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哎, "中国的孔子老子都被列为世界遗产伟人先祖立法者"这话是你先说的, 而我是在问你的说法到底有无依据, 是谁授予了两位先贤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封号. 话是你自己先说出来的, 凭什么让我去调查? 难道你对自己说过的话不负责么? 借用你的说法"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还是谦卑一点好".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转述的,你认为是我说的,因为你不知道,而且也懒得查。


1978年,美国出版界举办古今十大作家评选,老子以著《道德经》,当选为古今最伟大的作家。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博士,赞扬“老子是古今世界名人中,智慧最高者。”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预言:“《道德经》肯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家喻户晓的一部好书”。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介绍:老子是国际性的,如今在德、法、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兴起了"老子热"。《道德经》在这些国家一再翻译出版,在德国大小书店几乎都有翻译本出售。另据报道:不少德国人的床头,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道德经》。因为在处人、处事、工作、学习和生活、思想等方面遇到问题,可以从《道德经》中找到答案。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我非常喜欢看这两部老子的动画片,有原文和白话文解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KTbN_XQw


超级喜欢这个“中庸”的动画片,太棒啦!任何认真读过孔子的人,都不会认为她是无神论者,他不但不是无神论,而且是敬拜独一真神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7jeHinGLI0


论语也有动画片哟!:wdb23::wdb6::wdb6::wdb6: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道家道教权且不论. 但你非要把道家所谓的"无欲"中的"无"解释成要有"一个度", 我也只能说胡乱解释也要有"一个度".

"我是不是诋毁佛教,可以请佛教徒来责难我,就怕我一说话他们又鸦雀无声了,因为他们都不敢出家。出家的也没这个怨气来跟我争论了"--哦, 原来你心里明白真佛教徒不会与你理论, 而伪佛教徒又不敢与你理论, 所以才放心大胆地说释迦牟尼的"那套东西就是心理疾病者的自述". 高, 高, 实在是高啊.

你要是看了全文,再看看道家经典著作,就知道老子说的无欲就是一个度,而不是所完全的无欲。儒道都是崇尚尧舜禹,认可诗经尚书的,有人说老子的道德经是对周易的总结。周易并不全然是算卦,更多的是讲天道。当年周文王开始打算打纣王,契机就在于当时的天地之大祭司,到了周文王这里,周文王认为是天意。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反复提到要适度,如果是彻底无欲,也就不存在“度”了,而是要彻底地戒。

老子其他的话也不可断章取义。比如他说,言者不知,知者不言。那是不是说,一说话就是显示无知呢?老子自己还留下了五千字呢,那么他到底是知,还是不知呢?他那句话的意思,也就是知者不会多言,不知者半瓶水晃荡的意思。

谁说佛教徒不敢跟我理论?你也不看看这楼里出现过多少佛教徒,难道你说他们都是伪佛教徒?我觉得他们都挺真诚啊。

不过呢,事实上中国人自古就聪明,昨天我还看一个西人拍的纪录片,讲老外用石头的时候中国人就用刀枪,来外用刀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用枪炮了。老外都承认中国人聪明。中国人在佛教兴盛以前,真的是很聪明的,但是自从引进了佛教,就开始腐败、愚昧、落后,最后还接受了无神论。在有神论的儒道的中国,是有很多充满智慧的有识之士的。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转发

熊剑:美国人眼中的孔子:最伟大的立法者



博主:城墙  发表时间:2014-01-12 22:03:57



若问谁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人﹐这个答案﹐恐怕是孔子。

孔子是如何走向世界﹐世界是何时开始认识孔子﹑熟悉孔子的﹐已经难以考证。东亚国家如日本﹑朝鲜等﹐浸润在儒教文化中已逾千年。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孔子思想经传教士进入欧洲﹐广受欢迎。随着欧洲人拓殖北美﹐孔子也远涉重洋﹐登陆美洲﹐进入美国人的社会文化意识。

在世人眼中﹐孔子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人们不大关心孔子身高多少﹑面貌如何﹐而是更注重孔子作为精神载体的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齐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011年纽约时报广场大银幕上水墨绘成的孔子向全世界作揖行礼﹐以及遍及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当然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然而﹐你是否知道孔子在世界其它国家的人们心中到底象征了哪些内涵﹖这些具体寓意又是在何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如何反过来影响了该国民众的中国观﹖这一连串问号﹐在我们力图让孔子越“走”越远﹑“走”进世界人民的文化意识﹐必然地浮现了出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睿智博大﹑影响深远的孔子。文化如万花筒﹐折射出的孔子形象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在吸引人们的同时﹐也为研究者制造了极大障碍。而四川外语学院教授张涛独辟蹊径──遴选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报纸中的相关文章﹐逐一分析归纳﹐解析出美国社会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和赋予孔子的文化含义。

这一选择显然独具心思──研究美国﹐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大国﹐中美关系之重要不言而喻﹐研究美国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选择报纸﹐因为媒体既体现当时当地的主流观点﹐又能极强地引导民意舆论﹔选择19世纪中期至今为研究时间段﹐则因为19世纪中叶起大批中国人进入美国﹐其后﹐中美两国的世界地位和相互关系始终在剧烈而曲折的变动之中﹐美国社会对孔子的基本态度及其变化﹐由逐步发展的美国现代新闻业忠实记录﹐勾勒出孔子形象在美国的宏观图景和变迁轨迹。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张涛选择了代表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的几大报纸共3000篇文献﹐对近代以来孔子在美国媒体上的形象进行了系统﹑细致而又深入的考察。对于中国文化的海外形象研究﹐这无疑是一次有益而扎实的探索。

