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历史背景批判《大秦赋》都是胡说八道

我知道啊,所以我在前文说了,

为什么我说即使如此,他也只说对了一半儿呢。我对中共没好感,甚至我认为中共是有史以来最邪恶的政权。但是你也无法Ignore一个事实:它是现政权,而且暂时无可替代。
他做的事具有两面性:一面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和权力,但是另一面,作为现政权,他的某些做法也是维护这个国家和/或民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俗的说就是:绑架。
中共把它和国家绑在一起了,你不喜欢也罢,痛恨也罢,但是你不能视而不见。
比如说他鼓吹这个大一统和铁血军魂,是的,你或佩奇表示反对了,但是你们也是只看到了他们邪恶的一面,而忽略了相对于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确也是不能没有大一统和能征善战的军队的。这就是我上文阐述的中心思想。
我在佩奇某帖里也跟帖了,我让反对大一统的同学出来说说分疆裂土的好处是什么?至今没看到谁能说出来,我期待着鼓吹分裂的同学能正面说说分裂中国的好处是什么?特别是对老百姓而言
不是分裂疆土
你这是扣帽子
帽子一扣就没法聊啦

按照你的逻辑
英国要不要收回美国啊?

再说了
你共匪如果不叛乱
不但台湾是中国的
外蒙古也是中国的吧?

你明明一个叛匪集团
贪污腐化
你哪里来的资格收回这收回那啊?

我建议有闲功夫不如好好学习一下啊中国文字
少闹一些
通商宽衣的笑话!

最难听的
收回来了
你有那个本事管理好吗?
除了通商宽衣请问还会啥啊?

还有精甚
是吗?
知道啥叫丢人现眼吗?
 
最后编辑: 2020-12-29

北美大款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是分裂疆土
你这是扣帽子
帽子一扣就没法聊啦

按照你的逻辑
英国要不要收回美国啊?
你以为英国不想啊,要是英国不想,怎么会有烧白宫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我在文中也说了,从来就没有明明能大一统,却死乞白赖自愿分裂的,分裂是力量均衡、谁也吃不了谁的无奈结果。

不管你们用什么词,加盟也好,联邦也好,如果用于收回台湾,那还有意义,如果把已经收入囊中的边疆甚至中原腹地或东南沿海等地都变成加盟或联邦,那恐怕不好。
给与边疆比如西藏、新疆、内蒙古真正自治权,大概率的西藏会倒向印度,届时,印度的烈火导弹就直接架到川藏线上了,射程足以覆盖中国全境。新疆则出现一个什么斯坦伊斯兰政权,连宁夏、甘肃都不能幸免,反恐前线就退到大秦帝国西部边陲了;内蒙会和外蒙眉来眼去,到时候不是外蒙回归,更有可能是内蒙也被拐去,长城再次成为汉族防御北方的边境了。

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一个有最复杂和敌意邻国的,如果汉族政权不能守住现有边界,反而退守,你会觉得这是对大汉族什么好事么?
 
最后编辑: 2020-12-30
我都纳闷啦:
大字不识几个
折腾啥啊?
这姓习的
撒泡鸟
照照自己
就那么难吗?
大陆折腾的还不够烂是吗?
也想请台湾学习刁近乎田相?
有种先收回北部海参崴再说
那里100个台湾大呢
还大秦赋啦?
大秦武 对吧?
贝字旁 会不会漏念了啊?
笑掉大牙的东西!
 

北美大款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是分裂疆土
你这是扣帽子
帽子一扣就没法聊啦

按照你的逻辑
英国要不要收回美国啊?

再说了
你共匪如果不叛乱
不但台湾是中国的
外蒙古也是中国的吧?

你明明一个叛匪集团
贪污腐化
你哪里来的资格收回这收回那啊?

我建议有闲功夫不如好好学习一下啊中国文字
少闹一些
通商宽衣的笑话!

最难听的
收回来了
你有那个本事管理好吗?
除了通商宽衣请问还会啥啊?

