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现实演绎《肖申克的救赎》,寒门学子大学名额被顶替,人生被强拆

世界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制度,也是就两种制度: 一种是独裁专政,一种是民主法制。 ——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确是处在一个中世纪的社会。
 
蜗居是挺有意思的(y),Lise123 的感想,啥时候有时间,分享一下呀:wdb19:
总结一下我看这剧的感受。
1.播出的那年楼市刚开始热,这电视剧就像是楼市大涨的预言一样,你攒钱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2.别选错专业,读了白花钱,工资才几千元,能攒钱养孩子吗?
3.不当小三,找个好男孩结婚才是硬道理。
4.国内的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尤其收入不高的人群。找个小城市生活,蒙村是挺好的选择。
是不是像移民软文。哈哈。
 
新中国这种顶替的事不仅局限于高考, 考公务员或者考其他都有这种现象。 本人在18岁参加高考, 那年日语单科突然提到70分及格线,而我只考了68.5分,尽管总分超录取线30多分,还是落榜,落榜后,正好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爸爸是邮电局人事科长,邮电局当时招聘国际营业员, 我那个同学动员我考,我当时的日语水平在他之上,我想我考肯定比他强,结果,发榜的时候,我落榜,他选中,我知道肯定是他顶替了我, 我要求公开试卷,但是,邮电局领导根本不听我的申诉,无奈,我到市政府上访, 也没用。 最终我只能再选择高考, 还好,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邮电局,不然,就很可能一直在邮电局干投递员。所以,这种顶替现象在新中国一点都不新鲜。
 
这个事和高考制度关系不大,反而更说明高考制度的“公平”,至于身份盗用属于户籍制度的问题。
高考制度的原意和初期的执行是很不错的,目前政府的教育产业化-有钱就能读大学和高考的双轨制,我个人认为平衡了穷人孩子和教育投资,更像西方国家大量的奖学金制度。既能保证穷人家的优秀孩子不会因为穷无法上大学,又能满足有钱人孩子读大学的机会,但是据我所知,国内的正规大学还是有区分正规录取和花钱的学生的,这也是确保维持大学的名望的底线-必然要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这个案子里面的这种大学可能没有这层考虑。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