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怎么就不明白呢?压根就是吸引眼球做个免费广告,你以为她笨啊。:wdb5:

谁你怎么说都可以。我内心的想法,谁你怎么猜测,我要说不是,你非要说是,我要说是,你又要说不是。谁你怎么说都可以。

反正我朋友也是要干活的,并不白拿钱。当然,您要不服气,也大可贴个广告和他竞争。当然,我会比较NICE,不会对你MEAN,我肯定不会说你是为了拉自己的业务广告,才在这里和我争论不休的。
 
最后编辑: 2013-02-0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是否能列一张关键词索引表置顶,把每一个专有名词都用白话解释一下呢?

[FONT=宋体]比如:不了[/FONT][FONT=宋体]义,分别念,法相,识,外境,分别识,安立对境,等等等等,可以按汉语拼音排序。[/FONT]
[FONT=宋体]这样可以方便理解和讨论。[/FONT]

[FONT=宋体]读者当然可以自己去找解释,但可能跟你的解释就不是一回事了,容易造成鸡同鸭讲。[/FONT]

[FONT=宋体]同时也可以把你的主讲帖在顶楼里建立索引。[/FONT]

[FONT=宋体]仅供参考。[/FONT]

怎么建立索引,我不会做这个功能。如果你会,可以教我。

你真要感兴趣,你可以把因明讲记的电子版下载,自己搜索。或者查正宗的佛教字典,定义应该出入不大。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智悲佛网,索达吉堪布的网站,对佛法因明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浏览,有因明讲记全部的内容。因明还是老老实实让大家听上师讲吧。

我已经在这里介绍过了。可是并非所有的人愿意去看四大本厚厚的书。我按照这本书的原意,摘录了一些笔记,想引出一个话题。书我就不贴了,反正被这个话题引发兴趣的人,最终会自己去看。

佛教徒可以选择闭门打坐,也可以选择在论坛上发贴。别人的发心,不是圣者,永远不可能去做什么判断。只要发帖人没有故意曲解原意,就问心无愧了。您要是喜欢来一起讨论,欢迎。如果想自修,或者觉得不方便和我讨论法义,那也随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我不是看过,我是跟上师学过。讨论可以,但不会在这里,我会上智悲佛网论坛向法师和道友请教。那里有很多专题。所以我建议你如果不是以弘法为目的的话不要在这里讨论这样的话题。阿弥陀佛!

那随你便吧。至于我是什么目的,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圣者,没有他心通,永远不要对别人的目的种种猜测,因为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并非您的对境。

你的建议我可以领受,但是我和您想法不同。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对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明的人,您觉得可以马上拉到佛教网站去听课吗?而且,如果你真正的听过索达吉堪布的讲课,他为什么好几次说-要学因明的人,哪怕在马路上,也要拉住外道说,来,我们辩论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破佛教的道理。呵呵。请多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吧。

拿因明,和法师讨论,和道友讨论,和外道讨论,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索达吉堪布并没有说,学因明,你们不要和外道随便讨论,以免泄露我们佛教的机密。请您再多思考一下吧。

阿弥托佛。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你真想展开辩论,倒是可以针对一个不信轮回或因果的的人,运用因明来推翻他的论点,比如有一个人说前后世不存在,你怎么推翻它,我觉得这样有点意义。至于因明的具体内容就去看上师怎么讲解吧。呵呵!你一上来就讲那么多的佛教的名相,没学过佛教论典的有几人能看懂呢?

建议很好,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另外开个帖子,专门讨论为什么有前生后世。如果你开贴,我很乐意来参加讨论。

如果我来开帖子,我精力有限,做两个辩论帖的楼主,怕是没有时间回答大多数人的提问。

这些名相,都是书里面的精华部分,如果连那么小的帖子也不想看,他们会去看大部头的书本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顶练莲花指走火入魔贴

:wdb2: 已经有人说是我在说你是个无毛猪,我选择不发言了,帖个不解。想来那个人应该满意了。
 
最后编辑: 2013-02-0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说句题外话。

之前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学校里面呆的时间长,崇拜科学和数据超过一切,你要是说什么,我就会问-有证据吗,有数据吗,怎么证明你说的那个?因为我是理工大学的,我周围的人和我一样脾性的多,虽是女人,我觉得我足够理性。我大学的论文,是针对一个社会现象,收集一大推的数据,然后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作出漂亮的数据,然后凭着数据来论证我之前的假设。写到这里,就想到自己在计算机房熬夜,红着眼睛输入数据的夜晚啊。

我最讨厌别人神神叨叨的,相信老夫子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唯物论的教育,深入骨隧。外境不是物质世界吗,人死如灯灭,前生后世有吗?如果真有,为什么神鬼就不能在凡人前现身呢,没有看见就不存在,不是吗?

当然,悄悄的,我也看过老庄,道教,佛教,基督教的书。目的是什么,因为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我坚信,不懂不能随意下结论,我要先搞明白别人观点的来龙去脉。才能在讨论中,接受或者拒绝,并给你若干理由,这样打击别人也是有武器可以放,随便骂人或者下结论,不是我的风格。因为我是学过科学的。您看,我的思路还是偏理科的吧。

思考过唯心论和唯物论。当然啊,我没有能够看进去,因为各种各样的观点太多了,各不相同。老实说,我觉得我自己没有能力对这么多的观点下结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观点没有数据支持,上帝造人也好,万法唯心也好,随便他们说罢,我又能到哪里去收集数据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是与非呢?心这个法,不是色法,没有颜色和形状,连机器也不能探测到心的活动,又哪里有心活动的数据呢?基督教古老的神迹见证,能把它当作历史书来读吗?尽管他们自己挺相信的,这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他们的神迹,并非我亲眼所见,虽然我不能说别人说谎,但是我也不能轻易接受。

后来,也去参加宗教团体的活动,我承认,有的人非常非常NICE,远比我有爱心。自己私下觉得,我碰到的基督教的团体比其他宗教更加热情。活动也丰富多彩,唱歌,跳舞,野餐,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他们的见证并没有说服我。承认自己太过理性。别人的泣泪故事没有足够催动我,加入这个信仰。以前看电视剧,演员哭的稀里哗啦的,还是没有到火候能让我跟着流泪。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小的时候,那个时代,当红的小生马景涛那个声嘶力竭的哭脸苦情,总使得我大笑不止,我太冷血了,自责一下。

佛教团体的人,相比之下,比较淡漠和枯燥,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热络的联系或者活动。他们聚在一起,大多是做超度,静坐,念经啊。有些老居士,废话也不喜欢与人多说一句,并非象教会中人那样对新来的人嘘寒问暖,唠话不止。很多人喜欢闭门自修。你问他们什么心得体会,大多不肯说,或者是让你自己去看书,还有一类佛教居士,不喜欢和别人,特别是外道讨论,宁可自己内道中人,关门聚在一起,或者专门聚在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佛教论坛说话。为什么呢?可能是一下子用因明解释,别人没有系统学过,很难跟上思路,跟外道费这个劲干什么呢?反正他们爱信什么信什么。再说,碰到爱骂人的,自讨没趣。跟他对骂,失去了佛教徒应有的修养。普通人很傲慢,你跟他说简单的公案,他不容易起信,跟他说难点的因明,他们又不容易跟上思路。总之,不管是难的,还是简单的,怎么也不讨好,费那个劲干嘛。指点他们一本书,他们爱看不看。我自己有的时间打坐修心,跟他们多说,也是浪费时间不是。当然,佛教徒也会说,不要让别人随便造诽谤佛教的恶业。因为在和外道争论的过程中,外道如果一生气,说了一些对三宝瞧不上眼的话,是要造恶业的。所以没有必要和外道多说什么,免得他们多造恶业。其实,外道对三宝的怀疑,又不是从争论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上辈子起,就已早对三宝不生信心了。你和他的讨论,并不能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倒是有可能,令他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想法。至少,对理性的人来说,哪怕他不愿意承认你的观点,公开讨论也并非坏事。

还有一些佛教徒,想法也是很独特的,自己不愿意和不认可佛教的人多说什么,和外道有什么可以多讨论的,免得他们造业,也不愿意让愿意发言的人,在这里多讲。总是去追究别人的发心如何如何。其实,有这份心,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发心就可以了。

