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可能性不大。

新移民来伦敦需要三个条件。

1. 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2. 带20万或更多加币

3. 能够日常交流的英语水平

没这三条件,除非在伦敦找到工作,否则我觉得还是别来伦敦了。


我们都符合了,仍在纠结,主要是工作机会方面的考虑
 
回复: 伦敦絮语

拜读了几天,终于看完了这个贴也决定去伦敦扎根,在看房Ing,本人喜欢新房子,所以都是看楼花,在Mls看到sarnia和wonderland 的西侧,有新建房子,连接elson rd,小学是wilfrid jury,中学是banting,请问这地方社区好吗,具体各方面如何,说说看!先谢谢各位了!
 
回复: 伦敦絮语

查了下,发现小学太差了,但中学不错,这样一来,应该怎么办?怎样可以让孩子可以去好点的学校,如果房子就买在这里
 
回复: 伦敦絮语

转一篇路金波的文章。转载的原因是,最近被好几个朋友问及去不去教堂的事情,个别朋友,显然是对耶和华感情颇深,对我的不可教化颇感遗憾。其实我是很赞成人要有信仰的,我只是无法欣赏一些信仰存在的形式,包括佛教。
今天看到这一篇,觉得其表述很到位,很接近,偷懒转述,也算是对朋友们交差了。
***********************************************************
关于佛--路金波

许久以来,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没有宗教信仰。
此时,依然如此。

我很接近佛学,但不是佛教。

佛陀不是神,只是证悟了的人。佛陀是乞丐,每一顿饭都要化缘,有时懒得出去,晚上就饿着。他没有法力,没有随从。

他只是有智慧有慈悲而已。

佛学对我而言是一种哲学体系,是一种智慧系统。

对于外部世界,佛说“诸事无常”,世界是不连续的。对于人的主观情绪,例如你为什么痛苦?佛在归纳统计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之后说,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你追求快乐。所以根本上说,“诸漏皆苦”,所有的情绪都可能导致痛苦。那么,在“无常”和“苦”的世界里,如何生存呢?答案是“诸法无我”---若没有“我”,没有我的“贪嗔痴慢疑”,你就证悟了“空性”,就获得圆满的解脱。“涅”。你就成了佛。
请注意,佛陀是在讲授一种帮你脱离苦海成为佛的方法。仅此而已。

佛陀把“空性”当作本质,用它来破解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因为这种“矛盾论”正是痛苦的根源。彼与此,敌与我,善与恶,美与丑,色与空,你因“分别心”而生情绪,你因“求不得”而生痛

二元对立一定要有比较,就如同要经过黑夜才知白天,所以其间有“时间”概念,佛陀把时间跨度取成了一个极限为零的片段(极限为零即无限逼近零,数学意义上就等于零),这个瞬间就叫做“当下”。


若只活在当下,只在这零点零一秒以直觉看待事物,你就无从以某个比较去判断它。类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以无常,无我,必然导致“空性”。

最后,最有意义的是,证悟了空性,并不是让你四大皆空,出家或去死,而是生“慈悲”。慈悲是什么?就是普遍永恒的爱啊----你看,和耶稣讲的究竟是一样。但比他们有逻辑。

愚以为,以上就是佛学最核心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上,我很愿意成为一个佛教徒。

至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我目前理解不了。说实话对所谓下一世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就算有,那丫还是“我”不?这一世都是无常无我的,哥们真对TA没那个义务。至于报应,大抵是弱者的心理安慰,那孙子现在做了坏事,下辈子才变猪,不公平,真没劲。

我的意思,是对这一世负责。好比开银行,每天得清帐,资产负债表是即时生成的,借贷永远相等。秦始皇干的坏事,你非说毛委员是他的转世灵童,老毛还真不答应。

至于吃素啦不杀生啦,也不是必须的(据说是为了培养慈悲心,所以是手段不是目的)。人和其他动物平等。你保证老虎不吃我,狗不咬我。我才答应不啃鸡腿不拍蚊子。再说点偏执的狠话,我有强迫症,看见蚊子必打。因实在不能想象蚊子有什么好处,也实在不能培养对蚊子的慈悲心,真不好意思。