从1849年至今这波谲云诡的160余年历史﹐在这位学者的梳理下﹐被分为五个时段。

1849年鸦片战争轰开中国近代史大门时﹐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正掀起一股淘金热。大量华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美国人眼中的华人落后﹑愚蠢﹑迂腐而又狡黠﹐这些负面特质无一例外地被投射到孔子身上。否定孔子的思想﹐讥讽Confucius(孔子)实乃confuse(混淆﹑迷糊)﹐甚至指斥孔子为“反文明”特性之源的声音甚嚣尘上。傲慢的美国人主张﹐“去孔子化”﹑全盘接纳基督教文明才是中国进步的必由之路。

及至1882年﹐美国通过《排斥华人法案》﹐排华情绪上升至顶点。然而﹐与此同时﹐美国进步主义思潮波及全国﹐理性的声音渐渐回归。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的孔子观也呈现出两种不同倾向﹕既有斥责中国落后﹑贬损华人言行的内容﹐也有渐渐欣赏孔子思想﹐逐渐引用并以此鞭策美国政治与社会行为的一面。

而从1920年至1950年的这三十年﹐对中美两国而言都堪称动荡年代。在中国﹐孔子形象在一次次政治翻覆中震荡起落﹐但在民众心目中始终岿然不动。在美国﹐孔子延续着美国政治监督者﹑评判者和启发者的角色﹐甚至被塑造成值得美国信赖和支持的中国文化符号。

从1950年开始﹐因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华政策和国内变革﹐本为中国文化象征的孔子被用作美国对华冷战的舆论武器﹐发挥攻击中国大陆﹑支持台湾的重任﹐服务于美国的冷战利益。另一面﹐孔子仍然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处事﹑个人修养提供指导﹐并逐渐渗透到日益发达的消费文化中。

  1972年﹐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中美告别敌对状态﹐进入新的外交阶段。孔子成为两国增进对话了解的窗口﹐启发着美国人对当代中国的认知﹐更被认为是美国“打开东亚之门的钥匙”。但是﹐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孔子作为扩展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工具﹐也极大地挑战着美国的文化影响。

  显然﹐孔子﹐这个最著名的中国老头﹐在美国人心目中从来就不是那个单纯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为我们证明﹐在美国的孔子形象至少受到四重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的状况﹑美国国内政治与社会状况﹑孔子在中国国内的影响﹐以及华人华侨在美国的地位。今天﹐当我们在全球传播孔子及其思想时﹐应该考虑到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正视他国的中国观。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排开政治的不利影响﹐经历过最初的无知和偏见阶段后﹐孔子在美国始终受到尊重﹐其话语被时时引用﹐其思想不断被拿来映衬﹑纠正种种不当和谬误﹐其为人处世原则也被一一效仿。祗要还原孔子智者和哲人的本来面貌﹐其思想必定闪烁智能的光芒﹐不难达成其它文化对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早在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得主不是便已达成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张涛)(《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张涛着﹐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初到美国交流的时候,四川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涛总觉得美国人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有一次,他告诉美国的朋友,自己的家乡是四川广安,“那里是邓小平的故乡”。

“谁是邓小平?”对方一头雾水地问。

当时,张涛正在查阅早期的美国媒体资料,希望研究“美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可没想到,在这个“纯美国”的学术领域里,他竟然发现了中国文化的痕迹。



1735年的一份《纽约周报》,这是美国媒体对孔子报道之始。

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图书馆,张涛偶然翻到了一份1743年的《纽约周报》——当时的美国还没有独立。这份内容简单的报纸只有4个小版,可占据整个头版篇幅的,居然是一篇名为《孔子的道德》的文章。里面对中国崇尚儒学、言必称孔子的行为作了不少介绍。

尽管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美国文化,张涛仍然觉得非常意外。“你们美国人这么早就知道孔子了吗?”他向系里的美国同事询问。

同事也没有给他满意的回答。事实上,他们尽管都对孔子有所了解,却很少有人关注更深入的内容。

“要不,你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一位同事建议。

在那之后,张涛花了7年时间,在15家美国报纸上收集了近万篇涉及孔子的报道,从中分析美国媒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变迁。最近,他把这些研究写入了一本名为《孔子在美国》的书里。

近代以来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会受到“来自孔子的批评”

根据书中所记载的报道,在美国,孔子的形象并非仅仅是一个中国的古人。美国媒体不仅会提到他的名字,还会引用他的言论,评价国内的新闻。

甚至,就像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常常需要忍受言官的谏言一样,在当今美国,总统也需要忍受一些“来自孔子的批评”。

小布什曾经因为言语含糊、用词不当,被《纽约时报》撰文批评。这份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称:“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小布什的行为恰恰是这句话的确切写照。”《旧金山纪事报》干脆建议,小布什应当“聘请一名深得孔子精髓的人作为家教”。

他的前任克林顿也没能逃脱来自孔子的“谆谆教诲”。在评论他的性丑闻时,《华盛顿邮报》写道:“孔子所言‘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也’,精确预见了20世纪末的克林顿事件。”

张涛在研究中发现,近代的美国总统,“几乎每一任都会受到以孔子为标准的批评”。

当约翰逊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和罢工运动表现不力的时候,媒体告诫这位总统,“孔子曾经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所以做事不能过于谨慎。而他的支持者也同样抬出孔子,认为约翰逊提倡政府控制的政策与孔子的为政原则不谋而合,比如“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当尼克松水门事件爆发的时候,《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引用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名句批判这位总统。1986年,深陷伊朗门丑闻的里根也遭受类似的指控。《波士顿环球报》提醒他,应该牢记孔子的语录,明白“足食”、“足兵”和“民信”三者中,“民信”最为重要。

张涛评论说,在国内政治相关的讨论中,美国人所提到的孔子,聪敏、博学,“置身事外而又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