不过还好了,我之前我碰到一个佛教徒,非说因明是密法,要我注意保密,万万不可泄露。

我倒是觉得,佛教徒也没有什么,只是一个标签,是一群人而已,习气想法各不相同,只是都皈依了佛教而已。


在我没有碰到因明之前,我也曾经是一个外道,我自己也是很长时间,摸不到门道。因为并没有人,肯跟我开诚布公的交谈。我一开始被指点看的书,大多是因果报应的公案,比如某人前世不好,现在受苦了,或者现在不好,下辈子投胎做了猪什么的。你们说说,这又让我到哪里去收集他们前辈子如何如何数据,难道一头猪会告诉我,它的前生原来曾经是人吗?所以我还是怀疑,再比如,某人现在对佛像磕头,将来一定可以成佛。这个将来的事情,叫我如何现在论证?当然,我不会下结论说这一定不成,我存疑总可以吧。

因为前生后世的数据收集不到,无法下结论,这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我的内心的疑惑。如果我有疑惑,我宁可选择怀疑,也不能把自己的认可交给任何宗教。

直到遇到因明,我才真正从内心皈依佛教。才知道原来还是有一种方法,在你没有亲眼现量看见的情况下,而且在没有办法收集数据的条件下,别人给你说一个观点,你有一种武器,运用得当,或许可以去检测别人推理的正确性,同时也检测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一开始学,我就很惊讶,原来没有学过因明和学过因明就是不一样。没有学过的人,连自己的颠倒非理作意,自己也是丝毫不能察觉出来,而学过的人,至少自己能知道,这是一种不大合理的说法。而不会说”因为我觉得如此,所以就是如此。”或者“我也没有什么理由,凭着感觉大概如此吧”。学过因明的人马上明白,这些话理上根本不成立。

虽然要学会用这个武器,并不容易。但是我这个较真的个性,宁可去学一个不容易学会的武器,也要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能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推理武器,可以检验别人的观点正确,再怎么困难,我也想去学学看。

现在,我自己在学习,确实体会到因明是一种神器,虽然不好学,但是一旦学会一点点,哪怕是一个颂词,你内心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别人乱七八糟的观点,根本不能左右你。只要透过那种表面上比较难懂的专业名词,就能抓住它的真意了。再说了,不管文理科目,学什么专业,开始没有一堆难懂的专业名词呢?克服这个困难,后面就不怕了。俺是受过教育的人,还能怕被专业名词打击住。

写到这里,我也算是给因明讲记做个广告吧。你如果想弄懂,不要怕,和我一样的慢慢啃。每天看一点点,总有弄通的时候。不就是一点专业名词,还怕了你了?!
 