还有算命看相瞅风水,即便真有神通,那也不是佛陀的主业,雕虫小技何足挂齿。还有摆弄道场,烧香拜佛,那是佛教。有个形式(庙和香火),有个广告(送子观音,有求必应啦),对佛法传承有功劳,但也有许多时候走偏了,骗人的。例如有商人卖假货赚钱,然后去捐庙,或者老太太对拜佛很虔诚,对家人不关心。这都是假佛教徒.

真的佛教徒,坐禅以求清净专注,修佛以求智慧慈悲。走哪牛逼到哪。到死之时,最后撒泡尿照照自己,一看,靠,我丫成佛了。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呀,这文风我喜欢,包括文字。
 
回复: 伦敦絮语

我们都符合了,仍在纠结,主要是工作机会方面的考虑

其实还是很多人都找到工作了的。

现在华人增多了,华人的工作机会也是增多了。

如果是考虑专业工作,则必须考虑地区差别,有的工作伦敦好找,有的工作别的地方好找。总的工作机会,我现在并不觉得比其他地方的平均少。如果是普通的非专业工,伦敦机会肯定不少,这里的华人超市,华人饭店,连孩子的短工都很好找,何况是大人。反而是多伦多的一些华人聚集区,据说大统华招工,一个人的位置上千人抢。有的地方肉多,但狼也多,有的地方肉少,狼更少。狼行千里吃肉,关键还是看自己。
 
回复: 伦敦絮语

拜读了几天,终于看完了这个贴也决定去伦敦扎根,在看房Ing,本人喜欢新房子,所以都是看楼花,在Mls看到sarnia和wonderland 的西侧,有新建房子,连接elson rd,小学是wilfrid jury,中学是banting,请问这地方社区好吗,具体各方面如何,说说看!先谢谢各位了!

刚来的时候,听一个卖车的老伦敦说,那一带叫”索马里区“,意指买那里的新房的,大都是非洲或中东移民,言下之意是社区不够好。但我看也未必,见到不少中国留学生买在那一区。所谓社区好坏,看你的标准有多高,那里肯定不是伦敦最富裕的区,看房子的格局便知。但不至于差到哪里的,那样的社区,最底层是买不起的。生活而言,那里也很方便的,离第二家华人超市很近。
 
回复: 伦敦絮语

查了下,发现小学太差了,但中学不错,这样一来,应该怎么办?怎样可以让孩子可以去好点的学校,如果房子就买在这里

办法是有的,刚来的时候可以签份你看得上的学区的租房合同,孩子入学后再迁居。问题在于,以后你孩子的report card都到原地址,你要安排好衔接。另外,社区学校的好处在于方便,出门就是,或者有校车接送,你跨区就学,校车就别想了,连着几年接送孩子的不方便也是你事先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
 
