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也许是个错误的决定。

waren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据我观察,华人老人间也不容易交朋友,防戒心也重,特别是申请了老人廉租屋的群体,因为,都懂的,好多收入不是真实的,所以大家不想走得太近。再说,老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也有的是“坏人变老了”的一类人,总之,老人到加拿大定居,除非是丧偶独子国内又无亲戚的老人可以不得不投靠海外子女,否则,除了少数适应力强的,都孤独难受煎熬。英语,开车问题在多伦多,温哥华的市中心或附近居住不是大问题。
 
父母说,等他们很老的时候,不会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听到这里,我觉得也许移民真的是个错误。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为父母办理移民,就算以后有这个能力,他们也认为老了可能还是在国内习惯一些。
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孩子以后在这边习惯了回不去,父母老了不愿意或者身体不好没办法过来,那我们夹在中间该怎么办?两头放不下,两头都牵挂,真是太难过了!
我辞掉工作,自己干,就是想回国方便。一年现在回国一次,一次2月。反正这辈子也富贵不了,凑合过吧
 
对于过来生活的老人家们也是因人而异吧。
大家的各自有各自的特征,有的人喜欢热闹耐不住寂寞、有的人反倒enjoy寂寞,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对策,现在团聚的父母特多,老人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不难的。

以我的见闻和经验,父母团聚过来以后第一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住处,这一点优先级最高,没有之一,道理不多说,自己体会(脑补也行)。
而且住处的选择要好,别抱着神马“投资、保值”的心思去找房子,就是消费品,老头儿太太住着舒坦为最高宗旨。
比如说公交、购物都要方便,尤其是华人超市,老人家的口味是最难改的;离孩子家要近,多近?数九寒冬煮熟的饺子打包拎着走过去也不会凉,就好。
钱的问题,以现在国内的房价,若是一、二线城市,买了国内的房子自己单独住应该不是难事,繁简由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
守财奴?那就木办法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指望父母做什么。中式的亲子关系里最麻烦的一部分就是那种越俎代庖式的,孩子小的时候从择园择校到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找什么配偶都要父母指点规划,反过来孩子也喜欢对年迈的父母指点规划。

拉开点儿距离,各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犯该犯的错误、吸取该吸取的教训。
血缘关系只是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父母和子女之间不会比路人相差多少。
说得好。赞
 
据我观察,华人老人间也不容易交朋友,防戒心也重,特别是申请了老人廉租屋的群体,因为,都懂的,好多收入不是真实的,所以大家不想走得太近。再说,老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也有的是“坏人变老了”的一类人,总之,老人到加拿大定居,除非是丧偶独子国内又无亲戚的老人可以不得不投靠海外子女,否则,除了少数适应力强的,都孤独难受煎熬。英语,开车问题在多伦多,温哥华的市中心或附近居住不是大问题。
还是愿意凑热闹的多,
我正想做这个生意呢, 弄个棋牌室, 老人之家, 我管接送, 一顿饭, 烧热水, 茶叶自己带,
服务包括拉到庙里烧香, 集中到广场跳舞, 练太极拳,
老人不用交钱, 我卖礼品卷给孝顺儿女,
 
不是我想得太多。是我在中国工作时候,我的同事们喜欢谈论彭丽媛的。我的同事们比较封建迷信的,她们说彭丽媛长得像观音菩萨,彭丽媛的额头上点一个红痣,就是观音菩萨下人间。我的同事们说,彭丽媛能保佑她丈夫还要高升的,会升到中国最高位子的。等我移民加拿大后,一看中国新闻,习近平已经是中国国家副主席了。我给中国同事打电话,说她们的预言真准哦!我的同事说,彭丽媛就是观音下凡间!她们都信仰佛教的!
我对包括佛教在内的各种宗教抱有极大的敬意,但是你说的这个逻辑我认为和佛教无关,和精神健康有关
 
再补充一点感受,并与上边的朋友交流。
上边我谈了不会英语和开车,老年朋友不要移民。这并不是最大的困难。购物,乘车,并不难学会,让生活丰富多彩也不在话下。最难最怕的是什么呢?是生病去医院不能说病情。无法与医生交流。这是最最麻烦最最可怕的事。儿子如不在身边,那就一言难尽其苦。儿女在身边,也会大大耽误他们的工作。看病时间之长,尽人皆知。这边看病特别仔细,慢性病更是医院的常客。不会英语怕就怕在这一点上。所以,老年朋友学英语应该把医用英语放在首位。
语言障碍,看病是首当其冲。
 