还有精甚
是吗?
知道啥叫丢人现眼吗?
是啊,你说的好啊,但是历史就是这样,败走台湾的是蒋委员长,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是共匪。但是中华民国也不是一直象今天这样民主的啊,否则也不会败走。四大家族贪污腐败有没有?蒋总统当年也不是真民主啊,今天台湾的民主得益于蒋经国的开明,蒋介石败走台湾才导致他的深刻反思和改革。
只能说老蒋的运气差
 
是啊,你说的好啊,但是历史就是这样,败走台湾的是蒋委员长,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是共匪。但是中华民国也不是一直象今天这样民主的啊,否则也不会败走。四大家族贪污腐败有没有?蒋总统当年也不是真民主啊,今天台湾的民主得益于蒋经国的开明,蒋介石败走台湾才导致他的深刻反思和改革。
只能说老蒋的运气差
没错
谢谢你讲道理

四大家族绝对腐烂
都不是腐败的问题
所以共产党才会骗取人民信任

问题是今日的共产党腐烂一点不输以前的国民党
而且管理水平更差
道德水平更差
文化更差 差到恶心死人的地步啦!
通商宽衣!

事物是变化的
没想到国民党变好了
共产党变坏啦😄 多么讽刺啊!
 
胡扯,也就你们一小撮喊打喊杀的吧。。。 :cool:
颠倒黑白啊你
老哥
说真的
你知道共产党为啥变成今天人人痛恨?
因为它从来不认错
所以无法改正
结果就是在反人类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你敢说通商宽衣
是有文化的表现?
蒙鬼啊你
我估计你心里都藐视你们的黑老大
但是你不敢说😊
如果黑老大哪天死了
或者下台啦
你们又一个个义愤填膺:
啊!坏蛋....啊 不是个东西
啥都能说啦
就像对待四人帮 薄袭来
但是 且慢
四人帮也好 刘少奇也好
哪一个不是共产党员?
这种把戏
还是少来的好
小儿科啊
掩耳盗铃
其实效果只有一个:
让人更加看不起共产党这个恶党
 
最后编辑: 2020-12-29

~snowwolf~

独自流浪
新年好!圣诞快乐!
袁老师在另外一个视频中说了:大家千万别把他当成历史大家,他只是个逗逼。不过我认为他是自谦了,他只是个中学历史老师,的确不是史学家。

不要说袁老师了,即使是司马迁,也只是一家之言,而未必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研究历史时,有个现象层出不穷:新朝对前朝的诋毁。这是因为如果不把前朝说的一无是处,就无法说明新朝的造反有理。
比如司马迁说暴秦,那是因为司马迁是汉朝的史官,司马迁不说秦朝坏,汉武帝怎么会允许史记发行?汉朝不把秦朝说的那么坏,他们灭亡秦朝就没有正当性了。所以看史籍既不能完全接受,也不能一概否定,只能是参考
今天对明朝的讽刺挖苦,大多数都是清朝写的。这并非事实。实际明朝远比嘉定三屠的清朝更文明更进化。袁老师也在一个视频里秉承这种一贯的谬误把明朝归纳为混蛋皇帝最集中的王朝,他的依据之一就是有某皇帝炼丹,某皇帝几十年不上朝,etc.。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朝的内阁制已经发展的相当好,皇帝即使几十年不临朝,国政从未被荒芜,可以说是后来日本和英国的政治体系的鼻祖。当然,明朝的内阁制是封建体系的,日本和英国现在的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
明朝的科技、文明都已经非常先进,开花大炮,明朝时叫红衣大炮,远征夷狄时已经名闻天下。即使是清军的八旗劲旅也一度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千古一帝的康熙却下令把明军的开花大炮深藏灭绝。到清末左宗棠远征西北时偶然挖掘发现了洋人的开花大炮早在前朝初期就有了,左宗棠仰天长叹:“三百年前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于被列强欺凌。”《出自左文襄公全集》
回到内阁制,《大秦赋》里也有展现,就是吕不韦convince嬴政的话,大王本就不用操心劳神,凡事都是宰相内阁忙活。
当然,看你的立场了,内阁制容易造成皇帝被宰相架空,但是如果遇到昏君,而内阁制就显示出优势了,这就是明朝若干朝皇帝几十年不临朝,国家也没有大乱的原因。

