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交友之道之一----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人是群体动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生存在这个社会,我们就离不开与人交往.


与人相处是要讲求原则的,这些原则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都感觉愉快.


俺家儿子从小就喜欢与人分享他的一切(除了他的老妈俺).自己手上有一点吃的,就要与一起的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分享;有了玩具也是同样,喜欢和别的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会舍不得...


在小学二年级时,俺每天都给他带上一盒牛奶让他课间喝.结果不久,他就回来说一盒不够,要带两盒.俺没有多想,欣然同意.但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告诉俺他很不爽,因为,他其实每天带去的牛奶之一,都是给了俺前文提到的那个很霸道的孩子喝了.开始的时候他是出于好意,可是那天他自己忘带了,就遭到那个孩子的诘问:你今天为什么没有给我牛奶喝?



联想到儿子平时在给别人东西时,经常会不顾对方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要别人接受他的好意的表现,以及他有的时候会感觉郁闷,因为他对别人的示好和友谊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俺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人际交往是遵循镜子原则的,即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投以相同的态度。人际交往也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你付出多少,一般而言,就将得到多少回报。



但是,镜子原则和对等原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真诚。


俺告诉孩子: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比如说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为自己买好,那么你不自然的表现就会让小朋友感到你的不真诚。根据“镜子原则”,别人也就不会反馈以真诚,所以你就感受不到友情的回报。



此外,大多数人都是懂得礼尚往来的.但是,每一个人的条件并不相同.你不断地付出,比如吃的,用的和玩的都与朋友一起分享,而别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李”来回报你的"桃"的话,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于是采取不往来或者疏远你的方式来逃避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同样是交友的“对等原则”在起作用。



这就说明:你在与人交往时,没有做到让别人感觉轻松和愉快,最后,导致自己也不愉快和轻松.


对于那些不懂得投桃报李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在他们身上投注感情,否则,受伤的人只有自己.与这些人相处的最好的办法,是当他们真正地需要得到帮助时,你才应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施以援手.




其次,即便是没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相处也是要有度的.


一群浑身长满尖利的刺的豪猪们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彼此离得太近了就扎得慌,而离得太远了,互相间的热气就无法借着,就又会感觉寒冷----只有在多次磨合之后,豪猪们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恰如其分的距离,从而得以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温暖...


<论语>说:"事君数(SHUO),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里的数是多的意思.就是说:跟国君(领导)走得太近了,离自己招致羞辱的日子就不远了;和朋友走得太近,离你俩关系的疏远也就一步之遥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就是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裹着一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就是我们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有人靠得过近,侵犯了我们的私密空间,就会使我们紧张不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终导致我们要么反抗,要么逃离。推己及人,我们也不应该去侵犯别人的私密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



所以,俺就告诉孩子:不要不分亲疏地去接近朋友,哪怕是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你都不可以无所忌讳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更不能充当滥好人的角色,强人所难.当小朋友或者别人不愿意接受你的馈赠时,绝不要勉强别人,因为人家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礼让时最多让两次,人家不要就作罢,因为你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这就够了.不管和谁,走得太近难免会发生不快,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即便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做得不对,也只应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真心劝告,善意引导,实在不听就不应该再说下去,以免自取其辱,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教育孩子与友相处时,既不太过疏远,又不太过亲密,在情感上独立一些,不过分依赖朋友(甚至家人),把握好尺度,彼此都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距离,让大家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自由空间,这样的友谊才会长久地保鲜,自己和别人也都容易相处得如沐春风...
 
L

lemon25

Guest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报告师长,那房子俺也不知道在哪,那是俺梦中的家园。
再说了,那么漂亮的房子,师长没住上新兵蛋子哪敢先住上啊。
:wdb6::wdb6::wdb6:
嘎嘎嘎,好滴,师部就设在那里了。
 
L

lemon25

Guest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交友之道之一----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人是群体动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生存在这个社会,我们就离不开与人交往.


与人相处是要讲求原则的,这些原则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都感觉愉快.


俺家儿子从小就喜欢与人分享他的一切(除了他的老妈俺).自己手上有一点吃的,就要与一起的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分享;有了玩具也是同样,喜欢和别的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会舍不得...


在小学二年级时,俺每天都给他带上一盒牛奶让他课间喝.结果不久,他就回来说一盒不够,要带两盒.俺没有多想,欣然同意.但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告诉俺他很不爽,因为,他其实每天带去的牛奶之一,都是给了俺前文提到的那个很霸道的孩子喝了.开始的时候他是出于好意,可是那天他自己忘带了,就遭到那个孩子的诘问:你今天为什么没有给我牛奶喝?