有时候,媒体甚至会篡改、杜撰孔子的话。1951年,《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了一篇漫画讽刺肯尼迪,配文写道:“请允许我引用孔夫子伟大著作《论语》中的话:统治者行善不应当浪费公共税征收。”

相比之下,艾森豪威尔总统获得的评价要好得多。《华盛顿邮报》引用孔子“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的话来概括艾森豪威尔的施政理念,甚至直接评价他足智多谋的秘书是“政治领域的孔子”。

连失业的美国工人们也需要这位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老人。他们在一首“战歌”中这样唱道:“孔子是睿智的古代圣人,他说我们需要维持生计的工资……”

“孔子的国度”、“孔子的文字”,以及“孔子的小眼睛子孙”

如果回溯历史,在很长时间里,西方世界对孔子的了解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16世纪,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中的孔子形象介绍到了欧洲,随后又传到了美洲大陆。

1735年的一份《纽约周报》上,刊登了一封两个版篇幅的读者来信,介绍中国人对孔子的尊敬和信仰,并且列举了几条孔子语录。

以张涛的研究,这是美国媒体最早对孔子的报道。

在那之后的100多年,孔子都是一个异国文明的象征,“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西海岸发现金矿,大量华工涌入,美国媒体对于“孔子”的认识才变得直观起来。

踏上美洲大陆之初,华人群体并不为当地所容纳,美国甚至在1882年通过了《排斥华人法案》。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对孔子的描述也变得迂腐、荒谬。《芝加哥论坛报》曾经形容当时的一些政策抗议者的言辞“如同孔子的福音一样令人费解”。在一部反映摩门教徒生活的喜剧里,“身着绒布衬衫,举止粗鲁”的男主角干脆被命名为孔子·麦金利。

孔子在美国的形象也因此显得矛盾。“在评价本国事务时,孔子是个博学的智者,可一旦与中国、华人联系起来,他的形象就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内容。”张涛总结道。

早期中美关系史上,“孔子”被美国媒体认为是阻碍中国发展的障碍。当时,晚期中华帝国刚刚被炮火轰开国门,“言必称孔孟的迂腐书生”,一度令西方媒体匪夷所思。《纽约时报》曾经评价说,让人死记硬背孔孟之言“远非最好的教育制度”,“人们应该破门进入整座孔子殿堂”。

“已经运转千年的制度,不论如何完善,都只能适应产生它的时代。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它只会显得格格不入。”这篇文章如此评价道。

一个多世纪过后,曾经被批评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孔子学说,却被频频拿来评论最时新的新闻,甚至被封为东亚经济腾飞的秘诀。《华盛顿邮报》说,孔子伦理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像新教伦理在西方的作用一样”;《纽约时报》也将孔子伦理定义为亚洲的优势特性。

《基督教箴言报》评论说:“孔子在公元前6世纪率先确立的中国道德与政治秩序传统,引导了东亚的工业发展。”

尽管不少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筷子、蟋蟀笼和廉价劳动力”,但“孔子”毕竟成了双方增进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说起中国美食的历史悠久,媒体会强调它“与孔子同龄”;游客发现中国人日常举止彬彬有礼,也会称赞这是“圣人孔子2000年前阐述的传统行为规范”。

甚至,在美国媒体上,连中国也一度被称为“孔子的国度”。类似的称呼还有“孔子的文字”,以及“孔子的小眼睛子孙”。

孔子与华盛顿一起“捍卫着世界和平”

除了思想,孔子的“本尊”也在不断漂洋过海,落户地球另一侧的美洲大陆上。

张涛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孔子形象的纪念品是国民政府非常重要的外交礼物。银行家怀特黑德曾经被赠予一尊银质的孔子雕像;“苍然长衫、仪态庄严的孔子娃娃”,也曾经作为奖品,颁发给向中国捐款的美国人。

1925年,世界控制鸦片会议上,中国带来的礼物是一架金丝屏风,上面写着孔子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41年2月,重庆举行了一场华盛顿诞辰纪念活动。美国总统特使发言时,眼尖的媒体发现,他身后的壁画内容是,孔子与华盛顿一起,“捍卫着世界和平”。

“当时,日本的侵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生存危机,所以在外交领域,政府官员也极力强调孔子的民主与和平思想。”张涛说。

1937年,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孔子弟子所推崇的“民人”和“社稷”,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民主口号”,中国历来爱好和平,抗日战争是一场“民主之战”。

著名学者林语堂曾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文章说,孔子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相隔千年,却有着共同的观点,相信“道德秩序对于和平至关重要”。

“为了这一共同的民主,中美更应该并肩战斗。”林语堂写道。

1943年,宋美龄访美期间,多次引用华盛顿、林肯、耶稣和孔子的话,突出中国的抗战信念,希望获得美国的援助。在芝加哥体育场的演讲中,宋美龄特别提及孔子的顽强信念,呼吁中美并肩战斗,“捍卫我们的理想”。

孔子无疑增加了这位中国“第一夫人”的魅力。人们在街头聚集起来欢迎她,一位美国小女孩向《基督教箴言报》的记者说,她觉得,对宋美龄最好的欢迎方式,就是对她高喊“孔子”。

美国人的确在用“孔子”向中国表示友好。1908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议案,同意将中国在《辛丑条约》中所赔偿的半数赔款返还中国,用于资助留美学生。1924年,美国国会再一次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以及美国的“美华协进会”,旨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在1926年费城独立150周年的庆典上,美华协进会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中国教育展,其主题之一就是“孔子的影响”。

1939年,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孔祥熙访问美国。在此之前,这位“孔子第75代孙”曾经用孔子后人这一身份多次在美国参加活动、发表演讲。这一次,他代表国民政府,将两尊中国传统的石狮子捐赠给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根据《洛杉矶时报》的记载,这对狮子来自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的孔庙。