第二,历史还有一个现象:短命王朝往往不是皇帝太操蛋,而是皇帝太能干。秦始皇也罢,隋炀帝也罢,其实都是很雄才大略的帝王,下笔能写诗文,上马提枪能杀敌。而且据说隋炀帝还长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商纣王使用的弓箭即使是最神勇的武将都拉不开,商纣王却能百步穿杨。太有远大宏图的皇帝就只争朝夕,想一代人完成几代人的事业,所以他们的通病就是:使用民力不当。无论是秦始皇灭六国、修长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etc.,还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远征高丽etc.,莫不如此。汉武帝远征匈奴,把文景之治的财富全耗尽了,以至于下了罪己诏。反之,如果皇帝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肏肏美女嫔妃,百姓的日子却会很好,因为皇帝吃吃肉、喝喝酒、嫖嫖女人花不了什么钱,也不用穷征暴敛,所谓的”无为而治“,但是如果修长城、挖运河、灭匈奴,这钱就花海了,没有蓝翔技校和基建狂魔,连起码的铁锹、镐头都没有,全靠人力和近乎原始的工具,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秦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很多都是从无到有的创建,对后世万代都是模板。详见:https://www.sohu.com/a/311907892_100208024
但是还是我说的,你不能把今人的帽子套给2000多年前祖先头上,借《察今-吕氏春秋》来说: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20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祖先都知道的事,我们今天还在犯同样的错,难道不也太混蛋了么?

不要苛求祖先,他们很伟大!
大款不仅财厚,才也厚 👍
 

~snowwolf~

独自流浪
胡扯,也就你们一小撮喊打喊杀的吧。。。 :cool:
art ok GIF
 
转贴

文/老C
1、

前天公号发了一篇关于秦国的文章。评论不少。反驳我的朋友很多。
一个主要的反驳依据就是,说中国历朝历代对秦朝的评价都很低,都称之为“暴秦”。
这一点倒是没说错。为啥历代封建王朝主流意识形态都把秦国成为“暴秦”呢,有几个原因:
一、秦始皇确实把儒家得罪狠了。焚书坑儒的规模和范围有所争议,但肯定烧了一些书,也坑了一些人。
从汉朝直到晚清(甚至直到1949)儒家都是中国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代表主流观点。
秦始皇得罪儒家得罪的这么厉害,儒家怎么可能说好话。
秦二代而亡,也没时间给自己涂脂抹粉。
二、虽然有诸子百家。但二千年来,儒家在意识形态的唯一真正对手就是法家。
路线之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历代帝王,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明君”,都是外儒内法。
儒是用来忽悠人的,法是实际用来治理的。君主们嘴上说不要法家,身体却都很诚实。
儒家对法家一直是非常忌惮,要把法家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法家永世不得翻身。自然要狠狠的黑秦朝,这个法家的代表。
儒家编了很多故事黑秦朝。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姜女的故事本来和长城以及秦始皇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直到秦始皇去世几百年后,都没人把他跟这个能哭塌建筑物的强悍女人联系起来。隋唐期间,为了黑秦,才把这个故事安到了秦始皇的头上。
