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花花啊,那是俺的最爱哈!
不过,俺更加想听到嫩的高论,因为在俺的认知里,嫩可是很有头脑滴!
从孩子的成长考虑,移民也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俺家小儿刚满12岁,他的一些男同学已经开始发育,进入了青春期.这些从小营养良好的孩子,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的(俺儿子还没开始窜,但也有1.64M了).但是从心志上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十分稚嫩,还正处于十分敏感的年龄段,极需要同性家长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男人与女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长期跟着母亲生活的男孩子,多少会有些欠缺阳刚之气,有的甚至太过娘娘腔.
儿子班里有个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十分乖巧,一直为各任老师看好,担任班长或其他更高的职务.
记得孩子三年级时,一天,俺去学校接孩子,他的一个同学告诉俺:阿姨,今天我们全班男生除了***之外,都挨李老师罚了.俺问:为什么呀?那孩子说:因为在中午吃饭时,***(一个女孩,胖嘟嘟的)吃了6个包子后,还要吃.我们就笑话她,所以老师就罚我们全体都要写检查.俺问:那***为什么没挨罚呢?那孩子回答:当我们大家都在起哄又笑又闹时,只有他一声不吭没参加起哄.
说实话,一个8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定力,实属不易.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男孩已经没有什么男孩子所固有的淘气劲了.
前年五.一假期里,俺家孩子组织同学们去植物园玩.绝大部分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兴奋地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孩子们坚持还是要去玩,所以俺们就出发了.只有这个男孩,因为他的妈妈说下雨了不要去,就没有参加那天的活动.当时孩子们对其都很鄙夷,说他不像男人.其实,那天孩子们都玩得非常尽兴.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的有些内容对俺具有启发意义:要让男孩子适当涉险,当然是在人生安全有绝对保障的条件下.因为今天的男孩子将会是明天顶天立地的男人,他要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来.如果他胆小怕事,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能够担此大任.
如果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不能及时地得到父亲的正确指导,那么很难保证他成长为一个富有阳刚气,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重任的男人.
这也是俺对移民的困惑之一.
移民之后的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吧.
这原本也是我们期待的, 不是吗?
相信每个移民的心路历程都不简单. 特别是投资移民, 抛下的太多, 改变的更多, 而期待的最好不要太多.
我们的情况也许与JENNIFER不同. 我们是自己的生意, 做了多年, 比较稳定, 也不打算发扬光大了. 国内的生意的日常事务可以让亲戚管着, 我们隔几个月回来一趟就可以了. 老人都在国内, 一年几趟回国也是必须的. 目前首要的就是让亲戚管理上手.
是否能在加拿大调整好心态, 偶认为还有一个因素, 就是爱好.
长期的无所事事对男人来说是噩梦. 搞不好会影响夫妻感情. 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我和LG都爱好户外运动, 游泳, 网球, 高尔夫等等. 还有旅游, 那是多数人都爱的.
LG还喜欢枪支弹药飞机大炮导弹潜艇什么的. 也许可以打打猎?
问题是平时工作紧张之余做做很好, 每天拿来当饭吃不知会怎么样.
目前是这么设想的, 不知道前途漫漫会有什么考验等着我们.
感觉好象有点"尽往好处想"的意思.
太嫩两口子了,有这么多健康的业余爱好.
俺家人的爱好:俺看言情小说和韩剧(别拍俺),俺劳工看<国富论>,和孩子一起打电玩.
不过,每年俺们都去海南RESORT一周,平日里经常去北京周边区县自驾游(有山有水,空气新鲜,吃点农家饭,真开心啊).
呵呵,再次握手!!!
偶们的老公也有很多相似点呢,爱家,恋妻儿。也正是事业的颠峰时刻...
奔4或已经40+的重学一门专业技术,不要说在国外,在国内,没有语言压力下,我觉得也是不现实的,除非他曾是读书天才。
偶老公,倒不担心他找不到专业工作,毕竟他曾把他们那行的技术做到了极致。但,收入肯定是有落差滴,而且,发展空间?....也就当退休打发时间吧
我打趣说,咱们将来去了,在加拿大挣的每月吃干喝尽,其实需要不多...可时间久了会不会失落?
LG公司不少同事前些年移民的(都能找到专业工作的,而且很快),大多都回流了
或者在陪孩子读书的这几年,LG们再提高一把,争取再上个台阶。该怎么使劲是个问题,看不清
我内心倒是希望他只当退休吧...毕竟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太辛苦,压力太大。
同感啊同感!
俺LG也是他这个行业的翘楚,猎头公司一开价,都起码是***W的说.需要调整的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加拿大没有房地产开发商之说,他们都是政府做完土地一级整理之后,那些BUILDER再来盖房子,或者是拼装房子(木结构的都是如此).而且,他们那里不缺土地,所以集中开发也很少.加上行业发展成熟,市场容量又小,所以利润水平非常有限.
所以,真要过去,要从事本行真有难度,即便不要高薪也是如此.
俺LG是跟着儿子有样学样.前年儿子独自去美国游学,他让孩子带上手机,以便通关不过时随时向孩子请教.偌大个男人,成天抱着孩子都玩厌了的GAME BOY,玩宠物小精灵.呵呵
亚龙湾也是俺们的最爱.每年寒假呼朋唤友一块儿去.孩子在水里嬉戏,大人在阳棚下躺着聊天...
LZ太棒了,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写出我们的心声.送花加分.
我家的情况和你们又不太相同,老公做生意,我在当前热门行业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放弃我的工作,我是一点也不惋惜,虽然工资高,还有期权,但我不喜欢整天开会,说废话,正常请公休假在单位显得都很另类.
老公做生意如鱼得水,很适应国内的生活.我感觉如果马上让他去闷闷的加拿大长期生活,可能是对他的摧残,我想先一家两地,我带孩子在加国,他每年跑个三四次或者三两次,住够5个月(还可满足移民监同时好好休息),我再一年回国一次,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了,足够了.我个性够独立,倒不喜欢天天厮守.
孩子现在10.5岁,明年去的话不到12岁.在国内老公忙,一年加起来陪孩子的时间也有限,不一定比在加国更有利.加国室外活动多,孩子功课少,孩子和爸爸可以好好玩玩.
夫妻关系呢,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我老公很爱家和孩子,他朋友的老婆们只要知道她们老公和我家的老公在一起,都比较放心.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基础可以,但我不盲目乐观,以后真有啥问题,两口子分开了,我在加国有房子(投移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和钱,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过.我自己也已经重拾英语,将来钱不够后半辈子坐吃山空的,自己一定要有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也不忘给老公洗洗脑,我说你要将来和我离婚,你最吃亏了,且不说办移民花了你近百十万,你给我们买的大HOUSE也要很多钱,还要给我们娘两很大笔赡养费,我又很难找工作,你总不能看你儿子吃不饱.最主要的,你以后来加拿大看孩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住旅馆.如果枫叶卡到期,你连儿子都难见了.你要离婚,不是赔了夫人儿子房子还赔钱,你不是傻子?我又有儿子,又有房子,又有钱,简直兵不血刃.管他洗脑有没有用,先打打预防针.
还有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将来我和孩子出国后,家里有老人在,不至于灰锅冷灶的.我和老人同住10余年,感情很好,我婆婆虽然是长在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无私且极富心胸和大智慧,相信会是我保家的坚强后盾.
我很明白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不过为孩子将来快快乐乐学习和生活,大人吃吃苦值得.
我喜欢看DISCOVER和国家地理台,我喜欢西方国家不歧视LABOUR工的文化,最起码不象中国那么歧视.我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和LZ的移民时间差不多,希望可以和你多交流.
我老公和你老公很像啊,如果让LG独自留在国内,也有许多的问题必然会出现.
俺家LG是个现代好男人,非常恋家,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才是最可亲的.他挣的钱从来都交给俺打理,不像他的不少朋友.瞒着太太,留着后手.在俺家从来就没大没小,无老无少,除了有时候也吵架生气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家都是乐成一团的.
LG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去外面吃饭.与俺一些朋友的LG们成天不着家相反,他是太爱待在家里了.俺经常要劝他不时地出去与朋友聚聚会,就像俺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未来的若干年里,让他独自一人守着个冷冰冰,没有生气的家,他的观感会如何.
从生理的角度考虑,俺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如果他以后感觉寂寞,那么俺能够理解他会采取的某些行动,只是尽量不要损害儿子的利益即可.但他答说:这不可能.年轻时都没有这样,现在就更加不会了.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也有很大的问题存在.
俺一小时的同学,十多年前去了加拿大,后来独自回国做生意挣钱,养活在加的妻儿.因为他天天都在外面吃饭,年轻轻的就患上了多种富贵病.几年前俺见到他时,都不敢相认,因为他胖得简直都步履蹒跚,像个老人了.因此还经常会被送医急救,甚至几次报了病危.最后,他的太太和孩子只得打道回府,以照顾他的身体.
这些也是俺对移民踌躇不前的直接原因.