回复: 伦敦絮语

其实楼主的观点很多是对的,London是英裔聚居的城市,英国人总体来说比较傲慢一点,保守一些,所以英国至今对移民的态度还是比较“微妙“的,在学校里面更加明显。
看得出来,楼主是个积极向上热心的人,只是对London是否适合”新移民“,我们的观点不同而已。
地税和房价不同,房价可以理解成资产,是静态的甚至可以理解成升值的,当然房子的升值和贬值一样,越大的城市越闹腾,London的房价相对稳定,也可以理解成为升值空间不高,在过去的一年半里面,多伦多房价升得很多,而London的房价,总体应该是稳中有降的。
而地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费用,是成本,是你每年要交的,这是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情况,比如你买了一栋40万加元的房子,按照London的税率,基本上你每年缴纳的地税就要达到5000加元。
至于London是否一个穷人宜居的城市?我觉得首先要谈的是物价,加拿大和中国不同,在中国越小的地方物价越低,加拿大相反,越大的地方物价越低(物流的原因),比较一下London和多伦多的SuperStore就很清楚了。其次要谈的是工作,穷人要生活首先是工作,加拿大更是这样,London的工作机会少于多伦多,而且针对穷人的Labour工作的机会更是大大少于多伦多。其实,既然楼主上过Linc,Linc的老师应该说过London其实居住了相当数量的加拿大本地富豪,为啥?很简单,因为清静。所以说,楼主的穷人理论似乎有些和现实脱节。
London处于风雪带上,虽然比多伦多更南,但是冬天气温更低,雪更大(今年特殊,全加拿大都是暖冬),但是去年London那场一米深的大雪可是威震安大略省的南部。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加拿大十大宜居城市的评选中,London从未上榜过。
我想我理解楼主对London的感情,但是在忽悠那些人还在中国的“待移民”的时候,我更希望大家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兼听则明,相信LZ允许不同声音.
 
回复: 伦敦絮语

估计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有共通之处。为什么“自虐”、为什么连命都可以舍?驱动力都在于精神,并不(或不纯粹)在物质。所以,作为已经40+的父母,我们希望20-的儿子能找到一条自己乐此不疲的路,一条能让他即使在物质回报不丰厚的情况下也能愉悦的路。我们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变化是永恒的,如果年轻人选择专业的理由仅仅是因为这一刻所见到的行业收入丰厚,那么,一旦政策调整、技术变迁导致行业收入滑坡,当初的理由不复存在,精神无所寄托,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眼前专业选择和“长远幸福”的关系,这个话题也很个人。如果当事人了解自己,觉得足够多的钱对他(她)来说就可等同于人生幸福,那么在选专业的时候反而是好事,以行业平均收入为导向,很容易抉择。我说这个话是就事论事,并无任何道德评判的意思在里面。这事本身也跟道德、情操无关。也是因为儿子最近面临着抉择,所以我家近段时间这方面的讨论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他更多地了解自己。而由于“虚无缥缈”的精神的存在,“了解自己”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

sunrain真是一个知性母亲,对教育对生活有很深的认识和思考,向你学习!
很早不经意间听说加拿大也有个伦敦,但从未关注;前段时间在渥太华群聊天,目的也是了解各地情况帮助自己定位长登城市,其中一位网友提到伦敦,我问她为啥推荐伦敦,她说那里教育好,但没说出一二,我只听说伦敦有极端天气,但没去深究.现在拿到签证了,短登也回来了,长登城市还是个问号,还是去逛逛多伦多社区吧,结果看到sunrain的帖子,这不就是网友推荐的伦敦吗?去看看,这一看可把我累坏了,爬楼2-3天还没到顶。
一边看一边判断这里是否适合我,开始觉得很好,房价低,教育和医疗资源优势,我的孩子跟LZ的很类似,也很优秀,不是为逃避中考或高考来加拿大,而是为扩大她的视野,因为她的爹娘都是工薪阶层,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我们的交际圈很窄,眼光受限。虽然模糊地期望她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才,但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是个问号。
后来感觉这里不合适我,因为就业率低,地税高,治安状况不理想;我的家庭条件和LZ不一样,半年以上不工作恐怕是不行的。
继续看下去,为LZ营造的氛围深深折服,昔孟母择邻处,我该何去何从?
 
回复: 伦敦絮语

弱弱地问,伦敦富豪区在哪里呀?