联想到儿子平时在给别人东西时,经常会不顾对方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要别人接受他的好意的表现,以及他有的时候会感觉郁闷,因为他对别人的示好和友谊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俺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人际交往是遵循镜子原则的,即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投以相同的态度。人际交往也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你付出多少,一般而言,就将得到多少回报。



但是,镜子原则和对等原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真诚。


俺告诉孩子: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比如说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为自己买好,那么你不自然的表现就会让小朋友感到你的不真诚。根据“镜子原则”,别人也就不会反馈以真诚,所以你就感受不到友情的回报。



此外,大多数人都是懂得礼尚往来的.但是,每一个人的条件并不相同.你不断地付出,比如吃的,用的和玩的都与朋友一起分享,而别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李”来回报你的"桃"的话,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于是采取不往来或者疏远你的方式来逃避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同样是交友的“对等原则”在起作用。



这就说明:你在与人交往时,没有做到让别人感觉轻松和愉快,最后,导致自己也不愉快和轻松.


对于那些不懂得投桃报李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在他们身上投注感情,否则,受伤的人只有自己.与这些人相处的最好的办法,是当他们真正地需要得到帮助时,你才应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施以援手.




其次,即便是没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相处也是要有度的.


一群浑身长满尖利的刺的豪猪们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彼此离得太近了就扎得慌,而离得太远了,互相间的热气就无法借着,就又会感觉寒冷----只有在多次磨合之后,豪猪们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恰如其分的距离,从而得以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温暖...


<论语>说:"事君数(SHUO),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里的数是多的意思.就是说:跟国君(领导)走得太近了,离自己招致羞辱的日子就不远了;和朋友走得太近,离你俩关系的疏远也就一步之遥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就是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裹着一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就是我们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有人靠得过近,侵犯了我们的私密空间,就会使我们紧张不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终导致我们要么反抗,要么逃离。推己及人,我们也不应该去侵犯别人的私密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



所以,俺就告诉孩子:不要不分亲疏地去接近朋友,哪怕是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你都不可以无所忌讳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更不能充当滥好人的角色,强人所难.当小朋友或者别人不愿意接受你的馈赠时,绝不要勉强别人,因为人家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礼让时最多让两次,人家不要就作罢,因为你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这就够了.不管和谁,走得太近难免会发生不快,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即便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做得不对,也只应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真心劝告,善意引导,实在不听就不应该再说下去,以免自取其辱,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教育孩子与友相处时,既不太过疏远,又不太过亲密,在情感上独立一些,不过分依赖朋友(甚至家人),把握好尺度,彼此都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距离,让大家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自由空间,这样的友谊才会长久地保鲜,自己和别人也都容易相处得如沐春风...
继续来听课:)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交友之道之一----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人是群体动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生存在这个社会,我们就离不开与人交往.


与人相处是要讲求原则的,这些原则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都感觉愉快.


俺家儿子从小就喜欢与人分享他的一切(除了他的老妈俺).自己手上有一点吃的,就要与一起的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分享;有了玩具也是同样,喜欢和别的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会舍不得...


在小学二年级时,俺每天都给他带上一盒牛奶让他课间喝.结果不久,他就回来说一盒不够,要带两盒.俺没有多想,欣然同意.但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告诉俺他很不爽,因为,他其实每天带去的牛奶之一,都是给了俺前文提到的那个很霸道的孩子喝了.开始的时候他是出于好意,可是那天他自己忘带了,就遭到那个孩子的诘问:你今天为什么没有给我牛奶喝?



联想到儿子平时在给别人东西时,经常会不顾对方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要别人接受他的好意的表现,以及他有的时候会感觉郁闷,因为他对别人的示好和友谊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俺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人际交往是遵循镜子原则的,即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投以相同的态度。人际交往也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你付出多少,一般而言,就将得到多少回报。



但是,镜子原则和对等原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真诚。


俺告诉孩子: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比如说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为自己买好,那么你不自然的表现就会让小朋友感到你的不真诚。根据“镜子原则”,别人也就不会反馈以真诚,所以你就感受不到友情的回报。



此外,大多数人都是懂得礼尚往来的.但是,每一个人的条件并不相同.你不断地付出,比如吃的,用的和玩的都与朋友一起分享,而别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李”来回报你的"桃"的话,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于是采取不往来或者疏远你的方式来逃避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同样是交友的“对等原则”在起作用。



这就说明:你在与人交往时,没有做到让别人感觉轻松和愉快,最后,导致自己也不愉快和轻松.


