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挣命的老头和遁世的少年

《挣命的老头子和遁世的少年人》

津津有味搜寻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之战的八卦材料,发现歌德居然和双方都挺要好,觉得这家伙有点意思。
单看叔本华一直单方面挑黑格尔,屡败屡战,显然个性就不是一般的轴。
能做这个偏执狂的偶像,必有过人之处。而《少年维特之烦恼》还不足以说服我。
于是,把一直没读的《浮士德》放进日程,断续读下去。

开篇就惊诧于男主浮士德的设定:
一个年过半百穷经皓首的老学究。
他既是魔鬼与上帝赌局中的棋子,又是与魔鬼赌局中对弈的一方。
都说老房子着火最没救,接下来就是老学究和魔鬼就老树如何开新花的问题讨价还价,达成以及达成交易后双方继续相爱相杀。

魔鬼牢记使命,一直不懈制造致命诱惑。
于是老房子在红尘中烈火烹油,火势渐旺,经历世俗情爱的幻灭,权势富贵的幻灭,美的无常与幻灭,理想乌托邦的幻灭,但他及至临死仍在挣命,终于给到上帝一个截胡赌注的借口。
就这么的,老学究浮士德在华丽体验了生活并在造了一堆孽后,先验性搭建了主角永远开挂的设定,在天使簇拥下,魔鬼的目送中,灵魂有惊无险上了天堂。

这让我想起与浮士德几乎同时期的红楼梦。
红楼梦成书如炼金,最少经历了“批阅十载”的琢磨。《浮士德》更甚,从动笔到完稿,时间跨度近六十年,期间歌德搁笔数次,经历了各种动荡和社会变革。

红楼的男主衔玉而生,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出场逼格不能更高。
人设是高富帅的贵公子,但看行事,有点对不住这付伶俐皮囊。
简单说,软脚蟹,不要说把握自己人生,各种场合都撑不住场。
跟浮士德那个糟老头子一比,与魔订契不肯认命的强韧和少年得志遇事逃遁的脆弱,真是鲜明对照组。
不难想象,若是狭路相逢,谁歌谁泣。

红楼梦那首顽石偈,上来便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入红尘若许年”。这感觉,有点像了。
但是,再看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偈子列举的红尘诱惑看起来似乎和浮士德订约后的经历差不太多,但感觉就是很不一样。

东方传统文化中,理论总要玄之又玄才叫高妙,道德也立得特别高杆。
反观现实中,种种欲望都要有准确对应的实际载体,丝毫不含糊。
其落差之大,非外邦人能领会。

对应东方哲学发散式玄妙,西方哲学更重靶向性逻辑。
对应好了歌描述的现实和功利,浮士德始终没有停止求索,灵魂不能上天堂的谶言不能阻止他的冒险,理想达成不能束缚他的脚步,幻灭也不能。

这大概和内陆文化和航海文化的内核差异。

也体现同时期东西方社会的特点。
彼时中国处于清代乾隆盛世,蒂固根深的内陆农耕文化和儒家思想一统江山,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偶有变革也是螺蛳壳里作道场。如大观园中种种精致繁复,美则美矣,未免狭隘。
书中家族的衰落到书外帝国的没落,于此已见端倪。

当其时,欧洲正经历文艺复兴后的叩问与变革,乱世出大师,那前后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文化启蒙运动里,哲学家革命革命家诗人和文豪层出不穷: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
伏尔泰提倡的理性崇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倡全民公意和平民革命;
康德的二律背反和三大批判;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逻辑学;
叔本华,和黑格尔背道而弛的唯意志论;
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涌现。
还有,歌德和他的《浮士德》一一
想象之瑰丽,意境之宏大,内容之深刻,不可足一而论。

想起少年时读的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这届少年,不知道比宝玉如何?
我们又有没有,赢了浮士德?
 
最后编辑: 2020-08-04
《挣命的老头子和遁世的少年人》

津津有味搜寻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之战的八卦材料,发现歌德居然和双方都挺要好,觉得这家伙有点意思。
单看叔本华一直单方面挑黑格尔,屡败屡战,显然个性就不是一般的轴。
能做这个偏执狂的偶像,必有过人之处。而《少年维特之烦恼》还不足以说服我。
于是,把一直没读的《浮士德》放进日程,断续读下去。

开篇就惊诧于男主浮士德的设定:
一个年过半百穷经皓首的老学究。
他既是魔鬼与上帝赌局中的棋子,又是与魔鬼赌局中对弈的一方。
都说老房子着火最没救,接下来就是老学究和魔鬼就老树如何开新花的问题讨价还价,达成以及达成交易后双方继续相爱相杀。