因为自己属于穷投移,从未想往真正的富豪堆里扎,所以对“富豪区”还真没有认真研究过。所知道的,是看房时候的感性认识。再则,所谓穷与富,每个人的定义很不一样的。一个资产50万刀的家庭,有的人会羡慕其富,有的人则同情其穷。伦敦的富豪的定位是资产多少收入多少?不清楚。在我这里,一些我向往又觉得经济上无法承受的区就觉得是富豪区了吧。比如Windermere Road的Richmond Street 以西区域,因为地处河谷边的小山上,有时候我们就简称它“山上”, 那里是我眼中的豪宅区,房子大,间距宽,占地大,且风景绝美,地处城中,却有世外风情,我买房的时候一再流连,但是一则极少有出售的房源,二则住那里的话对我来说是非理性消费,所以放弃。但是后来儿子搞募捐,专挑了这一区的有钱人去,看到了这些人家的内部格局,回来说不喜欢,因为上了年头的房子,跟新房比内部格局总是差点。像这种老牌好区,一般胜在社区气质,优雅大气、幽深宁静,极少人工斧琢味道,其林深不知处的神韵每每让我惦记,春暖花开之际必要去转上一圈。单论房价,Masonvill mall 的Best Buy后面有一个圈起来的小区,都是大体量高价新房,内部格局也适合现代人口味,绝对豪宅,但个人的原因,我对那里并不神往。
 
回复: 伦敦絮语

菠菜,你短登都回来了?我们周日长登,还带两个小娃娃,这两天正在讨论是否在london落脚呢,是坚守多伦多还是扎根london犹疑不定。主要还是考虑工作机会。娃她爹倾向London,觉得房子便宜,你怎么看呢?
 
