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太可怜的,兄弟找不到也太可怜了。为啥不打麻醉,放生?!!!
Once conservation officers arrived, they saw the big cat showed no signs of fear and it was destroyed, said Hunter.
不怕城管,其罪当诛..
开玩笑。猛兽如果不怕人,就有攻击人吃人伤人的风险,所以要杀掉吧。
北温有海景豪宅么,豪宅不是在西温么
你没看国内徐才厚谷俊山之流的“将军府”,也不一定是在北京上海,而是在他们老家小时候住的“农民府”的地面上建起来的嘛
可见豪宅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只是家园网的传说。说个笑话:全世界互联网的站长聚会讨论外星到底会不会有生命。加拿大家园网的站长站起来放炮:我们家园网经纪都不知道的地方,怎么会有生命....?!@#$%
不在上海北京的豪宅能叫豪宅吗……
郭敬明的上海豪宅之一在浦东陆家嘴的汤臣一品,黄浦江外滩一览无遗,他的豪宅之二坐落在上海浦西的黄金地段静安区的别墅,之三之四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拉仇恨就是了。我对豪宅倒是无所谓,就喜欢浦西高层公寓。问题是,在上海酱紫寸土寸金的地方,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都被看作是豪宅...
郭敬明在小时代里说过,浦东永远都有一股水泥味....这个论坛上住浦东的同学估计要气死特了,lol. 不关我事,是郭敬明说的.
不在上海北京的豪宅能叫豪宅吗……
郭敬明的上海豪宅之一在浦东陆家嘴的汤臣一品,黄浦江外滩一览无遗,他的豪宅之二坐落在上海浦西的黄金地段静安区的别墅,之三之四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拉仇恨就是了。我对豪宅倒是无所谓,就喜欢浦西高层公寓。问题是,在上海酱紫寸土寸金的地方,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都被看作是豪宅...
郭敬明在小时代里说过,浦东永远都有一股水泥味....这个论坛上住浦东的同学估计要气死特了,lol. 不关我事,是郭敬明说的.
北美流行语: COUGAR LADY, 和 SUGAR DADY,
...........
郭敬明是作家兼导演兼编剧兼出版社商人。
我们一般所说的上海豪宅是地段要好View要好的大房子,和加拿大概念里的豪宅要面积大最好外加一个农场有明显的区别。上海黄金地段在浦西内环,我想像中北京的豪宅应该是在二环,北京最赞的豪宅不应该是紫禁城吗,黄金地段啊,外加霸气十足。所以我觉得豪宅应该是地段第一,像这图片里的所谓豪宅都不晓得坐落在哪个郊外,这怎么能算豪宅呢,最多就是一个Farm,lol。
反正豪宅和我没有神马关系,留学生有一句名言,无论名车豪宅都阻挡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地铁去追求梦想,这是一种值得赞扬的平和心态。梦想比whatever豪宅更充满魅力。
这些照片我保留一天,明天删。。。加拿大太乱,法领馆到时候追究我泄密就玩完了啊,怕怕!
如果不该发表就赶快删了吧。无论做什么行业,首先要讲究职业道德;工作中一定要闹清楚什么是雇主的,什么事自己的。
刚看完Insurgent 3D版的Blu-ray。看来片商多投了6000万确实有效果,比第一部看起来entertaining多了。不过我还是受不了故事情节里Jeanine的注射器。在Candor看到那么长一根针头扎进Tris脖子里,有半秒钟我都担心Shailene会不会被扎死....说不定一百年后有位最有成就的化学家会坦白,他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这部电影才选择当化学家的....
照片没看到,sisi加油,你将来的事业一定会非常辉煌地这些照片我保留一天,明天删。。。加拿大太乱,法领馆到时候追究我泄密就玩完了啊,怕怕!
报到~~多谢鼓励,我只想做我喜欢做的工作,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得到快乐就好了。
照片回头你在线时贴给你看一下然后立马删掉,lol
谢谢提醒,这些法国外长访问ShangXia和喜马拉雅美术馆的照片其实是可以公之于众的,因为这是去年的行程.外长出行法国外交部有警卫人员,法领馆也有警卫人员,还有上海市政府外办和上海警察局保护,一路上中国警车开道,法国外长的车插着法国国旗。这次我学到很多外交礼仪,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呢.
我觉得照片贴在这里不安全,我在多伦多看到蛮多反华现象,这是我在蒙特利尔这个西人城市很少看到的,无论是商学院的教授同学还是我身边的西人朋友,提到中国都是很赞叹中国如今的经济发展成就,反而我们很多愚昧的华人自己在反华...
终于看过Insurgent啦,赞哒赞哒,电影今年三月上映的,8月出光盘.我也要买来收藏。关于Insurgent,我之后有影评要写,先回复你关于吐言针剂,其实呢,Tris因为是很厉害的Divergent,她其实是不受这种Serum控制的,完全可以不用说出自己当时不得已才向Will开枪的真相,所以她是自愿说出真相的,她不想欺骗闺蜜Christina. 这点光从电影上看不出来的,原著小说有写,FYI.
Insurgent在国内上映,反响比第一部好,就像你说的,电影特效太震撼,玻璃碎片镜头实在太唯美了!侬晓得伐,现在Shaileen Woodly 凭借两部Divergent,已经可以和你喜欢的大表姐分庭抗礼啦,lol
影评随后有空补上.
看来sirapaz真该回国发展----不是说“中国到处是机会”嘛----到你老家边上的浙江温州开个帽子工厂出口兼内销,没两年咱梦大奶就得把这“家园首富”的交椅让给你了.....
电影的事等我过两天有空开个专贴讨论吧。我发现这老虎贴不吉祥。咱们熹宗以天子之威,本想做个武松打虎的中国好梦。结果没做上两年,现在先是房价跌,然后股市跌,然后汇率跌,现在又闹出个爆炸....希望913那天别再掉下个飞机来....看来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咱们还是找个离老虎远的地方吧
看了半天没看懂啊看电影虽然要找离老虎远的地方,不过老虎的故事还得在老虎贴里接着讲:
话说小老虎命丧人间魂游地府之后,到温哥华地下政法委书记地藏王菩萨那里告了城管一状,说城管“反老虎”把俺给害死了
地藏王菩萨见状大惊:俺们加拿大自由党向来提倡众生平等,怎么会有反老虎的事?来人,传证人大老虎上庭作证...
小老虎一听,说菩萨您真伟大,办事效率真高。刚看完俺的诉状就把证人准备好了..
菩萨说哪里哪里。是因为大老虎昨夜喝醉了开着法拉利在马路上飙车,结果撞到阳光老大运床垫卡车后面,正好和你赶了个前后脚...
菩萨听了大老虎的证词,闹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对小老虎说:“反老虎罪”的定义是见老虎就杀才是反老虎。城管只杀你这只特定的老虎怎么能算“反老虎”呢?你这诉状属于诬告,罚打五十大板赶出法庭回家面壁思过
菩萨断完案正要宣布休庭下班,大老虎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呼:菩萨慢走,俺也要告...告熹宗陛下登基之后整天“打老虎”,也犯了“反老虎”罪...
菩萨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俺这个菩萨也是在熹宗的“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之下啊,俺哪儿敢断他的案啊!正想装没听见钻桌子底下溜号走人,站在右边的小鬼提醒说:菩萨您自从移民加拿大后,就不归中国的“国家宗教事务局”管了..
菩萨一听胆气顿壮:法律之下,人虎平等。你把状纸呈上来,本官好依法断案
大老虎呈上状纸,菩萨一看:这“打老虎”的提法确实有违俺们加拿大“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而且破坏生态平衡违反《环境保护法》。一拍惊堂木正想判熹宗有罪,左边的小鬼又提醒说:菩萨,我听说这熹宗打虎是“选择性打虎”,并不是每个老虎都打..
菩萨问大老虎:是这么回事吗?
大老虎说:是啊!所以俺觉得不公平啊!天下那么多老虎,凭什么只打我不打别的啊?
菩萨大笑:法律才不管什么公平不公平。既然是选择性打虎有的打有的不打,可见“打虎”目的根本不是“反老虎”。驳回诉讼请求....
帽子工厂?是要像Chanel女士看齐的节奏吗,法国奢侈品牌Chanel当年就是专门为法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手工做帽子而慢慢发展起来的。。。如今的Chanel早已享誉全球了,气势绝不输给爱马仕。
好的,坐等电影专帖开出来,我昨天去Bloor街上的HMV店买好Insurgent光盘了,可以反复看,然后写影评。Divergent小说一套三本我带了2中文版(上海书城买的)和3法文版(蒙城学校书店买的)。Insurgent小说和电影我手里都齐了,Yeah!
《分歧者2:绝地反击》影片简介:
- 分歧者2:绝地反击票房最终多少 最新票房统计不断更新中
导演: 罗伯特·斯文克
编剧: 布莱恩·达菲尔德 / 阿齐瓦·高斯曼 / 马克·鲍姆贝克
主演: 谢琳·伍德蕾 / 提奥·詹姆斯 / 凯特·温丝莱特 /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 杰·科特尼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爱情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6-19(中国大陆) / 2015-03-20(美国)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叛乱者:强权终结(港) / 分歧者2:叛乱者(台) / 分歧者2:反叛者 / 反叛者 / The Divergent Series: Insurgent
IMDb链接: tt2908446
剧情:一个选择可以改造你也可以毁灭你。然而任何选择都会有随之而来的后果,翠丝(谢琳·伍德蕾)必须找到方法,去拯救那些她爱的人以及她自己,而与此同时她也深深地被伤痛与原谅,身份与忠诚以及政治与爱的矛盾所困扰。在成人礼的那天,本来应当是一场庆典,最终却变成了无法言说的恐怖。战争的脚步临近,各个派别之间矛盾加深,各自的意识形态在进一步巩固加深。战争爆发了,每个人必须选择自己支持的派别,秘密开始滋长,选择变得更加不可逆转,也更加至关重要。翠丝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她又被痛苦与自责,激进的新发现以及变化的人际关系而搅动心绪。特丽斯必须完全地投入到“分歧者”的理想当中,尽管她并不知道这样做会让她失去什么。
《分歧者2:绝地反击》影视资讯:
作为狮门影业旗下风靡全球的卖座系列电影,《分歧者2》得到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该片全球票房攻势颇为“生猛”,在北美以及海外75个地区同步放映,并在包括北美、中国台湾地区的其中66个地区获得首周票房冠军。虽然还没有在内地上映,但该片海外票房也已累计达到1.34亿,超过前作海外总票房表现。
《分歧者2:绝地反击》票房信息:
内地票房:(货币单位:人民币)
第2周 2015.06.22-06.28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4204万,累计票房9810万;
第1周 2015.06.15-06.21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5565万,累计票房5565万;
香港票房:(货币单位:港币)
第3周 2015.03.30-04.05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135万,累计票房896万;
第2周 2015.03.23-03.29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333万,累计票房761万;
第1周 2015.03.16-03.22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428万,累计票房428万;
北美票房:(货币单位:美元)
第10周 2015.05.22-05.24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25万,累计票房12867万;
第9周 2015.05.15-05.17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38万,累计票房12827万;
第8周 2015.05.08-05.10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78万,累计票房12762万;
第7周 2015.05.01-05.03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91万,累计票房12648万;
第6周 2015.04.24-04.26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297万,累计票房12478万;
第5周 2015.04.17-04.19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410万,累计票房12055万;
第4周 2015.04.10-04.12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671万,累计票房11471万;
第3周 2015.04.03-04.05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1013万,累计票房10351万;
第2周 2015.03.27-03.29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2154万,累计票房8585万;
第1周 2015.03.20-03.22 分歧者2:绝地反击单周票房5226万,累计票房5226万;
算了,电影你已经费心血写了这么多了,就接着在这儿讨论吧。反正老虎逃到了加拿大也是虎过太平洋变纸老虎了,咱们就在老虎屁股底下讨论电影它也拿咱们没辙
Divergent 投资8500万,票房2亿8千万;Insurgent投资1亿千万,票房2亿9千万。考虑到这部片子还有3D Imax模式,票价较高。票房和上部持平,说明观众人数有所下降。
我感觉这部片子拍得比第一部好。但Rotten Tomatoes的Cretics评价很低。也可能是我比较偏重视觉效果的缘故吧。但媒体影评对票房影响还是蛮大的。许多观众一看评论不好,根本就不会买票。
嗯嗯,好好陪家人才是正经事呀,不要耽误了,有空来这里就好你今晚不在的话,我明天艳阳高照的时候和你碰碰看,好伐
我白天一般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在家陪爸爸妈妈还有从上海来加拿大玩的家人,最近也会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一两天短途旅行或是三四天,所以一般只有晚上有时间上网。。。
看你的影评好精彩的样子,在油管上找到了完整版,悲催的是:没!字!幕!Insurgent影评+书评 (一)
去年我在蒙特利尔的学校书店看到一套小说在做promotion,与此同时,蒙特利尔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电影Divergent的海报。后来还有一次在上课时听到魁北克同学说,昨天我去看过电影Divergent了,和Hunger Games差不多。我就是这样开始追Divergent小说和电影系列的,因为我相信我们学校书店和我同学的品味,lol.
Divergent的背景是在未来的芝加哥,社会由诚实派,博学派,无畏派,友好派,无私派五大派系组成,每个派别的社会分工不同。在电影小说Insurgent一开始,Tris和Four出现在友好派,在友好派的生活非常平静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友好派的象征是一颗温室里的大树,小说里这样描写,“一颗大树赫然立在屋子正中央,枝干蜿蜒伸开,几乎盖住了整个温室。在这些树根之间,我(Tris的口吻)看见的不是泥土,而是水,还有金属棒固定着树根。我也不该大惊小怪,友好派毕生都投身于这样的农业创新,当然,也有博学派的科技援助。”这颗大树也成了电影里友好派的主要场景,从这点而言,电影是非常忠于小说的。电影里没有拍出来,但小说里提到的,是友好派有研制出一种镇定血清,好玩的是,任何aggressive的言语和行为在这种神奇的Serum作用下,都会软化,Tris因为和Peter起了争执还动了手,友好派只好为她注射了Serum,结果没想到,因为过度注射,Tris由一名女战士变为了小鸟依人的小女生,还一个劲得和Four发嗲,习惯了Tris平时雷厉风行的女汉子作风的Four,这下大跌眼镜,还嘲笑友好派说,麻醉所有人神经的确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派别都研制出符合自己派别特质的Serum,诚实派研制出来的就是吐真血清,而作为执政党的博学派,研制出来的血清Serum最为复杂,血清有两部分,传输器和诱导情镜状态的液体,传输器负责把人脑有关信息发送至电脑,也能把电脑处理的信息传送给传输器,而液体会作用于大脑,产生情境。博学派使用这种血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Manipulate所有派别的人,以达到统治社会的目的。Divergent电影系列之所以被称为科幻小说和电影,就是因为作者Veronica Roth想出来的这些血清啊情境模拟啊,科幻呢,就科幻在这里。。。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A suivre
芝加哥我没去过也~~~记得写游记路书,我下回就能用到啦是的是的,我和家人们下礼拜去芝加哥噢,好!期!待!因为Divergent就是在芝加哥拍哒,各记我兴奋了。。。
我刚才看了,女主居然是Rose,看上去好年轻,我说觉得眼熟呢,半天才想起来,虽说能看出一点点岁月的痕迹,但整体的感觉非常好,比年轻的时候还要好。你先从第一部Divergent看起来,没字幕么就当练练英文吧
嗯,蛮辛苦滴,不过......一定很兴奋对不对?可以见到外长,还可以偷偷拍照,顺便长长见识,开心死啦,嘿嘿~~~那一天都是在工作,早上五点半开始随外交部警卫员和法领馆警卫员还有上海市政府外办,上海警察局警员的仪仗车队一起去浦东机场停机坪街接外长,直接开到停机坪里面的,外长飞机下来,护照交给浦东机场工作人员去办入境,办完然后直接上车回酒店,一直到晚上ShangXia 派对后去法领馆总领事官邸晚宴,一天警车开道,十二点我回家。。。
你不是去做翻译哒?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兴国宾馆接见了法国外长,法国驻北京大使馆大使,上海法领馆总领事一行,翻译是法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法国同事,中文流利的来
非常棒的体验啊!以前我们单位在执行外贸合同时,从北外调了两个女生做翻译,其中一个最终得到了该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实习机会。据说后来毕业去了外交部。我还没到这个资格,翻译是人家北京大使馆的法国人,轮不到上海法领馆的中国同事哎。我和法领馆其他同事参与外长所有的行程安排与准备工作,也有其他翻译联络工作,我受雇于法领馆。
哈嗲~~~这张贴出来不要紧,是白天在Shang Xia花园踩点时拍的,后来的时尚派对就在那里举行,ShangXia因为是Hermes 的中国副牌,所以紧邻上海爱马仕之家,建筑风格一致,都位于淮海路。
浏览附件399872 浏览附件399873
非常棒的体验啊!以前我们单位在执行外贸合同时,从北外调了两个女生做翻译,其中一个最终得到了该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实习机会。据说后来毕业去了外交部。
加油,SiSi(是茜茜,不是丝丝哦,嘿嘿,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SiSi公主,好好看),看好你哟
不一定要去外交部哒,外交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每年也只有很少的比例能进外交部的,加拿大永居更不可能啦。你说的那些机构都很不错啊,尽管非常难,但你也不差啊,一定有机会的,gan ba de~~我对北京外交部翻译不感兴趣,当然也很难进,一般是你们北京外交学院毕业的,而且我是加拿大永居。我喜欢为上海法领馆工作,最好是文化处,因为我的专业是文化管理。不过多伦多也有很多文化机构,比如COC,加拿大歌剧公司,ROM皇家博物馆,多伦多交响乐团,TIFF多伦多电影节组办方等等,会在这方面努力哒,虽然作为外国人非常难,I just wanna try
万分理解,天大地大,家在哪里哪里就好。我那一众上海的表哥表姐,除了出国的,没一个离开上海的,不光不离开上海,连结婚找的都是上海本地的。假设我回国工作的话就绝对不想离开上海,不是说去做你们北漂不好,只是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家乡呢,我已经离开上海十年了呀,我想念上海!
留学回来能进领事馆工作,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就算薪水不高,但也应该不会太差,更何况,机会会更多。法领馆工资也不高,但我很多同事法国留学回国后仍然选择那里,就是为了法语环境和高层次的工作环境,她们不为薪水去的。
大爱这首电影音乐!
M83
战斗结束,影片接近尾声,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期待3 part 1为影迷揭晓谜底。。。
Insurgent 影评+书评 (二)
Insurgent的路数其实很简单,Tris和Four辗转于友好派,无派别Factionless,诚实派,又回到Dauntless基地,然后Fight。电影Insurgent比起第一部Divergent视觉效果更震撼,玻璃碎片的画面非常唯美,影片有更多的action,人物情感更为细腻,第二部Insurgent在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中穿插了Tris和Four之间的情感变化,相爱,信任危机,吵架,原谅,深爱,爱情升华,生离死别,重逢。。。如果说Divergent是一幅慢慢铺开的中国山水画,带给我们一个乌托邦的世界,那么Insurgent是一幅法国印象派油画,色彩鲜明浓烈,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友好派的无立场无原则作风让Tris和Four失望透顶,Tris在电影中说了这么一句,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忍受多久友好派这种love peace thing,友好派连分发食物时都要说一句Go with happiness. 于是,他们两个再次跳上了火车,却在火车上意外得碰见了Factionless,一番打斗之后,Four不得已说出了Tobias Eaton的名字,Factionless的小头头一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停止攻击Tris和Four,急急忙忙得问Four,You know him? Four 淡定得回答到,I'm him. 为什么这个名字那么厉害呢?原来Factionless的leader正是Four的亲生母亲,Four果然不是普通家庭出生的男生。后来他们一行人来到看上去穷困潦倒的无派别,小说里借用Tris的角度说到,Factionless说是无派别,可他们像其他任何一个派别一样聚在一起,这样不正是一个派别吗?母子在若干年后相逢,场面没有我们正常逻辑想的那样抱头痛哭,而是冷漠与争吵。Four母亲对Tris说,I' m factionless because I don't fit in any factions. You are divergent because you fit in too many factions. 这句电影台词我觉得超好笑。Four不愿意和他母亲结盟,他认为他母亲只是想报复,最终目的是推翻博学派Erudite统治的五大派别的世界,建立另一个由Factionless独裁的无派别之分的新世界。之后,Four还是带着Tris离开了Factionless,前往诚实派Candor。在Candor,他们遇见了忠诚的Dauntless,而另一半背叛者的Dauntless在Erudite。在Candor,Tris怀着矛盾的心理和好闺蜜Christina重逢,她们的友谊是否能经受住残酷的事实的考验呢?
未完待续。。。
A suivre....
不过我觉得剧情设计在这里是不是有些逻辑错误呢?
在影片的结尾,Tris被证明是最厉害的divergent,一个人过了5种派别的test。那么她应该是适应能力最强的,对那种派别都能适应才对啊?怎么在片中看起来,好像就她在友好派适应的最差似的?
不晓得你有没有注意到Insurgent里,Tris在完成所有test时,友好派是最不明显的,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是通过Jeanie说的。Peter问Jeanie,为何Tris过了友好派的test,她回答说,因为Tris在原本杀你的时候放过了你。。。不晓得我说的对不对。。。
哈哈,摩天轮+旋木,游乐场专属标志
有没人跟我一样,觉得她逆生长的?
你的影评写得好棒,可惜我看不懂Navy Pier就是儿童乐园来的,原本摩天轮照片想贴在我们音乐贴里,但因为和电影有关,就贴这里了,反正Wechat上你们看得到。
就是说她越来越年轻啦!她演泰坦尼克的时候其实很年轻,但那个时候觉得她很成熟,有些熟女风格,这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反而看起来像个小姑娘。娃娃脸很可爱,就连岁月留下的眼袋都风情万种什么叫逆生长啊
你在这边读的书,语言真的很厉害,我短登的时候,房东家的女儿20岁,在读UBC,她说她初三过来的,其实也没几年,但是已经没办法看中文报纸和论文了。谢谢夸奖,我实在太迷这部电影,所以花心思写了影评,其实平时不看中文报纸的我写起来蛮累,有时候我回国看报纸长篇中文报道也累,外文没提高多少,中文却退化非常多。
OMG.....原来女主不是她?我在片头看到了她的名字,仔细看那小妞,越看越像,不禁感叹,真是岁月无痕哪,不信你仔细看看,是不是有点像?就是年轻多了!不过,我老实交代,我真的没看完,只看到Maggie Q出场,因为.....因为没有字幕,我真的看不下去啊你说的是Kate,她不是女主噢,不过也是蛮重要的人物。女主是前面一页杂志上的加州小妞,Shailene Woodley,90后,和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差不多年龄。
欧美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早熟?Kate演Rose的时候就显得很成熟,这妞90后,可看着也不太像啊!说实话,我看的时候还真觉得她和大表姐有点像来着。我果然还是眼神太差了,看老外长得全一个样你说的是Kate,她不是女主噢,不过也是蛮重要的人物。女主是前面一页杂志上的加州小妞,Shailene Woodley,90后,和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差不多年龄。
那你太适合出国啦我中文还没退化到酱紫的程度,只是不看中文报纸中文书中文电视,不写中文文章,就退化的很快。我以前高中就是英文比语文要好。。。
是啊,我还纳闷儿了呢,按说欧美妞都比较显老,怎么她还逆生长呢?唉你说,仔细看看,她们俩是不是有点像?你真心好玩,居然能把Shailene看成Kate,这有点百丽香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节奏了。
你既然已经在加拿大,是不是表浪费那么好的英文环境啊,逼自己看看原版电影,电影院有好多好多新电影看呢
看过啊,饥饿游戏嘛,那妞儿很带感,我喜欢她的嘴唇,很fengman ,很xinggan是的,她们都早熟,Shailene这加州小妞看上去不像90后,大表姐也不像。对了,你看过大表姐的电影伐?什么片子来的?
我...我就知道你会提清华,其实,其实那天虚荣心作祟,俺没告诉你,清华的那个不是俺,俺是跟着混进去的,呵呵,不过确实在清华住过几年你玩着玩着就进了清华啊,天才的节奏啊,其实看你说话的样子就晓得你很聪明哒。
不喜欢学就算了,哪天你突然爱上英文了也说不定呢,好期待这一天。。。
我很喜欢Shailene清纯的模样,她身材也很高挑,为时尚杂志Vogue Teen拍过很多平面照片。。。
muamua~~~爱死你啦名校虚荣心可以有呀,一点都不丢人,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我还希望自己是巴黎高商HEC Paris毕业的呢(注意,不是哈佛MITStanford哦,要法文大学哒)
你虽不是清华人,混过几年清华也一样有腔调啊,你说对伐,lol
同期待,加油!
看来我有先天灵敏的触角呀哈哈~~~不如我替时尚周刊捉刀吧?专门给俺整一专栏《伊周》杂志上说,Shailene不是下一个大表姐,maybe是下一个Kate,两人的戏路相当一致。所以说呢,你眼光不错,哈哈
蝶,你的英文先从简单电影对白练起吧,哇咔咔
Insurgent
Tris and Four
嗯嗯,好的好的,真感动!有你的鼓励,我一定要把英文练好,从Tris and Four开始
哇塞~~~好刺激的情节!光顾着看画儿了,都没顾上听对话,再看一遍去。蝶,你的英文先从简单电影对白练起吧,哇咔咔
Insurgent
Tris and Four
Insurgent 书评+影评 (三)
上回说到Tris和Four辗转来到诚实派Candor,Tris和好闺蜜Christina重逢,一见面,好朋友相拥而泣,C问到,你见到Will了吗,Tris犹豫后说,没有。请大家表忘记,现在是在Candor,而诚实派Candor研制出的血清是吐真血清。Tris一到Candor就和好闺蜜撒谎,这就为后面真相大白的残酷做了铺垫。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价值观,Candor顾名思义就是诚实正直,有一说一,不隐瞒不欺骗。Candor的leader Jack Kang,是由韩国大叔饰演的,而电影里的唯一一个亚洲女演员是大家熟悉的Maggie Q,她演的角色是Dauntless的纹身师Tori。Jack要求Tris和Four必须接受诚实派的审讯才能留下来,他们在吐真血清的作用下分别说出了他们的秘密,诚实派听完人家的秘密之后很嘲的说一句,谢谢你的诚实以对。小说里,Tris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仿佛衣不蔽体,一切暴露在众目之下。原来,这所谓内心深处最黑暗的秘密,是我保护自己的护甲,在这护甲下,藏着一个真正的我。” Tris因为对Christina撒谎,而吐真血清又让真相大白,Christina一开始无法接受残酷的真相,和Tris从闺蜜变成了陌生人。随着时间的流逝,Christina还是想通了,和Tris重归于好。电影里有一个007式的新式武器值得一提,就是博学派发明的分歧者纯度测试仪,用这个神器一照人的脸,就会报出这个分歧者有多少百分比的纯度,如果照出来是10%,就意味着这个Divergent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Tris被测出的分歧者纯度为100%,是纯度非常高非常厉害的一位Divergent,她也是博学派leader Jeanie一直在寻找的人。博学派为什么要找出纯度百分百的Divergent呢,这点在电影里是被解释为只有能完整通过五个派别测试的Divergent才能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秘密,这只六边形的神奇盒子是电影Insurgent的关键所在,一整部电影其实就是在寻找这个盒子里的秘密。其实这个盒子在小说里是不存在的,小说在解释为何Jeanie要寻找纯度高的Divergent时说到,“我要找出情境模拟技术的所有漏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研究特性最强纯度最高的分歧者的思维模式。Tris都没法免疫的血清,其他人也必被控制。” 所以呢,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博学派Erudite要Manipulate其他派别的人,以达到统治社会的目的。
博学派为了引诱Tris主动前往Erudite做实验,使出了非常卑鄙的手段。不得已,Tris和Four度过了难忘的一夜之后,只身前往博学派送死。Tris就这样牺牲自己成全大家了吗?失去Tris的Four又该如何活下去呢?
Insurgent 书评+影评 (四)
“在选择无畏派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生命会在十六岁画上句号。那时的我,至少能确定,自己会活得很久。而现在,一切都没了定数。我唯一能确定的便是,不管我去向何方,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在高架轨道下方的大街上走着,一辆疾驶的火车飞驰而过,整个轨道也跟着震颤起来。我加快了脚步,要趁还未被发现到达那里,就必须快走。。。”
这是小说里Tris离开Four离开Dauntless基地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就这样,Tris来到博学派,开始接受Jeanie一系列的aptitude test和情境模拟测试。完成所有的测试后,Tris就要被处死。“明天,我的生命将画上终结号。这是很久以来我第一次对某件事有确认感,所以这感觉像是人生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明天,不管我死后如何,Jeanie仍然没能发明出控制Divergent的血清。我把枕头紧紧地按在胸口,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哭得头昏脑胀,哭得就像生病了一样。我可以假装勇敢,可我并非如此。”
Four也赶到了博学派送死。。。行刑那天,Jeanie把一管致命的紫色血清注入Tris体内,站在旁边的Peter对Tris说,一定要勇敢。原来,一直是Dauntless反面角色的Peter将致命血清调包了,Tris只是暂时麻痹而已。这样说来,Peter是安插在博学派里的好人啊。。。
电影Insurgent的尾声,是Tris终于通过了五大派别的测试,潘多拉的宝盒被开启,里面是一条重要的信息:大家好,我叫阿曼达里特,这段视频资料分享的一切只限于你们应该知道的。我统领一个为正义与和平而战的组织。过去的几十年来,战争的形式日趋严重,维护和平几乎变得不可能。你们肯定不记得这些血腥的画面。如果你觉得这残忍至极的行为只是恐怖组织或专制政府所为,只能说猜对了一部分。本视频中大约半数的行凶者可能就是你的邻居,亲戚或同事。我们的敌人并非某个组织,而是人性,至少是演变而成的人性。我们对人性的暴力和残忍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你们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源。让友好派永远地打开城市大门,结束你们长久以来的与世隔绝。。。。电影里Tris有这么一句台词,We (Divergents) are not problems, we are solutions.
The End.
La Fin.
惊现范爷2015年片酬最高的10大女星出炉。大表姐片酬半亿居榜首,K-Stew片酬1200万居第十压阵
Top 10 highest-paid actresses in 2015:
1. Jennifer Lawrence: $52 million
2. Scarlett Johansson: $35.5 million
3. Melissa McCarthy: $23 million
4. Fan Bingbing: $21 million
5. Jennifer Aniston $16.5 million
6. Julia Roberts: $16 million
7. Angelina Jolie: $15 million
8. Reese Witherspoon $15 million
9. Anne Hathaway $12 million
10. Kristen Stewart $12 million
我觉得我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他们细语呢喃的时候,完全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估计跟咱中国人在俩人小声说话的时候一样吧,都不清不楚的,但彼此都能听明白。老外就够呛了。刺激伐,枪战片的节奏,嗯嗯,你再看几遍,不懂的地方我再告诉你,有时候可能因为对情节对人物不了解才导致听不懂对话,我比较熟,lol
原来电影改了剧情。难怪我看网上观众评论时,许多书迷都在抱怨。不过电影要把整个故事压缩到2个小时内演完,这么改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选择无畏派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生命会在十六岁画上句号。那时的我,至少能确定,自己会活得很久。而现在,一切都没了定数。我唯一能确定的便是,不管我去向何方,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在高架轨道下方的大街上走着,一辆疾驶的火车飞驰而过,整个轨道也跟着震颤起来。我加快了脚步,要趁还未被发现到达那里,就必须快走。。。”
小说里把Tris去智慧派的行为写得很悲壮啊,和《哈利波特》第7部part2哈利去见伏地魔,以及《饥饿游戏》第1/2部里Katniss赴竞技场差不多。不过Insurgent电影里这段处理的没有那么悲壮,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Insurgent电影普遍受到评论家称赞的是视觉效果,看来片商增加了7000万的投资起到了很大效果。Divergent虽然号称8000万预算,但据说在Summit被Lionsgate买下之前,只投了5000万拍摄影片。Lionsgate后来又追加了3000万的宣传费用。所以第一部里,导演估计是能省就省,许多必要的视觉效果都没法做。
M83的配乐也做的不错。Shailene Woodley的表演在两部片子里都得到的评论界的称赞。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评论界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故事本身,所以无论谁当导演、主角都没用。
同意最后一段,商业电影本来就是以追求票房为目的,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是可遇不可求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原本就不容易,作者Veronica Roth是亲自参与编剧的。我看到法国电影网站上很多法国影迷谈到Insurgent也说到电影并没有百分百得忠于原著,比如小说Insurgent里提到很多Dauntless的小伙伴们,他们在3里是重要角色,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在电影里几乎都没提到。电影是以Tris成长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主角只有Tris一个,连Four也只不过是陪衬,而小说并不是只突出Tris一个人的,有很多重要角色。
至于你谈到的悲壮色彩,无论是Divergent里Tris父亲母亲为了保护Tris而牺牲的悲壮,还是Insurgent里Tris单独前往Erudite送死的悲壮,导演和编剧都是淡化来处理的,两部电影都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色彩,突出的主题也是Tris的勇敢与坚毅,Tris和Four的深厚感情,Tris和小伙伴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这些青春岁月里美好的一面。所有青春的残酷都留在了小说和电影3。
Divergent系列在电影配乐方面有一个很强的团队,无论是法国电子乐团M83的加盟,还是英国当红偶像歌手Ellie Goulding的加盟,都使得这两部电影的配乐熠熠生辉。
评论界喜不喜欢这个故事本身根本不重要,为什么,这不是参加戛纳电影节或奥斯卡,需要专业眼光来评定。电影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评论再热烈,如果没有高票房,也算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反之,只要电影受众群体喜欢,票房获得高收入,那么Insurgent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嗯嗯,同意,学语言是持之以恒的事情,他们都说看电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谢谢你们推荐好看的电影,请继续,我一定会坚持的电影对白有时候是不太容易懂,有文化背景因素在里面。这个是需要不断练习哒。语言学习是一个蛮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花时间花精力,你慢慢来吧。。。谁若和我说TA没怎么背单词没怎么阅读大量文章没怎么练英文听力,英文就超级好,我是绝不会相信哒。。。
小说改编成电影原本就不容易,作者Veronica Roth是亲自参与编剧的。我看到法国电影网站上很多法国影迷谈到Insurgent也说到电影并没有百分百得忠于原著,比如小说Insurgent里提到很多Dauntless的小伙伴们,他们在3里是重要角色,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在电影里几乎都没提到。电影是以Tris成长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主角只有Tris一个,连Four也只不过是陪衬,而小说并不是只突出Tris一个人的,有很多重要角色。
至于你谈到的悲壮色彩,无论是Divergent里Tris父亲母亲为了保护Tris而牺牲的悲壮,还是Insurgent里Tris单独前往Erudite送死的悲壮,导演和编剧都是淡化来处理的,两部电影都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色彩,突出的主题也是Tris的勇敢与坚毅,Tris和Four的深厚感情,Tris和小伙伴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这些青春岁月里美好的一面。所有青春的残酷都留在了小说和电影3。
Divergent系列在电影配乐方面有一个很强的团队,无论是法国电子乐团M83的加盟,还是英国当红偶像歌手Ellie Goulding的加盟,都使得这两部电影的配乐熠熠生辉。
评论界喜不喜欢这个故事本身根本不重要,为什么,这不是参加戛纳电影节或奥斯卡,需要专业眼光来评定。电影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评论再热烈,如果没有高票房,也算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反之,只要电影受众群体喜欢,票房获得高收入,那么Insurgent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这招估计挺管用的,就算以前她不是排名第四,以后估计也差不多了不知道为什么有Fan Bingbing。报道底下评论中,许多洋读者都在问 Who is Fan Bingbing? 希望不是她干爹什么的炒作,给20世纪福克斯捐了4000万,然后让片商给她开两千万工资...
等我哈,这就打包袱准备上山了
我不上山啦不上山啦刚看了这个,什么跟什么嘛,听中文都好悬背过气去,还英文?没可能听得懂啦好期待好期待啊,我们聊小时代就很过瘾呢
坐等你学成下山,然后一起来讨论。。。
不知道为什么有Fan Bingbing。报道底下评论中,许多洋读者都在问 Who is Fan Bingbing? 希望不是她干爹什么的炒作,给20世纪福克斯捐了4000万,然后让片商给她开两千万工资...
评论对像《暮光之城》、《分歧者》这样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说也许不太重要,因为书本身已经有自己的读者群。对于像《星球大战》、《X-Men》这样以前成功之作的续集也不太重要,因为已经有了以前的影迷基础。但对全新创作的新片来说,如Oblivion这样的片子,许多观众就是看评论来决定是否买票进影院的。Oblivion确实是2013年的大片,预算达1.2亿美元。其实这部片子拍得相当不错,但由于评论界反应不佳,最终票房只有2.8亿美元,而且大部分票房来自不看美国媒体的海外市场。这个片子本来是计划拍前传的。这个票房如果是狮门这样的小公司也许就拍了(对比Insurgent的1.1亿预算和2.9亿票房),但对环球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挣的钱还不够CEO塞牙缝的,所以续集就没了下文。
即使对狮门这样的小公司,2.9亿的票房对比1.1亿的预算赚得也不算太多。因为票房发行方要分走一半,再加上税收什么的,这样的七减八减的,到电影公司手里减去投入,利润就没多少了。
许多专业评论家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比如Oblivion,许多评论家都指出了在一些剧情上有和其他电影类似的地方缺乏创新,有的指出剧情在许多地方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比如现实中的直升机的尾桨是为了平衡主旋翼的扭矩用的。可电影里的直升机并没有主旋翼,却仍然有尾桨----特别是飞进太空之后,没有空气那螺旋桨怎么用;还有人说以现在人类的科技,五角大楼通过卫星中继监测地球背面都不成问题,怎么到了2077年,Tet反而一转到地球背面就没法控制另一面了.
但问题是普通观众可能不在乎这些。所以就出现了看过的观众评论说:这电影一点也不像评论家写得那么糟糕...
对演员来说,评论界的评价恐怕更重要。K-Stew就是这样,Snow White评论界对她演技反应不佳,在那之后就再没演过高预算的大片。估计她这1000万的收入还包括广告代言等收入。
也许你是对的。类似《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分歧者》的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而且电影产业曾经一度面临奔溃,拯救好莱坞电影的恰恰就是创作小说的作家,他们为电影提供了很棒的素材。所以,现在的电影很多都是根据小说来改编的,创意和新鲜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保障吧。反正不管电影拍得如何,书迷都会去电影院捧场,这样制片商和出版商都是双赢。
看了你写的Oblivion影评,感觉就是和著名烧脑大片Instellar星际穿越很像很像,我去年在上海电影院看了这部科幻大片,印象特别深。星际穿越也是叙述人类坐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前往外太空寻找新资源的故事,2014年同等题材的电影还有Gravity,我没在北美看。也许Oblivion,Interstellar,Gravity都是外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我有空会看一下Oblivion和Gravity哒。
自从追捧戛纳电影节之后,我对奥斯卡电影节一直不怎么Care了,Hoho。现在才晓得奥斯卡君不喜科幻片,不过Interstellar还是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所以我还是推荐ReneDad收藏一下这部电影,说不定小孩子喜欢。
我在上海看这部电影之前,星际穿越制片商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影片宣传活动,包括wechat上各种“如何看懂星际穿越”的文章,朋友圈大晒影评,等等。一时间,看一场星际穿越变成了一种品味一种时髦,这是我去年在上海观察到的最有趣的文化现象。
Gravity,我去年在蒙城电影院看到宣传了,却不晓得为何没有给这部影片捧场,看样子这部影片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Gravity和Oblivion两部电影里选,我选择看Oblivion。
既然谈到科幻片,我再推荐一部我超想看但没机会看的Lucy,以前应该有提过哒。等下我贴一下下Trailer,我看了预告片,直觉告诉我,我将会相当得喜欢这部Lucy。
楼上写的三部影片的比较蛮不错。
Interstellar, 在Imax电影院看和在家看,是两种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为何ReneDad失望的缘故,我是看到Nolan那段英文描述突然意识到的,Nolan重视的是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以及观众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身临其境。我们在上海看的时候,两个钟头就完全仿佛和电影里的人物一样遨游在太空,和主人公一起坐着飞船,穿越超美的黑洞和虫洞,最后在多维空间里看着另外一个空间里的自己通过书架给小女孩墨菲提示STAY。巨幕电影带给我们的效果,也就是Nolan自己说的audience experience,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是在淮海路的电影院看的电影,电影散场,我坐计程车回家的路上,仿佛自己刚刚从太空回到地球,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Oblivion,我看了德文版,不是说我懂德文,YouTube上只有这个版本,还没来得及去HMV买光盘。影片一开始的音乐就令人印象深刻,然后贯穿整部电影始终,再配合令人震撼的唯美画面,视觉听觉效果不是一般的赞。电影音乐,是Oblivion的第一大亮点。第二个亮点,我认为是整部影片传达出的情感很细腻,充满温情。电影名为Oblivion,我理解为双重含义,一是影片主线,人类想离开地球移居到外太空,但人类真的能忘记赖以生存的地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男主那么留恋那个小木屋,那么Enjoy在草地上晒太阳,最后Julia和小女孩也在小木屋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无法忘记地球的。Oblivion的第二层含义,虽然Jack的记忆被抹去(呃,这不是Divergent里的镜头吗,打一针,切换情境模拟),但Jack对Julia的感觉却无法抹去,Julia是Jack这辈子难以忘记的女子。
Oblivion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我后悔去年没去电影院看,只能买好正版光碟在家庭影院看了。Interstellar和Oblivion里,都提到了睡眠仓啊,空间站啊,这是这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看了其中一部,另外一部也就能看得懂,融会贯通哒。
我喜欢Murph小女孩时对知识的好奇,长大后又在NASA工作。。。
爸爸马上要离开女孩去太空飞行,电影中的这只表是关键,为何通过这只表,不在一个空间的父女俩可以联络,我看得不太明白。。。
很感人的画面
微信巴黎八卦君介绍了一部今年十月即将在北美和法国上映的电影《独自在火星》,Seul sur mars,男主是星际穿越的里面的坏博士,Murphy的饰演者也在这部影片里担任角色,评论说这部新片仿佛就是《星际穿越之火星版前传》,新片里的火星项目也正是NASA打算在火星实施的项目。
来看看宣传片好了。本片改自Andy Weirs的畅销小说《火星人》。故事讲述了人类在火星首次登陆后,宇航员Mark Watney由于一场沙尘暴与他的团队失联,而恶劣的天气也让搜救行动变成妄想。
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马克面临着飞船损毁,补给不足,恶劣环境等重重困难,他必须想方设法在这个荒凉而狂野的星球活下来,并一直支撑到有人来救他回地球。
影片获得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有趣的是,),科技元素让人兴奋。而影片中“火星表面”的场景是在约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取景,极为震撼。
影片男主角由Matt Damon饰演,他在星际穿越中就曾孤身一人在一个星球上呆了数年,怪不得网友吐槽这部电影简直就是Interstellar的火星版前传了。
英文版Trailer
这部异形04年在法国上映,我不晓得中国有没有上映。。。
我觉得中文媒体的那些电影推介.....借用木老师大作的标题----到处充满了谎言与虚假...“影片中主人公最开始在火星上执行的任务,正是NASA未来打算实施的”,还有“科学家帮助描述黑洞看起来什么样”....这种广告看看就行了;如果真信,恐怕能把抗日神剧和抗战历史混为一谈了
Martian是《异形》导演Ridley Scott的最新大作。
这个片子从题材上看,应该和Gravity近似吧。但让Scott来拍,至少视觉效果会好很多,Scott拍太空片很有经验。《异形》系列当年出名了两个青年导演,一个是Ridley Scott,一个是James Cameron。这两个导演的作品都以优良的视觉效果著名。James Cameron的作品如《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阿凡达》都在中国上演过,中国观众比较熟悉。
Scott涉猎的题材比较广泛,但好像都没在中国上映过。Scott这老头很有意思,一大把年纪了,一点不保守,什么新技术新题材都想尝试。2012年拍完第一部3D片《普罗米修斯号》后,许多影迷都等着看下集。结果老头又去拍了3D历史题材的Exodus,然后又是3D科学题材的Martian。我看见一个异形/普罗米修斯号影迷论坛上,有个盼望看续集的影迷看到他排别的题材的电影没完没了,不知道《普罗米修斯2》什么时候开始,在那儿忧心忡忡地问:Scott已经77岁了,他觉得他能活到多大岁数...
