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性----帮助自己和孩子以退为进地达到批评的目的
最高策略,珍妮不愧孩子的培养大师!
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工作中与人相处,我们总是会遇到与人意见相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希望纠正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俺和儿子之间也不时地会发生一些冲突,因为意见不合,或者因为他不听话而发生矛盾。可是,每次俺俩的矛盾都很快就能够得到化解,虽然在发生矛盾时大家都不高兴。
仔细总结了总结,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每次孩子事后都能够率先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俺马上跟进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方式方法的毛病,和态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说话技巧的欠缺,结果我们就开始平心静气地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并最终达成一致。
小孩逐渐懂事长大了,运用这种方法能达到最佳教育目的!
联想起在单位里,也经常会遇到同事下属工作中出现问题或者错误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生硬的批评往往并不能够奏效,即便别人表面上接受了,但他们骨子里并不见得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以后还会照犯不误。
这就是人性----人心狭隘,大家都不愿意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所以,无法忍受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正自己,挑剔自己和批评自己。
俺告诉孩子:你的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善于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你看,你一承认错误,一低头,我马上也就跟着承认自己的不是了。这说明了:当你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时,别人不仅不会因此而看不起你,相反,他们会更加喜欢你,愿意接纳你,并且,也愿意承认自己的不是了,这就是人性使然:你的不完美,你的瑕疵会令别人感觉良好。
反省一下我自己,我为什么不能首先向你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和不是呢?就是因为从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尽管事实上不是这样。
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其实是非常愚蠢的人,在他看来,惟有自己是全知全能尽善尽美的,而别人则是一无是处满身毛病的。没有人能够忍受这种人的自以为是,更没有人能够接受这种人的颐指气使。就算他的批评有对的成分,但是,他的居高临下,飞扬跋扈的态度就令人不能忍受,所以,对方绝对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人的批评意见。
俺告诉孩子:你看,你几句承认自己错了的话,马上就使得咱们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这就是典型的以柔克刚的做法。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够影响天下最刚硬的物体;无形的东西才能任意穿越没有间隙的物体。
柔能克刚,在乎于物体的刚性越大脆性也越大,抗打击的能力就越差。物体如此,人也是如此。你和你爸爸讨论过很多的历史人物,你们早就得出了结论,就是宁折不弯的人,往往都早早地就折了弯了,他们的目的和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你们也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刚烈之人往往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和利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太多原则性的问题。在这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绝对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言风平浪静的。这时候,几句真诚的贬低自己,赞扬别人的话,就可以把金刚钻变成绕指柔,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就可以轻易地把一个刚才还盛怒的傲慢的对手,变成一个谦和的友善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你再施加自己的影响,就会事半功倍了。
俺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够努力修炼,从而能够娴熟地掌握这种以退为进,四两拨千斤的批评艺术。
冯伦的《野蛮生长》家里就有,俺LG看了后,没有强烈推荐俺看,所以,俺就没有看。
领导推荐的《赢》非常好,真是一本企业管理最好的教科书。
领导还记得咱们曾经讨论过公司管理的问题吗?那时俺还是觉得自己的老师说得很对。现在,俺觉得杰克;韦尔奇说得更对:对于中间部分70%的员工,不要忽略他们,要把他们看作是公司的心脏,核心和灵魂,要注意从他们中间挖掘和培养出明星员工来,递补20%的最优秀员工队伍。。。
在俺的印象中,冯伦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老板,有空一定读一读他的大作。。。
批评之道-----以真诚的赞扬作为润滑剂
儿子是个非常懂得赞扬别人的孩子,他的这种能力仿佛是天生的。
儿子6岁整入小学时,俺们因为考虑到工作忙,公司离学校很远,也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所以没有办法保证下午4:30准时接孩子。因此,开始时就找了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退休小学老师,请她帮助接孩子,并辅导和督促孩子做作业,以及做顿晚饭给孩子吃。然后,俺晚上7:30再来接孩子回家.
这位老师是个上海人,50多岁60岁左右的年龄,风韵犹存。她同时照顾着俺儿子和另外两个才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其中一个还是俺儿子的同班同学,一个很乖巧的小女孩。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俺去接孩子时,老师对俺说:你儿子实在是太可爱了。俺问怎么了?老师说:你儿子看见了我放在书房中的年轻时的照片,对我说:“*老师,照片上的您看上去像个电影演员,长得太漂亮了。”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说话就那么让人爱听,前途无量呢。。。
当时,俺对老师的话还没有多深的认识,只是为孩子能够喜欢老师,同时老师也喜欢他而感到放心和高兴。但几年后的今天,俺对这些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
俺是个喜欢为家人做饭的人,平时在家里为LG和儿子做饭,总是希望他们能吃得满意。每次做完饭后,就必定会询问:今天的饭好不好吃啊?那个菜最好吃啊?LG总是直言不讳地说:今天***最好吃,**第二,最不好吃的是****。而儿子呢,他会这样说:***不能说好吃,而实在是太好吃了;**也很好吃;****其实味道不错,如果盐再稍微多一点呢,就会更好吃一些了。为了证明他的确是觉得俺做的菜好吃,儿子还会大口大口地把菜吃得盘干碗净,以示自己所言非虚...