7年后,一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来到中国,成为美联社的战地记者。这位名叫托平的美国人后来成了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以及《纽约时报》的副总编辑。而在当时,他是第一个报道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西方记者,并且在文革期间第一次被批准采访了周恩来。

“那对石狮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念大学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经过它们。”多年后,托平在谈到这件来自孔子故里的礼物时说,“是它们让我与中国产生了最初的联系,并带我走进中国。”

中国人需要用孔子的名字来传递好感,美国人也需要借助孔子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

2002年10月,出访美国的江泽民主席在乔治·布什图书馆两次提到了孔子。

谈到熊猫问题时,他引用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话,说明自己在这个领域并非专家。在随后的演讲中,他再一次提到了这位中国古代“圣人”。

“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江泽民说,“……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在5年前的访美行程中,他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感谢美方的款待。在另一次午餐会上,他强调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是中国人民的悠久传统,“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就是明证”。

事实上,中美关系近几十年发展中,“孔子”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

当两国处于“冷战”背景下,这位提倡“和为贵”的老人,也会变成斗争的武器。上世纪中期,美国曾经希望通过支持、利用孔子学说,“分解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影响”。文革期间,为了区别于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蒋介石每年都会高调参加纪念孔子的活动,以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1968年,台湾当局曾向联合国赠送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孔子语录“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块石碑一度被摆放在联合国大厅里。

1971年,蒋介石在九月的孔子诞辰庆典上缺席,美国媒体立刻捕捉到这一“不同寻常”的信息。当时,《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猜测说,他也许准备从“总统”的位置上退休了。

一年后,中美关系开始破冰,孔子的角色又“摇身一变”,成为中美两国相互传递好感、交流信息的桥梁。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上海公报》。当时,在美国媒体轻松的花絮报道里,孔子复杂的饮食原则被拿来形容中国接待工作的细致认真;而在严肃的分析报道中,媒体也煞有介事地提出,影响《上海公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毛泽东思想,而是孔子——公报“求同存异”的原则反映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反对大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和平思想,而通篇对苏联的回避,则是“孔子讲求实际的写照”。

“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尼克松和周恩来花费大量时间,界定——或者重新界定——两国的分歧冲突与共同利益。”《洛杉矶时报》在当时的报道中这样写道。

1987年,里根政府的国务卿舒尔茨访问中国时,行程的重要安排之一,就是去曲阜拜谒孔子故里。在山东的欢迎仪式上,舒尔茨热情称赞道:“孔子的教诲将继续、并且永远是人类的智慧源泉。”

“中国人需要用孔子的名字来传递好感,美国人也需要借助孔子来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张涛评论说。

如今,在新时期的外交舞台上,中国也在试着发挥“孔子”的魅力,塑造和平崛起的形象。2000年,华盛顿展出了中国一批古老的乐器,包括编钟、古琴,而这一展览被命名为“孔子时代的音乐展”。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专门来到现场,用复制的乐器演奏了《白毛女》的曲调。

2011年10月,山东省的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放。30秒的广告中,泰山、黄河和青岛的海滩相继登场,由孔子“作揖行礼”的水墨形象作为完结。国内媒体在介绍这部“屏幕月租超过30万美元”的宣传片时说,短片以孔子贯穿始终,能够“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不过,张涛在研究中也发现,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这样的交流很多时候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被解读成中国“咄咄逼人的外交形象”。

显然,中美两国间的沟壑,单凭孔子一人,实在很难填补。

孔子只是一个符号,不同的人给他赋予不同的含义,然后各取所需

几年的研究下来,张涛发现,对于“美国媒体塑造的孔子形象”,自己没办法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很多情况下,这一形象与孔子本身的观点有着天壤之别。

上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大力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各项政策,而用来说明其政策合理性的论据,就是来自中国的孔子。

当时,美国人眼中的孔子再不是那个迂腐、顽固的老人了。善于观察的政客们敏锐地注意到,孔子的“大同”理论,和当时美国社会的福利思想异常相似;还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罗斯福新政与孔子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毕生强调“克己复礼”的孔子,就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成了改革的代言人。波多黎哥大学董事会主席甚至直接宣称,孔子是“新政第一人”。

张涛说,这是因为美国人一直强调自由,强调市场主导,而在他们看来,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主动施政”。事实上,当反对党对罗斯福新政表示不满时,他们抛出的炮弹依旧是孔子:控制粮食价格的农业部部长华莱士被他们直接称呼为“孔子”,因为“只有孔子思想主导下的中国,才会不计后果地利用政府行为来干预物价”。

一位普通读者曾经在写给《华盛顿邮报》的信中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感叹。他在信中写道:“现在,美国人应当宁可忍受老虎,也不能接受罗斯福政府的‘集权控制’。”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能体会到孔子当时在美国的影响力。在罗斯福时代修建的华盛顿国家广场上,仍然生长着当年种下的“孔子栎树”。据说,这是一种“历史性树木”,它的种苗就来自中国的孔子墓。

在频繁引用孔子的报道中,美国媒体有时候也会犯下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2008年,亚特兰大举行了一场中国兵马俑展览。华人大多熟知,制造兵马俑的秦始皇,曾经为了禁绝孔子的儒家思想下令“焚书坑儒”;但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他却是孔子的忠实拥趸,因为“兵马俑也反映了孔子的集体观念”。

“事实上,孔子在美国只是一个符号。”张涛说,“不同的人给他赋予不同的含义,然后各取所需。”