LZ太棒了,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写出我们的心声.送花加分.
我家的情况和你们又不太相同,老公做生意,我在当前热门行业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放弃我的工作,我是一点也不惋惜,虽然工资高,还有期权,但我不喜欢整天开会,说废话,正常请公休假在单位显得都很另类.
老公做生意如鱼得水,很适应国内的生活.我感觉如果马上让他去闷闷的加拿大长期生活,可能是对他的摧残,我想先一家两地,我带孩子在加国,他每年跑个三四次或者三两次,住够5个月(还可满足移民监同时好好休息),我再一年回国一次,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了,足够了.我个性够独立,倒不喜欢天天厮守.
孩子现在10.5岁,明年去的话不到12岁.在国内老公忙,一年加起来陪孩子的时间也有限,不一定比在加国更有利.加国室外活动多,孩子功课少,孩子和爸爸可以好好玩玩.
夫妻关系呢,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我老公很爱家和孩子,他朋友的老婆们只要知道她们老公和我家的老公在一起,都比较放心.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基础可以,但我不盲目乐观,以后真有啥问题,两口子分开了,我在加国有房子(投移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和钱,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过.我自己也已经重拾英语,将来钱不够后半辈子坐吃山空的,自己一定要有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也不忘给老公洗洗脑,我说你要将来和我离婚,你最吃亏了,且不说办移民花了你近百十万,你给我们买的大HOUSE也要很多钱,还要给我们娘两很大笔赡养费,我又很难找工作,你总不能看你儿子吃不饱.最主要的,你以后来加拿大看孩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住旅馆.如果枫叶卡到期,你连儿子都难见了.你要离婚,不是赔了夫人儿子房子还赔钱,你不是傻子?我又有儿子,又有房子,又有钱,简直兵不血刃.管他洗脑有没有用,先打打预防针.
还有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将来我和孩子出国后,家里有老人在,不至于灰锅冷灶的.我和老人同住10余年,感情很好,我婆婆虽然是长在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无私且极富心胸和大智慧,相信会是我保家的坚强后盾.
我很明白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不过为孩子将来快快乐乐学习和生活,大人吃吃苦值得.
我喜欢看DISCOVER和国家地理台,我喜欢西方国家不歧视LABOUR工的文化,最起码不象中国那么歧视.我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和LZ的移民时间差不多,希望可以和你多交流.
虽然早已脱贫,但俺们绝对不是富人.在国内当然衣食无虞,生活压力几近无,可谓已经获得了财务自由.
但是,如果移民,这笔帐就得单算了.以在国内的收入积累,拿去加拿大按七分之一的比值来花,虽然也足以生活,但感觉绝对很差,因为坐吃山空毕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俺去过加拿大,当时的感觉就是要以5。5倍的价钱(当时人民币兑加元的比值是5。5),购买同质同地的MADE IN CHINA货(那里,EVERYTHING IS FROM CHINA).当然,老移民的感觉一定不同.
俺在其他人的帖子里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有住房,那么你在加挣的加元过日子,就等同于你在国内挣同样多人民币所享受的生活水平.当然这话有点偏颇,曾经遭到一位移友抨击,这俺也能理解.
对于俺这样不迷信名牌,既不为大牌服装,手袋和皮鞋捧场,又不为顶级化妆品企业贡献的人来说,每年的花费极其有限.LG除了抽烟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不良嗜好和高消费的业余爱好,虽然每件衣服都是名牌,但一件能穿好几年。
因为俺过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就俺们的收入水平而言,恩格尔系数很低。尽管去年以来物价飞涨,但对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不大。对于俺来说,不会为了好面子而去大商场购物,也不会为了怕别人看不起而用名牌来包装自己(俺们的专业水平足以令人尊重)。
俺们在国内过得舒服,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工实在便宜(北京小时工只有8元/时,洗车10元/时)。虽然这实在是有欠公允,但现实如此,俺们也没有必要哄抬物价。
如果去了加拿大,这里的劳动力优势将一去不复返。每件事情都得自己亲自动手,否则花钱请人代劳一定会肉痛。
因此,自我感觉同一些朋友一样,经济问题,或者说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思想压力,是会客观存在的,不能不考虑清楚。这也是俺认为的移民困惑之一,虽然只是次要的,并不太严重。
严重同意LZ观点,已加声望LZ太棒了,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写出我们的心声.送花加分.
我家的情况和你们又不太相同,老公做生意,我在当前热门行业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放弃我的工作,我是一点也不惋惜,虽然工资高,还有期权,但我不喜欢整天开会,说废话,正常请公休假在单位显得都很另类.
老公做生意如鱼得水,很适应国内的生活.我感觉如果马上让他去闷闷的加拿大长期生活,可能是对他的摧残,我想先一家两地,我带孩子在加国,他每年跑个三四次或者三两次,住够5个月(还可满足移民监同时好好休息),我再一年回国一次,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了,足够了.我个性够独立,倒不喜欢天天厮守.
孩子现在10.5岁,明年去的话不到12岁.在国内老公忙,一年加起来陪孩子的时间也有限,不一定比在加国更有利.加国室外活动多,孩子功课少,孩子和爸爸可以好好玩玩.
夫妻关系呢,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我老公很爱家和孩子,他朋友的老婆们只要知道她们老公和我家的老公在一起,都比较放心.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基础可以,但我不盲目乐观,以后真有啥问题,两口子分开了,我在加国有房子(投移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和钱,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过.我自己也已经重拾英语,将来钱不够后半辈子坐吃山空的,自己一定要有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也不忘给老公洗洗脑,我说你要将来和我离婚,你最吃亏了,且不说办移民花了你近百十万,你给我们买的大HOUSE也要很多钱,还要给我们娘两很大笔赡养费,我又很难找工作,你总不能看你儿子吃不饱.最主要的,你以后来加拿大看孩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住旅馆.如果枫叶卡到期,你连儿子都难见了.你要离婚,不是赔了夫人儿子房子还赔钱,你不是傻子?我又有儿子,又有房子,又有钱,简直兵不血刃.管他洗脑有没有用,先打打预防针.
还有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将来我和孩子出国后,家里有老人在,不至于灰锅冷灶的.我和老人同住10余年,感情很好,我婆婆虽然是长在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无私且极富心胸和大智慧,相信会是我保家的坚强后盾.
我很明白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不过为孩子将来快快乐乐学习和生活,大人吃吃苦值得.
我喜欢看DISCOVER和国家地理台,我喜欢西方国家不歧视LABOUR工的文化,最起码不象中国那么歧视.我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和LZ的移民时间差不多,希望可以和你多交流.
我交移民申请费是按6。9交的,过去会相差这么多呀。
你国内的生活跟给我一样,已经给楼主加了精彩帖子分。
虽然早已脱贫,但俺们绝对不是富人.在国内当然衣食无虞,生活压力几近无,可谓已经获得了财务自由.
但是,如果移民,这笔帐就得单算了.以在国内的收入积累,拿去加拿大按七分之一的比值来花,虽然也足以生活,但感觉绝对很差,因为坐吃山空毕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俺去过加拿大,当时的感觉就是要以5。5倍的价钱(当时人民币兑加元的比值是5。5),购买同质同地的MADE IN CHINA货(那里,EVERYTHING IS FROM CHINA).当然,老移民的感觉一定不同.
俺在其他人的帖子里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在国内有住房,那么你在加挣的加元过日子,就等同于你在国内挣同样多人民币所享受的生活水平.当然这话有点偏颇,曾经遭到一位移友抨击,这俺也能理解.
对于俺这样不迷信名牌,既不为大牌服装,手袋和皮鞋捧场,又不为顶级化妆品企业贡献的人来说,每年的花费极其有限.LG除了抽烟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不良嗜好和高消费的业余爱好,虽然每件衣服都是名牌,但一件能穿好几年。
因为俺过的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就俺们的收入水平而言,恩格尔系数很低。尽管去年以来物价飞涨,但对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不大。对于俺来说,不会为了好面子而去大商场购物,也不会为了怕别人看不起而用名牌来包装自己(俺们的专业水平足以令人尊重)。
俺们在国内过得舒服,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工实在便宜(北京小时工只有8元/时,洗车10元/时)。虽然这实在是有欠公允,但现实如此,俺们也没有必要哄抬物价。
如果去了加拿大,这里的劳动力优势将一去不复返。每件事情都得自己亲自动手,否则花钱请人代劳一定会肉痛。
因此,自我感觉同一些朋友一样,经济问题,或者说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思想压力,是会客观存在的,不能不考虑清楚。这也是俺认为的移民困惑之一,虽然只是次要的,并不太严重。
非常喜欢你的帖子,崇拜!
我3月打的投资款,5月递联邦,正在等fn。
我大女儿上初一,小儿子19个月,现在也有如果移民成功后的种种担心。很高兴在家园里认识你们!
真是越看LZ的帖子,就越感到强烈共鸣.我也不刻意买名牌.现在连大部分女同胞都爱的逛街也觉得是一种负担(会头晕),有时几个月都不逛一次,实在需要时,看到合适的一次买够,扭头就走.