最后编辑: 2013-02-0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FONT=楷体]要讲的题目,叫做《饶益有情九观察》。也即菩萨利益众生之时的九种观察方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一、观察的必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为什么要观察呢?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虽然发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饶益一切有情,但事情的结果能不能真正利益众生,还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如果没有善巧方便,则虽然发心很好,出发点也很纯正,但结果却未见得很理想,所以,在饶益众生的时候需要观察![/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而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利益众生。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利他,然而,在此过程当中,许多人会被遇到的各种问题所困扰,不知道该做不该做,如何才是正确的取舍。经常也会有人问类似的问题,我想,学习了这九种观察方法以后,大体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饶益有情九观察》,出自华智仁波切之手,是作者的一个笔记。华智仁波切,是宁玛派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的名字,有些中文书里翻译为“巴楚仁波切”,还有些翻译为“巴珠仁波切”等等,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实际上是一个人。此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学习。[/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华智仁波切在这个笔记中讲到:任何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自从发了菩提心以后,唯一的工作,就是直接或间接地饶益有情。无论是听闻、思惟、念经、磕头等等,中心就是饶益有情,出发点就是利益众生,然而,就像刚才提到的,虽然出发点或者动机相当不错,但凡夫在做任何一个事情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不一定能真正地饶益众生,非但如此,同时还极有可能会对众生造成不同层次的伤害,所以,大乘修行人需要有智慧,需要理性的取舍,假如没有智慧而盲目行事,即使想利益众生,也会遭遇诸多问题而难以辨别,因此,学习九种观察尤为重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利益众生的人,最好能有神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虽然大乘佛法不会专门追求神通,不过也强调神通,因为利益众生需要有神通。如果有神通,就能对一件事的结果和过程了如指掌。通过神通观察,认为某件事情对众生有利益,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否则就可以放弃。要有这样的抉择能力,必须具足神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阿底峡尊者又接着说:如果没有神通,就应该精通比较灵验的圆光术。[/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什么叫圆光术呢?圆光术属于占卜打卦的一类,西藏到现在还有,非常灵验,比普通的打卦还要灵。通过它可以看到未来的一些事情,不是算出来的,也不是通过打卦而得来的,而是利用一个镜子,由修法成功的圆光师或瑜伽师修持念咒以后,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一些预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圆光术并不是有些人解释的所谓“封建迷信”,“用来欺骗钱财、麻痹民众的一种手段”。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用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清楚,然而却真实存在。当然,除了佛陀的智慧以外,任何一个神通,或者类似于圆光术之类的占卜打卦,都会有漏洞,不会百分之百地准确。不过,由修成了的人去观察,绝大多数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结果多半不会有错。[/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既没有神通,又不懂圆光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想去饶益众生,该怎么办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某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做出取舍,认为该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这是比较适合我们的一个理想方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们都正在发菩提心,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有相当标准的菩提心,但大家都很向往菩提心,欢喜大乘佛法,愿意发心去做饶益众生的事,因此就更应该懂得这些观察方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二、观察的方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一)第一个观察,是观察自他利害。[/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总的原则。如果对自他双方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利益,原则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为什么说原则上呢?因为我们往下还要观察一些其他内容,所以只是强调原则上可以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小乘的原则是不一样的——如同一个倒立的金字塔,顶宽下窄。小乘戒律制定得清清楚楚,只要超越了这个范围,不谈什么对众生有利或是无利,不允许的就是不允许,因此在每一个言行举止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利益众生,只要没有任何自私心,纯粹为了利益众生,无论是戒律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也罢,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宽松,都留有余地。不过,这个宽松度需要有菩提心作基础,有了稳固的菩提心基础,做起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善还是恶,实际上都是大乘佛法。尽管如此,这个余地我们一定要清楚,不是说大乘佛法不需要戒律,而是强调它需要有菩提心的基础!这是第一句话。[/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任何事情,只要对自己或他人有伤害,即便看起来是善法,原则上都放弃。这里讲得比较笼统,详细的细节,下面还要分析。[/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任何事情,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众生有害,原则上要放弃。无论是做这件事的过程,或者是最后的结果,只要对众生造成伤害,原则上不能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乘佛法一再强调自轻他重,自轻他重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理论,它是一种高尚、切实的行为。只要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应该了解并修持这个修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4、任何事情,在做的过程当中,假如对自己有伤害,但是对众生却有利益,我们选择做还是放弃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要做!”,但实际上面对这个难题,我们还是需要慎重考虑。[/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虽然从高层次的大乘境界来说,如果对众生有利,则哪怕对自己有伤害也应该做,然而,倘若从细节上详细分析,则佛也没有这样要求所有的大乘行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佛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根据自己学佛的层次来判别决定,观察自己属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再作不同的选择。[/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乘修行人的修行境界,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刚刚起步学习大乘佛法,正准备发菩提心的时候。像我们这里的很多人一样,还没有进入到大乘的资粮道、加行道,目前还不属于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但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第二个阶段,是处于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十一地,就是佛。佛是不需要这样观察的,除了佛以外,其他的大乘修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的人,虽然听闻了很多大乘佛法,内心也很羡慕大乘修行人,喜欢大乘修法,但毕竟自己还没有发起标准的菩提心,还没有真正走上大乘道,连资粮道都没有开始,更谈不上五道十地了。即使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在心相续中生起世俗菩提心,可是,现在还不是菩萨,只是一个预备的菩萨,是还不具备标准菩提心的凡夫。[/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佛告诉我们,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就好比是一棵刚刚生长出来的药树苗芽,需要好好保护。如果能善加保护,使它茁壮成长,将来它长大以后,就可以制药,解决许多人的病苦。[/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打个比方说,假如一个病人患了一种特殊的病,需要吃一种特别的药才能治好他的病,然而,在任何一个药房里,都没有现成的这种药,只有栽培药苗并使其长大以后,病人才有机会服用这个药。那么,在这个药苗还没有长成之际,保护这个苗芽是不是为了保护这个病人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出于纯粹自私的目的——为了偷懒,或者因为害怕麻烦,而把自己说成是药苗,这是不合理的。只有有了菩提心,才可以说“保护自己是为了保护众生”,这才符合实际情况。[/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换言之,这一阶段的人首先不要急着去饶益众生,保护自己最关键,因为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反而会在饶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因众生的不理解等等,而使自己受到伤害。而且这个伤害很可能会成为根本上的伤害——使自己生起厌烦心,认为大乘佛法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很难,进而退失大乘发心,转修小乘佛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一旦退失,就不一定有再次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不一定有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这的确非常可惜,所以,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还是尽量不要伤害自己。这里所说的“不伤害自己”,并不是说不要自己受苦,不要自己辛苦,而是要保护自己学佛的积极性,保护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譬如说,本身财布施是很简单、容易的,不过,假如在财布施的过程中遇到了骗子,我们能做到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吗?肯定做不到。如果做不到,是不是就违背了大乘佛法的原则呢?如果是。那我们这些刚刚起步的人,就根本没有办法修学大乘佛法了?于是,我们就会被这些问题困扰住。[/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向我们索要车子、房子等贵重物品,我们即便给他了,在物质生活方面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真的要忍痛割爱把房子、车子给别人,心里还是没有办法接受。[/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因此,有些人会觉得学修大乘佛法与现实生活之间,不但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处处充满了矛盾,此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就显得异常重要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其实,大乘佛法留有这样的选择余地,需要这样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天发了菩提心,就一定要马上将身体等所有自己最珍惜、最喜爱的东西布施出去,而是根据自己的心力,能够承受多少,就布施多少。这样选择回避,并不违背大乘佛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有一天我们心里生起了真正标准的菩提心,证悟了空性,得到了菩萨一地的果位,那时,连自己的肉体都可以欣然布施,其他身外之物就更不在话下了。从那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益更多的众生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二个阶段,就是菩萨五道十地里面的资粮道和加行道。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虽然也是凡夫,但已经有了标准的菩提心,对空性等大乘观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丰富的修行经验与体会,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地以上的菩萨境界,但相对第一阶段的人来说,利益众生的条件也比较成熟。[/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这一阶段的人在发心过程中受到损害,就需要观察自己与众生的利害轻重。[/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如果做一件事情对众生有利,对自己有害,但自己的菩提心却不会因此而退失,修学大乘佛法的积极性也不会受影响,只是在生活上或其他方面受到一些伤害,然而对众生不单是生活上的帮助,而且对他以后走上解脱道、获得佛的果位有相当大的利益,那么就一定要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下面讲第二、第三个观察时,还要针对这一情况作详细讲解。[/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三个阶段,就是菩萨、圣者的层次,大乘佛法的圣者,是已经超越了凡夫境界,证悟了一地以上的菩萨。[/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菩萨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完全不考虑自己。因为菩萨已经真实地证悟了空性,所以不会有太大的痛苦,即便有也不会退转,学习大乘佛法的积极性永远也不会受到损坏,只要对众生有利,任何事情都可以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以上所述,是第一个观察的内容。第一个观察告诉我们,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的人,可以回避许多事情,尽管对众生有利,还是可以不做。即使不做,也不会违犯大乘戒律。佛也允许在这个阶段保护自己,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二)第二个观察,是观察利害轻重,也即观察对自己与众生损益的轻重大小。[/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如果一件事情直接或间接对众生有极大的利益,但对自己也有一些伤害,不过伤害不是很严重,不可能从此就不发菩提心、不学大佛法或者干脆不学佛了,无非是在身体、心理上,或者生活方面上受到一些伤害,既然利益大于损害,那么无论任何事情,理应选择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前面提到过一些原则性的选择,但此处是详细的剖析。