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东曾在2015年担任温哥华《环球华报》的自由撰稿人,当年在海外出现“毛泽东热”,应该报编委所邀,特撰写一篇“论毛”登载于该报7月22日A 2版上,全文如下:
毛太祖:一个当代文化的象征符号
七月流火,但在一个微风醺醺的午后竟然有幸聆听到当代中国文化批评界最杰出的领军人物朱大可教授在温哥华的讲演,朱教授以犀利的言语、独行的视角以及精髓的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学术界、文化界独树一帜且功成名就,几乎无人与其项背。而当讲座中话题扯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朱教授口中竟然蹦出“毛太祖”三个字来,让我差点跌下座位。。。。。。这让我想起已故著名的历史学家高华教授(《红太阳是怎么升起来?》作者)在香港某大学一次关于“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讲座上,也是兴致勃勃当作众多学生的面前,竟然称起了“圣上”来。
由此看来,毛泽东虽然逝世已经快要三十九年的光阴,但他个人的历史几乎和中国当代的历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俨然成为一个当代文化的象征符号。那么可否站在拓展的海外视野之下来重新解读和审思“多棱视角里的毛泽东” 呢?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看待这个历史人物,是要把握最关键环节的内涵所在:首先,毛泽东作为一个人,毕竟此人已去世近四十年左右了,在这个“人”字前,加上“罪人” 也好,“伟人”也罢,政界、学界盖棺未有定论。
毛泽东从人到神的塑造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自我造神的阶段;即在毛泽东生命里的最后十年(1966年—1976年),但随着苦难的文革结束以及随后的改革开放,毛泽东从自我塑造的神坛上重重的摔了下来,宛如一尊居家摆设的雕像被摔得粉身碎骨。
二是人为造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其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里既有政坛的名人,如美国的尼克松、基辛格,加拿大的特鲁多等人的回忆录;也有史学界、艺术界大腕,如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史学家索尔兹伯里的著作,波普艺术的一代宗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频频流露出对毛泽东的许多溢美辞藻与情怀。
这也难怪,毕竟相对于西方人从毛泽东身上神秘的东方元素,引起了他们隔靴搔痒式的兴趣?而又恰恰是这些神秘的东方元素不经意的被注入了太多的西方式的文化崇拜观,其核心是西方主流社会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典范,一介湖南的布衣书生成为一个古老东方帝国的九五至尊;集思想家与艺术家于一身,然谈笑风生间数千万生命灰飞烟灭;就在毛泽东冥寿120周年到来的前后,西方社会“唱红颂毛”的滑稽也出现了好不热闹的景象,英国媒体为12月26日这天取了一个诙谐的名称:“毛诞”(MAO-MAS)而12月25日恰逢西方社会传统的重要节日—圣诞,搞笑的说明耶稣诞生的第二天,又诞生了“毛太祖”。
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主流艺术家福斯特·伊曼曾在DOWNTOWN的画廊举办过一个关于毛泽东的当代艺术多媒体展览;而中国艺术家则在列治文举办过关于毛泽东的另类创作雕塑展而引起喧嚣与骚动;华裔女作家张戎女士为她的英文著作《毛泽东: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到UBC(卑诗大学)开过英语演讲会,居然座无虚席;温哥华本地知名的英文媒体“二十四小时”甚至头版登载过毛泽东文革时期著绿军装的大幅头像,并且用了HONOUR一词(崇敬、敬重、尊敬)。二战以后,在西方的世界现代史上公认的独裁主义者中,现在只剩下毛泽东可以依然合法的活跃于东、西方的各种舞台之上。
从政界、学界到商界,毛泽东早已演变成了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及其重要的象征符号、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标志(LOGOS),商场上的一个行销品牌,其被从精英阶层直到草根庶民所围观娱乐,“人为神化”的地位及状态也越来越被抬高?媒体拿他老人家“说事”作家用他老人家“赚钱”画家靠他老人家“发财”要想不红也难,这到正应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那句歌词,这大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东方李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