闻听儿子的评价俺总是感觉如沐春风,经常地会喜上眉梢,经常地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做得更好吃些。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的烹饪手艺实属一般,但就是在儿子的不断鼓励下,跃跃欲试地想去尝试,想去提高,想要得到更多的表扬,想要获取更多的认同。
仔细想想,其实现实社会中,像俺这样比较自信的人很多,轻易地不太容易为别人所改变和左右,也不太容易接受批评意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别人在批评你之前,事先采用了真诚的赞美这样的润滑剂,那么,我们接受起批评来,就会容易得多。这就像手术之前采用了麻醉剂一样,尽管病人仍然逃不脱手术之苦,但在最应该痛苦的那段时间,他却感受不到痛苦,因而对手术欣然接受,并可以享受到手术治疗的好处。这就是真诚的赞美这种润滑剂的魅力之所在。。。
一位擅长“移山大法”的大师在介绍他的“移山秘诀”时说:“移山的方法很简单: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当我们碰到那些油盐不进的人们时,当我们苦于费尽唇舌教导孩子,他们却置若罔闻时,也许,我们要思考思考:是不是自己所用的方法策略不妥当呢?是不是自己没有对症下药呢?是不是自己的说服能力和技巧还有待提高呢?是不是自己的态度令人难以接受呢?如果我们多从自身角度去找原因,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的郁闷;如果我们首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自己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技巧,那么我们去就山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山也来就我们了。
要想改变孩子,而又不伤彼此的感情,家长最好间接迂回行事。对于那些十分反感直接批评的孩子们,应该巧妙地令其明白自身的错误。间接的指出孩子的错误,实际上相当于对他们的一种委婉的鼓励。所以,让我们在批评孩子之前,先使用麻醉剂润滑剂---给予真诚的赞美吧,同时,让我们在赞美过后,用“而且”,“如果”这些连接词来代替转折词“但是”,因为,紧跟在赞美之后的“但是”听上去太过突兀,会让孩子怀疑我们前面赞美的可信度,会降低润滑剂和麻醉剂的作用。
“你最近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你还不够用功。。。。”与“你最近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你继续努力。。。。。”这两种说法的效果孰优孰劣,无须赘言。
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虔诚的学习态度,我们从孩子身上,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很多。
幸福感,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幸福不是你送的芭比,不是你给孩子买的动画片,也不是你给他的一柜子的名牌衣服。幸福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有着深刻的内容,它能培养孩子的精神、与世界融合的感受将是他一生受用的财富。请你别忘了每天把这份礼物送给孩子。
专家认为,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你孩子的这种特性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来。
让孩子无拘无束。每个孩子都有减压的机会,玩或者学习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动一下、让他们的想象自由驰骋。不受时间限制地去捉萤火虫、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织网,都能给你的孩子带来生命的惊叹。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从被你排得满满的生活里走出来一会,和孩子一起追寻这种快乐?
