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1. 假设10万加元外国收入是一家三口全部的应税收入,并且平均分摊给三个人,则收入税在BC省要缴13,250元,在安省要缴14,450元。

3. 这里说的5年,准确地说是过去10年内在税务意义上在加拿大累计居住5年。

4. 虽然绝不赞成夫妻两地分居,但在税务意义上,特定情况下收入较高的一方保持非居民状态更为有利。

不客气!

谢谢回复。
看样要节流才是硬道理,没有税务规划就傻了:wdb5:
税务5年不是特别懂,还要学习:wdb9:
夫妻分居当然不好,背井离乡更不好,纯为省钱分居是不会的,但既然分居是不能改变的现实,为啥还要搭上钱,哈哈:wdb23:
向唐人致敬!: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加拿大将会铭记Canada will remember------加拿大缅怀日Remembrance Day印象


(续前)

加拿大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人员损失空前巨大。仅仅一战,就有67,000名加拿大儿女在欧洲丧生。儿子说,加拿大的一只5,600人的成建制部队,在比利时的一场战役中,第一天就死亡3,000余人,后来又有1,000多人被俘。战后,这只部队只有1,000余人生还回到了祖国。

成千上万的加拿大家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亲人。即便是生还归国的很多军人的家属,也常年承受着战争巨大的阴影----他们的亲人们,带着野蛮残酷的战争所造成的身心创伤归来。而很多这样的创伤,都是终身不愈的。

也因此,在3,000多万人口的加拿大,每年缅怀日期间,都有1,300万只纪念物Remembrance Day poppies ---血红血红的罂粟花售出,大街小巷,商店学校,机关教堂,任何的一种公众场合,都可以看到很多大人孩子,胸前佩戴着这种纪念物,以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国家英雄,以警示公众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与和平的弥足珍贵。。。

罂粟花自1921年开始,被英联邦国家用作为缅怀日的纪念饰物。这种盛放在昔日血流成河,如今十字架林立的比利时佛兰德斯Flanders的美丽的花,之所以能够成为缅怀日的纪念饰物,源自于一战期间最富盛名的一首战争诗---《在法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 Fields》。

这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诗,是加拿大医生,中尉John McCrae,在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挚友,22岁的中尉Alexis Helmer战死,并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之后的第二天,于1915年3月3日写就的。

《在法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 Fields》的第一段这样写道: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在法兰德斯战场
罂粟花随风飘荡
在一排排十字架的中央
那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勇敢歌唱的云雀仍然在天空翱翔
地面的枪声却极少再响。


我们已战死沙场。
不久前我们还曾经拥有生命
感受黎明的曙光
观赏日暮的夕阳
爱人也被他人所爱。
而如今我们却已长眠
在法兰德斯战场。

继续我们未竟的事业与敌人战斗吧
请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将它高高举起。
如果你们背弃了我们这些死者的信念
即使罂粟花在法兰德斯到处绽放
我们也将永远无法安息。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关于取回CIBC信用卡押金的后续报道


历时三个月,终于收到了我的CIBC信用卡押金。其间打了很多次电话,费了很多的口舌,收到押金支票本来很高兴,结果却发现,少了一年的利息---估计是他们计算错了。

因为发过去的传真泥牛入海无消息,听从Jason的指导,我于上个月初打电话去CIBC的信用卡部门,要求与一位manager直接谈。结果,把我的故事向CIBC的客服人员重复说了两遍之后(第一位听过知道自己解决不了,转给第二位,而我就需要再向第二位如祥林嫂般讲述一遍。第二位听过后知道自己解决不了,才同意转给经理。),电话被转给了一位客服经理,我接着第三遍讲述我的故事。