做家务方面,我估计大家在国内情况都差不多,到加拿大要事事亲历亲为了,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先一家两国的原因之一.我老公A型血,完美主义者,对人对己要求较高,我是O型血,有点马大哈.老公到时候在家务上肯定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做派,我白白需要多伺候一个大老爷,我的家务水平实在比一般还差点(在学校时伪装贤惠为他熨过一次衣服,直接在后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熨斗印,现在还是笑柄),天天在一起,估计干活的少不了被不干活的批评,划不来啊.
还有我和LZ一样,爱看韩剧,我是超级爱看,我现在一直在收集碟子,看过没看过的都买,没看过的我还忍住不看,准备出国后再慢慢欣赏.还有我说了不要笑话,我年纪一把,还很想去韩国追追星呢.
经济方面也没有富到有坐吃山空的把握,学学英语后,将来想找工资低压力小的工作,补贴补贴家用就好.
实在佩服LZ的清晰思路和流畅文笔,真是守法说得那样,字字珠玑!再次!
TO Jenniferlee:
看到你说学法语了,是不是打算去魁省?如果是的话请慎重考虑,前一段在家园上看到有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不适应法语环境,改登其他城市了.有关的帖子可以参考看一下.
望你三思.
呵呵,感谢楼主让这里有了人气啊,
说说我的情况,我是三年前辞职的,每天看韩剧,做瑜迦,曾经想往的生活三年下来早没
有了新鲜感,好在这三年中为将来养老做了财务规划,我的规划就是将来老公不工作了,
要有每年不低于200万元的收入进帐才能安心的养老。这也是我移民的大前题。现在我
还没有递资料就是因为这个目标还没有落实。
我今年四十六岁啦,不过跟儿子走在一起没人想到我们是母子关系呢!我儿子一米八身
才很棒,我跟他在一起一定挽着他胳膊,呵呵跑题啦
我是这样打算的,今年底如果我的目标实现了我就递资料,两三年后拿到签证我一个人
长登,先在温哥华学习语言,做做义工,还想去教堂给自己找份宁静,旅行,健身等。
等我入籍后老公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就可退休来加团聚了,他应该没有时间坐移民监。
就只有我入籍办团聚了。老公来以后我们就去小镇买个有大花园的房子,哈哈老公一直希
望能开着剪草机修剪自家的草坪呢。
对了,在老公没去加之前我还会在温投资买房收租金,希望能通过我的理财实现加国财
务自由,就像我跟老公说的,你挣钱我理财最佳搭档,
再说说儿子,他明年就去英国留学了,如果一切顺利,到我拿到签证时他也该大学毕业
啦,这时他可以在加或美读研究生。移民监应该没问题,毕业后可以在加工作三年入籍,
如果不喜欢也可回国工作,身份也就没问题啦,
最担心的就是老公的身体,所以现在开始要好好调理,把超高的指标降下来,坚持几年
就好了。
相对来说我这个年龄放弃的东西要少一些。可能顾虑也就少一些。
以上也只是我的想像,不知是不是不现实,论坛里很少有投资移民介绍经历
不知实际是怎样的状况,如果各位妹妹去了后一定要好好总结一下。
到底去哪里,也是俺的困惑呢。
俺LG一朋友的孩子,在温哥华待了三年,也没学会英语。
还是要看个人吧。俺儿子虽然贪玩,但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学习十分轻松,潜力很大。如果老师引导有方,俺相信他什么都能学好。
其实最让俺担心的,是他的年龄稍微偏大了点(你家宝贝正合适,不过千万把中文基础打扎实了。),不知学了法语会不会影响他上英语大学。
呵呵,感谢楼主让这里有了人气啊,
说说我的情况,我是三年前辞职的,每天看韩剧,做瑜迦,曾经想往的生活三年下来早没
有了新鲜感,好在这三年中为将来养老做了财务规划,我的规划就是将来老公不工作了,
要有每年不低于200万元的收入进帐才能安心的养老。这也是我移民的大前题。现在我
还没有递资料就是因为这个目标还没有落实。
羡慕崇拜, 偶儿子出门不肯跟我牵手. 难为情. 郁闷.
我今年四十六岁啦,不过跟儿子走在一起没人想到我们是母子关系呢!我儿子一米八身
才很棒,我跟他在一起一定挽着他胳膊,呵呵跑题啦
我是这样打算的,今年底如果我的目标实现了我就递资料,两三年后拿到签证我一个人
长登,先在温哥华学习语言,做做义工,还想去教堂给自己找份宁静,旅行,健身等。
等我入籍后老公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就可退休来加团聚了,他应该没有时间坐移民监。
就只有我入籍办团聚了。老公来以后我们就去小镇买个有大花园的房子,哈哈老公一直希
望能开着剪草机修剪自家的草坪呢。
对了,在老公没去加之前我还会在温投资买房收租金,希望能通过我的理财实现加国财
务自由,就像我跟老公说的,你挣钱我理财最佳搭档,
再说说儿子,他明年就去英国留学了,如果一切顺利,到我拿到签证时他也该大学毕业
啦,这时他可以在加或美读研究生。移民监应该没问题,毕业后可以在加工作三年入籍,
如果不喜欢也可回国工作,身份也就没问题啦,
最担心的就是老公的身体,所以现在开始要好好调理,把超高的指标降下来,坚持几年
就好了。
相对来说我这个年龄放弃的东西要少一些。可能顾虑也就少一些。
以上也只是我的想像,不知是不是不现实,论坛里很少有投资移民介绍经历
不知实际是怎样的状况,如果各位妹妹去了后一定要好好总结一下。
不工作每年200万?
太吓人了!
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太高了巴?
这么多钱,还挣啥,用不用得完哟?还要搞个夫妻分离。
唉,移民得路呀还挣啥
想说说机会成本的问题,当然有点班门弄斧之嫌,因为投资移民们本身就是牢牢地捕捉住了机会的人。
俺觉得改革开放使得许多及时抓住了机会的人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种机会不仅仅来自于多年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市场的极度需要,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由于政府原来欠缺市场经济管理经验,而带来得机会。然而,这种机会随着政府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随着市场需要的开始饱和,正在大幅减少。之所以俺们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原因概出于此。
虽然中国的机会趋于减少,但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市场更加成熟,那里的政府更加富有市场经济的管理经验,那里的法律法规更为健全,那里的均贫富意识更加清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那里的机会更少没商量。
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些都非常具有正面意义,也是俺们从内心里非常欣赏的相对理想的社会。
但是对于正处在事业黄金时期的许多投资移民来说,考量这个问题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般而言,人一生中的35岁至50岁,是为事业的黄金期,也是财富积累的鼎盛时期。人过了50岁,就该主要依靠投资收益,而非薪资收益,来支持生活了。
托福于社会进步和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大幅延长了(北京市早已达到了80岁)。对于正处在40左右年龄的许多人而言,他们还有一半,甚至一多半的岁月还要度过。
因此,举家迁徙很可能就意味着自己的事业在最最鼎盛时期既告终结,无论你是自雇,还是被雇。当然,如果你的企业管理已经完全上道,可以不依赖你或你的家人,或者所托之人能够完全胜任管理之职,则又当别论。
除了自身的事业而外,多年来,俺们还在这里有多方面的投资:股票,基金,PE股权投资,房产。。。不一而足。
如果俺们把这些也全部连根拔起,那么必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为作为新兴四国之一的中国,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巨大的市场容量,绝非加拿大可以比拟。因为如果你放弃了一个为自己熟悉的市场,而选择相对,甚至绝对陌生的市场去进行投资,其风险是不言而喻存在的。换言之,机会成本的重要性,对于俺们来说,依然十分重要。
如果不投资,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就会把俺们多年的辛苦逐渐地吞噬于无形。所以,继续投资理财是保障俺们养老的必要手段。
如果保留中国的投资,那么管理上一定会有很大的不便。不仅是不便于及时的操作(现在有网络,有些投资的管理还是方便多了),更有可能的是坐失商机。
所以,移民之后,投资的方向,投资的品种,和投资的管理,都是目前还困扰着俺的问题。
严重同意, 深有同感. 这个帖子有高度, 有深度, 有思想, 有抱负......
JENNIFER真是个勤奋的好姐妹.
关于理财, 个人认为国内投资渠道比较狭窄.
基金多是多, 但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 就是股票基金, 配置基金, 债券基金等等. 基金股票受政策面影响很大. 前2年的大牛市千载难逢, 也许此生就这一次资产快速增殖. 国内的投资渠道缺少对冲风险的工具. 房产相对较稳定但变现能力相对较弱, 只可适量.
偶考虑将部分资产移植海外投资市场. 当然也不放弃国内.
关于海外投资, 偶也在摸索阶段.