在美国历史上,许多截然不同的新闻话题中,人们都能看到孔子的身影。有时候,他批评非法贩卖酒类的人们“小人喻于利”;有时候,他哀叹那些没有拿到养老金的南北战争老兵“未知生,焉知死”;有时候,他还会对增税法案表示不满,因为这样就做不到“近者说,远者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的人物雕像,从左至右依次为孔子、摩西、梭伦。
不过,大多数时候,大洋彼岸的人们仍然会给孔子足够的尊敬。《华盛顿邮报》1938年刊载的一篇文章,将孔子、摩西和林肯共同称为“历史上的和平缔造者”。“他们引导我们不断追寻和平、睿智和共同的福祉。”文中写道。

甚至,孔子的形象还被镌刻在美国最高审判机构联邦最高法院的外墙上。在这座白色建筑东门上方的三角墙上,刻有3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的孔子。

联邦最高法院的官方介绍中说,他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立法者”。

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看到美国人眼中的自己

可以说,近300年来,除了中国世代流传的孔子理念,在大洋彼岸,始终存在着一个“美国的孔子”。

大多数时候,这个权威、睿智的老人都会戴着帽子,说着穿凿附会的话,弯腰作揖地出现在广告里。舞蹈演出的海报上写着“子曰,女性想要跟上潮流,必须学习舞蹈”;公墓广告提醒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连赌马的人都要借助他的名头:“子曰,黑狐狸将赢得比赛。”

如同当下的中国人总喜欢引用外国哲人的“警句”一样,在许多毫无关联的话题中,美国人也总爱来上一句“子曰”。1940年,纽约哈莱姆地区的国会议员席位面临改选,白人、黑人群体都希望参选,双方在纽约街头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这时,黄皮肤的孔子却出现了。其中一条示威标语这样写着:“子曰,决不能让黑人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代表哈莱姆。”

张涛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以及“名不正言不顺”,都是美国人经常引用的孔子语录。不过,最常见的一句,却是“百闻不如一见”。

20世纪初期,新闻业就用这句话来说明插图的必要性。《华盛顿邮报》曾经夸赞自己的图片,有着“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照相馆用这句话鼓励人们“遵照孔子教诲”,享受照相之乐。好莱坞比弗利山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则用这句话作为广告词,来宣传自己刚刚修建的样板房。



1971年,《芝加哥论坛报》刊登的汽车广告:子曰,聪明人买新型别克车。

很少有美国人知道,这句被他们反复引用的“子曰”,出处并不是孔子《论语》,而是汉朝班固所写的《汉书》——足足比孔子晚了近600年。

在与中国无关的话题里,孔子的形象有时会受到滑稽的解构。比如,在一则租车广告中,他依然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和严密的逻辑,只租车不买车,因为“我喝牛奶,不等于我就要饲养奶牛”。

有时候,他还会被塑造成一个唠唠叨叨的老人。1940年代初期,“子曰”一度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流行语,人们杜撰孔子的言论编成笑话,比如“子曰:华盛顿把树砍倒,是为了摘到樱桃”。还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孔子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唠叨而想要离婚,自己一定“百分之百理解”。

“美国社会对孔子的了解是模糊而肤浅的。”张涛说,“孔子只是一个简单易记、又容易引发联想的符号。”

事实上,在美国交流的那段时间里,张涛从没听到朋友们跟自己聊孔子。大家更愿意讨论中国菜、功夫、姚明,还有人想跟他“切磋一下乒乓球”。只有偶尔与中国有关的新闻提醒他,孔子在美国媒体上是一个“太复杂的形象”。

《孔子在美国》出版之后,由富兰克林创立的美国哲学会收藏了这本书,并且在写给张涛的邮件里称赞他的研究“富有价值”、“颇受欢迎”。

不过,让张涛印象最深刻的评论来自国内。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学者告诉他,看了这些关于“美国孔子”的研究,自己有一种“第一次照镜子的感觉”:“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能清楚看到美国人眼中的自己。”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839期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美国联邦法院门楣上的三位立法者从左至右是:孔子,摩西,梭伦。代表了:教育,宗教。

另,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孔子的雕像,没有释迦摩尼的。
 

附件

  • bbc68d1001e9390168fad4aa7aec54e737d1964d.jpg
    bbc68d1001e9390168fad4aa7aec54e737d1964d.jpg
    33.9 KB · 查看: 3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 圣经电影年 #

圣经题材的电影在2014年来势汹汹,多部圣经题材电影轮番上映。

首当其冲的是 2 月 28 日即将上映的《上帝之子》(Son of God),该片由二十世纪福克斯负责发行,成本 2200 万美元,片长 280 分钟。影片幕后团队是来自 2013 年美国历史频道大热连续剧《圣经故事》(The Bible)的原班人马,该剧去年 3 月在美国播出期间屡屡创下收视纪录,同比超越《行尸走肉》与《权力的游戏》,累计收视人次破亿。之后发行的 DVD 销量更是一飞冲天,第一周便售出 52 万多张,创下过去 5 年来北美 DVD 市场销售纪录。于是,夫妻档制片人马克·伯内特(Mark Burnett)与萝玛·唐尼(Roma Downey)将剧中涉及耶稣生平的内容单独抽出,经过加工拍成了《上帝之子》。英国出生的电视制片人伯内特原本以《幸存者》、《好声音》等真人秀综艺节目而著称,直至去年《圣经故事》大热,人们才知道他其实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介绍说,当初是和孩子一起看 1956 年版《十诫》时,忽然有了拍摄《圣经故事》的灵感。“孩子们看完后抱怨说,这电影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牛,特效做得不好,和《钢铁侠》什么的没得比。儿童对于《圣经》最初的印象,往往来自绘画或影视作品。于是我们决定,要重新把圣经故事拍出来,要能吸引现在的年轻人。当初有很多人给我们泼冷水,说现在的观众已经不会再接受圣经题材的影视作品了,但在我们看来,那是错误估计形势,在美国绝不缺少具有虔诚信仰的观众。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

