车,不会英语,最好别移民。在这边小住一时,或作为永久居民,住上一年半载,也比移民好。不会英语和开车,在加拿大生活等于活受罪。时时处处要仰仗儿子或别人,太困难了。尤其老年时期一旦患病,那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给儿女增加无可替代的负担。
当然,我是说在国内老年有退休金,有医保,生活不困难的。要是在国内生活困难,跟儿女来也未必不可。
人的情况不同,都是人往高处走的。
至于孩子,应该在这边加强汉语的学习。将来不会汉语,回国就同样困难。说不定,将来中国发展强大,市场广阔,回国创业,汉语是必须要会的。
总之,这一切说教,都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有关。经济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在国内从事的是种文职工作,能说能写,能充分发挥我的长处,能自由驰骋。但到这边,我不会英语和开车,虽说努力学习英语,因年龄太高,记忆太差,一直过不了关,生活中就是一个文盲,一个傻瓜,一个笨蛋,比别人低了一头。我深深体会到,老年人如不会英语和开车,千万,我用了“千万”这个词来强调,不要移民,在这边暂住一时,体会一下海外风光罢了。还是在国内颐养天年的好。

您的留言完全就是我父母的心声。他们也是同样的感觉。不过好在我父亲能开车,所以感觉好很多,但是年龄太大肯定就开不了了,现在还可以。也在努力学习英语,觉得自己现在
就是聋子和哑巴,听不懂说不出。我也努力支持他们,但是确实年龄大了学语言很困难。
 
其实,仅仅为了照顾父母回国,老公也不在身边,自己没有工作,孤独得很,且国内朋友都在赚钱繁忙,对自己刺激很大,不可能做到毫无影响,除非父母特有钱,或自己还能有份像样的工作,周围人不敢小瞧你。现在社会就是这样,势利得很,哪儿都一样。
确实是这样,现在不说别的,单看每天的朋友圈都真是一种折磨,很多人让我给屏蔽了,那些喜欢显摆的,喜欢攀比的,尤其是同学会时那种攀比之风盛行,我们在这边朴素惯了,
真的感觉和国内格格不入,而我本人也是极其厌恶国内的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势利,到处讲关系拉关系这种中国特色,这也是移民的原因之一。
 

stang

大猩猩--专业砸墙
我家老人是属于非常为儿女着想的,说太老了不想来其实是为了怕给儿女填麻烦,在国内毕竟熟悉环境亲戚朋友很多,而在这边只能由我们照顾。
就冲这点,我们做儿女的也不能撇下他们不管,再加上是独生子女,更是这样了。我想也许以后能不能劝说他们长期住在这边。就以我们也很孤单为由。

父母这么说的时候未必是口对心的真实想法。
一方面是出来不容易,得担保、办手续、排队,可谓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也是心疼孩子怕给孩子添麻烦。嘴上这么说着不想来...
心地善良中国父母差不多都这个路子。

所以还是那句话,别听父母怎么说,有条件就赶快下手排队,拿下移民纸交给父母,全当给买了张电影票,不看扔了算球。

另外还是独生子女,到时候恐怕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就算住养老院,也要孩子附近养老院吧。隔着地球住养老院?
 
我是老人,谈谈我的感受。
一个老年人,如果不会开车,不会英语,最好别移民。在这边小住一时,或作为永久居民,住上一年半载,也比移民好。不会英语和开车,在加拿大生活等于活受罪。时时处处要仰仗儿子或别人,太困难了。尤其老年时期一旦患病,那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给儿女增加无可替代的负担。
当然,我是说在国内老年有退休金,有医保,生活不困难的。要是在国内生活困难,跟儿女来也未必不可。
人的情况不同,都是人往高处走的。
至于孩子,应该在这边加强汉语的学习。将来不会汉语,回国就同样困难。说不定,将来中国发展强大,市场广阔,回国创业,汉语是必须要会的。
总之,这一切说教,都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有关。经济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在国内从事的是种文职工作,能说能写,能充分发挥我的长处,能自由驰骋。但到这边,我不会英语和开车,虽说努力学习英语,因年龄太高,记忆太差,一直过不了关,生活中就是一个文盲,一个傻瓜,一个笨蛋,比别人低了一头。我深深体会到,老年人如不会英语和开车,千万,我用了“千万”这个词来强调,不要移民,在这边暂住一时,体会一下海外风光罢了。还是在国内颐养天年的好。
您是老人家呀?我记得以前看过您发的一个贴,好像是问在多伦多怎么坐公交车的,我当时还在想,这是谁挖的个大坑吧。您是住多伦多以外的城市吧?以后再来多伦多,给我发悄悄话,我可以给您free ride,保证行车安全。
 
我是老人,谈谈我的感受。
一个老年人,如果不会开车,不会英语,最好别移民。在这边小住一时,或作为永久居民,住上一年半载,也比移民好。不会英语和开车,在加拿大生活等于活受罪。时时处处要仰仗儿子或别人,太困难了。尤其老年时期一旦患病,那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给儿女增加无可替代的负担。
当然,我是说在国内老年有退休金,有医保,生活不困难的。要是在国内生活困难,跟儿女来也未必不可。
人的情况不同,都是人往高处走的。
至于孩子,应该在这边加强汉语的学习。将来不会汉语,回国就同样困难。说不定,将来中国发展强大,市场广阔,回国创业,汉语是必须要会的。
总之,这一切说教,都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有关。经济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在国内从事的是种文职工作,能说能写,能充分发挥我的长处,能自由驰骋。但到这边,我不会英语和开车,虽说努力学习英语,因年龄太高,记忆太差,一直过不了关,生活中就是一个文盲,一个傻瓜,一个笨蛋,比别人低了一头。我深深体会到,老年人如不会英语和开车,千万,我用了“千万”这个词来强调,不要移民,在这边暂住一时,体会一下海外风光罢了。还是在国内颐养天年的好。