如果咱们都成功移民了加拿大,希望jenniferlee组织个什么什么会,共同探讨教育、理财,学习语言、做义工等等活动。
如果咱们都成功移民了加拿大,希望jenniferlee组织个什么什么会,共同探讨教育、理财,学习语言、做义工等等活动。
我朋友14岁的儿子从蒙特利尔回来探亲,他走时小学3年级,如在国内现在应该上初三。他现在会法语,英语还有西班牙语,非常有礼貌,太羡慕了!
好啊,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你们两位高手在,更有信心啦严重同意, 深有同感. 这个帖子有高度, 有深度, 有思想, 有抱负......
JENNIFER真是个勤奋的好姐妹.
关于理财, 个人认为国内投资渠道比较狭窄.
基金多是多, 但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 就是股票基金, 配置基金, 债券基金等等. 基金股票受政策面影响很大. 前2年的大牛市千载难逢, 也许此生就这一次资产快速增殖. 国内的投资渠道缺少对冲风险的工具. 房产相对较稳定但变现能力相对较弱, 只可适量.
偶考虑将部分资产移植海外投资市场. 当然也不放弃国内.
关于海外投资, 偶也在摸索阶段.
我儿子二十一岁啦,不是十八岁,是一米八身高,以前也不让挽的,现
在离开家再见面高高大大的不自觉就挽上啦,哈哈,感觉超好啊,很有
安全感,有一次傍晚在淮海路被一卖玫瑰花的追着让买花,嘴里还说祝
你们幸福。。。。笑死我啦,儿子超级郁闷,说我有那?老吗?但还是
给我买了一朵玫瑰花,我说是他太着急卖花天晚了就没看清我的脸,现在想起来都好笑。
我也一直在关注PE,担心未来上市不确定性,资金退出机制不健全。怎样控制风险呢/,风险投资在国外很成熟。在国内无资金退出机制,也是风投发展的一个瓶颈。深圳有一个天使投资基金好象就是这种性质的。看你的帖子好象已经做了这样的投资,非常感兴趣。怎样来操做呢?我只是有这样想法,周围也没人关注,没人可探讨。所以一直没有思路,。基金股票受政策面影响很大. 前2年的大牛市千载难逢, 也许此生就这一次资产快速增殖. 国内的投资渠道缺少对冲风险的工具. 房产相对较稳定但变现能力相对较弱, 只可适量.
偶考虑将部分资产移植海外投资市场. 当然也不放弃国内.
俺也这样想,正在研究中.咱们以后还要多切磋.
不过,国内的PE(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的潜力仍然很大,可适当关注.俺指的机会,其实主要指这一块.这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同感我也一直在关注PE,担心未来上市不确定性,资金退出机制不健全。怎样控制风险呢/,风险投资在国外很成熟。在国内无资金退出机制,也是风投发展的一个瓶颈。深圳有一个天使投资基金好象就是这种性质的。看你的帖子好象已经做了这样的投资,非常感兴趣。怎样来操做呢?我只是有这样想法,周围也没人关注,没人可探讨。所以一直没有思路,。
不如你再开个帖子大家互相探讨学习一下,毕竟如果我们把最关健的
钱的问题落实好了,其它的移民的问题就会变的好解决啦,这也是我一直犹豫的问题,每天坐吃山空太可怕啦,如果我们不再工作有足够的稳定的收入,那我相信我们在加一定会很快乐。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PE的机会很多,尤其中小企业上市,很多的机会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感觉无从下手。
我也一直在关注PE,担心未来上市不确定性,资金退出机制不健全。怎样控制风险呢/,风险投资在国外很成熟。在国内无资金退出机制,也是风投发展的一个瓶颈。深圳有一个天使投资基金好象就是这种性质的。看你的帖子好象已经做了这样的投资,非常感兴趣。怎样来操做呢?我只是有这样想法,周围也没人关注,没人可探讨。所以一直没有思路,。
不如你再开个帖子大家互相探讨学习一下,毕竟如果我们把最关健的
钱的问题落实好了,其它的移民的问题就会变的好解决啦,这也是我一直犹豫的问题,每天坐吃山空太可怕啦,如果我们不再工作有足够的稳定的收入,那我相信我们在加一定会很快乐。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PE的机会很多,尤其中小企业上市,很多的机会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感觉无从下手。
谢谢纷纷鼓励!
俺同你一样,仔裤是俺的最爱.什么都能搭配.俺LG总说,你看上去哪像个小富婆?可俺就喜欢舒适简洁的穿着.
俺是六年前去的.现在加元升值了.
移民之后的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吧.
这原本也是我们期待的, 不是吗?
相信每个移民的心路历程都不简单. 特别是投资移民, 抛下的太多, 改变的更多, 而期待的最好不要太多.
是否能在加拿大调整好心态, 偶认为还有一个因素, 就是爱好.
长期的无所事事对男人来说是噩梦. 搞不好会影响夫妻感情. 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我和LG都爱好户外运动, 游泳, 网球, 高尔夫等等. 还有旅游, 那是多数人都爱的.
LG还喜欢枪支弹药飞机大炮导弹潜艇什么的. 也许可以打打猎?
问题是平时工作紧张之余做做很好, 每天拿来当饭吃不知会怎么样.
目前是这么设想的, 不知道前途漫漫会有什么考验等着我们.
感觉好象有点"尽往好处想"的意思.
严重现在我就报个名,幸福太太们的幸福生活,看得出,大家也非平常之辈,相信LG们的出色表现也与各位的教导有关,成功男人背后的出色女人们如果咱们都成功移民了加拿大,希望jenniferlee组织个什么什么会,共同探讨教育、理财,学习语言、做义工等等活动。
严重同意梁溪香榭的看法!
“加拿大让男人回归家庭,是妇女和孩子的天堂”这是朋友的老公的感慨,他们过去两年多了!她老公变化很大,以前是在家玩游戏等老婆下班煮好饭,或是在外呼朋唤友的,现在练得一手好厨艺,还开了间餐馆!环境真的能改变人?加拿大的夏天好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你目不暇接,但是冬天太漫长了,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真的会闷死!所以她老公警告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我也来说说我家的情况吧!老公想移民,最初是因为女儿!老公和前妻育有一女一儿,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先天脑瘫,听不到,不会说!因为有一边手脚不灵活,手语也没法学!小的时候,因为户口不在本市,只能送到私人办的聋哑学校,三年前,因为太大了,私校不收了。老公为了她,把户口转过来了,还托朋友找了民政局的局长,才进了公办的特殊学校,可是上了不到两月,就以种种理由劝退了!所以想起了移民,最初,老公也顾虑重重,甚至打算近近地就移到香港算了(我们在珠海),做个一个小时的船就到了!多方便啊!后来,在更多的了解后选择了加拿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和他都有朋友在哪,也经常被我的朋友放毒洗脑。。。
开始办理时,老公也是有很多顾虑,国内的生意怎么办,语言又不通,冬天又冷。。。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是打算我带着孩子在那边生活,他两三个月就两头跑一跑!
转机出现在年前的一次加拿大行程!由于年后要面试,我们也就匆匆忙忙的去了一次加拿大,正好感受一下那边的冬天!由于是想体验以后到那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在朋友家里打地铺,住了半个月,跟着他们去买菜,去看病,去自助加油,去逛街。。。(这段行程,由于要向大使馆交功课,所以也粗略地写了个流水账,没想到这份功课也发挥了些作用,面试时签证官 就直接把我们的移民动机给pass了,问都没问,呵呵。。。我会把它贴出来,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就是这半个月,通过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有与朋友的交流,老公感触极深,这里的生活,空气好,简单不浮躁,办事不用找关系,人与人之间都很真诚。。。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下了班,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是自己的,老板无权过问占用!发了工资,就会好好镐劳自己,所以要发周薪!存够了钱,一有假期,就满世界去旅游,工作没了没关系,回来再找!所以在当地,买房的大多是华人,本地人多半是租房住的!而且就算是打labor工,工作个两三年也可以买个house!所以在加拿大,你很难做到大富大贵,但是,要过日子,却也不难!
钱到底是挣来干什么的!如果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享受,那挣钱的意义何在?其实老公也算是会享受之人,他请了职业经理人,每年要付出不菲的酬劳,但是这样老公才有时间陪家人,去旅游!老公也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白手起家,从一个打工仔走到今天,让他放弃,我也于心不忍!可没想到,他自己却和我说,我们以后在加拿大,可以买个咖啡馆来开,要在那边落地生根,总得有个收入来源吧!我听了,心里很感动,我不是要大富大贵之人,我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钱,多少才是够?!
又见知音。 多交流。严重同意梁溪香榭的看法!