随后的 3 月,美国观众会迎来更为重磅的派拉蒙史诗片《诺亚方舟》(Noah)。这是达伦·阿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五年磨一剑的回归之作,由奥斯卡影帝罗素·克洛饰演诺亚,安东尼·霍普金斯、詹妮佛·康奈利、艾玛·沃森分饰其祖父、妻子、养女,真可谓星光熠熠。回顾阿诺夫斯基以往作品,无论是《黑天鹅》还是《摔角王》、《梦之安魂曲》,全都有着强烈的黑暗氛围,可以预期,大洪荒中仅有诺亚一家幸存的故事到了他的手中,必定会拍出与以往福音片不同的气息。导演自己也曾在访谈中承认,他从小就对诺亚的故事十分着迷,在他看来,诺亚象征黑暗、复杂的人性,终其一生背负着灾难幸存者的内疚感。

此外,4 月 16 日,索尼影业将推出《真的有天堂》(Heaven is for Real),影片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讲述一个 4 岁男童在濒死状态下见证天堂奇迹的福音故事,导演是以《勇敢的心》剧本而名声鹊起的蓝道尔·华莱士(Randall Wallace),他与梅尔·吉布森是好友,对于宗教电影同样一片热忱。

到了 2014 年年底,还将迎来一拨圣经电影热潮。由狮门电影公司投拍的《圣母玛利亚》(Mary),聚焦耶稣母亲的生平故事,这一题材以往在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电影界较为多见,美国电影中只有 1999 年的电视电影《耶稣之母》(Mary,Mother of Jesus)由此角度入手,但制作规模一般,大部分观众更关注的可能还是该片中耶稣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这次的《圣母玛利亚》邀请到彼得·奥图尔(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本·金斯利、茱莉亚·奥蒙德等明星参演,饰演玛利亚的则是 1997 年出生的以色列新人奥蒂雅·拉什(Odeya Rush)。“奥蒂雅”一词在希伯莱文中的意思是“感谢上帝”,一切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另外,该片还请到美国宗教红人乔尔·欧斯汀牧师(Joel Osteen)担任执行制片,由他建立的休斯敦湖木教堂规模位居全美第一,每周聚会人数近 5 万,全球更有超过 700 万人收看他的电视福音节目。《圣母玛利亚》是他首度接触电影制作,他的加盟对于该片票房必定大有增益。

由莱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大制作圣经题材电影《出埃及记》(Exodus)也早早定下了 2014 年 12 月 12 日为北美圣诞档揭幕。该片大牌云集,除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主角摩西外,还找来热门美剧《绝命毒师》中“小粉”的扮演者亚伦·鲍尔饰演约书亚,以及导演的老搭档西格妮·韦弗扮演埃及王后图雅。摩西分开红海,率领以色列人躲过埃及法老追捕的故事,向来是好莱坞圣经题材电影的热点,光是《十诫》便已拍过三版。

以上这些仅仅是 2014 年已确定要上映的电影,此外还传说威尔·史密斯将执导的“关于该隐与亚伯兄弟之争”的作品、由布拉德·皮特担任主演的“关于耶稣审判官庞提乌斯·彼拉多”的作品等等。韦恩斯坦公司更是宣布将召集格斯·范·桑特、李·丹尼尔斯、吉姆·谢里登、韦斯·克莱文、迈克尔·塞拉诸位风格大相径庭的导演拍摄一部十集的《十诫》。

谢谢!我一会儿去电影院,这类电影我肯定是要出钱支持的,拍的越多越好。昨天看 THE BIBLE,觉得好LIBERAL啊,但是还好,对那个被石头打的妇人,耶稣还是说了一句:“SIN NO MORE”,总算还是保留了一个底线。诺亚,我是很看好这部片片子的,据说很多新派和自由派的基督徒不满意,因为是灾难片,他们认为神不应该惩罚人,爱是不公义的,新约是否定旧约的。呵呵,可是耶稣说了他来不是来废掉律法,而是成全。新约是肯定旧约的,不是否定它,当然了肯定是那个精义,关于旧的祭祀礼仪已经被新约的替代了,那个精义还在,即敬畏神、尊重人,律法永远都存在。律法是体现神的爱喝公义,为的是对人的保护,给人以真正的自由。正是因为新派和自由派的人的反对,我倒是更看好这部片子,觉得它拍得更真实。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一直都想写一系列的儒道读书笔记,体现对上帝的信仰的,但是由于太忙,只写了个开头。希望以后有空继续。先贴一篇关于儒家祭祀的文章,儒家的祭祀,是从单一的敬畏上天而演变的,到今天完全变成了祭祀祖宗,完全改变了先祖的初衷。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寻查先祖之路(原创)

前言

中国人到底属于谁?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到底是印度人的佛教,还是西方的共产无神、实用主义?中国人有自己的思想吗?中国人只懂得跟风和拷贝?只懂得人云亦云?都是愚民或暴民?中国人有没有冷静和大智?有没有值得我们欣慰的瑰宝让我们珍惜?

中国人的祖先相信什么?他们只相信自己?只相信鬼或钱?只相信科学?或只会算命?他们只看到眼前?他们都是唯物主义?或都是封建迷信?我们怎样解读祖先?是一味地崇拜吹捧?还是一味地鄙视否定?我们有没有一个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对祖先不乏敬仰和遵从,也不乏慎思明辨?可否取其 一,可否取其二,可否偶尔有些反省,可否偶尔有些批判?