上面The Martian的电影介绍是在巴黎学电影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写的,微信欧洲平台的华人其实也很活跃,曾经的战斗在法国留学生论坛,现在的新欧洲论坛,还有巴黎新闻论坛,我关注了这两个法国微信平台,信息量非常大。我觉得吧,ReneDad就像Jane Austin的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里的Mr Darcy,好像对国内很多事情都有偏见,当然我脱离中国国情也太久,很多都不懂不晓得,以后要好好补课。和电影无关的话题就不多说了。。。
很惊讶《火星人》居然是《异形》的导演,我对导演的研究不如你那么透彻,好像更多的关注电影本身,我分辨不出神马样的导演是好导演,斯皮尔伯格是不是好导演,张艺谋呢,Luc Besson呢,李安呢,怎样评定法,表告诉我奥斯卡颁给谁最佳导演奖谁就是好导演,这不过是外行人人云亦云没思想没主见的表现。
《普罗米修斯号》我倒是很想看,第六感觉得和Pompei是差不多的题材,后者是灾难片来的。《异形》,我没听你说过Alien系列和Predetor系列是分开的,那我有空试试看异形。2015年接近尾声,Sirapaz的年末盘点list上面,Insurgent是第一位的,然后是Mockingjay part2,第三位就是Martian,非常非常期待,第四位是Star Wars,我Prof和老外同学都期待的星7一定相当精彩,在巴黎八卦君的2015年秋天最值得期待的影片是星7。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很多中国人喜欢,张艺谋的电影,老外喜欢的也不少吧。
普原来是异形的前传,这部电影我依稀记得是2013年北美上映的,我当时看完Frankstein还想看来着,后来一忙就没空去电影院了。。。
Renedad, 你有时候看老电影马?
这是有关二战期间的欧洲一个感人电影
这个电影我没看过。
关于大屠杀和集中营的电影,在90年代初期我在CCTV上看过一个Escape from Sobibor,“以色列驻华大使馆赠送”。这个片子演的是在波兰的一个死亡集中营。一开始人们对命运默默忍受,但当他们意识到无论如何难逃一死时,其中的一些人起来反抗组织了暴动。他们利用集中营头子回国去上党课的机会,诱杀了部分纳粹看守。但最后暴动计划暴露,暴动者决定硬闯出去。
我记得影片的结尾非常震撼:暴动者推倒了铁丝网,在纳粹看守从瞭望塔上打过来的枪林弹雨中,踩过围墙外的地雷阵冲向自由。幕外音则以雄浑的男低音解说:“在这个集中营,共有25万犹太人被屠杀。但在这一天,600个反抗的犹太人中,有300个获得了自由....”
这部片子虽然是部历史片,但以色列大使馆的目的是明显的,就是影片结尾这段话----它向中国观众解释以色列现在的国防和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由于以往中国宣传方面的原因,认为以色列是个好战和侵略成性的国家。
影片的结尾:
我并没有推荐你去看异形。异形是科幻片里的恐怖片,许多女士都不喜欢看。但这部片子在科幻电影史上有它的独特地位。《普罗米修斯号》不是异形的前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异形的前传,因为它在最后部分影射了异形的起源。
既然在科幻电影史上有独特的地位,那我还是想看看的。如果普被看作是前传的话,我先从普开始看,因为是最近几年的作品。
我今天买了Maze Runner两本小说,1买了英文版,2法文版,法文版比较贵,29刀,电影2马上要上映了,正好我在蒙城的Indigo可以买到法文版珍藏。3我就回多伦多再买,现在出来第4本,最新的,是移动迷宫前传,所以这个系列一共四本,或许ReneDad可以推荐给儿子看看。
浏览附件401525
上次贴过了,既然今天贴了小说,就一起贴trailer吧
Maze Runner 2 影评 (不含剧透)
今天2在北美各大影院第一天上映,所以我尽量不涉及到剧透,写个大概。
在没有看完小说1,只看了上面的剧情的情况下,我走进Dundas的Cineplex看了2。整体感觉Maze Runner=Divergent + Hunger Games + 鬼片。影片里出现的各种鬼是我最不喜欢这部青少年电影的地方,其他的情节都超刺激超精彩,和Insurgent的刺激紧张程度差不多。我今天看的是AVX版本,比IMax还巨幕。
2出现的很多电影镜头都似曾相识,很像Insurgent里Factionless,又很像Hunger Games里的Avena,lead role就像ReneDad说的,是男孩Thomas。一群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想尽办法逃生,当团队中有小伙伴受伤,他们只能竭力挽救,最后还不得不面对现实,很残酷,他们只有十六岁,就要面对亲近的人死亡,然后还要继续坚强的Fight。。。电影最感人的画面是受伤的小伙伴为了不拖累大家,决定自尽,其他小伙伴们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痛苦折磨,只好尊重他的选择。一群人不得已离开这个奄奄一息的小伙伴,在广漠的沙漠中艰难的行走着,突然只听远处枪声响起,大家停下了脚步,画面停格了几秒,感人至深。
影片结尾,Maze runners厌倦了不断被追捕的日子,决定Revenge,这和Divergent还有Hunger games的思路是一样的,青少年们总是要反叛的,青少年是Insurgents。
Maze Runner 2 影评 (不含剧透)
今天2在北美各大影院第一天上映,所以我尽量不涉及到剧透,写个大概。
在没有看完小说1,只看了上面的剧情的情况下,我走进Dundas的Cineplex看了2。整体感觉Maze Runner=Divergent + Hunger Games + 鬼片。影片里出现的各种鬼是我最不喜欢这部青少年电影的地方,其他的情节都超刺激超精彩,和Insurgent的刺激紧张程度差不多。我今天看的是AVX版本,比IMax还巨幕。
2出现的很多电影镜头都似曾相识,很像Insurgent里Factionless,又很像Hunger Games里的Avena,lead role就像ReneDad说的,是男孩Thomas。一群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想尽办法逃生,当团队中有小伙伴受伤,他们只能竭力挽救,最后还不得不面对现实,很残酷,他们只有十六岁,就要面对亲近的人死亡,然后还要继续坚强的Fight。。。电影最感人的画面是受伤的小伙伴为了不拖累大家,决定自尽,其他小伙伴们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痛苦折磨,只好尊重他的选择。一群人不得已离开这个奄奄一息的小伙伴,在广漠的沙漠中艰难的行走着,突然只听远处枪声响起,大家停下了脚步,画面停格了几秒,感人至深。
影片结尾,Maze runners厌倦了不断被追捕的日子,决定Revenge,这和Divergent还有Hunger games的思路是一样的,青少年们总是要反叛的,青少年是Insurgents。
刚带儿子看完。你说的没错,整体不错,就是鬼的镜头太多太长了,快成了僵尸电影了。
鬼片儿啊?看过鬼影实录吗?矮马~~~后背发凉啊简直!看完了啊,超赞!这部电影是很棒,就是鬼的镜头太多了,第一次出现僵尸的时候我压根没准备,冲击力太强,我上次和Celine去玩鬼屋都不敢睁开眼看。后来再出现僵尸时,我就提前闭上眼睛了,真心不敢看,而且每次鬼出现的时候都是出其不意,一下子跳出来的,怕怕。其他都很棒很精彩。
我已经开始看小说2了,看了十章节,很多背景信息都了解了,有空写上来。
我看电影时,电影院发给我一个Wcked徽章,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徽章和电影有重要联系,所有的Maze runner都是来自Wicked。Wicked=World in catastrophe,Killzone experiment department.这样说来,别个徽章走进电影院,是不是意思说我们都是maze runner呢,现在想想还蛮有意思的。
1和2中提到的小伙伴们其实是由很多男生加一个女生Teresa组成的,他们属于group A,而电影里的男孩Aris,属于group B,这组maze runners是由Aris一个男生外加一群女孩子组成,Wicked是故意安排这两组人参加测试的,奥妙无穷啊。电影最后出现两个女孩,她们都认识Aris,我现在明白了,这两个女生都是group B的成员,她们也都是maze runner, 这点电影没有交代。。。
WICKED徽章
看来不用等到Halloween,满大街就都是WICKED的雇员了
Aris与那两个女孩原来是这么认识的。如果不看书光看电影,只能靠猜了。
那些鬼和僵尸只不过是Wicked设计出来的场景而已,有点像Insurgent里面的情景模拟Simulation,用来测试maze runner的反应。这电影赶在10月30号Halloween前上映是不是想给节日warming up一下。。。
关于他们怎么认识的,不看小说的话猜起来有难度。BTW,这两个女生中有一个女生还蛮好看的,比Teresa和另外一短发女生要好看多了,我当时就想,这部电影是不是要突出男孩子,所以挑的年轻女演员都不怎么好看。。。
难道第2部电影里的僵尸也是WICKED造出来的?
超搞笑的评论
Wait, There wasn't a love trangle in this? Well, huge oversight...
那天在电影院我也有这种感觉。YA片居然没爱情
好不容易等到Brenda出现,我心想Teresa有对手了,作家导演该玩love trangle了吧?结果Teresa居然把男主角丢下跟WICKED跑了..
Mockingjay 2 今年11月北美上映,求上海同步上映!
看了这部trailer我对part2又很期待了。part1毕竟是前半本书,故事都是为了后面的大结局做铺垫的。一般这种把大结局拆分成两部分的,后面的部分应该紧张精彩得多,如Harry Potter 7。
还有你猜昨天我在沃尔玛买了什么?我本来是去买点牛奶点心。忽然看到收款台旁的促销货架上放着全套的Twilight蓝光碟,每张4刀。我就顺手全买了。虽然我嫌Twilight的节奏慢,不过对这样一部曾经有很大影响的电影,我还是想看看。
[FONT=宋体]记得美国加州一名年轻男子谋杀了他的几个朋友
他的父亲是 Hunger Games 导演或者制片人
因为这个阴影,没有兴趣看这部系列
Da Vinci's Demons 历史奇幻 但不适合儿童 太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达芬奇恶魔[/FONT]
前几集好看,还可以重温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和风景
稍后的,太多幻想,完全与现实脱节
放弃了
吸血鬼Edward会读心术,赞不赞,这是Edward和Bella第一次去餐厅吃饭,他告诉Bella这个餐厅里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昨晚刚看完New Moon。原来Bella具有抗拒吸血鬼读心术的能力,也是个“天才”
[FONT=宋体]主要的原因是电视节目题材,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FONT]
"His father is famous for helping to make The Hunger Games, the futuristic Hollywood blockbuster about teenagers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in a fight to the death."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wor...r-Elliot-Rodger-suspected-of-killing-six.html
[FONT=宋体]感谢您的耐心解释
我只读过报纸上的评论
媒体提到杀害3个中国学生的凶手(半个西人)喜欢这个节目
因此,我对这个电视节目产生偏见[/FONT]
也许Hunger games的制片商和发行商该考虑一下下如何利用媒体来修正这件事对Hunger games造成的负面影响。。。随便说说。。。
Maze Runner 2在上海还没有上映,估计要比北美晚几个月了,现在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是Ant man,中国电影《港囧》好像还蛮受欢迎的。。。
在看他的两部电影2 hours and 21 minutes of Matt Damon gardening, and people at NASA discussing how to rescue him. Seriously. That's the whole movie. Total boredom.
饥饿游戏不会受任何影响吧。西方文化同中国的文化不同,他们不崇尚“父债子偿”、“灭门九族”这种做法。他们的主流观念向来是谁做的事谁负责。连父母都不会受牵连,何况和这件事什么关系也没有的电影?
《港囧》目前在Cineplex Markham上映,英文名Lost in Hong Kong。还有Martian也刚上映。
中国文化是神马样子的,我正在一点点体会呢。
IMDB的这篇影评,我觉得只是个人感受,一点也不权威,所以不值得参考太多。其实看电影本身是一种文化体验,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同样是影评,我宁愿相信权威报纸和电影杂志上的专业影评,因为这些影评不会乱写。我以前说过,我看一部新电影前不会去看影评,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The Martian在上海一定会上映的,因为Interstellar在国内取得了高票房,已积累了不少影迷,Martian作为火星版前传会让很多国人买票观看,我现在预测票房不会低,lol。
科普贴嗲,就是大段中文再加专业词汇念起来小累,lol。在加拿大时从不看中文报纸表紧,反正都是说些阿拉中国的坏话,谁要看啊 直接看外文报纸就好。现在回来要改掉不看中文报纸的习惯。。。
我不是崇拜权威,是崇拜专业。不然为何那么多新书出来要打着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的旗号呢,外国人不崇拜专业评论吗,不崇拜专业的话会有类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我们学校主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otman management review(多大Rotman商学院主编), 经济学人之类的专业杂志吗。。。
你对Martian的判断应该是对的,我现在倒是更加好奇这部Martian的北美票房和电影界评论了。坐等这部科幻电影在上海上映,等我看完再回过头看看上面这篇影评到底有没有水准,现在持保留意见
我准备等sirapaz看完后再决定是否买光盘。如果sirapaz推荐,我就去买光盘
不过我估计sirapaz肯定推荐。scott拍的片子,又是3D的,别的不说,视觉效果肯定是一流的。sirapaz去看了就知道为什么我说Interstellar的视觉效果差一些了。
这个片子同Interstellar比,主要是没有悬念,应该和Gravity差不多。
估计ReneDad 要等上一段时间了,上海再国际化好像也无法和北美同步,不过这也不能怪上海,北京广电总局管着呢,嘿嘿。好的,我看完电影一定过来汇报。
你分析的对,我现在估计这部电影更接近Gravity,因为法国版电影名字是Seul sur Mars, 独自在火星。
原来已经看过了,好像剧透了一点点,不过没关系。科幻片居然还走喜剧路线,感觉科幻和喜剧不怎么搭边的,真心出人意料,就像Maze runner 2在反乌托邦电影里加入了惊悚恐怖元素,大概现在电影界流行混搭风
上面这篇影评蛮专业的,点赞。想当初我一开始在这个电影贴里介绍这部Martian时,ReneDad貌似还持怀疑态度,一直怀疑到走进电影院。。。
我其实一开始看了Trailer后就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而且这部电影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没上映我就已经在多伦多Bloor St上面的Indigo书店看到这本书了。求The Martian尽早在上海上映!
另外我从多伦多带回了Oblivion等好几部电影的正版光碟,上次Oblivion我在YouTube看的高逼格德文版,画面清晰,德文高大上,但就是听不懂,看懂了一半,电影音乐相当赞。等过两天空一点点先在家庭影院把Oblivion看了。。。
忽然发现国内视频网站上好莱坞大片不少。看来不讲知识产权是影迷的福音啊
优酷上的《普罗米修斯号》: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MTI0NTgw.html
我最喜欢开始一段,以及100-105分钟普罗米修斯号阻止外星人非往地球的画面和音乐。可惜在网上看,视觉和音乐效果差太多了。
《异形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MzMyMjQ0.html
谢谢推荐,我先看看上海有没有买《普》和《异形2》的正版碟,我无法改变中国不重视知识产权的现状,唯有做到自己不买盗版碟盗版书。也许我太认真,但话说回来,自己念文化管理的,非常明白知识产权对文化产品是何等的重要,我又怎能“知法犯法”呢。
现在在国外买的电影光碟的价格已经合理不少,新出的电影光碟30刀左右,等过些日子,降到18刀左右,一两年的老电影可以花10刀左右买到,合人民币50元。我以前在法国买的电影光碟都是23欧元左右的,以那时欧元比RMB1比10的汇率,RMB要230一盘,而且还不是BluRay。
我看淘宝上的《普罗米修斯》 3D版,正版228元人民币,好贵啊。而BestBuy现在3D/Bluray/DVD三合一套装才$9.99,折合人民币50元。看来以后回国带一大包光碟就把飞机票给挣回来了
在看他的两部电影
Ocean11
Ocean13
..............................................
The Imitation Game
英、美合拍的历史剧情片
首映于2014年11月14日和11月28日公映
影片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8项提名
编剧格雷厄姆·摩尔赢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讲述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分析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在二战中帮助盟军破译纳粹德国的军事密码的真实故事。
艾伦·图灵 (Alan Turing)被视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图灵机 (Turing machine)的创始人,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The Immitation Game 这部电影不可不提他的男主角卷福,昵称来的,因为他就是很火很火的英剧Sherlock的主演。。。Sherlock我看过几集,太正宗的英国音。。。
好像电影背景是二战,不晓得对不对。。。
嗯,所以说这部电影很高大上,技术含量高,根据真实事件(图灵计算机)改编,又以二战为背景,而且男演员是英国当红的明星卷福,一部电影里有那么多亮点,不得个奥斯卡奖才怪呢。
终于在忙忙碌碌之中看完了Oblivion,正如ReneDad所说的,这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充满未来气息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我再补充一点,时而浪漫的画面很文艺很清新,比如Jack和Vika共进烛光晚餐,他们在游泳池游泳,Jack送给Vika一小盆地球上带来的花,Jack在地球上的小木屋听听经典老歌(目测是70年代的经典英文歌,不确定),打打篮球,躺在草地上闭目养神等等浪漫元素。另外还有一点,Jack和Julia相约的地点是纽约的帝国大厦观景台,早在电影《西雅图不眠夜》里面,男女主人公最后就是在帝国大厦楼顶重逢,接着就是Happy ending,无独有偶,国产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被大家说是中国版《西雅图不眠夜》)里面最后的镜头也是男主女主在帝国大厦重逢。那么现在看来,Oblivion是第三部电影歌颂美帝的帝国大厦了,lol。老实说,我去纽约参观帝国大厦时好像觉得一般般呢,不过帝国大厦对于美国有着重要意义,也无怪乎美国电影那么喜欢在帝国大厦楼顶取景了。
这次看Oblivion,我才看懂了为何49号空间站的Jack在沙漠上碰见了另一个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Jack(52号),原先我还以为是Interstellar里面多维空间的概念,小女孩Merphy以为的Ghost其实就是他爸爸在另外一个空间里给他们传递信息(《星际穿越》让我中毒太深,lol),不过这次看明白了,不是什么多维空间,而是复!制!人!Oblivion里的NASA在太空成立了很多空间站,而空间站上都是复制粗来的Jack和Vika,怪不得电影一开始Vika在向Sally汇报时说,自己和Jack是效率最高的团队。电影最后,Julia和小小Julia在地球上的小木屋安静的生活,有一天Jack回来了,不过不是49号空间站的Jack(他已壮烈牺牲),而是52号Jack。反正只要是Jack,就不会忘记Julia。电影取名为Oblivion也实在是太符合电影的中心思想了。
看完Oblivion,我有空要重看一遍Mockingjay 1,也是在家庭影院看,我从加拿大带回了七八盘正版光碟,都是我喜欢的电影,Divergent,Insurgent,Mockingjay1,Interstellar,Inception,Maze runner1,etc, 有的看啦,lol。
谢谢,看样子Oblivion我还是有没看明白的地方啊。49号站不是NASA建的我蛮意外,因为Sally出现的视频对话镜头里好像写着NASA,所以我就认为Sally是NASA的,49号站也是NASA建的,现在你说Sally是用电脑技术合成的影像倒也符合逻辑。电影的反转剧情我没看出来,感觉电影里表达的不是太清楚,只靠对话和旁白来推测有点高深了,还好ReneDad解释了,等我有空时我再仔细看一遍。
另外,移动迷宫2下个月要在上海上映了,11月4号,这是板上钉钉的事,电影宣传海报都出来了。我在电影院的排片表还看到10月11月的排片计划里居然也有Mockingjay 2和The Martian 的大名,后者的中文翻译是火星救援,lol,我想想法国版的翻译是独自在火星,反正不同国家对于同一部电影的翻译也不同,这也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吧。
The Martian在中国上映是板上钉钉的事。电影里,中国不再是《变形金刚》里一闪而过的几个镜头,而是直接参与的救援。福克斯公司这马屁拍得,咱的宣传部自己找张一毛张五毛去拍也未必比他们做的效果好...
那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中国也一同参与拍摄了,坐等上海上映啊,最好Mockingjay2和这部一起在11月上映就好了。
昨天有空去上海书城逛了会,看到移动迷宫的中文版小说有卖,去年看到分歧者中文小说,为何就是饥饿游戏没中文版小说蛮奇怪的。
那The Martian里有出现中国演员的面孔吗?亚洲面孔呢,在这部《火星救援》里有没有韩国人日本人出演?纯属好奇。我发现无论是Insurgent还是Maze Runner2里都有韩国人,韩国和美国好莱坞合作不少呢,中国是不是也该学学啊。。。
谢谢,这些电影音乐都很赞,我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其实,我手机上下载的翻墙APP看得到YouTube,很方便。
我非常喜欢非常喜欢Narnia传奇!我应该看过1和2,至于3好像没追,所以上面Narnia的电影音乐都超级熟悉。印象最深的镜头恐怕还是三个小孩子玩躲猫猫,然后发现了一个Wardrobe,打开一看,却是一个冰雪世界。。。白女巫的女演员非常有名。。。
Trailer
[FONT=宋体]我错过了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处理过的纯净版
我是有些胆怯
经常看电影时闭上眼睛[/FONT]
现在我比较期待星球大战第7集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十二月18日首映
现在迪斯尼也学福克斯的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把80年代最初三部曲的老演员全拉出来了。
不过星战系列间隔的时间太长了些。当年风华正茂的演员现在全变老爷爷老奶奶了
刚才在优管搜别的东西时,偶尔看到这个。绝对值的一看:
我说的是第一个舞蹈,想象力太丰富了。后面的节目我没看。
据说今年配额全用光了,只能等明年一月了。
生活在北美的优越性充分表现在电影这方面了,绝对拉仇恨啊,上海表示不服!不过只要十一月十二月能播放The Martian和Mockingjay 2, 我也心满意足了。现在上班了,再也享受不到weekday看电影人比较少的好环境了。上海最近上映一部登山灾难片,推荐给大家。我很想去看,电影的内容是关于1996年珠峰登山队的那场灾难,非常有深度。我在学校时学过这个case study的,其实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导致这场灾难。
美国也有一些不幸的人美国人的天真活泼,从他们的流行读物就能窥见一二。
有时候,从表面上看冒险与蛮干的差距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但从本质上看,两者差距确实太大了:
冒险意味着同“通常”的情况比较,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其决策仍然是理性的,基于科学的。比如攀登珠峰一般被认为是“冒险精神”的体现;而爬北京的香山却没人这么认为。但实际上,只要科学地谋划,攀登珠峰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相反一个严重心脏病人不尊医嘱非要爬香山锻炼,死在山顶的几率也不比一个健康人爬珠峰死的几率的小。
蛮干则是在科学上不能或风险极大的情况下,出于某些感情因素(如取得成功的野心,同情心,报复心...)等等的原因去碰运气。
就拿这次登山来说吧。如果大家都按照原计划,2点前登顶,2点后准时下撤;2点前没登顶的也放弃登顶下次再来。天气突变也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但这种风险是现代科学技术(天气预报等)无法完全预防的。登山者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征服珠峰,可以认为是冒险精神的体现吧。
相反,像邮差那样,不顾客观条件,为了登顶而登顶,人家都从山顶上撤下来了他还在半山腰呢,还硬要上。结果导致两名领队陪他一起死亡。这种做法,不是什么冒险精神,而属于典型的蛮干。
Rob Hall作为领队,不能坚持原则,反而陪邮差一同登顶。遇险后又指示另一名领队Harris在暴风雪中前往救援,导致Harris也一同遇难。他领导的登山队群龙无首。
相比之下,Mountain Madness的领队Scott Fischer在自己遇险后指示陪同的向导下撤,留下他自己和台湾登山队的领队Gau Ming-Ho,最后只有他一人遇难,这无疑是理性的决定。
今天零点有一场Mockingjay2首映,23h55开始,凌晨两点半左右结束,要不是我明天白天要上班,我也去看北京时间20日凌晨首演的电影了,关键要赶在加拿大前头看到Mockingjay2。。。
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请注意中国巨幕这四个字。另外,The Martian火星救援的电影海报也出来了,赞的。
浏览附件409019
理解你的感受刚看到楼上的影评。。。最近巴黎袭击和爆炸事件让我没太好的心情写Everest影评,过一阵补上。这个礼拜五要上映Mockingjay2了,中国有三个版本,2D 3D还有中国巨幕版,记得楼主说过中国巨幕版不灵,所以我还是看2D或3D。。。
我礼拜五晚上有一场法语音乐会,只好礼拜六21号去环茂百丽电影院看,离我公司也很近。。。
还没看ReneDad和Doremee都看过Everest电影了吗?还是知道96山难呢
只看10分钟,休息去了刚才在等儿子游泳时,再Netflix上看了一个The Starving Games。也不知道是谁拍的,把《饥饿游戏》给拍成喜剧版了。属于赵本山式的幽默,不过还是挺有趣的。在优管上也有:
巴黎恐怖分子计划密谋占领 La Defense 商场哈哈。帝国stormtrooper占领商场
1. 我们看Mockingjay2时,我联想到的画面有巴黎恐怖袭击+Divergent+Maze Runner。13区欲攻占2区时的画面我想到了巴黎的恐怖袭击。大表姐作为冲锋队的leader,就像电影Insurgent里Tris作为女战士一样,Mockingjay2和Insurgent里都把镜头对准了女主角。Katniss为了躲避Capitol的追捕,带着她的小分队不断的逃跑,他们好像都变成了Maze runner,还有Mockingjay2里出现的变种人僵尸和Maze Runner2里的僵尸镜头很相似。还有,小分队里的小伙伴一个个牺牲,这点和Maze runner也很像。
我自己瞎想想,Mockingjay之后会不会拍电影续集呢,和平年代会不会再举办Hunger games?Peeta和Katniss的小孩子们会在怎样的环境里成长?
Although The Hunger Games franchise consists of only three novels (which were adapted in four films), in February 2015, Lionsgate CEO Jon Feltheimer revealed that they were "actively looking at some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about prequel and developments possibilities" for the film series. He said they were willing to do something similar to what Warner Bros. was doing with the Harry Potter franchise (2001–2011), re-launching with the upcoming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films (2016–2020).
这构思蛮不错,期待Hunger games前传开拍,在前传中最好把每个区的特点也拍一下,有的区重视捕鱼业,有的重视矿业,等等,我记得比赛开幕式的服装都是代表每个区的特色。。。
关于Mockingjay2票房,新闻说北美感恩节长周末的4天5夜累计入帐7580万美元,影片上映十天已经在北美累计获得1.98亿美元票房,北美以外电影市场贡献4.4亿美元。
我昨晚看了Jupiter Ascending, 蛮好玩,有点像星球大战,有点像星际穿越,有点像超人,有点像哈利波特,有点像分歧者,还有点像阿拉中国的西游记,lol
这部电影视觉效果是挺棒的,尤其喜欢芝加哥高空打斗的画面,基因变种人同时也是狼族的超人带着Jupiter从Chicago的汉克大楼一跃而下,满天飞,很多有名的建筑都在一瞬间被毁,又在一个晚上被外星人修复,lol。科幻神话色彩浓郁。
从外太空看,地球的某一侧面是红色,诡异的来。从地球到别的星球易如反掌,只要开开宇宙飞船就可以了,都不用穿越虫洞或者不用担心被黑洞吞没。星际穿越的导演诺兰不晓得会怎么想。最后,超人带着Jupiter还笃悠悠的在外太空漫步,背景是地球,Gravity的导演看了估计要气S。。。
像哈利波特的镜头是Jupiter办理女王资格证的地方,像不像哈利波特里魂器之一所藏的那个银行呢,哈利波特他们混进银行偷取魂器的镜头,我昨天看Jupiter Ascending时就想到了,实在太经典。
像西游记的地方么,很简单,皇族大哥的手下不是孙悟空就是猪八戒,西天取经换到这部电影里就是收割地球。。。我想想要是哪天地球归一个外太空皇室家族成员所管倒也好玩。。。
原来Kalique居住的呈现一半红色的星球不是地球,红色星球不就是指火星Mars吗,这么说来The Martian这部电影是在Kalique统治的星球上拍的啦,全串起来呢 说到Kalique,电影里还有一个女生们都喜欢的镜头,原本略显小沧桑的K,在宫殿神仙水池做了SPA后,一下子变得好年轻,皮肤细腻光滑。我当时想,这SPA的水池是不是全倒满了SKII啊,效果比SKII还SKII!K说她能永远年轻貌美,这不是所有女生梦寐以求的么(女博士和女强人除外)。
I Frankstein这部电影我和朋友在蒙特利尔电影院看的,为这部电影可怜的票房做了一点贡献。我朋友是看过这部作品的原著的,所以电影一出来我们就去看了。我还蛮喜欢这部电影的,visual effect很赞,故事很富有想象力,我喜欢里面的很多人物,都特别有个性。我一直是个很忽略评论界的影迷,新电影若上映,我只凭借自己的第六感来选择,我不Care专家说拍的好不好。但相信有很多影迷是跟着评论家的思路走的,人云亦云。可笑的是,电影评论本身也是作为商业电影的市场营销的手段之一,制片商如何正确应对关于新电影的负面评论是很有讲究的。
对对,ReneDad说的对,电影是有一点哲理在里面,我也注意到了电影以Jupiter刷马桶开始以J刷马桶结束。“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心里上的成功。” 我觉得对于浮躁的国人来说,在追求名利的时候,在以各种方式对领导奉承拍马的时候,是不是该想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样子的。而对于像Sirapaz这样在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又暂时回国工作的海归派,也该想想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回来后我们的确是主流,无论工作环境还是接触的人群都比在国外提高了N个档次,但国内主流的一套海归派是否习惯,是否要全盘接受,是否要抛弃我们长久在海外所养成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别人我不晓得,我自己反正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
好像跑题了。。。
刚看完这部电影,2小时长票房/投入比达到1:3可以拍续集了。一般说,好来坞拍续集的标准是这个比值至少要达到1:3。如果是1:2也就是不赔不赚,电影公司很难下决心继续往下拍。
不过同前3集的1:8--1:6的高票房/投入比相比,part2看来很难取得它前辈的成就了。
前两天刚看了Jupiter Ascending。华纳兄弟公司投入1.76亿美元打造的计划中的一个新系列的3D旗舰首片,今年年初上映票房才1.86亿。原计划的续集也就全黄了。
其实这片子也满不错的。视觉效果没得说,是我目前看过的片子里最棒的。故事创意也蛮新颖。可惜导演让眼花缭乱的空间打斗戏占了太多的镜头,大概评论家看了,都觉得这个片子是很弱智的打斗片,给的评价都不高。而一个原创电影,大部分观众一看评论界评价不高就不会买票去看,结果票房就让评论界给搅和黄了..
对话介绍给不喜欢暴力的小朋友一部旧电视喜剧
故事简单,有关火星人在地球上生活
可以练习简单的日常会话
Jupiter Ascending - PG-13
Hanna - PG-13
后者有更多的暴力
Hanna (2011)
主角是一个14岁东欧女孩,她父亲从小就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殺手.
准备她未来有能力抵抗 cia 殺手,因为他们早缓将会找上门来杀死她和养父 Eric
逃难旅程带她到摩洛哥,法国,德国
最终她逃脱被杀害
cia 杀人小组由一名女子领导 Marissa
12年前 Hanna 母亲被 Marissa 枪杀了
Eric 带2岁 Hanna 逃难,养育,训练她,直到她14岁
一对英国夫妇和女儿和小儿在摩洛哥沙漠与 Hanna 认识
她后来坐他们的一辆面包车乘渡轮到西班牙
在法国边境,cia 杀手赶上了,她打死其中一人后逃脱离去
Marissa 审问英国夫妇和子女,被告知 Hanna 计划回到德国柏林与她养父重聚
在柏林,养父朋友和养父逐个被杀
终于 Hanna 面对她的杀手,也是杀她母亲的凶手 Marissa
影片结局反映了电影开始画面
先用一个箭头,然后用枪打死鹿和 Marissa
在法国边境,她打死cia 杀手逃脱离去后
她坐在船上过水桥 - 景色不错
Magdeburg Water Bridge (Bridge for Ships)
Hanna 2011 Full Movie_1:29:04_Emmilia Estare
1:07:28 (她坐在船上过水桥场景)
终于看过了The Martian,IMAX3D版,赞得不得了。科幻片被导演拍出幽默喜剧感倒也蛮有创意,视觉效果一流。这部科幻电影的音乐很棒,好几首是英文流行音乐,一个人在火星做什么呢?种土豆+听音乐,lol。当Matt离开火星时,他还很依依不舍,Goodbye Mars。。。这部电影让我感觉与Everest有异曲同工之处,西方人在危难时刻,还能做到团队合作,六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从火星接回一个同事,这是我最爱看的镜头。加拿大大学培养我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北美文化的一部分。我第二爱看的镜头自然是中国为火星救援提供推进器,镜头切换到北京时,不晓得为何电影音乐特别激昂和振奋人心。中国女演员是陈数,不是范冰冰也不是李冰冰,陈数经常演谍战片,我看过,选她是不是也代表美国人对中国谍战片感兴趣啊,lol。
如果说Interstellar的黑洞镜头和多维空间镜头令人印象深刻,那么The Martian一望无际的火星画面特别赞。前者着重父女之爱,后者着重刻画同事之间的情谊。
还有,我最终还是抵不过强大盗版碟的诱惑,开始买他们又新又清楚的碟片。我惊讶的发现Mockingjay2盗版碟居然已经出来了,北美正版碟都还没出呢,北美是为了不影响票房才不那么快出蓝光碟。
我总的印象,西方国家这些获得评论界较高赞誉的文艺作品,多数都是在题材或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另外剧中对人物性格和情感刻画的细腻程度也很重要。像The Martian,它选取的题材,以及这种用喜剧表现灾难的表现手法在科幻类电影里是别具一格的。Interstellar也是一样。人类探索太空开拓新疆域的科幻片多了去了,但Interstellar把重点放在体现去探索太空的宇航员与仍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类的联系的情感世界上,这种表现手法也具有独创性。
相比之下,像Oblivion,Jupiter Ascending这类片子,虽然很好看,但其对剧中人物的刻画和表现手法上,我们都可以从以前的其他电影中找到类似的东西,缺乏独创性。所以就会出现观众看了觉得不错,但评论界却评价较低的情况。
国内卖的这种北美没出正版碟的盗版碟,都是在国外电影院里偷拍的“影院版”,清晰度和伴音质量同将来国外光碟出来后再盗过来的“光碟版”要差不少。
很多年前,好莱坞的习惯是电影上映后很多年才出光盘,为的是不影响票房。但数年前,不知哪位专家教授CEOMBA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做法只能促使等不及的光碟爱好者去买盗版光盘,于票房毫无帮助。所以就改成现在这样,在新片上映半年左右就出光盘了。有些片子像The Martian,现在片子还在影院上映,但光盘已经预定在下个月12日发售了。
你说的对,The Martian和Interstellar都是个性鲜明的科幻大片,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Oblivion其实也有感人至深的部分,比如Tom Cruis对地球的深深怀念。说到Tom Cruis,我突然想起应该比较一下这三部电影的男主角,三位都是顶顶大名的演员,Tom Cruis还是比《壮志凌云》里的他老了不少,Interstellar的男主角好像近几年蛮红的,蛮帅气,而The Martian的男主,我因为他在《星际穿越》里饰演的坏博士而留下了“坏蛋”的印象,没办法啊,先入为主。无论是The Martian还是Interstellar,我最喜欢的演员还是Murphy女神来的小小Murphy我也喜欢。Oblivion里的女主角我觉得一般般,还是关注阿汤哥更多些。
嗯,是的,盗版碟总归不灵光的。可是对于在中国买不到北美最新电影的正版碟的影迷而言,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紧跟好莱坞的节奏,个么只好买盗版碟过过隐了,没办法啊。我在宝庆路一家盗版碟店里逛的时候,进来买碟的都是老外,他们也是被逼无奈好伐
我最近买了两盘光碟,都是已经在电影院看过的,一部是The Pitch Perfect 2,一部是Everest。将来这两盘的正版碟我是绝壁要收藏的。The Pitch Perfect 2的导演是谁呢?就是Hunger Games里鼎鼎大名的Effie哦Elisabeth看来不仅演Effie演的好,拍Pitch Perfect 2也拍的很赞,太有腔调了,喜欢Effie!
这个看上去不是新房子, 起码10年的房子了不知道郭敬明是谁。估计当年谷俊山徐才厚没倒台时,他要是不小心在马路上挡的人家的道,不用谷俊山徐才厚动手,只要他俩的司机按下喇叭,北京上海的警察城管飞起一脚就能把这位郭老大踹到八里外的阴沟里去...
你可能把“豪宅”理解成价钱贵的房子了。当然在加拿大,“豪宅”也是价钱贵的房子。但这是因为加拿大房子是按套卖的,不是像中国一样按平米卖的。我理解加拿大的豪宅的概念主要还是地大,地大了房子也大,所以总价上去了。实际上加拿大的“豪宅”大多坐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如果像中国一样按lot的平米算,我没计算过,不过弄不好“豪宅”可能还便宜些---因为位置偏僻地价低啊。下面两张图片是我从谷歌街景上开发商新建的房子的截图。你只要看一下lot尺寸,就知道开发商定位的那个是普通住宅那个是“豪宅”。
至于国内,我就不多说了。连“日本尿片”都被“成功人士”当成宝贝炒得价格老高,弄得水货客都在日本为排队抢购这个打起来了。何况是车子房子----引用商家的广告词怎么说来着? "成功标志,彰显信心"......