对于那些不懂得投桃报李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在他们身上投注感情,否则,受伤的人只有自己.与这些人相处的最好的办法,是当他们真正地需要得到帮助时,你才应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施以援手.




其次,即便是没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相处也是要有度的.


一群浑身长满尖利的刺的豪猪们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彼此离得太近了就扎得慌,而离得太远了,互相间的热气就无法借着,就又会感觉寒冷----只有在多次磨合之后,豪猪们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恰如其分的距离,从而得以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温暖...


<论语>说:"事君数(SHUO),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里的数是多的意思.就是说:跟国君(领导)走得太近了,离自己招致羞辱的日子就不远了;和朋友走得太近,离你俩关系的疏远也就一步之遥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就是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裹着一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就是我们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有人靠得过近,侵犯了我们的私密空间,就会使我们紧张不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终导致我们要么反抗,要么逃离。推己及人,我们也不应该去侵犯别人的私密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



所以,俺就告诉孩子:不要不分亲疏地去接近朋友,哪怕是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你都不可以无所忌讳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更不能充当滥好人的角色,强人所难.当小朋友或者别人不愿意接受你的馈赠时,绝不要勉强别人,因为人家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礼让时最多让两次,人家不要就作罢,因为你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这就够了.不管和谁,走得太近难免会发生不快,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即便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做得不对,也只应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真心劝告,善意引导,实在不听就不应该再说下去,以免自取其辱,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教育孩子与友相处时,既不太过疏远,又不太过亲密,在情感上独立一些,不过分依赖朋友(甚至家人),把握好尺度,彼此都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距离,让大家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自由空间,这样的友谊才会长久地保鲜,自己和别人也都容易相处得如沐春风...

真实透彻。:wdb17::wdb17::wdb10::wdb10: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教会孩子"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自古以来,以德报德就为人类社会所倡导,也就是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谓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所谓的"善来善往,以礼相待".



当别人以美好的态度对待我们时,我们也同样要以美好的态度真诚地回报对方。古今中外,这种做法都是同样被推崇的,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的基石之一。


教会孩子懂得以德报德,这是美好人性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性的社会,尚没有接受过驯化教育的小孩子们在一起,就如同小野兽们一样.尤其是小男孩们的自然相处,经常地会出现以强凌弱的现象,因此男孩子的打架几乎不可避免.


俺从小到大,据老爸老妈说,几乎没有怎么挨过打.但是,在俺的记忆中,却非常深刻地留下了这样的一幕:5,6岁时,因为欺负邻家一个比较瘦弱的同学(具体怎么欺负的不记得了),而被老爸责令罚站,面壁30分钟思过.当时如何思过的完全没有了印象,但是这件事情,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俺的脑海,自此以后,永远地视欺凌弱小而为耻辱...


儿子小的时候,身体健壮,比别的孩子要高出大半头.俺生怕他仗恃着身高体壮的优势,去欺负别的孩子,所以,一直耳提面命,切不可和别人打架.


结果,生性敦厚的他,在2岁上幼儿园后,却不时地被班级里一个特别淘气好斗的小男孩骚扰.5岁时,一次还被这个孩子从滑梯上推下,导致了骨裂.


在心疼孩子的同时,俺也反省自己的教育失误.


事实上,孔子教导我们的为人之道,既非"以怨报怨",也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


孔子提倡的,不仅是人生的效率,更是人格的尊严.


当被问到是否应该"以德报怨"时,孔子反问:"何以报德?"


孔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以德报怨,那么,拿什么来报德呢?对待德和对待怨,岂能毫无分别?是非曲直,岂容混淆不清?


善良的人们总是信奉“以德报怨”,他们坚信自己的宽容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但事实上,这种善意往往会被曲解,欺凌弱小的行为往往会被姑息,甚至被变相地受到纵容.当我们用不值得的仁厚去对待那些有负于我们的人和事时,我们的慈悲,我们的恩德,都将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从这个意义上说,俺不能认同"人家打你的左脸,应该把右脸也送给他打"的毫无人格尊严的做法.


心胸狭隘的人会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作为自己的处世之道.而以怨报怨,永远以恶意,以怨恨去回应曾经受到的欺侮,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只能是无止无休,愈演愈烈的矛盾,冲突,和悲剧。


以直报怨才是君子的坦荡和磊落,以直报怨就是用我们的公正,用我们的率直,用我们的耿介,用我们的理性,也就是说,用我们高尚的人格,去应对欺侮,迫害,中伤和毁谤。



“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之所以被后人世代传诵,就是因为蔺相如那以直报怨的处世方式.面对廉颇无端的挑衅,他从容淡定,不郁闷生气,更不急于辩解,正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蔺相如便是一个活得坦荡,磊落的谦谦君子。


当认识到这些后,俺转变了观念,告诉孩子:但凡碰到恶意欺负你的淘气孩子,坚决地要予以阻止,不能让自己受到伤害.在需要的情况下,必须予以反击,但注意不要打人家的头部和脸部.当孩子第一次反击打架后回家告诉俺们时,俺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告诉他:这就是以直报怨,是对那个孩子的帮助,否则,他从小养成了欺负人的坏毛病,将来一定会变成小流氓...