如果能够读懂我们的祖先,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犹太人那么遵从摩西。

一, 祭祀的渊源与含义

有许多中文汉字都在讲述圣经故事,特别是创世纪中的人类来源,包括了人怎样堕落,以及大洪水、巴别塔的故事。中文也记载了中国古人祖先祭司上天的礼仪和其意义,繁体字的义(義),更是体现了“羔羊代我”就是义(義)的福音本义。“救赎”,上帝的宽恕与怜悯,一直是我们祖先的信心和盼望。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u06JbgbDs[/ame]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6tSD49zRZxg[/ame]

孔子经常提到祭祀,而且其祭祀的方法,跟圣经旧约中犹太人祭祀的方法十分相似,是用牛和羊来献祭。孔子所说的“礼”,其最重要、也最首要的部分,就是祭祀之礼。也就是说,对于上天的敬畏,是所有法令、道理之首,祭祀的意义,就是赎罪和敬拜,祈祷和祝福,就是对上天和上天之法的警醒醒和遵从。孔子更认识到,祭祀之礼的意义远远高于其形式。

论语说,自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白话文译文:子贡想要免去告朔时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舍不得的是那只羊,而我舍不得的是那个礼节。”

【诠释】告朔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每年的秋冬之际,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藏于祖庙。每月初一,诸侯要到祖庙杀一只羊祭祀,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叫告朔。到孔子的这个时代,鲁国的国君不再亲临祖庙祭祀,也不听政,仅杀羊做样子。这种制度的只剩下形式,所以子贡主张废除仅存的形式。也是从节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而孔子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节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礼仪不应该废除。

且不谈后人是怎样把祭祀上天的礼仪演变为祭祀祖先,继而演变为拜偶像,我们的祖先对于上天的敬畏和遵从,一点也不比犹太人的祖先来得差。要知道,祭祀的礼仪,不是来源于犹太人,而是来源于亚伯和诺亚,凡是诺亚的后代,都知道祭祀的重要和含义。

让我们来从儒家经典《尚书》中来寻找中国人祭祀之礼的渊源和含义,明白祖先行祭祀之礼的心意。我们需要知道,孔子的所有研究,都是基于祖先尧舜禹、周文王等等先祖的著书来作的总结、概括、深入阐述,和进一步的思考。即使祖先的思想发展了五千年,也不应该舍本逐末、面目全非。

中国的帝王之所以被称为“天子”,跟西方的君王和圣经旧约的君王是一个含义,其意义在于“替天行道”。中国的祖先,其君王是实行内阁选举,结合祭司求问上天而得的指定人选。中国古代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即法高于一切,高于君王。中国古代对君王的选举非常符合圣经旧约对君王的选举,君王必须服从上天的律法,必须是在道德上最好的,最虔诚、最体恤民众、最勇敢、最谦卑、最有责任心的人。君王是一个遵从天意的人,也是像仆人一样服务民众的人。中国古代的君王,不是实行父子继承制,而是实行禅让制,由先王选拔,再经元老评估合格,经求上天获得允准,才能上任,可谓众望所归。

下面这段摘自尚书,和尚书的白话注释:(http://www.eywedu.com/classic/ss004.htm)

舜帝代行天道

正月上日①,受终于文祖②。在璇玑玉衡③,以齐七政④。肆类 于上帝⑤,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 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这种做法跟圣经旧约诺亚、亚伯拉罕的祭祀礼仪非常像)。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读解】

  这一节写舜帝登基的情况。尧顺利地移交了权力,舜顺利地 登上了帝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大,气 氛之隆重,全都可以想见。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 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

  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 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归顺人心。

  出身微贱的舜帝,上任后的动作十分大:修订历法,统一乐 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 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这当中包含着一 个重要的潜台词:禅让是英明的,接班人是可靠的,天下河山将 大放光彩,生民百姓将幸福安康。

  重要的是,天下是上天的天下,生民是上天的生民;天子不 过是代行上天之道,负责播撒上天的恩惠。说白了,天子也是侍 者,今天的话叫做服务员,公仆;既伺候上天,又伺候万众,此 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与世袭制的“家天下”有着天壤之别。如 果说公仆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不外乎才干、德行、智慧、气度等,而不是罩在头上的光环,可以为所欲为地玩弄权术、为自己大捞好处、光宗耀祖、飞扬跋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侍者变成了主子,公仆变成了上帝,一切都颠倒了。江山有了归属姓氏,生民成了统治者的供养人和可 以任意支配、宰杀的奴仆。龙颜不可冒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正,天下变了。

  重温帝尧、帝舜的事迹,我们最古老的这两位祖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该不算少吧!
【注释】

  ①上日;吉利的日子.②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③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④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⑤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14)秩;次序,依次。(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 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19)如:而。五器:指五玉。(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22)特:一头公牛。(23)敷:普遍。 (24)庸:功劳。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以前看过一些史记、诗经和尚书,觉得中国古人就是敬拜诺亚之神的,不知道后来怎么演变成那样,到了共产党的嘴里,竟然变成孔子不信鬼神!天哪,这种弥天大谎还能撒!儒家的原始经典就是诗经、尚书,上帝二字就来源于诗经!史记、诗经、尚书中都提到古代帝王尊崇上帝!至今北京的天坛里,还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昊天上帝”!天坛里面没有佛像,没有孔子像,没有任何偶像,只有一块匾,四个字:“昊天上帝!” 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牌位!各位有机会去北京天坛,可以去实地考察。
 

附件

  • images.jpg
    images.jpg
    7.4 KB · 查看: 57
  • untitled.png
    untitled.png
    131.9 KB · 查看: 58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北朝鲜的金家三代对老百姓说过多少谎,中国共产党对老百姓就说过多少谎。追求真理的人,自己去天坛,自己看道德经、诗经、尚书、中庸、论语,自己看老祖宗说过什么!不要做一个人云亦云的复制品。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北朝鲜的金家三代对老百姓说过多少谎,中国共产党对老百姓就说过多少谎。追求真理的人,自己去天坛,自己看道德经、诗经、尚书、中庸、论语,自己看老祖宗说过什么!不要做一个人云亦云的复制品。

那是信自己的老祖宗文化还是信基督呢?
 

