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对基督信仰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预定论,我不敢说自己完全正确,但我最相信自己目前的答案,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您是受“非此即彼”的思想左右,认为要么上帝对所有事情都有预言,要么什么都不能控制,这是目前教会的两个极端。您还一概而论的认为历史的大结局和所有个人的命运细节,是同一个概念,只能有一种结果,这个我不认同。我不会这么简单地看问题,我把历史结局和个人命运分开看。我不认为上帝愿意控制人到一个地步,连他出门走路是否摔跤他都要管。我想请问,如果您有能力管自己的孩子的一举一动,您会不会在他(她)身上安装一个遥控器,操控他(她)的所有行为,包括体育课打球时会不会被人撞到,跳舞时会不会扭到、摔跤,游泳时会不会呛水,野营时不被蚊子咬了,出海时不被太大的风吹到?谈恋爱千万不能被劈腿,考试千万不能不及格,娶老婆不能是母夜叉,生个孩子千万不能笨...... 您会跟踪和遥控他(她)吗?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他(她)多半会讨厌你,希望早日逃出你的X掌。他宁愿摔跤、吹风、受伤,劈腿也要谈恋爱,不及格也要考试,娶个母夜叉也要结婚,是笨蛋也要生,即使冒死,也不要头上牵根绳子被您操控。
恐怕人对上帝,也像孩子对父母一样,希望上帝管,但是不能管过分,要管的到位,管的合他的心意。人为什么希望上帝事事都管?因为人想推脱责任。人不喜欢责任,喜欢权利。于是人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归咎给上帝。同时,人又希望上帝保佑让自己事事如意,其实所谓”保佑“就是管,许多事情,只要上帝管了,自己就可以轻松多了。出于“减少风险”的动机,人才会喜欢“上帝事事掌控”的预定论,同时暗地里抱怨上帝管(掌控)得不好。A希望上帝按照他的意愿办,B希望上帝按照她的意愿办。那么,到底谁是上帝呢?
人喜欢权利,不喜欢责任。问题是,权利和责任总是挂钩的。其实从家庭关系到政府贪污,到国家动乱,大多数症结都是出于同一个问题:“人只要享受权利,但不想负责任。”人对上帝总有这种不合实际的要求:好事,是自己选的;坏事,是上帝造成的。“我要自由,但出了事就是上帝管理不周。上帝应该管,但只能管到我限制的范围。我不想他管的,他不应该插手;我想祂管的,祂应该都帮我时时盯着。出了事,我要找祂问话,让祂给我个交代。”说穿了,上帝应该是我们的仆人,我们是上帝的主人。人对上帝的要求,跟人对其他人的不合理要求,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人想自己做主人,不但做别人的主人,还要做上帝的主人。上帝的“管理”,表面上是“管理”,实际上是“管家服务”:按照人的意愿,时刻为人效劳,承担所有责任。人对上帝责任的质疑,是一种讨价还价,希望上帝管多点,自己少点责任;同时希望上帝管的要到位,要给自己多一点自由空间。上帝岂不是一头牛吗?所以以色列人要拜金牛犊嘛,因为他们的神,就是一个为他们效劳的仆人。
所以,对于预定论的看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对上帝本性的认识。你的潜意识,可以体现你和上帝的关系:到底祂是你的主人,还是你是祂的主人?(或作,你想当祂的主人)其实人自己如何,对上帝的理解也如何。人自己是控制欲极强的,就会以为上帝也如此;人自己是冷漠的、不负责任的,也就会把上帝想象成那样。
您还在从上帝的能力入手,去想他的行为模式;我还是从上帝的性情入手,不定格他的行为模式。您认为从性情入手,不可靠,因为您把祂拟人化。在您眼里,人不可靠,人需要理性去控制情感。您又把上帝极端化了,以为上帝一用情感就失去理性,上帝的性情也如人一般被罪恶玷污,所以不可靠。您对上帝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自己,或对自己经验中的人之理解。您对上帝的认识,更大原因,是基于对上帝没有信心,或信心太小。
对于极端的预定论,要么上帝什么都要控制,要么上帝什么都不管,我不认同任何一种。但我的这个解释,您未必能理解。因为这跟您是否了解上帝的性情有关。我说上帝有性情,您立刻把祂拟人化,认为上帝像人一样会随意乱发脾气,做很无理的举动。当然我这么说,您又可能立刻跳到另外一个极端,认为上帝极其精确,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只能说明您对上帝的认识未必来自圣经,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我想您对圣经应该不是很熟悉吧。我认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是会把自己的情感、经验、逻辑都降服于圣经之下,他(她)的理解是用意志的。我不是说上帝完全没有控制欲,而是说祂的控制欲和逻辑,未必和人类一样。我之前表达的不准确,现在纠正一下。控制欲如何,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情,控制欲的范围是可以调整的。一个狂傲暴躁的人,控制欲极强。一个温柔谦卑的人,控制欲较弱。控制也和责任有关,责任越大,越需要实现在责任范围内的控制。控制和控制欲,又是两回事。控制的方法,仍然可以提现性情。如果没有性情,就没有故事了,如果性情都一样,就等于没有性情。
您不能把祂完全拟人化,把上帝的处事行为,想象成有罪性的人那样。我也没说过上帝一动情就无能,我是说上帝在十字架上选择了无能。请您不要一概而论,说上帝任何时候动情都是变成无能。无能和全能之间,是有很大空间的。我的特点就是不走极端、不喜欢一概而论,喜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也不盲从别人的教训。但是正因为我不走极端,我虽然不盲从任何人,也不会完全否认一个人的任何观点,不因言废人、不因人废言。我总会看看,别人的想法,哪些是有道理的,哪些是值得思考的?