[/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如果做一件事情,对众生有利,对自己有害,但是对众生的利益微不足道,而自己受到的伤害却非常严重,则可以考虑放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那么,其中严重不严重的界限在哪里呢?虽然也可以考虑如果钱全部布施出去了,生活上会遇到一些困难等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要看菩提心会不会受到伤害,学佛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影响,有没有因果取舍上的疑虑。如果这些有问题的话,就可以选择不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此时的保护自己,实际上就是保护众生。不像现在有些人所说的:“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好,非常符合佛教的宗旨,但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他们所谓的“保护动物”,其实就是先让他们多多繁殖,以后自己可以吃更多动物肉,用更多动物皮,或者让更多的动物来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这个说法的立足点,完全出于自私自利,丝毫没有利他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看过一个纪录片,片名叫做《为什么不能吃它们?》。想必你们都看过了吧!在看了里面的有些内容以后,我感觉很失望!他们请了很多专家、学者来分析,怎么样保护动物,怎么样保护环境等等,说到最后有些人还是认为,吃动物是正大光明、天经地义的,只是吃法上应该人道一点。[/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还有一个纪录片,纪录了电视台邀请很多专家、学者,分析人应不应该吃野生动物的过程。我听出来的结论就是,除了野生动物之外,其它的动物吃不吃根本不需要讨论,吃是理所当然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此处所讲的,是真正的利他心,没有丝毫的自私动机,否则就不叫大乘佛法。符合大乘佛法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应从纯粹的利他心出发,无论通过哪种表达方式,只要有自私心的成分,就不能称为大乘佛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如果一件事情对众生的伤害和对自己的伤害一样大,该怎么取舍呢?那就要看自己的境界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假如是停留在最底层境界的人,也可以考虑不做。即使不做,也不会犯菩萨戒,不但不会犯菩萨戒,而且也是一种很理性的选择,这很重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是停留在第二个阶段的人,则可以考虑做这件事情。尽管对众生的利益没有超过对自己的伤害,但自己的菩提心却不会因此而退转,修学大乘的积极性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理由考虑以利益有情为重。[/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是第三阶段的登地菩萨,就根本不需要观察了,菩萨随时随地、面对任何事情,首先都是考虑众生,无需考虑自己,因为菩萨已经证悟了无我空性,对他来说,名利、钱财等等都是可有可无的过眼烟云,即使在名利、地位、身体等任何方面受到损害,菩萨也根本不会像凡夫那样受到很严重的伤害,根本不会妨碍他利益众生的事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三)第三种观察,是观察生命的等次。[/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也许有人会问:佛教不是主张众生平等吗?尤其是,佛陀还提倡任何众生都不允许伤害,所有有情都要度化,那为什么要观察生命的等次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然,如果两个生命需要救助,而我们也有能力和条件营救两个生命,这种情况就不需要观察两个众生的生命等次了,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譬如说,在两个众生当中,我们只能救一个,又该如何选择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再举个例子,假如有人在海上航行时,不幸掉落海中,而救生艇只能载两个人,却有七、八个人急需救援,如果此时救援的人是学大乘佛法的佛教徒,他是没有选择地随便救两个人,还是有选择地观察呢?佛告诉我们,此时还是需要有所取舍。如何取舍呢?就是观察生命的等次。[/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生命的等次以什么来区分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在六道轮回中,当然人是高等的生命,除了人以外,旁生、饿鬼、地狱众生,都是低等的生命,从某种角度来说,天人、非天也是低等的生命。因为人有智慧可以修行,可以选择解脱道,如果能走上解脱道,自然可以自利利他,而其他道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如人类,只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地完成自己的世间生活,无法自由地选择出世间的解脱道,更谈不上度化众生了,因此,佛陀便以此来区分生命的高等和低等。[/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从小乘佛教来说,无论是居士戒,还是出家人的戒,都有杀、盗、淫、妄、酒的禁忌。其中的杀生,指的就是杀人,只有杀人才会犯根本戒。[/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为什么杀人犯根本戒,杀动物不犯根本戒呢?在小乘戒律里面,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这说明,小乘佛法也认为生命有层次。[/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盗戒亦是这样,只有偷人的东西,才会犯根本戒,偷动物的东西不犯根本戒,其中也是这个原因。[/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然,从生命本身来说,无论是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最珍爱自己的生命,但是,对整个人类或者整个众生来说,某个生命的存在,对其他生命产生的影响和奉献却是不尽相同的。佛陀曾明确地说过,在整个宇宙生命界当中,如果人的因缘条件成熟了,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还可以自利利他,可以引导其他生命解脱,因此,人生的机会非常非常难得,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动物的生命价值有点不一样。[/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有人会问,佛教强调的众生平等,意义又是什么呢?众生平等是从众生自己的角度而言的——无论他的生命或是他的存在,对所有众生或者人类有没有贡献,他都会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害怕失去自己的生命,就此而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哪怕是蚂蚁、蚯蚓、飞蛾,都应平等相待,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众生,这就是佛教所特有的“众生平等观”。在这一点上,其他宗教并不这样认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佛陀出于全方位的考虑,确定了什么时候众生是平等的,什么时候众生是有等次之分的,分得相当清楚,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有所取舍。[/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这种区分方式,与生物进化论里面讲的“因为一些动物还没有来得及进化,人已经进化了,所以人类才是高等动物”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很显然,其中高等、低等的界定,并不是根据进化的程度,而是看能不能自利利他。[/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如果需要营救的生命同样是人,也需要观察:对整个生命或人类社会有贡献的,是高等的生命;只能养活自己而没有任何奉献的,就是低等生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应该先救哪个人呢?当然要去救对众生有利益、有奉献的人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之间,只能选择救一个人的话,救谁呢?可以肯定的说,要救学佛的人。当然,这不是因为学佛的人是我们的同伴才去救,佛早已证达了自他平等,不会有这种片面、偏私的看法。但是,得到人身是很难得的机会,而信仰佛教,走向解脱道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此时我们不救他,却救了不学佛的人,岂不是太可惜了?!对另外一个人来说,他只是出于本能地珍爱自己的生命,从未有过修行的境界,只是普通的人身而已,即便失去以后,还会有机会得到,虽然机会不多,但还是会有的。比较而言,修行的机会却稍纵即逝,因此还是要救学佛的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同样是两个学佛的人,又该如何选择呢?那就要看对方是修学大乘还是修学小乘的了。虽然学小乘的人跟普通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机会也非常难得,但与学大乘佛法的人比较而言,还是有着高低差异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学大乘佛法的人如果能继续活下去,能有继续修行的机会,他的修行会给许多人带来幸福、带来解脱,而学小乘的人即使修行成功,最高的境界也就是自己的解脱,对众生的解脱没有太大的利益,所以首先要选择学大乘的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笔记当中还说,无论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对畜生等一些低等生命有帮助、有利益,却对人类有伤害,这件事情做不做呢?佛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原则上不做,但假使从细节上考虑的话,就需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和要求。[/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事对高等众生有利益,却对低等生命有伤害,这件事情做不做呢?原则上可以选择做,但是要观察。譬如说,以我们的能力、条件,只能救一个众生,是不是肯定要救人而不救动物呢?这个不一定,需要通过观察来决定。如果被救者是个坏人,得救后对其他生命有着极大的伤害;而动物尽管对人类或其他生命没有什么贡献,却也不会破坏其他众生的生存、生活,可以说无利无害,那么,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宁可选择救动物。虽然救人一命是很光彩的事情,但如果后果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不利,就要放弃,所以,特殊情况一定要经过慎重观察而决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事实上,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确定营救对象的衡量标准,就是对整个生命或人类的贡献与伤害。[/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四)第四个观察,是观察生命的数量。[/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对一群人有利益,对另一群人有伤害,况且双方的条件是相同的——同样是人类,同样是学佛的,同样是学大乘或是学小乘的,或者都是不学佛的,而且在境界、贡献、层次上面也没有任何差别,这时,该如何取舍呢?应该观察生命的数量。[/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如果这件事对大部分人有利益,对小部分人有伤害,佛的意思,是要选择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如果这件事对多数人有伤害,对少数人有利益的话,原则上不做,但要考虑前面讲的轻重情况。[/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假如通过这件事,可以让少数人得到很大的利益——解除了他们的巨大痛苦或是让他们走上解脱道等等,但是对多数人有伤害,不过伤害并不严重,只是让他们受到无足挂齿的一点影响,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生命的档次选择上也是这样,要区分轻重缓急。譬如,如果今天有人想吃鱼,而市场上却只有一条鱼,我们是不是为了避免伤害那个高档生命,为了让他吃到鱼,而选择不买鱼放生呢?当然不是这样。[/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这些问题上,千万不能错误理解,虽然鱼和人的生命档次有所不同,但利害轻重却有着很大差别。如果今天让这个人吃下这条鱼,虽然暂时满足了他的口腹之欲,可是当下就会给这条可怜的众生带来极大的痛苦,这是直接的伤害;同时也间接地伤害了这个人——因为该恶业,此人来世必定会惨堕地狱,感受无量果报。[/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换言之,我们的放生活动也有两方面的意义:表面上看,是直接利益了这些动物;另一方面,也是间接地、逐渐地利益了更多的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我们买的一筐泥鳅有五十斤,这五十斤里面有多少条生命啊!如果我们不买,他们就会被卖到馆子里面,这样就会有许多人造作恶业:首先是乡下的捕捞人,然后是中间做买卖的鱼贩子,接下来是餐馆老板,还有所有的餐馆员工——包括厨师在内的所有在这个餐馆拿工资的人,最后是吃泥鳅的人,他们都同样具备了杀害这么多生命的罪过。可以想象,一条鱼或一条泥鳅的生命,前前后后涉及到那么多的人,如果我们从中间拦腰救下来的话,第一个,在田里捕捞的人虽然也有罪过,但没有卖给餐厅那么严重,而后面所有人的罪过都全部取消了,否则,上述一连串的人都会造业,假如造业又不懂得忏悔,肯定是要堕地狱的,所以,我们的放生能让众生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利益。[/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总而言之,九种不同的观察应该完整地结合起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无误地取舍,否则肯定会犯很多错误。[/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如果某件事利益与伤害的众生数量一样多,原则上还是要做,但在做的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伤害的程度。利益众生的时候,需要有善巧方便,这就需要各位运用智慧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五)第五个观察,是观察今生与来世的利益。[/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如果一件事情对今生来世都有利益,就应该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如果一件事情不但对众生的今生没有利益,恐怕来世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利益,则无论外表再怎么伟大,也理应放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实际上,佛也一直反对形式化的东西,对众生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只是注重形式,则无论表面上仪式再隆重,显得再高尚,佛也并不赞叹。[/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如果一件事对今生有利益,对下一世却有伤害,该如何选择呢?应该选择放弃。因为,一旦做出违背因果的事情,今生也许会得到暂时的利益,然而,因果丝毫不爽,在来生因缘成熟之时,我们却要感受成千上万倍的果报,所以,要以下一世的利益为主。[/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假设我有一个仇人,要是不杀掉他,我肯定会被他杀死;而杀了他,我也许会多活几年,但下一世的果报就不可思议了,投生到地狱、饿鬼道的痛苦绝对是无法回避的,只能无奈地忍受,到时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和能力就很难说了,所以,在面临这种抉择的时候,我必须选择来世。[/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再比如,如果我今生穷困潦倒、一贫如洗,倘若偷到一、两万块钱,就能彻底解决目前的窘迫现状,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能选择偷盗。因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这笔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我毕竟生活在人的世界中,总会有办法生存下去,但二者来生的果报就全然不同了,因此,比较今生与来世的利益,应该忽略今生而以下一世为重。