魔鬼牢记使命,一直不懈制造致命诱惑。
于是老房子在红尘中烈火烹油,火势渐旺,经历世俗情爱的幻灭,权势富贵的幻灭,美的无常与幻灭,理想乌托邦的幻灭,但他及至临死仍在挣命,终于给到上帝一个截胡赌注的借口。
就这么的,老学究浮士德在华丽体验了生活并在造了一堆孽后,先验性搭建了主角永远开挂的设定,在天使簇拥下,魔鬼的目送中,灵魂有惊无险上了天堂。

这让我想起与浮士德几乎同时期的红楼梦。
红楼梦成书如炼金,最少经历了“批阅十载”的琢磨。《浮士德》更甚,从动笔到完稿,时间跨度近六十年,期间歌德搁笔数次,经历了各种动荡和社会变革。

红楼的男主衔玉而生,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出场逼格不能更高。
人设是高富帅的贵公子,但看行事,有点对不住这付伶俐皮囊。
简单说,软脚蟹,不要说把握自己人生,各种场合都撑不住场。
跟浮士德那个糟老头子一比,与魔订契不肯认命的强韧和少年得志遇事逃遁的脆弱,真是鲜明对照组。
不难想象,若是狭路相逢,谁歌谁泣。

红楼梦那首顽石偈,上来便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入红尘若许年”。这感觉,有点像了。
但是,再看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偈子列举的红尘诱惑看起来似乎和浮士德订约后的经历差不太多,但感觉就是很不一样。

东方传统文化中,理论总要玄之又玄才叫高妙,道德也立得特别高杆。
反观现实中,种种欲望都要有准确对应的实际载体,丝毫不含糊。
其落差之大,非外邦人能领会。

对应东方哲学发散式玄妙,西方哲学更重靶向性逻辑。
对应好了歌描述的现实和功利,浮士德始终没有停止求索,灵魂不能上天堂的谶言不能阻止他的冒险,理想达成不能束缚他的脚步,幻灭也不能。

这大概和内陆文化和航海文化的内核差异。

也体现同时期东西方社会的特点。
彼时中国处于清代乾隆盛世,蒂固根深的内陆农耕文化和儒家思想一统江山,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偶有变革也是螺蛳壳里作道场。如大观园中种种精致繁复,美则美矣,未免狭隘。
书中家族的衰落到书外帝国的没落,于此已见端倪。

当其时,欧洲正经历文艺复兴后的叩问与变革,乱世出大师,那前后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文化启蒙运动里,哲学家革命革命家诗人和文豪层出不穷: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
伏尔泰提倡的理性崇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倡全民公意和平民革命;
康德的二律背反和三大批判;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逻辑学;
叔本华,和黑格尔背道而弛的唯意志论;
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涌现。
还有,歌德和他的《浮士德》一一
想象之瑰丽,意境之宏大,内容之深刻,不可足一而论。

想起少年时读的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这届少年,不知道比宝玉如何?
我们又有没有,赢了浮士德?
三娃辣妈,里里外外,健身、育娃、饱读诗与书,古与今、中与外,阿蛮历害!??
难以望其项背!
:wdb17:
 
最后编辑: 2020-08-04
《挣命的老头子和遁世的少年人》

津津有味搜寻叔本华与黑格尔哲学之战的八卦材料,发现歌德居然和双方都挺要好,觉得这家伙有点意思。
单看叔本华一直单方面挑黑格尔,屡败屡战,显然个性就不是一般的轴。
能做这个偏执狂的偶像,必有过人之处。而《少年维特之烦恼》还不足以说服我。
于是,把一直没读的《浮士德》放进日程,断续读下去。

开篇就惊诧于男主浮士德的设定:
一个年过半百穷经皓首的老学究。
他既是魔鬼与上帝赌局中的棋子,又是与魔鬼赌局中对弈的一方。
都说老房子着火最没救,接下来就是老学究和魔鬼就老树如何开新花的问题讨价还价,达成以及达成交易后双方继续相爱相杀。

魔鬼牢记使命,一直不懈制造致命诱惑。
于是老房子在红尘中烈火烹油,火势渐旺,经历世俗情爱的幻灭,权势富贵的幻灭,美的无常与幻灭,理想乌托邦的幻灭,但他及至临死仍在挣命,终于给到上帝一个截胡赌注的借口。
就这么的,老学究浮士德在华丽体验了生活并在造了一堆孽后,先验性搭建了主角永远开挂的设定,在天使簇拥下,魔鬼的目送中,灵魂有惊无险上了天堂。

这让我想起与浮士德几乎同时期的红楼梦。
红楼梦成书如炼金,最少经历了“批阅十载”的琢磨。《浮士德》更甚,从动笔到完稿,时间跨度近六十年,期间歌德搁笔数次,经历了各种动荡和社会变革。