回复: 伦敦絮语

楼主的文章我也勤奋阅读中,都是在孩子们睡着后才能开始看的,通常要十点半读起来,看到一两点中。真是小马过河,去哪定居要看自己实际情况啊。
 
回复: 伦敦絮语

sunrain真是一个知性母亲,对教育对生活有很深的认识和思考,向你学习!
很早不经意间听说加拿大也有个伦敦,但从未关注;前段时间在渥太华群聊天,目的也是了解各地情况帮助自己定位长登城市,其中一位网友提到伦敦,我问她为啥推荐伦敦,她说那里教育好,但没说出一二,我只听说伦敦有极端天气,但没去深究.现在拿到签证了,短登也回来了,长登城市还是个问号,还是去逛逛多伦多社区吧,结果看到sunrain的帖子,这不就是网友推荐的伦敦吗?去看看,这一看可把我累坏了,爬楼2-3天还没到顶。
一边看一边判断这里是否适合我,开始觉得很好,房价低,教育和医疗资源优势,我的孩子跟LZ的很类似,也很优秀,不是为逃避中考或高考来加拿大,而是为扩大她的视野,因为她的爹娘都是工薪阶层,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我们的交际圈很窄,眼光受限。虽然模糊地期望她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才,但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是个问号。
后来感觉这里不合适我,因为就业率低,地税高,治安状况不理想;我的家庭条件和LZ不一样,半年以上不工作恐怕是不行的。
继续看下去,为LZ营造的氛围深深折服,昔孟母择邻处,我该何去何从?
网络有信息便利的好处,但常常也有夸张扭曲信息的另一面。就业率低,是我登陆之前就“知道了”的,来了后,才知道伦敦的就业率是比大多地区平均低百分之零点一几,前面的帖子里我应该提供过相关链接。地税高,是指跟加拿大的几个高房价大城市比,但低于加拿大平均数的1.8%,伦敦为1.5 %。再考虑到伦敦的一套40万住得比多伦多的80万舒心,而每年付出的地税绝对金额并不更高,我觉得住房优势还是明显的。治安状况不理想,是我最无法理解的说法,闻所未闻,倒希望菠菜同学能给我扫盲一二。
至于家庭条件,我觉得国内的“工薪阶层”过于谦虚的不少。像我们这样人到中年又受过点教育的,夫妻均工薪而年家庭收入超过百万人民币的身边很多,倒是一直做生意的,年赚百万并不容易,很多人号称“老板”,一年下来,扣除各种经营费用、苛捐杂税,能养家已是很好。这些年在伦敦碰到的,号称工薪又专业对口而成为“技移”的,不少实力雄厚。移民后初级阶段不工作的“能”与不能,更多取决于心态而非荷包。见过北京过来的高校博士,刚登陆时的焦虑愁苦之状让我真以为她比我穷,对比自己整天心宽体胖地淡定着,甚至让我有犯罪感。但人家一年不到就在伦敦买了两套三十多万的房,据说还在看第三套。也是,国内一线城市有一两套房的,普遍比我有钱。可见我的幼稚。只是人家不似我会败家而已。呵呵。回到菠菜同学个人,我觉得半年不工作的”不行“也一定是精神不支撑而非物质。移民后的日子要过好,要舍得动前半生的积蓄,实在不行,连不动产也要动。前面的财富积累,不论多少,都要用来给移民后的生活作前期铺垫,让自己有足够从容的心态真正了解和适应加拿大新生活。我觉得,中国移民的生存能力,到哪里都能活的,重要的是心态。就我个人而言,先花着过去的积蓄,也在能力范围内先享受一把“阳光大宅”的感觉,一面也是积极了解信息,评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好在孩子大了,而且我们从小给他灌输的观念是一切靠自己,父母没有责任给他准备婚房什么的。所以,我对未来生活很乐观,即使有一天积蓄用尽,我也可以像老公一样出去打labour的,房子可以换小的住,两个人工作养活自己并不太苦,何至于苦大仇深。不少人想两头不落空,既要享有发达国家的法制、人权、空气、食品质量,又不想失去发展中转型中国的赚钱机会及歌舞升平生活方式,那移民注定是要让人失望的。这就又回到了我的”教子篇“所谈,“了解自己”,再做决定。论坛上不断看到有该不该移民的吵架帖,其实有什么好吵,本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你所做之事,是否适合自己。像菠菜同学这样,登录前不断论证长登地是对的,但一旦论证结束、登录过后,就不能患得患失,积极适应、愉快生活才是正道。人的一生有无数抉择,其中必定不会个个最优。就如我们的前半生,已经做了很多抉择,相信不是每个都正确,不然也不至于在移民前因经济考虑纠结登录地点选择。接受自己的认识局限,接受现实生活的小小缺憾,是幸福生活的秘诀。孟母择邻,经历三迁,一则说明孟母是行动派,知错即纠,而非自怨自艾;二则,三迁是要成本滴,孟母舍得,故流传为美谈。现实生活中,“孟母心”多,“孟母行”少,结果是,怨母多。
被触发了共鸣,所以暴露了中年妇女本性,啰嗦了一大堆。见笑。
 
回复: 伦敦絮语

作为在伦敦生活了很多年的老移民,简单说一下伦敦的工作情况。除了医疗,教育和金融保险行业,伦敦一个很重要的行业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南安省是北美的汽车制造业中心,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等都在安省设有规模庞大的汽车总装厂,汽车零部件厂更是星罗棋布。所以有工程背景的同学应该有很多的机会找到专业工作。伦敦的IT业也不错,有不少有特色的软件公司,认识不少华人朋友在里面工作。总的来说,伦敦总体机会可能没有大多地区多,但是竞争的人也相对少很多。
 
回复: 伦敦絮语

菠菜,你短登都回来了?我们周日长登,还带两个小娃娃,这两天正在讨论是否在london落脚呢,是坚守多伦多还是扎根london犹疑不定。主要还是考虑工作机会。娃她爹倾向London,觉得房子便宜,你怎么看呢?

evayuling, 在这里碰到你啦,你都要长登了还讨论定位城市啊,怎么跟我短登前差不多啊,呵呵.

最近工作很忙,没时间更新我的调研报告,待我有时间再进一步考察伦敦(纸上谈兵),也静候你的谜底揭晓.

这两天感冒,昨晚在床上上网,把电池用光还没趴完sunrain的帖子,换手机继续爬,直到眼皮打架才爬到顶,困啊累啊。

祝你长登顺利!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