三、虽然主流是黑秦,但很多有识之士也对秦国做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三篇关于秦国流传至今著名的政论《过秦论》《六国论》《封建论》,对秦国的评价都是有褒有贬,甚至褒多于贬。即使以仁义为理论核心,对秦国最为贬低的过秦论,前半部分从秦孝公到始皇帝统一前,也都是说秦国好。批评也都是批评统一后仍然严刑峻法穷兵赎武。
《史记》写秦写的比较负面。不过太史公天性浪漫,喜欢悲剧英雄。对言语呕呕的项羽的喜爱惋惜之心溢于文字。对始皇帝和散发阴冷气息的,不近人情的秦国没好感很正常。
有趣的是,过秦六国封建三篇文章都是借古讽今,抒发作者政治理想的。
2、
在儒家已经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多样化很多。评论者肯定其功绩,否定其过失。把秦国描写的一团漆黑的人已经很少了。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的观点是:“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鲁迅为秦国洗地则更直接:“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
黄仁宇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翦伯赞和鲁迅固然是左派。但柏杨、梁启超和黄仁宇应该不算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吧。
即使是在儒家具有支配地位的古代,也有人为秦朝说公道话。
比如,南宋郑樵就写过《秦不绝儒学论》。说二世即位就召见了三十多个儒生,大儒叔孙通奔汉时有百余弟子。齐鲁两地仍然通行儒学。萧何入咸阳也收集了大量秦朝数据。秦始皇也许杀了几个儒生,但肯定没有禁绝儒学。
3、
为啥今天的很多大V对秦国和秦始皇的评价如此不堪,非要说成一团漆黑,秦国的任何贡献优点都不愿意提。
这个其实是恨屋及乌。
秦始皇这个人物,是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标志性人物,或者说是一种政治符号。
前面说到,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对秦的评价很负面。知道辛亥革命后,儒家失去对意识形态的完全把控,对秦和秦始皇才开始有了更多公正的评价。
但对秦始皇的大规模翻案,还是1949年后。
传言说,毛泽东说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这是谣言。
原始的文本是,执政的共产党“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马克思代表分权的民主,秦始皇代表自上而下的集权。对一个健康的政治,两者缺一不可。这也一直是毛泽东的观点。他说过“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对我文章的评论中也提到了林立果在《571工程纪要》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571把毛泽东比作秦始皇。啥时候林立果也成了历史学家,他的评价也有参考价值了?
毛泽东到并不介意把他和秦始皇做类比。他说:“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肯定秦始皇历史地位的同时,毛泽东也说过暴秦两个字,他说:“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完全是正义的。”同时他也高度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秦国和秦始皇有功有过。如果有人说功大于过,有人说过大于功,这些都可以讨论。但说秦国一团漆黑,秦始皇无功只有过。这种观点,就太偏颇了。
也许,有些人骂的不是秦国,也不是秦始皇。他们真正想骂的,想说成一团漆黑的,就是那个为秦始皇翻案的人。
 