国内因为名额的限制,许多新片看不到或不能及时上映,买盗版碟(影院版的)确实是“与时俱进”跟上世界先进电影发展方向的好办法。我年初回国时也是这样,Mockingjay Part1国内影院还没上映,满大街倒都是买盗版盘的了。不过我觉得国内盗版盘对进口大片票房根本没有影响。国内进口大片的电影票的价格同普通民众的收入比还是相对较高的。愿意买电影票看电影的都是不差钱的主,说不定买了盗版盘一看不错反而要去电影院看了。而低收入的民众,如农民工什么的,就算没盗版盘,他们也不会花一百多块钱去看电影啊。
今天晚上11点我带儿子去看Star Wars: Force Awakens, IMAX 3D的。
前几天我看Cineplex的网站上这几天各场次一直都有票买,还以为没多少人看,就没急着订票。今天想去看了一订票,才发现原来是因为中间的好座位早让观众订光了,只剩下边角和前排零星几个座位,因为位置太偏没法看所以没人订,结果网上老显示有票。
最后我只能订了两张半夜11点开演的。因为太晚了,还有两个说得过去的座位让我给订上了。
浏览附件411540
Divergent3 trailer 出来了。。。赞的没话好讲。问题是上海比北美要晚半年才上映,郁闷Ing
终于看完了Star Wars 7这部科幻巨作,超棒的visual effect,超美的90后女主角Daisy,超可爱的BB8小机器人。。。我是第一次看星战系列,感觉很新鲜很刺激。剧情我就不多叙述了,由于没有看过星战1-6,电影里承上启下的地方我看不大出来,不过我猜黑武士伦,他母亲莱娅公主,类似伏地魔的黑暗王都是和前几部星战有关联的人物。。。我特别特别喜欢Daisy和BB8,喜欢看BB8跟随Daisy出生入死,不仅是陪伴,也是保护。这部电影和Hunger Games还有Divergent一样,电影镜头都对准了年轻女演员。继大表姐和Shaileen Woodley之后,第三个年轻90后女星冉冉升起,点亮好莱坞的天空。
ReneDad提到的第一点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我也表示赞同,原力觉醒的年轻女主角手持蓝色激光剑打败那么强大的黑武士伦,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晓得为何,他们决斗的电影画面倒是让我联想到Harry Potter和伏地魔用魔杖决斗的镜头,Daisy和Harry Potter一样看上去都很柔弱,却有无限大的小宇宙爆发,最终打败大魔头黑武士和伏地魔。另外,科幻片的特色“大脑控制术”也在星战7里体现出来了。黑武士试图控制Daisy的大脑,却被Daisy反控制,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force,后来她就是通过控制冲锋队员的大脑成功逃脱了。First order也是用大脑控制术来manipulate那些冲锋队员的吧,这和Divergent里面Erudite控制Dauntless是如出一辙啊,lol。。。
上海1月15号上映Last witch hunter, 这部电影好像是去年下半年在北美上映的,我当时就蛮想看的,我想想大概和Twilight啊Vampire's Dairy啊都是差不多的吧。。。在美剧《吸血鬼日记》里就有Vampire hunter的概念,天生就是吸血鬼杀手。这部电影是狮门出品的,和Divergent一样,看样子Liongate专门走青少年电影路线的。
如果你没看过前面6部,看7可少了不少乐趣啊。
这个故事中的许多人物都是在1977年拍摄的星战系列第一部片子星战4里首次出现的。(星战系列是先拍的4---5---6,沉寂了几年之后又拍了前传1---2----3---;现在则是开始拍7---8----9)
第一部《星战4:新希望》的故事梗概是:
银河帝国议会议员Leia公主飞船被帝国黑武士Darth Vader指挥的帝国星际巡洋舰截击。Leia将她窃取的帝国绝密武器“死星”的情报藏在机器人R2-D2上。R2-D2随即和飞船上的翻译机器人C-3PO乘逃生舱降落在临近的星球Tatooine并被Tatooine上的青年农民Luke一家获得。
Luke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让他的伯伯抚养长大。Luke在修理R2-D2时发现了机器人上的秘密,并引导他见到了隐居在附近的前绝地武士Obi-Wan。Obi-Wan告诉Luke,他父亲原来也是绝地武士,后来Obi-Wan的徒弟Darth Vader背叛了绝地武士投靠了帝国,Luke的父亲被Darth Vader杀害。Obi-Wan要求Luke跟他学习绝地武功,并帮他把Leia的情报送到Leia公主的星球Alderaan。但Luke并不愿意介入反叛活动跟Obi-Wan学习绝地武功。
这时,帝国军冲锋队跟踪机器人来到Luke的伯父家将全家人杀害。Luke在悲愤中同意学习绝地武功并和Obi-Wan去Alderaan。他们雇佣了星际走私者Han Solo的飞船“千岁鹰”。
在死星上,Darth Vader指责Leia背后为反叛军服务。为了迫使Leia交出反叛军基地的位置,帝国军用死星摧毁了Leia的家乡星球Alderaan。
Luke等人到达Alderaan的位置,但只见到了Alderaan的碎片。千岁鹰随即被死星俘获。Luke和Solo设法救出了Leia公主,并乘千岁鹰逃脱,但Obi-Wan在和Darth Vader的光剑决斗中被Darth Vader杀死。
但千岁鹰的逃脱其实是Darth Vader的计谋。帝国军在千岁鹰上装了追踪器,死星靠追踪器发现了反叛军的基地;同时叛军也靠Leia的情报发现了死星的弱点。最后,Luke和Solo等人驾驶的叛军战斗机和死星展开决战,在叛军基地进入死星射程前将死星摧毁。Darth Vader乘飞船逃走。
在随后拍摄的《星战5:帝国反击战》里,Leia公主和Han Solo相爱。而Luke发现Darth Vader其实就是他的父亲Anakin Skywalker。
在《星战6:绝地归来》里,Luke始终坚信父亲在内心深处,还有向善的一面。同时Luke也发现Leia公主其实就是他的孪生妹妹。最终,Anakin Skywalkers被儿子感动,弃暗投明摧毁的他的师傅黑魔王和他的银河帝国。
随后拍摄的星战1-3讲述了Luke和Leia的父母,年轻绝地武士Anakin Skywalker和年轻的共和国议员Padme Amidala的故事。Anakin和Padme从童年在患难中相识,长大后一起为保卫共和国反对分离主义分子而战。但绝地武士和共和国却不知道,他们已经落入隐藏在暗处的反派人物“黑魔王”的计谋中。Anakin靠绝地武功,预见到Padme会死去。为了阻止他的预见变成现实,以及受他个人野心的驱使,Anakin逐渐投向了自吹有起死回生之能的黑魔王一边,并最终摧毁了绝地武士和共和国。
虽然Anakin是为了救Padme而投向阴暗面。但Padme却因为Anakin的背叛悲痛欲绝,伤心而死。两人的爱情已悲剧收场。
在这部最新的星战7里,千岁鹰、Han Solo和他的搭档猿人WooKiee、R2-D2和C-3PO、Leia、Luke都先后露面。反派Darth Vader的头盔也露了面。
我看过一个Hansel & Gretel: Witch Hunters, 2013年的电影,拍得挺不错的。
电影从Hansel和Gretel兄妹小时候开始。一天两人正在睡觉,忽然被妈妈唤醒,由爸爸带着逃进一片森林。在森林中,爸爸让兄妹二人等候,然后就一去不返...
由于年龄尚小,兄妹二人记不住回家的路。他们饥寒交迫,在树林中盲目寻找父母,却发现一个梦幻般的姜饼屋。二人兴奋地进去找吃的,却不幸落入住在里面的巫婆的魔爪。巫婆欲加害兄妹二人,却发现她的魔法对妹妹不灵。妹妹趁机把巫婆打入壁炉的炉火中,和哥哥一起逃出从此流落天涯...
当兄妹二人再返回故乡时,已经成年,成为知名的Witch Hunters。他们是受镇长的邀请来调查当地小孩不断失踪事件的。
随着调查不断展开,小孩失踪的秘密逐渐被揭开。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处房子的废墟,进去之后才发现是自己小时候的家。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世、当年巫婆的魔法为何对Gretel不起作用,以及父母为何一去不返的秘密...
ZT《伊周》原力女接掌星战王国
世界有多残酷?80后女星里仅有Natalie Portman拿下奥斯卡影后,90后群体就已经如狼似虎地把奖项都抢光光了,甚至作为90后头牌的大表姐,如今也是地位岌岌可危。宇宙焦点都在“原力女”Daisy的身上。11月的时候,这位92年生的女生还被媒体标签为unknown,如今则是“银河系第一战斗女”。
前6部《星战》里,无论是正传里的莱娅公主,还是前传里的纳布女王帕德梅,都不算真正的主线人物,故事的焦点永远在男人身上。而此番《星战》系列再起航,主创们一民调,发现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了,Fandom的眼光与时俱进。大表姐领衔的《饥饿游戏》能全球斩获12亿美元,分分钱都在说明女演员去扛大系列票房完全没问题。所以导演大人拍案豁出去:新的三部曲,咱们要女权一把。这才有了Daisy如今众星捧月、星战史上第一位女性主演的无上地位。
这本杂志并不是专业的电影杂志,看着玩玩的,所以ReneDad不用那么较真。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事业后继有人是一件好事,演技派的老演员带一带年轻的新演员,这样电影业才能不断传承下去。就像《星战7》里的哈里森福特,一定教会了年轻的Daisy很多东西,而Divergent里的Kate也是Shaileen Woodley的好榜样,星火相传。。。
By the way,楼上的奥斯卡榜单很赞。Portman的Black Swan我看过,有一点点沉重和压抑,但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这部电影蛮不错的。
这个周末我又要和家人一起再看一遍《星战7》,家人说有电影票,问我去不去,我说好啊,《星战7》多看几遍也无妨。有了星战1-6的故事介绍,相信这一遍的星战7看起来多了很多乐趣,lol。
《终结者》系列我没看过,但晓得是施瓦辛格演的,而且非常有名。哈里森福特,我在学生时代看了他的《空军一号》(没记错吧),所以认得他。
你推荐的T4好像蛮好看,我准备看一下。黑色字体我看不大懂,不明白导演如何传递出信息的。我感觉T系列是那种人和机器人大战的高冷科幻片,我估计男生追的多。有意思的是,T里面的机器人是由人来扮演的,那如何区分他是人还是机器人呢?《星战》里的BB8虽然是机器人,电影里却表现出他孩子气的一面,特别可爱,比如小孩都有依赖感,BB8在沙漠里碰到了女主角Daisy,就一路跟着她,不愿离开,再比如BB8看到逃出来的冲锋队员穿他原来主人的夹克衫,BB8就非常气愤。虽然BB8是小机器人,可观众却看得出来他的喜怒哀乐。非常棒。
原来中国电影界是酱紫的,我很少看中国片,所以也不了解。现在去电影院也只是看进口大片,感觉很亲切。
JOY我看完了,大表姐的表演很不错,但电影故事我不太喜欢,我不晓得该把这部电影归到哪一类影片,喜剧讽刺,还是伦理,不晓得这部电影如何定位的。
最近有个坏消息,哈利波特里饰演Snape教授的英国演员离开我们了,享年69岁,很是可惜。悼念一下,R.I.P.
上周末看完了《Serena》和《普罗米修斯》两部超赞的电影。大表姐在Serena里不仅演技出众而且还超美,她骑马的样子绝对英姿飒爽。同样是人物传记,同样是大表姐主演,电影Serena比Joy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美丽的Carolina山谷、细腻的情感以及有深度的故事,电影Serena正是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来。我看完电影,感觉电影Serena在北美找不到电影发行商,却被大西洋对岸的法国发行商引进发行,可能是因为Serena的电影风格更迎合欧洲人的品味,故事娓娓道来,节奏很缓慢,而且导演是北欧人好像,把Serena拍成欧洲风格的电影也就不奇怪了。。。一句话,我很喜欢大表姐演的Serena。。。
看看大表姐骑马的样子有多帅
说起serena, 我想到一部类似的女强人电影,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我觉得比serena要好点,里边一个男新秀, (也许是老炮, 我以前不认识),shoenaerts, 表现不错,Serena这部电影是出乎意料的好看,唯一的缺点就是“少儿不宜”的镜头有点多,我看的还是纯净版,点到为止。。。我突然想到,这会不会也是北美无法上映的原因之一呢,法国影院比北美影院的包容性更大,更Open,更自由,我们来自东方的学生看一些法国电影时会想,这个国度怎么那样浪漫和开放北美就好很多,至少我们在电影院不会觉得面红耳赤。当然,最好的是中国电影院,纯净的不得了,广电总局这点蛮厉害。
我看的《普罗米修斯》不是3D版,但是环绕音响开着的。ReneDad说的对,这部电影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一流,除了楼上三段超棒的电影配乐,电影里还有好多好多。另外,我觉得这是一部恐怖哲理科幻片。异形不恐怖不恶心就不叫异形了不是吗,当我看到那条蛇一样的异形钻进科研人员的嘴里,我都要吐了。。。哲理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严肃的探讨人类的起源的起源是什么?(这是我看其他影评看到的,有空再贴过来)。在办公室就写这些感想,有空再补上其他的。《普罗米修斯》也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大爱!
没看, 我看了评论了,谢谢推荐。说到老炮,大哥不晓得看过你们北京的国产电影《老炮儿》吗,没看过的话,推荐看一下,这部电影很火。
Serena这部电影是出乎意料的好看,唯一的缺点就是“少儿不宜”的镜头有点多,我看的还是纯净版,点到为止。。。我突然想到,这会不会也是北美无法上映的原因之一呢,法国影院比北美影院的包容性更大,更Open,更自由,我们来自东方的学生看一些法国电影时会想,这个国度怎么那样浪漫和开放北美就好很多,至少我们在电影院不会觉得面红耳赤。当然,最好的是中国电影院,纯净的不得了,广电总局这点蛮厉害。
我看的《普罗米修斯》不是3D版,但是环绕音响开着的。ReneDad说的对,这部电影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一流,除了楼上三段超棒的电影配乐,电影里还有好多好多。另外,我觉得这是一部恐怖哲理科幻片。异形不恐怖不恶心就不叫异形了不是吗,当我看到那条蛇一样的异形钻进科研人员的嘴里,我都要吐了。。。哲理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严肃的探讨人类的起源的起源是什么?(这是我看其他影评看到的,有空再贴过来)。在办公室就写这些感想,有空再补上其他的。《普罗米修斯》也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大爱!
异形正传系列
1. Alien (1979 Ridley Scott)
2. Aliens (1986 James Cameron)
3. Alien 3 (1992 David Fincher)
4. Alien: Resurrection (1997 Jean-Pierre Jeunet)
5. Prometheus (2012 Ridley Scott)
非正传 AVP系列
Alien VS Predator (2004)
Alien VS Predator:Requiem (2007)
嗯,思路要先理清楚。我原本以为2004年法国电影院上映的AVP是异形正传。。。
Prometheus的续集计划明年上映, 福克斯公司已经定名为Alien: Covenant了。所以Prometheus算是正式加入了《异形》系列。
《异形》本来就是恐怖片。这部片子之所以获得评论界的广泛赞誉,当然不能靠怪物更吓人(虽然许多媒体把异形里的嘴里还能吐出一个脑袋的怪物称作“有史以来最让人恶心的怪物”)。我想这部片子成功之处在于,它是第一部由strong female lead的恐怖片和科幻片。以前这类片子里虽然也女性角色,但多半只是配角,而且是让怪物追着尖叫着乱跑烘托恐怖气氛的弱不禁风的形象。 《异形》表现女主角的手法属于首创。
《异形2》Aliens被比第一部影片更成功的作品。该片共获得2项奥斯卡奖和5项奥斯卡奖提名。特别是女主角Sigourney Weaver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这在奥斯卡给科幻片颁奖史上是罕见的,更别提恐怖片了。
说起《异形2》,就不能不提到编剧兼导演James Cameron的才干。在这部片子中,卡梅伦说他从当时刚结束的越南战争中吸取灵感。影片中装备先进火力强大的Colonial Marines在与隐藏在暗处神出鬼没的异形的交战中,强大的火力毫无用武之地,使人联想到在越南丛林中与越共游击队交火的美军。而影片中表现的结论也与现实中一样,胜利属于充满勇气和智慧的人,而不是简单地靠强大火力。卡梅伦在这部影片中的另个一创新,用他的话说叫“用恐惧代替恐怖”。虽然这部片子也保留了前一部里的怪物那些吓人特征符号,如chestburster等。但导演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人物的情感刻画。如通过女主角Ripley的恶梦,幸存的小女孩Newt被营救后,睡觉还躲藏到床下等等情节,来表现异形的恐怖,而不是仅仅靠那些吓人的怪物。
如果你能承受再看一遍《普罗米修斯》的话,我建议你可以看看Aliens,观察一下卡梅伦在这部片子里用的一些独创的表现手法。虽然这部片子已经过了30年了,但现在看,感觉这部影片一点也不觉得陈旧过时。
拍《异形2》时,卡梅伦还不是现在那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拍大片《泰坦尼克》和《阿凡达》获得奥斯卡奖及奥斯卡奖提名的大导演,而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其实仅仅在8年前,他还是加拿大的一个卡车司机。因为看了《星球大战》,才立志改行进入电影行业的。
虽然当时他刚拍完成名作Terminator获得了一定声誉。但当时《异形》的剧组并不信任他的能力。首先是女主演Sigourney Weaver就觉得他不行。但后和他讨论完卡梅伦编的剧本后,Weaver被卡梅伦的才干折服,成了卡梅伦的支持者。但其他剧组人员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当卡梅伦试图劝说剧组去看《终结者》证明自己当导演的能力时,剧组居然拒绝观看。影片拍摄中还出现了剧组因不满导演管得太宽集体罢工的事件。不过Aliens的成功,卡梅伦再次证明了,他靠拍《终结者》获得的声誉,不是靠运气得来的。
我看完了第二遍《普罗米修斯》和第一遍《终结者:创世纪》。谢谢推荐,会看一下《异形2》,其实除了2,我还想看4,因为导演是法国人Jean-Pierre Jeunet,我也想看看法式异形是什么模样
我其实是鼓足了勇气才看的第二遍普罗米修斯,我觉得这真不是一部适合女生看的片子。David取出的异形胚胎,女主角肚子里取出的章鱼baby,把工程师吞进肚子的巨型章鱼特写,以及电影最后从工程师腹中变出的成年异形,还有那些粘稠液,我觉得光想想那些画面,我大概年夜饭也要吐出来了。。。
恐怖归恐怖,恶心归恶心,普罗米修斯的亮点不少:
1. 普罗米修斯飞船上设施很完善,篮球场,跑步机,还有Imax影院。
2.仿生人David令人印象深刻,学人类的样子戴着玻璃罩,旁边队友说,David,你又不需要呼吸,戴什么玻璃罩啊,David回答,我想更好的融入你们人类,lol
3. 结尾我特别喜欢,女主角放弃回地球的机会,独自带着David继续寻找工程师们所在的星球,是一名真正勇敢的女战士。
4. 视觉效果和电影配乐一流。
5. 电影里有不少富有哲理的台词。
6. 电影里伟兰公司的女儿是金发大美女一枚,虽是女配角但照样星光熠熠。
不知道sirapaz对当年和《星战》齐名的另一部科幻大片《终结者》了解多少?
《终结者》前三部,故事情节是在未来世界,高度智能化的国防计算机系统“天网”发射了人类交给它控制的核导弹发动核战争意图毁灭人类。少数人类幸存者在抵抗运动领袖康纳领导下,与天网控制的机器人大军浴血奋战,最终击败了天网。
预感到自己即将失败,天网用时空隧道把一个终结者机器人送回到战前的过去,想通过杀死那时尚未出世的抵抗领袖康纳的母亲沙拉,达到消灭康纳,改变历史的目的。康纳为了挫败天网的阴谋,也派出一个抵抗战士卡尔瑞斯保护他母亲。最终莎拉和卡尔瑞斯击败了终结者机器人,但卡尔瑞斯在保护莎拉时牺牲。牺牲前,卡尔瑞斯同莎拉相爱,成为他死后才出世的康纳的父亲。
我讲前三部的故事,主要是想向你介绍第四部Terminator: Salvation:
在前三部故事发生前,科学家用一个死刑犯马克思做智能机器人的实验品。当马克思醒来时,已经是抵抗运动与天网奋战的未来世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马克思披上一件从抵抗战士尸体上扒下来的军大衣,漫无目的的流浪寻找到底发生了什么的真相。这时卡尔瑞斯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和其他的幸存人类一样,卡尔瑞斯白天东躲西藏躲避机器人的追杀;晚上听收音机里抵抗运动领袖康纳的广播给自己鼓劲。最终卡尔瑞斯和马克思相遇。卡尔瑞斯告诉马克思自己是“抵抗分子”(他实际并非抵抗组织成员。但康纳在广播中说“只要你在收听这广播,你就是抵抗分子。”意思和文革时“收听敌台”=“反革命”差不多吧),并要求马克思把军大衣脱下,因为“只有抵抗战士才能穿它”。马克思反问:“你为什么不穿?”卡尔回答:“Because I haven't earned mine yet.”
后来卡尔瑞斯在同机器人的斗争中表现的非常英勇。在影片的结尾,卡尔瑞斯终于和向往已久的抵抗运动领袖康纳见面。当时康纳受重伤躺在手术台上不能说话。他挥手指示手下人,将自己的军大衣披在自己“未来的”(还是过去的?)父亲,毫不知情的比他还小的大孩子卡尔瑞斯身上...
不知道你能否理解电影中黑字部分,电影编导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的手法,传递出的西方的文化、哲理的信息。
其实终结者4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影片。可惜评论家和影迷觉得没了施瓦辛格端着机关枪横扫人类不过瘾,都不喜欢,结果票房不高。
我直接看了去年9月北美上映的《终结者5-创世纪》,也就是最新一部,蛮不错的,穿越片+机器人片。电影里除了施瓦辛格以外还有一个我认识的年轻男演员,Divergent里面演反派角色的Eric。但凡是Divergent系列电影出现过的年轻演员,他们的其他电影我都有兴趣看看,想寻找他们在Divergent里的影子。
大表姐继《饥饿游戏》后拍了不少电影,美国骗局,Serena,Joy。Emma Watson继《哈利波特》后好像只拍了《诺亚方舟》和最近一部演被虐待的女孩。K-Stew继Twilight后也断断续续演了几部电影。Shaileen继Divergent后拍了电影The fault in our stars等。这些年轻女演员在各自的电影系列里都十分讨人喜欢,所以我会追她们其他的电影作品。
Noah和The Fault in Our Stars在Netflix上都有。Emma Watson在Noah里演Noah的儿媳,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戏份,我去年看完后现在都记不起来她具体演了什么了。The Fault in Our Stars投入1000万票房3亿,费效比很高了 。这部片子演的是一个16岁的幻癌症的女孩的爱情故事。从与女主角相关的题材上说,这部片子与大表姐的成名作Winter‘s Bone有些相似。但Shaileen在片子里的表演风格,给人的感觉风格与Divergent差不多。虽然这部片子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也有几个评论家认为“Shaileen的表演具有奥斯卡获奖水平”。但Shaileen并未通过这部片子获得任何有影响力的奖项,错失了在职业生涯上更上一层楼的一次机会。
其实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一本青少年畅销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很多影迷本来就是书迷,观众基础很扎实,这和Twilight先小说后电影一样的思路。这本原版小说我还没看,在加拿大买了带回来了,电影我也准备在假期看看。。。
国内过年时,电影院线全部都播放国产电影,一部外国片也没有,特别特别没劲。我和家人去看了周星驰的《美人鱼》,发现有的特效做的不错,但我笑点和国内观众不一样,他们笑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好笑的,奇了怪了,现在洋墨水喝多了理解不了国内的喜剧片。。。
瞎说, 少女贞德就是多年传颂的少年英雄, joan of arc,原来The Fault in Our Star也是从畅销小说改编过来的,难怪能有这么高的票房。
同样故事,让属于不同文化系统的读者、观众去读去看,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感受。我小的时候,有一部卡通片叫《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的是内蒙古一对小学生年纪的姐妹,给公社放羊时突遇暴风雪。她们俩始终不放弃羊群,最后双脚被冻伤成了残疾的故事。这电影在当时,被当成英雄故事。小姐妹两人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拜,长大后全当上了大乖。
但如果拿到加拿大来放,估计演到半截观众全跳起来了----雇佣童工、人比羊贱....这不是典型的没有人权嘛...
不过如果拿到现在的北朝鲜去演,哪里的观众肯定理解----为了全村的人吃一顿羊肉,别说牺牲两个人;就是发动一场战争也值得啊....
哎,东西方文化实在有太大的不同,当美国电影The Martian和Everest通过电影传递出团队合作精神的时候,中国火的不得了的《甄嬛传》却告诉人们若不勾心斗角就活不下去了,这样的片子我反正是不屑于看的。。。
记得《北京爱情故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北漂男主站在屋顶,旁边站着他那刚从云南来北京的漂亮女朋友,不远处就是央视大楼,他大喊着:“北京,我一定要在这里出人头地,和我女朋友一起幸福的生活。”
北漂一族的梦想全在这儿了。。。。。。
我觉得吧,央视大楼已成为北京新地标之一。。。
北京之行我带了小说The fault in our stars 去看,回上海后看了同名电影,Shaileen和Divergent里饰演Tris哥哥的男生演癌症患者couple。电影很好看,属于北美小清新电影,很是温馨感人,这几天比较忙,有空写长一点的影评。。。
多伦多和上海纬度差太多了。北京这周白天的气温在8-15度左右,多伦多也是8-16度,两地相差不多。这两个城市都要等到5月份,植物才会复苏。
北京、上海、多伦多这三个城市,要论天气,我还是最喜欢多伦多。
北京的冬天风大,虽然最低气温还没多伦多低,但寒风刺骨不舒适。而且北京太干燥,雨雪少得可怜。特别是冬天,晚上不开加湿器早上鼻子会干得流血。
上海与北京相反,太潮湿,黄梅雨一下,像雾一样的雨滴见缝就钻,穿什么雨衣也防不住,出一趟门全身衣服都是潮的。
夏天北京上海还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夏天闷热的桑拿天多。
多伦多这个城市天气很怪。一年四季雨水很多,但是不潮湿。我来了5年了,印象中还真没有遇到过国内那种桑拿天。有个别天白天比较闷热,一到晚上就凉爽了。
国内我去过的城市中,和多伦多比较近似的是沈阳。沈阳冬天也是雪多但不潮湿;夏天雨水不少但不闷热。
不过要和云南的昆明比,上面那个城市也比不了。昆明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四季如春,无愧“春城”的称号。
多伦多和上海纬度差太多了。北京这周白天的气温在8-15度左右,多伦多也是8-16度,两地相差不多。这两个城市都要等到5月份,植物才会复苏。
北京、上海、多伦多这三个城市,要论天气,我还是最喜欢多伦多。
北京的冬天风大,虽然最低气温还没多伦多低,但寒风刺骨不舒适。而且北京太干燥,雨雪少得可怜。特别是冬天,晚上不开加湿器早上鼻子会干得流血。
上海与北京相反,太潮湿,黄梅雨一下,像雾一样的雨滴见缝就钻,穿什么雨衣也防不住,出一趟门全身衣服都是潮的。
夏天北京上海还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夏天闷热的桑拿天多。
多伦多这个城市天气很怪。一年四季雨水很多,但是不潮湿。我来了5年了,印象中还真没有遇到过国内那种桑拿天。有个别天白天比较闷热,一到晚上就凉爽了。
国内我去过的城市中,和多伦多比较近似的是沈阳。沈阳冬天也是雪多但不潮湿;夏天雨水不少但不闷热。
不过要和云南的昆明比,上面那个城市也比不了。昆明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四季如春,无愧“春城”的称号。
温哥华天气预报To be honest, 我不太喜欢下雪,虽然我也蛮喜欢Montreal这座城市。若下雨和下雪一定要选其一的话,我选前者。这和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吧,上海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绵绵时而阴冷刺骨,无论哪种天气,我都很习惯了。
下雪,美是美,浪漫是浪漫,但下雪天时各种狼狈。。。不得不穿的羽绒服也好雪靴也好,让女生觉得沉重无比,毫无美感可言。上海冬天里再冷,最低不过零下2,3度,身着一件羊绒大衣,配一双长筒皮靴或短靴,就可以优雅轻巧的出门。。。
你提到上海的黄梅天,我不晓得多少年没过过了,连黄梅天是不是在六月都有点记不得。今年黄梅天好好感受一下上海的潮湿,lol。上海夏天的确闷热,大伏天满难受的,天天蒸sauna倒也是免去了做SPA的费用,lol。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夏天很凉爽很短暂,魁北克人一到夏天就纷纷出来晒太阳,各种露天咖啡馆和餐厅是蒙特利尔夏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停在老港的帆船和游艇也纷纷离开港口,行驶在美丽的圣劳伦斯河上。。。
秋天,上海的天气是秋高气爽,街上飘着桂花的香味,很好闻,加拿大呢,当然更美啦,满山遍野各种彩色的枫叶。。。
看完了The Fault in Our Stars。这部电影总共2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剧情发展过于缓慢、平缓,其实在去年我有一次等接儿子游泳时就看了前40分钟,当时主要是想看看divergent里的两位年轻演员在这部评论界评价不错的影片里的表现。但我看了头40分钟,实在没耐心看下去了。这次sirapaz推荐,我把它从头到尾全看了一遍。
感觉这部片子两位主演演得不错,但整个剧情了无新意。在IMDb里,观众评价成两极化。觉得好的人评价很高,觉得不好的人评价很低。评价低的人,主要是觉得影片拖沓、松散、剧情无新意。有个不喜欢这部片子的人评价说:“我看了头10分钟,就知道了结尾。唯一的悬念就是不知道男女主角誰先死...”
影片后一个小时,男女主角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剧情总算有了一定的起伏变化,比前半部分紧凑了一些。
谢谢电影评论和 sisi 贴的主题曲看完了The Fault in Our Stars。这部电影总共2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剧情发展过于缓慢、平缓,其实在去年我有一次等接儿子游泳时就看了前40分钟,当时主要是想看看divergent里的两位年轻演员在这部评论界评价不错的影片里的表现。但我看了头40分钟,实在没耐心看下去了。这次sirapaz推荐,我把它从头到尾全看了一遍。
感觉这部片子两位主演演得不错,但整个剧情了无新意。在IMDb里,观众评价成两极化。觉得好的人评价很高,觉得不好的人评价很低。评价低的人,主要是觉得影片拖沓、松散、剧情无新意。有个不喜欢这部片子的人评价说:“我看了头10分钟,就知道了结尾。唯一的悬念就是不知道男女主角誰先死...”
影片后一个小时,男女主角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剧情总算有了一定的起伏变化,比前半部分紧凑了一些。
今天Mockingjay Part 2 光盘首发,下班顺道到Best Buy赶了趟时髦,终于把这套电影凑齐了
超赞!我在上海宝庆路小店里也买了盗版碟,解解馋,回加拿大后买正版补上。我也收集这套电影系列,现在有一整套三本书和一盘正版光碟(Mockingjay 1)。
Allegiant北美3月18上映了,羡慕嫉妒恨。中国估计还要半年,坐等《分歧者3》上海上映!
超赞!我在上海宝庆路小店里也买了盗版碟,解解馋,回加拿大后买正版补上。我也收集这套电影系列,现在有一整套三本书和一盘正版光碟(Mockingjay 1)。
Allegiant北美3月18上映了,羡慕嫉妒恨。中国估计还要半年,坐等《分歧者3》上海上映!
Allegiant trailer
从Harry Potter 3(2004)追起用了差不多六年时间,追Twilight用了四年,追Hunger games用了四年,追Divergent用了三年,全部追完还有什么好电影可以追?
昨天我问儿子想不想去看Allegiant,他说不想去看了。不知道是不是长大了,刚够上独立看PG-13电影的年龄,就不想看PG13了
今天我再动员动员他----主要是我想看。这部片子投入达1.1亿,看trailer好像很壮观的样子。
不过这部片子目前票房惨淡,到目前为止才卖出8千万,赔本已经成定局。我估计其实和这部片子本身好坏没太多关系。主要是观众烦了Lionsgate的做法,把最后一部书拆分成两部电影。Twilight如此,The Hunger Gamers如此,轮到Allegiant成了“事不过三”,观众再也不买账了。最新的报道说,因为Allegiant票房惨败,Lionsgate已经决定消减下一部片子的预算节约成本了。
另外Allegiant的导演也辞职不干换人了。据说是因为被CEO催得团团转,非要一年出一部电影。导演说,太累了,连节假日都没空休息,还因为太匆忙出不了精品,被观众骂影响声誉。另外据说导演与女主角Shailene在拍片时关系紧张,争吵过几次。Sailene自己也抱怨进度太紧没时间准备角色。反正剧组全让CEO给催疯了...
Mockingjay P1/P2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当初The Hunger Games第一部影片上映后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第二部导演却换了人。前几天我在IMDb上看有人谈内幕,说Lionsgate本来是想让Gary Ross接着拍第二部。但Gary Ross坚持,要把片子拍好,不可能一年出一部片子,前一部片子还在后期制作,导演又忙乎下一部去了。而且下一部片子也没有细致的前期准备。最后Lionsgate只好换了Francis Lawrence。 Lawrence拍的后三部,除了第一部Catching Fire成为观众交口皆赞的精品外,后两部质量明显滑坡,除了把一部书拆分为二导致每部电影故事都不完整的因素外,估计也和导演没有时间做细致的准备有一定关系。
这两天把Mockingjay P2看了两遍。感觉这部片子里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只是一部书被硬分成两部,为了凑时间,片子中添加了不少冗长的内容平庸的镜头充数。比如P1中营救Peeta的细节,还有P2中“小分队”在地道里的镜头,占据了片子很长一段时间。而无论那个观众进电影院看饥饿游戏,都不是为了看战争片和恐怖片来的。总得来说,Mockingjay P1/2缺乏饥饿游戏前两部片子那种intensity。另外许多细节显得粗糙经不起推敲。比如P2中的star squad大摇大摆地在the capitol的街上走,与当时的战争气氛很不相称。
不过影片最有趣的,是关于Katness杀死Coin的阴谋论。看书时,我只有一种隐约的感觉,觉得第8区的指挥官放Katniss进花房见Snow;Katniss从Snow那里得知了真相;Katniss因此杀死了Coin;Coin死后第8区的指挥官Paylor当了总统....作家这么安排不是巧合,有某种阴谋论的味道。
在电影里,编导通过新增的刺杀事件后Plutarch给Katniss的信,几乎把这个阴谋论给挑明了:
Katniss, maybe the country was shocked tonight by your arrow, but once again, I was not. You were exactly who I believed you were. I wish I could give you a proper goodbye. But with both Coin and Snow died,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will be decide tonight, and I can't be seen at your side.
Tonight, the 12 district leaders will call for a free election.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Paylor will carry it. She has become the voice of reason.
I'm sorry so much burden fell on you. I know you'll never escape it. But if I had to put you through it again for this outcome, I would. The war is over, and we will enter that sweat period where everyone agrees not to repeat the recent horrors. Of course, we are fickle, stupid beings, with poor memories and great gift for elf-distruction. Although who knows? Maybe this time, we will learn. I have secured you a ride out of the Capitol. It's better for you to be out of sight. And when the time is right, Commander Paylor will pardon you. The country will find its peace. I hope you can find yours.
Allegiant北美票房惨淡?难以置信,Divergent和Insurgent应该积累了不少影迷,还有大量的书迷。Allegiant没写Part 1和 Part 2,所以只有一部电影,我猜狮门是吸取了Hunger games的教训。Allegiant作为Divergent系列电影的终结篇,视觉效果也很震撼(trailer),照例应该蛮吸引人的,是不是广大影迷书迷不忍心看电影里Tris死去,所以就不去看电影了?
如果Allegiant北美票房惨淡,狮门还有海外票房呢。当年《阿凡达》美国票房惨淡,但海外票房(包括阿拉中国,lol)特别高,所以总体的成绩单还是非常漂亮的。希望《分歧者3》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票房能漂亮些,弥补一下北美票房成绩不理想的遗憾。
Business School 有专门的统计数据的,一查便知,Avatar的成功全部靠海外票房好吗
Allegiant北美票房惨淡?难以置信,Divergent和Insurgent应该积累了不少影迷,还有大量的书迷。Allegiant没写Part 1和 Part 2,所以只有一部电影,我猜狮门是吸取了Hunger games的教训。Allegiant作为Divergent系列电影的终结篇,视觉效果也很震撼(trailer),照例应该蛮吸引人的,是不是广大影迷书迷不忍心看电影里Tris死去,所以就不去看电影了?
