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王妃》:女神往往演不好另一个女神
导演: 奥利维耶-达昂
主演: 妮可-基德曼/蒂姆-罗斯/帕兹-维嘉
类型: 剧情/传记
语言: 英语/法语
片长: 103分钟
评分:4分(满分:10分)
观影反应:
电影放映过程中,一些有关摩纳哥王室的虚构情节略显狗血,令媒体感到无奈,影片结束后嘘声一片,随后响起尴尬的零星掌声。英国卫报给出了“比娜奥米-沃茨的《戴安娜》更糟糕”、“一个惊人的灾难”的评价,每日电讯报也称其为“愚蠢的闹剧”。
剧情:
奥斯卡影后格蕾丝-凯利成为摩纳哥王妃后宣布息影,六年后她正值人生的特殊阶段,婚姻关系遇到瓶颈,她的伯乐希区柯克向她发出新片《艳贼》的拍摄邀请,与此同时,弹丸之地的摩纳哥和法国产生外交危机,面临被征税、甚至被兼并的威胁。重返昔日明星之路,还是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王室?格蕾丝面临选择……
评论:
电影圣地戛纳距离摩纳哥只有一小时的车程,格蕾丝-凯利则是影迷心中最经典的女演员之一,据说她与丈夫兰尼埃三世也是在戛纳初遇,所以在戛纳电影节,观看《摩纳哥王妃》,本是一件非常应景的事。不料,不仅摩纳哥王室对此片丝毫不买账,指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描述为传记片”,现场媒体也纷纷给出嘘声和恶评。回顾此前导演奥利维耶-达昂与美国发行方韦恩斯坦在剪辑权上的矛盾,可以见得,凡是出现类似纠纷的电影,都不会有好结果。
电影一开篇,导演就用字幕提示观众:“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明显是对摩纳哥王室的回应。而在另一个层面,电影站在摩纳哥的角度,相应地丑化了被法国人誉为“最伟大的人”的戴高乐总统,它能成为开幕片,恐怕也是组委会的一个恶作剧。
在《摩纳哥王妃》开头,导演使用了一个长镜头,从拍摄中的摄影棚慢慢转向完成表演的格蕾丝,镜头跟随她接受众人赞美,最后定格在她一个人的梳妆镜前,以此展现格蕾丝息影的过程。六年后,一代大导演希区柯克登场,进入皇宫向自己最喜欢的女演员送来《艳贼》的剧本,而此时,与丈夫关系遭遇瓶颈的格蕾丝也开始考虑重回好莱坞。这一切遭到了王室成员的抵制,郁闷的格蕾丝在寻求帮助时,被提议像做一个演员一样,扮演好王妃的角色。最终,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王妃,从此再也没有拍戏。就像每个平民王妃入宫后都会遇到一个时刻盯着自己行差踏错的古板女管家一样,整部电影毫无惊喜,对于艺术至上的戛纳而言,格蕾丝的选择无疑是将自己桎梏在了一桩无情的婚姻中,令人难以找到共鸣。
导演奥利维耶-达昂因执导法国国宝级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传记片《玫瑰人生》,将玛丽昂-歌迪亚送上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而在这部电影里,他的用心也很明确——探究格蕾丝在成为王妃并遇到婚姻挫折之后所作出的抉择。片中,格蕾丝放弃了希区柯克的邀请,用一种演员的方式来演绎“摩纳哥王妃”这一角色,最终入戏的她,在现实中上演了一出“希区柯克式”的惊悚反转剧,击碎了王室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和政治阴谋,并协助丈夫解决了外交难题。
相比而言,《摩纳哥王妃》不及《玫瑰人生》那样人物鲜明,情绪饱满,观众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可以存在于任何传记片的平庸王妃形象,并不是一代女神格蕾丝-凯利。妮可-基德曼或许本想凭借此片再冲奥斯卡影后,可惜她自己同样标志性的外形和状态只会拉开她与凯利的距离,更多是停留在“演”的层面中,电影中她接受训练的戏份,反倒显得最为自然,一方面角色中的凯利学习演绎王妃,另一方面是妮可在学习演绎格蕾丝,形成双重镜像。
一位女神去演绎另一位女神,效果往往会四六不靠,妮可只能是妮可,而这个角色又不像《时时刻刻》里的伍尔夫,能在外形方面做出大调整。可以料想,如果换一个名不见经传却更形似的女演员,效果会更好。这已经是澳大利亚女演员第二次饰演欧洲王室成员,前一位娜奥米-沃茨饰演的戴安娜收获恶评累累,妮可恐怕也要步其后尘。
同理,蒂姆-罗斯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尽管他烟不离手,试图创造自己的演绎方式,但他与生俱来的小老头气质,仍然让他无法成为兰尼埃三世。而罗杰-艾什顿-格里菲斯饰演的希区柯克,也是一个只可远观的笑话,没有大师的半点神髓。
摄影方面,除了开场的长镜头之外,导演刻意使用了几次大特写镜头,来拍摄格蕾丝情绪爆发的戏份,但这种刻意营造的忧郁场面,与无趣的情节无法形成情感上的叠加表现,只会让人感到做作。此外,该片虽然色彩鲜丽,人物造型繁多,但无论是宫廷服饰、居家服装还是美式休闲服,奢华程度都有限,或许也会令热爱时尚的观众止步。
Source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