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魅力
古希臘人很注重知識,有知識的人被視為精英,這些精英製定了種種典章制度和法律。但蘇格拉底認為這些法律不是永恒的,國家破滅或統治的朝廷變更,這些法律便消失瓦解,而道德卻是永恒的,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人都要遵守道德。他的學生柏拉圖,更把這個永恒的意念加上絕對的觀念,稱之為永恒的價值。這種價值觀成為了後來基督教的基礎,一直流傳至今。
但後來有人認為道德的好壞,雖然是一種永恒的價值,同時,人有愛美的天性,對音樂有追求和諧悅耳的天性,所以除道德的價值觀外,還有美學的價值觀。
這個絕對的永恒價值觀,一經修正,不斷的變化便接踵而至。道德美醜都是主觀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有不同的見解,而人更是不停地轉移,人生人死,沒有一個永恒的群體。所以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世上沒有絕的,永恒的價值,虛無主義由此而起。
但在虛無主義興起前,在東方已早着先鞭,同時發展了天理循環,因果循環等概念,除了老莊哲學之外,佛家更配以一種宇宙觀,成為西方人士夢寐以求的智慧。
在解放前,一些中國的學者,覺得儒家學說偉大,可以彌補西方哲學的不足,但西方絕不欠缺絕對的價值觀。而中庸觀念,也只不過是一種修正後的絕對觀念。基督教除了種種絕對的戒律外,還可解釋靈界的問題,但儒家在靈界方面的解釋是空白的。
September 17, 2016
西方文化的主体是希腊哲学,而不是天主教神学。
我发现西方文化中很多东西符合佛法,却以貌似和佛法完全不相关的面目出现;现代人有些宣扬佛法的, 本身其实恰是违反佛法的,比如对儒家的推崇,对专制者的献媚,对科学的轻视,对自由的敌视, 等等。
中国本土哲学仍停留在远古时代, 和中国的先秦哲学相比照, 西方哲学在希腊的百家争鸣之后出现了如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 卢梭, 康德, 尼采等划时代的巨擘, 这是中国所没有的。
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西方哲学的工具和方法上的,这些方法在佛法中是没有着力发展的,这些世界是结构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关联的, 也有自己的属性,科学研究的就是因果,因果中又涉及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从而进行解析。
西方哲学和佛教,可以互相补充, 很多方面不是矛与盾的关系, 就像数学与物理不是矛盾关系一样。但数学和物理都是在解释同一个世界。
西方提出的认识论也值得借鉴。佛法的重点是出世间,西方文明是入世之法, 两者并不矛盾。
佛法中有结构分析吗? 有逻辑分析吗?我们如何认识一个事物的属性?靠观察实践还是靠禅法? 如何了知因果?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上帝预先创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