您没有取消疑虑,我也没有消减对自己答案的信任。追求真理还得靠自己,别人的观点仅仅是个参考。您本来也不需要以我或任何人为标准。交流的影响力,远不如一个人自己求索的结果。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碰到问题、寻求答案、经历真理、得到正确答案。经历是少不了的,从头脑的初步印象,到深入思考,到曲折迂回的经历,再到刻骨铭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即使我表达清楚了,也不代表您理解清楚。您不能理解清楚,不能说明我理解、表达错了。我的答案仅供参考,您可以保留您自己的意见。最近老公回国接孩子,我没时间及时来,谢谢您及时回复我。
我觉得可能我们一样都不确定,因为我们是人,不知道上帝怎么想的。您为他说话和辩护出于爱他之心,然而并不确信自己解释正确吧?
如果预测各种结果,那还叫预言么?那我也可以预言:您明天会中将,也可能不中奖。
计算概率只是我的问题假设之一,因为如果不能精确预言,就可能多种结果,但本世界结果最终只有一种,所以有出现概率(不是量子论的平行世界),就如预测您明天不中奖的概率大一样。
上帝当然有控制欲啊,否则不会干预世界,他造好了就休息呗。
您觉得他不喜欢精确度,这就不说了,您觉得与我觉得一样,都在凭我们人为思考,没给我您获得上帝暗示的意思。
您说上帝有性情,这在书中很多案例,但一动情就无能似乎是普通人的情况,上帝也这样的话,肯定哪天看不惯我们的话大怒的,那时候养猪就惨了:)再后来后悔一下没爱世人不好之类的,就全是人的思维了:)
所以我觉得并没有取消我的疑虑。
但我感谢您的回复。
关于预定论,我不敢说自己完全正确,但我最相信自己目前的答案,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您是受“非此即彼”的思想左右,认为要么上帝对所有事情都有预言,要么什么都不能控制,这是目前教会的两个极端。您还一概而论的认为历史的大结局和所有个人的命运细节,是同一个概念,只能有一种结果,这个我不认同。我不会这么简单地看问题,我把历史结局和个人命运分开看。我不认为上帝愿意控制人到一个地步,连他出门走路是否摔跤他都要管。我想请问,如果您有能力管自己的孩子的一举一动,您会不会在他(她)身上安装一个遥控器,操控他(她)的所有行为,包括体育课打球时会不会被人撞到,跳舞时会不会扭到、摔跤,游泳时会不会呛水,野营时不被蚊子咬了,出海时不被太大的风吹到?谈恋爱千万不能被劈腿,考试千万不能不及格,娶老婆不能是母夜叉,生个孩子千万不能笨...... 您会跟踪和遥控他(她)吗?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他(她)多半会讨厌你,希望早日逃出你的X掌。他宁愿摔跤、吹风、受伤,劈腿也要谈恋爱,不及格也要考试,娶个母夜叉也要结婚,是笨蛋也要生,即使冒死,也不要头上牵根绳子被您操控。
恐怕人对上帝,也像孩子对父母一样,希望上帝管,但是不能管过分,要管的到位,管的合他的心意。人为什么希望上帝事事都管?因为人想推脱责任。人不喜欢责任,喜欢权利。于是人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归咎给上帝。同时,人又希望上帝保佑让自己事事如意,其实所谓”保佑“就是管,许多事情,只要上帝管了,自己就可以轻松多了。出于“减少风险”的动机,人才会喜欢“上帝事事掌控”的预定论,同时暗地里抱怨上帝管(掌控)得不好。A希望上帝按照他的意愿办,B希望上帝按照她的意愿办。那么,到底谁是上帝呢?
