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花园*

回复: *柠檬花园*

称中国驻藏战机增加一倍 强化对印战争准备


  资料图:空军歼10战机武装巡逻青藏高原

  新一期的汉和防务评论刊文称,解放军强化对印快速作战反应能力,“针对印度”开展大规模军事演习,汉和称,随着苏-27/歼-11A、歼-10A上高原,解放军还加强西藏一线机场建设,最近的机场距离印度仅227公里,能够实施先发制人式打击,而新疆、青海的二线机场也获修缮,最近的机场距离新德里只有960公里。
  汉和文章称,中国媒体报道称,成都军区(去年)秋季在含氧量不足60%的4500米海拔的高原举行了首次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画面显示96G型改良型主战坦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肩扛式地对空导弹、122毫米多管火箭炮,苏-27/歼-11A、歼-10A战斗机参加了演习。报道称这次演习的设想是:以高原作战为背景,模拟“蓝军”抢占“红军”多个高地,设立据点就地组织防御,对“红军”主力进行陆空支持联合行动,拔除据点,彻底粉碎“蓝军”企图。
  汉和分析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大规模的陆空军联合作战演习,而且“明显针对印度”。演习出动了苏-27/歼-11A战斗机实施火箭弹对地攻击,同时歼-10A还发射了国产的5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汉和称,上述两种战斗机从2011年5月间就常驻拉萨贡嘎机场,2010年以来,这一机场已经多次出现歼-11。成都军区只有空33师部署歼-11、空44师部署歼-10。这些飞机是否以轮训方式常驻西藏高原值得高度关注。
  汉和文章称,从2009年开始,解放军在西藏针对印度军队的作战准备大大强化。部署了新型的远程地对空导弹和作战飞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竣工的日喀则基地,虽然称为“军民两用机场”,机场完全为空军驻军负责,修建了相当大型化的军营和各种车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开始,这一机场还修建了新的地对空导弹发射阵地,阵地的外形是4个发射场坪,酷似红旗-9远程地对空导弹的发射阵地,还有两个小场坪,因此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即部署红旗-12中程地对空导弹。红旗-9、红旗-12A的射程分别为125公里、50公里。真正爆发大规模战争,日喀则机场将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这一机场距离印度边界只有227公里,距离印度空军的提斯浦尔、贾布瓦两大机场的距离分别为450-660公里。能够对上述印度空军机场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因此中国空军在战时最有可能使用的两大前沿机场是日喀则和贡嘎机场。一线战斗机、轰炸机的容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汉和文章称,在4500米的高原上,出动包括96G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意味着成都军区的快速反应、部署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可能得益于青藏铁路的运输能力强化。在大大加强了西藏一线机场建设的同时,二线对印度作战的准备也在积极强化之中。主要动向是新疆、青海的二线机场都在2000年以后重新修缮,这些机场作为二线前进基地,有助于强化快速运兵能力和战斗机的作战转场能力。例如在和田,建设了大型化的军民两用机场。这一机场距离新德里只有960公里,距离印度中部的巴雷利空军基地只有956公里。和田机场拥有3200米长的跑道,战争中不仅仅能够起降全部型号的战斗机、还同时可以作为轰-6轰炸机的机场加以使用。
  汉和文章称,在青海格尔木,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其空军运输机的云集状况。卫星图片显示,该机场2010年滞留了13架运-8、4架伊尔-76运输机。据《解放军报》2010年8月13日的报道,空降兵首次成建制、大规模在高原实施空间演练,近600人进行了跳伞训练。上述运输机的规模可以看出,这次演习至少有能力空降一个团的兵员和装备。该机场的跑道已经加长到4900米。所有在西藏地区修建的机场跑道都得到加长。   汉和文章称,可见,“中国对印度的战争准备”分为东西两线进行。在西线,主要依赖和田、阿里机场实施陆军、空军、空降兵的协调行动,这一地区非常接近新德里,在东线,集中了日喀则、拉萨、格尔木机场,而且是近期军事演习的重点。这样的部署体现了重东线、同时不忽视西线的战略意图,解放军与印度的主要边界分歧目前是在东线。
 
回复: *柠檬花园*

犀利公:接下来流泪的将是俄罗斯人民

莫斯科时间,今日凌晨,马涅什广场。面对十万民众,普京流下胜选的泪水。但接下来将要面对的现实却是,普京的热泪会否变成俄罗斯人的苦酒。
这样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端倪在大选前就已经有诸多显现,各种在成熟的民主化国家早已绝迹的操控民意的选举戏法,在俄国大地频频上演。
选前七天(2月27日),俄政府宣称与乌克兰联手破获了一起暗杀普京的阴谋,为总统候选人普京赚足了眼球。这与2004年3月19日发生在台湾的一幕,何其相似。而第二天就是选举日,陈-吕果然险胜。此时的台湾,民主化历程尚不足20年。在民主基础不够牢固、选民意识尚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一粒弹头便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选前十一天(2月23日),莫斯科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和集会,与其说是支持普京的集会,不如说是爱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大表演。印着普京头像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高加索山民们高呼“从堪察加到高加索都是统一的”;哥萨克兄弟们大叫“普京是我们的总统”;身着红军装的人驾着二战军车,高呼“我们要苏联”;中年妇女们声称“我们选普京”……

选票能够说明一切,总体上讲,这句话没问题,但还是要加上时效条件。基于稳定社会福利的现实需要,以及找回帝国光荣的心理渴望,64%的投票者将选票投给了普京。这说明,在仅仅经历了20年民主历程的俄罗斯,共产极权与沙皇专制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打牢公民社会的基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短期的现实需求,战胜了长期民主机制的追求。俄罗斯人忘记了20年前叶利钦站在坦克上面的讲话,也遗忘了长达74年的苏共时代特别是斯大林时期的高压。倘若这64%的选民,用他们的双手最终缔造出第二个斯大林,他们一定会为昨晚的选票而懊悔,也将用更大的代价去吞咽今朝普京的泪水。“俄罗斯人在政治上成熟了”,普京今天早上说过的这句话,就将是对选民的极大嘲讽。

真正成熟的政治,绝不可能容许“普梅轮庄”。

普京对俄罗斯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谁也不能保证,权力何时会取代祖国在他心中的第一位置。或许,现在就已经取代了。今人研究毛泽东以及那些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同志们,刘、林、邓等,可以认同说他们是爱国者,但很难否认,权力,绝对的权力,在他们心中的权重,要远大于祖国。因为相信“历史的先声”,因为相信“窑洞对话”,四亿中国人用小车将毛推进了北京城。但失去了权力制约的毛,迅即抛弃了“先声”,忘记了“对话”,在其执政的27年间,丢掉性命的推手(疑似选民)竟高达五千万。

究竟如普京所言“这是俄罗斯的光荣”,还是他一个人的光荣,只能让时间去检验。笔者愿意将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一句话送给俄国民众,“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wdb10::wdb10:说得太好了。建设公民社会的路是多么漫长,由俄罗斯可见一斑,尤其是长期经过专制主义控制的社会!
 