红楼的男主衔玉而生,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出场逼格不能更高。
人设是高富帅的贵公子,但看行事,有点对不住这付伶俐皮囊。
简单说,软脚蟹,不要说把握自己人生,各种场合都撑不住场。
跟浮士德那个糟老头子一比,与魔订契不肯认命的强韧和少年得志遇事逃遁的脆弱,真是鲜明对照组。
不难想象,若是狭路相逢,谁歌谁泣。

红楼梦那首顽石偈,上来便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入红尘若许年”。这感觉,有点像了。
但是,再看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偈子列举的红尘诱惑看起来似乎和浮士德订约后的经历差不太多,但感觉就是很不一样。

东方传统文化中,理论总要玄之又玄才叫高妙,道德也立得特别高杆。
反观现实中,种种欲望都要有准确对应的实际载体,丝毫不含糊。
其落差之大,非外邦人能领会。

对应东方哲学发散式玄妙,西方哲学更重靶向性逻辑。
对应好了歌描述的现实和功利,浮士德始终没有停止求索,灵魂不能上天堂的谶言不能阻止他的冒险,理想达成不能束缚他的脚步,幻灭也不能。

这大概和内陆文化和航海文化的内核差异。

也体现同时期东西方社会的特点。
彼时中国处于清代乾隆盛世,蒂固根深的内陆农耕文化和儒家思想一统江山,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偶有变革也是螺蛳壳里作道场。如大观园中种种精致繁复,美则美矣,未免狭隘。
书中家族的衰落到书外帝国的没落,于此已见端倪。

当其时,欧洲正经历文艺复兴后的叩问与变革,乱世出大师,那前后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文化启蒙运动里,哲学家革命革命家诗人和文豪层出不穷: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
伏尔泰提倡的理性崇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倡全民公意和平民革命;
康德的二律背反和三大批判;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逻辑学;
叔本华,和黑格尔背道而弛的唯意志论;
拜伦,雪莱,济慈等诗人涌现。
还有,歌德和他的《浮士德》一一
想象之瑰丽,意境之宏大,内容之深刻,不可足一而论。

想起少年时读的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这届少年,不知道比宝玉如何?
我们又有没有,赢了浮士德?

笼统而言,有个模糊印象:东方是"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的"遁",而西方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
 
浮士德没看过 怕看不进去

倒是一直想花点时间研究下莎翁 以前在国内时 好不容易买到梁实秋翻译的全集 算是最好的了 仍然觉得翻译损耗太大

所以一直盼着能有能力读英文原文 现在能力倒是绰绰有余了 却没了兴致 死的莎翁竟然没有生龙活虎的女网友有意思 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宝玉是有些娘 但 不能求全责备 外在的懦弱 不能掩盖内心的勇敢 他对黛玉是勇敢的 是无保留的。尤其是在那样的制度之下 他已做到最好 单纯从对黛玉的好上说

关于靶向 哥有个骚词儿 靶向鸡汤 哈哈
 
浮士德没看过 怕看不进去

倒是一直想花点时间研究下莎翁 以前在国内时 好不容易买到梁实秋翻译的全集 算是最好的了 仍然觉得翻译损耗太大

所以一直盼着能有能力读英文原文 现在能力倒是绰绰有余了 却没了兴致 死的莎翁竟然没有生龙活虎的女网友有意思 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宝玉是有些娘 但 不能求全责备 外在的懦弱 不能掩盖内心的勇敢 他对黛玉是勇敢的 是无保留的。尤其是在那样的制度之下 他已做到最好 单纯从对黛玉的好上说

关于靶向 哥有个骚词儿 靶向鸡汤 哈哈
浮士德蛮好玩的。
我喜欢那个?一一明知道他不怀好意,但是偏偏这个坏人每句话都说到你心坎上。有这样的逗比敌人,还要朋友做什么?
 
现在才看到,赞阿蛮雄文,不能赞同更多,特别是浮士德和梅非斯特打赌 和 红楼梦的比较,是典型蓝色海洋文明和黄色农耕文明的区别;这个差别,到现在某些方面甚至在扩大

本大王个人其实不赞成康乾盛世这个说法,甚至认为乾隆是中华文明衰落的最大罪人之一;如果说汉武帝凿通西域,以当时的国力和交通,类似于一年级学生解出了三角函数题;与之类比,乾隆面对马戛尔尼的访问和带来的发明,无动于衷,则类似与大学本科生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

大王叫我来巡山,结果不小心烧了大王的山 :wdb26: :wdb33: :wdb6: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