共产党执政不是一天两天啦
劣迹斑斑
掩盖都难啊
最后只有一条路:
灭亡
因为多行不义必自毙
凡事讲究规律
共产主义从红透半个地球
到今天
就剩朝鲜 西朝鲜
苟延残喘
下一步就是灭亡么
 

北美大款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转贴

文/老C
1、

前天公号发了一篇关于秦国的文章。评论不少。反驳我的朋友很多。
一个主要的反驳依据就是,说中国历朝历代对秦朝的评价都很低,都称之为“暴秦”。
这一点倒是没说错。为啥历代封建王朝主流意识形态都把秦国成为“暴秦”呢,有几个原因:
一、秦始皇确实把儒家得罪狠了。焚书坑儒的规模和范围有所争议,但肯定烧了一些书,也坑了一些人。
从汉朝直到晚清(甚至直到1949)儒家都是中国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代表主流观点。
秦始皇得罪儒家得罪的这么厉害,儒家怎么可能说好话。
秦二代而亡,也没时间给自己涂脂抹粉。
二、虽然有诸子百家。但二千年来,儒家在意识形态的唯一真正对手就是法家。
路线之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历代帝王,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明君”,都是外儒内法。
儒是用来忽悠人的,法是实际用来治理的。君主们嘴上说不要法家,身体却都很诚实。
儒家对法家一直是非常忌惮,要把法家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法家永世不得翻身。自然要狠狠的黑秦朝,这个法家的代表。
儒家编了很多故事黑秦朝。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姜女的故事本来和长城以及秦始皇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直到秦始皇去世几百年后,都没人把他跟这个能哭塌建筑物的强悍女人联系起来。隋唐期间,为了黑秦,才把这个故事安到了秦始皇的头上。
三、虽然主流是黑秦,但很多有识之士也对秦国做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三篇关于秦国流传至今著名的政论《过秦论》《六国论》《封建论》,对秦国的评价都是有褒有贬,甚至褒多于贬。即使以仁义为理论核心,对秦国最为贬低的过秦论,前半部分从秦孝公到始皇帝统一前,也都是说秦国好。批评也都是批评统一后仍然严刑峻法穷兵赎武。
《史记》写秦写的比较负面。不过太史公天性浪漫,喜欢悲剧英雄。对言语呕呕的项羽的喜爱惋惜之心溢于文字。对始皇帝和散发阴冷气息的,不近人情的秦国没好感很正常。
有趣的是,过秦六国封建三篇文章都是借古讽今,抒发作者政治理想的。
2、
在儒家已经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多样化很多。评论者肯定其功绩,否定其过失。把秦国描写的一团漆黑的人已经很少了。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的观点是:“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鲁迅为秦国洗地则更直接:“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
黄仁宇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翦伯赞和鲁迅固然是左派。但柏杨、梁启超和黄仁宇应该不算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吧。
即使是在儒家具有支配地位的古代,也有人为秦朝说公道话。
比如,南宋郑樵就写过《秦不绝儒学论》。说二世即位就召见了三十多个儒生,大儒叔孙通奔汉时有百余弟子。齐鲁两地仍然通行儒学。萧何入咸阳也收集了大量秦朝数据。秦始皇也许杀了几个儒生,但肯定没有禁绝儒学。
3、
为啥今天的很多大V对秦国和秦始皇的评价如此不堪,非要说成一团漆黑,秦国的任何贡献优点都不愿意提。
这个其实是恨屋及乌。
秦始皇这个人物,是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标志性人物,或者说是一种政治符号。
前面说到,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对秦的评价很负面。知道辛亥革命后,儒家失去对意识形态的完全把控,对秦和秦始皇才开始有了更多公正的评价。
但对秦始皇的大规模翻案,还是1949年后。
传言说,毛泽东说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这是谣言。
原始的文本是,执政的共产党“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马克思代表分权的民主,秦始皇代表自上而下的集权。对一个健康的政治,两者缺一不可。这也一直是毛泽东的观点。他说过“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对我文章的评论中也提到了林立果在《571工程纪要》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571把毛泽东比作秦始皇。啥时候林立果也成了历史学家,他的评价也有参考价值了?
毛泽东到并不介意把他和秦始皇做类比。他说:“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肯定秦始皇历史地位的同时,毛泽东也说过暴秦两个字,他说:“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完全是正义的。”同时他也高度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秦国和秦始皇有功有过。如果有人说功大于过,有人说过大于功,这些都可以讨论。但说秦国一团漆黑,秦始皇无功只有过。这种观点,就太偏颇了。
也许,有些人骂的不是秦国,也不是秦始皇。他们真正想骂的,想说成一团漆黑的,就是那个为秦始皇翻案的人。
对,这篇文章我好像在别的地方也看过。印象深刻的是文章从法家和儒家角度分析了秦始皇被后世谩骂丑化的原因,我认为很有道理。
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套用哲学来说,就是要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
历史太久,湮没了很多事实。今天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反而大概率的是被后世篡改的。
 
因为共产党控制舆论
那么历史剧不单纯是为了谈历史啦
而是为了今天的政治目的
肆意歪曲 篡改
这是共产党的拿手好戏
共产党也许这一次没有歪曲历史
但是由于它撒谎成性
即使这次真的没有篡改历史
很遗憾 老百姓和世人不信你啦
这才是最悲哀的啊
日人民报社长
亲自说的
日人民报除了日期
全是假话
 
