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一项史上最长的成人跟踪研究项目显示,什么样的人活得最幸福?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昨天跟儿子散步,他给我讲了很多bee的世界的事,我开始以为bee都是公的,只有一个母的。原来是queen bee也是象公猴打架来得到地位的,而且更惨,迟早被其他母bee代替后,会被杀死,哪怕生再多孩子都不行。猴子不做王也就是失去些交配权罢了。不过话说回来,猴子不交配可能生不如死,不然我国怎么那么多男的要养很多很多情妇
动物追求交配和延续基因的权利。人也是动物,不过部分地把追求转移到了延续物质或精神遗产方面。
 
阶级的大门永远打开不会关闭

松松手

自由落体的快感不要太爽

阶级下滑,非常爽,比如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去大理买个院子。自己这辈子爽了,后世子孙不知道要花多少年才能回到北京。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再加一句“干脆无子孙,留钱留给谁” :ROFLMAO:
 
有一种是自身需求欲望得到满足而幸福;有一种是与他人比较产生优越感而幸福;有一种是与社会交流被认可赞美而幸福;有一种是实现身为人的自我价值而幸福。
外延大的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跟你推荐一个刚看的电视,
The social dilemma
讲social media怎么操纵人的思维,怎么分化社会,
 
你刚才说 “孤独与否取决于你的社交需求有多大、是否得到满足” ,我是赞同的
这个造成了每个人对孤独的程度忍受度和享受度,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和村上说的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说的一个意思,异曲同工,
他们的社交需求就会相对少,就会忍受/享受孤独。。。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体会不到这种孤独的感觉。
我是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时间孤独啊。
 
一群人听古典音乐,我觉得很boring,别人都很享受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孤独了,这个体会我经常有
相反,如果我觉得很享受,别人觉得很boring,我大概感觉好些,至少跟这个曲子有交流。
这大概是很多人能一个人闭门读书的原因,有时候跟几百年前的人的交流来得比身边人更有意思。

我不会觉得孤独,各人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是很好吗?我对这种情绪没感觉。
 
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视频,讲述人是Robert Waldinger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精神科医师、精神分析治疗师),他们经过长达7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有一个共同特点。

感兴趣的园友可以看后面的视频,文字版内容我简单节选整理如下。

该项目名为The Grant & Glueck Study

从1938年起,研究者追踪了2组男性。第一组268名在加入研究时还是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他们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大学学业,之后绝大多数人为战争工作。另外一组追踪的群体是456名波士顿最贫穷地区的男孩。

这批人可谓“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在76年的时间里,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进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了工人、律师、砖匠、医生,有人成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最特别的是还有一位成了总统。有人从社会最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相反,掉落云端。

这724名男性中,大约有60位还在世,并继续参与这项研究,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过90岁了。现在我们正开始研究他们总数超过2000个的孩子们。而我是这项研究的第四任领导者。

那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从这些人生活中提取出来的长篇累牍的信息到底教会我们什么?其实,完全无关财富、名声或者拼命工作。我们从这项长达75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就这样!

具体来说,我们学到了如下三条。

第一条是,社会连结真的对我们有益,而孤独却有害。

事实证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他们身体更健康,他们也比连结不甚紧密的人活得更长。而孤单的体验是有害的。和不孤独的人相比,那些比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更孤单的人觉得自己更不幸福,他们到中年时健康状况退化地更快,他们的大脑功能衰退更早,而且他们的寿命更短。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个时刻,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不只1个说自己孤独。我们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


第二条信息是,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你拥有的朋友的数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而是你的亲密关系的质量。

事实证明,处于冲突之中真的对我们的健康有害。举个例子,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婚还糟。而生活在良好、温暖的关系中是有保护作用的。

当我们追踪我们的研究对象到他们的80岁之后,我们希望回顾他们的中年生活,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在那时预测谁会享有幸福健康的晚年,谁不会。当我们把所有有关他们50岁的信息都整合起来之后,发现能够预测他们晚年生活的不是他们的中年胆固醇水平,而是他们对所在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而良好、亲密的关系似乎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


第三条我们学到的关于关系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是,良好的关系不仅只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也能保护我们的大脑。

研究表明,在80岁之后依然处在对另一个人安全依恋关系中是有保护性的。在关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时可以依赖另一个人的人们,他们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而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真的无法依赖另一个人的人群,他们将更早出现记忆力衰退。

而那些良好的关系,并不一定要一直保持平顺。一些 80-89 岁的老年夫妇,他们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只要他们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难时刻依赖另一个人时,他们根本就不会记得那些争吵了。所以我们学到的是,良好、亲密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和完好状态。


结论部分

财富与幸福关系不大

我们知道,一旦我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了,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如果你从每年挣75,000美元提高到7500万美元,我们知道你的健康和快乐基本不会发生改变。

在这75年间,我们的研究显示: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对一个总把小别扭放心里的人,一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家庭敌对事件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好的关系上的。
刚刚看到,写得很好
 
第一条是,社会连结真的对我们有益,而孤独却有害

比较关心这一条 视频里有没有讲到 社交媒体的连接是否有同等作用?能否完全替代现实连结 比方说疫情期间?

还有 社交媒体网瘾的危害 和 这里提到的益处 是怎么个权衡?有没有讲到?

演讲中回答了你的问题:"replace screen time with people time"。 最新研究显示,社交媒体实际上对健康无益。
 
只有上过山的人才能谈下山。社会上很多人一辈子坐井观天,连地面都没到达过,张口闭口自己要安全着落,给年轻人发展的空间,伪文艺,假大空,接孩子放学回家,学校门口听一部分中国家长聊天,感慨一下。
每个人都上过山。每个人都有过自己人生的华彩乐段。喜马拉雅山8848是山,皇家山233也是山。
 

bbjj

无官一身轻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体会不到这种孤独的感觉。
我是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时间孤独啊。
那我们说的享受孤独也就是这种啊,物理意义上的孤独,没有很多人出现在日常生活影响自己
 
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做出来的研究其实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哈哈?,还是哈佛的研究,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撑的。说白了,如果他们不做这些研究来挣钱,他们恐怕得流落街头。谁都渴望生活无忧和有美好的家庭生活和很好的朋友关系,之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是因为不是没人都达到那个基本条件, 不管在什么年代,就这么简单。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