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后去看了电影The circle, Emma Watson和Tom Hanks主演,这部电影我在纽约和蒙特利尔都看到了电影海报。
电影镜头一开始是Emma独自在湖上划皮划艇,看到电影后面我意识到这个电影镜头在后来是故事关键的转折点。。。先不剧透了。。。
怎么说呢,我把这部电影归为单纯的科技悬疑片,不是科幻片,没有幻,只有一堆的问号,这些问号在电影的最后都解释清楚了。
Emma无意中被朋友推荐进入一家知名的IT公司The Circle 工作,薪水也比原来的customer service 高了不少:)Emma的爸爸患病,需要4000美金的治疗费,所以年纪轻轻的Emma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都努力提高自己的performance. The circle就像许多大公司一样,常常会给员工提供培训,Tom Hanks作为CEO也常常上台演讲,和大家解释公司开发的先进技术,无处不在的Camera。Emma一开始对这些高科技也是似懂非懂,持怀疑态度,直到一次危险的经历之后,她彻底赞同公司一直广泛推进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camera。她“勇敢”的戴上了一个camera,24小时除了睡觉和洗澡之外,她的工作和个人生活都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直播,就这样她慢慢变成了公司的红人。这是电影里的第一次反转,一个稚嫩的喜欢划皮划艇的美国女孩在职场上不断的得到promotion。
无处不在的Camera真的好吗?个人隐私因此受到了多少影响?为何Emma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不再和Emma交朋友?新科技和社交网络的负面作用会不会kill person? 慢慢的,电影有了第二次反转。。。
这部电影共有三次反转,结尾时是第三次反转,Emma对The Circle推行的高科技最后是怎样的一种态度?
从剧情上看,这部片子表面上是科幻片,但其实是打这科幻的名义对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这种手法与2001年斯皮尔伯格拍的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非常相似。在AI中,斯皮尔伯格描述了科学家为一个孩子昏迷步行的家庭创造了一个会爱父母的机器人小孩替代品。但随后那个家庭的孩子意外康复了,而机器人孩子最终被抛弃。于是机器人孩子开始了寻找蓝仙女把自己变成真正的人类孩子好赢回妈妈的爱的旅程。在影片一开始,编导就接影片中另一位科学家之口,问出了:“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像人类的孩子爱父母一样爱人类的机器人,那么人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对这种爱给予回报?”这样伦理层面的问题。
拍这类片子,最大的难点是如何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观众享受其中。否则影片会变成像政治课哲学课那样冗长无聊的说教。从目前The Circle在评论界的反应以及票房来看,这部片子在这方面处理的可能不是太好。许多评论都说它“虽然有豪华的演员阵容,但题材陈旧、冗长无味”。
说起camera,干脆把这部片子改成The Hunger Games的前传算了---说The Capitol的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技术,就是The Circle发明的。这样肯定能吸引不少观众让影片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