“加拿大让男人回归家庭,是妇女和孩子的天堂”这是朋友的老公的感慨,他们过去两年多了!她老公变化很大,以前是在家玩游戏等老婆下班煮好饭,或是在外呼朋唤友的,现在练得一手好厨艺,还开了间餐馆!环境真的能改变人?加拿大的夏天好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你目不暇接,但是冬天太漫长了,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真的会闷死!所以她老公警告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我也来说说我家的情况吧!老公想移民,最初是因为女儿!老公和前妻育有一女一儿,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先天脑瘫,听不到,不会说!因为有一边手脚不灵活,手语也没法学!小的时候,因为户口不在本市,只能送到私人办的聋哑学校,三年前,因为太大了,私校不收了。老公为了她,把户口转过来了,还托朋友找了民政局的局长,才进了公办的特殊学校,可是上了不到两月,就以种种理由劝退了!所以想起了移民,最初,老公也顾虑重重,甚至打算近近地就移到香港算了(我们在珠海),做个一个小时的船就到了!多方便啊!后来,在更多的了解后选择了加拿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和他都有朋友在哪,也经常被我的朋友放毒洗脑。。。
开始办理时,老公也是有很多顾虑,国内的生意怎么办,语言又不通,冬天又冷。。。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是打算我带着孩子在那边生活,他两三个月就两头跑一跑!
转机出现在年前的一次加拿大行程!由于年后要面试,我们也就匆匆忙忙的去了一次加拿大,正好感受一下那边的冬天!由于是想体验以后到那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在朋友家里打地铺,住了半个月,跟着他们去买菜,去看病,去自助加油,去逛街。。。(这段行程,由于要向大使馆交功课,所以也粗略地写了个流水账,没想到这份功课也发挥了些作用,面试时签证官 就直接把我们的移民动机给pass了,问都没问,呵呵。。。我会把它贴出来,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就是这半个月,通过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有与朋友的交流,老公感触极深,这里的生活,空气好,简单不浮躁,办事不用找关系,人与人之间都很真诚。。。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下了班,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是自己的,老板无权过问占用!发了工资,就会好好镐劳自己,所以要发周薪!存够了钱,一有假期,就满世界去旅游,工作没了没关系,回来再找!所以在当地,买房的大多是华人,本地人多半是租房住的!而且就算是打labor工,工作个两三年也可以买个house!所以在加拿大,你很难做到大富大贵,但是,要过日子,却也不难!
钱到底是挣来干什么的!如果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享受,那挣钱的意义何在?其实老公也算是会享受之人,他请了职业经理人,每年要付出不菲的酬劳,但是这样老公才有时间陪家人,去旅游!老公也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白手起家,从一个打工仔走到今天,让他放弃,我也于心不忍!可没想到,他自己却和我说,我们以后在加拿大,可以买个咖啡馆来开,要在那边落地生根,总得有个收入来源吧!我听了,心里很感动,我不是要大富大贵之人,我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钱,多少才是够?!
我头像中穿的那条裤子呀,实际上是条荷兰品牌(HAITL)速干裤,就是仔裤颜色的,有时天气不太热又要出去爬山之类的才穿的,呵呵!我现在还在北京上班生活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们见面呀。
我们是选择了蒙城,不过我们没有考虑这么多,我们的原因很简单,有朋友在,孩子可学习多一门语言,而且蒙城相比较温哥华和多伦多,生活成本比较低,也比较少高楼大厦,接近大自然多些!俺的困惑主要还是集中在是否要让孩子学习法语的问题上.俺自己学习了几个月后,感觉法语的语法实在太过复杂(也因而,法语成为世界语言中最为严谨的之一).俺们好在有英语基础,所以许多词汇(英语词汇中有许多来自于拉丁语系)都认识.不知孩子学起来会怎样,但愿俺是杞人忧天了.
此外,孩子如果学法语,那么至少在欢迎班里要待上一年到一年半,这样会否影响他以后上英文大学?毕竟他过去时已经十三岁了.
俺其实很希望他能够乘着年龄尚小,多学一门外语,只是,如果因此而影响了今后读英文大学,则就得不偿失了.
在家园里,看到了许多前辈对于蒙城的观感评论,褒贬不一,针锋相对.
因此,何去何从,对俺来说,难题一个.
虽然还不到考虑这一步的时间,但有时也想想,徘徊在蒙与温之间,语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孩子如果学法语,那么至少在欢迎班里要待上一年到一年半,这样会否影响他以后上英文大学?毕竟他过去时已经十三岁了.
俺其实很希望他能够乘着年龄尚小,多学一门外语,只是,如果因此而影响了今后读英文大学,则就得不偿失了.
jennifer你说的这段话,我觉得考虑是有必要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在蒙特利尔呆了几年,现在小孩12岁了,结果小孩到现在法语和中文很好,但是英文还不行,所以他去年搬家到了温哥华,主要就为了让小孩能接受比较好的英文中学教育,因为他们觉得法语的大学教育选择太少,而且将来职业发展的局限也大。
我们是选择了蒙城,不过我们没有考虑这么多,我们的原因很简单,有朋友在,孩子可学习多一门语言,而且蒙城相比较温哥华和多伦多,生活成本比较低,也比较少高楼大厦,接近大自然多些!
我也在学法语,真的挺难的!
LG朋友的女儿是十岁左右去的,现在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汉语都学得不错,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比大人强得多!
给你个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www.itacc.org/elite/schools.htm
衷心希望你选择蒙城,这样我们就可以见面拉!呵呵。。。
此外,孩子如果学法语,那么至少在欢迎班里要待上一年到一年半,这样会否影响他以后上英文大学?毕竟他过去时已经十三岁了.
俺其实很希望他能够乘着年龄尚小,多学一门外语,只是,如果因此而影响了今后读英文大学,则就得不偿失了.
jennifer你说的这段话,我觉得考虑是有必要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在蒙特利尔呆了几年,现在小孩12岁了,结果小孩到现在法语和中文很好,但是英文还不行,所以他去年搬家到了温哥华,主要就为了让小孩能接受比较好的英文中学教育,因为他们觉得法语的大学教育选择太少,而且将来职业发展的局限也大。
移民的决心既定,接踵而来的就是:俺家的这条小船,究竟应该去往哪个方向?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卡尔加里....一个个或熟悉,或新鲜的地名,反反复复,周而复始地萦回在脑海,哪里才是俺们应该停泊的港湾?
LG每天除了工作而外,回家一就是读他的大部头书,以恶补当年的亏欠,否则就是如痴如醉地电玩.对于未来栖息地的抉择,一句话:你定好了.就将全权授予给俺.同时,责任俺也一并担起.
据说:景色秀丽的温城是度假型城市,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繁华的多市是找工的天堂,实现了许许多多新移民的梦想;曾经的加拿大第一重镇蒙特利尔,却是居家过日子的不二之选;新兴城市卡尔加里,也许与俺们的深圳一般,年轻而富有朝气;....
选择越多,决策越难.
但是,俺们移民的首要目的,还是为了孩子.那么,考量的重中之重,当属教育问题:语言,学校(对俺来说就是大学和中学),文化背景...其他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
作为一个受法公民,俺应该遵守与魁北克政府的约定,长登后落脚于魁省.同时俺们最早认识的魁北克人,儒雅的老越筒子和帅锅律师又给俺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因此,前段时间,俺一直在蒙城的家园网上转悠,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旁听着前辈们对蒙城的褒贬,打着自家的如意小算盘.
与此同时,俺还比较了这几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家难易度,大致在心中有了点谱.由于对蒙的情况较为了解,所以主要说说蒙城,恳请各位移友帮俺分析分析,所说的是否有道理.亦或俺考虑不周的地方,也烦请指出.
蒙特利尔曾是加第一大城市,号称北美的巴黎.除了飞机制造,造纸业等特别发达而外,还拥有相当不错的天然深水良港.
因为多年来闹魁独的缘故,导致蒙城在加的地位每况愈下,大批的英资企业搬离蒙城,因此,那里的就业难度较多伦多高.但是对于俺来说,工作是为了融入社会,是为了学习语言,以便与老师交流,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证明EVERYTHING IS POSSIBLE,所以这个问题并非考量的侧重点.
蒙城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据说一年中,竟有多达480个种类繁多的节日.其中仅电影节就有8个之多,"国际狂欢节日之都"的盛名当之无愧.
蒙城主要是以法国文化为主,不过也有英语区.据说法国人很"各色".从历史上看,也能发现法国与英国长期不睦的记录,以及她长期游离于北大公约组织之外的举措,佐证了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孤傲不羁.
法国人是浪漫的,但却有些不切实际.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法国人功不可没.法国诞生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这些永垂青史的启蒙思想家,也孕育了左拉,大仲马,福楼拜和雨果这些文豪巨匠.除此而外,法国人还发明了座便器,有人称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但是,法国人的思维方式似乎与其农业国的身份也比较相称.俺LG常说:英国人无论殖民到哪里,都是搞建设,当然还有文化渗透.而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则不然,虽然不能说搞破坏,但要说建设,则难望英国人的项背,无论文化建设,还是经济建设,概莫如此.也因此,使得英语成为当今的世界语,而法语的世界地位,却越来越低.
蒙城的英语大学中,麦吉尔是最好的,在加的排名仅次于多伦多大学和UBC,世界排名也算靠前.蒙城的公立中小学校以法语教学为主,英语为辅.