[/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4、任何一件事,如果对今生有伤害,却对来世有帮助,就绝对可以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刚才也讲过,如果因为饥不可耐而杀生吃肉,果报成熟之时,不仅是下一世,在将来的五百世当中,都要偿还血债——长久地感受地狱的难忍痛苦。所以,我们宁可选择使其今生受苦,即使今生会感到痛苦,然而,与下一世的痛苦相比较的话,也就微不足道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应该强调一点,笔记中主要讲的,是利益他众时候的选择,也即以观察对众生的利益与伤害为主。[/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笔记中继续说道,作为大乘行者,自从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以后,饶益众生就是今后唯一的工作,除了饶益众生以外,他没有其他该做的事情。佛给他布置的唯一功课,就是饶益众生。[/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饶益众生的方法各式各样,大概可以归纳为六度——六波罗蜜多。《入行论》中讲得非常透彻,在六度里面,包含了很多利益众生的方法。佛经云:六度当中的每一度,都分为三种,布施也不例外,有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其中的法布施、无畏布施,又可以分为很多种,这些都是饶益众生的方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做任何一件事情,想真正具足六波罗蜜多,需要具备两个或三个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一个,是发菩提心。虽然基督教等一些外道也有布施、忍辱的修法,但是不具备发心;小乘佛法虽然不太强调布施,却十分强调忍辱,但他们的忍辱却不具备菩提心,因此也不算大乘的波罗蜜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二个,是要证悟空性。做任何事,都应在证悟空性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布施的当下,最好能精通三轮体空,三轮清净,通达与布施有关的所有显相,都是如幻如梦的,如果能证悟这一点,才能纳入六度的范畴。[/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三个,是要有回向,并且要是大乘的回向,也即回向成为成佛之因。回向的意思,就是把善根赠送给众生。在藏文里面,回向和赠送是一个字,实际上也是同一个意思。[/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有了这三个条件的话,修禅定可以变成禅定波罗蜜多,修忍辱可以变成忍辱波罗蜜多,其他以此类推。如果缺少了一个条件,就不能成为波罗蜜多。事实上,回向可以归纳在发心当中,有了发心也就是有了回向,因此,三个条件也可以算为两个。[/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它囊括了所有大乘佛法的含义。在这部论典当中,又增加了一个条件。也就是说,需要四个条件,才能成为波罗蜜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哪一个条件呢?举例来说,如果有人需要经济上的帮助,一些普通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在资助以后,其他的事情普通人就不会管了。大乘佛法就完全不同,它更注重目的性。大乘佛法认为,资助钱财解决众生生活上的问题,只是临时性的目标,而非最终的目标。我们最终唯一的目的,是通过布施让对方学习佛法,走解脱道,并最终证悟空性。必须要有这个结果,才算是布施波罗蜜多,因此,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强调了四个条件。在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前提下,布施、持戒等等才会成为波罗蜜多,否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善行而已。[/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四个条件当中,通过努力,世俗菩提心是可以发起的;回向也没有多大问题;虽然通过布施等行为,不一定能最终让对方信佛、修法,但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唯有证悟空性的境界,恐怕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争取达到最低的限度。比如说,在布施钱财以后,可以静下来思维一下三轮体空:运用中观的逻辑,从施者、受者、所施物三个方面去观察、推理,最终理解到这三者都是空性,都是造作心的显现,如同梦境一般没有任何实质。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四个条件我们基本上就具备了。从今以后,无论放生也好,念经也好,都应该尽量努力地具足这四个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本来我们有着很多饶益众生的机会,但往往却因没有重视而错过了;即使没有错过,也会因为缺少了一些条件,而不能成为波罗蜜多或成佛之因。[/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波罗蜜多跟成佛之因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到达彼岸。此岸是指整个轮回,乃至菩萨十地以下,都叫此岸,佛的果位才能称为彼岸。[/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不过我觉得,从理论上认识这四个条件,大家都可以做到,事实上,大家所缺少的,是实际的修持。我以前讲的菩提心修法,就有广的、略的等一个完备的系列;《入菩萨行论》,更是最完整的一套大乘见解与修法。从闻思的角度而言,学习了《入行论》,已经相当充足了,如果学了《入行论》还没有菩提心,就再没有什么更好的可以学的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今天你们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菩提心,可能很多人还没有生起,更遑论证悟空性的境界了,它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比菩提心还要难得多,从文字上理解空性相对要容易些,中观论典中的论证、推理方法都非常丰富,讲得很透彻,但真正证悟空性却很难,如同做任何事情都要具备这四个条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样。因此,讲解、闻思都不是最重要,修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修要从闻思而起,不闻不思修什么,但是,如果不修的话,闻思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今后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好好修行![/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六)第六个观察,是观察戒律和十不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犯戒和十不善的罪过,就是与持戒和十善相反的行为。比如,在受了不杀生戒以后,心相续中就有了不杀生的戒体。倘若再去杀生,就既是犯戒又是行持了十不善之一;反之,假如坚持不杀生,则既是行善,又是持戒,此时的行善与持戒是一体的;而对未受过不杀生戒的人来说,如果不杀生,也仅仅是不造罪,而不能说是持戒。[/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饶益众生之时,如果自己的戒律与十不善发生冲突——如果选择饶益众生,就不能守戒;或者是如果选择饶益众生,就必须做十不善之一,届时,应该如何取舍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小乘佛法强调,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不能杀、盗、淫、妄,甚至念头一起,本质上就是罪业了,所以,小乘佛教永远都不开许做杀、盗、淫、妄这十种不善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乘佛教却与此不同,在某些真正能利益有情的特殊情况下,大乘佛教可以开许作十不善当中的七不善[/FONT][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FONT][FONT=楷体_GB2312, 楷体]。[/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开许呢?必须具备三个或两个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一、是绝对没有丝毫的自私心。掺杂了自私目的的杀盗淫妄,就属于十不善,也是永远不被开许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二、非但没有自私心,而且对对方有着极其强烈的慈悲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三、造作者的境界一定要超过普通的初学者。[/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一定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开许作一些表面的不善业。否则,假使是在贪心、嗔心,或者愚痴无明的支配下造作杀、盗、淫、妄,就与世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差别,实质上就是罪业,这样作对众生不会有任何利益,大乘佛法亦不会开许。[/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总之,只要具有强烈的慈悲心,没有丝毫的自私心,至于有没有其他条件,已经不重要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成佛之前的因地时,曾多次有过这样的抉择,佛经里有很多这种公案,其中有个公案是这样讲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一次,有五百个商人去远洋取宝,满载而归的路上,其中一个人企图私下将五百个人都杀掉,然后自己独呑珍宝。[/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他们的船长在得知此事之后想到:这五百个人虽然表面上看来都是在家商人,实际上却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杀害了这五百个人,首先,被杀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很大的痛苦,而更严重的,是杀人者必将堕入地狱……[/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再三斟酌之后,船长最后决定:如果杀掉那个人,虽然我自己将独自承担惨堕地狱的后果,却可以在救护五百个菩萨的同时,也保证了此人不堕地狱。[/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于是,他当机立断地杀了那个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事实的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堕落,反而圆满了多劫的福德资粮。这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公案,大家应该都知道。[/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然,佛经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记载,通过这些公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大乘教义认为,为了让众生免堕地狱而情愿牺牲自己去杀人的情况,就不是罪业。无论是杀人还是偷盗等等,都要看当事人的动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很富裕,却既舍不得布施又舍不得供养,实际上他的钱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利益。而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人正饥寒交迫,面临着濒临饿死的困境,此时,作为一个菩萨,他可不可以去偷这个富翁的钱,然后布施给贫困的人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乘佛法不但允许,而且认为菩萨就应该这样做。虽然为了贫穷的人去偷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是抢劫犯、小偷之类的坏人,他的名声会受到损害,甚至还会为此而堕入恶趣,但考虑到众生的利益而去偷盗,就不仅不会造罪,而且还是应该鼓励的事情。[/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十不善当中,除了七不善以外,三种“意”造的罪,有没有开许的时候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大乘佛经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不允许,只允许身、语造作的罪业;另一种说法认为,不但是身、语造作的,就算是意造的罪业,只要是建立在没有自私心的慈心和悲心的基础之上,就不仅开许而且是应该做的。其实,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说法而已,实际上是一样的,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主张不开许意业的意思是说,假如是真正标准的意造罪业,那就很严重,对众生不会有利益;而主张开许意造罪业的说法是指,虽然表面上允许意造的罪业,而实际上却不是真正标准的意造罪业。很显然,真正标准的意造罪业,是永远也不会开许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有个关键之处必须引起注意,那就是,虽然某件事当下会对某种众生有利,但如果事情的结果会出现下述问题,就不能作。第一、引起很多社会争论;第二、僧众内部出现很多矛盾。佛陀非常强调僧众的团结,所以,虽然某些人能得到一定的利益,但如果有这方面的负面作用,还是不能做;第三,引发很多众生的不理解,并为此而退失信心,甚至对佛法或是修行人产生很大邪见,就只有放弃不做;第四、如果是初学者,也不能做。因为初学者虽然动机不错,却没有修行境界,遇到一点点痛苦或不顺,在自利与利他之间,还是会选择自利,因此不适合做这类事情。初学者应该像前面讲的一样,把自己当作一棵药苗来保护,在这个基础上好好修行,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才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不然的话,就很有可能退失道心。无论是显宗、密宗,都鼓励初学者老老实实地持戒、修行等等,如果现在就自不量力地去做杀盗淫妄等十不善,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密宗也不推崇甚至反对初学者去修一些深奥的修法,或者行持一些禁忌的行为。为了利益众生而不顾及自己的前程,不考虑现世的名声、地位,后世的因缘果报等等,虽然是很伟大的行为,但在这个伟大的行为背后,有可能会出现不伟大的结果,因此,佛陀认为,初学者不要去做这些事情,应像小乘佛教所要求的一样,以不杀、不盗、不妄等等为原则。[/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七)第七个观察,是观察布施的利害。这个观察是专门针对布施的,可以从财布施、身体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四个方面来讲:[/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首先是财布施,可以分为三个选择:[/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一个选择,当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向自己索取钱财时,自己拿出五块、十块钱,也不会对自己构成什么伤害,对自己的闻、思、修也没有影响,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布施。布施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如果有能力、有办法,条件也比较成熟,就要想方设法让对方学佛行善,相信因果;[/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二个选择,如果布施行为一方面会对自己的身体、生命或者闻、思、修等形成违缘,另一方面对这个穷人的利益也不是很大,那给不给呢?原则上可以不给。当然,假如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布施一点点,然后让他到别处去向某某人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一个山上的修行者,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又遇到有人索要,假设把仅有的一点粮食布施出去,自己就只能下山去化缘,那样会对闻思修造成违缘;或者布施以后,再也化不到缘等等,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有,也可以选择不布施,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讲的;从他人的角度来说,虽然给他布施了一点东西,但对他来说,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对他也没有太大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选择放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第三个选择,虽然布施的行为对众生有利,但却对布施者自己有着同样的伤害,该如何取舍呢?