人喜欢权利,不喜欢责任。问题是,权利和责任总是挂钩的。其实从家庭关系到政府贪污,到国家动乱,大多数症结都是出于同一个问题:“人只要享受权利,但不想负责任。”人对上帝总有这种不合实际的要求:好事,是自己选的;坏事,是上帝造成的。“我要自由,但出了事就是上帝管理不周。上帝应该管,但只能管到我限制的范围。我不想他管的,他不应该插手;我想祂管的,祂应该都帮我时时盯着。出了事,我要找祂问话,让祂给我个交代。”说穿了,上帝应该是我们的仆人,我们是上帝的主人。人对上帝的要求,跟人对其他人的不合理要求,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因为人想自己做主人,不但做别人的主人,还要做上帝的主人。上帝的“管理”,表面上是“管理”,实际上是“管家服务”:按照人的意愿,时刻为人效劳,承担所有责任。人对上帝责任的质疑,是一种讨价还价,希望上帝管多点,自己少点责任;同时希望上帝管的要到位,要给自己多一点自由空间。上帝岂不是一头牛吗?所以以色列人要拜金牛犊嘛,因为他们的神,就是一个为他们效劳的仆人。
所以,对于预定论的看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和对上帝本性的认识。你的潜意识,可以体现你和上帝的关系:到底祂是你的主人,还是你是祂的主人?(或作,你想当祂的主人)其实人自己如何,对上帝的理解也如何。人自己是控制欲极强的,就会以为上帝也如此;人自己是冷漠的、不负责任的,也就会把上帝想象成那样。
您还在从上帝的能力入手,去想他的行为模式;我还是从上帝的性情入手,不定格他的行为模式。您认为从性情入手,不可靠,因为您把祂拟人化。在您眼里,人不可靠,人需要理性去控制情感。您又把上帝极端化了,以为上帝一用情感就失去理性,上帝的性情也如人一般被罪恶玷污,所以不可靠。您对上帝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自己,或对自己经验中的人之理解。您对上帝的认识,更大原因,是基于对上帝没有信心,或信心太小。
对于极端的预定论,要么上帝什么都要控制,要么上帝什么都不管,我不认同任何一种。但我的这个解释,您未必能理解。因为这跟您是否了解上帝的性情有关。我说上帝有性情,您立刻把祂拟人化,认为上帝像人一样会随意乱发脾气,做很无理的举动。当然我这么说,您又可能立刻跳到另外一个极端,认为上帝极其精确,任何事情都是按部就班。只能说明您对上帝的认识未必来自圣经,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我想您对圣经应该不是很熟悉吧。我认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是会把自己的情感、经验、逻辑都降服于圣经之下,他(她)的理解是用意志的。我不是说上帝完全没有控制欲,而是说祂的控制欲和逻辑,未必和人类一样。我之前表达的不准确,现在纠正一下。控制欲如何,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情,控制欲的范围是可以调整的。一个狂傲暴躁的人,控制欲极强。一个温柔谦卑的人,控制欲较弱。控制也和责任有关,责任越大,越需要实现在责任范围内的控制。控制和控制欲,又是两回事。控制的方法,仍然可以提现性情。如果没有性情,就没有故事了,如果性情都一样,就等于没有性情。
您不能把祂完全拟人化,把上帝的处事行为,想象成有罪性的人那样。我也没说过上帝一动情就无能,我是说上帝在十字架上选择了无能。请您不要一概而论,说上帝任何时候动情都是变成无能。无能和全能之间,是有很大空间的。我的特点就是不走极端、不喜欢一概而论,喜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也不盲从别人的教训。但是正因为我不走极端,我虽然不盲从任何人,也不会完全否认一个人的任何观点,不因言废人、不因人废言。我总会看看,别人的想法,哪些是有道理的,哪些是值得思考的?
您没有取消疑虑,我也没有消减对自己答案的信任。追求真理还得靠自己,别人的观点仅仅是个参考。您本来也不需要以我或任何人为标准。交流的影响力,远不如一个人自己求索的结果。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碰到问题、寻求答案、经历真理、得到正确答案。经历是少不了的,从头脑的初步印象,到深入思考,到曲折迂回的经历,再到刻骨铭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最后编辑: 201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