接下来,在反反复复询问了所有的曾经用过的加拿大地址,电话之后,那位经理告诉我说:你的钱已经于9月20日寄出了。你需要10个工作日才会收到,所以,请耐心等候。

当时我十分高兴,一迭连声感谢那位经理帮了忙,却忘了问她的姓名。回家后,还打电话告知原开户行那位耐心帮助我的华人先生,说问题已经解决了,感谢他的大力协助云云。。。

回家翘首以盼了半个月,仍然不见支票的踪影。掰着指头算算,20个工作日都过去了,所以,再次打电话去CIBC信用卡部门询问。

如同第一次一样,辗转经过了两位客服人员,反复讲了我的故事,才与一位客户经理说上话。这次的这位经理问我:上次接待你的经理叫什么名字.当听我说不知道后,她告诉我:"我们这里有几十个manager。如果你不知道上次的那位的名字,就没有办法帮你找了。不过,我可以帮你查查。等我查过之后,会打电话通知你。“

记取了前次的教训,我主动问了这位经理的名字,以防之后需要找她时用。。

一晃又过了半个月,到了11月初也没有接到任何来自CIBC信用卡部门的电话。因此,我只好再次打电话去找后来的那位经理。

一入侯门深似海。我之前的经历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辗转通过了三位客服,直到嘴皮子都快说得起泡了,最后那人才告诉我:我要找的经理现在不方便接待我,但她还记得我这件事。她说这件事她还未从他们内部得到回答,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她才能得到答案。因此,让我继续回家等待。

就这样,我回家又等了十天,最后终于收到了CIBC信用卡部门寄来的支票和一封信。

这件事处理过程的自始至终,我没有得到过一声来自CIBC工作人员的道歉。反而是我,总是在谢谢他们。对于CIBC,我只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他们用脚投票了。

不过,三个月来索要到期押金的经历虽然很费神,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让我提高了打电话用英语和西人交谈,交涉的能力。

我的经历也说明了Jason所说的:必须找到一位能够对你的事情负起责任的人来才能解决问题。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恭喜你 终于拿回自己的押金了

姊姊 我们这还没下雪呢 温度也还没很冷

今年是圣婴年 该冷的没冷 不冷的很冷

祝福你 问候:wdb17:
 

唐人Jason

能把鸡蛋立起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这边的商业文化好像就是这样,客服人员不会代替公司道歉的。

在公司,我看同事做错了事情也很少道歉,我现在也养成了不道歉的好习惯。

有一次,我报销一笔工作费用,本来应该credit给我的钱,却变成了debit从我的工资里扣走了,我发现后马上打电话给财务部,其实也没有抱怨的意思,只是报告个错误而已。第二天一早,一位女士从几千公里以外的美国总部打电话给我说:“Jason,我就是那个把你的帐弄错的人,我感觉非常非常的不安,昨天晚上我都没有睡着觉,请你接受我的道歉!”

也许是公司文化有异吧,我服务过的两个机构里像这样的人好像更多一些,所以我习惯于只要意识到做错事除了立即纠正之外还要在第一时间向对方当事人道歉,无论对方是同事还是客户。
 
最后编辑: 2011-11-16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最近,美国的投资移民特别热,时间上也很有吸引力,一年左右就可以办下来。

也有朋友已经拿到了签证,准备圣诞节过去呢。

旧政的我们还不知要等多久呢。这一想,又有点心动想转到美国去了。

但我不知道美国与加拿大的中学相比较,哪个更适合孩子?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最近,美国的投资移民特别热,时间上也很有吸引力,一年左右就可以办下来。

也有朋友已经拿到了签证,准备圣诞节过去呢。

旧政的我们还不知要等多久呢。这一想,又有点心动想转到美国去了。

但我不知道美国与加拿大的中学相比较,哪个更适合孩子?