Saint.Saens

耶和华所恨恶的:...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给小葡萄看看这个牧师对天主教、基督教的历史定义,这个是很多同学搞不清楚信上帝天主教跟基督教有什么关系,你给评论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SpRtOhtMxU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给小葡萄看看这个牧师对天主教、基督教的历史定义,这个是很多同学搞不清楚信上帝天主教跟基督教有什么关系,你给评论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SpRtOhtMxU

天主教是变了质的基督教,凡是天主教国家总是没有基督教国家那样法制、现进、开明,因为天主教是有点变质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善行当做功劳,而基督教是把善行当做责任义务(根据你的认知)。但是天主教无论如何也比佛教好,因为天主教里面也有救赎,如果没有受到天主教错误的误导,天主教里面也是有人得救的,只要他相信耶稣是神,神是公义良善,相信悔改的人罪得赦免,他就能得救。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那是信自己的老祖宗文化还是信基督呢?

信基督,但老祖宗的文化可以作为桥梁。
老祖宗也信基督,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神的名字耶和华,所以叫他上帝。

很多人把旧约和新约对立起来,或者把良心、COMMON SENSE 和圣经对立起来,我认为这个不符合真理。我认为老祖宗说的话,只要是符合真理的,都没必要和真理对立起来。圣经说了,在我们没有明白新约的福音之前,律法(良心)就是我们训蒙的师傅,教导我们明白真理,如果我们听到新约福音,过去所明白的律法(良心)的道理,就是把我们引导耶稣面前。所以约翰福音第三章说,行善的必来就光。耶稣也说,“你们若是照着(律法或良心)天父的教训去行,必然知道我所说的话,是出于上帝,还是出于我自己。”清末、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里面除了教授圣经和科学之外,就是教授儒家学说,因为儒家学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好像旧约的律法,是可以把人引向基督的,两者并不矛盾。但我们不能说什么道理都一样,或者只要被人接受、流传下来的,都一样,或都有相通之处,这就很荒谬了。日本731部队拿中国人做活体细菌实验的学术报告,还被某些学术机构保存了呢,它跟真理相通吗?所谓的什么宗教文化都一样,都相通,完全是捣糨糊的说法,没有认真研究和比较。咱们中国人有儒道这样的遗产,应该珍惜,并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这样的遗产。我们中国人是太不重视自己传统中好的东西了,过去中国周边的国家都跟中国学,因为儒道给中国带来光明和繁荣昌盛。但是经过佛教的洗礼,中国变得愚昧落后、固步自封,变成了东亚病夫,被周边的国家所耻笑。到了无神论的时代,更是在各方面倒退,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更是通过破坏资源来透支,其后果不堪设想。我爸爸今天跟我通电话,还说最近才三月份,保定已经28度了,江苏也出现了反常的高温。更何况这些年的发展,财富不是进了普通老百姓的腰包,全国10%的人掌握了60%的资产,而且还大批地向外转移资产。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无论是从生态还是人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都在经历从未有过的严重危机。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看圣经,如果你暂时想不通,不明白,可以看看儒道,特别是孔子的书。看尚书诗经、中庸论语,只会让你跟靠近基督,不会让你去背离神。看这些书总好过去看无神论的、怀疑论的、厚黑学,这些才是背离神的书。那么基督徒看儒道,就要用圣经来作为检验标准,因为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他不是明白的很透彻,老子也说道无法用言语说清楚,说明他知道的有限。人的书,跟神的启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那些遵从良心、敬畏上天的人之教诲,总是会让你离神更近,而不是更遥远。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孔子如果生在今天的中国,他也会申请移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孔子如果生在今天的中国,他也会申请移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我认为这个译文和评析是有点偏颇的,孔子不太可能把自己的言论说成是道。他的意思应该是:如果真理、大道(或良心之道)在这片土地上行不通,无容身之处,如果真理(大道)不能被发扬光大,那么我只好到海外去。那么所谓的真理、大道,也就是尧舜禹的仁治、法制的精神,也就是敬天的大道,诗经、尚书是儒家的经典和根基,里面记载了中华祖先遵从的大道,这个大道,跟圣经的诺亚所遵从的,并无太大差别,连他们祭祀的礼仪、祈祷的内容都差不多,跟上天并没有失去那份相连的关系。
 

小葡萄

此ID已注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我的基督信仰和生活(读经笔记)

你对孔子了解越多,就越会发现孔子的为人和性格很像摩西和旧约先知。君臣父子的教导,是后代人歪曲,被许多独裁者利用而扭曲的。孔子本身的教导,并没有超出圣经的范围。圣经也说,你要听从父母、顺从君王。只不过是听从义人的父母和君王,因为在父母和君王之上,还有神。如果父母或君王违背天道,自然那就顺从天道,不顺从父母或君王。我相信孔子绝对不会反对这种说法,孔子不会支持和顺从暴虐、犯法的父母或君王。为什么西方会把孔子说成是立法者,因为他说明了家庭和社会中的次序。我不能说他的话都是对的,但他的大纲和中心思想并没有错。作为人,他不太可能超越他自己的时代和环境,在战乱的春秋时代,他能有那样的认识,已经是很了不起。他居然能想到,如果大道行不通,没有他容身之处,他就去海外!:wdb26::wdb17: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