回复: *柠檬花园*

世界媒体看中国:雷锋与雷人

50年来,“雷”作为中国人当中一个不太常见的姓氏因“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而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而“雷”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形容词流行于中国大陆,尤其是流行于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于“雷人”、“雷语”之类的词组中,则是非常晚近的事情。一般认为,“雷”的这种形容用法只是2008年才出现。

*“雷”的沿革*

每年3月,在执政党共产党控制的中国大陆媒体奉命推出“学雷锋”官样文章的时候,也是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最高政治咨询机构全国政协召开年会的时候。近年来,每到这时候,有关“雷人”和“雷语”的消息就会在中国民间四处扩散,犹如雨后春笋,或百花齐放,将官方的“学雷锋”主旋律宣传淹没。

“雷”作为形容词的这种最新用法带有明显的戏谑和嘲弄。其贬义显然是来自中国公众对中共所推行的所谓“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即“人大代表会”制的不满。中国公众普遍抱怨,“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根本就不是选民选举产生的;他们大都甚至连自己的联络途径都不对选民公开,让选民无法联络;他们平时对大众迫切关注的事情一律不管不问,装聋、装哑、装死;然而,每到开“两会”的时候,他们当中一些人却莫名其妙地从装死的状态中活过来。

那些平时装死的“人民代表”在“两会”期间会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跟公众切身利益毫无干系、或者是明显损害甚至是毁坏公众利益的莫名其妙的提议。他们在“两会”期间的这种举止和言论,好似五雷轰顶的晴空霹雳,令人不知所云,不知所措,哭笑不得。于是,他们被中国公众称作“雷人”,他们的言论和提议被称作“雷语”。

“雷”作为现代汉语最新形容词的明显贬义由此而来。

*官方为“雷”而苦恼*

“雷”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现代汉语当中这种最新的用法,显然对中共的宣传、对中共所坚持的一党独裁有理的意识形态富有十足的颠覆性。负责意识形态控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此显然十分清楚。在去年“两会”期间,中宣部特别发出指令,明令“各媒体必须防止炒作雷人雷语并以此嘲讽两会的代表委员”。

然而,正如中国老话所言,“形势比人强”。中宣部可以控制中国主要媒体,却很难控制住全中国百姓的嘴巴。因此,今年跟往年一样,有关“雷人、雷语”的消息依然不胫而走,成为中国公众的免费笑料。“两会”由此成为中国民间看笑话的娱乐会,“两会”新闻在中国成为娱乐新闻,让中宣部无可奈何。

非常有趣的是,一向遵从中宣部“主旋律”宣传指令、并且时常比主旋律还主旋律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也加入了今年的讽刺雷人雷语的大合唱。在中国民众对雷人雷语的嘲弄之声此伏彼起之际,胡锡进星期一通过他的新浪微博发出一个貌似涉“黄”的讽刺贴说:

“求少数两会代表别整太雷人的提案,类似富人可以买穷人的二胎生育指标之类,也别放太雷人的话,把两会新闻搞得跟娱乐版似的。今天听一朋友打个比喻:都是女王了,咱就不靠袒胸露背吸引眼球了。”

不知胡锡进是因为功课做得不到家,还是因为要执行中宣部指令、不给雷人雷语太多的曝光,他所列举的雷人提案显然过于贫乏,含金量严重不足。目前,中国网络间流传的最全面的雷人提案,大概是来自署名“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微博:

“网上流传全国两会雷人提案汇总:卖淫合法化;18周岁结婚;转赠二胎指标;让盗贼去沙漠治沙;关闭社会网吧;发行千元人民币;企业老板享受局级干部待遇;微博问题用户加黑V;用高房价控制人口素质;让农民工开垦边疆;公积金可买汽车;雷锋精神申遗;人民币改中华元;建和谐女神像;简体字改繁体字。”

然而,韩志鹏这个比较全面的雷人提案汇总,漏掉了今年截至目前显然是最雷人的雷人提案,即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前总理李鹏的女儿、中国国家垄断企业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提出的“给每个公民建道德档案。”

*“雷锋”与“雷人”合璧*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的雷人提案包括“雷锋精神申遗”,从而使“雷锋”与“雷人”结合起来,也使“雷锋”的“雷”与“雷人”的“雷”合二而一,让雷锋正式成为中国民间的笑料。

富有敏锐的幽默嗅觉的中国笑星周立波闻风而动,星期一和星期二连续两天通过微博发表了关于雷锋的笑话:

“什么是谎言?只有听的人才当真。什么是誓言?听的人和说的人都当真!什么是名人名言?向雷锋同志学习!”

“朱践耳词曲的《接过雷锋的枪》小时候我们经常唱。现在想想有点后怕!一、我把雷锋的枪接过来,雷锋拿什么? 二、我把雷锋的枪接过来,算不算非法持枪?”



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星期二发表记者竹内诚一郎的报道,指出了当今中国的“学雷锋”跟当今中国政治的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在北京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呼吁进行彻底的改革,消灭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从而正式宣布强化政府主导的思想工作。中国正在以过去的‘模范战士’雷锋(1940-1952)为榜样展开大规模的道德思想教育运动。”

“温家宝在其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呼吁‘强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对强调社会稳定的胡锦涛政权来说,在推行经济结构改革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同时,提高对共产党向心力的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支柱。而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对‘雷锋精神’的颂扬。”

然而,当今中国毕竟已经不是50年前的中国。当今中国人,尤其是当今中国年轻人显然不是、或曰不全是人民网所报道的北京国际饭店为两会提供服务的90后服务员,听到雷锋就会痴迷得拔不动脚。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之一《产经新闻》2月23日发表记者河崎真澄的报道,指出了中国当局如今推行“学雷锋”宣传运动的困难:

“中共在今年秋天将召开党代会,因此希望提高中国人对中共的向心力。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年轻人(在当局今年推出“学雷锋”宣传之际)开始通过互联网对这种宣传提出质疑,‘雷锋日记的内容有矛盾。’‘雷锋既然是默默奉献,为什么会留下有这么多的专业摄影的照片?’”

河崎真澄在报道的最后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了政治目的而推行的雷锋宣传效果会如何?”

