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两年找了三个工作,拿了三个证,撞了一次车

近日在庭审作证中见到这么一问一答:

问:你能听懂普通话吗?
答:100%

这个回答不准确,虽然不构成perjury(作伪证),但其实是个honest mistake。

没有任何人能够100%听懂所有语言,即使是自己的母语。

准确地回答应该是:我一般都能听懂,前提是内容不超出我的知识范围。

有人见到移民二代来了一年半载就开始颇为流利地讲英语,于是误以为只需一年半载就能“掌握”英语。
这个你有点矫情了, 听懂说话跟听懂内容是两码事,
非要这么矫情, 我说你的问题也不完整, 有人说话很准确, 有人说话很多的毛病, 你不能问能不能听懂普通话,用你的根据, 没人能听懂100%, 我也可以说没人能100%准确的表达,
 
这个你有点矫情了, 听懂说话跟听懂内容是两码事,
非要这么矫情, 我说你的问题也不完整, 有人说话很准确, 有人说话很多的毛病, 你不能问能不能听懂普通话,用你的根据, 没人能听懂100%, 我也可以说没人能100%准确的表达,
你说的对,是我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
 
有些新移民問我,他們收到作陪審員的通知,而他們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不錯,可以勝任。但加拿大所用的英語,受歐洲多種語言影響,而罪犯們所用的語言,和我們平日生活所用的語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告訴他們,不要太過自信。
 
有的时候我考虑 ear training 除了在音乐训练上面有用处以外,在外语听力上面是不是也有用。 我是用一个sony mp3 反复听一句话来训练耳朵神经突破 听力瓶颈的。
 
感谢安先生提供的信息,让我学到不少 东西。个别人抬杠不必理他,低层次的人哪里都有。

看了律师还要学习语言哲学呀。

律师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同一个事实用不同的措辞描述,有时候会产生很不同的效果。所以,称职的律师语言能力都是很强的。
还有,汉语是文学语言,可实在不擅长逻辑思维,表达准确含义的词根变化、时态等等完全没有。在这一点上,母语为汉语者从事法律工作先天有些“吃亏”。

谢谢
 
有的时候我考虑 ear training 除了在音乐训练上面有用处以外,在外语听力上面是不是也有用。 我是用一个sony mp3 反复听一句话来训练耳朵神经突破 听力瓶颈的。

您说的感觉类似于英语专业的“精听”、“听写”, 一句话中的每个词包括人名地名都尽量准确记录下来;最初的时候,这样“抠字眼”似乎反而影响了对“意思”的理解,所谓Listen for the idea, not the words。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训练对语音语调和听力敏感可能都有好处。
 
今日见到这么个句子:
八戒,请将某某公司的合同盖章并寄给某总。

第一感觉是:Please affix a seal / stamp on the ... company's contract and send it to....

转念一想:且慢,倘若八戒只是负责传话,给合同盖章的另有其人,这么译就错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转念一想很有必要:八戒确实只是安排其他人给合同盖章。

这句话还可以译为: Please have the ...contract stamped...

这句中文比较模糊,含义摸棱两可,在英语中做不到那么“奢侈”。

无奈,只能多与八戒沟通
 
我感觉,用了毕生的精力,就是学会了一种语言,而那是出生在当地的五岁幼儿说母语就已经达到的成就,是不太值得的。我这是个人偏见啊,权当笑话听。
楼主说半天,你还是没看懂。五岁说的你以为是什么 成就。
很多华人父母都说自己孩子中文流利,英文也很好,七八岁的孩子吧,实际上,是中文和英文都很差。精通,是鱼在水里游。会,是人在水里游。说错了,前者是相忘于江湖;后者是相濡以唾沫
 
最后编辑: 2015-10-06
学英语太痛苦了,听母语不需要思索大脑立刻起反应,听英语得先听到脑子里再由大脑翻译成中文。需要大量的词汇,需要听的懂,这些都需要一点点的熬熟练度,太痛苦了。
痴痴的问楼主一句,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掌握英文,要求不高,达到英语母语者初中生水平就行了。
在线等。
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没有这种痛苦了,但是说的时候快起来我还是中文语序先冒出来,要先有意识思考才行。当然我说中文也有这个问题,总是嘴跟不上脑的感觉
 
近日遇到这么一情况:某君在国内是老师,在加拿大因为某件事情惹了些麻烦。当被问及“你在国内做什么工作时”,某君说“I feel shameful...(我感到惭愧……)'。听到这句话的西人都不是很理解这什么意思,我在旁边是懂的。作为华人,我知道他想说的是“说来惭愧”。

西人不太理解这种逻辑,他们不理解“昔日为人师表,今朝沦落到此境地”的这种“落差”。在西人眼中,职业/年龄/性别和某人受尊敬的程度似乎并不能完全挂钩。例如,西人对长者的态度似乎就略微不同于华人的“尊老”。在口译过程中,体验到的此类文化差异相当明显,各族裔的民族心理极为微妙,很有意思。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听到此话的西人第一反应是“There is nothing shameful about this(没什么需要惭愧的)"。
 
近日在翻译中遇到“笑面虎”这个词,颇费了一番思量。

现场的时候想不到合适的译法,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一下,形容某人“外表和善,内心凶猛”等等。这种处理并不能让人满意,于是事后就此概念请教了一位英语是母语的翻译“老同志”(此君是我心目中的活字典)。

我希望有类似的比喻。

他提出了两个建议:

1.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2. Someone who sheds crocodile’s tears

遗憾的是,这两种译法都不是很贴切。最后他建议译为:

Someone’s polite / cordial manner is only a façade.

这么一来,意思算是表达了,但比喻仍然损失了。

其实,不同语言通过翻译过程是能够互相补充的,这就是为什么保留一定的翻译腔反而有益于启发思维,让读者/听众感到原来还有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所以,倘若有足够多的人坚持使用“smiling tiger”这种说法,久而久之,大家可能也就接受了。

如果有一天,在多伦多的街头,你听见西人说“Mixed egg. You roll egg!”,你会知道,这是语言文化融合的结果。
 
似乎在中文裏,滾蛋的蛋和雞蛋的蛋不是同一個名詞。。。
 
近日遇到这么一情况:某君在国内是老师,在加拿大因为某件事情惹了些麻烦。当被问及“你在国内做什么工作时”,某君说“I feel shameful...(我感到惭愧……)'。听到这句话的西人都不是很理解这什么意思,我在旁边是懂的。作为华人,我知道他想说的是“说来惭愧”。

西人不太理解这种逻辑,他们不理解“昔日为人师表,今朝沦落到此境地”的这种“落差”。在西人眼中,职业/年龄/性别和某人受尊敬的程度似乎并不能完全挂钩。例如,西人对长者的态度似乎就略微不同于华人的“尊老”。在口译过程中,体验到的此类文化差异相当明显,各族裔的民族心理极为微妙,很有意思。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听到此话的西人第一反应是“There is nothing shameful about this(没什么需要惭愧的)"。
向某君热情推荐热播电视剧, shameless,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