如果Allegiant北美票房惨淡,狮门还有海外票房呢。当年《阿凡达》美国票房惨淡,但海外票房(包括阿拉中国,lol)特别高,所以总体的成绩单还是非常漂亮的。希望《分歧者3》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票房能漂亮些,弥补一下北美票房成绩不理想的遗憾。
不好,Business School 有专门的统计数据的,一查便知,Avatar的成功全部靠海外票房好吗
Divergent忠实粉丝只要想到还可以多追一年Divergent电影就觉得幸福。票房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票房好不好与影迷的关系可大着呢.....资本家的本性是不做赔本买卖,上一集票房不好,就没人投资拍续集,影迷也没得看了
上面我贴过的Jupiter Ascending, Oblivion, Tron Legacy, 从故事结尾的安排看,肯定原来计划都是有续集的。但因为票房不理想,续集全胎死腹中或被“搁置”了。
纳尼亚传奇2因为票房没有达到迪斯尼预期,结果迪斯尼不愿再拍,几乎也成了有头无尾。第三集是另有投资方投资才拍成的。
嗯,说得有道理。不过也许Divergent和Jupiter Ascending,Oblivion,Tron Legacy有一点不太一样,因为系列电影已经拍了三部,大结局随便怎样也该拍完吧。狮门没钱拍的话,换家电影公司也行。其实狮门很有实力的,我偶然看到一则消息说,当年正是Twilight系列的高票房,使得原本属于二线电影公司的Liongate在2012年突破了10亿美元的收益,后来狮门又相继开拍了Hunger Games系列和Divergent系列。所有出名而且赚钱的青少年电影系列都是Liongate和Summit公司拍的。。。
Twilight是相当赚钱的,是Twilgith让Summit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出了名。但当时Summit还没有与狮门合并,钱都让Summit的股东给赚走了。而且因为当时Twilight很赚钱,狮门收购Summit花了很大一笔钱。但收购后因为Twilight爆出K-Stew丑闻等原因,Twilight系列继续往下编的可能性没了,在这个系列上狮门是赔本的。狮门在拍The Hunger Game时,已经穷的没现钱投入了,据说为了凑够饥饿游戏的第一集的7900万,狮门不得不变卖一些固定资产凑钱。幸好THG1投入7900万,票房达6.9亿,投入产出比高达1:9,让狮门免于破产。所以狮门寄希望于Summit已经投入5000万基本已经拍摄完成的Divergent系列,又给该片追加了3500万。最终Divergent票房达到了2.9亿,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3.4,高出盈亏平衡点1:2.5不少,为狮门挽回了一些并购Summit的损失。
第二部Insurgent,投入/票房为1.1亿/2.97亿=1:2.7,已经接近于“不赔不赚”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仍决定拆分第三部,赌博观众会继续买账,是非常冒险的。现在算上第三部,狮门在这个系列上总共投入了3亿,总票房才6.7亿,投入/票房比为1:2.3属于轻度亏损。考虑到中国上映后能赚一些钱,估计能做到不赔不赚的水平。所以最后一部片子,因为目前只剩下铁杆影迷了,第四部拍得再好,没看第三部的观众也不可能进影院去看第四部,所以狮门只能寄希望与削减投入。
问题是削减投入,能从哪儿减呢?降低演员的工资,演员都不好好演了;取消CGI、削减道具经费,视觉效果没了更没观众看了;削减CEOMBA的工资奖金,这个比中国的共产党要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贪污腐败难度一点也不小
总之,事情到了这一步,有些骑虎难下了。我估计无论怎么拍,高投入还是低投入,票房都将与第三部持平。因为该走的观众都走了不会再回来;不想走的铁杆影迷无论如何也会去电影院把这个系列看完。所以狮门削减投入来减少损失是“明智”的也是必然的。只是对铁杆影迷很不公平----因为如上所述,花费能减低的部分只能是道具和CGI,这是科幻片的大头。但没了这些,影片的视觉效果恐怕将大打折扣,作为科幻片搞不好还会流失一些观众。
我看了Chloe的The Fifth Wave,新一部的青少年电影,这部电影是今年1月北美上映的,反响一般。很多影评也说这不好那不好。我觉得还蛮好看的,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差。
The Fifth Wave=灾难片+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分歧者,难怪我喜欢。。。
大表姐又出新片了,X-MEN系列电影超赞,突然觉得X-MEN和Harry Potter有点像,都是学校来的。trailer里有一句电影台词好好笑,you are not student anymore, you are X- Men!言下之意是你们该好好fight了。。。
那几部北美新片的风格我都蛮欢喜,X-Men排第一,The Equals排第二,喜欢The Equals不是因为小K也不是因为Nicolas,是因为电影风格很像YA片,trailer里的电影音乐也超年轻超好听。
从trailer中大表姐和Hoult的对话看,剧情似乎是Apocalypse崛起后,Magneto投靠他了,Professor-X被抓走了,所以X-men是由他们俩人领导的。看来以前小报上的rumor是真的,当拍Days of Future Past,大表姐和Hoult还是情人的时候,Fox给第三部设定的情节就是Mystique和Beast的romance,觉得有助于票房。没想到第二部拍完俩人分手了,而第三部的许多前期工作也做了,剧本也没法大改了
Equals的剧情其实与Divergent有些相似,都是在一个“非人性化”的未来世界中,“人性化”的男女主角变成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异类。这种电影不容易成功,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观众都不容易接受这样的想定---即现在社会中的异类成了主流,而现在的主流反而成了异类
反之,那些很受欢迎,票房很高的科幻电影,如星战,阿凡达,哈利波特,饥饿游戏,Xmen等,如果你把那些高科技的道具去掉,就会发现它们不过就是普通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片。影片中的想定永远是和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一样----广大人民群众是好的,坏人是一小撮的,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好人永远战胜坏人...等等。
X-MEN系列我目前只看了Days of future past, 来龙去脉也许不像其他几部电影弄得那么清楚,我打算追一下。看了一些电影资料说,从2000年到2006年的《X战警三部曲》,是大致符合漫画原著的主流世界观设定--由X教授带领的X战警与万磁王组建的兄弟会对抗,虽然两者都是围绕人类展开行为,但人类的角色更倾向于中立国,这是变种人自己的纷争。而Days of future past,颠覆了五十年后的故事情景,变种人濒临灭绝。这次正常人类成为终极反派。不晓得这些说的对不对。我不晓得中国院线是否上映X战警系列,很想在电影院里看这部Apocalypse电影,各种特效,场面一定好看!BTW,中国院线现在上映《美国队长3》,好像这部电影很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很火。
你说的对,Equals感觉和Divergent很类似,所以我非常期待。但我估计中国院线不会上映这部特别的小众喜爱的科幻片,广电总局的路数总是挑北美票房高的大片引进中国。引进的大片很多都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只能在上海的小店里淘淘盗版碟,以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方式追北美新片,也纯属无奈。
前天我问儿子是否想看X-Men3,他说他想看《美国队长3》,因为许多同学都看了。所以这个周末我也带他看去。北美的小孩都是从小看Marvel的故事长大了,看来拍Marvel的片子是包赚不赔的买卖
不过国内《美国队长3》很火还是令我意外。我都不记得国内曾经上映过前两部片子。看来盗版光盘绝对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开路先锋---我记得当年加入世贸时,美国还起劲地提盗版的问题。从现在看来,如果当年没有盗版,中国人1、2都没看过,谁会去看3啊
我查了一下,《美国队长2》有在中国院线上映过,曾于2014年4月中国与北美同步上映,和现在的3一样,同步上映。1没在中国上映,影迷看的一定是盗版片,lol。
看样子Marvel漫画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了。。。美队123我都没看过,我只看过Marvel的另一个系列电影Avengers,去年在加拿大看的。
我在加拿大电影院看的是这部Avengers 2,我发觉蛮好看的。。。
昨天晚上带儿子去看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本来以为这个片子上映一个礼拜了,应该没多少人看了,所以就没早去占座。结果进了放映厅一看,里面人都坐满了,全是小朋友。最后我们只好坐到了第2排最靠边的两个坐上。歪着脖子看了两个钟头,而且这电影还是3D的,真成了“把人看扁了”
我在Netflix上看过Avenger 2 Age of Ultron,前天我看看了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现在上映的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实际上是The Winter Soldier和Age of Ultron两部片子的续集。这几部片子中的人物都是互相交叉出现的。
昨天电影Allegiant终于在上海上映了,比北美晚了两个月,也没让我等太久。之前Hunger Games终结篇上海和北美是同步上映的。
我暂时先不剧透了,简单写一点感想。两个钟头的电影情节紧凑,一环紧扣一环,视觉效果很棒,无论年轻演员还是资深演员演技都很出色,Tris和Four等人组成的小分队翻越围墙离开芝加哥,勇敢探索墙外面的新世界,这一段电影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即紧张又充满温情,人物的情感表达很细腻,看起来很温馨感人。另外,各种科幻元素让电影看起来很有趣,Divergent系列里各式各样的Serum是亮点,本集中又出现一种新式Serum,它的功能在前两部电影里是没有的。
这段电影原声音乐名为Beyond the wall, 正是Tris他们翻越围墙时的背景音乐。。。未知世界总是充满了危险,但同时也有着无限可能性。。。
X-MEN Apocalyse我看好了,电影院3D版,大表姐的戏份也太少了太少了,喜欢大表姐在电影里穿着黑色皮夹克酷酷的模样,还有变身蓝美人的模样。这部科幻电影以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为开场,大魔头(我把他看作Voldemore)在金字塔里要和另一位变种人换身,电影最后大魔头居然还要和X教授换,他们可以互相进入对方的大脑,这不是XMEN版的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么,就是没有魔法棒罢了。
大魔头的四护卫之一万磁王因为失去妻子和女儿而悲痛欲绝,决定报复。在最后的决战中,万磁王在大表姐的劝说下改邪归正,那么XMEN电影里大表姐心心念念的人原来是万磁王。。。
四护卫之一的灵蝶是个漂亮女生,对她印象还蛮深。学校里其他几位人物也都蛮有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异功能,本片里最厉害的正面人物居然是琴,出乎我的意料。。。
看了楼上X-Men三部曲的故事,我对X-Men系列越来越好奇,所以我把X-Men United这部电影看完了。现在电影院上映的新X-Men系列是老系列的前传,老三部曲里的X教授和Magneto都是年近花甲的老人,Mystique不是大表姐演的,Storm是黑人女星哈瑞扮演的,饰演Jane的女星不认识,Wolverine演员在新老系列都一样。
X-Men United虽然是很早之前拍的,却一样精彩,扣人心弦。好玩的是各个Mutants都有不同的特异功能,Jane的power就不用说了,不仅read mind (我看到Jane想到的是Twilight里会read mind的Vampire Edward),还可以用超大的能量让飞机起飞。Storm会让风暴降临,说着德语的优雅的夜行者可以一下子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BTW,他在最新的电影Apocalyse里也有不少戏份呢),Bobby会让东西结冰,Mystique可以变成任何人的模样,也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声音,Pyro的武器是火龙。。。反正变种人的特异功能都非常Fascinating。我感觉这一部电影是集合了系列里所有的变种人一起为自己合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Fight。
在X-Men系列里世界分成人类和变种人,在Harry Potter里世界分为魔法师和麻瓜,在Twilight里世界分为吸血鬼、狼人、一半吸血鬼一半狼人(Bella和Edward的女儿)和人类。我不得不佩服小说家和好莱坞电影编剧的丰富想象力。。。
X-Men在超人片里算是比较另类的。
传统的超人片,无论什么题材,首先要有一个好人,也就是超人;然后还要有一个和他棋逢对手的坏人。好人绝对的好,坏人绝对的坏。其他的角色,不是好人的附庸,就是坏人的喽啰。而好人一方,超人无所不能,其他人在影片中能做的,就是被坏人抓住后坐等超人来拯救。
而X-Men,在正派一方,表现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正派的一方所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靠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各展所长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靠某一个英雄或领军人物;
另外在X-Men中,正反派的界限,并不是像传统的超人片那样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而是有时对立,有时合作。最突出的是在老三部中,正派领袖X教授和反派领袖Magneto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的态度,而且互称“老朋友”。这与传统超人片正反主角一见面就开打完全不同。
在新三部的第一步First Class中,则进一步解释了两人关系,从年轻时立志运用自己的能力寻找和保护变种人同类的朋友,到后来因为在如何处理与人类的关系上立场尖锐对立而分道扬镳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的故事的内涵。
在反派人物的处理上,X-Men也一反传统超人片的脸谱化处理方式。
在传统超人片甚至不是超人片中,反派人物往往被描述成“天生的坏蛋”。比如《哈利波特》,正面主角哈利,父母就是“革命先烈”,用文革时的术语叫“老子英雄儿好汉”;而反派主角伏地魔,父亲是个花花公子,母亲也是个靠下药才和她父亲结合的“不良少女”,伏地魔本人则是“老子反动儿混蛋”。
而X-Men故事中,反派主角Magneto,从小在纳粹集中营长大,亲眼目睹母亲被纳粹杀害而无能为力。在战后寻找杀害母亲的纳粹教授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阴差阳错的事件,把他从X教授的朋友逐渐推向了反面。在新三部的最后一部Apocalypse中,Magneto本来已经改悔,隐姓埋名娶妻生子在一个工厂里做了一名工人。但因为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工友一命,使用了超能力。结果再一次被人类背叛,被工友出卖报告了警察,导致妻儿被杀,于是又加入到Apocalypse领军的反派中去。
在X-Men的故事中,正派领军人物X教授也不是完美的。在新三部的第二部DOFP中,X教授一度意志消沉,躲在自己的家里不问世事,以至于在飞机上被Magneto质问“当变种人兄弟姐妹被人类杀害时你在哪儿?”时无言以对。在DOFP中,X教授甚至一度觉得Magneto的理论“人类不会接纳变种人”是对的。只是后来靠时空穿梭,被年老后的自己启发才重回正道。
在新三部中,原来的反派杀手Mystique也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是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厚的内涵。
X-Men用的这些“时势造英雄”和“时势造反派”的表现手法,使它更接近于严肃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不是超人神话题材的作品。
分析得很深刻。我觉得X-Men是一部比较难看懂的电影,人物太多,如果不是追完老三部再追新三部,而是直接看新三部中的某一部,会有Lost的感觉。我先看了Days of future past, 那时是因为大表姐饰演其中的Mystique,然后今年看了电影Apocalypse,看完后又回家补看了老三部的第二部United和第三部The last stand,这才算差不多了解了整个系列的来龙去脉。
不看老三部,我并不知道Mystique是反派人物,这部电影正派反派的界限本来就比较模糊。在最新的Apocalypse里,大表姐饰演的Mystique是单独行动的,后来救出夜行者,最后和Xavier School的战警们一起并肩作战。新三部里的Mystique是年轻时的Mystique,老三部里的她比较成熟,而且对Magneto忠心耿耿。印象最深的是在The last stand中,Mystique无意中中了带有cure的箭,从而变为了普通人,她可怜兮兮的向Magneto求救,谁知后者看她失去了特异功能,说了一句“可惜她(Mystique)曾经是那么美。。。”,说完不顾M的求救,冷酷的走开了。无意中服了解药的Mystique对Magneto而言再也没有了价值。。。我不喜欢电影为Mystique安排了这样一个下场。。。
在家看了Equals这部新电影,与其说是反乌托邦式的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爱情电影。未来世界,人类所有的情感都被抹去,大家平等而冷漠的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同病相怜的Niya和Silas在工作中互生好感,他们的感情不被社会所接受,唯有逃离才是出路。。。
男女主角分别由Kirstin(Twilight)和Nicole(X-Men)饰演,电影风格很像Hunger games,Divergent和Maze runner,我把Equals定位在青少年电影。Equals的结局非常像Divergent1,Niya和Silas坐上了开往远方的列车。。。我开始想象Equals是不是会有续集出来。。。
楼上分析的蛮有道理。原来电影Equals和Serena一样在北美遭遇没人愿意发行的尴尬,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想,电影Equals能够参加TIFF多伦多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是否说明这部青少年科幻爱情电影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呢。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中文的Equals影评,为这部电影说了些好话。。。
ZT:Equals影评
在电影的前四分之一,电影一直在不紧不慢的描述未来世界。每一个房间都光线明亮,墙壁或白或灰,衣服也是千篇一律的纯白。人们的生活有秩序。主人公不是排队等饭,就是在排队刷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套间。夜晚时,人人都在房里玩智力游戏,无人串门拉家常。就连生育,也被看作某种兵役。由于感情被当作一种病,人们尽力彰显自己的理性。即使围观跳楼,人们只是毫无感情的讨论,“希望有人能替代他的工作岗位”。
压抑到这种程度,任何程度的动容都显得出格。于是,当女主对跳楼者表示出某种程度的紧张时,立即被男主捕捉到。男主开始关注她。从这时开始,噩梦、痛感、走神等等,都让男主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感情病”。而男主自曝感情病,也获得女主的同情。由于电影已经在漫长的白色冰盖下走了许久,这细微的裂缝让人雀跃不已。淋浴时体验到水滴滑落,说话时紧张结巴,男主终于失控,与女主躲在厕所里亲密接触。这亲密接触的全部,就是胆怯的触碰对方,再长久的拥抱。
电影终于有了音乐,灯光也从纯白变成黄、红、紫等色彩。男女主角擦肩而过,两人的手似碰非碰,却毫无疑问的散发着亲密的信号。但世界无情的继续。当主管打破他们的恋情,当铲除感情的药研制成功,当女主身孕曝光押送如监狱,观众才看清未来世界的张牙舞爪。正如女主无意间说的,“他们”想通过对感情和生育的控制,来剥夺每一个人的自由。“他们”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理性与情感,一直都是一对对立的命题。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大发展。欧洲人都以理性为荣,不但追求科学与哲学,还想用纯粹理性的方式管理社会。理性的尽头,人们开始了反思,于是有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苏醒,用情感、文化与民族,向冰冷的理性挑战。看似毫无道理的情感,成了人类的救命药。
是的,Equals的创意蛮不错,文艺作品贵在创新。我当初看预告片时就觉得这部电影和Divergent风格很相似,看完之后还是同样的感觉:)不晓得今年圣诞节上映的大表姐的新片Passengers会不会超越Equals,据说Passengers和Equals题材非常类似。。。期待ing!
Passengers Trailer
昨天下午带孩子去看了今夏最后一部科幻大片--Sart Trek Beyond。
本来以为会在影厅里看到一群teenager,没想到大部分观众都是老头老奶,俺儿子居然是所有观众里最年轻的。
Star Trek系列电影起源于1966年的同名电视剧。1966年的teenager半个世纪后,可不全变老爷爷老奶奶了....
多倫多各大體育場每次有球賽,黃牛叫賣很多好像北美的做法是电影上映后六个月出光盘,我听我们prof说的,是为了保证电影的北美票房。中国电影产业蒸蒸日上,新的电影院层出不穷,IMAX屏幕数也不断增多,可盗版问题不知何时能解决。音乐演艺产业也有点乱,黄牛问题很严重,一位欧洲民谣歌手来上海演出,开票30分钟后就售罄。演出当晚场外四处可见黄牛,听说80元一张的音乐会票卖到960,最高票价为680的VIP票不晓得要被抬高到几千大洋。。。
Montreal的Centre Bell有音乐会演出时场外也有黄牛,但不像中国那么嚣张。。。
礼拜天看了第二遍Allegiant,这家位于南京西路静安嘉里中心楼上的Premiere电影院非常新,环境很好,音响效果也不错,和淮海路环贸Palace百丽宫影城不相上下。
浏览附件429383 浏览附件429384
其实Equals受评论家和影迷们批评最多的是它的创意,同1971年的电影THX1138和2002年的电影Equilibrium有些雷同。
THX1138是后来因为拍《星球大战》成名的乔治卢卡斯刚出道时执导的第一部影片。
In the story's society, sexual intercourse and reproduction are prohibited, whereas use of mind-altering drugs is mandatory to enforce compliance among the city's residents and to ensure their ability to conduct dangerous and demanding tasks. Emotions, coitus and the concept of family are a taboo. Everyone is clothed in an identical uniform and have shaved heads to emphasize equality, except the police androids (who wear black) and robed monks.
Equilibrium的剧情是:
Equilibrium is set in 2072 in Libria, a city state established by the survivors of World War III, which devastated the world, where atotalitarian government requires all citizens to take daily injections of "Prozium II" to suppress emotion and encourage obedience. All emotionally stimulating material has been banned, and "Sense Offenders" – those who fail to take their Prozium – are put to death, as the government claims that the cause of all wars and violence is emotion. Libria is governed by the Tetragrammaton Council, led by "Father", who is seen only on giant video screens throughout the city. At the pinnacle of Librian law enforcement are the Grammaton Clerics, who are trained in the martial art of gun kata. The Clerics frequently raid the "Nether" regions outside the city to search for and destroy illegal materials – art, literature, and music – and execute the people hiding them. A resistance movement, known as the "Underground", emerges with the goal of toppling Father and the Tetragrammaton Council.
不过这两部电影我都没看过,所以其实我挺想去看看Equals的。不过目前GTA只有一家叫TIFF Bell Lightbox在上演,附近的主流影院都没有。太远了,我想等等看Netflix会不会有了。
Passengers和Equals一样,是科幻题材的爱情剧。前一段网上影迷上传了据说是被泄露的Passengers的剧本。看过的影迷都称赞这个剧本。我也下载了,不过没看。怕看了年底去电影就不新鲜了。
不过电影的Trailer还没有出来。你转帖的那个是影迷瞎编的。 你仔细看一下,里面的镜头都是从Chris Pratt的Guardians of the Galaxy和大表姐的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里剪来的,中间睡眠舱则是Prometheus里的镜头。
今天我忍不住好奇心,还是进城看了Equals。结果电影票花了14块,存车花了21块
进影厅的头10秒,我以为观众只有我一个人。等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才发现左后侧几排开外坐着两个老头。电影快开始时,又进来一个老奶奶,还抱这一大包爆米花。结果因为人少特别静,满影厅里全是老奶奶嚼碎爆米花的吱吱声。后来老奶奶也意识到大家都在听她的了,在影片开始后就不吃了。
总的来说没有传说中那么糟。结局是亮点。剧本如果仅仅让两人就这么跑了就落了俗套。但剧情设计让男主阴差阳错地打了cure,因此峰回路转,cure vs 真情,最终谁胜是负,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
但这部片子缺陷太多,一两处亮点无法挽回颓势。
首先是剧本,前面剧情发展太慢,头一个小时基本上就是男女主打卡---上班----吃饭---睡觉---起床---打卡---上班......不断重复。虽然可能是故意为之来体现剧中的未来世界主流社会生活的枯燥乏味,但副作用确是让观众觉得枯燥乏味....
其次是男女主演。上面说头一个小时剧情基本不变,唯一变化的就是男女主演的感情。但因为受社会的压制,两位主演要通过非常含蓄细微的表演,让观众体会到这种变化。可惜Hoult和K-Stew在这方面除了手的动作和用嘴念台词之外,脸部表情配合得很不够,用上面我引用过的一位观众的影评,emotionless。
然后是导演和摄影师。上面说了,故事中男女主演的感情是渐进的。但在这个压制人性的社会里,两人的感情只能在力图掩盖中含蓄地表现出来。可导演摄影师给两位演员的镜头尽是一些逆光的剪影。就算两位演员功力再高演得再出色,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多是模模糊糊的两个黑影,又怎么能知道他们怎么表现内心世界啊?
如果对比一下《饥饿游戏》第一部里开赛前夜Katniss与Peeta在窗前对话的用光处理就明白了。这个场景,在正常情况下是外面灯火通明室内没有开灯,逆光拍摄人物也应该是剪影。但摄影师在拍摄时,两位演员的脸部都加了局部照明,这样演员就能通过脸部表情和台词配合,更好地表现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是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这点我蛮喜欢。而结尾峰回路转的剧情就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戏剧化。
楼上提到的几大缺陷都蛮有道理。我看电影的前面一半时觉得节奏太慢,我平时也能静下心来看节奏慢悠悠的电影,现在连我都觉得慢,那就是真心慢,lol。至于女主的无表情,Kristen在Twilight里就是一直这样的,我在想本片导演一定是看过Twilight里Kristen的表演,才会特意选她来做女主。Niya这个角色,不适合大表姐,不适合Shaileen,只有Kristen最适合,她的化妆和打扮如果能再女性化一点就好了,长发飘飘,电影里的她太中性。至于光和影的拍摄技巧,我不太懂,看了饥饿游戏的拍摄手法后才明白一些。
Equals里有一两个镜头,是Silas,Bess,Johnas他们一群患了SOS (Switched on syndrome )偷偷聚在一起开会的镜头,大家谈谈各自的感受,以及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两个镜头不正说明他们这一小帮人是那个社会的Divergents?他们若能不断壮大这支反叛队伍,推翻冷漠无感情的社会,重新建立一个感性和理性并存的新社会,那么故事就越来越像Divergent和Hunger games:)
Equals的电影主色调是白,Divergent的电影海报色调是蓝,Hunger games的电影海报色调是红,恰好组成了红白蓝三色,法国国旗的颜色,lol。我仔细想想,这三种色彩的确代表了三部电影各自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如果简单比较这三部电影,Equals是反乌托邦的科幻爱情片,开放式的结局;Divergent是反乌托邦的科幻动作爱情片,悲剧收场;而Hunger games是反乌托邦的科幻政治片,最具政治意味,电影里喜剧收场,小说3我还没看完。我觉得《饥饿游戏》最好电影+小说都看一下,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感情与理性的对立,是好莱坞电影里永恒的主题之一。Equals里那个去除了感情的未来世界,使我想起了在不久前看的最后一部大片Star Trek Beyond里的Vulcan人。
《星际迷航》从60年代拍电视剧,然后搬上银幕,到现在电影共经历了三代演员。除了第二代外,第一代和第三代的故事,都讲的是未来的星际联邦的星际舰队的飞船“企业号”的船员,包括舰长长James T Kirk,副舰长和科学官Spock,医官McCoy,工程师Scott,通讯官Uhura,驾驶员Sulu和领航员Chekov一起在太空历险的故事。
除了船长Kirk外,故事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莫过于付舰长Vulcan人Spock。Vulcan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凡事都按逻辑也就是理性行事,不讲感情;二是不说谎。所以生性喜欢冒险做事从不按常理出牌的舰长Kirk身边有这么一位副舰长,故事顿时变得有趣多了
视频:第三代的第二部Star Trek Into Darkness里,企业号在外星执行任务时,Kirk为了救Spock一命违反了舰队的条列,没想到回来后...
前几天在沃尔玛看到Divergent系列的第3部影片Allegiant的蓝光在卖,但没有3D版的。今天就上网查查哪儿有3D版的。结果发现:
2.这部片子电影就不是3D的,不过这无关紧要;
1. 由于第三部影片严重亏损,狮门已经把拍《分歧者》第四部电影Ascendant的计划取消了,改成拍电视剧了
如果这还不算最恶心的事,在IMDb里有一位自称是知情人的ID透露了更恶心的内幕。
其实狮门现在已经根本不想拍第四部电影。但因为他们与主要演员都签了合同,无法合法地取消拍第四部电影的合同。于是CEOMBA们就想出了这个怪招。由于任何有自尊心的演员,都不太可能接受电影拍着拍着改成电视剧演员了这种事(历史只有电视剧演员拍着拍着改电影演员了,如第一代Star Trek的演员),只好辞职不干(演Peter的演员Miles Teller已经表示不会去演电视版的Ascendant),狮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取消第四部合同不用赔演员违约金了。
希望狮门不会真的这么卑劣吧?
原来Star Trek就是《星际迷航》,我听说过,但一部也没看过。看了你的介绍,我发觉《星际迷航》是蛮纯正的科幻片,因为主题就是太空历险,还有星际舰队。我猜《星际迷航》是和《Interstellar》,《Gravity》,《Oblivion》差不多的科幻电影。最特别的是,它是从电视剧改编成电影的,应该积累了一大批观众,追完《星际迷航》电视剧再接着追电影。这就和美国拍完五部吸血鬼电影系列《Twilight Saga》后,又创作了年轻人超爱的美剧《Vampire's Diary》,这部美剧一口气拍了7季(我追了六个Season,lol)。我在想,同一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相互补充,倒也蛮不错的。不仅是电视剧和电影相补,JK Rowling刚刚出了第八本哈利波特小说《被诅咒的小孩》其实是舞台剧的剧本,将在伦敦上演同名舞台剧。电影和舞台剧混搭也算独树一帜:)
我在有线电视里找到了Star Trek First Contact,看完了,这部电影如果是二代的《星际迷航》,可能是蛮早拍的,九几年,我猜。我看完后觉得这部科幻电影有一点点长,人物蛮多,主演是老三版《X战警》里的教授。First Contact这部电影内容还是蛮丰富的,对白有蛮多专业词,脑洞大开。《星际迷航》可能比不上同时代的《星球大战》以及《异形》那样出类拔萃,但系列里的某几部电影也是可圈可点值得看一看的。。。
看完这部科幻电影,我对老的科幻片又多了解了一些,也蛮有趣。。。
这部片子是96年拍的。我最喜欢的,是这部片子里一些幽默又富于哲理的对话.
Cochrane和企业号副舰长在起飞前的对话:
I don't know who writes your history books or where you get your information from, but your people got some pretty funny ideas about me. You all look at me as if I'm some kind of saint or visionary or something.
I don't think you are a saint, doc. But you did have a vision. And now we are sitting in it.
You wanna know what my vision is? Dollar signs. Money. I didn't build this ship to usher in a new ear for humanity. You think I wanna go to the stars? I don't even like to fly. I take trains! I built this ship so that I could retire to some tropical island filled with naked women. That's Zefram Cochrane. That's his vision. This other guy you keep talking about, this historical figure? I never met him. I can't imagine I ever will.
Someone once said, "Don't try to be a great man, just be a man. And let history make its own judgements."
That's rhetorical nonsense. Who said that?
You did. Ten years from now.
Picard与Lily在弃船前的对话:
Ahab spent years hunting the white whale that crippled him. A quest for vengeance. But in the end, it destroyed him and his ship.
I guess he didn't know when to quit.
我觉得,许多国人,例如从现实世界中的薄熙来到我小说《种秧帝国崛起之后》中的人物孟大奶,他们上蹿下跳地瞎折腾半天最终却一无所有,是因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闹懂上面对话中粗体部分蕴含的哲理。
《我们诞生在中国》貌似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国产电影,动物们很可爱。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西方电影贴里推荐中国电影吧:)
片子确实不错,画面和音乐都很优美。看完了trailer我就怀疑摄影和作曲都不是中国人,上网一查果不其然。闹了半天这电影剧组只有导演和中文解说是中国人,其余的全是老外。
郎平带着美国队替中国拿了个奥运冠军为国争光了.....
到不是看不起中国艺术家,关键是中国艺术家的心思都没用在艺术创作上----在野外泡上三年拍老虎,回来一看今年评“职称”的名额全让蹲在城里拍了领导三天马屁的同行给占光了只能等下拨了,谁还敢劳神费力去钻研艺术啊...
What,老外拍的,我以为是地道的国产电影。。。制片商是Disney和SMG旗下的影业公司。无论谁拍的,我是真的想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画面和音乐很美,希望我空下来有时间去影院的时候不要下线了。仔细想想,回来上海后没看过几部国产电影,辜负了在魔都的美好时光。。。
我看到的一些中国艺术家们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且有不少家境非常好,他们可以专心在艺术创作上而不用讨生活。蒙特利尔有一些戏剧演员生活很清苦,一边在餐厅酒吧打工,一边在剧院演戏剧,物质生活也许不富裕,精神生活却很精彩,我也同样佩服他们。。。
片子确实不错,画面和音乐都很优美。看完了trailer我就怀疑摄影和作曲都不是中国人,上网一查果不其然。闹了半天这电影剧组只有导演和中文解说是中国人,其余的全是老外。
郎平带着美国队替中国拿了个奥运冠军为国争光了.....
到不是看不起中国艺术家,关键是中国艺术家的心思都没用在艺术创作上----在野外泡上三年拍老虎,回来一看今年评“职称”的名额全让蹲在城里拍了领导三天马屁的同行给占光了只能等下拨了,谁还敢劳神费力去钻研艺术啊...
《星际迷航》新电影9月初在国内上映了,有空去电影院看一下。
Red dawn 和 The message我没看过,恐怖片不大敢看,message里的K-stew比Twilight和The equals里的小K更生动一些。
Twilight-Breaking dawn
吸血鬼Cullen家族与意大利吸血鬼原始家族的大战
不久前刚外出camping回来,这个长周末没出去。周六我想,twilight的bluray已经买了很久了,抽空把它们看完吧。于是周六就看完了。觉得后几集还不错,K-Stew演得也不错。只是觉得Breaking Dawn的大结局结束的太匆忙,Bella刚一起死回生,影片就结束了。连她女儿的后来怎么样都没多演一下。
今天看了你贴的视频,感觉好像在哪部里也没看过啊!忽然想起Twilight最后一部书是被拆分两级拍的,赶紧去书架上找。发现Breaking Dawn Part2的光盘,不知什么时候被误放在别的光盘堆里。我没注意我上次看的光盘Breaking Dawan下面的Part1的小字,结果吧上半部的结局当整个故事的结局了
我把Twilight系列的第三部Eclipse重温了一遍,Eclipse的亮点在于原本水火不容的Vampire家族和狼族,为了保护Bella不受Victoria指使的New Born army的伤害,联合起来共同战斗。
狼族与vampire家族为抵抗New Born Army而training的电影镜头。
The host这部电影我听说过,和The Giver是不是类型差不多,都是说外星人manipulate人类的故事。。。
我在上海工作这一年来的总体感觉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蛮大的。不过这个话题比较大,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而且包含了很多个人的主观意志。东方有东方的好,西方也有西方的好。
终于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最新的国产电影《七月与安生》,根据安妮宝贝的一篇同名小说改编,结局却和小说里的结局大相径庭。这是一部讲述两个女孩子的友谊与成长的青春电影,乖巧VS叛逆,安稳VS流浪,是一部让人觉得温暖的电影。
确实,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好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在The Host的开始部分,Melanie被外星人的Seekers包围:
Seeker 1: Please come with us.
Seeker 2: We only want to help you.
Seeker 3: Please be careful.
Seeker 4: Please don't hurt yourself. We don't want to hurt you.
Melanie: Like hell! (跳楼)
从外星人的观点来看,由他们从大脑里把人类全“代表”了,消灭战争、消灭疾病、消灭贫困、消灭环境污染、消灭贪污腐败.....是奉天承运、造福地球的大好事;
不过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大脑被外星人占据,身体其余部分以行尸走肉的形式幸存,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
至于“东方文化”,我觉得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达更直接一些:
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大陆地区的文化>中国大陆地区现在的文化>中国当前文艺界所的文化>中国当前文艺界某些“成功人士”的文化.....
不知你回国之后领导让你学没学“三个代表”。如果你学的时候,被伟光正们高深莫测的理论搞得晕头转向不知他们在说什么,你只要把上述表达式中的大于号改成等号,就会明白什么叫“代表”了....
请看上面视频里的:
0:24
1:05
上面我说中国电影充满了大款在吼,大奶在叫.....现在这部片子里的少奶不仅集大款大奶之长于一身会吼会叫,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居然都会用吉他砸立交桥破坏公物了....
国内文艺团体的上级单位是宣传部,所有的program都要报批。现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比以前更加open, 引进了许多国外优秀的文艺团体和节目前来演出。但如果外国艺人在国外有支持藏独之类的反华行为,则政府不会允许他们入境中国来演出。
国内这种由“宣传部”管文艺的体制,有它的问题。但不能说中国电影制作者拍不出高水平的电影来,就全是宣传部的问题。举个例子:
交响乐我不知道需不需要报批。可即使报批了,领导拿着乐谱又能怎么样?亲自改音符?
可你看现在这些作曲家,有谁能创作出点像样的作品?
电影也是一样。像《我们诞生在中国》这样的电影,党难道会卡住不让中国人拍,非得让外国人来拍?
就算政治性很强的影片,像美国的《独立日》,如果中国电影工作者能拍出这样的水平,只是把电影里的美国兵换成解放军、总统啥的换成党中央,这种弘扬“主旋律”的电影,宣传部难道会不让他们拍?
只能说他们既没这个水平,也没那种想象力。所以拍出的作品,总是题材雷同、剧情重复、表现手法陈旧....幸好中国人口多,十多亿人相当于每年都生出2千万新人。所以老观众看腻了不去电影院了,新观众又补上了所以总有票房导演演员还能继续发财混饭吃....
Montreal的文艺院团好像是由蒙特利尔艺术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和中国不同。在中国,每一年音乐季(比如今年是2016/17 Season)的所有音乐会都要事先向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宣传部报批,至于领导如何具备专业知识来批准这些音乐会我就不晓得了。
中国还是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作曲家的,比如朱践耳老先生。我个人其实不是太喜欢古典音乐,觉得太严肃,我更喜欢活泼一点年轻一点的流行音乐。但今年在上海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在音乐厅听了一场又一场的交响乐,我感觉古典音乐好像不是原先想象的那般死板和严肃,也有passion。现在喜欢古典音乐还谈不上,只是了解的更多些。。。
《独立日》的片子我买好了,有空看一下。
那这么看来,无论中国还是加拿大,在官僚和体制方面,天下乌鸦一般黑。西方国家虽然民主、公平和公正,但看他们的党派选举,那些政治家们表面是为了公众利益,实际上是为了某一特定人群的利益(我们经济学prof说的,他是魁北克人),所以也是很黑暗的吧。魁北克省大概比安大略省更官僚,因为魁北克省使用的是欧洲体系。
讨论政治我还不够格,我还是谈谈电影比较好。
Angelababy在独立日2里的戏份比范爷(范冰冰)在X战警的多多了,我道听途说是Angelababy的夫君黄晓明投资或赞助了电影独立日2,给自己的太太物色了这么一个中国女飞行员的配角,不晓得有没有这回事。你说她忸怩作态,蛮好笑的。我刚刚看了第二遍电影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好像除了甩甩长发和微笑之外,也没怎么演。Angelababy美是蛮美的,在演艺圈拼也是蛮拼的,演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吧。
看第二遍后,我觉得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差。上半部份比较平淡,下半部份比较引人入胜。这部电影把外星人形容成蜂后和蜂群蛮新颖,只要战胜外星蜂后,人类和外星人的战争就结束了。电影里的外星人和异形一样,有着丑恶无比张牙舞爪的外形,最恶心的就是唾液,和Alien里的唾液一样恶心。电影系列《异形》里我最受不了的部分是外星人都是借助人类来生育小外星人。通常一部《异形》结尾的时候都是渺小的人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战胜了Alien,但镜头又切换到地球某一个角落,一个小异形从人类的肚子里伸出头来,这就为下一部《异形》续集埋下了伏笔,这种套路我已经太熟了,lol。说回独立日2,电影一开始设置了一个悬念,地球很多地方都会发现同样的一个外星人的符号,人类一直在研究这符号代表什么,电影最后解开了这个疑团,其实这符号代表着外星侵略者的敌人,也就是人类的盟友的符号,搞脑子吧:)电影里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有几个角色(比如老总统和科学家)的大脑被外星人manupulate了,这就像哈利波特里伏地魔和哈利波特的大脑可以互相侵入一个道理。外星蜂后activate后,一直昏迷的科学家就突然醒了,沉寂了二十年的被人类囚禁的外星人囚犯也开始尖叫庆祝。
最后提一下女主是Twilight里饰演意大利Volturi吸血鬼家族里的Jane,在Twilight里是反派角色,在独立日2演正派角色,老总统的女儿,也是一名女飞行员。
Edge of tomorrow我去找找看,想看一下。
独立日2里演Patricia Whitmore的是美国女演员Maika Monroe。 她2012年才开始演电影,从没在Twilight里演过任何角色。
我说独立日2失败,倒不是说它是一部烂片。从entertaining的角度,这部片子算合格了。说失败主要是同第一部比,同影迷的期望比差得不少。独立日1是1994年拍的,续集相差了22年。这帮家伙用了22年时间就炮制出这么一部片子,许多盼望2是一部精品的1的影迷都非常失望。
一部电影故事里,可以有许多人物。但众多的人物一定要有主有次。就好比一场古典芭蕾舞剧,如果众多演员都不分主次大家一起群魔乱舞平分秋色,结果就变成了团体操。
独立日2的最大不足,就是人物众多,但没有重点。导致剧中的主要角色缺乏深度,观众对男女主演的的故事也没有深刻印象。例如你,看了两遍还把女主演和别的演员闹混了,可见印象不深。当然我知道她是谁也是刚上谷歌查的。看完电影我除了知道她是前总统的女儿外,剧中她到底做了啥都记不起来了
相反独立日1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电话接线员、黑人飞行员、总统、酒鬼农业机飞行员....他们在剧中的故事各有特色,但都非常精彩,观众看完都能过目成诵留下深刻印象。
独立日1和2相隔的22年比Star Wars沉寂了十年后再拍7还要长,好莱坞是不是没有新的创意了,所以才要把那么老的电影再翻出来拍续集。我大概是因为没有看过独立日1,没有比较,所以才觉得独立日2还蛮好看的。当然你说电影里的人物都是平分秋色,也是对的,我对女主角和男主角印象都不是很深,反而对一个法国女配角一个中国女配角印象深刻。女主Patricia在剧中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一直没有飞上蓝天战斗,后来老总统独自驾着战斗机深入外星人的母舰,牺牲自己炸了母舰,Patricia也驾着飞机打破了外星蜂后的保护盾,这父女俩都非常勇敢,为人类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不得不说,同样是女飞行员,Patricia比Angelababy更像一个warrior!
最后,电影独立日2再次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 是美国拯救了全世界。好莱坞老是通过美国电影来传达这么一个美国拯救世界的政治思想,我也是醉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独立日还是不要再拍3了,这样世界就和平了,不会再有恐怖袭击。Star wars8我还是很期待的,一年一部星球大战好让影迷有所期待。明年三月Divergent系列最后一部不晓得还上映吗,我希望能在北美影院看这部Divergent 4,为这个系列画上圆满的句号。除了今年圣诞节的Passenger外,明年都不晓得能追什么电影来度过加拿大漫长的冬天。。。
After making headlines for saying she "didn't sign up to be in a television show," the 'Snowden' actress indicates she's still open to finishing Tris' story.
The future of the Divergent series is in flux after sources recently told The Hollywood Reporterthat Lionsgate planned to make the fourth installment, Ascendant, a TV movie. Since then, some of the franchise's stars have expressed reservations about whether they want to sign on to the reconfigured fourth installment.
Star Shailene Woodley made headlines over the weekend when the actress, while promoting her role in Oliver Stone's Snowden, said she "didn't sign up to be in a television show."
On Monday's Today show, Savannah Guthrie and Willie Geist asked her to elaborate on her comments.
"So you won't do the fourth movie?" asked Geist.
"Well, I mean, if it's a movie," Woodley said, laughing. "They haven't finalized any decisions, so it's actually a moot point to talk about it now, out of respect to Lionsgate and everyone involved. I'm not exactly sure where they stand so we are kind of all in a limbo game."
Woodley said if the fourth installment of the franchise was a theatrical film she would definitely return. "I signed up to tell the whole story of Tris [the protagonist in the franchise based on Veronica Roth's novels], and I would love to be able to do that," she said. "Nothing would make me happier."
这么说来,Ascendant电影到现在还没有拍,明年3月肯定是不会上映了。Divergent若拍成美剧,我也一定会追一下,和电影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我不认为Divergent系列是一个失败的project,至少Divergent和Insurgent的票房还是不错的,Allegiant其实也很紧张刺激,你大概还没看。。。另外,我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的书店里看到Divergent小说系列都是畅销小说。所以,无论小说和电影,Divergent都是蛮不错的原创反乌托邦式的科幻作品,第三部Allegiant的票房失利不能否定整个project,票房不好只能代表不受市场欢迎,不能代表这部文艺作品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失败,市场和艺术观赏性还是分开来看比较好。。。
如果是这样的话,独立日还是不要再拍3了,这样世界就和平了,不会再有恐怖袭击。Star wars8我还是很期待的,一年一部星球大战好让影迷有所期待。明年三月Divergent系列最后一部不晓得还上映吗,我希望能在北美影院看这部Divergent 4,为这个系列画上圆满的句号。除了今年圣诞节的Passenger外,明年都不晓得能追什么电影来度过加拿大漫长的冬天。。。
我选1,2,4,8,9 :)生化危机,木乃伊和变形金钢我没怎么追过。很开心Star Wars明年上映8,我之前也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真是一年一部星战的节奏,太赞了。说到电影系列续集,好莱坞把十年前拍的达芬奇密码翻出来了,拍了一部但丁密码,是续集。Davanchi code当年是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我蛮喜欢这部电影的,所以上海10月底上映但丁密码一定去看一下。
《达芬奇密码》当年我在国内看过。当时在国内上映不久,“天主教爱国会”(和全世界其他的天主教会一样)出来抗议这部电影抹黑天主教,结果才卖了1300万票房就被宣传部给下架了。这部电影投资1.2亿,全球票房高达7.5亿美元。除了电影本身不错,片商推广有力外,估计全球天主教会的抗议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片子,教会越抗议,人们越想进电影院看看究竟演了什么值得教会抗议,结果票房反而上去了。
这个系列的第二集Angels and Demons,好像就没在国内上映过。这个片子天主教会没有上次那么强的反应,结果反而倒没人看了。投资1.5亿只卖了4.8亿。刚过了1:2.5的盈亏平衡点。
预计今年上映的Inferno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国内看来又让上映了。
我觉得像《达芬奇密码》这类片子,首部取得成功,续集未必能再续辉煌。主要是很难避免续集与前面的故事雷同化,观众看多了就厌烦了。另外大部分观众看完《达芬奇密码》之后,也没有强烈的愿望想知道“主角然后又怎么样了”?,这样续集就很难取得像首部电影那样的成功。
我刚刚在Cable里又把两个多钟头的Davinci code看了一遍,还是那么好看,看了电影不过瘾,我现在把法语版的小说书也从书架上翻出来了,这本书是在法国买的,我现在陆陆续续重新看一遍。Dan Brown的这本小说当年非常畅销,所以电影大卖也是情有可原的。
电影里有很多宗教的元素,我其实不是很懂宗教,只是因为参观过欧洲很多的天主教堂,所以电影里的教堂都让我有亲切感。欧洲大多数都是天主教国家,无论世界第一大教堂梵蒂冈大教堂还是法国大大小小的教堂都是天主教堂。这部电影也真心大胆,这样拍引起天主教的非议也可以理解。毕竟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在欧洲信徒的心中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amon and Angel我不晓得国内有没有上映,我是在温哥华飞蒙特利尔的飞机上看的。反正第三部但丁密码我一定要去看,我对这部3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关于电影中的宗教元素,让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些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其实许多电影常用的手法。例如《独立日2》中的“迪拜塔砸伦敦”就是个例子。因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一看说:“哇,这个地方我去过/或听说过”,总比让观众一边看一边问两边的人:“这地方在地球上的哪里啊?”要强多了。
这部电影虽然在票房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评论界却大多给了这部片子负面的评价。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还是这部影片对天主教的冒犯吧。或者严格说来,是影片(或原著小说?)用一些编造的似是而非的故事素材,对一个宗教形成的冒犯。
我印象中,在西方文艺界的潜规则中,政治人物和实体如总统、政府甚至国家等,是可以胡编乱造的。但涉及宗教或文化类的东西,处理时是非常慎重的。例如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各种恐怖分子的角色很多,但影片很少把故事中的恐怖分子同清真寺联系起来。
忽然想起来今年年底还有一部大片,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今年11月18日上映。
这是《哈利波特》作者J. K. Rowling作为电影剧本作家的处女作。
我发现楼主喜欢的电影类型了,魔幻科幻类的,我是说我怎么都插不上嘴。我好像很少看这一类的。回头补补课。
10月份上海除了上映《但丁密码》之外,还同时上映《Terminator judgement day 2》, 《圆梦巨人BFG》, Mechanic 2,侠客杰克等好多好莱坞影片。
Terminator 审判日2
我喜欢这类电影,是因为它们有两大优点:
1.是与小说等文学作品不同,电影的最大特点是有个“影”字。也就是说,电影非常倚重视觉效果来表现和阐述故事。科幻魔幻类电影,由于电影工作者的想象力可以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所以能够拍出其他题材影片不能拍出的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例如《阿凡达》这部影片,能够在全球各个国家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靠的是其如仙境般的视觉效果。就《阿凡达》的故事本身来说,完全可以拍成现实主义题材。例如:
某县县长儿子的开办的黑煤窑,要强征农民的村子所在的土地。农民起来抗争,却被县里城管队长迈尔斯指挥城管,用推土机把村庄推平流离失所。城管队员,伤残退伍军人杰克和黑煤窑技术员格瑞斯看到城管的暴行同情农民,弃暗投明带领农民起来抗争并向党中央习核心请愿。迈尔斯指挥城管前来镇压,农民在杰克带领想英勇抗争,但镰刀锄头毕竟难敌城管的机械化装备。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农民的情愿终于惊动了习主席党中央。习主席派来亲人解放军,帮助农民把城管全部缴械。县长也被“纪委”带走接受双规调查去了...