*雷锋遇到谐谑嘲弄*

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3月6日星期二发表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从雷锋故事的发源地辽宁抚顺发出的报道,其报道的题目就回答了河崎真澄的问题:“中国当局宣传(雷锋)的英雄主义精神招致谐谑嘲弄。”

雅各布斯报道的本身可谓又谐谑,又严肃,将严肃和谐谑完美地结合起来:

“有些国家的英雄来自战争的出生入死。有些英雄的来源则戏剧性少得多。

“1962年夏天,在中国东北这个军队营地,一个开卡车的战士在倒车的时候撞倒一根电线杆,电线杆砸到了他一个22岁的战友的头上。那个年轻人死了,但他短暂的生命为中共的宣传部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榜样:雷锋,一位人见人爱的战士,工作刻苦,助人为乐,和蔼可亲,给战友补袜子,自己不吃饭,把省下来的饭给别人吃。

“毛泽东在雷锋死后一年号召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目的是向中国年轻人灌输一种自我牺牲和爱国主义的激情。另外,他或许还想让中国人因此而忘记他推行工业‘大跃进’导致的灾难所造成的痛苦的大饥荒。”

雅各布斯接下来在报道中列举了中国当局今年的学雷锋日(即3月5日星期一)所招致的中国公众的谐谑嘲弄,其中包括平时并非以喜欢谐谑嘲弄当局而著称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任志强对当局所宣传的雷锋“愿意做革命事业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嘲弄:

“要是这样,也就不需要民主、人权或自由了。”

*“脑筋有毛病的一帮人”*

跟已经是难得地直言不讳的任志强谐谑嘲弄“学雷锋”相比,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则要更直言不讳得多。日本《读卖新闻》3月3日发表记者加藤隆则从北京发出的报道说: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54岁)在接受《读卖新闻》专访的时候批评道,中国国内媒体从2月下旬开始的宣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雷锋精神的运动是‘在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的爱国主义宣传’,‘让人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艾未未表示,这种爱国主义宣传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公众进行的欺骗’。他说,为了对抗民众对政府的批评,政府便祭出这种雷锋思想,这是‘脑筋有毛病的一帮人干的事情’。”
 
回复: *柠檬花园*

普京,沙皇式总统 毫不掩饰对独裁政治的青睐

[导读]普京毫不掩饰对独裁政治的青睐,让曾经迷信他的青年人起了分化,要安抚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的中产阶级,“普京大帝”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响应变革的呼声。


  普京,相隔4年之后,等待这一天重返总统宝座。



  他当过两届总统,两次出任总理,发动了车臣战争,臣服了商界寡头,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位俄罗斯最强硬的头面人物重返权力之巅。



  12年前,在他初任总统时,俄罗斯需要普京的铁腕政治和强悍风格来消除对未来的迷茫,他是这个国家唯一可以倚仗的英雄人物。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12年过去,在西方和国内反对派眼里,原本象征着民主与自由的“总统”称谓,在普京那里,已经成了“沙皇”的代名词。



  对于当下的俄罗斯来说,普京式的铁腕再也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普京毫不掩饰对独裁政治的青睐,让曾经迷信他的青年人起了分化,要安抚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的中产阶级,“普京大帝”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响应变革的呼声。



  普京,沙皇式总统




  




  记者 文涛




  千禧年之夜的莫斯科,人们都在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总统出来狂欢,但他们没等到。



  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核控制箱钥匙后,普京和夫人在当晚就赶赴车臣前线。在摄像机前,新总统把200把匕首送给了即将参战的士兵,以此表明他对拿下这场战争的决心。



  12年后的莫斯科,俄罗斯人又在等待普京。但这一次,他的履历表上令人瞩目的远远不只“前克格勃军官”。这12年里,他当过两届总统,两次出任总理,发动了车臣战争,臣服了商界寡头,媒体甚至报道他暗杀了几十名异议记者。



  随着3月4日俄罗斯大选日的到来,普京开始谋求自己的下一个总统任期。用反对派领袖之一、棋王卡斯帕罗夫的话来说:“他已经无法停止对权力的攫取。因为一旦放弃,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地位和财富,可能还有自由。”



  但此时的莫斯科已经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街道上不仅仅有对他膜拜式的欢呼,更有成群结队的反对者,发出“不要普京”的喊声。选举前夕的2月26日,莫斯科成千上万的普京反对者走上街头,他们戴白色围巾或者白丝带,举着白色气球,呼吁普京淡出政坛。虽然普京的支持者也同时举行了游行,打出“Putin Loves All”的标语, 但与之前2月23日13万人的挺普集会比起来,这次支持普京的游行者被淹没在反对声中。几千辆反对者开车行驶在市中心的环路上,集体按喇叭,声援白色“倒普运动”。



  去年12月4日公布的国家杜马选举结果中,普京所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支持率下滑,但仍然凭借49.29%的得票率取得了选举的胜利。但随后媒体披露了大量暗箱操作的新闻,选举公平性遭到了空前的质疑,也使得3月4日的总统大选,被质疑是政治势力操纵选举,暴露在世界舆论的抨击之下。



  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得票率的下跌和之后大规模的民众抗议,也许无法改变普京当选总统的结果,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位俄罗斯强人重返权力之巅。但对于普京,这位如沙皇一般的政治人物,在重塑“俄罗斯帝国”的过程中,内政外交树敌如林,未来的政治道路必然危机重重。



  克格勃血液



  普京从小就对间谍工作着迷。他的德语老师说,普京把所有的私人物品都上锁,他的课桌里除了当天的笔记,别无他物。“我很惊讶,还有这么一丝不苟的小男孩?”



  16岁时,普京向克格勃部门求职。对方告诉他,先去学点专业知识,克格勃会主动找到他们需要的人。普京只好进入大学学习语言和法律。23岁时,克格勃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1975年,低级军官普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圣彼得堡追捕异议分子。10年后,他被派往东德,任务是和东德的情报部门合作,雇佣线人,同时建立经济往来,这段经历对普京之后的政治生涯起到很大的帮助。



  已经定居美国的前克格勃高官卡卢金将军回忆说,当1975年普京加入克格勃时,跟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他非常清楚斯大林犯下的罪行,以及秘密警察在那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1989年,柏林墙倒塌。此时,在东德执行任务的普京已经是克格勃中校。他向总部申请军队支援,但没有得到回应。普京感觉东德背叛了他的祖国,于是无奈回到了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这个历史时刻,未来俄罗斯的雏形已在这个年轻军官心中诞生。



  回到圣彼得堡后,普京在大学兼任教授。他的老师索布恰克竞选市长,普京加入了竞选委员会,后被任命为市长助理,这是他第一次试水政坛。他坚信克格勃的理念:严谨,低调,从不轻易暴露政治野心这也是后来“普京体系”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1991年,普京39岁。随着列宁像的推倒,苏联走到了尽头。这一年,克格勃分崩离析,中校普京审时度势,决定站在改革派一边。他从克格勃辞职,但已经在克格勃服役15年的普京,克格勃的体系已经深深溶入到他的血液中。



  索布恰克的遗孀、议员Ludmila说,俄罗斯独立后,普京被索布恰克提拔为副市长,因为他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是引入外国公司和银行的最佳人选。1991年,圣彼得堡陷入饥荒,普京利用外派东德建立起来的关系,组织了有效的物流,“石油换食品”计划是其中之一。也许从这个时候起,政治家普京已经意识到“能源换权力”的重要。



  在“石油换食品”计划中,普京不得不对付大量腐败问题,这是他政治生涯碰到的第一个危机。他用克格勃的手段控制局面:秘密接触和调查黑社会组织,介入德国某公司毒品洗钱,介入该市的赌博行业,他掌握着该市的警务调动,私下利用犯罪组织,局面得到控制。



  普京以铁腕治市,他公开讲话,如犯罪分子挑战政府,必须严惩:“警官们必须使用严厉甚至残酷的手段,这是唯一能降低犯罪率的办法。如果一个警官殉职,那要用10个罪犯的性命相抵。”