魁北克的福利在全加首屈一指.如果全家移民过去,在没有工作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条件下,大人全日制读书(COLLEGE /TRAINING)可以享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读8个月的COFI法语培训,每人每月有近500刀收入,加上孩子的牛奶金近500刀,就足以应付一般的生活开销.如果你读书前还曾经工作过910小时,那你还可以在领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同时,享受失业补助.
蒙城的消费水平在以上几所城市中是为最低.房价和租金大约只是多伦多的2/3,卡尔加里的一半,是温哥华的一半或2/5.有众多留法学生转迁蒙城,因为蒙城可以长期合法居留,而且生活容易.
蒙城的华人约有10W之众.如果有心交朋友,会很容易.愿意接近主流社会,更方便.那里还有诸如拉拉驹和小暖虫那样的许多热心人,对新移民来说,她们的指点会让俺们少走太多的弯路.
当然,良好的福利会给新移民以喘息之机,令你在初到异国他乡时,减少了许多的生存压力.虽然投资移民生存的问题不大,但对于心态调整而言,高福利还是给予了缓冲余地.
本省人读麦吉尔,现在一年的学费只有2,3K刀,真的是很便宜的说.英文私立中学的学费也不很贵,大约5,000刀/年.
俺的困惑主要还是集中在是否要让孩子学习法语的问题上.俺自己学习了几个月后,感觉法语的语法实在太过复杂(也因而,法语成为世界语言中最为严谨的之一).俺们好在有英语基础,所以许多词汇(英语词汇中有许多来自于拉丁语系)都认识.不知孩子学起来会怎样,但愿俺是杞人忧天了.
此外,孩子如果学法语,那么至少在欢迎班里要待上一年到一年半,这样会否影响他以后上英文大学?毕竟他过去时已经十三岁了.
俺其实很希望他能够乘着年龄尚小,多学一门外语,只是,如果因此而影响了今后读英文大学,则就得不偿失了.
在家园里,看到了许多前辈对于蒙城的观感评论,褒贬不一,针锋相对.
因此,何去何从,对俺来说,难题一个.
如果让LG独自留在国内,也有许多的问题必然会出现.
俺家LG是个现代好男人,非常恋家,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才是最可亲的.他挣的钱从来都交给俺打理,不像他的不少朋友.瞒着太太,留着后手.在俺家从来就没大没小,无老无少,除了有时候也吵架生气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家都是乐成一团的.
LG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去外面吃饭.与俺一些朋友的LG们成天不着家相反,他是太爱待在家里了.俺经常要劝他不时地出去与朋友聚聚会,就像俺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未来的若干年里,让他独自一人守着个冷冰冰,没有生气的家,他的观感会如何.
从生理的角度考虑,俺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如果他以后感觉寂寞,那么俺能够理解他会采取的某些行动,只是尽量不要损害儿子的利益即可.但他答说:这不可能.年轻时都没有这样,现在就更加不会了.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也有很大的问题存在.
俺一小时的同学,十多年前去了加拿大,后来独自回国做生意挣钱,养活在加的妻儿.因为他天天都在外面吃饭,年轻轻的就患上了多种富贵病.几年前俺见到他时,都不敢相认,因为他胖得简直都步履蹒跚,像个老人了.因此还经常会被送医急救,甚至几次报了病危.最后,他的太太和孩子只得打道回府,以照顾他的身体.
这些也是俺对移民踌躇不前的直接原因.
同意. 的确不确定因素太多.
短期停留和长期居住是两码事.
相信个中滋味要去了才体会得到.
总之放低期望值. 大不了等孩子上大学我们就随时可以回来, 没什么大不了的.
谁说知音难觅?!
初来乍到,非常喜欢这里的论坛,非常崇拜几位的精彩讲解.
我也是正在办理加国投移的一分子(办理的是NB省),听中介说7月底8月初可以去NB省做上午考察,心里真的是有些怕怕.
先简单说说我自己吧:因为年轻时只顾者贪玩一直没有把生育的事情放在心里,直到06年时才恍然觉得自己也渐渐步入了高龄产妇的年纪,赶紧生吧.所以老大不小的我拥有了现在才19个月的宝贝女儿.随着女儿的出生,我那颗不爱安分的心又开始了新的计划----为了孩子的将来,准备移民!!!! 但是随即很多让我顾虑重重的问题又开始萦绕在我的大脑里了:目前LG的生意还算过的去,如果移民成功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离开公司的,那他的移民监怎么办?就等着5年后被取消资格吗?我和女儿在加国生活倒是不担心,因为有嫂子和侄子也在同时办理移民,好有个照应.但是NB省好象不太适合我们南方人(在此说明我来自苏州),难道我们真的需要在NB省一直待下去吗?听说加国的政策是允许自由迁移,但是这种省提名的案件会不会另外有要求啊?迷茫中,等待好心人的解疑....
初来乍到,非常喜欢这里的论坛,非常崇拜几位的精彩讲解.
我也是正在办理加国投移的一分子(办理的是NB省),听中介说7月底8月初可以去NB省做上午考察,心里真的是有些怕怕.
先简单说说我自己吧:因为年轻时只顾者贪玩一直没有把生育的事情放在心里,直到06年时才恍然觉得自己也渐渐步入了高龄产妇的年纪,赶紧生吧.所以老大不小的我拥有了现在才19个月的宝贝女儿.随着女儿的出生,我那颗不爱安分的心又开始了新的计划----为了孩子的将来,准备移民!!!! 但是随即很多让我顾虑重重的问题又开始萦绕在我的大脑里了:目前LG的生意还算过的去,如果移民成功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离开公司的,那他的移民监怎么办?就等着5年后被取消资格吗?我和女儿在加国生活倒是不担心,因为有嫂子和侄子也在同时办理移民,好有个照应.但是NB省好象不太适合我们南方人(在此说明我来自苏州),难道我们真的需要在NB省一直待下去吗?听说加国的政策是允许自由迁移,但是这种省提名的案件会不会另外有要求啊?迷茫中,等待好心人的解疑....
只因为你的烦恼也是我们大家的的烦恼,我们又都有一棵不安份的心,都想拥有更精彩的人生,追求不同的生活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总结得咋那么透彻捏?
其实,即使这样做了,仍担心那头二年难以坚持,就算不担心吃穿用行,但仍担心那种无助,寂寞,亲情和友情的缺失,那种人在异乡的孤独,想像在难终归是想像,心境是不一样的,实际想坚持下来仍会是一个字,难。因为,我们不年青,因为,我们不像有些人没有退路,因为,我们有更舒服的日子在国内等我们,所以,我们坚持下来可能更难,虽然我尽量给自已信心,但,说白了,我仍怕怕,所以,心情是复杂的,期盼着快点毕业,又怕早早毕业。既来之,则安之。上了战车,俺们就勇往直前。只是事先把困难多想一些,有备无患即可。
期望值低了,失望的程度也随着降低,满意度却随之提高了。
楼主啊,俺连着看了两天你的贴,看得是受益匪浅啊。
正式宣布一下,从今后俺就是你的粉丝了。(悄悄的说一声,长这么大,还真没当过粉丝)
我是今年5月才递上的资料,魁投,知道路还漫漫,最快也要两年吧,那时女儿正好小学毕业,是不是和你儿子要登陆的年龄相似?
现在俺就开始举棋不定,到底上哪里好呢?
周围有朋友去了温哥华,强烈推荐俺去温,可温房价不是一般的贵,俺还不想凑合自己。
高中的同学几乎都在多伦多,可我又听说那里冬天很冷。
实在是因为对加没啥了解,所以谈不上什么选择,现在跟着你学习,看你最终能选择哪里呢。
期待你的多多交流,有空我也会多发言的。
2。公校还是私校?如果上私校,何时开始上?俺加拿大的朋友给的建议是高中开始上私校,这样语言关在公校过,学习也不会太紧张。到了高中,应该开始发力读书,这样私校抓得紧,学风较好。同时,也为将来的发展多交些朋友,以为人力资源的援引。
很佩服你的生活态度啊,我就是爱多想,患得患失,唉,只有天天参与JMM的讨论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了!加油!既来之,则安之。上了战车,俺们就勇往直前。只是事先把困难多想一些,有备无患即可。
期望值低了,失望的程度也随着降低,满意度却随之提高了。
继续串门
俺们一周后登陆温哥华
有机会和各楼的同志们那边见吧
稍微提醒下我今年28岁,老公30岁,儿子2岁。出于种种原因,决定移民(一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希望他的起点相对高一些;二是本身想体会一下不一样的人生;三实际点讲也存在着虚荣成份。)
问题是,目前老公的事业正在高峰期,如果长期在国外,势必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几年后回来,或许已是物是人非了,代价不谓不大,到底是否值得呢。
对于我自己,我倒是不担心,我是非常喜欢宅在家里的,也喜欢当职业学生,在国内没有机会。坐移民监时我可以读读书,写写东西,做做义工,相信日子也比较好打发。
但老公呢?他是那么一个外向的人,他就是天生适合国内那种竞争厮杀生活的人,而他的英语不好,我真怕他到了加拿大会无所事事,消沉下来。
目前的计划是,我登陆后就是长住,住满三年入籍。他三年住满两年,保留一个永居身份,然后我们会一起回国。等到儿子念完初中,再回加拿大生活。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坐移民监的三年里会不会发生变数,真的谁也不知道。但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既便有所失去,也一定要移民!