我听说美国的项目拿绿卡的比例不高,要仔细挑选项目。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加拿大的礼仪和社会风俗(八) 


昨天晚上,和儿子聊起了加拿大人的社交习惯,发现这里的成人与孩子们的社交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

我在这里参加了跳舞爱好者的小社团。每个星期都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跟着老师学习跳舞。每次课后,总有某位住在练舞场附近的舞友,招待大家去他/她家玩(host the “Pub”)。

虽然一直以来,我和自己的西人邻居们时有来往,隔段时间就会去不同的人家聊天喝茶,但是,作为社团成员去拜访西人家,感觉还是有点不同。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舞友家“Pub”时的情形。那天,当我跟着几个朋友来到主人家,在门口脱了鞋,然后进了那家开放式的客厅后,她们几个人马上就打开客厅门口放着的一个小冰箱,自己从里面取出小瓶啤酒,或者某种饮料来喝。拿出酒后,她们每人都根据自己取用的东西的不同,将一些1刀2刀的硬币,放进冰箱上的一个敞口纸盒里。其中的一位,叫着我的名字,让我也来挑,还说我今天喝的东西归她请客。当我婉言谢绝,说自己不爱喝酒后,她们一个个都很诧异地说:喝点啤酒对身体有益呢。

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男士和女士。男士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也都各自取了啤酒和香槟来喝(香槟是按杯计算的),并且,也根据自己取用的不同而付了帐。

新来的女士们中的几位,跟着主人进了厨房。因为,我们都是要喝茶的,而主人去为大家煮茶和咖啡,同时,还提供牛奶和糖供大家放在茶和咖啡里。最后,主人又用微波炉爆了一包玉米花,给大家作为小点享用。而这些是不用付费的。

其后,我又去过几位舞友家的“Pub”,招待的内容几乎差不多,收费的标准也都相同。一问之下,方知他们已经在一起跳了十多年的舞了,互相之间非常熟稔。所以,不管到了谁家,都显得宾至如归,但是,该付账的都自觉掏钱。

藉此我发现,西人们和我们华人的社交礼仪真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作为主人,恨不得倾自己之所有,而令客人们飨足;而西人们即便作为主人招待朋友,也和客人们计算得比较清楚。感觉这样其实很好,因为大家互相来往不需要有什么“礼尚往来”的思想负担,经常待客的主人们,也不会在经济上支出太多。也因此,这样的友谊也许能够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

而儿子的感受则明显不同。他说他们同学之间,不管到了谁家里,都可以随便翻人家家的冰箱。开始他很不习惯,觉得那样做不礼貌。然而,因为他的同学到我们家来玩也是随便翻冰箱,找自己爱吃的东西,所以,很快他入乡随俗地就习惯了这种做法。

我问他:“是不是你的同学来了咱家都随便乱翻冰箱?”他说:“咱们多慷慨啊,根本不需要别人翻,自己就早早地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大家了。”

我接着问儿子:“那么,你到同学家也翻人家的冰箱吗?”

他回答说:“那要看人了。像我到了***家,一定会翻冰箱,而且,不翻第一个,要翻第二个,也就是放在里面的那个。他家外面的冰箱里没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只有些大白水。而里面那个冰箱,好吃的东西多,冰激淋,橙汁,有时还有蛋糕什么的。所以,我们去了他家,就直奔里面的那个冰箱。”

也许是由于小孩子还不挣钱的原因,或者是本地孩子还没有养成如成人般的那种约定俗成的,亲兄弟也明算细帐的习惯,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熟不拘礼。虽然,孩子们出去吃饭时,总体而言,大多时候也实行的是AA制---各自付各自的帐。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显著。大家在这里与西人们交往时,也要注意入乡问俗先。过重的礼物和过于丰盛的招待,在这里也许会有违我们结识朋友的初衷,适得其反地阻碍了我们与西人们的长期交往。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恭喜你 终于拿回自己的押金了

姊姊 我们这还没下雪呢 温度也还没很冷

今年是圣婴年 该冷的没冷 不冷的很冷

祝福你 问候:wdb17:

呵呵。。。谢谢了!:wdb19:

拿回了钱我也很高兴,省得我再去费口舌了。想想放在他们那里,我每年只有1.45%的利息,而我自己拿去理财,每年赚个10%并不困难,就更加高兴了。:wdb6:

我们这里现在也还不冷,气温和北京的差不多呢。我每天都还有户外的活动,只要天不下雨。。。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