  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开始修改宪法,私有化让金融寡头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这激怒了俄罗斯民众。叶利钦出动坦克镇压反抗,150多人被打死。在圣彼得堡冷眼旁观的普京意识到:只有独裁,才能治国。



  1996年,索布恰克没能继任市长。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支持,普京辞去副市长职务。那一年,叶利钦在金融寡头的帮助下,通过金钱和电视秀,获得了总统连任。不过,叶利钦糟糕的健康状况和俄罗斯国内的动荡,让寡头们开始寻找他的继任者。



  政坛新星



  1996年,潜入莫斯科政坛的普京利用克格勃手段,为他将来的政治生涯收集情报,建立网络。金融寡头们在寻找叶利钦的继任者,他们需要一个年轻、严谨、低调的政治家。年轻的普京,成为最完美的人选。



  1998年,在金融寡头的操纵下,叶利钦任命普京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克格勃)主席。普京在就职典礼上说:“感谢总统的信任,我对这里每一面墙都非常熟悉。”尽管他是前克格勃中校,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非现役军人担任最高情报部门首脑的人。他告诉昔日的同事们:联邦安全局必须全面恢复权力。



  当时,俄罗斯正遭遇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理普里马科夫过于简单粗暴,甚至表示要把寡头们送进监狱。在对金融危机的调查中,普里马科夫总理任命尤里斯库拉托夫为俄罗斯总检察长并展开腐败调查,他指控其中一个改建工程项目被贪污了6600万美元,涉案名单里竟包括叶利钦家族的人。斯库拉托夫触碰到了一个最敏感的领域。



  斯库拉托夫回忆说,这个腐败案件的听证过程从技术上讲并不复杂,但过程非常艰难。因为案件涉及了叶利钦本人。流亡美国的前克格勃卡卢金说,叶利钦本人无法解雇总检察长,他没有这个权力。于是他找到了普京,而后者一口答应。



  利用克格勃手段,普京很快获得了斯库拉托夫在前克格勃某“安全房子”里与两位女性交媾的视频,并在电视台公开。卡卢金回忆说,普京利用与妓女交媾的色情视频打击了试图调查叶利钦腐败案的总检察长,后者被迫辞职,普京因此得到了叶利钦的绝对信任。这也许是对的,普京有克格勃的素质:听命于上级。至少在这个时候,他是值得信赖的,这是他性格的一部分。



  叶利钦决定回报这个圣彼得堡小子、前克格勃青年军官。1999年8月,叶利钦在电视讲话中宣布:“我今天要提名一个人担任俄罗斯总理。在我眼里,他有能力让俄罗斯保持团结。他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这标志着,普京已经被寡头和叶利钦家族所认同。但异议人士、前议员谢尔盖科瓦廖夫却回忆说:所有人都在问,谁是普京?名不见经传的他需要证明自己,系列公寓爆炸事件似乎如约而至。



  普京就任总理后,三周内俄罗斯全境出现多起公寓爆炸事件,300多人遇难。政府立即指责这是车臣叛乱分子所为。但记者却调查发现,爆炸事件可能与政府有关,所谓恐怖分子,其实是联邦安全局特工。普京感觉不能再耽误时间了,他发动猛烈宣传攻势,指责车臣叛乱分子是幕后黑手。



  普京的政治顾问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说,车臣问题是很多政治家的滑铁卢,很多人都尽力避开它,但普京却很固执地拿车臣做文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做反而让他获得了实际利益。从这个时候起,普京终于成为了普京,他创造了自己的话语体系。



  普京在电视讲话中说:“这些(制造公寓爆炸的)车臣叛乱分子不是人,他们是畜生,野地里的畜生。哪怕他们躲在粪坑里,也要抓出来消灭掉,这是我最后的宣言。”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将普京叫到他的办公室,把核武器的控制箱交给了普京。作为回报,普京保证了叶利钦的豁免权,以及丰厚的终身福利。



  叶利钦也许没有想到,普京只忠于使命,而非服务他本人。在普京眼里,叶利钦是国家的罪人,他促成了苏联解体,输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放任俄罗斯社会的政经恶化,叶利钦必须从政治舞台上永远消失。事实上,叶利钦下台之后,依然遭到普京的密切监视。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在自己的书中透露:“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他的前任俄联邦第一位民选总统叶利钦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囚徒,他的每一次电话都被监听,行动和对外联络都受到限制。叶利钦本人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没有反抗,因为他不想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找麻烦。”



  铁腕治俄



  年轻的总统需要一场他能控制的战争,震慑敌人,也许,还有民众。



  电视台记者Dorienko回忆说,普京经常私下找他谈话,希望在节目中煽动对车臣的仇恨。“他要求我在直播中帮他说出出兵车臣的愿望,他想看到公众对此的反应。”



  1999年10月,俄军战斗机空袭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车臣独立分子认为俄罗斯声称的反恐行动实际是大屠杀,是殖民战争,十多年间,有30%车臣人遭到杀害。历史学家费尔世蒂斯基评论说,普京通过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政治铁腕,他能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作出决断,他是俄罗斯军队最好的主帅。



  2002年的一次欧洲峰会上,法国记者指责普京政府对车臣的军事行动是种族灭绝。普京的回答让在场的各国首脑鸦雀无声。“我们是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伊斯兰极端分子,如果你想要割包皮,就来莫斯科吧。我们有着非常出色的专家,我可以推荐一个给你做手术,他会让你再也长不出来的。”



  2005年初,普京决定把俄罗斯从车臣的噩梦中解脱出来。他宣布车臣战争结束,同时任命被炸死的艾哈迈德卡德罗夫总统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为总理,后者成为普京的代理人,让车臣陷入持续内战。



  前议员科瓦廖夫说,普京的俄罗斯跟所有警察国家一样,需要两个敌人: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如果没有敌人,这个系统就会崩溃,这跟苏联时代并没有两样。



  为了向西方,尤其是美国宣示俄罗斯“秘密行动”能力的回归,普京将美国海军情报军官埃德蒙波普逮捕并审判。后来经商的波普回忆起这段经历,说:“俄联邦安全局的官员明确告诉我,抓我就是一个政治行动,不但向西方展示强硬,也告诉人们,普京和叶利钦是多么不同。”



  现在,轮到俄罗斯的寡头们成为普京立威的活靶了。普京上台后曾告诫过寡头们:生意照做,请远离政治。但根基深厚的大亨们没把这个年轻总统的警告放在眼里,最终自食其果。2002年10月,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正式以诈骗罪起诉汽车制造业寡头别列佐夫斯基;2003年,尤科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霍多尔科夫斯基因税务问题被捕;同年8月,传媒大亨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被捕……



  通过一系列对寡头的打击,普京向全世界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控制能源是他的最新武器,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俄罗斯重新成为超级大国,不论反对力量来自于国外,还是国内。