说得好!我见过的一些移民老人也有过相同的感受。不过这些老人都经过了一开始的不适应和烦躁,然后到接受了现实,再到积极寻找乐趣,打麻将,跳广场舞,养花种菜,参加华人社区的老人聚会和活动,逛yard sale /二手市场找古董等等,虽然英语不好,不会开车,但是也能做到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不管生活在中国还是加拿大,都会有不顺心的事,只是不顺心的事情不同罢了。心态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快乐最重要的因素。

拙夫这个网名很容易记住。我也曾见过老人家另外一个贴子,老人家的两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http://forum.iask.ca/threads/定居国外,国内无亲友,怎样在国外能够领取国内退休金?.788560/
 
父母说,等他们很老的时候,不会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听到这里,我觉得也许移民真的是个错误。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为父母办理移民,就算以后有这个能力,他们也认为老了可能还是在国内习惯一些。
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孩子以后在这边习惯了回不去,父母老了不愿意或者身体不好没办法过来,那我们夹在中间该怎么办?两头放不下,两头都牵挂,真是太难过了!
这种话题在这里年年在谈论,多谈又有什么意义呢?
路在自己脚下,想留?想走?不必如此的矫情嘛。
 
我是老人,谈谈我的感受。
一个老年人,如果不会开车,不会英语,最好别移民。在这边小住一时,或作为永久居民,住上一年半载,也比移民好。不会英语和开车,在加拿大生活等于活受罪。时时处处要仰仗儿子或别人,太困难了。尤其老年时期一旦患病,那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给儿女增加无可替代的负担。
当然,我是说在国内老年有退休金,有医保,生活不困难的。要是在国内生活困难,跟儿女来也未必不可。
人的情况不同,都是人往高处走的。
至于孩子,应该在这边加强汉语的学习。将来不会汉语,回国就同样困难。说不定,将来中国发展强大,市场广阔,回国创业,汉语是必须要会的。
总之,这一切说教,都和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有关。经济条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在国内从事的是种文职工作,能说能写,能充分发挥我的长处,能自由驰骋。但到这边,我不会英语和开车,虽说努力学习英语,因年龄太高,记忆太差,一直过不了关,生活中就是一个文盲,一个傻瓜,一个笨蛋,比别人低了一头。我深深体会到,老年人如不会英语和开车,千万,我用了“千万”这个词来强调,不要移民,在这边暂住一时,体会一下海外风光罢了。还是在国内颐养天年的好。
我不知道你住哪里,我们温哥华这边,英语会不会关系不大,不要说老年人了,就是很多陪读的妈妈,英语也不好,不会的。

至于说开车,这个倒没那么大问题,公交很方便,温哥华气候好,坐公交车问题不大,又不是严寒大风雪的地方。

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性格和爱好问题,而不是具体住哪里。
 
说多了无益,看我签名。
 
多谈是没什么意义,主要还是牵挂父母,无处排解,闷着难受。
父母年纪大的人移民前真的要想清楚,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真的是我心头痛!虽然爸爸妈妈叫我不要记挂他们,哥哥很重地对我说叫我放心,可是谁能做到呢?!对父母的思念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羡慕每一个呆在父母身边的人,年纪大的人,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找到当孩子的感觉。
 
最后编辑: 2016-04-13

yyddss

不活跃园友
多谈是没什么意义,主要还是牵挂父母,无处排解,闷着难受。
父母年纪大的人移民前真的要想清楚,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真的是我心头痛!虽然爸爸妈妈叫我不要记挂他们,哥哥很重地对我说叫我放心,可是谁能做到呢?!对父母的思念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羡慕每一个呆在父母身边的人,年纪大的人,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找到当孩子的感觉。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权衡轻重以后,尽力而为。
我能做到的就是每年回去2-3个月,为此薪水少拿不少,甚至丢过工作,但老板和老妈之间,没什么可犹豫滴。
也只能做到这样了,人的能力太有限,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不能都纠结,没法活了。
 
对于过来生活的老人家们也是因人而异吧。
大家的各自有各自的特征,有的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有的人反倒enjoy寂寞,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对策,现在团聚的父母特多,老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不难的。

以我的见闻和经验,父母团聚过来以后第一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住处,这一点优先级最高,没有之一,道理不多说,自己体会(脑补也行)。
而且住处的选择要好,别抱着神马“投资、保值”的心思去找房子,就是消费品,老头儿太太住着舒坦为最高宗旨。
比如说公交、购物都要方便,尤其是华人超市,老人家的口味是最难改的;离孩子家要近,多近?数九寒冬煮熟的饺子打包拎着走过去也不会凉,就好。
钱的问题,以现在国内的房价,若是一、二线城市,买了国内的房子自己单独住应该不是难事,繁简由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
守财奴?那就木办法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指望父母做什么。中式的亲子关系里最麻烦的一部分就是那种越俎代庖式的,孩子小的时候从择园择校到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找什么配偶都要父母指点规划,反过来孩子也喜欢对年迈的父母指点规划。

拉开点儿距离,各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犯该犯的错误、吸取该吸取的教训。
血缘关系只是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父母和子女之间不会比路人相差多少。
说得非常到位。赞!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