上面的故事,不就是《阿凡达》的故事的中国现实主义翻版吗?可如果用这个剧本拍,因为电影的视觉效果受我们现实世界的局限,无法达到《阿凡达》里那种让人如临仙境的程度,恐怕也就不会有多少人去看了。
视频:没有科幻电影如梦如幻的仙境般的视觉效果,《阿凡达》仅凭故事很难取得它现在这样程度的成功
2. 除了视觉效果外,在故事创意上,科幻魔幻类作品,也给了创作者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例如在我上面讲过的电影《明日边缘》的故事中,故事中的男主角本来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书生。但电影剧本让他在阴差阳错中被送上战场,然后战死,复生;再上战场,再战死复生....一次次的重复中,细心的观众就会察觉到这个角色逐渐在这一系列重复中,逐渐从一个胆小怕死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勇士。如果不是科幻题材,就无法应用这样的表现手法。
其实科幻题材的作品其实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作品。就像我上面举的《阿凡达》的例子,区别是在表面的;共性才是本质的。
再例如我签名档里的移民科幻小说《种秧帝国崛起之后之孟大奶外传》。这里面出现的人物,如女主角孟大奶、孟大奶的干爹证监会主席党国柱,帝国科学院院长“臭屁”闻一多教授,以及后面将要出现的帝国新闻创作协会会长艾娃,前少林寺方丈假和尚,帝国党卫军军官贾上校,政委戴三表等。如果我把小说改成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把种秧帝国改成中国,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也能和现实世界中它们的原型(我说的不是家园网友梦大奶之类的,我想读者如果在中国国内时曾经在比较接近“上面”的位置,如官场、商场、战场--LOL---军届、科技界混过或有较深接触过的,都能把这些角色对应到你曾经遇到过的一些人身上)对得上号。
但为什么要写成科幻小说呢?就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这些人物平时戴的面具背后的真面目是很难暴露出来的。例如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贪官被判刑时,还站在被告席上沉痛表示,自己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组织的重用......当然没人相信他们说的是实话。但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作者即使花费许多繁琐冗长的让读者觉得乏味的文字,也很难把这些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除非作者能让党、国一夜间消失,对这些人再无可利用之处。(我们必须明白,即使被判刑蹲大牢,对这些人来说,做党的人也比不做党的人好处多得多。对比一下因为偷井盖蹲大牢的农民工的待遇和这些人的待遇就能明白)
但在未来的科幻世界来,我根本无需多费笔墨,只需让“种秧集团炼油厂”的着一把大火,把这些“双重国籍爱国人士”的“个人重大利益”中最重大利益---生死问题推到极限,迫使他们在“与帝国共存亡”与“跳船保命”之间做出选择,他们的真面目就全都原形毕露了无所遁形了
视频:科幻电影很容易创造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极端条件,从而更好的表现人物的本性。
《饥饿游戏》:在现实世界中,有多少人有机会参加这种你不去杀别人,就会被别人杀掉的游戏?
《A.I.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有那个孩子可以让自己死去的妈妈复活一天来表达一个思念妈妈的孩子的真实感情?
《明日边缘》:在现实世界中,也许有人参过军打过仗。但有谁能在战场上预知战友将要死去的结局?
X-Menays of Future Past: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所做的事情,对于未来来说都将是历史。或者说,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将来的历史。如果林彪、彭德怀在井冈山时有能里穿梭时空来到文化大革命看到他们自己的结局,回到井冈山后他们将如何对待毛泽东?可惜他们不能,所以无论现实、历史题材的作品都不能这样拍。但科幻电影却能轻易办到
10月28日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Inferno,直译过来应该是《地狱》,中国出于营销手段,将其改成《但丁密码》。昨天首映,我一下班就赶到单位附近的百丽宫IMAX和朋友们会和,一起看了这部《达芬奇密码》十年回归后的作品。我们看的是IMAX 2D。这部电影是根据DAN Brown的畅销小说《地狱》改编而成,和《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一样,据说是导演改编DAN BROWN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看完电影,我就明白为何这部新作广电总局允许在中国上映了,因为电影里没有任何的宗教元素,不像前两部作品。这次哈佛符号学教授兰登拯救的不是宗教而是全人类!
整部电影是一部佛罗伦萨加威尼斯的艺术人文风光片加上紧张刺激的动作片。和但丁的《神曲》有关的艺术作品,电影里提到了在博物馆展出的但丁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Sandro Botticelli的地狱图,还有一幅存放在佛罗伦萨五百人大厅的巨幅油画《马西阿诺》等等,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我是看了电影以后才去查资料了解的,据说原著小说里还提到了更多的艺术作品。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电影里实景拍摄佛罗伦萨的教堂美术馆镜头很美。而《天使与恶魔》里的梵蒂冈镜头都是剧组人员偷偷装扮成游客去各个地方取景后拼凑起来的,因为《达芬奇密码》电影的关系,梵蒂冈禁止电影剧组进入梵蒂冈实景拍摄。
《但丁密码》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这部电影里的逻辑解密过程不像前两部电影那么令人着迷,女主这个人物角色的反转由于之前铺垫的不够显得非常突兀,虽然让观众觉得很惊讶,但有点匪夷所思。还有,有的书迷说电影改动了原著小说的结局,并没有忠于小说原著,把小说里兰登教授及WTO拯救人类的失败改写成了拯救成功等等。
这仍然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IMAX大屏幕观看的电影。
电影和小说的结局不同。
小说看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电影的结局。也可能是我更喜欢有想象力的作品的原因吧。
严格说来,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严格说来都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而是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童话。
两部作品都有各自的亮点,也有各自的不足。
就小说来说,亮点是故事结构紧凑精炼,不拖泥带水。不足是结局过于平庸,缺乏创意。
而电影呢,亮点是影片后半段对人物的刻画细腻,结局的剧情大翻转更富有创意。缺点是有大量中国电影的通病:许多部分剧情臃肿拖沓;剧本中的对话不够口语化,演员念起来像律师在宣读法律文书;演员有时缺乏对所演角色内心世界的理解或不能通过对话、表情等将所演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等。
例如:下面是《饥饿游戏》第二部总统Snow到访Katniss家两人对话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饰演总统的演员Donald Sutherland和饰演Katniss的大表姐,一个单刀直入咄咄逼人,一个言简意赅以柔克刚,都地通过控制对话的节奏、音调等,成功地表达了剧中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人物的内在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这两位演员都像许多国内编剧和演员一样,编剧编出冗长啰嗦的书面语言式的对话,而演员则不紧不慢地机械地念台词,那么这个片段又如何能够达到下面视频中的效果?
11月25号上海上映《神奇动物在哪里》,几乎与北美同步上映
也许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已经无法再吸引你了,美国电影就算视觉效果再震撼,电影技术再发达,3D,Imax,电影终究上升不到高雅艺术的高度和深度。电影属于entertainment 的范畴,而歌剧、芭蕾、交响乐、美术馆才是culture,是high arts:)
我在我们团里买了一盘正版CD,两百大洋,郑京和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这是我人生中买的第一盘古典音乐CD,也是对我们音乐厅的纪念。经过这一年古典音乐的熏陶,我觉得古典音乐不再那么高冷与难懂。。。
YouTube上没找到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的版本,来听听Isabelle Faust的版本好了。这几首曲子我CD里都有。
就我来说,歌剧和古典芭蕾,因为有剧情,和电影里的配乐一样,欣赏它们并没有问题。至于古典的交响乐,因为我没有生活在作曲家那个时代,听那个东西,用“对牛弹琴”来形容我很合适
我不是复古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今不如昔”,认为只有老古董才是最完美的观点。虽然我同意文物是越老越值钱,但那只是因为稀有的缘故。并不是说从秦始皇坟里刨出来的那种2000多年前的瓦盆真的比一元店卖的塑料盆好用。
至于高度和深度,无论电影还是歌剧、芭蕾、交响乐、绘画等,只不过是作家、画家和表演艺术家创作思想和意图的载体和形式,是高是低取决于是什么水平的人在创作。你看下面这个不也是交响乐嘛。
如果你比较上面的两个视频的效果,就会发现老外演的那个缺乏第二个中国人演的那个里所蕴含的那种激情。因为“老外”乐师们缺乏对中国上个世纪五六时年代那段历史的深刻理解,自然无法演出乐曲作者希望的那种效果。
在交响乐把sirapaz时空穿梭回文艺复兴的14世纪的欧洲之前,我该是赶紧推荐给爱死马式的影片把sirapaz拉回到现实世界吧
前两天看了一部根据1925年美国同名小说改变的爱情悲剧电影The Great Catsby。(2013年公映)
这部3D版的电影光盘在我家已经很久了,我却一直没看过。主要是我已经很久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了。不过前两天看了一遍之后,我觉得电影把近一个世纪前小说的创意同现代3D摄影技术完美结合起来,是一部非常优美而伤感的古典爱情片。
当然,这部电影评论界和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呈两级化。喜欢的人称其为精品,不喜欢的称其为童话。其实我同意他们双方的,这部片子其实就是一部精品童话片。
lol,我是慢慢对古典音乐有点兴趣,开始慢慢学习一点古典音乐的常识,不能白白浪费这一年积累的知识啊。古典音乐也是要多听多学习的:)
Great Gatsby是著名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我知道这部电影,好像和《名利场》有点像。我会看一下的。这个周末Fantastic Beasts在上海上映了,我明天礼拜天和小伙伴去看一下,回来写影评。
不知道国内能不能找到3D版的。原来我一直以为3D只在拍科幻大片时效果才会充分发挥出来。但这部片子让我对3D在电影中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我忽然发现好莱坞的这些电影trailer是不是全是由负责市场推销的MBA们拍的啊?估计如果爱死马的广告也由MBA来照,爱死马在照片里看上去肯定和地摊货差不多
其实这部电影的trailer用电影的开头部分就足够了:
下面的的片段,如果你准备看电影就不要看了---spoiler:
电影的悲剧结局。这部电影我这几天已经看了三遍。但现在看到这个片段是,仍然禁不住凄然泪下:
国内有3D电视机,但正版3D蓝光碟比较难找,不像国外那样有大型的唱片和光碟连锁店。国内看3D一般都去电影院看。Great Gatsby我恐怕看不到3D的版本,只能2D。这部电影以世界名著为题材,加上运用了3D技术,比较引人入胜。但其他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好像都不是太成功啊,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Jane Eyre, 原著小说远比电影要赞的多。
国内还是找卖盗版的吧。我看淘宝上,正版的卖200多,太贵了。盗版的才18
这部片子的中文名叫了《不起的盖茨比》/《大亨小传(港/台)》
我这个光盘是几年前我买第一个3D电视后不久,在Ajax一个卖二手光盘的白人老爷爷的店里花了9刀买的。那时我刚买完3D电视没有片源看,一看他店里有不少便宜的3D光盘,就每样都买了一盘。因为对这个片子的题材不感兴趣,买来后一直没看。
前几天觉得那电视用了好几年了,该换个更大点的了。结果上BestBuy的网站上一看,3D电视几乎绝迹,剩下的凤毛麟角的几种价格从数千到上万刀没有便宜的了。在一Google,原来是厂商嫌3D电视销量太小,三星等已经全面停产了。只剩下LG一家,抱着能捞一把是一把的心情,还留下了一些高价的型号。幸好一上Kijiji,看见伦敦的有一白人老爷爷标价700刀卖65寸的LG 3D电视(当年老爷爷让售货员忽悠一口气买了俩),于是我就跑了躺伦敦给拉了回来。回来之后心想用什么试一试呢?一看架子上就这盘从未看过,结果一看就连看了三遍....
这么说来,3D电视被淘汰了。。。在上海,3D电视也不怎么流行,就像烘干机在上海推广不起来一样。LG好几年前已经退出中国市场,北美和其它国家还有。上海的LED电视机牌子也蛮多,Panasonic和其他一些国产牌。65寸放在别墅里大概可以,上海市区都是高层公寓楼,厅里放65寸好像有点大,一般我们都是买50寸左右放厅里,卧室里的电视机还要再小几寸。我喜欢住浦西的公寓楼,我同学住在松江九亭的别墅,一家五口人,她说想搬回市区住了,市区什么都方便。她还算是housewife,平时只要开车接送两个女孩,要是像我们上班族,天天开车一个钟头到DT上班,也挺累的。好像跑题了。。。
我今天和朋友们看了电影Fantastic beasts,3D,很好玩,有空过来写影评。
浏览附件448941
真巧,我们团2016-17新音乐季开幕音乐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在我们音乐厅现场听了吕其明作曲的管弦乐《红旗颂》及丁善德作曲的《长征交响曲》,那场音乐会很多市领导都来我们音乐厅聆听这一场红色交响曲。
我把节目单翻出来看了一下,有关于《红旗颂》的背景介绍:此曲作于1965年,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开幕式进行首演。乐曲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开头,先由小号奏出,经圆号反复,随后,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豪迈主题,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雄伟气概。在展开的中间部分,节奏富于动力,颂歌主题转为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奋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笛在弦乐声部上合奏主题,音乐走向高潮,充分展现了“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的伟大理想。
我们同事写的好专业啊!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不同的人,听音乐时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音乐是抽象的原因。所以不必拘泥与砖家叫兽们甚至作者的“权威”解释,听的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我给你做了一个饥饿游戏版的《红旗颂》视频,你看看,欣赏交响乐也不必拘泥于“正版”的理解.... (要是看见了就快看。里面有大量《饥饿游戏》电影片段,不知道谷歌会不会因为版权问题封掉)
我看了五遍,因而也听了五遍《红旗颂》,好好笑!我觉得音乐与电影镜头很配,最最配的是一开始的片段和中间Katniss他们在Arena奋力厮杀的片段,音乐与故事情节完美统一。
音乐是抽象的,我现在听古典音乐的品味完全是跟着我们团的乐季音乐会走的:)
我发觉你制作的《饥饿游戏版》电影画面还可以配上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Katniss参加饥饿游戏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呢。
我看了五遍,因而也听了五遍《红旗颂》,好好笑!我觉得音乐与电影镜头很配,最最配的是一开始的片段和中间Katniss他们在Arena奋力厮杀的片段,音乐与故事情节完美统一。
音乐是抽象的,我现在听古典音乐的品味完全是跟着我们团的乐季音乐会走的:)
我发觉你制作的《饥饿游戏版》电影画面还可以配上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Katniss参加饥饿游戏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呢。
是挺好笑的,比我构思时想象的还好玩。刚才我又把它编辑了一下,修正了一些bug,对画面、字幕做了一些修改以更好地配合音乐。现在上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饥饿游戏》版《红旗颂》的正式发行版;p
音乐和镜头很配合,是因为我小时候受党教育多年,很清楚那段历史,也很清楚乐曲想表达的是什么;当然我也很熟悉《饥饿游戏》,所以才能让画面与音乐很好地配合。也就是说,解说、画面、音乐,在同一时间要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听交响乐,至少要了解作曲家的历史背景,才能闹清楚他想表达的是什么。
相反的例子。我在上面#643转贴的第二个《红旗颂》,上传者估计是个小留五毛,在优管上上传了不少类似的东西。大概他觉得这首乐曲是在60年代创作的,所以在视频里加入的大量50-60年代的历史图片。但这恰恰说明他根本没有听懂乐曲想表达的意思。
其实《红旗颂》就是一部党史---当然是截至到文革前的。这首乐曲创作于60年代,但它想表达的东西,并不仅仅局限与60年代。
《红旗颂》对我们这一代而言很陌生,对90后00后就更不用说了。我在乐季开幕音乐会听《红旗颂》和《长征交响曲》时,我的父辈一代人也来听音乐会,我是工作,他们是纯音乐欣赏,他们听完音乐会就很激动的和我说,这场红色交响音乐会太棒了!还说上次上海爱乐乐团演奏吕其明作品专场音乐会,他们错过了,好可惜,这次终于在我们团里如愿以偿。。。
你制作的视频里解说、画面和音乐蛮一致的,最后末了还来个“饥饿游戏导演部,宣字第74号”,宣是指宣传部吧,lol。
VPN不给力,一下子放不了,我等上海深夜降临再看看。
在中国从事文艺事业,政治在文艺之上,也就是说文艺作品要表达正确的政治思想,这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大概离开中国太久了。我在西方看到的文艺院团政治性没那么强,在西方,文艺是文艺,政治是政治,分开的。我们团里人手发了一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我现在有空时在拜读,让我对中国文艺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啊。
在中国从事文艺事业,政治在文艺之上,也就是说文艺作品要表达正确的政治思想,这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大概离开中国太久了。我在西方看到的文艺院团政治性没那么强,在西方,文艺是文艺,政治是政治,分开的。我们团里人手发了一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我现在有空时在拜读,让我对中国文艺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啊。
不过在国有单位,对这种事你还得认真对待。到不是说你不认真习近平会把你怎么样---我上面说了,习近平自己都没拜读,他能好意思拿你怎么样?何况大部分在中国私营部门、外企工作的人根本不用拜读。
关键是在国有单位,你的上级,不管他“职务职称”是什么,本质上他是一个党的干部。你如果不把这当回事,开会学习讨论的时候,如果你像Peeta和Katniss在11区讲话那样,脱离“上面”设计的剧本按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说真话,等于你不给顶头上司---领导面子,让他为难。你假设你就是领导,如书记什么的,大家开会讨论的时候, 你下面有个人开会的时候说什么艺术要与政治分开与熙宗的讲话唱反调。这时你作为领导你到底是管还不不管?如果装没听见不管,作为党的干部你就是渎职;万一有什么人对你不满写信向上级举报你一下,弄不好就要丢官丢职,好不容易挣到手的荣华富贵全没了。如果你唬起脸来怒斥他,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又掰不开面子。所以最后你会很生气,觉得这个人太不懂事,不是他跟党过去不而是他跟你过不去,让你下不来台....最后,本来是思想问题,结果演变成你这个领导和他之间的个人恩怨...
我说的认真到不是说你要同心同德,认真领会习总讲话的精神实质。我的意思是说,等到开会讨论的时候,或上级要求上交学习体会的时候,你随便找个党报官媒的文章,抄一抄适当改一下当成你自己的就行了。就像Katniss和Peeta在11区之后念那个Panem today Panem tomorrow Panem forever的讲稿一样。
你回忆一下《饥饿游戏》第一集电影,Katniss和Peeta那个star crossed lovers故事是假的,Effie从一开始就知道,但她也么没说什么。但如果Katniss跑到公开场合,例如电视采访上公开说她在造假忽悠The Capitol,Effie肯定要震怒的。你如果把Effie想象成乐团的领导,而你是Katniss,你就会明白有些话在什么场合可以说,在什么场合不能说了。
其实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然西方的剧团里没书记,但演员也要靠观众捧场才能挣钱啊。而观众是有意识形态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懂得尊重别人的言论自由。不久前大表姐在媒体上说她公开藐视Trump,前几天我在IMDb上看到有的“川粉”说,要抵制大表姐的新片The Passengers。而如果真有许多川粉抵制导致这部片子票房受影响不赚钱的话,以后片商再找大表姐拍电影就要三思了....
看了大表姐最近一段时间的言行,我举得她在政治上还是很幼稚的。例如她写的那个关于好莱坞男女片酬不平等的文章,也引起了很大争议,给她招来不少敌人。而那些比她老的多的演员,例如和大表姐在American Hustle里一起演市长的演员Jeremy Renner,被记者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句“我的片酬都是我的经纪人与片商讨论定的,具体根据什么我一概不知”,一句“不明真相”就把自己撇清了,谁也不得罪。这种“老油条”的做法,虽然不高尚,但在现实世界里,许多情况下是明智的选择。
The Great Gatsby我看完了,同时买了好几张盗版碟,包括《但丁密码》,<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 >, <Snowden>还有一部法国片。
Gatsby好像是一部讲述美国梦的童话,出生贫寒的Gatsby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选择离开家乡前往纽约奋斗,在途中碰巧救了一位亿万富翁,命运从此被改变,亿万富翁教Gatsby如何成为一名绅士。后来Gatsby因为做生意,积累了不少财富,跻身纽约的上流社会。。。
这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电影故事,根据美国同名小说改编,浮夸的表面背后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电影传递的信息是:在那个年代的纽约,虽然有很多致富的方式,但上流社会看的仍然是出身。。。。
我看的不是3D版,也许少了很多的乐趣。我相信原著小说很精彩。
你分析的都蛮有道理。我看Gatsby时有两点没看出来,一是电影没让我联想到现在的中国,我完全沉浸在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这个大背景下,二是我没看出来Gatsby爱上Daisy有一部分原因出于改变他自己卑微的出身,有这么强的功利性。
The Great Gatsby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内涵,揭露了1920年代纽约的社会现实,包括等级划分,财富的迅速积累,门第等等。因为电影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所以这部电影也显得耐人寻味。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Vanity Fair,中文翻成《名利场》,这次是讲述英国伦敦的社会等级之分。欧洲对是否贵族出身比美国更加看重。欧洲出了名的排外也是这个原因,欧洲人认为他们的血统非常高贵。。。
Vanity Fair
这次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命运和出身的人是一位英国女孩,妈妈是法国人,歌剧院演员,爸爸是英国人,画家。
上海同时还上映Tom Hanks的Sully,看完《但丁密码》里Tom Hanks演的蓝登教授,他在电影Sully里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Sully- Trailer
原来Sully电影里的主人公是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啊,那倒引起我的兴趣了:)但这部电影还是排在唯美的日本电影《你的名字》之后,我打算先看动画片,再看Sully。加拿大是不是没有上映这部新海诚的电影?我不记得在蒙城的电影院里看到过日本电影,法国本土电影很多。
你提到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电影,我看过三部,都是法国时尚电影,两部关于Chanel创史人Coco Chanel,一部关于法国服装设计大师Yves Saint Lauren。我以前也提到过的,这类法国电影适合女生看:)我后来念书时才听法国Prof说,Chanel和YSL拍这样有关奢侈品品牌创始人或服装设计师的电影故事其实也是一种高级Marketing,我想想也对啊。估计ReneDad不会对这些电影感兴趣的,我就不多聊了,就把这三部电影的Trailer贴一下,算是介绍过了。。。
Coco Avant Chanel 年轻的香奈儿
2009年,法国电影
电影片尾
Coco Chanel & Igor
电影讲述的是Chanel和一位俄罗斯作曲家Igor之间的爱情故事。Chanel被朋友邀请去歌剧院观看一场俄罗斯芭蕾舞在巴黎的首演,Igor为这场芭蕾舞作的交响曲。很不幸,由于这场俄罗斯芭蕾舞太过新潮,有别于《天鹅湖》之类的传统芭蕾舞,首演失败了。可Chanel却认为这场芭蕾舞很有特色,对Igor刮目相看。若干年后,俄罗斯战乱,Igor带着家人逃亡到巴黎,并在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上和Chanel重逢了。。。
Makoto Shinkai的Your Name,加拿大好像还没有全面上映:
The film premiered at the 2016 Anime Expo convention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on July 3, 2016, and later was released theatrically in Japan on August 26, 2016. The film is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in at least 85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on December 2. In order to qualify for the Oscar, the film was released for one week (December 2–8, 2016) in Los Angeles. It will receive a wider release in 2017 across other states and thea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7.
不知道上面说的2017年的wider release是否包括加拿大。
US Airways Flight 1549在2009年1月15日起飞后因为撞鸟导致双发动机停车,随后机长Chesley Sullenberger 和副驾驶Jeffrey Skiles靠滑翔将飞机迫降于河上是真事。这是自从客机进入喷气时代后,历史上少有的几次旅客无伤亡的野外成功迫降案例之一。下面是当时河边一个码头的监控录像。从画面看,录像开始时飞机刚落下,和水面摩擦产生的烟雾都没散去。我记得当时国内的新闻也报道过这次迫降。这部电影加拿大到是正在上映。
看你的介绍,应该是很不错的片子。刚才我查了一下,Netflix里目前没有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以后如果有了我会去看看。不过这部片子好像根本没在北美上映过,看来上Netflix的希望渺茫。
这个是日本的武痴道与西方的摇滚乐的结合?
这两天光顾忙着在Kijiji上卖我的2台老等离子电视了,都没注意到Star Wars:Rogue One已经公映了。看来只好等到下星期和大表姐的Passengers一起看了。
我估计我这个月底回到Montreal还能看到The Passengers。。。
回去后我要买一个新的液晶电视机,错过了26号Boxing Day的打折有点可惜,不过算了。装Netflix是不是只要买一个机顶盒就可以还是装Cable?谢谢解惑。
Netflix是一个收费的电影视频网站,每月费用大概10多块钱,不用机顶盒也不用Cable,只要你家有互联网即可。电脑直接上网站登录即可看;电视需要买带smart功能的电视,这种电视里有Netflex,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菜单。选这个网站然后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收看。Netflix不限一个用户拥有多少可以观看的设备。例如一个大款的豪宅可能有10个房间10台电视机,每个都可输入Netflix的账号连到Netflix上。但如果大款选的是一次只能两台设备同时看的账户(同时能看的设备越多费用也越多),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大款、大奶如果在自己的房间内各占了一台电视看Netflix,那么2奶的房间的电视即使输入Netflix账号也看不了。
我估计我这个月底回到Montreal还能看到The Passengers。。。
回去后我要买一个新的液晶电视机,错过了26号Boxing Day的打折有点可惜,不过算了。装Netflix是不是只要买一个机顶盒就可以还是装Cable?谢谢解惑。
目前看来Passengers情况不妙。上映3天来, Rotten Tomatoes才给了这部片子32%的评价,虽然观众方面是68%。但评论家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很多观众是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决定。
如果这部大表姐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的影片亏损的话,也就是说大表姐不能向片商的CEO们证明她能仅仅凭她的名望就吸引足够的观众观看一部影片给片商带来利润的话,I'm afraid that the glorious era of J-Law will soon come to its bitter end
你这张Hunger Games的配图挺符合你想表达的意思的。没想到Passengers在烂番茄上评分那么低,我估计同等科幻爱情题材的The Equals比大表姐的这部新片要更受欢迎了。无论评分如何,只要我回去后电影院还看得到这部电影,我还是会去看一下的。
放眼如今的好莱坞,90后年轻女演员中能比得上大表姐的并不太多,就算Shaileen Woodley试图叫板大表姐,好像也没有大表姐那样成功。我看了Shaileen演的新片Snowden,很普通。所以,我觉得吧,大表姐目前仍然是好莱坞90后一姐:)
昨天去看了Passengers。其实这部片子远没有评论界评价的那么差。视觉效果做得不错,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很出色。不过按照大表姐的“平等”理论,如果演员的片酬也应该像我们付电费一样---电费是按照你使用多少KW的电器乘以使用的小时数,也就是kwh或“度”来付费的---那么演员的片酬也应该按表演出色程度乘以出场分钟数来付费,那么我看Chris Pratt应该拿2000万,大表姐拿一千万才对。
这部片子的主要问题是开始太平淡。但这是这个故事的premise带来的问题。这个故事本身讲述的是在一艘需要航行120年才能到达目的地的移民飞船上,由于故障导致船上的一个乘客Jim提前90年醒来。意识到自己将会在到达目的地前孤独地死去,一年后Jim难耐寂寞,唤醒了他喜欢的女性乘客Aurora,然后开始了两人一段爱情故事。
问题是在电影里,导演无法让Jim在影片开始后的头一分钟发生故障,5分钟后就让他唤醒Aurora。因为Jim知道,一旦她唤醒Aurora,她将和他一样,无法活着看到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所以必然要花相当时间表现Jim在孤独的痛苦和道德良心之间挣扎的过程。而这段时间只能全是Chris Pratt一个人表演,大表姐偶尔露一面也只能是像死人一样躺在睡眠仓里睡觉。虽然Chris Pratt表演的非常出色,但观众老看他的“独角戏”,难免产生了boring的感觉。
其实影片的后半段非常好,很感人。虽然正如许多评论家指出的,“让人看了开局就知道结尾”,也就是缺乏吸引观众的悬念。这是影片的另一个缺陷。
我感觉Passengers属于那种看小说(剧本)很优美感人,但拍成电影很难拍的故事类型。
尽管如此,我觉得如果电影剧本采用“倒插笔”的表现手法,也就是先演结局,在逐渐把故事的开始带出来,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在《饥饿游戏》第一部电影中,导演和剧本作者Gary Ross和billy Ray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在书中,开始花了很大篇幅描述Katniss小时候从父亲去世到参加游戏之间这些年的苦难人生以及Peeta给她面包的内容。但如果电影一开始就花许多时间演这些,观众肯定会不耐烦了。所以影片一开始只交代了Katniss和Gale的关系后,马上就让她进入Games,然后再通过Katniss一段一段的回忆,把前面的故事交代出来。这样整个影片的故事就很紧张紧凑,没有大段的平淡无聊的内容。
终于在DT Cineplex看完了英文版3D,我很喜欢这部电影,visual effect一流,男女主角颜值高,演技也不错,我还喜欢船上的机器人Barman,他在Twilight里演意大利volturi吸血鬼家族的leader,让我有一种熟悉感。他很搞笑的对Jim说,你选Aurora选对了,她真是迷人。远离饥饿游戏里穿着制服的Katniss,大表姐的美丽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小黑裙、红长裙、白衬衫、宝蓝色上衣还是白色游泳衣,穿在大表姐身上都十分好看。这个大大咧咧的美国妞自从成为法国高定品牌Dior的形象代言人以后,她的气质和品位都得到了全面的升华:)
看过电影上半部分更加Boring的The Equals,我不觉得Passengers一开始无聊。独自航行在漫漫宇宙中是孤独的,就像一位灯塔守护者独自在灯塔里与世隔绝的生活一样孤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孤独又怎能体会到爱情的甜蜜呢。所以电影一开始的单调只是为后来的爱情故事做铺垫。
看到电影最后的时候,我心想,这部电影会不会出2,hahahaha
根据目前的票房,看来不会出2了。估计片子拍出来后,在上映前的内部审查中,Sony已经意识到这部片子要亏损。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片子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活动的原因-----CEO心想既然已经这样了,能省就省点吧..
这几天我在IMDb发了几个帖子,练练英语。今天早上写了个Passengers对大表姐职业生涯影响的帖子:
Will the glorious era of J-Law soon comes to its bitter end?
Don't worry J-Laws fans. We will still see J-Law on big screen for many years.
I mean, will Passengers be the turning point from where the glorious era of J-Law comes to its bitter end?
There is nothing about J-Law's ability of performance. I have watched Passengers, her performance in the film is OK, and it is only OK because Aurora is a simple character so there isn't more room for performing.
But the studio paid her 20 million, obviously not for buying her acting ability but for her star power. The studios paid her only 1 million for casting her in The Hunger Games and American Hustle, and that was the price for her ability of acting, which had been proved by Winter's Bone prior the casting, and because she wasn't as popular in audience as today the star power wasn't included in the prices then.
Ironically, the weak/flawed/boring screenplay of Passengers gives the studios an opportunity to observe how much star power J-Law truly has.
An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box office, I guess they are disappointed. Though I also guess they aware that it could be far worse if Sony didn't cast popular stars like J-Law and Pratt in.
So, the conclusion should be:
J-Law isn't a box office bomb, but she just can't save the box office from being bombed by other causes either, just like the Superman can't save the congress being bombed in Batman v Superman.
So, we will still see J-Law on big-screens for many years, but maybe only the on-sale priced J-Law, comparing to the price of 2016-2017 of course.
I agree with a large part of your points of view. However, it seems that you forget about the market. Sony may not be willing to pay Jen 20 millions but Jen's value on the market deserves it. Don't forget the film industry is full of competition, even in Hollywood. If the film <Passengers > hadn't chosen Jennifer Lawrence and < The Equals> hadn't chosen Kristen Stew, who would have gone to the cinema for the science fiction love story films?
One more time, my point of view is that box office is not everything. The film industry is part of artistic industry. We'd better take th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we make the critics about one certain film. <Passengers> and < The equals> are already successful in term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story since they mix the science fiction type and love story type. Who dare say it's not original?
J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film not in terms of the role itself but in terms of her own influence. Of course, this beautiful charming American girl will be on big screen for a long time. She is still young, isn't she? LOL.
关于Sony的决策过程,昨天我写了一个推测的帖子:
How and when Sony made the decision is its commercial confidence. I can only make some guesswork:
1. When the screenplay was written, it seemed like an interesting story and would make a profitable film, so the studio rushed into the auction to buy its right;
2.After the right was required, they found the story maybe good for a low budget film or a TV soap opera, but for a high budget film, it lacked enough excitement in the plot to draw large amount of audience in to generate enough box office.
3.At this point, they could choose to rewrite the screenplay, or discard it. But instead they chose to hire two most popular actors to draw audience in.
Maybe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e decision was stupid, but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it may be a wise choice.
If they chose to hire someone to rewrite the screen play, it would still cost them a lot of money, and there was no guarantee of box office success.
If they chose to hire a pair of popular actors, it would cost them large amount of money but they at least had some guarantee of the lowest box office. Even if the number might not make the project profitable(The highest expectation of box office was profitable of course), it would still reduce the risk of suffering heavy lose. So they chose to this option.
Too many signs showed that Sony had no confidence on the movie's success before it was released. There was almost no advertisement, only 1 trailer and no planed sequel. Obviously the studio was saving every penny to cut the cost to make the project profitable, or reduce the possible lose.
So far, the film has made 185 million and it still has many weeks run to make more. The film hasn't been released on Hollywood's largest foreign market, China, where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grossed 96 million. If Pratt still has a faction of star power like that, the studio may still be able to earn their investment back or even make it profitable.
So, perhaps they did have made a wise choice.
另外还有一个大表姐谈pay gap的笑话:
It seems like J-Law not only failed to understand what pay gap was, but also failed to understand the film which made her popular.
If the CEOs of those hollywood studios could speak to J-Law as freely as Haymitch to Katniss in that attic in Catching Fire, they would have told J-Law:
You (like us) are a highest paid employee in this industry now. That means everyday, the tabloids are gonna dig your out and broadcast the details of your blunders. Every day, your private life becomes theirs. From now on, your job is to be a distraction, so people forget what the real problems (like pay gap) are.....
Cool!Your critics regarding Sony's investissement in the film <Passengers> are brilliant.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screenplay of <Passengers > was written in 2007. At that time, no producer or film company was interested in it. Therefore, the screenplay had been put on the black list of Hollywood. You can check out more details of this famous black list.
It was Sony who finally decided to produce this film and invested in this project. Before the final decision, Sony's management team must'v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budget and the cost of producing this film. Moreover, Sony has changed a little bit the story. In the original screenplay, when the Avalon suffered the accident , the 5000 crew and passengers would have been automatically released out of the Avalon and into the space. Result: All dead. So, in the original screenplay, Aurora is very grateful that Jim has waken her up and thus saved her life. Jim is a big hero who saved 5000 lives on the spaceship. However, in the film, Aurora is too angry to break up with Jim. The love story in original screenplay is far more sweet than that of the actual film.
《生化危机》我没有追过,主要是有点害怕,和《异形》一样。看Trailer时我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呢。不过,如果我最近有空的话也许会去看一下下,主要看看和异形比起来哪个更恶心,lol
昨晚在外国闺蜜家看了电影The dark knight rises,法语版,这是第三部,前两部是Batman,The Dark Knight,我前两部没看过,直接看第三部。总的来说,第三部话比较多,啰哩啰嗦,我倒是喜欢里面两个女演员,Marion Cotillard,法国女演员,Anne ,美国人。
The Dark Knight rises
PG-13
Marion Cotillard访谈,她说法文,英文字幕
原来蝙蝠侠是Nolan拍的!但第一部电影是1989年上映的,那时我们还太小,而且我不喜欢看老电影的,80年代90年代的电影我都不愿回过头去看,包括星球大战,我只愿意追最新的电影。相比Nolan拍的蝙蝠侠,我更喜欢Interstellar,科幻题材,人物情感也很细腻,非常感人。这个片子就是Interstellar的导演Christopher Nolan拍的超人片“蝙蝠侠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第一部Batman Begins我在评论Interstellar时提到过。另外华纳兄弟还把另一部超人片Man of Steel里的超人同Batman里的超人合并到一部影片里拍了Batman v Superman。
《生化危机》由于其从电子游戏改编来的性质,其女主角Alice同“纯电影”的《异形》里的女主角Ripley相比,更像无所不能的超人。不知道电影制作者是不是故意要保留“游戏特色”,这个系列的影片,对人物的情感等方面都没有做深入的挖掘,之注重人物的打打杀杀的技巧。所以评论家都不喜欢。前5部电影评论家的评分越来越低,不过电影票房倒是越来越高
我觉得这部片子和《异形》一样,属于非常有特色的片子。而且情节惊险紧凑,如果不怕里面的僵尸的话,还是很有娱乐性的。这片子我儿子不喜欢里面的僵尸不想看,所以我一个去看。
我现在也不确定是否敢去看《生化危机》5,你看完来说一下里面僵尸的镜头有多少,多的话我就不去看了,怕怕。
别看了。我刚看完,这部是全部6集里最烂的一部。说实在的前5集还真不错,但这集惨不忍睹---真是惨不忍“睹”,现在影迷们都在骂editing,因为影片的画面闪来闪去,观众几乎看不清演员的动作了。其实故事本身的创意---让女主角重回第一部影片的起点揭开整个系列故事的秘密---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在执行创意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太多粗制滥造的打斗,音乐全部靠鼓,摄影晃来晃去,剧情的细节经不起推敲....结果成了一部大烂片。
刚才在IMDb一个关于大表姐的主题下写了一个帖子
主题发起人的原贴
Why do you still like her?
She has proven time and time again over the last couple years that she is a loathsome, vile person. Her "It Girl" factor withered away years ago. The facade has been lifted. She isn't the girl next door, she's a pretentious, entitled, rude human being and deserves to fade for a while.
To think I once loved her...sad!
我写的回帖:
The question is---like her what?
To most of fans or haters, some of them like to adore her, some of them like to kiss her, some of them like to kill her, some of them like to be her....and some, I mean, not all but in several of them, just like to f**k her.
For me, since she is still considered a talented and promising young actress, I like to watch her movies to find out what and how much she can do, and what she can't do very well.
So far, what I have found out is:
1. When she played a vile, scheming, calculative or precocious role like Rosalyn Rosenfeld, Ree Dolly, Tiffany Maxwell, the party girl in X-MenOFP and Katniss Everdeen in the first 2 The Hunger Games movies of course, the so-called "J-Law power" shined on the big screen like the brightest star in the sky.
2. When she played a simple and plain role like Elissa Cassidy in The house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and Norah in Beaver, her performance was quite mediocre and J-Law power had gone to nowhere. She also played poorly as instigator or inspirator in Mockingjay and X-Men: Apocalypse when the role was after common good.
Maybe you are correct. Maybe she played Rosalyn Rosenfeld, Ree Dolly, Tiffany Maxwell and Katniss Everdeen so well, not only because she was a talented actor but also because she just showed what she truly was when she played these roles.
LOL, just joking. I wish J-Law is what that her fans believe she is.
But even if my joke is true, I think I will still watch her films if she does a good job in the film. Do we still pay tips to a waiter if he serves us well, without caring what he truly is when he isn't before us ? So, why not J-Law?