  曾经不可一世的俄罗斯大亨们,在普京重新召集的会议上恭恭敬敬,噤若寒蝉。他们知道,这个前克格勃远比叶利钦难搞定,如有不从,他们就“肯定出局,而且是永久性的”。现在,普京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寡头。不论是在安全局,还是在政府要害部门,都有普京的前克格勃亲信以及在圣彼得堡的旧识把持。



  俄罗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联合人民阵线United Civil Front的领袖卡斯帕罗夫称,普京需要打造一个集团,对他来说,管理俄罗斯就像经营一家公司,都是生意。他倡导的所谓国家主义,最终让他在生意上获利。“石油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国家的名义开采,铺设输油管道,当石油从另一端流出来的时候,就成了私人公司的利润。”卡斯帕罗夫把这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干净的“寡头经济”,为普京首创。“你分不清经济实体和政府部门的界限。金钱控制了这个国家,而政府控制着金钱。”



  此外,普京对言论自由的打压,也令世人震惊。2006年10月7日,著名新闻调查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莫斯科公寓被暗杀,这之前,她正准备出版抨击普京车臣政策的书籍。移民到英国的俄联邦安全局官员利特维年科随后在伦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证实普京是一系列爆炸案的幕后指使,暗杀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命令也来自于普京。



  当年11月23日,利特维年科因为放射性物质钋-210中毒死于伦敦。这一事件也一度让俄英的外交关系面临危机。



  在西方和国内反对派眼里,普京已经完全背离民主的道路,公开把俄罗斯重新打造成了一个极权统治的国家,他甚至亲自任命地方官员,打压言论自由,通过联邦安全局招募线人,打压各种民主活动,还抵制有外国资助的NGO组织。在他们看来,原本象征着民主与自由的“总统”称谓,在普京那里,已经成了“沙皇”的代名词。



  普京的所作所为也惹恼了美国。2006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称不能容忍俄罗斯用油气资源对别国进行勒索,欺压邻国,以及对民主运动的迫害。和欧洲盟友不一样,美国很严厉地抵制俄罗斯的地区霸权主义,重申将在欧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对此,普京作出了强烈回应。他讥讽美国的国防预算是俄罗斯的25倍:“美国所有的房子都变成了军事设施,这太聪明了,这意味着俄罗斯也必须有同样的防御能力。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清楚,狼先生(美国)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其他国家。”俄罗斯拥有的核弹头比美国多8千枚。在普京任期,俄罗斯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研发和储备有了迅猛进步。普京公开声明:“俄罗斯的核打击能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我们匹敌。”



  “普京大帝”



  普京执政后,重新确定俄罗斯国歌的旋律采用原苏联国歌,重新填词,以代表俄罗斯人期望祖国重现苏联时代的辉煌和强盛的国力。



  人权组织“纪念碑”主席阿尔谢尼罗津斯基说:“普京恢复使用苏联国歌的目的是唤起国人对昔日荣光的记忆,证明俄罗斯还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让世界其他国家尊重,甚至害怕,从而激发了人民脑子里根深蒂固对独裁统治的眷念。普京说,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但这个国家是伟大和强盛的。”



  强势普京也赢得了当时年轻人的追捧,这代人为普京的大国梦所倾倒。政治顾问们组织青年人参加拥护领袖的运动,称为 Nashi(俄语“我们”)。普京当选总统后一年,1万年轻人走上红场庆祝;2002年,2万人;2004年,1.5万人;到了2007年,红场上的年轻人达到10万人。Nashi青年运动领袖Vassili Yakimenko说:“苏联解体前,我们的国家如此强大,但现在如果不走普京倡导的大国强盛之路,俄罗斯人民也许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赫鲁晓夫的孙女尼基塔承认普京深受民众爱戴,“在大众眼里,普京跟斯大林很像,都才华出众,从外语、政治到体育,无所不能。当然,斯大林为了打造一个伟大领袖的形象,有时候会被刻意拔高,普京不一样,人们似乎真的相信他的亲民是发自内心的,他的个人才华也是真实的。”



  尼基塔说,在民众眼里,普京是个言出必行的人,转型期的俄罗斯需要普京这样的强人。



  当选总统后,普京和柔道高手过招,开战斗机,驾驶潜艇。他会即兴脱下T恤和粉丝交换,会在女士面前绅士味十足。电台节目播出了普京访谈后,收到几千封给普京的求爱信。他成了俄罗斯的英雄。



  执政期间,普京将自己所在的政党改组命名为统一俄罗斯党,反对党的力量非常弱小,真正意义的党派政治辩论根本不存在,俄罗斯实际又回到了一党专政的状态。2004年,普京连任总统,赢得了另一段实施政治抱负的时光,他首先要面对乌克兰正在发生的“橙色革命”。



  乌克兰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由于美国在经济政治上的不断渗入,无可回避成为俄罗斯重返霸主道路上的绊脚石。乌克兰政治学者弗拉基米尔帕罗霍夫说,普京将乌克兰视为附属,在经济上,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单一共同体”。这一关系是为了对抗美国和欧洲,降低他们对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



  2004年10月乌克兰的大选,亲普京的党派并不占优。而普京的态度是绝不能让乌克兰实现民主选举。在他的授意下,俄罗斯安全局和乌克兰特工组织决定保障普京在乌克兰的代理人当选。此后,西方支持的乌克兰总统候选人尤先科被投毒毁容,但这没有阻止他最终当选总统。



  乌克兰的“橙色革命”成功,被认为是抗俄革命的胜利,这是“普京大帝”登基后面临的最大一次挫败,甚至是羞辱。普京又拿出杀手锏:能源外交。俄罗斯在2006年1月1日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作为对“橙色革命”的报复。但这还只是普京对乌克兰惩罚的开始,在乌克兰议会选举期间,俄罗斯停止进口乌克兰商品。普京的信号很明确: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必须被任命为总理,尤先科最终屈服。



  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又一次证明:他会用任何手段,让失败最终变成胜利。普京政治顾问帕夫洛夫斯基说,现在,普京有资格用放松的心态处理任何危机,他太强大了,他有这个资格。俄罗斯的油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普京就是这个能源帝国的皇帝。



  质疑与反抗



  油气资源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财富,莫斯科已经成为一个纸醉金迷的都市。这里的现代化进程让西方人瞠目结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拥有如此多的亿万富翁。而普京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新沙皇。



  但光鲜的背后呢?