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欺负.上小学后,班级里有一个小霸王,专门恃强凌弱,但是,他从来也不敢对俺儿子怎么样,因为一入学,他们较量的第一个回合,练跆拳道的俺的儿子,就一脚把这个高出自己小半个头的孩子给踹哭了.后来,三年级时的一个下午,儿子遭遇年级里打架大王,他勇敢地与之抗争,虽然自己也挨了几拳,可是那个孩子也得到了几脚.当然,他的不畏强势的勇敢行为,得到了俺的大大的褒扬.


除了打架之外,孩子还曾经遭遇过个别爱向老师告状的孩子的诬告,他回家后很委屈.但是,俺还是告诉他:不能以怨报怨,没有必要也去打小报告予以反击.当老师找到你问讯时,坦然地,客观地告之以实情就可以了...


俺告诉孩子:直不仅仅要对外,更重要的是要律己以直。当你身正时影子总是不会歪的.


以直报怨是最好的态度,她是理性与公正的完美结合。


或许我们无法为他人付出太多,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德报德;或许我们没有圣人般广阔的胸怀去包容世界的一切,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以直报怨。


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个君子:用一颗坦荡的心去对待世界,从而活得洒脱自在,活得恬静坦然.


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终生地实践老祖宗的谆谆教诲: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wdb11::wdb11::wdb10::wdb10::wdb9::wdb9::wdb17::wdb17: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曾经在<读者>上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虽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如果按照智商和情商来分类,人们大致上可以这样区分:


以智商的高低作为横坐标,以情商的高低作为纵坐标,形成一个坐标系.


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集合在第一象限,这部分人无疑都是成功的,快乐幸福的一群人;

拥有高智商和低情商的人占据了第二象限,这部分人通常是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一群人;

天生不够聪明,但却拥有高情商的人,团聚在第三象限,这部分人往往也是成功的和快乐幸福的;


待在第四象限的人们既欠缺天赋,又不具有高情商,当然基本都是失败潦倒,沦落于社会最地层的人们.


这就是之所以在外界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有的聪明人生活却不尽人意,而有些智力平平的人,,却生活得很幸福;有些人尽管物质上不富有,但看上去却幸福满足,生活充满了欢笑和友谊,而有些人家财万贯,却还是感觉自己不够富有,成天患得患失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之一.


事实说明:对于影响人的成功和幸福感而言,智力不占绝对优势,而情商,却相对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俺对于孩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终生快乐幸福的人.因此,对于俺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和提高他的情商,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了.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 2009-04-26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曾经在<读者>上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虽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如果按照智商和情商来分类,人们大致上可以这样区分:


以智商的高低作为横坐标,以情商的高低作为纵坐标,形成一个坐标系.


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集合在第一象限,这部分人无疑都是成功的,快乐幸福的一群人;

拥有高智商和低情商的人占据了第二象限,这部分人通常是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一群人;

天生不够聪明,但却拥有高情商的人,团聚在第三象限,这部分人往往也是成功的和快乐幸福的;


待在第四象限的人们既欠缺天赋,又不具有高情商,当然基本都是失败潦倒,沦落于社会最地层的人们.


这就是之所以在外界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有的聪明人生活却不尽人意,而有些智力平平的人,,却生活得很幸福;有些人尽管物质上不富有,但看上去却幸福满足,生活充满了欢笑和友谊,而有些人家财万贯,却还是感觉自己不够富有,成天患得患失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之一.


事实说明:对于影响人的成功和幸福感而言,智力不占绝对优势,而情商,却相对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俺对于孩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终生快乐幸福的人.因此,对于俺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和提高他的情商,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了.


(未完待续)

共同的问题。:wdb9::wdb9: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交友之道之一----适当的距离才是美


人是群体动物,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等动物,生存在这个社会,我们就离不开与人交往.


与人相处是要讲求原则的,这些原则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都感觉愉快.


俺家儿子从小就喜欢与人分享他的一切(除了他的老妈俺).自己手上有一点吃的,就要与一起的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分享;有了玩具也是同样,喜欢和别的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会舍不得...