我晚上重新看了Mockingjay Part 1,节奏太慢,但我比较了Passengers里的大表姐和Hunger Games里的大表姐,也说不清楚喜欢谁更多一些,American Hustle里的功于心计的大表姐我是肯定不喜欢的。
电影贴一下子找不到了伊刚。最近太忙,论坛上乱七八糟的人和事让我觉得心烦,还好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
耶!太棒了,大表姐今年十一月要出新片了!以大表姐的绝好身材Seduce中情局特工根本没问题啊,LOL。我不知道The Passengers里的大表姐是不是属于你分析的缺心眼一类,感觉她在电影里没什么心计的。另外,中文里缺心眼是什么意思,褒义还是贬义。我觉得我中文越来越差了。
我查了查The Passengers的中国票房,好像有2亿多人民币,不晓得是否能弥补一下北美票房的滑铁卢呢。
上次在这里贴了我们团2017新年音乐会的现场照片,现在YouTube上同事上传了video,我在团里微信推送上已经听了N遍!太好听了。
2017 New Year Concert
Shanghai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JAAP VAN ZWEDEN 梵志登
小提琴Solo的女生叫柳鸣,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她在去年9月2日结束的第一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比赛冠军是日本女小提琴手木岛真优。这比赛是由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一手创办的,比赛组办方是我们团。
对我来说,上中文论坛的好处,是它们可以时时提醒我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什么人才是正的中国人中的多数...
这和“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并不矛盾。说个笑话:
老移民成功大奶当年在中国不知道捣鼓什么发了财,出门走在街上一看,满街全是屌丝苦逼穷困潦倒的农民工,心想:“万一那天毛主席从‘纪念堂’破关而出再发动文化大革命我不就死定了”,吓出一身冷汗赶紧移民加拿大跑了。
在加拿大住了几年,大奶某天上街一看,自己住的“豪宅区”马路上逛街的全是新从中国来的穿金戴银的大奶二奶,一个穷鬼也没有。于是大奶心想:“看来网上说中国已经发达了,真不是五毛的宣传。我出来这几年也想家了,看来是回国的时候了。”
结果大奶回国出了机场上马路一看,怎么满街还是农民工啊?幸好少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大奶脑子快,给娘解释说:“咱在加拿大住的是豪宅区,您每天只在方圆一哩地内的华人超市、华人餐馆、华人学校、华人经纪..周围转悠,见到的当然都是和咱差不多的人。现在您回到中国活动范围大了,自然有机会见到中国真正的大多数人是什么样子啦...”
我的移民故事就是这样。当年在中国时,因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圈子里触到的人“素质”较高,就以为中国人全是如此,年轻时从来没动过移民的念头。后来互联网崛起一上网,才发现原来自己那个圈子其实只是中国人中的极少数、一小撮....
现在Passengers票房近3亿,电影是盈利了,大表姐总算也可以交账了。再看看她年底新片的表现吧。感觉大表姐现在选择片子是尽量选择她以前没演过的类型,大概是想探索一下自己能力的极限吧。
缺心眼在中文里的用法,既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要根据对话的上下文来定。
我认为中国影迷“大表姐”这个称呼,就含有点说她“大大咧咧”、“缺心眼”的意思,在这里是褒义用法。
贬义的用法,例如某单位年终总结,领导大谈成绩,某老兄却大谈问题。这时身边的同事就会在底下小声议论:“他这人怎么这么缺心眼呢?也不看看领导的脸色....”
不懂这种抽象的交响乐。我的感觉中国在这个领域,乐师演奏的水平高,作曲家创作的水平低。
其实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例如在工业领域,“中国制造”已经“赶英超美”在整体规模上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创造”,你去什么Walmart,Best Buy看一下就知道了,其实里面卖的大部分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但打的却是别人的品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这和中国的教育体系,人们的教育观念有关吧。
最近上海上映了两部电影,在朋友圈看到很多评论,一部是La la land, 一部是Arrival,前者,我上交的同事们都说不灵,我其他同学却说好看,我自然是相信我们上交同事的品味的,后面一部电影北美正在上映,我同事也好我认识的一位年轻钢琴家也好,都说非常好看。
Arrival这部片子我昨天才看完,4K Blu-ray。女主演是American Hustle里的“二奶”,Amy Adams
感觉这部片子风格和Interstellar有些类似,属于节奏较慢,主要靠悬念吸引人的。评论界和奥斯卡评委很喜欢这部片子,Rotten Tomatoes给了94%的好评;奥斯卡给了8项提名。大概和Interstellar一样,在这些文科生评论家的眼里,这种电影属于“代表先进科技发展方向”的高大上的题材吧。但实际上,片中的许多剧情从逻辑的角度看,都有很多漏洞。
这部片子在一些创意上有新颖的地方。有些情节第一遍我给理解反了。看完后上网查了一下故事梗概,才发现理解错了。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和Instellar一样,值得一看,但是不是像评论界认为的那样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在电影院看完了,没有IMAX,没有3D,一部很朴素的电影:)
ReneDad作为逻辑严密的理科生,倒是来说说看,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有哪些漏洞,还有你第一遍怎么理解反了,极有可能我和你一样理解反了,那是编剧故意设的局,lol。
我理解反了的剧情是影片一开始女主角Louise和她女儿那些“回放”片段。
我在看的时候,一直以为Louise在故事开始前有老公和女儿,后来老公跑了,女儿死了;影片中她和女儿那些镜头是她的回忆。所以看的时候一直觉得很奇怪,这些镜头与影片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看完后上网看了一些文章才发现,原来这些镜头不是回忆,而是而是她在梦中预见的未来。也就是说,影片开始时的那个女儿,是影片结束后她与Ian结婚生的女儿。而后来女儿得了癌症之后,Ian因为知道她当初已经预见到这个结局却没有事先告诉他而离开了她。在影片中,Louise的预见未来的能力帮助她解决了同中国军委主席沟通的问题。
在镜片结束时, Ian向Louise示爱,Louise明知两人爱情的结局,但选择”明知结局但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仍然接受了Ian的爱情。这个电影实际上是个另类的爱情悲剧电影,在视觉表现手法上,贯穿全片的阴郁色调和影片的主题遥相呼应。影片在题材和表现手段上都很有新意,这是该片受评论界好评的原因吧。
至于逻辑漏洞,我举几个例子:
1. 因为一开始人类把外星人的信息误读为“给武器”,因此中国等国误解为外星人想给人类各国供应武器让人类自行残杀。所以中国等国决定掐断与美国的联系,并单独向外星人开战。
可这种剧情显然存在逻辑错误。因为如果中国判断外星人心存恶意,符合逻辑的选择应该是与其他各国联合一同向外星人开战。如果仅仅中俄等国向外星人开战,而美国等国没有。最后美国等国得到了外星人的武器因此取得对中俄等国的军力优势,那中俄这么做岂不是找死嘛。就是让特朗普当中国的军委主席,他也不会傻到这样做...
即使中国等国对其他各国的意图心存疑虑,最多停止信息交换罢了。怎么可能完全掐断同其他各方的联系,以至于女主角还得靠预见能力得到中国军委主席私人电话号码给他打电话?从人类历史可知,即使在战争时期,交战双方也不可能完全掐断通讯渠道。否则二战时,盟国要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鬼子政府因为没有通讯渠道不知道,还发扬武士道精神负隅顽抗呢....哪里会有这种事情?
2.外星人有能力不远万里....lol...不远万光年来到地球,说明他们的科技和智慧远较人类先进。而这些外星人却笨得想不出一个同人类沟通的办法,还需要人类像马戏团的驯兽员那样教它们理解人类的语言,这也太不和逻辑了。例如马戏团的驯兽员训练动物如何理解他的指令,而不是动物去训练驯兽员,是因为人类的智慧远高于动物,因此在沟通中拥有主动权。同样,智慧较高的外星人在同人类的沟通中也会拥有主动权。就算他们的文字是那种圆圈形的,难道它们不会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字母显示在玻璃上,反而要坐等人类把自己的语言翻译成它们那种圆圈文字吗?
3.外星人在遭到个别战士的爆炸攻击后,让飞船升高,然后派了一个小飞船把女主接上去见面。可如果早就有这种手段,何必一开始让人类爬梯子上去....
4. 人类同外星人沟通时间受外星人飞船内部重力颠倒的限制。可这些外星人既然有能力飞到地球,难道没能力造出个电脑显示器什么的从飞船上垂下来,以便于同人类随时沟通吗?
5. 女主角预见到因为她没有把女儿会得绝症的预见告诉Ian,Ian最终和她分手.....可既然知道了,告诉他不就行了嘛,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写的很好。我就知道你理解反了的地方也是我理解反了的地方,我也把片头Louise对未来的vision当作事实与回忆,但我比你聪明的地方是不用上网看评论就在电影下半部分,Louise脑海里不断闪现她女儿的画面中领悟出了Louise的特异功能:)因为在Twilight里的Alice就有这种预见未来的特异功能,lol。看样子呢,Twilight的影响力在这个电影系列完结那么多年以后仍然很大啊。这部电影将预见未来和回忆过去完美的Mix在一起,让观众们带着解谜的好奇心看完整部电影,很有意思。
你提到这部电影是一部另类的爱情悲剧电影,我没看你影评之前压根没把这部讲如何和外星人沟通的电影往爱情电影上靠,看了你的影评后想想也有点道理。但总体而言,这部电影里浪漫的爱情元素痕迹非常淡。“明知结局但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的感情其实有一种悲壮的美丽,我觉得比“两个人相遇然后相恋最后结婚生子”这种庸俗平凡的感情更刻骨铭心,反正呢,到最后爱情终究是变成亲情,这是自然规律。
说回电影,我的定位是一部科幻+商学院管理学的电影,为何说是商学院管理学的电影?因为整部电影都在讲沟通协调和谈判的重要性,而communication和negociation是management的重要课程,怪不得Arrivals要选在我们商学院拍:)没有Louise和外星人的沟通协调,电影故事如何铺开?世界各国如何得知外星人想offer weapons, 不知道外星人的intention, 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就不会发动战争。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无谓的战争是由于缺乏沟通然后谈判破裂而导致的呢?电影里提到offer weapons成了战争的导火线,我觉得也是影射了如今因为核武器而导致世界争端的事实,这部电影也是在警示世人吧,这样的思想高度不是每一部好莱坞电影能够达到的,所以Arrivals是2017年度优秀的电影之一。
至于你提到的逻辑错误,都挺有道理的:)我这个商科学生的确没有想那么多,我基本上满脑子想的都是这部电影的市场定位啊发行啊哪几个国家共同合作啊市场推广啊电影评论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啊之类的问题,lol。人各有专攻嘛:)
看来你比我聪明多了。这个片子一开始的“回忆”有误导观众之嫌,用的手法和Oblivion让观众相信scavs是外星人,而Jack和Vika是为人类工作差不多
这部片子全球票房不到2亿。但因为预算只有4千7百万,所以从商业上还是很成功的。相比之下,大表姐的Passengers虽然票房卖了三亿,但制作成本1.1亿,只能算勉强成功。这方面Arrival和《生化危机》很类似。一个月前《生化危机》最后一部上演的时候,有个人在IMDb问:“难以置信这部系列能一直拍到现在。”当时我回答他说:“你看看每部片的预算就知道了。虽然票房不高,但预算低,所以每部片都能盈利。能盈利才有人投资继续往下拍...”
看看国内为宣传一部电影做的市场营销。。。什么史上最烧脑科幻大片,我觉得有时挺夸大其词的。
我推荐ReneDad去看一下Netflix上的Fifth shades of grey, 不是看这部电影里有多少少儿不宜的镜头,而是看一下为何这个系列小说和电影会在欧洲和北美那么红。
1
我最近看了2,简单写一下影评。
影评:
如果将来再有谁和我说小四的《小时代》系列有多么拜金,那么我会回他一句:Fifty shades of grey系列更拜金!豪宅,游艇,私人直升飞机,昂贵的礼服与首饰,一应俱全。小时代里至少还没有游艇与私人直升飞机。
这部电影是爱情片,在我喜欢的西雅图拍的,主要讲霸道总裁爱上年轻女大学生,以及如何manipulate后者的电影。这部电影适合16岁以上观众看,魁北克定义为Érotisme,限制级。魁北克开放是开放,我也无语了。这部电影和其他爱情电影不同的地方就是深刻得讨论了男主角如何Manipulate女主角的故事,也反映了在Couple关系里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manipulation.我看的是法文版,电影里常提到Soumission这个词,听了几回,就明白这是霸占,完全屈服的意思。我估计女权主义者要抗议这部电影映射的含义了。
1是两年前拍的,中间隔了两年才拍2,明年情人节上映3。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在国内上映。
要说这部电影的亮点,除了华丽的场景和服装,就是超赞的电影音乐了!我觉得电影音乐弥补了内容和思想上的空洞。
2的电影音乐。
加拿大的Netflix上没有这个电影,只有它的兄弟Fifty Shades of Black
我在Wiki上看了一下Plot,没觉得这个电影在宣扬拜金。电影的结局其实是对拜金主义的否定。我觉得大部分观众对这个电影感兴趣还是因为关注剧中人物的心理。感觉这个片子和《本能》有些相似,弄了一个心理不太正常的富豪做主角吸引观众。
拜金不一定需要豪宅、游艇、飞机、导弹...LOL...没有导弹。当年我年轻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出差去阳光老大老家那个省的一个地级市。一天我站在招待所的窗前往楼下一看,看到一群人正七手八脚地往一队小卡车上装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东西。
“看来楼下有人在搬家啊。” 我对一个常来这里的同事说。
“他们不是搬家,是在娶媳妇。这里的风俗,就是结婚那天,把作为彩礼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大件’全装在卡车上,跟在婚车后面在全城兜一圈显摆显摆...”
《本能》听过没看过,从来不看限制级电影。。。这次鼓足勇气去看Fifty shades darker。。。
这部电影还是有拜金的成分在啊,你看看影迷拍的他们两个在大海上航行Yacht的镜头啊,这游艇是Mr. Grey的,我找不到清晰的画面。
专家解释如何拍这场高大上的戏:)
我去年在上海看到了很多有钱人的生活,但也不是随便谁可以开着游艇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虽然上海有游艇俱乐部。我以前在威海旅行时,看到威海有很多游艇。我留学后,发现其实玩Yacht最多的是欧洲的摩纳哥公国还有法国戛纳,开着Yacht行驶在蔚蓝的地中海是一件很酷的事。
“拜金”的意思不是说吃香喝辣用高级玩意儿就是拜金。就拿大表姐的Passengers举个例子吧:
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因为提前醒来,飞船上那么高级玩意儿全归他们两人享受。Jim甚至还撬开了“总统套房”住了进去。但这不是拜金---那么大个飞船就他们两人醒着,而且要在这船上度过一生。既然有了那么多高级玩意,不享受让它们空着才是有病。
但如果我小说里那些孟大奶贾和尚什么的,一看电影原来坐宇宙飞船还有这些便宜可赚,为了赚这种便宜,一人买了一张印度造宇宙飞船(因为可靠性差出故障的机会多)末等舱的船票移民外星,那他们这“拜金病”就病得不轻了。
你看出来电影的那女主角与孟大奶贾和尚的不同之处了吗?
电影里的那女主人公,做飞船的目的本身是移民。但因为设备出了故障提前醒来,再无法返回休眠状态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条件享受人生,这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与拜金毫无关系。假设飞船上有两个医疗舱,在电影的结尾他们肯定会选择重新休眠实现自己原定的目标,而是不是流连于那些太空游泳池之类的豪华享受;
而我上面故事里的孟大奶和贾和尚,为了赚便宜就去做印度宇宙飞船移民外星。他们移民的目的不是向往外星的新生活,而仅仅为了占便宜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自己的命都压上,移民外星的目的和手段完全本末倒置了。这就是拜金主义。在拜金主义者眼里,金钱或者物质是人生最重要的,其它的为了这两者都可以牺牲、抛弃。
所以拜金与钱多钱少并没有关系。你看国内那些制造三聚氰胺奶粉炼地沟油的农民,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为了赚钱,连做人最起码的良心、道德全抛弃了,这就是现在国内拜金主义思潮作祟的体现。
Fifty shades of grey电影我随没看过,但从网上看到的剧情介绍看,女主角虽然也很享受男主角提供给她的那种生活,但最后发现两人志不同道不和之后,还是毅然分手。这其实是对拜金的否定。
相反,我小说里的孟大奶,见到电影里的男主人公肯定又要下跪拜干爹了。因为在拜金主义者眼里,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爹。至于其他的,例如干爹是什么人干什么事,在金钱物质面前都不算回事
你知道一家艺术机构,无论上海还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寻求政府部门的补助以及企业的赞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一家艺术机构很难长远的发展。有点跑题了:)
这些外国电影配乐都很好听,都是管弦乐作品,也就是交响乐团或者室内乐演奏的作品。听着这些外国作曲家的作品,我想起了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作的曲子,来听听看,作曲家是谭盾,大提琴家是马友友。
所以在中国,音乐家都划归“宣传部”领导了----音乐家投靠政府经费多,给领导唱赞歌工资高啊...
不过当音乐家还是要靠天赋的。否则经费再多也堆不出好作品来。前几天我在网上阅读一部我喜欢的电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背景材料时,忽然发现大部分我喜欢的电影配乐,都是美国作曲家John Williams创作的。
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结局优美的钢琴曲
这段乐曲在电影中的应用
2. Star Was里Anakin于Padme的爱情主题曲Across the Stars
Star Was里的《帝国进行曲》
这段乐曲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个帖子好像不让上传许多视频,其余的以后再接着补充
来听听俄罗斯作曲家的交响诗《北平胡同》好了:)蝶、ReneDad和Sabre作为北京人一定觉得很亲切啊!
在极具中国味的管弦乐曲调中回味20世纪初的平凡一日。由竖琴打开清晨第一缕光,小提琴烘托着温暖的气氛,北平开始苏醒了。由清晨到黄昏,平静,热闹,又回归平静,热闹之中不仅有街头纷繁的生活场景模仿,还有热闹街区另一边的送葬队伍,更有城市一角平静庄严的寺庙。这就是平凡的一天,也是多彩的一天,有喜有悲,亦静亦动,悲喜动静同时存在。乐队对各种场景的模仿生动形象,几种不同色彩对比鲜明。相信阿甫夏洛莫夫的作品从此会引起我们更多关注。
Enjoy!
谭盾为电影《英雄》作的曲
蓝天是真的蓝,我没有PS过,我们运气真真好。
猛一听,我还以为这位俄罗斯作曲家是在1958年“大跃进”那年代来到北京创作的----广大人民群众一大早醒来就开始热火朝天地捐锅捐碗地大炼钢铁...
1931年时的北京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小的时候,在1970年代,北京市民的生活是非常平静的,和现在的加拿大差不多。只有当毛主席下达《最新指示》,或者中央又出了”反党集团“的时候,街道上才会出现乐曲中那种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的景象
不用PS。冬天北京风大,刚刮完风就这样。等风平浪静几天之后,天又会变成灰蒙蒙的。
所以在北京当环保局长,抄党章学习近平思想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里供奉龙王爷及手下的风雨雷电四神,让他们保佑多刮风,全年的环保任务就能完成...
6. 《哈利波特》的配乐也是John Williams的作品
除了优美的音乐外,还有这些电影里的幽默:
《印第安那琼斯与圣杯》
印第安纳琼斯的父亲记载着圣杯线索的日记,让纳粹女博士艾莉莎盗走。印第安纳追到柏林夺回了日记。然后....
Indiana Jones,我上课时看到我的魁北克同学们提过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不是当年很有名?什么年代的?我因为电影只看最新的,不怎么看老电影,所以不大了解,无论是星战还是别的什么。
小时候跟着我爸爸看007,我记得有一部电影也是关于什么圣杯的,好像叫圣战骑士,和国家宝藏大概不是一部电影,I'm confused.
6. 《哈利波特》的配乐也是John Williams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听上去挺有趣的,考古+邦德+冒险,而且比较有新意,也就是说相同题材的电影并不多。这部电影等于也是在解一个谜,约柜到底是什么文物,到哪里找到这件文物,找到文物以后该做什么(不会是陈列在博物馆里吧,lol)。美国有关部门把约柜锁起来了,Jones为何会失望,他想进一步做学术研究吗。
我感觉Indiana Jones和达芬奇密码系列有点类似,通过一条条线索去寻找答案,最后真相大白。只不过Indiana jones涉及考古这个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而达芬奇密码是通过一幅幅艺术品来寻找宗教的秘密。
我感觉我出生的年代之前的西方老电影就分这几大块:007邦德、星球大战、Indiana jones之类的考古电影、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简爱》《呼啸山庄》等,我应该没说错吧:)
你提到Indiana Jones 把故事情节设定在1930年代,如果我没有记错美国史的话,那个年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啊。反观1930年代的上海,那可是欣欣向荣的年代,一派繁华似锦啊。王家卫拍过一部文艺片《花样年华》,就是以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窄小的弄堂,昏暗的灯光,有轨电车缓缓开过南京路,张曼玉一套又一套的漂亮旗袍,上海腔调十足啊!
这一段电影片段我觉得非常有趣,谢谢。
我呢,一点也不擅长谈政治:)所以即便想反驳你那段洋洋洒洒的关于美国在二战中的丰功伟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美国,不喜欢他们老是以一种世界警察的姿态来干涉别国的内政。如果不是美国强行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原本穆斯林国家两个派系之间斗来斗去,倒也不会干扰到其他欧洲国家,现在被美国这么一搞,欧洲大乱,难民大量涌入法国德国,让原本经济就冷若冰霜的欧洲雪上加霜,得益者正是美国。
我记得很清楚,我的法国老师对我们留学生说过,之所以创立欧盟,就是为了和美国相抗衡。美国这样搞乱欧洲的经济,不就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吗?
我是中国人,无论我在法国还是在加拿大,我永远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我在business school念书时做自我介绍,永远不会说,I'm canadian.我只说自己是旅居加拿大在加拿大念书和生活的中国人,u see:)我的身份认同感非常明确。
好了,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中文水平比不上ReneDad是肯定的:)今后还是只谈电影只谈风花雪月,不谈政治,hahahaha.
这么说来,你喜欢历史比喜欢政治多一点点?我还以为北京人都爱谈政治呢。我和弟弟去北京的西直门亲戚家做客,吃饭时所有的北京叔叔都在聊政治聊国家大事啊,我们只有听的份儿:)上海家庭聚会的饭桌上一般聊国际热点问题(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要紧跟世界潮流),聊经济(上海是经济大都市,商业发达),聊旅游(上海人都喜欢旅游喜欢白相,lol),聊时尚(不骗你,无论年轻一辈还是成熟的长辈,都会聊最近流行的时装包包鞋子款式,上海是时尚之都)。看样子上海北京文化差异挺大的:)我给你讲的那些东西叫历史;你说的这些才是政治...
现在可以在异形正传里加上异形正传系列
1. Alien (1979 Ridley Scott)
2. Aliens (1986 James Cameron)
3. Alien 3 (1992 David Fincher)
4. Alien: Resurrection (1997 Jean-Pierre Jeunet)
5. Prometheus (2012 Ridley Scott)
非正传 AVP系列
Alien VS Predator (2004)
Alien VS Predator:Requiem (2007)
嗯,思路要先理清楚。我原本以为2004年法国电影院上映的AVP是异形正传。。。
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意思?
普罗米休斯是维兰德汤谷公司寻找人类起源计划的名字,也是那艘载着17名船员前往LV-233星球去寻找失落种族“太空骑师“的飞船的名字。
另一层意思是,普罗米修斯被指为片头那个来到地球,创造了人类的工程师。他喝下黑色液体,身体裂解进入到河流中,基因产生了人类,人类也就成了工程师的后代。
《普罗米修斯号》有个吓人的镜头,我到现在都记得,Dr.Shaw肚子里有外星人baby,这个baby长得很快,然后终于被Dr Shaw杀死了。不是肚子里的Baby死就是Dr Shaw死。我以前影评里就说过,Alien的经典概念就是小外星人都是通过人类来培育的,这对我而言真不是一点点恶心!不过也不妨碍我看这部新片就是了。这部电影系列也已经很多年了,我04年在法国电影院就看到Aliens VS Predator 上映。
温故知新。
ZT:
1. 《普罗米修斯》可以作为《异形系列1-4》的前传是因为它解答了《异形系列》中的几个疑问
——月牙型飞船和异形从何而来?《异形1》中星际货船 “诺史莫”号收到的信息从何而来?
1)《异形1、2》中出现的月牙型飞船是“远古人”的星际飞船,而“远古人”就是当前地球人类的创造者。
2)《异形1、2》中异形出现的原始星球是“远古人”的一个太空基地,作用可能是军事基地。该基地以及里面的异形应该在《异形2》最后全部被核子武器消灭,所以《异形3》的故事在另一处星球发生。
3)“远古人”在该太空基地研究出一种生物(幼体从早往后分别为蚯蚓状->眼镜蛇状->章鱼状),目的是准备送往地球用来消灭他们创造的地球人类。但在研究过程中该种生物失去控制并攻击了“远古人”,基地中的“远古人”除了一个头目幸存外其余全部丧生,该幸存的头目不得不封闭基地并进入生命舱休眠保命。
2094年,地球人类科学家根据多幅古代壁画上的星图线索驾驶“普罗米修斯”号星际飞船来到该原始星球,希望找到地球人类起源的秘密。最终他们找到了答案并唤醒了基地中幸存的那位“远古人”头目,但这位人类“创造者”并不友善,双方直接发生了战斗。
同时,由于地球人类的到来打破了基地的封闭状态,导致危险生物重新繁殖。幸存的地球人类科学家伊丽莎白·肖为了活命,设计让已进化到章鱼状的危险生物杀死了“远古人”头目。而实际上危险生物的幼体是在“远古人”体内寄生,最后成熟体从宿主腹中破体而出,由于该生物离开宿主后具有宿主的部分外形特征,最终该危险生物进外为能靠双腿站立的人身形体,也就是后来的“异形”。在《普罗米修斯》影片最后诞生的这第一只人身形体的异形应该就是《异形2》中出现的异形皇后,《异形1、2》中出现的异形蛋都是它产下的,也就是都是它的后代。
4)最后,“普罗米修斯”号唯一幸存者伊丽莎白·肖在人造人的帮助下,驾驶一艘“远古人”的星际飞船离开该原始星球,并留下了该星球有危险“异形”生物的警告信息。若干年后,《异形1》中星际货船 “诺史莫”号所在的星际商业公司截获了伊丽莎白·肖留下的信息,但公司高层想到的却是把“异形”抓回地球用于生化武器研究。于是他们掩盖信息真相,将“诺史莫”号派往“异形”所在的原始星球,导致了《异形1》所述故事的发生。
至此,电影《普罗米修斯》完成了与《异形系列》的衔接。衔接上有一点不太好,由于电影拍摄年代不同而造成的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导致《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号飞船以及其它装备看起来明显比“处于后来年代”的《异形1》中的“诺史莫”号先进的多。
AVP是PG-13的电影,是Fox把异形里的怪物搬过来骗小孩钱的,所以里面没有太吓人的镜头。《异形》系列1-4,以及前传《普罗米修斯号》全是R级的恐怖片,里面有许多异形从人类体内破胸而出的恐怖镜头,小孩是禁止在影院看的。
《普罗米修斯号》据说Fox本意要有一种PG-13版的,但因为电影评级审查的时候,审查人员坚持去掉那个把怪物从Shaw肚子里取出的片段,而制片方认为如果去掉整个片段影片故事的完整性会受很大影响,所以最终放弃了PG-13级版本,只有R级的了。
而Alien:Covenant一开始就定位在R级,再加上现在的电脑特技远超当年的实物模型怪物,估计恐怖程度将超过当年的《异形》1-4, 会远超《普罗米修斯号》。
目前期待这部影片的影迷基本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怪物迷。这些人抱怨《普罗米修斯号》里的怪物恐怖得不过瘾,他们也特别反感《普罗米修斯》里Dr. Shaw这个形象,认为她显得太柔弱了,不如《异形》1-2里的被成为好莱坞第一女英雄的Ripley那么强大。Dr.Shaw被David变成Xenomorph Queen的理论就是这类影迷发明的。
从目前Fox发布的宣传片来看,Fox在Alien:Covenant里,基本迎合了这类影迷的胃口,除了老的从人体胸部钻出来的Xenomorph要重出江湖外,添加了许多恐怖的新怪物,如从人体后背钻出来的Neomorph。
另一类是故事迷。这类影迷更关注故事情节的演化,如谁创造了异形?Engineer为什么要创造和毁灭人类?Dr. Shaw前往Engineer的星球后能否得到她的答案?《异形》1和2里的外星人飞船是从哪里来的等。这类影迷大多不喜欢《异形》3-4,希望Dr. Shaw能活着,继续她的探索。
前一段Fox的宣传片,怪物大行其道时,这类影迷大多表示失望。认为如果Covenant让Dr. Shaw死掉,会重蹈《异形3》一开始就让《异形2》里受观众欢迎的幸存者小女孩Newt和男主角Corporal Hicks死掉导致故事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的错误。
我在#827楼引用的Fox的最新宣传片,Fox似乎想安抚这类观众,免得影片上映剧场空一半的座位
我本人属于第二类的观众,希望Covennant不要让我失望太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网站雇佣的“水军”、“五毛”,靠写帖子挣钱吃饭的职业网络写手。
因为本身并不是影迷也未必喜欢这类电影,只是为了写帖子挣钱吃饭,所以对影片中许多基本故事情节都没搞清,网上download个视频大致看了一遍就开始写上了。
在《异形》1和2中,Ripley的飞船降落的星球是LV-426。而在《普罗米休斯号》里Dr.Shaw降落的星球,是LV-233。因为不是同一个星球,所以根本不存在《普罗米修斯号》里的外星人的飞船与《异形》1/2里的是同一个飞船的可能性。只能说从外观上看,两艘飞船都属于Engineer的飞船。
英文网站上有些影迷认为LV-426可能是Covenant降落的星球。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影片编导由于疏忽在剧情里出了重大漏洞。因为Covenant降落的星球,是Engineer的星球,Covennant乘员下船后不用带氧气面罩,空气是可以直接呼吸的。而LV-426,在《异形1》里,因为空气不能呼吸人类出舱是要带面罩的;而在《异形2》里,因为Ripley的雇主Weyland Corporation对该星球进行了terraforming,空气才可以呼吸不用带面罩。所以如果Covennant降落的是LV-426,就与《异形1》里的情节对不上了。
另外Fox已经表示从《普罗米修斯号》开始的异形前传系列,可能要拍上3-4部影片,所以LV-426可能不会在Covenant里出现,而在其后的影片里才会揭开其神秘面纱。
昨天下班后去看了电影The circle, Emma Watson和Tom Hanks主演,这部电影我在纽约和蒙特利尔都看到了电影海报。
电影镜头一开始是Emma独自在湖上划皮划艇,看到电影后面我意识到这个电影镜头在后来是故事关键的转折点。。。先不剧透了。。。
怎么说呢,我把这部电影归为单纯的科技悬疑片,不是科幻片,没有幻,只有一堆的问号,这些问号在电影的最后都解释清楚了。
Emma无意中被朋友推荐进入一家知名的IT公司The Circle 工作,薪水也比原来的customer service 高了不少:)Emma的爸爸患病,需要4000美金的治疗费,所以年纪轻轻的Emma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都努力提高自己的performance. The circle就像许多大公司一样,常常会给员工提供培训,Tom Hanks作为CEO也常常上台演讲,和大家解释公司开发的先进技术,无处不在的Camera。Emma一开始对这些高科技也是似懂非懂,持怀疑态度,直到一次危险的经历之后,她彻底赞同公司一直广泛推进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camera。她“勇敢”的戴上了一个camera,24小时除了睡觉和洗澡之外,她的工作和个人生活都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直播,就这样她慢慢变成了公司的红人。这是电影里的第一次反转,一个稚嫩的喜欢划皮划艇的美国女孩在职场上不断的得到promotion。
无处不在的Camera真的好吗?个人隐私因此受到了多少影响?为何Emma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不再和Emma交朋友?新科技和社交网络的负面作用会不会kill person? 慢慢的,电影有了第二次反转。。。
这部电影共有三次反转,结尾时是第三次反转,Emma对The Circle推行的高科技最后是怎样的一种态度?
Dr Shaw有没有可能不是死了,而只是被David劝说躺进了睡眠仓,但电影里也没有她的戏份了?反正下礼拜五19号电影就上映了,答案马上水落石出。我礼拜五上映第一天就去看,抢在你们前面,hahahaha. 下班直接去Cineplex,以前上海上班时淮海路环贸电影院离我的单位走路只有十分钟,也很近。从目前看过伦敦首映的观众的评论来看,Fox最终还是迎合了第一类影迷的胃口,在Aline:Covenant里抛弃了回答《普罗米修斯》里Dr Shaw的问题:The created us, then they tried to kill us. They changed their mind. I deserve to know why. 在影片里,Dr. Shaw也死了,很可能是开始不久就死了。
所以,AC最终还是回到了《异形1》纯恐怖片的路子上,变成了Xenomorph today, Xenomorph tomorrow, Xenomorph ferver了
The Circle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电影,我承认一开始是有点boring,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尤其是故事反转后就开始有意思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所以一定是忠于小说的,说题材陈旧的评论家也只能怪小说作者而不是电影编剧。从剧情上看,这部片子表面上是科幻片,但其实是打这科幻的名义对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这种手法与2001年斯皮尔伯格拍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非常相似。在AI中,斯皮尔伯格描述了科学家为一个孩子昏迷步行的家庭创造了一个会爱父母的机器人小孩替代品。但随后那个家庭的孩子意外康复了,而机器人孩子最终被抛弃。于是机器人孩子开始了寻找蓝仙女把自己变成真正的人类孩子好赢回妈妈的爱的旅程。在影片一开始,编导就接影片中另一位科学家之口,问出了:“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像人类的孩子爱父母一样爱人类的机器人,那么人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对这种爱给予回报?”这样伦理层面的问题。
拍这类片子,最大的难点是如何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观众享受其中。否则影片会变成像政治课哲学课那样冗长无聊的说教。从目前The Circle在评论界的反应以及票房来看,这部片子在这方面处理的可能不是太好。许多评论都说它“虽然有豪华的演员阵容,但题材陈旧、冗长无味”。
说起camera,干脆把这部片子改成The Hunger Games的前传算了---说The Capitol的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技术,就是The Circle发明的。这样肯定能吸引不少观众让影片大获成功...
Dr Shaw有没有可能不是死了,而只是被David劝说躺进了睡眠仓,但电影里也没有她的戏份了?反正下礼拜五19号电影就上映了,答案马上水落石出。我礼拜五上映第一天就去看,抢在你们前面,hahahaha. 下班直接去Cineplex,以前上海上班时淮海路环贸电影院离我的单位走路只有十分钟,也很近。
还有,我看了手机上的国内电影院线APP格瓦拉,中国将在6月16日上映新异形,APP真是有用,我可以同步看到中国上映的电影,加勒比海盗5以及银河护卫队2也将在国内上映。The Circle却没有上映,不晓得是什么原因。
我现在好奇的是,既然新异形是R级,各么广电总局会剪切掉什么片段呢,异形破背体的镜头吗?
我是19号上映第一天去看电影的,影院里没几个女生,我感觉我胆子算大的,但破背体啊破胸体啊之类的镜头我都闭上了眼睛,即使这样,我看完整部电影走出影院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一点点不舒服。。。不过,没有后悔!
这部电影抛弃了《普》的思路,把那些哲学性的问题都抛之脑后,回归到异形原来的正轨上,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没有看过1979年版的异形,对我这样的新观众而言,CGI技术让怪物变的活灵活现,让我觉得有新鲜感。我上一部看的是异形外传之AVP,在这一部,异形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所以我感觉这一部异形,是拍给年轻一代看的年轻《异形》,比较年长的异形铁粉自然要失望的,觉得是炒冷饭:)
这部新异形和《星际穿越》有点类似,将外太空令人窒息的美丽画面拍出来了,让观众觉得自己好像就身在外太空,甚至还有船员在太空漫步的经典镜头。我挺喜欢看这些外太空的镜头的。
我还喜欢电影一开始David弹钢琴的镜头,以及电影中间David教Walter吹笛子的镜头,别忘了,David和Walter都是人类设计出来的机器人啊,这些和音乐和艺术有关的镜头说明了机器人已经越来越接近人类!
电影结局,我已经猜到和女主逃离那个恐怖的星球的是David,而不是Walter。我在想,这部新异形的主角到底是和异形勇敢战斗的女主角还是创造异形创造怪物的David?
看了你的影评,我意识到我还是有一些细节没看懂:)感觉这部电影是故事里有故事.
比如船员里有两位老爷爷是Gay,其中一位被异形杀死了,另一位伤心欲绝,这和第一部《普》里一样,两位年轻的船员也是Gay。
再比如同是机器人,当David遇到Walter,他们的对话里有好多信息,我看的是英文版,好像没有全部听懂:( 早知应该去看法文版的,但我上班的地方离DT的英文电影院近。
再比如,《普》里David爱上Dr Shaw,《圣约》里Walter爱上女主,并一直保护她。机器人爱上人类,爱情会改变机器人什么吗?从David来看,他一边爱着人类Dr Shaw,一边制造着各种异形,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意思。你说的对,Dr Shaw到底是怎么死的,在这部异形里没有说,个么就是留下疑团让大家期待下一部异形?我的感觉是,Dr Shaw是被David杀死的,情感与理智折磨着David,他很痛苦,但机器人终归是机器人,他再爱Dr Shaw,也不能忘记他的使命。这样说来,我觉得David就是间谍,混入人类之中,表面上帮助人类探索可以居住的新星球,实际上是把人类作为孵化异形的工具而已。影片最后,David从嘴里吐出的一个个洋泡泡是什么东西,异形胚胎吗,好恶心!
《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圣约》都有关于音乐的镜头,前者是David进到主宰者号的控制室,用吹笛子的方式操作控制台,然后唤醒唯一幸存的Engineer,后者是电影一开始David弹钢琴(瓦格纳的Symphony作品),电影中间教Walter吹笛子,以及电影最后David骗女主躺进睡眠仓,圣约者号上只剩下David一人,Mother问他,要播放什么音乐时,David回答Wagner德国作曲家的古典音乐作品,这样就和电影一开始David弹钢琴时的Symphony作品是同一位作曲家哎!!!导演为何偏爱Wagner呢?这也是一个谜:)
Wagner in Alien Convenant
中国6月16日上映了异形,被广电总局剪掉了23分钟。。。
ZT:異形:聖約上映至今,全球票房只能達上集《普羅米修斯》的一半,如果接下來的票房沒有太大進展,很可能會影響下集的拍攝。目前看得出《異形:聖約》把市場重心寄望在中國市場上,但上週五上映的《異形:聖約》似乎讓觀眾看不太到異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根據媒體報導,原來中國版因審核,幾乎剪光了血腥的異形登場,以至中國影迷相當不滿,包括經典的破背、破胸的異形出場戲都不見了。而這樣對觀影以及《異形:聖約》想塑造的恐怖感全不見了,而《異形:聖約》劇組想藉中國市場再拉高票房,可能也有難度。
在一个英文异形影迷论坛上,有人开玩笑说:“说不定中国版的AC更好一些”
他的意思是说,Alien:Covenant为了取悦少数影迷,太注重刻画那些怪物与血腥的场面,反而放弃了故事情节。中国的宣传部把那些异形的片段都砍掉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不是就相对突出了吗
不过这件事也说明,中国“依法治国”喊了那么多年,政治上的事不敢依法治国就先不说了;就连与政治全然无关的电影评级制度,到现在也没搞出来。什么可以演什么不能演,完全评审片人员的感觉、喜好而定。也难怪中国国产影片题材总是雷同,缺乏创新-----万一创新把片子拍出来,领导不喜欢不让上映,那好几亿的投资全打水漂,谁敢冒这个险啊?所以大家都拍别人拍过的题材,你拍抗日神剧我也拍抗日神剧。反正领导既然让你的过了,我的他大概也不会太刁难,这样就没风险喽。
最近看到Valerian的电影宣传海报,感觉会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再看trailer,是狮门出品,估计就是青少年电影了。导演是Luc Besson,法国人。
Montreal这个礼拜五上映,工作忙的话我估计要下周才能去看。
Soundtrack
看了吗?觉得怎么样?