  “普京善于营造繁荣的假象。光看莫斯科市区,任何人都会觉得俄罗斯的经济在蒸蒸日上。如果开车离开莫斯科市中心,哪怕就50英里,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就像坐在时光机里一样。圣彼得堡就更不用说了,哪怕离城100米,你看到的景象就像回到了19世纪。”反对派领袖、棋王卡斯帕罗夫说。



  反对党领袖弗拉基米尔雷日科夫则认为普京操纵传媒,搞个人崇拜。“每天晚上,电视里只有要普京的镜头,全是正面的新闻。他提高养老金,增加工资,与寡头们斗争,和大国元首谈笑风生。任何极权政治都会造就一个超级明星,以前是列宁、斯大林,现在是普京。”



  说起俄罗斯的现状,哈萨洛夫博物馆馆长、异议人士Yuri Samodurov痛哭流涕:“我的同辈们从不敢想象苏维埃会结束,共产主义会失败,当这一天终于来临时,我们又想,历史绝不会再重演了。但是,我们等来了普京。”



  不过,即便强势如普京,也不可能在“俄罗斯总统”这个如沙皇一般的位置上一直坐下去。由于俄罗斯宪法规定了连任的限制,普京“尊重”了法律,不得不放弃了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新总统。此后的事情,尽人皆知,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担任总理一职,“梅普”二人转开演,谁是主角,世人皆知。



  时光荏苒,4年时间过后,如今的普京总理将再次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2011年9月24日,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提议由现任总理普京参加将于2012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此举被认为是普京将重新掌权俄罗斯的标志。媒体普遍认为,俄罗斯至少在未来12年(修宪后总统任期为6年),将由“普京大帝”主宰。



  不过,可能连普京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反对浪潮。普京在初登权力顶峰时,俄罗斯需要他的铁腕政治和强悍风格来消除对未来的迷茫。他曾经是这个国家唯一可以倚仗的英雄人物。



  但现在不同了,普京毫不掩饰对独裁政治的青睐让曾经迷信他的青年人起了分化。俄罗斯新一代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开始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缓慢前行,经济发展受到诸多体制因素困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腐败、贪污现象的横行,让民众开始逐渐对现状不满,尤其是中产阶级以及年青一代,他们要求社会发生改变,而满足他们发生改变要求的最直接体现便是对领导者普京独裁统治的反抗。



  此刻,普京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选择。这些年轻人参加集会,谴责政府,抨击普京,“停止迫害”和“不要普京”是他们喊出的口号。



  不过,截至2012年2月底,“总统候选人”普京的支持率依然遥遥领先。看起来,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反对声音,但普京依然会重新登上总统宝座。2月23日,普京在莫斯科13万人“挺普”集会上的演讲,没有“拜票人”的谦恭,延续的是他“俄罗斯强人”的宣告。他振臂呼号:俄现状堪比1812年俄国反抗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根据英国Sky News对莫斯科13万人“挺普”集会的现场采访,一位举着英文牌子“We Trust in Putin(我们相信普京)”的男子竟然不知道牌子上说的什么,一位妇女说以为是来参加音乐会的;还有位女教师透露因为没组织够人,自己被学校解雇了;一名男子称,普京不应该当总统,而应该当沙皇。



  (本文部分内容援引公开报道,以及法国导演Jean-Michel Carre 纪录片《 The Putin System》)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



  1999年9月,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的普京说



  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



  2007年11月,普京在军队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也知道。这就是因为有出口商在背后活动。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你们应该考虑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利益。



  2006年3月,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就木材出口问题的讲话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2000年,有记者问普京:“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普京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了一句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话来回答。人们分析,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这代表了重新复兴苏联的努力



  如果您想要成为最激进的伊斯兰分子,准备行割礼,我邀请您去莫斯科。我将推荐大夫给您做手术,割得您以后什么都长不出来。



  --2002年11月,普京在俄罗斯-欧盟峰会后回答一名国外记者就压制车臣自由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现场的同传翻译未能将原话译出



  有人问我第一次性爱是在什么时候,不记得。但是我准确地记得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我能确定,准确到分钟。



  --在2006年7月的国际互联网在线记者会上,有记者发问普京:“您第一次性爱是什么时候?”普京回答说



  面对两次投票给我、选我当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公民们,我无愧。所有这八年来,我忙得就像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从早到晚,还是殚精竭虑地干。



  --2008年,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大型记者会上的讲话



  您想要我怎么办?要我连花和花盆里的土一起吃掉,指天发誓是不是?



  --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大型记者会上,有记者谈及媒体广泛报道说政府正在计划改变卢布的币值,普京打断这位记者的提问说:“他们都在撒谎!”记者要求普京作出保证,不会改变卢布币值。普京叹气,作了短暂的沉默后说道



  谁在反对普京?






  




  文 方亮




  2月20日凌晨,两伙俄罗斯壮汉在莫斯科市政府第5侧门附近大打出手,好在警察及时将双方拉开。但是,外面的人被拉开了,第5侧门里的对抗还在持续。两名俄罗斯人在小窗口旁撕扯着,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材料,努力往小窗里送。



  两伙人分属两个相互对抗的阵营支持普京的“纳什(Nashi)”青年运动和反对普京的系列公民示威运动组委会。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申请3月4日、5日两个晚上在卢比扬卡广场的示威许可。谁都知道,3月4日进行总统大选,这两个晚上将是示威的黄金时间。



  最终,“纳什”取得了胜利,率先将材料递了进去,获得了许可。第5侧门外,“纳什”代表高兴地接受记者采访。而示威运动组委会代表伊利亚波诺马廖夫则在略带沮丧地打电话,告知这里发生的一切……



  这是最近“挺普”与“反普”斗争的一个缩影。在寒冷的莫斯科,俄罗斯的政治生活因为一场大规模的中产阶级民众与普京势力之间的对抗而精彩纷呈。而将俄罗斯中产阶级组织在一起反抗普京的,正是一个名为“示威运动组委会”的松散但却有序的组织。有人将这个组织称为“圆桌会议”。尽管他们商讨问题时所使用的桌子并非始终都是圆的,但这个称谓却非常精准地描述了该组织的性质与使命。



  路线之争



  在俄罗斯,针对普京的反对声音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未成大气候。



  中产阶级的崛起或许是俄罗斯众多体制外反对派所一直盼望的。在混乱的上世纪90年代,自由民主派的彻底失败让其丢掉了最后一点民众支持,也失去了到21世纪对抗普京的利器。不过,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中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



  从2005、2006年开始,俄罗斯右翼民主派开始活跃起来,这一切绝非偶然。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一批新兴的中产阶级,网络成了这批新人接受政治动员的主要渠道。两年间,一个名为“另一个俄罗斯”的运动开始崛起,并大有挟中产阶级联合所有体制外反对派的势头,其领导人则是一位老牌异议分子艾杜阿尔德利莫诺夫。



  利莫诺夫是从前苏联时代就开始搞异议政治的元老,当年这位被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抨击为“坚定的反苏分子”、曾遭克格勃和FBI两大机构调查的斗士,如今依然顶着“法西斯”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



  事实上,利莫诺夫正是拉开普京时代群众运动大幕的人。2006年,他推出“反对者游行”运动,借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参与者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千人。2009年,他又发起了“31战略”运动,该运动在每个月最后一天举行,聚集群众高呼尊重宪法第31条有关公民集会自由条款的口号。这项抗议活动从一开始的仅限于莫斯科,一直发展到后来40多个城市联动的规模,甚至一度发展到海外。



  不过,利莫诺夫的抗议活动总是无法取得最广泛的支持,这与体制外反对派的另一支力量涅姆佐夫的“人民自由党”形成鲜明对比。自2010年诞生起,“人民自由党”搞的最大示威,人数也不过在七八千人左右。2011年12月5日,涅姆佐夫连同新近崛起的反对普京的明星人物纳瓦尔内一同亮相,5000人的示威人数已经是一个相当好的成绩。当晚,纳瓦尔内振臂高呼:“我感谢所有到现场投票的公民,你们对这个国家尽了责。但是,他们却公开舞弊,扭曲结果,践踏我们的责任心。”