最后编辑: 2020-12-29

jjsheng

恢复矿工啦。
转贴

文/老C
1、

前天公号发了一篇关于秦国的文章。评论不少。反驳我的朋友很多。
一个主要的反驳依据就是,说中国历朝历代对秦朝的评价都很低,都称之为“暴秦”。
这一点倒是没说错。为啥历代封建王朝主流意识形态都把秦国成为“暴秦”呢,有几个原因:
一、秦始皇确实把儒家得罪狠了。焚书坑儒的规模和范围有所争议,但肯定烧了一些书,也坑了一些人。
从汉朝直到晚清(甚至直到1949)儒家都是中国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代表主流观点。
秦始皇得罪儒家得罪的这么厉害,儒家怎么可能说好话。
秦二代而亡,也没时间给自己涂脂抹粉。
二、虽然有诸子百家。但二千年来,儒家在意识形态的唯一真正对手就是法家。
路线之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历代帝王,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明君”,都是外儒内法。
儒是用来忽悠人的,法是实际用来治理的。君主们嘴上说不要法家,身体却都很诚实。
儒家对法家一直是非常忌惮,要把法家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法家永世不得翻身。自然要狠狠的黑秦朝,这个法家的代表。
儒家编了很多故事黑秦朝。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姜女的故事本来和长城以及秦始皇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直到秦始皇去世几百年后,都没人把他跟这个能哭塌建筑物的强悍女人联系起来。隋唐期间,为了黑秦,才把这个故事安到了秦始皇的头上。
三、虽然主流是黑秦,但很多有识之士也对秦国做了比较正面的评价。
三篇关于秦国流传至今著名的政论《过秦论》《六国论》《封建论》,对秦国的评价都是有褒有贬,甚至褒多于贬。即使以仁义为理论核心,对秦国最为贬低的过秦论,前半部分从秦孝公到始皇帝统一前,也都是说秦国好。批评也都是批评统一后仍然严刑峻法穷兵赎武。
《史记》写秦写的比较负面。不过太史公天性浪漫,喜欢悲剧英雄。对言语呕呕的项羽的喜爱惋惜之心溢于文字。对始皇帝和散发阴冷气息的,不近人情的秦国没好感很正常。
有趣的是,过秦六国封建三篇文章都是借古讽今,抒发作者政治理想的。
2、
在儒家已经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多样化很多。评论者肯定其功绩,否定其过失。把秦国描写的一团漆黑的人已经很少了。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的观点是:“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鲁迅为秦国洗地则更直接:“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
黄仁宇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翦伯赞和鲁迅固然是左派。但柏杨、梁启超和黄仁宇应该不算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吧。
即使是在儒家具有支配地位的古代,也有人为秦朝说公道话。
比如,南宋郑樵就写过《秦不绝儒学论》。说二世即位就召见了三十多个儒生,大儒叔孙通奔汉时有百余弟子。齐鲁两地仍然通行儒学。萧何入咸阳也收集了大量秦朝数据。秦始皇也许杀了几个儒生,但肯定没有禁绝儒学。
3、
为啥今天的很多大V对秦国和秦始皇的评价如此不堪,非要说成一团漆黑,秦国的任何贡献优点都不愿意提。
这个其实是恨屋及乌。
秦始皇这个人物,是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标志性人物,或者说是一种政治符号。
前面说到,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对秦的评价很负面。知道辛亥革命后,儒家失去对意识形态的完全把控,对秦和秦始皇才开始有了更多公正的评价。
但对秦始皇的大规模翻案,还是1949年后。
传言说,毛泽东说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这是谣言。
原始的文本是,执政的共产党“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马克思代表分权的民主,秦始皇代表自上而下的集权。对一个健康的政治,两者缺一不可。这也一直是毛泽东的观点。他说过“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对我文章的评论中也提到了林立果在《571工程纪要》对秦始皇的负面评价,571把毛泽东比作秦始皇。啥时候林立果也成了历史学家,他的评价也有参考价值了?
毛泽东到并不介意把他和秦始皇做类比。他说:“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肯定秦始皇历史地位的同时,毛泽东也说过暴秦两个字,他说:“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完全是正义的。”同时他也高度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秦国和秦始皇有功有过。如果有人说功大于过,有人说过大于功,这些都可以讨论。但说秦国一团漆黑,秦始皇无功只有过。这种观点,就太偏颇了。
也许,有些人骂的不是秦国,也不是秦始皇。他们真正想骂的,想说成一团漆黑的,就是那个为秦始皇翻案的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
 

阿吾

踏实做事 有趣做人
大秦赋是大毒草,全民批秦暴政,导演用心良苦,
秦两代就亡了,大倾覆。。

商鞅被车裂,白起被赐死,韩非被李斯陷害毒死,李斯被灭三族,扶苏、蒙恬被赵高李斯害死,秦始皇巡游中暴毙,儿子女儿被胡亥杀了,胡亥被赵高杀死,赵高被子婴杀死,子婴被项羽杀死,秦地秦人几乎全成为一片焦土,请问大秦帝国里面谁是贏家?
 
最后编辑: 2020-12-2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