这片子预算居然是2亿欧元。现在票房才6400万美元。不知是谁投资的,对一部没有一点观众基础的新片来说,感觉太冒险了。
啊,你们居然没有被京城多姿多彩的生活迷倒!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啊。
白天,我喜欢去三里屯逛街,感受那里的时尚潮流,三里屯一头是HollisterChocolate等潮牌,另一头是大牌,逛街逛累了,坐在三里屯的Costa喝一杯咖啡加上一块精致的蛋糕。我也喜欢去故宫和各种美术馆博物馆,感受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在欧洲看多了人家的教堂人家的美术馆,回国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会有很多感触。
晚上,你们可以去看一场电影,帝都的电影院线也很不错,我们上次住的国贸索菲特大饭店旁边就是万达国际影城(建国门外大街好像),国内的电影院已经非常先进,不比国外差。另外,夜晚的后海微风习习,湖边散散步,去那里过帝都的夜生活很赞。
北京的大董烤鸭是我最喜欢去的餐厅,国贸附近的华光中心有一家,那口味地道啊,绝对不是多伦多改良中餐馆可以比拟的。
回国时手机和iPad上安装WHALE VPN,每天点击一下Bonus多一点时间,就可以任意翻墙上YouTube。
军事博物馆上海好像没有,上海正在建交响乐博物馆。北京我上次去了电影博物馆,有一点点远,打车去的,很不错,了解更多中国电影的发展,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一些老电影,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等等。
在国内最酷的地方是微信支付微信打车,我们上班族中午吃饭都不用带钱包,只要带手机和工作Badge就可以,到处可以微信支付。估计你没有国内银行卡,无法绑定微信支付。我离开上海回加拿大前解除了微信支付绑定国内银行卡。
我推荐ReneDad去看一下Netflix上的Fifth shades of grey, 不是看这部电影里有多少少儿不宜的镜头,而是看一下为何这个系列小说和电影会在欧洲和北美那么红。
1
我最近看了2,简单写一下影评。
影评:
如果将来再有谁和我说小四的《小时代》系列有多么拜金,那么我会回他一句:Fifty shades of grey系列更拜金!豪宅,游艇,私人直升飞机,昂贵的礼服与首饰,一应俱全。小时代里至少还没有游艇与私人直升飞机。
这部电影是爱情片,在我喜欢的西雅图拍的,主要讲霸道总裁爱上年轻女大学生,以及如何manipulate后者的电影。这部电影适合16岁以上观众看,魁北克定义为Érotisme,限制级。魁北克开放是开放,我也无语了。这部电影和其他爱情电影不同的地方就是深刻得讨论了男主角如何Manipulate女主角的故事,也反映了在Couple关系里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manipulation.我看的是法文版,电影里常提到Soumission这个词,听了几回,就明白这是霸占,完全屈服的意思。我估计女权主义者要抗议这部电影映射的含义了。
1是两年前拍的,中间隔了两年才拍2,明年情人节上映3。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在国内上映。
要说这部电影的亮点,除了华丽的场景和服装,就是超赞的电影音乐了!我觉得电影音乐弥补了内容和思想上的空洞。
2的电影音乐。
你只看了fifty shades of grey没看darker?1和2一起看不是蛮好。我1电影和小说都没看过,2看了电影,小说看了一半,小说里全是你来我往的电子邮件,都什么年代了,谈恋爱还在用email,最起码也是Facebook。
关于dominance, submission, punishment,我觉得比党和党员之间关系更为贴切的是宗教,记得梵蒂冈红衣主教Pape Jean Paul II 2004年去世的时候,法国电视台连续跟踪报道了好几周,梵蒂冈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信徒,梵蒂冈这种精神上的Dominance不知道比党厉害多少倍。Tom Hanks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里关于宗教控制也有相同的描述。
明年情人节将上映Fifty shades freed, trailer已经出来了,可能是fan made.
Fifty shades of grey系列小说先红起来的。我本来不知道,上专业课时Prof谈到加拿大歌手The Weeknd为电影1唱了主题曲Earned it,这算是加拿大和美国在电影音乐领域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事实上,很多美国电影都在蒙特利尔拍摄,因为魁省税收政策鼓励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知道这小说系列是érotique,所以一直不想看,直到今年2月电影2Darker上映,我下班跑到电影院去看,想知道为何小说系列会那么火。
电影2里少儿不宜的镜头蛮多的,我心想魁省电影局怎么不切镜头,这时不免想起国内广电总局的好:)不过西方电影院一向对这方面的容忍程度相当高,不会切任何镜头,只标明这部电影是限制级,而西方观众也都很坦然的看。
电影2里我没看到或没看懂Punishment部分,只看到这对couple之间dominance和submission的关系。Ana因为刚刚大学毕业,所以还保留着学生族的清纯,Christian感觉就很老练,无论商场情场都是高手,他是谜一样的角色,Ana无法真正了解Christian的内心世界。富豪若能轻易被了解被看透,估计也成为不了富豪的。电影2结尾还提到了另一种Dominance(剧透了),Christian曾经被年长他很多岁的老女人Elena控制很多年,我想不通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有什么姿色和魅力可以去manipulate一个年轻男人,我不懂,反正很复杂的样子。Elena看到Christian和Ana在一起很是嫉妒。。。
我前几天去书店买回了小说1和3,既然看了电影2,干脆看完整个系列。以前买小说Harry Potter也好Divergent也好,都是在书店的青少年小说一栏买的,这次Fifty shades居然是放在littérature érotique一栏,这飞跃也实在是太大了!
BDSM不懂,不过知道大概关于什么。我在国外很多年,但在电影院看到这些镜头仍然不习惯,这方面我喜欢国内电影院的保守。
小说1我看了三分之一,那份合同详细的罗列了各种规定,实在是霸道。Ana在Christian的调教下慢慢成长,却也慢慢发现C不是一个容易被人了解的男生,两个人好像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我还没看出小说里Christian因为认识Ana而有所改变,但我相信他和Ana的感情是真挚的。
这个爱情故事和其他青春电影青春小说里的爱情故事不同,西方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先Sex后有感情的,Ana才认识Christian两次就去了他家。这和我们东方式婉约的爱情不同,我喜欢东方更多一些。
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好是好,但有时候太自由容易走偏,比如吸大麻,再说西方也没有表面上的那样民主,各个政党还不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吗。反过来说,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好的一面,有时候国家政府的管制是一种苦口婆心啊!比如,国家广电总局要审核电影,violence and sex的镜头都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下播放,这样不会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这不是好事么。。。
小说1我看了一半了,对这部电影有了新的认识。有趣的地方在于,虽然Ana清纯可爱,被Christian迷得神魂颠倒,但仍然可以理智的和Christian讨价还价,修改合同的条款。一开始这合同的内容简直是不平等条约啊!电影里肯定没有像小说那样把合同的所有细节罗列出来给观众看,可小说却可以。
我看了法语报纸la presse的评论,说五十度灰好看的地方是单纯的Ana并没有完全屈服于Christian的强势,反而一点点让C作出让步,并让C爱上A,这是Ana的魅力。评论说这方面,五十度灰和Twilight很像,Ana和Bella一样,在她们的恋爱关系中慢慢从被动到主动。这和你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还是男孩的那个时代,爱死马也被认为是毒害青少年心灵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象征 如果那个女孩喜欢爱死马,老师肯定会报告警察送去劳动改造...
如果共产党真怕毒害青少年心灵的话,只要学西方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就行了。R级的电影青少年不能看,革命老干部凭老年证、离休证观看
其实共产党热衷于在明面上“扫黄”的真正原因,就和贪官在给手下的党员上党课大谈廉政时被“纪委”带走了一样,贪得越多越要把廉政挂在嘴边上
说个笑话:如果合同的条款是Ana必须整天穿着贞操带禁欲,把精力全部用在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上,你是不是觉得她就该无条件接受甚至对Christian感恩戴德啦?
其实无论条款是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是个SM合同,一方是Sadist另一方是Madochist的事实。
关于Ana,你说的很对。她没有完全屈服于Christian的强势,这使她有别于Christian以前的15个女人如2中出现的Leila。
而Christian对Ana的迷恋,本质上和老《星际迷航》的First Contact里的Borg Queen放着那么多她能完全控制的半机械半生物的Borg人不爱,却迷恋企业号的船长Jean-Luc Bicard的原因是一样的。用Bicard对她说的话来形容:You want an equal。
在现实世界中,毛泽东欣赏靠反共起家的“美帝头子尼克松”的原理也是如此。我记得《尼克松回忆录》里曾有这么一段描述他与毛泽东会晤时的对话:
毛泽东:....这本书写得不错,你可以看看。
尼克松:您书读得太多了...
这种反讽的双关语,别说毛的那些对他唯唯诺诺溜须拍马的党内同志们不敢说,就是被批为“大国沙文主义”的“苏修叛徒集团”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甚至斯大林也不会对他说。
尼克松敢对他说,在毛眼里,尼克松就成了毛的equal反而受到毛的尊重。
我看到一个说法,说Christian和Ana是作者按照Twilight里的Edward和Bella的原型来写的,所以fifty shades总体应该还是属于青春爱情小说和电影,至于dominance和submission ,也许只是作者想让Fifty shades区别于Twilight的招数。
若比较几对电影小说里的年轻couple,我还是更喜欢Divergent里的Tris和Four以及Hunger games里的大表姐和Peter,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dominance也没有submission,有的是互相鼓励,一起成长,一起打败Capitol,或是一起闯荡新世界。
本周一部新电影在北美上映了,我蛮想去看的,Blade runner 2049, 听我同事说,很早以前拍过Blade runner,现在2049是第二部,导演是魁北克人Denis Villeneuve, 他也是拍科幻大片Arrivals的导演:)
来看看Trailer
看了三遍Trailer没猜出来这部电影的类型是动作还是科幻还是穿越。。。
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这什么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五十度灰,还有像中国的红楼梦之类,都是在基本的爱情故事框架下,添加不同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说白了,就好比“滑溜肉片”加上黄酱和辣椒就变成“宫保肉丁”的味了。但除去佐料的因素,两个菜的主料其实全是肉。
暮光之城的佐料就是吸血鬼,饥饿游戏的佐料就是那个23死一生的游戏,五十度灰的佐料就是男主角变态的性取向,红楼梦其实和五十度灰是一样的,贾宝玉并非一个正常的男人,只不过他和Grey一个在一个极端,另一个在另一个极端而已。
如果你把这些佐料拿掉,暮光之城变成了一个女孩在新学校交男朋友的故事,饥饿游戏变成了两个中学生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校运会"期间成了恋人的故事,五十度灰变成了大款泡妞的故事,这样的题材也许还会有人拍,不过是拍电视肥皂剧而已。如果拍电影恐怕本钱很难收回来了。
看来你喜欢吃话溜肉片
能否宽容"迥异于常人"的人和事,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有个国家喜欢吃滑溜肉片的人当了皇帝,然后下道圣旨,全国人民只能吃滑溜肉片不许吃别的;如果有个国民大概因为是四川人所以抱怨说滑溜肉片没味不如宫保肉丁和麻辣烫好吃,太监们就一起出动骂这个人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不知道对皇上感恩戴德,那么这个国家就算天降大金球砸到皇宫里富得流油,皇恩浩荡滑溜肉片由皇上掏钱免费供应,但这个国家仍然不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国家,在文明发展程度上,只能说还处在西方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横行的那种时代。
原来是科幻+警匪电影,我有空就去看一下。同时还想看另一部Thor,好像马上上映了。Blade Runner是《异形》导演|Ridlely Scott早年的成名作之一,虽然没有《异形》名气那么大。这部片子集科幻和警匪片于一身。我觉得它主要还是属于警匪片一类的。就好比《异形》也是科幻片,但大部分人还是把它当恐怖片来看。
同意你大部分的观点,这些故事都是在基本的爱情故事框架下添加了不同的元素。但有一点我不大赞同,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西方所有这些青少年文学作品还是有蛮大的区别,《红楼梦》更具有深度,有特定真实的中国历史背景,悲剧色彩更浓。《红楼梦》原著小说在上海家里,我只看了电视剧,我相信我读完红楼梦120回会更有感触。
《红楼梦》我喜欢看的倒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金陵十二钗代表了女子不同的性格,史湘云活泼可爱,黛玉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王熙凤泼辣但办事能力极强,等等。
你说的滑溜肉片,大概是京菜,我查了查,和上海菜的糟熘鱼片差不多。滑溜肉片只是一个比喻,你想说的是国内现代文明发展程度和西方中世纪时期差不多,我觉得中国的现代文明程度挺高的,而且是越来越高,要看到中国发展好的一面啊!要对中国有信心:)
来看看法国电影的战争场面,1914年一战,和美国比较一下下:)这是我在法国看的第一部法国电影,当时很多法语没听懂呢。
Un long dimanche de fiançailles
漫长的婚约
法国女孩马蒂尔达因为小儿麻痹而落下残疾,同村的男孩马涅克是她青梅竹马的情人,二人已定下婚约,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马涅克应征入伍,婚约也变得遥遥无期。
战争持久而残酷,但是马蒂尔达认为自己和马涅克之间有奇妙的感应,她坚信马涅克还活着。
1920年,马蒂尔达收到噩耗:五名法国士兵因自残罪名被本国军事委员会判处死刑,扔到敌方的“黄昏宾果”战壕前等死,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就是马涅克。
马蒂尔达开始艰难的寻找真相,她找私家侦探调查,托人查看军方的相关文件,锲而不舍察访“黄昏宾果”战壕的幸存者,为此不惜耗尽了父母留下的遗产。
寻找的过程痛苦而漫长,马蒂尔达仿佛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恐怖,也知道了“黄昏宾果”战壕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Trailer
战争场面
1'44 法语台词:为了法国,大家冲啊!
电影音乐也很美
在我上周刚贴出来的《种秧帝国崛起之后之孟大奶外传》最新一章里,武美芬在孟大奶的老公钟国梦提携下,当上了种秧集团总部保洁队的队长。然后这美芬队长就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被玉皇大帝封了个弼马温的官位,就以为自己当上了天庭的高级干部一样,高兴得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其实就是智力催悲,以为天下凡是带“长”字的官衔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同样道理,文明人也打仗,野蛮人也打仗,但文明人之间的战争与野蛮人之间的战争有很大不同。例如,现代文明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滥杀平民、不滥杀俘虏,已经成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野蛮人打仗,则是“官兵一至,玉石具焚”,杀人越多越好。
另外不打仗的也不代表就比常打仗的文明。例如,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明君的,多半是马背上的皇帝;倒是祸国殃民的昏君暴君,多半出在和平时期
电影也是一样。文明不文明,不在于你是否拍战争题材,而在于你怎么拍这个题材。文明人拍战争题材,在兽性中寻找、突出人性;而文明发展程度不高的人群,则更喜欢看战争中兽性的一面,尸横遍野子弹爆头血流成河之类的场面越多票房越高,而战争中人性的一面则被忽略掉了。
无论是我贴出的两个视频,还是sirapaz帖出的那个法国电影的视频,它们都是通过战争的场景,来反应战争中的人性的一面,或着战争的残酷。
但一个人只有心中有人性,他才能通过法国电影炮击后给出的那些尸体的特写镜头,看出电影在表现什么。否则的话,只能和给吴京交了30亿票房的那些中国观众一样,看完之后唯一的感受就是:“哇,这大炮真厉害,一炮打死那么多人,咱解放军现在也装备了吧?”或者:"炮击了那么长时间才打死这么几个?还是咱解放军是威武之师,在《战狼》里一炮就打死一堆,练坦克都被掀翻了...."
现代文明的民族不滥杀平民,可是无论是美国911和此次Las Vegas音乐会恐袭,还是巴黎十一区剧院的滥杀无辜,或是法国尼斯英国人漫步大道的货车冲撞,又或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百货店门口货车冲撞行人,这些恐怖袭击事件里死伤多少无辜的百姓呢。所以我看全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好像也不见得比中世纪好多少。。。
科技在进步,世界在倒退。。。
星球大战Rogue One还没看过,以后有机会补上,不晓得今年星球大战还有没有新片出来,不是说一年一部星战片吗。
我提到的这部法国爱情战争电影A very long engagement, 区别于其它战争电影的地方在于导演是通过亲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隐姓埋名的幸存者的回忆与叙述来展现一战的残酷。电影主线是女主角Mathilde不断寻找赴战场后消失的年轻未婚夫的下落,副线是战争的残酷以及军营里的各种不公平,比如五名“最初被判有罪”的法国士兵实际上已经被无罪释放了,但军队高官接到上级通知的信件时正在泡澡,这封有关五个士兵生命的重要信件掉进了水里,模糊了字迹,高官一点也不在乎,草菅人命,使得这五名法国士兵仍然蒙受冤屈。后来五名士兵中其中一位的爱人装扮成Streetgirl把这位高官杀死了,为爱人报了仇,她自己坐了牢。
来看看罪有应得的军队高官是如何被杀死的。奥斯卡影后法国影星Marion Cotillard的表演十分精彩。
这段Video里,Marion扮演的士兵爱人在牢里和女主角Mathilde讲述当时军营里发生的事。特别感人的是,她在收到遗物的时候发现她的Angel叫她不要报复,好好珍惜自己,好好活下去。。。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穿插在残酷的战争中,使得这部电影里残酷与柔情并存,这是这部电影里特别好看的地方。
电影结局,光线很美,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在战争中失忆的未婚夫。。。
你例举的这些恐怖袭击事件,恰恰说明世界上各国各民族,文明发展程度是不平衡的。有些国家已经进入的现代文明的时代,而有些国家民族或宗教群体,他们的文明还停留在中世纪对“异教徒”杀无赦的水平上。
至于这次拉斯维加斯恐袭,只能说明即使在一个文明社会,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是文明的。关键要看这种事情发生的比例,也要看民意对这种事件是否支持。例如现在一发生恐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到穆斯林。其实恐怖分子并非在穆斯林中才有,但人们之所以有这种印象,是因为在穆斯林中,有相当多的人把恐怖主义当英雄行为来看待,如果不是暗中支持的话。可你看美国,有多少人是为枪手站台的?
我知道你可能会说美国有多少人支持拥枪。但这个问题与支持枪手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好比这次开十九大北京又开始禁售菜刀了,咱中国公安的这思路和美国禁枪倒是一个路数,但你总不能说反对在北京禁菜刀的人就是支持拿菜刀砍人来表达对社会不满的行为吧?
,
说到十九大呢,我们团刚刚去北京中央党校演出:)这次演奏的正是你签名里的《红旗颂》啊!
ZT:
昨晚,在《红旗颂》荡气回肠的旋律中,上海交响乐团登上中央党校礼堂奏响《红旗礼赞》音乐会。现场几乎座无虚席,1800余名党校师生员工近距离感受了交响乐的魅力。
随后,在音乐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乐团还演奏了阿龙·阿甫夏洛莫夫的交响诗《北平胡同》,并携手青年小提琴家柳鸣精彩上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最后返场一曲《情深谊长》更是动人心弦。
余隆表示:“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声音,这是上海交响乐团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无论是中国作品的推广,还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交都在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搭建平台。”
中央党校
浏览附件477858
音乐会
浏览附件477859
浏览附件477860
浏览附件477861
我还在Montreal啊,今年一直在Montreal工作,不在上海也不在北京,不过这个月底回上海工作:)不知道sirapaz在拍党校那个建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党校建筑的入口与你在国外上的大学建筑的入口在建筑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我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个反应是联想到各种宗教供奉神的庙宇、神殿。
例如下面《星球大战》里的Jedi Temple。
不知道党的年轻干部们,我们假设其中至少有一些人在刚进入这所党校学习时,就像当初刚进入Jedi Temple学习Force之道的小Anakin Skywalker一样,脑子里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思想。那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过这样的台阶去上课,几年之后别业时,会不会也和Anakin 一样全变成“以权为本”的Dark Lord了...
欣赏完党校咱们接着欣赏电影吧。
上面视频的完整片段:在《星战3》中非常emotional的一段,Anakin背叛了Jedi武士,导致Jedi几乎全被灭绝。
而Anakin和Pedme从两小无猜的童年开始的爱情故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Priest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和《达芬奇密码》里扮演教士的配角是同一个人,应该是Davinci Code在先,2006年拍的,Priest在后,2011年拍的。Priest看上去有点恐怖,票房又低,估计远远比不上达芬奇密码好看。第一张照片里的雕塑的表现手法,让我想起了电影X-Men:Apocalypse片头里的这个雕塑
说起中世纪,2011年曾经有个电影Priest,故事讲的是在未来世界,人类在经历了与吸血鬼数百年战争后,地球上的文明都被摧毁。人类一个叫Church的组织建造了由高墙围住的城市保护幸存的人类。Church还训练了武艺高强的武士Priest最终打败了吸血鬼,把吸血鬼赶到了"保留地"。然后Priest们也被鸟尽弓藏,城市里则由Church一统天下,直到又发生了新的吸血鬼袭击事件.....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统治者教育高墙里的人民的口号:
To go against the Church is to go against God.
这口号和吾党那个“党员不得妄议中央”的规定有一拼
统治者教育人民的口号还有:
God protects you.
The Church protects you.
The City protects you.
显然,这部影片的编导没来过中国上过党课,否则肯定会像《环球时报》的胡总编那样再加上一句:离开了Church你们就什么都不是....
Priest预算6千万,票房只有7千8百万。我觉得这种人物像无血无肉的机器人一样的所谓的“硬汉”电影,在西方电影中的地位,充其量也就和那些专门靠性交场面给观众感官刺激卖座的色情电影差不多,只能在一些低端观众中找到市场,并非主流。
不过在中国,吴京之流拍的那些战猫战狗的感官刺激效果如果能达到这种水平,票房还不得直上300亿.
中世纪的电影很少, 我记得一个the name of the rose,Priest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和《达芬奇密码》里扮演教士的配角是同一个人,应该是Davinci Code在先,2006年拍的,Priest在后,2011年拍的。Priest看上去有点恐怖,票房又低,估计远远比不上达芬奇密码好看。
我发现凡是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电影都要涉及到宗教。我大概也陆陆续续看过几部讲述中世纪的电影,不知道《圣战奇兵》是不是中世纪背景。
我突然想起这个论坛乱七八糟的反党反国的人或Spy很多,不能把中央党校和礼堂的照片贴出来!!!我删了照片:)
Priest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和《达芬奇密码》里扮演教士的配角是同一个人,应该是Davinci Code在先,2006年拍的,Priest在后,2011年拍的。Priest看上去有点恐怖,票房又低,估计远远比不上达芬奇密码好看。
我发现凡是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电影都要涉及到宗教。我大概也陆陆续续看过几部讲述中世纪的电影,不知道《圣战奇兵》是不是中世纪背景。
我还在Montreal啊,今年一直在Montreal工作,不在上海也不在北京,不过这个月底回上海工作:)
这是我上海同事在北京演出时拍的,发在朋友圈给大家看的。乐队这次去北京除了在党校举办上海交响乐团中央党校专场音乐会之外,同时还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BMF,参加音乐节的有国内二十支交响乐团,包括你们的北京交响乐团。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中央党校的风采,但清华北大的风采还是见过的,校门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和上海复旦交大差不多:)法国或加拿大的大学校园是开放式的,一不小心其实你已经在大学的校园里。这里虽然也有学校的Logo,但校牌不像国内大学那样明显。北大清华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去念书,严进宽出,而加拿大大学的开放式校园意味着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当然被加拿大大学录取后要努力不被淘汰,这里是宽进严出。
不谈政治,继续讨论电影好了。。。
不知道sirapaz在拍党校那个建筑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党校建筑的入口与你在国外上的大学建筑的入口在建筑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我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个反应是联想到各种宗教供奉神的庙宇、神殿。
例如下面《星球大战》里的Jedi Temple。
不知道党的年轻干部们,我们假设其中至少有一些人在刚进入这所党校学习时,就像当初刚进入Jedi Temple学习Force之道的小Anakin Skywalker一样,脑子里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思想。那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过这样的台阶去上课,几年之后别业时,会不会也和Anakin 一样全变成“以权为本”的Dark Lord了...
欣赏完党校咱们接着欣赏电影吧。
上面视频的完整片段:在《星战3》中非常emotional的一段,Anakin背叛了Jedi武士,导致Jedi几乎全被灭绝。
而Anakin和Pedme从两小无猜的童年开始的爱情故事,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至于的,国外混着一大批反党反国家反人民的组织或个人,从法国到加拿大,我不知道看到多少妄想分裂中国的敌对势力。巴黎13区法轮功游行,他们派发真善美的传单,播放录像,各种口号。蒙特利尔唐人街,法轮功长期蹲点,纽约唐人街大幅标语法轮大法好。西方国家的自由都体现在法轮功上面了,这十几年我在西方国家是看了不要看了。。。不至于吧?现在吾党又不是1930年那种地下状态了。除了姐夫之类的国家机密不能让普通群众知道外,啥事需要藏着掖着?
我给你贴两张,从党校网站上找的:
这张,就是刚才我说的党旗比党员大
然后,贪污腐败的总设计师又比党旗大
我觉得党校网站的第一张照片的拍摄者已经意识到我说的问题。在拍摄时使用了超广角镜头来调整雕塑中人物和旗帜的比例,使之更加协调。弄得后面那个礼堂都歪了。你同事的照片更能体现出雕塑创作者的原意。
党校理论上也是人人有进去受教育的权利---胡锦涛孙正才都是农民出身,不是照样进去了?
我只是说这个建筑的设计师,把党校设计成和宗教神殿一样的风格,挺有意思的。看来他是个好党员,对党的性质认识得十分深刻
法国人特喜欢joan of arc, 还有一个the messenger,我找到一部法国人拍的中世纪时期电影,2011年。
Jeanne Captive
parthenon 是古典希腊,你不知道,现在入党真的是很难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系统下属19个文艺院团,一年只有很少入党名额。
我对建筑不是太懂,只知道几种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很多欧洲教堂是哥特式)。希腊雅典神殿不知道是什么建筑风格。。。
至于的,国外混着一大批反党反国家反人民的组织或个人,从法国到加拿大,我不知道看到多少妄想分裂中国的敌对势力。巴黎13区法轮功游行,他们派发真善美的传单,播放录像,各种口号。蒙特利尔唐人街,法轮功长期蹲点,纽约唐人街大幅标语法轮大法好。西方国家的自由都体现在法轮功上面了,这十几年我在西方国家是看了不要看了。。。
说好不说政治就谈电影的。。。不多说了这个了。。。
你不知道,现在入党真的是很难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系统下属19个文艺院团,一年只有很少入党名额。
我对建筑不是太懂,只知道几种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很多欧洲教堂是哥特式)。希腊雅典神殿不知道是什么建筑风格。。。
从来不上国内中文论坛,上中文论坛还能学好外语吗。。。
上这里也就是和Celine蝶聊聊天,从不看国外的中文报纸,尤其不看反动报纸《大纪元》。
你阅历摆在那里呢,不能对我要求太高。。。
离开祖国太久太久了,这次回国边工作边了解吧。。。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美得像一幅风景油画,男主女主就是在翡冷翠(多么妙的翻译呀,其实就是佛罗伦萨)相识相恋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关于中世纪的书没看过。
以前去意大利翡冷翠旅行,当地华人导游说翡冷翠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后来我朋友和我说,实际上Renaissance发源地在威尼斯。Renaissance是法语来的。
很有见地, 赞,我当然知道....这种现象说明"反腐倡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你想想,你爷爷奶奶那时代为什么入党不难?因为那时入党不仅没法贪腐,还得冒着被“反动政府”杀头的危险从事革命活动,平时还得省吃俭用地攒钱买房---LOL---攒钱交党费支持党的活动...
不要让老师教你的那些书本束缚住你的思想。
中国的天安门是什么式的建筑?阿拉伯的清真寺是什么式的建筑?
你不必扎进图书馆去寻找专家教授们给这些建筑样式定义了怎么样的名称。你观察这些建筑本身,体会建筑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就会发现那长长的台阶,是为了让进入这些建筑的人(对庙宇、神殿来说,就是信徒和朝圣者)对台阶顶端上的神圣的玩意儿产生畏惧之心,打消任何“妄议教廷”、“妄议教义”的念头。
大学的学堂一般不用这种设计,是因为大学教的是知识,不是神的圣谕。前者你是可以“妄议、挑战的,实际上在大学,老师往往鼓励学生“妄议”书本,发展自己独立的见解;而后者你只有遵命服从的份,谁敢妄议挑战教义,用上面那个电影Priest里的话说:To go against the Church is to go against God
徐志摩把佛罗伦萨翻成了翡冷翠:)刚从Pool出来,等下到家给你看老里八早拍的翡冷翠照片,不多。
其实如果要回国工作的话,有时不了解也挺好的。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说服你。我只是看到了一个话题,所以顺便发表我的看法。如果这里不是一个公开谁都能看得论坛,而是像微信之类得两个人之间的通讯,我根本就不会对你说这么多。
至于为什么我从没想过要说服你:
下面是《星战3》快结束时的片段。这时Anakin已经投向了Darkside, Yoda要求Anakin的师傅Obi Wan去杀掉Anakin。因此Obi Wan找到Anakin的朋友(当时他们还不知道Anakin已经和Padme秘密结婚)Padme去询问Anakin的下落。
在这个片段里,有一段,Obi Wan注意到Padme已经怀孕了,问了一句:“这孩子的父亲时Anakin?”然后一言不发就走了。
我觉得在尊重人性上,西方的文化比中国强太多。你仔细体会一下下面视频里Obi Wan在知道Padme与Anakin之间关系后的态度,与前一段中国审判薄熙来时,法庭迫使薄熙来夫妇在法庭上公开互相接对方之丑的做法,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同西方比还差得很远的原因。
你的建议。。
娱乐圈是很乱的,好莱坞也一样。大表姐总算又成功躲过一次是非,上次照片的事够呛。大表姐最近好像有一部恐怖片上映了,难道她改风格了。。。这几天好莱坞被制片大亨哈维的性骚扰丑闻搅得沸沸扬扬。一向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的大表姐,在沉默了几天之后,终于最后一个站出来发声:
I was deeply disturbed to hear the news that I was not Harvey Weinstein's only mistress
LOL. 大表姐的原话是:
I was deeply disturbed to hear the news about Harvey Weinstein’s behavior. I worked with Harvey five years ago and I did not experience any form of harassment personally, nor did I know about any of these allegations. This kind of abuse is inexcusable and absolutely upsetting.
不管别人信不信,作为大表姐的粉丝,我选择相信---大表姐从没有上过哈维的床,大表姐从来都不知道哈维的事。
你回国有空多逛一些古迹古建筑,就会发现许多官宦人家的书房里,会挂着一块“难得糊涂”的匾额。关于这四个字的寓意,有多种说法,有空你自己可以去百度。我这里想说的是,大表姐虽然不识中文,但从她这段声明看,她如果识中文,肯定也会在家里挂着么一块匾。
因为哈维干这种事数十年,大表姐如果不糊涂,没亲身经历过肯定也该听说过。可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者,哪怕只是听到传言,自然也不应该保持沉默而是出来发声才对,至少不应该在各种场合说那些感谢哈维的吹捧的话。可是以哈维在好莱坞的势力,大表姐那时如果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硬碰哈维,岂不等同于乌龟碰石头硬碰硬,大表姐不但不能碰得赢反而会失去一切,只能改行到旅馆干女招待了。
所以你看大表姐这一糊涂,反而因祸得福。既然俺糊涂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出头为受害人发声啊?过去各种称赞哈维的话,都是用中国人常说的术语叫“不明真相”被蒙蔽了嘛。
所以大表姐在影迷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依然毫发无损。这就是糊涂的好处。
不过这优管真不是个东西,难怪被中国政府给封了。大表姐在2013年的这段视频又被翻了出来。
在这段interview里,Letterman都暗示的那么直白了,可见哈维的为人在圈子里不是什么秘密。大表姐就算年轻在圈子里的时间短刚开始不知道,下去问问自己的经纪人Letterman是什么意思,然后就应该知道了。所以大表姐在声明里说不知道,应该不是真不知道,而是“难得糊涂”的更高一层境界---心理知道嘴上装不知道--也就是装糊涂
所以你看,要在好莱坞这种勾心斗角的名利场上像大表姐那样混出一片天地当成功人士,还要把位子坐稳不能像徐才厚令计划薄熙来那样一朝回到解放前,就一定要吧咱中国古代成功人士的座右铭“难得糊涂”理解透。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
明白<糊涂<装糊涂
装糊涂之所以大于真糊涂,是因为如果大表姐真糊涂,哈维一邀请就像那些傻姑娘一样屁颠屁颠地跑到他房里“跪舔”去了。现在哈维事败,大表姐虽然可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当受害着,但人们总会说:“瞧,她那些奥斯卡全是在哈维床上挣来的吧!”总不如维持现在的清纯玉女的形象好啊....
娱乐圈是很乱的,好莱坞也一样。大表姐总算又成功躲过一次是非,上次照片的事够呛。大表姐最近好像有一部恐怖片上映了,难道她改风格了。。。
装糊涂的境界挺高的,我可能不会,我想什么我领导同事一眼就看穿了,太简单了,看样子回去工作要学,国内工作一半做人一半做事,事业单位更加复杂,搞脑子,外企好很多。偏偏文艺团体都是事业单位,哎。
说实在的,孔老二那套标准,是2000年前的老古董了。现在中国什么都年轻化了,我看到许多能混出头的平头百姓人家的孩子,都是二十多岁而立,三十之前就不惑了。否则就太晚了。
当然太子党,官二代,郭二奶这样的,因为现在的社会确实像我小说里那个孟大奶所说,靠亲爹能平步青云,靠干爹也能飞黄腾达,所以孔老二那套标准还能适用。但无论亲爹还是干爹,也像信用卡一样有个透支额度和有效期的。以薄熙来为例,凭他亲爹在中共历史上的地位,他混个县长市长甚至省长没问题,但再往上,不知天命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我想给sirapaz的建议是,枫叶卡你可以暂时留着。但如果想回国发展的话,就应该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了。任何地方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抄党章,没人会喜欢。你没看江泽民听习近平的报告时都睡着了。但如果你把它当成练练字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实在不耐烦还可以雇人来抄嘛....所以一件事如果你确实想去做,困难往往是可以克服的。
父亲从小培养三兄妹如何品酒,长大后这三个孩子能独立管理好葡萄园。
浏览附件478585
三兄妹在葡萄园里尝葡萄,然后决定采摘葡萄的时间。
浏览附件478586
Bourgogne地区葡萄园的模样
浏览附件478587
80年代的电影我没看过,《虎口脱险》我知道的,但没机会看。我猜80年代90年代法国电影在国内引进的非常少,哪怕2000年后也不多,但我2001年02年开始在Alliance française de Shanghai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念法文时,学校常常有播比较新的法语电影。再后来我回国度假时,发现法领馆和法培在上海影城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法语电影节,法语原版,中文字幕,我去看过一次,能在上海看到比较新的原版法语电影感觉很棒。
我依稀记得法语电影Taxi系列在国内挺有名,上海有买盗版碟,我等下贴trailer。
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我倒是看过1998年拍的Leonardo版本,在上海看的盗版碟。正如你所说,这部电影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但又挺浪漫的。当年年轻的雷奥纳多挺帅,饰演Louise的女生也挺好看的。
来看看98年新版的《铁面人》里Phillipe代替不务正业的同胞兄弟成为皇帝路易十四的电影片段。
这个电影片段应该是电影向小说《三个火枪手》致敬的片段。
Trailer
纪录片:凡尔赛宫
英文版
法文版
刚刚看完了77版《铁面人》,挺紧张的,不过好像没出现三个火枪手的原型啊,这大概是77版和98版最大的区别。
这部77版电影,感觉和小时候看的《茜茜公主》差不多,刚刚查了一下维基百科,发现《茜茜公主》三部曲是55年56年57年公映的,年龄比77版《铁面人》还要老。。。
不过电影有的地方没看懂,比如菲利普为何一开始不同意替换路易成为路易十四但后来又同意了。还有,将菲利普替换路易,对策划者D'Artagnant有什么好处,他是真心为法国好么。故事结局,Fouquet知道真相但为何不告诉大家King被替换了,他有什么把柄在D'Artagnant手里?是不是窗口上出现的年轻人是F的儿子,落在D'Artagnant手里。。。
片中菲利普为了成为King学习击剑、跳舞以及背熟家谱的这段蛮好玩的。。。
我在优管上一搜Versailles, 结果搜索出一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Versailles。在对里面的人物做了一番研究之后,我已经成了路易十四的二奶史专家了
风流皇帝路易十四一生二奶无数,不过其中最重要的能够名垂青史的大概一共有四位:
第一位是Henrietta of England,是英王查理一世最小的小女儿。在她出生那年,她母亲,也就是查理一世的皇后,被国王派回到法国(王后婚前是法国公主)借兵打仗。Henrietta随后也被接到法国。结果兵还没借到,父皇查理一世就被人民起义推翻处决了。这样Henrietta就随母亲留在了法国。
Henrietta长大后,嫁给了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没想到菲利普是个同性恋,和一个男随从关系暧昧。这位英国小公主也不含糊:老公去找二爷,俺就去当二奶。于是摇身一变成了老公哥哥路易十四的二奶。在1977版的《铁面人》里,Henrietta这个角色也有出现,只不过是作为露易丝的朋友,没有引人注目罢了。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Henrietta和国王的交往自然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她和国王一商量,想出了一个转移人们视线的办法。就是把她身边的三位侍女派到国王身边。这样大家的目光全盯在国王和他身边的三位美人身上,自然没有人会去联想Henrietta了。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Henrietta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失,就失在她选中的三位侍女中的一位,Louise de La Vallière身上。于是,路易十四的第二位重要二奶,也就是1977版《铁面人》里的露易丝出场了。
Louise de La Vallière被选中作为转移人们视线的诱饵时,才17岁,在此之前从未和任何人恋爱过。77年版的《铁面人》把她描绘成情窦初开的少女,还是符合史实的。与史实不同的,当时的路易十四,也只有24岁,并不是电影里那个年过半百的老奸巨猾的国王的样子。Henrietta把这么两个人放在一起扮演爱侣转移人们对她的关注,结果闹成假戏成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皇上有了新欢,扭头就把旧爱忘记得一干二净。幸好这位英国小公主也颇具大家风范,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地缠着路易十四不放。而是马上也把皇上忘了,又去找别的男人当二奶去了。
Henrietta of England在嫁给菲利浦之前因为是公主身份,堪称路易十四的二奶中身份最高贵的二奶。
同“太子党”出身老二奶不同,出生在一个小官家庭的新二奶Louise de La Vallière充其量只算个“官二代”。在同皇上过了一年恩恩爱爱的秘密爱情生活之后,Louise第一次于皇上发生了争吵。原来皇上不知从哪儿听说自己的老二奶Henrietta又有了新情人,就想向Louise打听这人是谁。不知道是因为Louise忠于自己的旧主人Henrietta,还是嫉妒国王念念不忘老二奶,她拒绝回答国王的问题,引起国王的震怒。偏巧这时皇上的神父Jacques-Bénigne Bossuet又抱着那时的党章---《圣经》找上门来,引经据典地说说当二奶如何如何不道德违反教义。吓得笃信宗教的小姑娘Louise连夜逃出皇宫,跑到一所修道院出家忏悔去了。大仲马下小说中把Louise这次出走,说成是老二奶Henrietta同王后、太后联合起来陷害她,与史实是不符的。
话说皇上自己一个人睡了一觉醒来,气也消了。去找二奶却发现二奶跑去出家了,立即骑马追到了修道院。那些神父嬷嬷的一见皇帝“御驾亲征”,给他们天大胆子也没人敢当着皇帝说当二奶不好。于是才18岁没什么注意的小姑娘Louise又被路易十四连哄带劝地回到了皇宫。
Louise受皇上万千宠爱于一身,没想到却惹恼的皇上的另一位前二奶Olympia Mancini。Olympia本来是皇上老二奶Henrietta的朋友,据说当初把Louise献给皇上替Henrietta当替身,就是她出的馊点子。这位意大利贵族出身的前二奶可没英国小公主Henrietta那么好的脾气。为了扳倒Louise,她直接把皇上和Louise捅给了皇太后奥地利的安娜。
还是简单点说吧。在给皇上当了5年二奶,在安娜太后死后,路易十四决定公开露易丝的二奶身份,授予她公爵夫人的头衔。这在法国贵族中是非常高贵的头衔,使她可以在公开典礼上可以坐在王后傍边而不是像其他贵妇那样站着。
尽管皇上给予了这么高规格的待遇,但笃信宗教的露易丝却为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所以在各种场合都以谦恭的态度对待皇后。不过皇后却没有1977年电影里那么大度,一直没给她好脸色看。
如果换上我小说里的孟大奶,遇到这种皇恩浩荡,早已感激涕零地跪拜在地谢主隆恩了。但一向淡泊名利的露易丝显得不为所动。她对朋友说,皇上的恩典在她看来,有点像主人给一个将要退休的忠仆的赏赐。
果然不出她所料。才过了不到一年,路易十四的第三位重要二奶,Françoise-Athénaïs, marquise de Montespan粉墨登场了。
原来,在露易丝当上皇帝二奶第6年时,她和皇后同时怀孕了。大奶二奶一合计,这次得找一个信得过得人陪伴皇上,免得皇上跑到外面寻花问柳。于是两人选中了两人的共同朋友Madame de Montespan。
Athénaïs出身于一个法国古老的贵族 家庭。23岁那年,她嫁给了法国贵族Louis Henri de Pardaillan de Gondrin, marquis de Montespan。Madame de Montespan生活奢侈,家庭那点收入根本不够她挥霍。在加上丈夫经常因公在外,所以野心勃勃的Madame de Montespan在宫廷里很快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国王。
据史料记载,Madame de Montespan不仅外表美丽迷人,而且非常聪明且多才多艺,还和路易十四一样,是个跳芭蕾舞的高手。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她有意使自己与皇上最亲近的两个女人--王后和露易丝成了朋友。
这次皇上的大奶二奶主动将皇帝送上门来,Madame de Montespan自然不再客气,三下五除二就把皇帝弄到了手。
但由于Madame de Montespan是有妇之夫,按天主教教义,已经结婚的路易十四与露易丝这种未婚妇女同居,是比较轻度的sin,用现代的术语,属于和薄花花买电动平衡车一样,“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而有夫之妇与有妇之夫通奸,是很严重的sin,属于和孙政才一样,“全无理想信念。”所以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把露易丝和Athénaïs安排住在一套有20间房间的套房内。这样他去和Athénaïs睡觉时,别人还以为他是去找露易丝。
可是皇后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心想我这大奶在凡尔赛宫的套房才11间房间,你露易丝一个二奶凭啥要20间?从此更不给了露易丝好脸色看了。
可怜的露易丝当初被皇上的老二奶Henrietta做替身被皇上看中;现在被皇上抛弃又被迫做皇上新二奶的替身。白天在外面受皇后的气,晚上回来还得忍受性格张扬的新二奶和皇上秀恩爱。再加上她笃信宗教早有出家的打算,所以再给皇上打了无数请示报告之后,终于蒙皇上恩准,到一个修道院出家去了。
在临走那天,露易丝跪倒在皇后脚下,对皇后说:“既然我的二奶身份是公开的,我的忏悔也应该是公开的。”皇后一看,要出家的二奶是最没有威胁的二奶,该是显示自己宽容大度的时候了。于是马上换上一副笑脸,还从裙子上扯下一块黑布算是送给露易丝当修女的面纱。
一般史学家都认为,与其它二奶不同,露易丝对皇帝是一片真情。她爱的是路易十四本人而不是他的王冠。她从没有主动利用二奶的地位为自己争取头衔和财富,被路易十四抛弃后放弃了国王赐予她的一切出家苦修为自己当二奶的sin忏悔。所以露易丝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总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堪称二奶楷模。
露易丝走了之后,Madame de Montespan的老公也让皇帝给发配离婚了。于是两人不在遮掩,Madame de Montespan公开取代了露易丝的地位。皇后这时才如梦出醒,知道那20间房原来是装了两位二奶,平均每人10间,比皇后还少一间,路易十四对她这皇后地位还是尊重的。
不过Madame de Montespan性格张扬,恃宠而骄,对皇后毫无尊重。皇后这时才体会到露易丝的好处。每次被Athénaïs心里犯堵的时候,只好跑到修道院找修女露易丝给她讲道说经寻找心灵安慰去了。
电视剧里的Madame de Montespan。简直成了邪恶的化身了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Madame de Montespan,并不像上面视频里表现的那样邪恶。她所做的,只不过是路易十四其他二奶们也做的罢了。如果她得到的更多,只是因为她比其它人更聪明更有才华,并不是因为她更坏。只不过她的前任露易丝在道德上太完美了,所以文学影视作品的作家选坏蛋角色时,都不约而同选中了她。
在她做了路易十四第10年二奶的时候,法国宫廷出了被称作L'affaire des poisons的丑闻。数十名宫廷贵妇卷入了借助毒药巫术陷害情敌甚至谋杀的丑闻。在警察的严刑逼供下,有人供出Madame de Montespan在1665年借助巫术寻求上位。而偏巧她在1666年就取代露易丝成了路易十四的二奶。所以在上面那个电视剧片段里,我看见好像还有Madame de Montespan给别人下毒的镜头。其实从现在的观点看,巫术能帮她上位全无科学依据,靠严刑拷打取得的口供也无法作为证据。
虽然为了避免更大的丑闻,皇上下了道“刑不上常委”的圣旨把她给保下来了。但从此皇上晚上也再不敢上她床了。不过尽管如此,路易十四每天白天仍去拜访Madame de Montespan,听取她对各种军国大事的建议。可见Madame de Montespan能成为路易十四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二奶,绝不仅仅是凭姿色过人,而是确实有才,属于和中国唐代的女皇武则天类似的人物。
最可笑的是,在最后终于失去了皇上的宠幸之后,Madame de Montespan也跑到修道院去找露易丝,向她请教如何忏悔赎罪好上天堂。经路易斯不计前嫌指点一二之后,Athénaïs也看破红尘找了所修道院出家苦修来生去了。
Athénaïs退出宫廷之后,路易十四也步入中年,开始考虑死后升天堂的事儿了。他决定从此之后改过自新,不再有新二奶,像一个模范天主教徒一样和皇后恩恩爱爱度过下半生。可惜皇后没有这个福分,还不到一年就得病死了。
于是,路易十四和他最后一个二奶Madame de Maintenon在1683年秘密结婚,使Madame de Maintenon成为唯一一个“转正”的二奶。此后一直到死,路易十四一直保持了对他第二任妻子的忠诚,未再有新的二奶。
这简直是法语版的甄嬛传!我都不知道路易十四有那么多“精彩浪漫”的故事。
BTW,法语中有一个美丽的词来形容中文里的情人(Second milk),叫Maîtresse, 这比Second milk高雅太多了:)
中国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路易十四和中国皇帝比起来可能还算好的,皇帝总是喜欢扮演Dominant的角色,无论朝廷还是后宫都喜欢有绝对的掌控权。
Mistress 是小三Definitions of concubine
noun
(in polygamous societies) a woman who lives with a man but has lower status than his wife or wives.