面对这种情况,应当将物品一分为二,一半自己留下来,一半做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财布施是佛陀针对在家人而言的,佛陀要求出家人主要以法布施为主,财布施可以不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身体的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百业经》、《贤愚经》等大乘经典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当年未成道时,也遇到了很多索要身体的人。如果发生此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取舍呢?[/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位于资粮道与加行道的凡夫菩萨,直接或真实地把身体布施出去的时机还不成熟,此时布施身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反而会对自己的修行造成违缘,所以,佛陀不会要求凡夫真实地布施身体,但凡夫可以在内心做身体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五加行里有一种古萨里修法,就是通过观想、回向,而把自己的身体上供下施;另外,也可以通过发愿来布施身体:尽管我今天还没有真正达到布施身体的境界,还不具备这样的勇气,但是,我愿意不久的将来能有能力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众生。譬如,如果有一天世上出现了严重的流行性瘟疫,只有一种特殊动物的肉才能治愈此病,否则全世界多数人都会死掉,愿我在当时能够成为这个动物,以我的身体、血肉遣除众生的痛苦,治愈众生的疾病!每天都要这样发愿,这是非常重要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然,假如慈悲心非常强烈,也有凡夫为了众生布施身体且不后悔的先例,我在讲《修心七要》的时候,也提到过一位上师的事迹,他虽然是一个凡夫,却无私地布施了肉体,最后在梦中见到了观音菩萨,自己的痛苦也无余遣除。不过,这只是特殊情况,在通常情况下,佛不会赞成没有证悟一地的凡夫去布施身体,我们目前只需通过发愿来做身体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们都是没有证悟一地的凡夫,自然不用担忧身体布施的困难,因为还没有轮到我们,仅仅在内心轻轻松松地发个愿就可以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虽然佛在经典中说过,法布施胜过任何其他的布施,因为法布施能够解决众生生老病死的大问题,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观察法布施的利害关系,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有四个选择,每一个选择都要观待自他两个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必须时机成熟。[/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什么叫时机成熟呢?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行持法布施应对自己的禅定、修行没有损坏;第二个条件,如果遇到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我们称其为法器,就一定要尽力做法布施,而且越多越好。当然,根机成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至少要非常愿意听这个法,并且对法充满信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对自己的禅定、修行只有一点损失,但却有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就应该做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讲经说法对自己的禅定有一定的损失,也没有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就不做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譬如一个人正在闭关修行,出来讲法会对他的禅定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佛也不赞叹此时做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修行者在闭关专修禅定的时候,不要说世间的事情,就算出世间方面的讲经、说法、磕头等任何其他事情,都会变成禅定的违缘,所以都不能做,而必须专心专意修持。[/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可以设想,如果法布施变成了修行的违缘,第一个条件就不具备了;假使听法的人中虽然有人在听,却没有一个真正对佛法有兴趣或者是希求解脱的人,就算讲了法对他们也没有多大利益,第二个条件也不具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绝不能做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4、虽然讲经说法对自己的禅定没有影响,但是第二个条件却不具备,也就是听者虽然在听,却不但对佛法没有兴致,没有信心,反而会在听法以后制造各种各样的违缘,甚至故意无中生有地找寻这个法或者某个论典的缺点,以达到观过诽谤的动机,虽然佛法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缺陷与漏洞,但此时我们也应选择不做法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更重要的,是虽然自己不懂佛法,却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懂装懂地讲法,这非但不是法布施,对自他没有利益,反而有非常严重的过失;假如自己有能力讲法,却因为对法有吝啬心,不希望别人了解修法的窍诀而不愿意讲,也有很大的过失;或尽管没有如此罪恶的动机,却因为懒惰而随随便便不讲,错过了许多讲法机会,也有很大过失。[/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在自他两方面条件都具备,且杜绝了上述过失的情况下做法布施,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4、无畏布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无畏布施范围比较广,不仅仅是放生。大乘修行人如果有能力做无畏布施,应该毫不犹豫、尽己所能。[/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首先,如果无畏布施对自己和其他众生没有造成伤害,即使自己能力很小,仍然要尽力去作可怜众生的怙主![/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如果作无畏布施,自己会受到伤害,虽然原则上可以选择不做,但也要观察利害轻重:虽然自己有能力做无畏布施,但对众生没有太大的利益,而对自己却有很大伤害,也可以不做;如果对众生有很大利益,即使自己受到一些伤害,也一定要做;如果自己的伤害和众生的利益轻重同等,大乘修行人还是要义不容辞地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八)第八个观察,是观察众生的根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不可思议,但归纳起来,有八种不同的根机:第一种,对下一世的解脱或者人天福报没有任何兴趣。如今社会上有许多这种人,他们只管眼前的现实生活,除此之外从不希求解脱,也不希求下世的人天福报,小乘佛教称这种人为断根人,大乘佛教不认为其为彻底断根的人,而只是临时断根的人——临时阻断了解脱的种子,临时断绝了慧根与福根;第二种,虽然不希求解脱,但是希求人天福报;第三种,希求声闻的自我解脱果位;第四种,希求缘觉的自我解脱果位;第五种,希求菩萨道;第六种,希求大乘密宗法门;第七种,希求无上大圆满诀窍或类似于无上大圆满的教言;第八种,无定根机。就是根机不确定,遇到大乘的善知识,就可能成为大乘修行人;遇到小乘善知识,也可能趋向小乘的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其中除了第一个断根人和第八个不定根机的人以外,对其他的人,都应因材施教,对大乘根机人传授大乘佛法,对小乘根机人传讲小乘佛法,千万不能混乱、不能强迫。[/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比如说,我们不能勉强那些对大乘佛法没有兴趣,一心一意修小乘佛法的人去学大乘佛法,如果很勉强、很无可奈何地被迫学习,最终还是有可能会退转,因此佛认为,众生属于哪一种根机,就修哪一种法,不合适的法不能强加于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从原则上来讲,只允许向上引导,不允许往下引导。换句话说,在自愿不勉强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条件都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向小乘根机的众生介绍大乘佛法的特点,诸如菩提心的功德等等,令其趣入大乘,但绝对不允许劝导修大乘佛法的人转趣小乘;对于不定根机的人,一定要讲大乘佛法,因为对方可能会因此转变,进而修学大乘佛法。一般而言,对断根人讲经说法暂时没有用处,大乘显宗所采用的办法,就是为他们发愿、回向——愿我将来有机会度化他们、利益他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九)第九个观察,是观察自己闻思修的增长或减少。这是九观察中最重要的一条,可分为三个选择。[/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1、不管是直接或间接饶益众生之事,虽然当下对众生有一定利益,但如果对自己的闻思修会带来很大违缘,则任何事情都可以暂时不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前面讲过的几个观察,基本上都强调过初学者要保护自己,原因就是,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其所有的闻思修,都是为了度化众生,如果闻思修三方面不受到任何违缘,自己能如理如法地修行,则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如今自己不仅不具备饶益众生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自己还会受到一些伤害,虽然饶益众生的发心纯正,但一遇到挫折,闻思修就会受到影响,那样损失就相当大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在面临上述抉择的时候,虽然暂时选择逃避,会对众生带来一些损失,但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自己的精进修行,自己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当中就会成就,就会具有相当大的饶益众生的能力,到那时,以成熟的因缘,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虽然时间上晚了一点,但也是值得的。如果现在就急于去利益众生,不仅当下不会成功,即便将来也难以成办饶益众生的大利,因此,观察轻重十分关键。[/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如果某件事对众生有一定利益,同时对自己的闻思修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则任何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当然,普通凡夫利益众生,肯定不会像佛陀传法一般,当下会让成百上千的人受益——有人发心了,有人登地了,有人证悟阿罗汉果位了等等,但如果仍有很多众生受到不同层次的利益,就一定要去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观察二者的轻重:如果对自己的闻思修有一些影响,但是却能让众生得到较大的利益,还是应该选择去做;如果自己的闻思修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而众生的利益并不大,则可以选择暂时放弃,暂时回避,但并不是彻底放弃,而应发愿:当自己各方面条件成熟之时,一定要饶益众生![/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3、如果某件事对自己的闻思修行所造成的伤害,与对众生的利益是同等的,就应该牺牲自己的闻思修,去做饶益众生之事。[/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到此,九个观察全部讲完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三、结语[/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虽然在九种观察里面,没有讲到十分具体的事例,不过,你们以后就可以依此判别,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事情不可做;什么事情不做有罪过,什么事情做了有罪过,自己按照上述要求去掂量,就一清二楚了。即使遇到这里没有明显提到的问题,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分析、观察,一般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发了菩提心以后,大乘佛子的唯一工作,就是饶益众生。作为初发心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有神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没有神通,就不做饶益众生的事情,或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结果好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做。除非是不想饶益众生的人,其他大乘行人都非常需要懂得这些方法,通过学习九种观察方法,以后在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这篇文章的文字很简单,大家应该再三复习,以便用于实际。当然,如果没有条件直接饶益众生,只是在内心发愿、回向,也属于饶益众生,这些谁都可以做到。[/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人身难得,遇到佛法非常难得,遇到大乘佛法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菩提心的修法年复一年,前前后后已经讲了四、五种了,但实际上有没有菩提心,大家自己心里最清楚。[/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曾经讲过,没有菩提心,就不要急着去修其他的法,应该扎扎实实地把菩提心和出离心基础打好,之后再考虑修其他的法。菩萨戒也不例外,当你们有了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之后,才可以考虑受持菩萨戒,在这之前,即使受了,也得不到菩萨戒戒体。当世俗菩提心修好以后,才可以考虑胜义菩提心的一些修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我想,这样天天讲课未必是件好事。如果大家不修行,天天讲法反而会有副作用。也许你们当中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七、八年或五、六年前,大家刚刚踏入佛门,连佛教常识都不懂的时候,内心对佛法忠心耿耿,对三宝也是非常虔诚,对因果也是深信不疑,然而到了今天,虽然不能说不信佛法,但信心、发心等各方面却没有进步,这种情况在家人中有,出家人中也有。[/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听得太多却没有实际修法。该怎么办呢?唯一拯救的方法,就是实际修持。按理说,在听了一节课以后,修一、两个月,或者半年、一年,接着再讲下一节课,只能这样。否则不会有什么进步。[/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虽然现在学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然而系统而完整地学习的人却很少。目前很多学藏传佛教的人,不是搞火供就是搞会供,再不然就是灌顶,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真正地闻思修行。当然,能够真正做到标准的火供、会供,是相当好的,但是,相当如理如法的火供、会供是很少见的。可以想象,连普通佛教常识都不懂的人去做火供、会供,能做到标准如法吗?标准的火供、会供,最起码都需要比较不错的生起次第,如果连生起次第都不懂,做火供、会供的意义不会太大,仅仅有一些积资净罪的功德罢了。总之,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许多人只能盲修瞎练。[/FONT]
[FONT=楷体_GB2312, 楷体]汉地的讲经说法十分欠缺,不要说在家人,连出家人都很少闻法;佛教徒也不像基督徒那样经常聚会,交流的机会也很少,鉴于这种情况,我目前暂时不会间断讲法,不过还是要视情况而定。无论如何,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应该集中在菩提心上面,其他的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对我们还太早了,假如有机会闻思是可以的,修持也可以,不过很难有什么修行结果,如果出离心和菩提心都具备之后,什么修法都容易成功。这个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那随你便吧。至于我是什么目的,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圣者,没有他心通,永远不要对别人的目的种种猜测,因为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并非您的对境。