在小学二年级时,俺每天都给他带上一盒牛奶让他课间喝.结果不久,他就回来说一盒不够,要带两盒.俺没有多想,欣然同意.但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告诉俺他很不爽,因为,他其实每天带去的牛奶之一,都是给了俺前文提到的那个很霸道的孩子喝了.开始的时候他是出于好意,可是那天他自己忘带了,就遭到那个孩子的诘问:你今天为什么没有给我牛奶喝?



联想到儿子平时在给别人东西时,经常会不顾对方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要别人接受他的好意的表现,以及他有的时候会感觉郁闷,因为他对别人的示好和友谊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俺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人际交往是遵循镜子原则的,即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投以相同的态度。人际交往也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你付出多少,一般而言,就将得到多少回报。



但是,镜子原则和对等原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真诚。


俺告诉孩子: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某种目的的,比如说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为自己买好,那么你不自然的表现就会让小朋友感到你的不真诚。根据“镜子原则”,别人也就不会反馈以真诚,所以你就感受不到友情的回报。



此外,大多数人都是懂得礼尚往来的.但是,每一个人的条件并不相同.你不断地付出,比如吃的,用的和玩的都与朋友一起分享,而别人如果没有相应的“李”来回报你的"桃"的话,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于是采取不往来或者疏远你的方式来逃避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同样是交友的“对等原则”在起作用。



这就说明:你在与人交往时,没有做到让别人感觉轻松和愉快,最后,导致自己也不愉快和轻松.


对于那些不懂得投桃报李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值得在他们身上投注感情,否则,受伤的人只有自己.与这些人相处的最好的办法,是当他们真正地需要得到帮助时,你才应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施以援手.




其次,即便是没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相处也是要有度的.


一群浑身长满尖利的刺的豪猪们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彼此离得太近了就扎得慌,而离得太远了,互相间的热气就无法借着,就又会感觉寒冷----只有在多次磨合之后,豪猪们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恰如其分的距离,从而得以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温暖...


<论语>说:"事君数(SHUO),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里的数是多的意思.就是说:跟国君(领导)走得太近了,离自己招致羞辱的日子就不远了;和朋友走得太近,离你俩关系的疏远也就一步之遥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就是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裹着一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就是我们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有人靠得过近,侵犯了我们的私密空间,就会使我们紧张不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终导致我们要么反抗,要么逃离。推己及人,我们也不应该去侵犯别人的私密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



所以,俺就告诉孩子:不要不分亲疏地去接近朋友,哪怕是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你都不可以无所忌讳的不把自己当外人;更不能充当滥好人的角色,强人所难.当小朋友或者别人不愿意接受你的馈赠时,绝不要勉强别人,因为人家一定有自己的考量.礼让时最多让两次,人家不要就作罢,因为你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这就够了.不管和谁,走得太近难免会发生不快,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即便是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做得不对,也只应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真心劝告,善意引导,实在不听就不应该再说下去,以免自取其辱,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教育孩子与友相处时,既不太过疏远,又不太过亲密,在情感上独立一些,不过分依赖朋友(甚至家人),把握好尺度,彼此都给对方保留一定的心理距离,让大家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自由空间,这样的友谊才会长久地保鲜,自己和别人也都容易相处得如沐春风...

继续学习!

这些也是大人必读!:wdb17::wdb10:
 
回复: 健康生活话养生----写在移民前后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曾经在<读者>上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虽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如果按照智商和情商来分类,人们大致上可以这样区分:


以智商的高低作为横坐标,以情商的高低作为纵坐标,形成一个坐标系.


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集合在第一象限,这部分人无疑都是成功的,快乐幸福的一群人;

拥有高智商和低情商的人占据了第二象限,这部分人通常是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的一群人;

天生不够聪明,但却拥有高情商的人,团聚在第三象限,这部分人往往也是成功的和快乐幸福的;


待在第四象限的人们既欠缺天赋,又不具有高情商,当然基本都是失败潦倒,沦落于社会最地层的人们.


这就是之所以在外界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有的聪明人生活却不尽人意,而有些智力平平的人,,却生活得很幸福;有些人尽管物质上不富有,但看上去却幸福满足,生活充满了欢笑和友谊,而有些人家财万贯,却还是感觉自己不够富有,成天患得患失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之一.


事实说明:对于影响人的成功和幸福感而言,智力不占绝对优势,而情商,却相对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俺对于孩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终生快乐幸福的人.因此,对于俺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和提高他的情商,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了.


(未完待续)
学习了,继续期待下文!:wdb17: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