我今年28岁,老公30岁,儿子2岁。出于种种原因,决定移民(一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希望他的起点相对高一些;二是本身想体会一下不一样的人生;三实际点讲也存在着虚荣成份。)
问题是,目前老公的事业正在高峰期,如果长期在国外,势必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几年后回来,或许已是物是人非了,代价不谓不大,到底是否值得呢。
对于我自己,我倒是不担心,我是非常喜欢宅在家里的,也喜欢当职业学生,在国内没有机会。坐移民监时我可以读读书,写写东西,做做义工,相信日子也比较好打发。
但老公呢?他是那么一个外向的人,他就是天生适合国内那种竞争厮杀生活的人,而他的英语不好,我真怕他到了加拿大会无所事事,消沉下来。
目前的计划是,我登陆后就是长住,住满三年入籍。他三年住满两年,保留一个永居身份,然后我们会一起回国。等到儿子念完初中,再回加拿大生活。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坐移民监的三年里会不会发生变数,真的谁也不知道。但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既便有所失去,也一定要移民!
我今年28岁,老公30岁,儿子2岁。出于种种原因,决定移民(一是为了儿子的将来,希望他的起点相对高一些;二是本身想体会一下不一样的人生;三实际点讲也存在着虚荣成份。)
问题是,目前老公的事业正在高峰期,如果长期在国外,势必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几年后回来,或许已是物是人非了,代价不谓不大,到底是否值得呢。
对于我自己,我倒是不担心,我是非常喜欢宅在家里的,也喜欢当职业学生,在国内没有机会。坐移民监时我可以读读书,写写东西,做做义工,相信日子也比较好打发。
但老公呢?他是那么一个外向的人,他就是天生适合国内那种竞争厮杀生活的人,而他的英语不好,我真怕他到了加拿大会无所事事,消沉下来。
目前的计划是,我登陆后就是长住,住满三年入籍。他三年住满两年,保留一个永居身份,然后我们会一起回国。等到儿子念完初中,再回加拿大生活。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坐移民监的三年里会不会发生变数,真的谁也不知道。但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既便有所失去,也一定要移民!
那这样有点辛苦了,在家园有帖子说小孩子最好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加拿大比较适合,因为六年级已经把基本的中文学会了,在初中也就是加强中文语法,早点去加拿大,让他们早点接触英语,读大学就没那么辛苦了,你们觉得呢?
俺也觉得最好是小学毕业就过去,这样,给孩子多一些学习语言及熟悉和吸纳西方文化的时间。如果初中毕业才过去,一是在那里的高中可能无法上好的(好高中需要语言非常出色),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后几年的高中成绩,可能你还要作为外国人而拿出托福成绩才能上加拿大的大学。此外,如果去得晚了,孩子在高中的成绩可能会受影响。
俺现在也在后悔办得晚了些,早一年就好了。
哪个帖子?我怎么没看到呢?
俺也看到过类似的帖子,也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得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一年到一年半)去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并且,如果孩子太小过去,那以后的中文学习也是个问题,与语言水平不高的父母的深层次交流也会有障碍。许多华人子弟周末还要去中文学校补习中文,而中文应该是比英文难学得多的语言。因此,仅靠补习其效果也多是不尽人意。
再者,稍小些过去,对将来在国外上大学的孩子的高中成绩影响较小,因为他们在学习压力相对较轻的初中阶段,就已经解决了语言的问题,并且适应了西方的教学模式,从而不必在最应该好好读书的高中阶段再去学习语言,及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也容易保证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为以后进好的大学奠定基础。
我想移民是为俩孩子以后读书考虑,大的15岁,小的快2岁了,我刚跟中介公司签了代理投资移民的协议,因为LG不会去,现在担心自己一个人去照顾不过来小孩,另外留LG一人在家没人也不好,想打退堂鼓了,想听听各位的建议.
搞联邦投资移民总费用要100W人民币,为孩子读书到底值不值?直接给他100W会不会好呢?困惑!
100W也不是小数目,对我来说,存这些钱也很不易的啦.
看到有的人移民后的生活很多挫折,真怕自己承担不了!毕竟在国内虽不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也有保拇照顾,移民后一切靠自己,还真不知会怎样!
现在觉得自己有些冲动了,当时没全面考虑,就因心理因素(眼红别人出国)作怪就签约办理移民,现在不知该一直坚持下去还是回头是岸?问LG,他不置可否,我真不知如何决择了...
如果移民只是因为“眼红别人出国”,那俺觉得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对于投资移民来说,加拿大的生活一定不会比国内的舒服。俺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在移民之前,都已经对加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移民决定。
我们移民不是为了物质享受,大家或者是为了追求自由,或者是为了自己换一种活法,或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将来,或者是为了那更蓝的天空,更洁净的空气,更文明的社会,更安全的环境,和更民主的体制。
许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国外生活,因为男人的天性就是要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征战。对于业已在国内打下了一片江山的他们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激流勇退,见好就收。
所以,从全局考虑衡量更加重要。的确需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对于把钱给孩子,俺倒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外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己最最挚爱的孩子,就更应该如此了。
100W听上去不少,大多数国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然而,30年后,这些钱或许仅够维持几年的生活也未可知。
说得太好了!,我得再认真考虑一下!俩个孩子年纪差得太远,办移民只对大的目前帮助最大,但对小的就是未知数了.我想小的读初中以后再出去,中间这段时间不想坐移民监,怎么才能保持住身份呢?如果移民只是因为“眼红别人出国”,那俺觉得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对于投资移民来说,加拿大的生活一定不会比国内的舒服。俺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在移民之前,都已经对加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移民决定。
我们移民不是为了物质享受,大家或者是为了追求自由,或者是为了自己换一种活法,或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将来,或者是为了那更蓝的天空,更洁净的空气,更文明的社会,更安全的环境,和更民主的体制。
许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国外生活,因为男人的天性就是要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征战。对于业已在国内打下了一片江山的他们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激流勇退,见好就收。
所以,从全局考虑衡量更加重要。的确需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对于把钱给孩子,俺倒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外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己最最挚爱的孩子,就更应该如此了。
100W听上去不少,大多数国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然而,30年后,这些钱或许仅够维持几年的生活也未可知。
说得太好了!,我得再认真考虑一下!俩个孩子年纪差得太远,办移民只对大的目前帮助最大,但对小的就是未知数了.我想小的读初中以后再出去,中间这段时间不想坐移民监,怎么才能保持住身份呢?
如果移民只是因为“眼红别人出国”,那俺觉得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对于投资移民来说,加拿大的生活一定不会比国内的舒服。俺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在移民之前,都已经对加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移民决定。
我们移民不是为了物质享受,大家或者是为了追求自由,或者是为了自己换一种活法,或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将来,或者是为了那更蓝的天空,更洁净的空气,更文明的社会,更安全的环境,和更民主的体制。
许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国外生活,因为男人的天性就是要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征战。对于业已在国内打下了一片江山的他们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激流勇退,见好就收。
所以,从全局考虑衡量更加重要。的确需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对于把钱给孩子,俺倒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外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己最最挚爱的孩子,就更应该如此了。
100W听上去不少,大多数国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然而,30年后,这些钱或许仅够维持几年的生活也未可知。
如果移民只是因为“眼红别人出国”,那俺觉得真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对于投资移民来说,加拿大的生活一定不会比国内的舒服。俺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在移民之前,都已经对加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是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移民决定。
我们移民不是为了物质享受,大家或者是为了追求自由,或者是为了自己换一种活法,或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将来,或者是为了那更蓝的天空,更洁净的空气,更文明的社会,更安全的环境,和更民主的体制。
许多男人都不愿意去国外生活,因为男人的天性就是要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征战。对于业已在国内打下了一片江山的他们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激流勇退,见好就收。
所以,从全局考虑衡量更加重要。的确需要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对于把钱给孩子,俺倒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外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己最最挚爱的孩子,就更应该如此了。
100W听上去不少,大多数国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然而,30年后,这些钱或许仅够维持几年的生活也未可知。
讲到心坎里去了!刚才一口气读完了舞戈的《也讲讲俺的移民经历》,感触实在是太深了。
当年俺LG赴美读书,那时年轻没有家庭负担,还有奖学金支持学业,仍然觉得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般地难受。
当年俺一学声乐的好友陪读出国,落地就进中餐馆打工三年,然后去卖电脑至今。走之前她的所有雄心壮志:教美国孩子弹琴谋生,去教堂唱诗班唱歌。。。统统成为了幻想和奢望。想她去国前在工科大学教音乐欣赏课,一周只需上一两节课,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的许许多多技术移民们,尤其是那些学文科专业的技术移民们,说年轻也不算太年轻,说有专业却很难在加拿大找到对口的工作,英语水平极其有限,囊中羞涩,携家带口,远渡重洋。甫一落地,就被生存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中的许多人,从此后,就一直累脖下去,直至老去,令人唏嘘不已。
并不是看不起累脖工,俺始终觉得,每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都值得别人尊重。但是,如果仅仅为了生存的缘故,而导致人们放弃了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兴趣,他们寒窗十数载所获得的才华释放的舞台和空间,那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可悲可叹!