  无论是涅姆佐夫还是纳瓦尔内都极富激情,擅长演讲,富有个人魅力。而且,他们历来主张示威不要越出官方划定的框架。最终,他们成了整场运动的领导核心。



  实际上,无论是涅姆佐夫还是利莫诺夫,都为俄罗斯群众运动今日得以大规模展开做了多年的准备工作。但尽管利莫诺夫所做的更多更早,却因其运动从来不跟当局商量而每每被大肆逮人,其本人甚至从来都不讳言“革命”二字。以当前的运动来说,利莫诺夫主张抵制大选,不去投票,而涅姆佐夫和纳瓦尔内的观点则是要去投票,但反对舞弊。



  圆桌会议



  2011年12月5日、6日的示威之后,一个以涅姆佐夫和纳瓦尔内为核心的组织团队初具雏形。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示威,大家都在分头做准备。



  涅姆佐夫的任务是同官方做好协商。示威运动领导曾确定将2011年12月10日示威搞成一场大规模的运动之后,莫斯科市政府突然变卦,提出不可以在离克里姆林宫较近的革命广场搞示威,而要将运动搬到较远的博洛特诺耶广场,否则收回示威许可。



  涅姆佐夫将消息带回,引起广泛议论。利莫诺夫领导的“另一个俄罗斯”更是强烈要求涅姆佐夫拒绝官方要求,否则就是背叛整场运动。最终,涅姆佐夫顶住压力,同意了官方意见,并与之商定了3万人的示威人数指标。利莫诺夫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将不会参加示威活动。最早拉开普京时代群众运动大幕的这位老牌异议分子,连同他的“另一个俄罗斯”就此退出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公民运动。



  早在确定于2011年12月10日进行大规模示威之后,在俄颇有声誉的博主伊利亚科里申就在网络交流工具上注册了名为“为了干净的选举10日示威”的账号。他在上面留言称:“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场运动。”第二天,后来成为运动组织者之一的著名记者谢尔盖博尔霍缅科在谈话节目中说:“昨天晚上,你只有从网络上才能知道莫斯科的街头到底发生了什,而最先成规模出现这些信息的就是Facebook。”



  普京时代,电视台和报纸是被当局强力控制的。如此一来,网络几乎成了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就像科里申所做的那样,网络上的交流工具Facebook和Live Journal成了整场运动用来组织民众的利器。之后的几天,科里申成了这场运动事实上的“信息枢纽”。而为了完成这一重任,他不得不又邀请了9个人一同来做这件事,这些人里有记者,有自由撰稿人,有像他一样的博主。



  与当局做了沟通,做了信息的传送,接下来还需要什么?当然,他们也需要钱。著名记者拉曼诺娃在第一时间承担起了这一工作。她广泛使用各种筹款手段,建立筹款账号,在街上进行募捐。正因为如此,她在示威运动组织内被称为“钱包”。



  接下来,各种工作都要在示威开始前一一完成。他们确定了示威当天现场播放哪些歌曲,确定运动以白色丝带作为标志,确定哪些领导人上台讲话,还确定了运动结束之际将由示威民众一同审议的决议草案等等。



  事实证明,2011年12月10日的示威震撼全国,他们成功了。



  组织此次反对普京示威活动的,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但是,这个松散的组织却遍布于俄境内大部分城市。2011年12月10日的示威活动之后,俄罗斯境内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的组织,而他们也成为反抗普京的中坚组织力量。



  2011年12月13日,这个松散的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他们第一次的正式会议。



  在一个约有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几张长条桌子摆成了一个四方形,莫斯科地区示威组织者在桌前就座。会场是开放的,媒体记者可以随意进入,普通民众也可以到现场观摩。一开始还稍显冷清的会场转眼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得到消息之后不断向这里赶来。大量媒体记者赶到这里,一些活跃的民主人士也相继赶来,甚至连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智囊尤尔根斯也来了。在方形桌子前就座的组织者们,既有涅姆佐夫这样的老牌反对派,也有阿库宁这种听到示威运动消息而专门从巴黎飞回来参加的著名作家;既有博尔霍缅科这样的著名记者,也有科里申这样的博主。



  这次会议的程序成了以后历次会议的标杆:首先由组织者中的一名成员确定并宣布议程,然后按照议程由负责不同领域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进程,并接受别人意见。遇有重要问题,大家集体讨论通过。



  反对普京运动的组织就这样诞生了,他们正式的名称是“为了干净的选举”公民示威运动组委会,有人说它是俄罗斯的“圆桌会议”。尽管他们使用的桌子并非都是圆的,但桌子摆放的形式和大家就座的形式确实没有任何高下之分。工作上亦是如此,没有任何从属关系,大家平等相待,携手共进。



  整个这场示威都在官方划定的红线内进行,没有越出红线。正因为如此,普京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需要一个海德公园(英国人专门用来讽议朝政并进行示威的地方)。”意思是:随便你闹吧,只要不越过红线。



  如此一来,运动还能对普京保持压力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利莫诺夫所持路线存在的意义。但不管有怎样的问题,这场注定载入史册运动的组织者们都将被人们铭记,因为他们开始代表中产对普京说“不”。对俄罗斯民主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反对普京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卡斯帕罗夫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从棋坛引退之后,卡斯帕罗夫积极参与政治,成为普京的主要反对者之一。2007年4月15日,在参加反普京的示威游行时,遭警方逮捕,被以违反公共秩序的罪名罚款1000卢布后获释。同年11月,他再次因为参与反政府、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而被逮捕。



  鲍里斯涅姆佐夫



  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商人,曾于1997至1998年担任俄政府副总理,卸任后投入反对派运动中,如今为俄反对派主要领导人,系列公民运动“为了干净的选举”主要领导人。2008年成立“团结”运动,但未在俄司法部登记。



  阿列克谢纳瓦尔内



  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律师、商人,曾利用网络交流工具LiveJournal揭露腐败,获得极大社会认可和认知度。曾为俄政党“亚博卢”党成员,但因极端民族主义活动而被开除。广泛参加各类反对派活动,现为系列公民运动“为了干净的选举”主要领导人。



  谢尔盖博尔霍缅科



  俄记者、作家、政治观察家,《总结》周刊前主编,《独立报》观察员,“回声”电台评论员。新闻工作之余,积极介入俄政治生活,现为系列公民运动“为了干净的选举”主要领导人。



  鲍里斯阿库宁



  此为其笔名,原名为格里高利齐哈尔吉什维利。作家、翻译家,著作颇丰,作品在俄国内畅销。积极介入政治问题,在拆解“尤科斯”问题上抨击普京政府。现为系列公民运动“为了干净的选举”主要领导人。



  “大帝”的新装



  





  文 郑羽



  根据最新民意调查,普京的支持率已经从2011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结束时的36%,上升到2012年2月的52%。由于在作为大选预演的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以外的政党最高得票率没有一个能超过20%,因此,即便普京不能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在第二轮投票中也会稳操胜券。



  问题在于,去年底国家杜马选举后俄罗斯国内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反普京运动表明,面对未来,新总统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治理国家。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及其不容忽视的民主诉求,俄罗斯民众对更加体面生活的迫切期待,在大选开始前已经迫使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杜马选举之后,正是由于普京适时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思路,从而顺应了当前俄罗斯的社会情绪,取得了民意支持率的上升。而在接下来的6年甚至12年的总统任期内,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将如何改革,以适应新兴中产阶级和要求更多民主、自由的年轻人的政治诉求,消弭日益增长的社会矛盾,或许不是小打小闹式的改革便可达到目的。对于当下的俄罗斯来说,普京式的铁腕再也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要安抚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的中产阶级,俄罗斯执政当局和“普京大帝”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响应变革的呼声。



  主动,还是被动?