其实现在中国的二奶就是西方的mistress。在二奶这个词出现前,中国出版的大仲马的著作中文版里,称露易丝是路易十四的“情妇”而不是“妃”。因为那时的法国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已经不是一夫多妻制的国家。
这类事 洋人的词汇量不行在我写那篇路易十四二奶史的时候,所有英文文献里,那两位住皇上分的20间房的,照样被称为mistress。
Definitions of mistress
noun
a woman in a position of authority or control.
a woman having an extramarital sexual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with a married man.
法国一直是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只是近几年来欧洲经济衰退,尽管如此,法国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仍然很重要。上面我编路易十四那个二奶史的时候,总感觉那时的法国和现在的中国很像。都处在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二奶蒸蒸日上的年代:
让我们来看看当年的路易十四的“法国梦”:
在优管这个视频底下,许多人都在问:视频中的女孩是谁?
后来终于来了一个明白的老外答:这女孩就是法国啊!
我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在国王眼里,国家就是一个属于他私有,可以任他想怎么f**k就怎么f**k的大二奶....
看了路易十六的皇后被押上断头台看头的视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几十年前在国内上中学学《世界历史》时,这段历史当然用了不到一页的篇幅一笔带过。几十年来,我一直觉得法国革命太暴力太血腥了,斩首国王和王后是完全不必要的暴力和复仇,为什么不能像英国一样搞君主立宪平稳过渡呢?或者像中国一样,把皇上从皇宫里轰出去让他当老百姓就行了,何必杀了他呢?
但这几天我研究完国王的二奶之后又研究了一下国王,才发现真实的历史并非像我过去想象的那样。革命后,国民公会中一度占主导地位的温和派确实尝试了君主立宪制度。但问题是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并不愿意接受现实,和人民分享权力。而是同外国干涉势力暗中勾结来回复自己的王权。从这点上说,国民公会以叛国罪为由判处他们斩首,并不过分。
在这些国王们的眼里,“爱国”只是当他们需要同外国打仗时,忽悠屁民们为他们当兵卖命用的。一旦他们自己的利益遭到威胁,勾结外国来打自己的国家是完全可以的。
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路易十五时代发生的七年战争,导致法国财政破产,海军全灭,海外殖民地全部丢失。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当政时期,似乎国家繁荣,二奶昌盛,在军事上取得了许多胜利,还建立了不亚于英国的海军。如果我们用时空隧道穿梭到哪个时代,恐怕大部分人会认为法国而不是英国将成为支配世界的霸主。
但我们现在再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在法国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这一时期,在法国国王忙于养二奶的时候,英国悄悄地完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当英国的工匠们忙于发明织布机和蒸汽机时,法国的工匠们却在忙着为王公贵族们打造珠宝项链和建造像凡尔赛宫这样的楼堂馆所。
法国的统治者们,把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建造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不是用在真正有助于增强国家实力的项目上。虽然在短时期内创造了繁荣娼盛的假象忽悠住了许多屁民,但实质上给了英国人创造了后来居上的机会。等到七年战争一爆发,法国纸老虎的真面目暴露无遗。人民对王室丧失信心。再加上战争导致的经济困境,老百姓起义造反就不足为奇了。
图:七年战争开始前法国在北美的势力范围,远大于英国占据的地盘。
加拿大最初是由法国探险家发现了魁北克大陆而慢慢形成,没有法国人就没有现在的加拿大,直到今天,加拿大仍然因为魁北克省的法语文化而彰显其特色。英国人不过是会打仗,用武力夺取了法国人发现的加拿大大陆,不同意你说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着比法兰西民主共和国优越的地方。。。法国大革命是残忍的,但哪一场社会大变革不是残酷的呢,只要revolution能推动国家的发展,这对于法国人民而言就是一件好事。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人民在一个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国家开始崭新的生活。。。
另外,你可以再查一查法兰西第一任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他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对法国做出的贡献不亚于拿破仑。巴黎戴高乐机场至今仍然以将军来命名。
我又看了几遍楼主的长篇大论,挺有深度的,涨了不少知识,历史比政治有趣好像。有时间我该多阅读法国历史书,多了解一些,其实还我想看有关艺术史的书籍,改天去上海书城逛逛。
Versailles居然有电视剧,是美国人拍的还是英国人拍的,电视剧有没有在凡尔赛宫实地取景,还是在电影棚里拍的。大概电视剧讲述复杂的宫廷斗争,还有皇室与教廷之间的关系。
上海现在上映Blade runner 2089,还有《全风暴》,还没去看,比较忙。又要开始进电影院找规定的固定座位坐下,而不能像在加拿大时进了Salle随便坐,估计一开始会不习惯:)还好上海IMAX电影屏幕还是比较清晰的,值得欣慰。
明年2月上海铁定不会和北美同步上映《五十度灰》3,我带了原版小说回来也算是补偿一下,也不是特别迷这个系列,只想看完最终结局。
Across the stars电影配乐是管弦乐作品,非常感人。纽约爱乐2017/18音乐季有《星球大战》电影配乐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可惜无法去现场聆听。
音乐和画面挺吻合的,即使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也能了解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Natalie Portman,我是看了电影Black Swan才对她印象深刻,估计她拍Across the stars更早。
Black swan trailer
Black Swan其实是一部蛮压抑的电影,具体电影情节我已经有点忘记了,好像当年还获得了奥斯卡奖或者是提名,不晓得是不是Natalie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想看的另外一部是俄国电影维京:王者之战,也是12月上映,历史电影。从来没看过俄国电影,我不是那个红色年代出生的,上一辈有很多人学过俄语。。。
ZT故事简介
第10世纪末,基辅罗斯的最高统治者斯维亚一世暴毙后,王国震动,朝野纷争。三个王子在各自公国贵族的支持下,争夺王位继承权。弗拉基米尔本是三位王子中年纪最小且生性柔弱的一个,并且因为是父亲与女仆的“私生子”而不被家族器重。在父王暴毙、大王子谋害二王子夺下王位之后,这个胆小的王子在父亲谋臣尼尔德的帮助下,从家族的故乡组织起一支野蛮狂暴的维京海盗战队,开始了对哥哥以及杀害他父亲的异族人的复仇。等待他的是大王子的铁血武士、坚不可摧的波洛茨克城堡、突厥铁骑的劲弩和邪恶的异教诅咒;罗斯公国绝世美人罗格涅达和暧昧神秘的大王妃以及权谋、色诱、暗杀、绝望和背叛,更要面对强大的拜占庭帝国……铁血大帝弗拉基米尔将如何上演“王子复仇记”?
原来俄国电影节奏缓慢啊,好,我看完这部电影上来写一篇影评。估计电影院是俄语原版中文字幕,要听两个小时的听不懂的俄语不晓得是什么感觉:)我看过的苏联/俄国片子的共同点就是节奏慢,剧情平淡。不久前我在沃尔玛购物时,看见一部2013年的俄国片《斯大林格勒》正在大降价,还是IMAX 3D的。心想一部战争片还能慢到哪儿去,一时好奇就买回来看。结果看了1/3我就看不下去了。片子里东拉西扯可有可无的东西太多,一部战争片能拍得让观众想睡觉,也不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这部片子也在中国上映过。
这部历史片不知道怎么样。你看完了写个影评,看看俄国电影水平进步了多少。可惜北美很少上映俄国片。
原来俄国电影节奏缓慢啊,好,我看完这部电影上来写一篇影评。估计电影院是俄语原版中文字幕,要听两个小时的听不懂的俄语不晓得是什么感觉:)
2005年在法国电影院上映过一部Munich不晓得你看过伐,中国不知道上没上映,感觉和我上面贴的Darkest hour风格类似。我当时没有去看,但巴黎街头和地铁里随处可见慕尼黑的宣传海报,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的应该是一部好电影。
Trailer
这部Munich讲述的居然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这电影取名Munich也太误导观众了,我还以为是讲述当年东德和西德的事。
不过根据你叙述的电影情节,我还是想看一下这部十几年前的电影,估计只有去盗版小店找找。我感觉前两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间谍电影Snowden和这部慕尼黑有异曲同工之处,好像都是讲述“爱国者”或间谍的心路历程。Snowden我是前年在上海买了盗版碟看的,主要是冲着电影里Snowden的女朋友扮演者Shaileen Woodley去的,Snowden也比较沉闷,这间谍题材总归是严肃的,欢快不到哪里去。
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慕尼黑的片尾,就是你说的比较富有哲理的对话。
坏人都被消灭了,寄居美女农场的侠客也走了,音乐还放个不停,混观众的时间,让大家好依次离场吧?喜欢慢生活节奏的洋人古装戏,西部戏很适合放松混点。
一股令人闻声色变的悍匪,最后栽在了妓女镇(La Belle):
《黑鹰坠落》第一次听说,这类现实题材的电影其实是启发人们的思考,话题大多比较沉重。我看别人写的《慕尼黑》影评,提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所以他在拍《慕尼黑》这部讲述有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电影时立场有失偏颇,我也不晓得是不是这样。
间谍电影我想起另一个电影系列《谍影重重》,这部电影一直拍到6,我大概出国前看过一部,没有太深刻的印象。
看看我的秒拍视频:《饥饿游戏》未来世界城管暴力执法清除低端人口神翻译版
https://weibo.com/tv/v/Fy3RTmXE8?fid=1034:003831873f3c793a055d27f9a68fc616
上传到优管,提示说因为版权问题,加拿大等6个国家不许播放。只好传到秒拍上了。这样在国内看倒是方便了,不用翻墙了。
这视频在秒拍才存在了10分钟,就被审核员给删了。大概是因为未来世界的城管与现在的城管太像了吧...:
原来他是犹太人。
其实在犹太人里,他在这部片子中表现出的立场算是很温和的了。我在一些英文论坛里看到的一些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的主张,是以色列国的地盘,应该和古代以色列国一样大,也就是不仅包括全部耶路撒冷,也包括现在的巴勒斯坦,大概还有一些现在属于阿拉伯国家的土地(我不太清楚古以色列国的范围有多大)。
我曾经问他们其中的一个。我问,即使国际社会接受了你们的主张,那这些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怎么办?你们不是实行民主制度吗?显然如果以色列的边界扩展到这么大,阿拉伯人口将占多数,一选举选出个阿拉伯裔的以色列领导人,你们不是都要改信阿拉了
他显然以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认真思考之后回复说:也许我们可以把他们算成移民。就像现在加拿大这些来自外国的移民一样,享受和公民一样的经济权力,但没有选举权。
我说:加拿大的移民居住一定年限之后是可以申请成为公民的。你不可能让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你的国家,而永久否认他们成为公民的权利。
不管怎么说,即使像上面那种很极端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们还都没激进到“把阿拉伯人全赶走”那种程度。相比之下,文明程度还是比以色列的那些邻国高不少。
显示此微博已删~~没事上这种敏感话题的video是无意义的,无论YouTube还是秒拍,都没有绝对的自由。。。。。。
西部牛仔电影让我感觉是西部牛仔+长枪支+小镇+小镇酒吧+尘土飞杨。。。
我比较喜欢大表姐的Serena,不晓得Serena算不算西部牛仔电影。。。
大表姐骑马的模样真是英姿飒爽啊
看不到。。。我只看到Bath那一段,上海买的盗版碟,这一段也够hot了,大表姐表情丰富。。。你在国内大概看不到大表姐在床上“骑马”那段...
我这儿有DVD,可惜优管和秒拍都不会让我上传。优管是因为版权,秒拍是因为涉黄
我看了DVD才知道为什么Serena北美没人发行。我觉得导演Bier太让人恶心了。好莱坞“涉黄”的影片很多,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五十度灰》,还有以前的《本能》,但这些片子里有关性的镜头都是剧情需要;你把这些镜头拿掉,故事里的人物就变味了。而Serena,这些镜头并不是必要的。拍一个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床上戏并不是必须的。感觉导演大概是觉得这些镜头能吸引观众,所以影给加进影片里的。
动批听说就和上海七浦路服装市场差不多吧,是不是有买Faked爱马仕丝巾啊?!我是看以前谁说的,要去动批买。。。。。。微博是我自己删的。因为内容是与视频配套的:“现在城管在网上名声不好。如果你的职业不幸是城管,请不要气馁。不仅现代世界需要城管,未来世界也离不开城管”
结果昨晚网管把视频删掉后,今早我起来一看,这段微博点击率还不少。心想没有视频,读者肯定都把我当成城管了。所以赶紧给删了
其实我的视频里没什么,实际上秒拍最开始给我发的通知是“审核通过,视频已发布”。但过了10多分钟大概别的审核员觉得现在这个时机发这种视频不合适,于是又给我通知“视频已删除”。我说的时机是恰好前几天北京发生了强行驱逐“低端人口”的事。虽然这个事件与城管没关系,是村干部干的。但《饥饿游戏》里 peacekeeper强拆农贸市场的镜头还是很容易给人联想。
我估计如果我早几个星期或晚几个月发就没事了。我那个都城宣传部版的《饥饿游戏》 https://weibo.com/tv/v/FuKtBhKBZ?fid=1034:7c0f00fb5e8e4d617d38363f9ddadcd0 都能发,开开城管的玩笑要在平时大概也没什么。
其实驱逐“低端人口”这件事,我夏天回国时就听在市府工作的同学们说了。拆掉北京的天意、动批等小商品批发市场,目的就是为了让在里面工作、经商的“低端人口”离开。我当时就问他们:“一个人口近2000万的大城市,你们把低端的全拆了。难道老百姓上超市买油盐酱醋也要用爱死马装不用塑料袋?”他们都说:“是啊...”听了这只有两个字没下文的回复,我就猜到这不是北京市政府的主意而是“上面”的意思。
这次看到“低端人口”事件闹大后,北京市政府和国内媒体的反应,我估计多半是Xi的歪点子。如果要是下面人自行其实,“上面”和媒体早站出来拿北京市政府开刀树立亲民形象了。
动批听说就和上海七浦路服装市场差不多吧,是不是有买Faked爱马仕丝巾啊?!我是看以前谁说的,要去动批买。。。。。。
90年代末,上海专门卖假名牌的市场在华亭路,各种LV包包和其他名牌,后来被取缔了,听说当年那里还有买Faked Canada Goose呢。
后来2000几年,上海的假名牌市场转战地下,你走在淮海路或新天地上,就有人拿着各种名牌的Catalogue,说我带你去小弄堂的店里看货,有的法国人胆子大,喜欢去,说买好回法国人家也不知道是假货。我有次陪同翻译,和三四个法国人真去看货了,天啊,真是应有尽有,法国人很懂时尚的,要的都是Chanel、LV、Céline 新款和经典款,这些小店居然都有的伊刚!我和法国人说,你们小心带假名牌包包回巴黎被机场搜出来,她们说我们有办法的。法国人其实也挺实惠的,时尚要追的,钱能省也会省的:)我的观点是,要么就不要用名牌,要么就背真的名牌包包,什么去动批买华亭买fake太没腔调。
跑题了,从动批的低端人口说到假名牌去了。。。我肯定北京也有卖假名牌包包的。
裸不等于色情。我的标准是看它是不是在煽情。色情的东西我会回放找刺激,剧情需要就是一眼带过。刚看了一部很少对话的电影,接近默剧,里边该露就露,全裸也无色情。这个低成本制作的电影,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你在国内大概看不到大表姐在床上“骑马”那段...
我这儿有DVD,可惜优管和秒拍都不会让我上传。优管是因为版权,秒拍是因为涉黄
我看了DVD才知道为什么Serena北美没人发行。我觉得导演Bier太让人恶心了。好莱坞“涉黄”的影片很多,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五十度灰》,还有以前的《本能》,但这些片子里有关性的镜头都是剧情需要;你把这些镜头拿掉,故事里的人物就变味了。而Serena,这些镜头并不是必要的。拍一个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床上戏并不是必须的。感觉导演大概是觉得这些镜头能吸引观众,所以影给加进影片里的。
去动批买假爱死马的是我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现实原型梦大奶....
在现实世界中,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有成百上千万的一个月的收入都买不起一个真爱死马的低端人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没有可能去动批和天意去采购日常的低端生活用品----我想你不难想象,在北京和上海这样面积很大的地方,一个家庭没有车的话,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买东西是很困难的。所以动批和天意这样的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功能,是批发低端产品给比这些市场更低端的市场---就是这些城市周边大量存在的规模更小更低端的农贸市场或小的小商品市场---里的小商小贩,然后这些小商小贩再把这些产品零售给住在附近的低端人口。他们买的东西甚至不是假爱死马----因为对低端人口来说,即使多花几块几毛钱去买一个假爱死马商标,也是不值得考虑的。因为低端人口的生活,就像Haymitch在火车上对Katniss说的,有时候就那么几块钱,大概值一把刀子甚至火柴的钱,对他们来说就是生与死的问题。
当然,我说的这些对从出生开始就是高端人口的sirapaz可能很难理解。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饥饿游戏》里那个农贸市场里卖的那些小商品是哪儿来的?显然由于12区主要工业是煤矿,这些东西不可能全是他们自己生产的。而那个市场里那些小商小贩也不可能每天坐着火车到别的区去进货。所以我们可以推论,12区必然还有人再做更高一层的批发生意。假设做这个生意的,就是Katniss那个“官二代”同学他们家吧。“官二代”坐火车从各区进货,然后再批发给那个市场里的小商小贩。这个从别的区进货再批发给12区的小商贩的人或商家,在功能上就相当与北京的天意或动批。
或者换句话说,总统Snow根本不用像电影里演的去查封那个小商品市场。只要把这个从各区进货然后批发给小商小贩的人或商家给查封了,这些小商小贩就没活路了,只能逃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了。然后买他们东西生活的12区的低端人口,因为没便宜的日用品买了,高端的也买不起,所以只好也逃荒要饭到别的地方讨生活去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关了几个大的批发市场,只会影响到在里面经商的几百几千人。
西方国家这些作家,因为他们从小也没真正在暴君手下生活过。所以他们想象的暴君,只会像他们在CNN的电视新闻上看的一样,除了打砸抢烧杀,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其实真正的暴君,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都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大多数人被他害得家破人亡,都不知道是他是怎么干的。
像Snow总统这样的统治者,按照中国的标准,是廉洁奉公一心为国的明君,能和历史上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并列的。根本算不上真正暴君。
我上周末刚刚看过星战The last Jedi,回头有空来写影评。
这是静安寺百丽宫电影院,我在这里看的星球大战。
浏览附件485631
左一是上海的星战电影海报,我经过新天地影院时补拍了一张。
浏览附件485632
The Last Jedi上海是去年12月15号公映的,圣诞节前,应该是全球同步,在上海欧美大片能做到与全球同步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十几年前的上海电影院线好像没有这样,要么干脆不上映(比如Harry Potter1-4),要么比海外迟半年一年上映。。。
说回Star Wars系列,我是从沉寂了十年后的星战7原力觉醒开始追Star Wars,不能算资深的星战迷,没有带着前六部的Perception来看7和8,所以你们提到的对Luke这个Jedi重要武士“丧失理想信念”的失望,我没有太大的感受。在7里面,Luke好像没有太大的戏份,是不是因为星战人物太多关系错综复杂,我在7里错过了关于Luke的线索呢?
在8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第一军团反派Kylo Ren,导演将他的成长拍的十分精彩,从一开始带着铁面具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到砸掉面具,步步为营,杀掉Supreme领袖,试图邀请Ray加入First order,最后与Last Jedi Luke决斗,电影多次反转都和他有关。正如电影里天真的Ray,我也天真得以为当Kylo杀死Supremeleader后,他会改邪归正,回到他母亲莱娅公主领导的Resistance军团!我想错了,内心汹涌澎湃的黑暗再也带不回Kylo,他在黑暗的道路上只能是渐行渐远。
很多影迷对星战8里的小人物Rose(越南裔演员)占那么多的戏份有颇多微词,认为Rose和Finn去坎湾赌城寻找解码人的片段对抵抗军也没什么帮助。我觉得这些电影片段有点跑题。
星战8的视觉效果还是比较震撼的,3D效果不错,浩瀚宇宙,繁星点点;星战8的原创电影音乐仍然由作曲家John Williams操刀,为电影增添了不少亮点。8为最后的绝地武士Luke的一生划上了句号,给了观众一个明确的交代。这些是星战8可圈可点的地方。
迪斯尼拍的星战8与之前Lucas 拍的星战风格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大概让很多星战迷失望了。电影公司决策层改变了,电影导演和编剧自然有所变化。据说星战7是系列的第一部,8是第二部,那么继续期待明年第三部星战9。。。
我看星战8在中国票房太差,于是去刷了第二遍:)Rose和Finn那段确实显得没用,白跑一趟。我觉得这段剧情在影片中的唯一作用,就是故布疑阵,让观众看着觉得叛军没希望了,然后让 Leia醒来,揭示原来一直存在一个秘密的弃船逃跑计划,起到峰回路转的结果。
Kylo杀死Snoke也是广受观众非议的地方。因为在7中塑造了Snoke这么一个人物,大家都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来路。结果影片根本没有交代,就让他被徒弟稀里糊涂地杀死了。爱刨根问底的影迷当然不干了。另外Rey的身世也是一样。在7中,一再强调她父母神秘地失踪了,而她一直守在那个星球等父母回来。给观众的印象她父母一定是对故事情节非常重要的人物。结果在8里,给的交代是她父母就是个捡破烂的,丢下她走了死在外面了。
新星战确实计划拍三集。因为最后只剩下一集了。2个小时不可能解决前面留下的各种悬念。所以迪士尼这789新三部曲已经注定了是虎头蛇尾,成了故事情节不连贯的烂尾工程了。感觉迪士尼拍这三部的时候,并没有统一规划这三部电影的故事情节。7和8的编剧导演都不是一拨人。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故事前后衔接的就不流畅了。
The last Jedi 在中国票房只有2.6亿左右,太差了,YouTube上境外媒体分析星战8为何在中国票房不佳,我感觉主要是星战1-6没有在国内上映,大家不熟悉,中国观众不像美国观众对星战有一种情怀,Star Wars伴随着很多美国人的成长。。。
我看星战8在中国票房太差,于是去刷了第二遍:)
关于Rey的身世,我看很多影迷说,Lucasfilm的风格是走贵族路线,只有姓氏是Skywalker的家族成员才拥有强大的Force,而迪斯尼走平民也可以创造奇迹的路线,nobody from nowhere的无名小卒可以拥有强大的Force,比如Rey,还有电影结尾出现的在坎托湾赌城的小男孩,恐怕接下来的Jedi order都由普通人组成了,不再是Skywalker家族。。。
我看第一遍星战就觉得Snoke很像Voldermore,Snoke把Rey和Kylo大脑连接起来让他们可以对话的镜头是不是致敬了哈利波特里Harry和Voldermore大脑连接的镜头呢。有影迷还说扮演Kylo Ren的Adam Driver像哈利波特里的Snape教授,我觉得是蛮像的。
很多影迷吐槽Phasma在电影里出现五分钟就挂了,预告片里白白宣传了这个人物,挺诡异的。
比较好笑的是,每一部星战电影都有同一句经典台词I had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在星战8里这句话是由BB-8通过二进制语言说出来的。。。
据说迪斯尼已经宣布,明年2019年上映星战外传Han Solo,2020年才上映星战9,不晓得在星战9里Leia公主这一角色怎么处理,因为演员Carrie Fisher不幸已经去世了,她去世前已经将星战8拍好了,可是星战9怎么办?Carrie Fisher年轻时好漂亮!
原来星战在国内上映过。。。那应该是有一点点年长观众基础的。我看资料说星战7在国内票房挺不错的,大概十亿,星战外传Rogue1票房下滑到5亿还是7亿,今年的星战8只有2亿多,Star Wars在国内的影响力真是一部不如一部,明年星战外传Han Solo不晓得会跌破一亿伐。。。其实星战系列的第一部片子也就是星战4《星球大战-新希望》,在国内电影院上映过的。1979年作为中美建交庆祝活动,中美两国商定在各自的国家举办对方的“文化周”(我记得好像叫这名子),双方各挑选3部对方的影片在国内上映。中国选中的三部之一就是《星球大战》。我记得当年我只花了两毛五的电影票钱就把这部海外大片给看了。
后来星战系列的第二部星战5《帝国反击战》,虽然没有在电影院上映,但在CCTV(或有线电视?)上播出过。只有第三部影片我没记得在国内公开上映过。
然后拍的第4、5、6部也就是《星战前传》的1、2、3基本都是和国外同时在电影院上映的。《星战前传》的第一部《魅影危机》在中国首映时,在首映日还短暂地领先该片的首映日海外票房记录。《魅影危机》这可以说是中国从好莱坞微不足道的市场到海外最重要的市场的转变过程的转折点。
我觉得《最后的绝地武士》在中国票房不佳,原因和北美票房下滑是一样的。特别是中国首映比北美晚了几周,而中国各种盗版光盘又多,中国许多观众弄不好都已经看过了。觉得不好就不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了。
原来星战在国内上映过。。。那应该是有一点点年长观众基础的。我看资料说星战7在国内票房挺不错的,大概十亿,星战外传Rogue1票房下滑到5亿还是7亿,今年的星战8只有2亿多,Star Wars在国内的影响力真是一部不如一部,明年星战外传Han Solo不晓得会跌破一亿伐。。。
我忘了提,此次星战8国内上映时间推迟到一月,是为了避开国内院线12月份各大影片的竞争,但星战发行商没想到的是,星战8上映时遭遇到“强劲的对手”—一部中国喜剧爱情片《前任3》,后者票房过十亿!我真是替国人的文化品味着急。。。。。。
多谢推荐。这部电影我魁北克同事推荐过,我刚刚回国时看到上海也在上映,应该是纯净版。我同事说导演是魁北克人,Denis Villeneuve,Denis曾经导演过一部前几年很有名的魁北克电影Incendies(法语:火灾),这部电影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Trailer
Blade Runner 2049我去找找盗版碟看。。。
北美今年二月份上映Fifty shades freed,也就是Fifty shades of grey 3也是最后一部。 中国不会上映,我若在加拿大会去电影院看一下。
电影音乐蛮好听的:)
这部电影我一直知道很有名,前年在上海买了盗版碟放家里存着,但前几个月家里装修,碟片好像找不到了,我再找找看,其实蛮想看的。这片子看着像那种挺沉重挺深邃的类型。可惜俺是既不懂法语也不懂阿拉伯语没法看
看了,FNN笑死。你说的编辑是不是就是指电影后期制作人员?温哥华有一家电影学院,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是它家毕业生制作的,应该就是你说的编辑吧。这两周我也一直忙于拍电影...LOL....制作一个搞笑的小视频《Binomo起源之星球大战版》。取材于前一段两个俄国人冒充波兰总理给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打电话,谎称南海有一个岛叫Binomo宣布独立了。美国大使居然信以为真,在电话里声称美国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海岛的局势尽在掌握中
这个视频制作剪辑的复杂程度远超上次的《饥饿游戏版红旗颂》。我构思筹划剧情花了几天时间;但后期编辑制作却花了近两个星期。
过去看电影,记住的总是编剧、导演、明星等,对编辑什么的是谁从没注意过。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做过,还真不知道编辑也挺不容易的。
请观赏俺的《Binomo起源之星球大战版》:
Youtube:
或秒拍:
https://weibo.com/tv/v/G2BIZnu8z?fid=1034:9fb818e572906d0ea025dc52c0b1a6c5
这部电影我一直知道很有名,前年在上海买了盗版碟放家里存着,但前几个月家里装修,碟片好像找不到了,我再找找看,其实蛮想看的。
很遗憾,魁北克电影我看的不多,无法推荐太多。但有一部Polytechnique,是根据1989年12月6日发生在蒙特利尔高等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 de Montréal的校园枪击案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Denis Villeneuve!和Blade Runner 2049还有Incendies是同一位导演。若Netflix上有,推荐看一下,希望有英文字幕。
Trailer
电影片段
台词很简单:
枪手先命令学生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然后命令男生们离开教室,只有女生们留下。女生们暗暗的手牵手,互相鼓励。枪手问女生们,“知道你们为何在这里吗?未来你们将成为工程师,工程师都是Feminist,而我恨Feminist。”然后有一女生回答:我们不是Féministes。。。话音未落,枪手已开枪。。。
看了,FNN笑死。你说的编辑是不是就是指电影后期制作人员?温哥华有一家电影学院,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是它家毕业生制作的,应该就是你说的编辑吧。
你在加拿大可以改行电影后期制作了~~~~~
你说的北京大杂院大概就是四合院吧。我小时候住的是上海独门独户的公寓楼,所以体会不到北京四合院或者上海弄堂里的嘈杂。上海也有街道和居委会,若有家庭纠纷,好像居委会或民警是会出面调解的,我看电视上都这样。说起枪击案,我忽然想起我小时候住的北京的大杂院,十几户人家共享一个院子,一点隐私都没有。谁家老公老婆一打架,或大人打孩子,还没闹大发,街坊邻居全闻声而至劝架,给双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所以那时有心理问题的人,只要没严重到需要关到铁笼子里锁起来的程度,还没到杀人放火的阶段就被居委会的大爷大妈给化解了。
看来以后美国要向中国学习,把house全拆了改成中国文革时那种大杂院,街上在弄一些戴红箍的大爷大妈巡逻放哨,枪击案能下降99%|
人类为何追杀复制人,复制人有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后为何想Rebel了
人类为何要追杀复制人,和当年毛主席为何要除掉已经写进党章里的接班人刘少奇、林彪的原因是一样的-----既然你已经拥有能取代我的能力,哪天你一造反俺不就完了嘛...
复制人有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后想造反,与古代皇帝不信任大臣却信任太监的道理是相同的----太监是没有后代的。所以即使像权力达到了像魏忠贤那种程度的“九千岁”太监,他篡党夺权当了皇帝也没法把江山传给后代,所以自然不会有谋反称帝之心,而是跟在皇帝屁股后面享受荣华富贵就满足了。所以皇帝把权力交给太监不用担心太监谋反。大臣因为有儿子孙子,就算皇帝赐给他的好处再多,大臣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能享受同样的好处。只有当了皇帝把江山变成自己家的,才能保证子孙后代永远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有后代,是大臣如董卓王莽袁世凯之流篡位称帝的动力。
这次“包子露宪”,网上许多人都把包子比成袁世凯,以袁二称之。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包子露宪之所以在党内各派中没遇到多大阻力通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包子无儿,只有一女无法继承大统,任期再长也无法把“党天下”变成“家天下”,所以党对包子就像皇帝对太监一样,比较放心....
Red Sparrow等盗版碟出来我再看,大表姐的Mother我看到碟片了,因为是恐怖片,我胆子小,不敢看,就没买。
还是喜欢大表姐在《饥饿游戏》里扮演的角色Katness,《passenger》还有《Serena》里的大表姐也不错。现在大表姐走恐怖片路线和性感路线,我有点不习惯。。。
我在想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要么是好莱坞竞争激烈,新人倍出,要么是大表姐没有和制片商发行商搞好关系,要么是大表姐的经纪公司不给力,没有做好应该有的市场宣传,我暂时没有想到第四个原因。。。
原因很简单啊..你怎么把你学的老本行给忘了:
片商就是资本家,这些演员、导演、编剧都是资本家的雇员。资本家雇一个演员的唯一一个原因,是他指望这个人替他挣钱。一个演员拍的片子票房不高不能给老板挣钱,他对老板说:“俺这是艺术,阳春白雪普通观众理解不了”,对老板而言和他说“我是笨蛋不会演戏”没有什么不同----反正电影没人看,老板投资赚不回来,下次老板肯定不雇他了。
说实在的,这几部片子大表姐本人的表演还是不错的,片子不卖座,大部分原因出在剧情剧本上。像Mother太艰涩难懂;Red Sparrow作为一部间谍片,剧情太拖沓且有许多逻辑错误。但一个明星的Star Power包括观众认为他会正确选择剧本。如果观众对大表姐选择剧本的品味丧失信心,大部分人以后就不会为了她出演某部电影而去看,那她作为明星的价值也就丧失了。
前几天买了青春爱情科幻片《The space between us》的碟片,回头有空看看。
Trailer
一部好的青春电影不能没有好听的电影音乐~~~
Banners—Shine a light
我在等上海出盗版碟Fifty shades freed!!!北美今年2月份上映的。
Zayn ft Rihanna —Angel @ FSF soundtrack
看起来像挺有新意的故事。以前的科幻片都是人类探索太空或外星人访问地球,这个是在太空长大的人类回到地球。
看视频的前半部分,让我联想到了习主席给中国人民侃中国梦;后半部份,像从小就出国的小留海归回国...
这个你可要当心点。盗版碟肯定是没删减过的,在国内的法律和警察眼里属于“黄碟”。
中国的“国情”,你回国后还需要慢慢地体会。因为许多法律都定得不合常理,所以就造成了许多灰色地带。像五十度灰这种电影就是例子。平时警察不想管得时候,满大街探摊贩随便卖随便买。可万一哪天警察,也许只是因为要评职称、评奖金...需要报成绩了,他一抓"买黄卖黄"的罪犯就一大把。所以你看国内警察最喜欢干的,除了查酒驾超速,就是“扫黄打非”。因为既容易出成绩,又不像抓真罪犯那样需要冒生命危险。
问题是万一他们抓的时候让你赶上了....
我看完这部青春爱情科幻电影了!Sooooo touching. 总体感觉上,爱情部分像大表姐演的科幻爱情片《Passengers》以及Kristen演的科幻爱情片《The equals》,回头我把这三部电影放在一起写个青春爱情科幻类电影的影评,今天先单独写这一部的影评。
你说的没错,电影后半部分很像描述小留海归回国的总总不适应,包括文化,思维方式(Mentality),物质,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不适应不习惯:)影片男主人公非常年轻,只有16岁,他从小在火星出生与长大,他既是地球上的人类,又是火星人,这种双重身份就特别像海归后的留学生,既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又是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说一口流利法语或英语的歪果仁。我出国时还不算小,20岁出头,但已经对这种双重身份深有体会,更别提那些在上海工作的ABC,CBC和FBC了(France born Chinese)。
我最喜欢看这部电影中,火星男生到了地球以后,到处问身边的人,你最喜欢地球的什么,想借此多了解一点地球。火星男生在地球上的girl friend,同样是高中生,却已经相当独立与成熟,非常老练的带着他一路开车一路闯荡美国和墨西哥,解决旅途上遇到的一切问题。作为一部青春电影,The space between us想传递给年轻女学生的信息是非常正能量的—“你虽然只有16岁,但你已经可以独挡一面,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无独有偶,我喜欢的青春科幻电影Divergent系列里也是传递相同的正能量,因为Tris也只有16岁,却可以作为leader带领大家为反乌托邦的伟大事业而fight。我只能说,16岁的中国女生男生,做不到北美欧洲同龄女生男生的独立与自信。这是中国年轻一代与北美及欧洲年轻一代的差距。
先写这些,回头再补充:)
来看看Final scene,火星男生最终还是告别地球,回到火星上,而地球女生,为了到火星上和男友一起生活,在NASA苦练成为一名女宇航员:)Happy ending!
The Space between us可能适合天真一点的人看:)你可能觉得情节和人物情感太简单,挖掘得不够深刻。
Mad Max都拍了好几集了,我在Montreal一直看到有上映,不过我没去电影院看。
新《东方快车谋杀案》在上海上映过,我没去看,不晓得讲什么的,老版的更没看过了。《古墓丽影》上海上映了,我也想看!同时上映的还有一部《环太平洋》的续集。
PAcific Rim 2 Trailer
《古墓丽影》昨晚看好了,3D版本,好看!!!
电影一开始,女主角Lara在练拳击,我想起了Divergent里Tris在勇敢派训练的镜头;当Lara在岛上用弓箭射杀敌人时,我又想起了Hunger games里的Katness;最后大家被日本Death Queen的病毒感染,我又想起了Maze runner。你看看,古墓丽影就是这几部电影的综合体啊!
我喜欢看年轻的Lara穿着黑色机车皮夹克,帅气的走进Croft大楼,说要找Anna,前台说快递员走另一边,然后得知她不是快递员,又问她要名字登记,她说她叫Lara Croft。人家是这幢大楼的继承人好不好,白富美啊。但这个伦敦的年轻白富美不买包包不穿名牌不化妆不炫富,却喜欢拳击和骑自行车,也喜欢去孤岛探险,还会攀岩啊射箭啊,全才的节奏。我想她和亚洲帅气男明星(想不起来什么名字,脸熟)应该有擦出火花吧:)
电影结局,是不是说Anna其实是Trinity的幕后操纵呢?
在盗版碟小店看到过这两部电影碟片,很想看Alicia的电影,看完有空写影评!
话说上海盗版碟小店都开在好地方,不是你们想象的什么地摊儿:)比如我们单位附近的宝庆路以前有一家,有时候中午和同事吃好饭我都会去兜兜,现在这家关了。但我在新乐路又发现一家,每次周末去都发现好多老外在买碟片,还用流利的中文问某某电影有没有,好好笑。
昨晚刚看完《太平洋边缘2》,整个一个大烂片。除了巨大的怪物外,几乎没有一个主要演员有像样的表演,而影片故事情节却杂乱无章,主次不分。我甚至都看不出来这部片子谁是主角。影片里华人演员不少。占用片长最长的一个,我用Google一查叫Tian Jing----从没听说过,心想怎么会居然有人叫“天津”。后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此人叫景甜,不出所料又是一个演技不怎么样,靠当大款二奶上位的“明星”。倒是男演员张晋演得不错,符合他扮演得角色。估计大概是男人没有二爷当,只好凭真本事吃饭靠演技争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