再补充一点感受,并与上边的朋友交流。
上边我谈了不会英语和开车,老年朋友不要移民。这并不是最大的困难。购物,乘车,并不难学会,让生活丰富多彩也不在话下。最难最怕的是什么呢?是生病去医院不能说病情。无法与医生交流。这是最最麻烦最最可怕的事。儿子如不在身边,那就一言难尽其苦。儿女在身边,也会大大耽误他们的工作。看病时间之长,尽人皆知。这边看病特别仔细,慢性病更是医院的常客。不会英语怕就怕在这一点上。所以,老年朋友学英语应该把医用英语放在首位。
语言障碍,看病是首当其冲。
找华人家庭医生。进入专科医生阶段,要求中文服务,这是权利。自己学英语要把医学用语讲清,要求太高了。不要怕麻烦孩子,孩子就是在您困难的时候用的,不然把您移过来做什么。
 
找华人家庭医生。进入专科医生阶段,要求中文服务,这是权利。自己学英语要把医学用语讲清,要求太高了。不要怕麻烦孩子,孩子就是在您困难的时候用的,不然把您移过来做什么。
没错,这个时候谈不上麻烦不麻烦,这是责任。

就算在国内,七老八十的自己上医院,或住院无亲人照顾,这时候让儿女放下国外的生活工作来照顾,就更是麻烦子女了。
 
再补充一点感受,并与上边的朋友交流。
上边我谈了不会英语和开车,老年朋友不要移民。这并不是最大的困难。购物,乘车,并不难学会,让生活丰富多彩也不在话下。最难最怕的是什么呢?是生病去医院不能说病情。无法与医生交流。这是最最麻烦最最可怕的事。儿子如不在身边,那就一言难尽其苦。儿女在身边,也会大大耽误他们的工作。看病时间之长,尽人皆知。这边看病特别仔细,慢性病更是医院的常客。不会英语怕就怕在这一点上。所以,老年朋友学英语应该把医用英语放在首位。
语言障碍,看病是首当其冲。
老年人如果不是有一定基础,一大把年纪学英语简直是活受罪
 
【要求中文服务,这是权利。】。
怕不是这么简单。只听说过。实践起来很不容易。跟着病人在医院转来转去,检查,代笔,见医生,等待,诸多事宜,断不会白作。院外有按小时付费的翻译,专事陪伴病人服务。恰好说明医院给中文服务的缺如。
华人已占加拿大第一大移民人群,医院应有中文服务,并且落实,还怕是个梦想。我曾请OMNI电视台代华人呼吁此事,未有响应。
 
最后编辑: 2016-04-14
面对现实,对于老人来说,你觉得是老两口孤苦伶仃地在国内养老好,还是跟着子女在国外有照顾的好,而且移民还有医疗的基本保障?

你不能把移民后遇到的困难,跟子女不出国,在国内跟你们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区,这么方便的照顾来对比。
 
面对现实,对于老人来说,你觉得是老两口孤苦伶仃地在国内养老好,还是跟着子女在国外有照顾的好,而且移民还有医疗的基本保障?

你不能把移民后遇到的困难,跟子女不出国,在国内跟你们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区,这么方便的照顾来对比。
你忽略了老年人的交际圈。
本来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其乐融融,离开亲朋戚友,就算24小时对着子女也会闷的。
 
怕不是这么简单。只听说过。实践起来很不容易。跟着病人在医院转来转去,检查,代笔,见医生,等待,诸多事宜,断不会白作。院外有按小时付费的翻译,专事陪伴病人服务。恰好说明医院给中文服务的缺如。
华人已占加拿大第一大人群,医院应有中文服务,并且落实,还怕是个梦想。我曾请OMNI电视台代华人呼吁此事,未有响应。
困难肯定有啊,毕竟换了个新国家,就算是做子女的,看病的英语很多也未必够用。

好在还是有中文家庭医生,或者朝想办法的思路去走。。。。

有身份,到底还能医疗有福利,那没身份的呢?

在国内,看病是方便,但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不是么?
 
你忽略了老年人的交际圈。
本来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其乐融融,离开亲朋戚友,就算24小时对着子女也会闷的。
不是我忽略交际圈,不要说老人了,我们在国内也是有交际圈的。

你不能占着好处,而看没有得到的一面,对吧?交际圈再好,但子女毕竟是亲人。

换个角度想,对于国内失独的老人来说,辣么多的交际圈,都抵不上子女啊。。。。不是么?
 
不是我忽略交际圈,不要说老人了,我们在国内也是有交际圈的。

你不能占着好处,而看没有得到的一面,对吧?交际圈再好,但子女毕竟是亲人。

换个角度想,对于国内失独的老人来说,辣么多的交际圈,都抵不上子女啊。。。。不是么?
一棵老树连根拔起,迁移他乡生存所面对的困难岂是年轻人能比的?
亲人靠太近了,就容易摩擦。
 
一棵老树连根拔起,迁移他乡生存所面对的困难岂是年轻人能比的?
亲人靠太近了,就容易摩擦。
你这个话我不同意,你要跟现实去对比。

现实是,老人觉得子女在国外,而自己在国内无子女好?

还是跟着子女好?

连根拔起这些精神层面的暂时放一放,现在是现实问题,老人老了,七八十岁了,你选择哪里?哪里的苦难和孤单更多?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