  杜马选举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反普京抗议活动,表明俄罗斯社会内部有一种强烈的政治诉求:需要进一步的民主改革,以消除某个政党或个人对权力的垄断,加强政治竞争性,实现致力于变革的政治稳定。



  去年12月以来,俄罗斯执政集团采取措施回应了上述政治诉求,随之而来的是普京民意支持率的直线上升。普京和俄罗斯领导人应该明白,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才可能保证民众的绝对支持。否则的话,只会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浪潮。



  国家杜马选举后大规模的民众游行示威体现了各阶层三个方面的政治诉求:一是反对政治垄断,认为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不符合俄罗斯发展需求;二是反对政治腐败,认为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代表的官僚集权政治体制对政治生态和创新发展道路都是一种消极的负面因素;三是反对以统一俄罗斯党精英为主的普京团队,认为这会导致政治精英的流动性不强,削弱政治参与的广泛度。



  国家杜马选举后,针对社会主要政治力量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指责,普京在俄罗斯主流媒体上发表了5篇竞选文章,集中阐述自己治国理念的新变化。尤其针对选民结构的变化,论述了俄罗斯中产阶级的问题,表示要依靠中产阶级并反映其利益。2月1日,普京在会见俄罗斯律师协会成员时首次表示,如果自己在此次总统大选中获胜,他不排除邀请反对派成员参与俄罗斯新政府工作的可能性。



  在去年12月22日的《国情咨文》中,梅德韦杰夫明确提出了全面实行政治体系改革的建议,其内容主要包括直选各地区行政长官、简化政党注册手续以及降低总统选举候选人登记门槛、改变国家杜马组成原则等。



  根据次日俄罗斯政府向国家杜马提交的有关政党登记和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两项法律草案,俄罗斯组建政党的最低人数要求将由目前的4.5万人降低至500人,同时取消关于政党各地区分部的成员最低人数限制,以及至少在半数联邦主体拥有分部的要求。



  另外,政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和独立参选人的征集签名数量大幅度减少,独立候选人为30万人,议会外政党候选人为10万人。



  在大选前,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讨论和公布,无疑是在向外界坦露克里姆林宫自由、民主执政的诚意,意在扩大各阶层政治参与度的法律草案的公布,就如一场倾盆大雨,顷刻浇弱了反对者日益燃烧的愤怒之火。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举措,都有可能进一步腐蚀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换句话说,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是在用赌博式的改革手段,来有效疏导和缓解眼下的政治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法案鼓励政治竞争性增加的同时,也削弱了总统对地方官员的任免权,那种自上而下都看普京脸色行事的局面,可能会面临挑战。对于普京以及统一俄罗斯党来说,这是一次主动尝试,远比抗议浪潮下的被动改革要好得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普京将彻底放弃他的铁腕与强硬,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人需要像普京这样一位如沙皇一样的人物。事实上,俄罗斯大选过后,普京治国理念的两个基本点至少在下一个任期内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国家主义不会变,普京依然会坚持以国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其次,国家权力结构不会变。只要不从宪法上根本改变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权限划分,那么俄罗斯基本的宪政制度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依然是权威主义政体,保持强总统弱议会的特点。而在这个基础上的政治改革,虽有些在大棒下赏赐个胡萝卜的味道,但亦属迈向民主的进步。



  无法实现的指标



  除了在政治领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分权压力外,可以预料的是,一旦普京赢得选举,他的重要任务便是重振俄罗斯经济。在这方面,普京面临的挑战可能比2000年至2008年两届总统任期时的还要大。在金融危机的映照下,俄罗斯的经济依然十分脆弱。2009年上半年,国外资本的逃离让俄罗斯生产投资严重萎缩,国家财政形势严重恶化,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俄罗斯GDP总值下降了7.8%, 是全球GDP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梅德韦杰夫在2009年9月的一篇题为《俄罗斯,前进吧!》一文中不得不承认:“除了少数例外,我们的民族企业没有创新,不能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物质产品和技术。俄罗斯生产的产品,目前大部分都属于竞争力非常低的商品。因此在当前经济危机下,俄罗斯生产的降幅比其他经济体都要大。所有这些都表明,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该做的还远远没有做完,还远远没有做好。”



  在“梅普组合”时期,为了迅速走出危机,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经济现代化的纲领。2011年4月20日,普京在国家杜马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到2020年,俄罗斯GDP进入世界前五强,人均达到3.5万美元。



  可以说,这是普京为重登总统宝座而作出的宣言,同时也是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实现这个指标,普京过去一直执行经济多样化政策,这实质上是要使俄罗斯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对能源生产和出口的严重依赖。



  就目前情况看,普京提出的2020年俄罗斯人均GDP产值达到3.5万美元的目标很难实现,因为俄罗斯目前很难快速形成依据重大技术突破的新兴产业,社会非法治化问题又极为突出,政府行政的随意性大,官员腐败现象严重,滥用权力问题普遍,这阻碍了外部投资和新技术的流入,严重制约国内公民的自主创业和企业的自主发展。不过,这并不妨碍普京经济改革的决心。可以想象,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普京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打击俄罗斯官场的腐败和从中央到地方无处不在的滥用权力现象,一切掣肘经济发展的因素,都会是他的眼中钉。



  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这是对普京新政府的最大挑战。如果说俄罗斯目前的大多数选民能够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而舍弃一部分民主权利的话,那么一旦新政府领导经济现代化不利,普京本人和统一俄罗斯党的社会政治基础就会被严重削弱。普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统一俄罗斯党在政府垄断的大众媒介和舆论领域的改革。梅德韦杰夫在杜马选举后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承诺:“马上会解决有关成立公众电视台的问题,大概会以现有的一个联邦电视频道为基础。这一新传媒工具在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它的任何一个所有者,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老板,都不应对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相信,这种公众电视台可使我国的信息环境更具竞争力,也更有意思。”



  尽管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所有的表态都有明显的竞选色彩,但考虑到普京自身的政治抱负以及会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争取连任,所以在新一届任期内,一一兑现承诺并非没有可能。



  (作者系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