你的建议我可以领受,但是我和您想法不同。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对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明的人,您觉得可以马上拉到佛教网站去听课吗?而且,如果你真正的听过索达吉堪布的讲课,他为什么好几次说-要学因明的人,哪怕在马路上,也要拉住外道说,来,我们辩论一下,看看你能不能破佛教的道理。呵呵。请多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吧。

拿因明,和法师讨论,和道友讨论,和外道讨论,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索达吉堪布并没有说,学因明,你们不要和外道随便讨论,以免泄露我们佛教的机密。请您再多思考一下吧。

阿弥托佛。
对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明的人,您觉得看看您的帖子,听听你的辩论,就可以搞懂因明了吗?我只是希望因为你的帖子而真对佛教因明感兴趣的人有一个真正了解学习因明的正确途径。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就是跟外道辩论,你也要让人家明白你的意思呀!我有说因明是我们佛教的机密不要泄露吗?
 
沿

沿路美景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顶大肚妈!让我想去了解因明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说句题外话。

之前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学校里面呆的时间长,崇拜科学和数据超过一切,你要是说什么,我就会问-有证据吗,有数据吗,怎么证明你说的那个?因为我是理工大学的,我周围的人和我一样脾性的多,虽是女人,我觉得我足够理性。我大学的论文,是针对一个社会现象,收集一大推的数据,然后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作出漂亮的数据,然后凭着数据来论证我之前的假设。写到这里,就想到自己在计算机房熬夜,红着眼睛输入数据的夜晚啊。

我最讨厌别人神神叨叨的,相信老夫子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唯物论的教育,深入骨隧。外境不是物质世界吗,人死如灯灭,前生后世有吗?如果真有,为什么神鬼就不能在凡人前现身呢,没有看见就不存在,不是吗?