教孩子关心别人。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要让他能够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方式触及到别人的生活。给他更多接触别人的机会,让助人为乐的感受慢慢走进他的心灵。你可以选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儿院。在超市里,让他选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给贫困区。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做小熊用的布可以给坦桑尼亚医院里的孩子做一件衣服。即使是两岁的孩子,只要你告诉他,他的视野里就能够注意到这些东西了。
接触自然。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骑车,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还能让他拥有更多的欢笑。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发自内心地大笑。给他讲笑话、唱儿歌、告诉他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对你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这纯粹是生理上的好处,当你大笑的时候,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让你的心灵有一次自由地翱翔。
表扬得有技巧。不要只对孩子说:“做得真棒!”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
同样,不要过分奖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重视他所得到的奖励,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给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饿了。如果还没到吃饭的时间,给孩子找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吃得好能让孩子情绪更稳定,表现得更有礼貌。好的食物有:酸奶、新鲜水果、花生、带果酱的全麦面包等。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毫无疑问,你一定听说过古典音乐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理论。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方法。这感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他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微笑。对孩子微笑能让孩子感到更舒服。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对孩子说:“我爱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拥抱他。有专家说:拥抱就像一个人的营养,每天给一个人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而且,你要记住,每次拥抱和微笑对你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聆听。没有什么比你能专心听孩子讲话对他更重要了。这是在表示你很关注他。想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吗?不要似听非听,如果孩子和你讲话的时候,你正在兑账、在做家务,请你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断他,让他把话说完或者直接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即使这些话你以前已经听过了。
适时地让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时当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纠正或者完善他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过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够好。如果你下一次还想纠正孩子做过的事,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会影响健康和安全吗?2.这件事会从现在开始影响你10年吗?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顺其自然吧。当然,让孩子获得生活技能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关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更重要。
教他解决问题。从系鞋带到安全地过马路,孩子掌握每一种技能,就向独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实知道问题解决了,就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当孩子遇到障碍,被同伴笑话或者问题让他迷惑不解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帮助他:1.告诉他问题是什么。2.让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结果。3.告诉他什么样的步骤能实现这样的结果。4. 判断他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或者需要帮助。5.如果他需要帮助,要让他相信它随时可以得到帮助。
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领,为什么不让他展现一下呢?他喜欢书吗?你做饭的时候让他读给你听。他对数字很敏感吗?购物的时候,让他帮你挑选价格最合适的商品。当你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并展现出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你就有开辟了另一条让孩子更自信的小路。
主要观念:
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你孩子的这种特性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来。
让孩子无拘无束,教孩子关心别人,接触自然,发自内心地大笑,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微笑。聆听。适时地让步。教他解决问题。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表扬得有技巧。不要只对孩子说:“做得真棒!”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
同样,不要过分奖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重视他所得到的奖励,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学习。。。也许大家都有同感,jennifer教育孩子的很多方式,和传统的训话式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我感觉非常接近于Coaching方式(企业管理的热门词汇,不知道中文该翻译成什么)。通过开放型的提问,诱导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最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思考行为的过程。
-------以下是转贴-------
最近看一本书《改变孩子一生的对话力》,被书中的一句话深深吸引。他说「引导式对话(Coaching)是一种诱发『孩子心里的答案』,帮助孩子达成目标的谈话技巧。」
以前在学校学心理学时,上课的老师曾说,不只老师应该学习心理学,为人父母的也要学习心理学。一直都认为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修了不少心理学的课程,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同理心」───能否以「同理心」看待人事物,将是你能否与别人「沟通」、「对话」的关键,这其中当然包括与孩子的「沟通」、「对话」。
一直以来深深觉得,汉人社会的家庭会伤人,会伤人的原因是「沟通不良」。可是「沟通」这回事又不是两叁天可以完成,而是必须日积月累,慢慢积累慢慢养成。积累、养成,进而创建一套沟通方式,是家庭之内亲子之间必须的课程,而这本「改变孩子一生的对话力」就提供了很多好棒的想法观念,就最重要的是,它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案例、步骤。
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到「对话练习的十六个步骤」这对我来说可说是如获至宝,特别在此摘录,和各方朋友分享......
「对话练习的十六个步骤」
1.倾听:仔细聆听,了解孩子的想法。
2.认同:和孩子站在同一边,接受他的想法。
3.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
4.复述:重复孩子说的话。
5.区隔:为了厘清事实,用两种观点作区隔。
6.提问: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7.提供选项:提供叁个以上选项让孩子选择。
8.沈默:孩子沈默时,也沈默静待,不要催促。
9.鼓励:用言语表达支持。
10.重新建构:提供新的观点,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11.积累小成功:激发兴趣开发能力。
12.定位:相较於目的地,首先确认当前的所在位置。
13.视觉化:将目标及过程加以视觉化、具体化。
14.行动计划:朝向目标,拟定行动计划。
15.播种:为了半年後、五年後、十年後的将来作准备。
16.提议:提供新观点,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本书并不是只提供理论性的论点,还实务地说明了很多作者亲身经历的例子,包含了「教室篇」与「家庭篇」,里面的例子都是非常生活化,非常实用。接着作者又从「不同类型孩子」的角度切入,告诉我们不同类型孩子的谈话技巧,里面包括容易生气的孩子、独来独往的孩子、无法融入同侪团体的孩子......等等。
我想这些实例不只是家里的家长非常实用,连学校的老师也有颇多值得学习之处。最後我援引作者的话来作为结语,那就是「不管多麽年幼的孩子,只要给他们自己选择、思考、决定的机会,都能培养自我启发的能力。......拥有这些机会的孩子,学习兴趣都跟着提高,进而塑造出自发性、自主性和判断力。」以此做为自我反省警惕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