当然,悄悄的,我也看过老庄,道教,佛教,基督教的书。目的是什么,因为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我坚信,不懂不能随意下结论,我要先搞明白别人观点的来龙去脉。才能在讨论中,接受或者拒绝,并给你若干理由,这样打击别人也是有武器可以放,随便骂人或者下结论,不是我的风格。因为我是学过科学的。您看,我的思路还是偏理科的吧。

思考过唯心论和唯物论。当然啊,我没有能够看进去,因为各种各样的观点太多了,各不相同。老实说,我觉得我自己没有能力对这么多的观点下结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观点没有数据支持,上帝造人也好,万法唯心也好,随便他们说罢,我又能到哪里去收集数据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是与非呢?心这个法,不是色法,没有颜色和形状,连机器也不能探测到心的活动,又哪里有心活动的数据呢?基督教古老的神迹见证,能把它当作历史书来读吗?尽管他们自己挺相信的,这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他们的神迹,并非我亲眼所见,虽然我不能说别人说谎,但是我也不能轻易接受。

后来,也去参加宗教团体的活动,我承认,有的人非常非常NICE,远比我有爱心。自己私下觉得,我碰到的基督教的团体比其他宗教更加热情。活动也丰富多彩,唱歌,跳舞,野餐,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他们的见证并没有说服我。承认自己太过理性。别人的泣泪故事没有足够催动我,加入这个信仰。以前看电视剧,演员哭的稀里哗啦的,还是没有到火候能让我跟着流泪。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小的时候,那个时代,当红的小生马景涛那个声嘶力竭的哭脸苦情,总使得我大笑不止,我太冷血了,自责一下。

佛教团体的人,相比之下,比较淡漠和枯燥,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热络的联系或者活动。他们聚在一起,大多是做超度,静坐,念经啊。有些老居士,废话也不喜欢与人多说一句,并非象教会中人那样对新来的人嘘寒问暖,唠话不止。很多人喜欢闭门自修。你问他们什么心得体会,大多不肯说,或者是让你自己去看书,还有一类佛教居士,不喜欢和别人,特别是外道讨论,宁可自己内道中人,关门聚在一起,或者专门聚在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佛教论坛说话。为什么呢?可能是一下子用因明解释,别人没有系统学过,很难跟上思路,跟外道费这个劲干什么呢?反正他们爱信什么信什么。再说,碰到爱骂人的,自讨没趣。跟他对骂,失去了佛教徒应有的修养。普通人很傲慢,你跟他说简单的公案,他不容易起信,跟他说难点的因明,他们又不容易跟上思路。总之,不管是难的,还是简单的,怎么也不讨好,费那个劲干嘛。指点他们一本书,他们爱看不看。我自己有的时间打坐修心,跟他们多说,也是浪费时间不是。当然,佛教徒也会说,不要让别人随便造诽谤佛教的恶业。因为在和外道争论的过程中,外道如果一生气,说了一些对三宝瞧不上眼的话,是要造恶业的。所以没有必要和外道多说什么,免得他们多造恶业。其实,外道对三宝的怀疑,又不是从争论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上辈子起,就已早对三宝不生信心了。你和他的讨论,并不能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倒是有可能,令他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想法。至少,对理性的人来说,哪怕他不愿意承认你的观点,公开讨论也并非坏事。

还有一些佛教徒,想法也是很独特的,自己不愿意和不认可佛教的人多说什么,和外道有什么可以多讨论的,免得他们造业,也不愿意让愿意发言的人,在这里多讲。总是去追究别人的发心如何如何。其实,有这份心,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发心就可以了。

不过还好了,我之前我碰到一个佛教徒,非说因明是密法,要我注意保密,万万不可泄露。

我倒是觉得,佛教徒也没有什么,只是一个标签,是一群人而已,习气想法各不相同,只是都皈依了佛教而已。


在我没有碰到因明之前,我也曾经是一个外道,我自己也是很长时间,摸不到门道。因为并没有人,肯跟我开诚布公的交谈。我一开始被指点看的书,大多是因果报应的公案,比如某人前世不好,现在受苦了,或者现在不好,下辈子投胎做了猪什么的。你们说说,这又让我到哪里去收集他们前辈子如何如何数据,难道一头猪会告诉我,它的前生原来曾经是人吗?所以我还是怀疑,再比如,某人现在对佛像磕头,将来一定可以成佛。这个将来的事情,叫我如何现在论证?当然,我不会下结论说这一定不成,我存疑总可以吧。

因为前生后世的数据收集不到,无法下结论,这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我的内心的疑惑。如果我有疑惑,我宁可选择怀疑,也不能把自己的认可交给任何宗教。

直到遇到因明,我才真正从内心皈依佛教。才知道原来还是有一种方法,在你没有亲眼现量看见的情况下,而且在没有办法收集数据的条件下,别人给你说一个观点,你有一种武器,运用得当,或许可以去检测别人推理的正确性,同时也检测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一开始学,我就很惊讶,原来没有学过因明和学过因明就是不一样。没有学过的人,连自己的颠倒非理作意,自己也是丝毫不能察觉出来,而学过的人,至少自己能知道,这是一种不大合理的说法。而不会说”因为我觉得如此,所以就是如此。”或者“我也没有什么理由,凭着感觉大概如此吧”。学过因明的人马上明白,这些话理上根本不成立。

虽然要学会用这个武器,并不容易。但是我这个较真的个性,宁可去学一个不容易学会的武器,也要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能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推理武器,可以检验别人的观点正确,再怎么困难,我也想去学学看。

现在,我自己在学习,确实体会到因明是一种神器,虽然不好学,但是一旦学会一点点,哪怕是一个颂词,你内心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别人乱七八糟的观点,根本不能左右你。只要透过那种表面上比较难懂的专业名词,就能抓住它的真意了。再说了,不管文理科目,学什么专业,开始没有一堆难懂的专业名词呢?克服这个困难,后面就不怕了。俺是受过教育的人,还能怕被专业名词打击住。

写到这里,我也算是给因明讲记做个广告吧。你如果想弄懂,不要怕,和我一样的慢慢啃。每天看一点点,总有弄通的时候。不就是一点专业名词,还怕了你了?!
您说了那么多有关其他佛教徒的种种现象,在这里不做任何评论。您说的很对,“不是圣者,没有他心通,永远不要对别人的目的种种猜测,因为别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并非您的对境。”
对您我也不做任何评论。贴了一个慈城罗珠堪布的饶益有情九种观察。
 
最后编辑: 2013-02-0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怎么就不明白呢?压根就是吸引眼球做个免费广告,你以为她笨啊。:wdb5:
呵呵。我没这么想。我只是认为因明其实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学的,非常有意思。佛教徒学因明的目的,是让自己和别人坚信信仰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力量非常强大。但学懂弄透是要花时间的,内容非常多。跟着具德上师学是最稳妥的。那是一步一步来的。至于楼主什么目的,我不揣测也不定义。要学因明的,大家跟上师学。完整的因明讲记,四册。索达吉堪布讲授。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顶一下大肚妈.

索引很简单,就是在第一页把名词列一下,解释一下. 或者你可以贴个link,表示所有名词解释可以在那里找到.

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找解释,但是在不同的信息源,解释可能完全不同.用不同的解释来理解你的贴,就容易产生误会.

名词只是个工具,只要你解释清楚了,大家的理解就一致了,讨论才有效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呵呵。我没这么想。我只是认为因明其实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学的,非常有意思。佛教徒学因明的目的,是让自己和别人坚信信仰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力量非常强大。但学懂弄透是要花时间的,内容非常多。跟着具德上师学是最稳妥的。那是一步一步来的。至于楼主什么目的,我不揣测也不定义。要学因明的,大家跟上师学。完整的因明讲记,四册。索达吉堪布讲授。

她把那个签名去了,我就做她的忠实读者,蛮感兴趣的。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说句题外话。

之前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学校里面呆的时间长,崇拜科学和数据超过一切,你要是说什么,我就会问-有证据吗,有数据吗,怎么证明你说的那个?因为我是理工大学的,我周围的人和我一样脾性的多,虽是女人,我觉得我足够理性。我大学的论文,是针对一个社会现象,收集一大推的数据,然后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作出漂亮的数据,然后凭着数据来论证我之前的假设。写到这里,就想到自己在计算机房熬夜,红着眼睛输入数据的夜晚啊。
科学不是用来崇拜的,
只要崇拜, 就不是理性,
数据是好的, 使用数据之前必须证明数据跟结果的关系,
不然的话, 能得出很多可笑的结论,
最可怕的, 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聊聊佛教的因明学,不是很容易懂,大家有兴致吗?

她把那个签名去了,我就做她的忠实读者,蛮感兴趣的。
因明确实非常有意思,我在大学里学过逻辑学,一开始也是云里雾里,老是用逻辑学去对应。这里面佛教名词很多,就是佛教的名相,慢慢学,懂了以后,真是强大呀。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索达吉堪布讲解的非常详细。佛法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她充满了智慧和慈悲。再傲慢再自以为是的人只要能放下片刻的傲慢心,走入佛教经典,一定会被折服的。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