虽然舞戈的心态很好,不仅面对艰苦的生活并无太多抱怨,而且通篇插科打诨幽默风趣,然而,在生动诙谐的文字中,满目仍然皆是辛酸和血泪。这就是受法斑竹所说的技术移民更不易吧。
由此想到俺们,俺们的年龄比他们要大,体力劳动对于俺们更难承受(不是不愿意干,是身体受不了);俺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需要自己带着孩子在加拿大生活,因而需要自己去处理所有的社会事务,包括与孩子的老师学校沟通;俺们有点钱却又不是富人,不具备能够坦然地坐吃山空的条件,况且坐吃山空也不符合俺们一贯秉持的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俺们学语言的优势还不及他们,因为年龄较大的缘故;俺们在国内习惯了处处请人代劳的生活模式,所以在人工贵如油的加拿大,俺们应对生活琐事的策略一是肉痛地花钱,一是自己一样一样重新学起。
因此,对于俺们来说,移民需要做的心理调试也许更大,移民需要学习掌握提高的生活技能也许更多,也因此,从现在开始,俺们就得开始做方方面面的实际准备。
刚才一口气读完了舞戈的《也讲讲俺的移民经历》,感触实在是太深了。
当年俺LG赴美读书,那时年轻没有家庭负担,还有奖学金支持学业,仍然觉得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般地难受。
当年俺一学声乐的好友陪读出国,落地就进中餐馆打工三年,然后去卖电脑至今。走之前她的所有雄心壮志:教美国孩子弹琴谋生,去教堂唱诗班唱歌。。。统统成为了幻想和奢望。想她去国前在工科大学教音乐欣赏课,一周只需上一两节课,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的许许多多技术移民们,尤其是那些学文科专业的技术移民们,说年轻也不算太年轻,说有专业却很难在加拿大找到对口的工作,英语水平极其有限,囊中羞涩,携家带口,远渡重洋。甫一落地,就被生存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中的许多人,从此后,就一直累脖下去,直至老去,令人唏嘘不已。
并不是看不起累脖工,俺始终觉得,每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都值得别人尊重。但是,如果仅仅为了生存的缘故,而导致人们放弃了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兴趣,他们寒窗十数载所获得的才华释放的舞台和空间,那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可悲可叹!
虽然舞戈的心态很好,不仅面对艰苦的生活并无太多抱怨,而且通篇插科打诨幽默风趣,然而,在生动诙谐的文字中,满目仍然皆是辛酸和血泪。这就是受法斑竹所说的技术移民更不易吧。
由此想到俺们,俺们的年龄比他们要大,体力劳动对于俺们更难承受(不是不愿意干,是身体受不了);俺们中的许多人可能需要自己带着孩子在加拿大生活,因而需要自己去处理所有的社会事务,包括与孩子的老师学校沟通;俺们有点钱却又不是富人,不具备能够坦然地坐吃山空的条件,况且坐吃山空也不符合俺们一贯秉持的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俺们学语言的优势还不及他们,因为年龄较大的缘故;俺们在国内习惯了处处请人代劳的生活模式,所以在人工贵如油的加拿大,俺们应对生活琐事的策略一是肉痛地花钱,一是自己一样一样重新学起。
因此,对于俺们来说,移民需要做的心理调试也许更大,移民需要学习掌握提高的生活技能也许更多,也因此,从现在开始,俺们就得开始做方方面面的实际准备。
滑铁卢 (Waterloo)
提到滑铁卢,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之后拿破仑被囚禁。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有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但是此滑铁卢非彼滑铁卢。这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小城,但它的名字却与位于比利时的滑铁卢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起名于那场大战之后的1816年,城和镇都使用同样的名字。如今它因为尼加拉瓜大瀑布、因为滑铁卢大学而闻名。
滑铁卢大学位于加拿大最富庶的五大湖区,安大略省的滑铁卢市,多伦多以西1小时车程处,距尼亚加拉瀑布1.5小时的车程。滑铁卢是一个安全、友好、清洁的中等城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环境。滑铁卢有多种多样的产业结构,包括教育机构、高科技公司、保险公司、制造业公司等。同时,它还有安大略省西南部最好的饭店、购物中心、艺术馆和娱乐场所。滑铁卢大学距滑铁卢市中心骑车5分钟,步行15分钟。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6069.html
滑铁卢 (Waterloo)
提到滑铁卢,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与英、荷、普联军在滑铁卢(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居民点)进行的一次交战。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之后拿破仑被囚禁。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有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滑铁卢大学位于加拿大最富庶的五大湖区,安大略省的滑铁卢市,多伦多以西1小时车程处,距尼亚加拉瀑布1.5小时的车程。滑铁卢是一个安全、友好、清洁的中等城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环境。滑铁卢有多种多样的产业结构,包括教育机构、高科技公司、保险公司、制造业公司等。同时,它还有安大略省西南部最好的饭店、购物中心、艺术馆和娱乐场所。滑铁卢大学距滑铁卢市中心骑车5分钟,步行15分钟。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6069.html
(转) 毕业之际谈我的大学:滑铁卢大学
我是上期刚从滑铁卢毕业的数学院学生。在毕业之际,我想谈谈我上的这个大学。我并不打算写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关滑铁卢的介绍,我只想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说一些只有我们本校学生才会有的感受。
我认为,对于学生们而言,这种性质的述说比一切外校人的评论和大学排名榜更有意义。
首先说说大学综合排名的问题。综合排名这个东西是很无聊的,学校关注综合排名是出于宣传的目的,其实是利益驱使。因为排名高的学校容易获得资助,容易获得生源。对于单个的学生而言,你本专业的地位远远重过你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假如你是MIT学中文的,没错,MIT好啊,第一流啊,可对你的院系在中文研究领域里算哪根葱啊?MIT综合排名哪怕全世界第一又关你屁事?专业领域里谁也不尿你又有什么用?所以你们学校的本专业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固然好,但并不等于技术类大学就不行。这就好比军队,有的是集团军,编制庞大种类齐全,但未必每个兵种都好;有的象特种兵,专而精,也许不完善,但总有一两支拳头部队、一两项看家本领。硬要比较谁比谁好是可笑而幼稚的,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种性质的军队。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拿滑铁卢来说,滑铁卢一般不被当作综合性大学来看待。由于没有医学院法学院什么的所以无法与多伦多大学这样的学校拼综合实力,也没有那个必要。滑铁卢的长项在于数学院,主要包括Accounting, Actuarial Science, Applied Math, Computer Science, Cobinatorics & Optimization, Math Business, Pure Math, Satistics等几个系。以本科教育而论,无论是什么学校都不能在以上领域拍胸脯保证我一定比滑铁卢强。这就够了。比如你是学电脑的,滑铁卢电脑名满天下,IT业界人人首肯就可以了,就足以为你的IT前途打下良好基础了,滑铁卢没有法学院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行外人士知不知道滑铁卢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吗?名声是假的,事业和事业带来的财富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说滑铁卢Arts不强,对啊,一点儿没错,可你要想学Arts干吗来这儿啊?没谁逼着你上滑铁卢,对不对?多伦多大学的Arts很棒,你可以去那儿读呀?如果你没有能力进更好的Arts院系,或者因为选择失误而不得不来滑铁卢,那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滑铁卢在数学与工程界的名气也帮不了你。需要说明的是,滑铁卢工程院的学生在素质和成就上胜过数学院的学生。当初招生的时候工程院的要求就高很多。可是滑铁卢的数学太有特色了,所以名气响一些。世界上把数学单独设成院,颁发数学学士学位的学校据我所知只有三所而已,而美洲大陆上仅滑铁卢一家。
然而滑铁卢大学真正的王牌不是任何院系,是他的Co-op系统。那些连篇累牍讨论排名高低的人,还有那些眼光只盯在论文数量上的人,都是些秀才,他们的讨论对于即将展开职业生涯的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你把自己定位在科研领域。Co-op简单的说就是半工半读吧。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上8个学期课工作6个学期。一年3个学期每个学期将近4个月,没有寒暑假(你可以给自己放假,休息个把学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年到头连轴转,顺利的话4年零8个月本科毕业。工作由学校组织Employer来招工,能不能找到工看你自己的本事。不过你要是有两个学期没有工作,你的Co-op资格就完蛋啦,学校会把你赶出这个系统的。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你学工程的去刷盘子可不算的。每个学期工作结束后都要准备一份报告,报告在学校或者教授那儿通不过也不能拿学分的。一个Co-op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个经验远远胜过你在一家公司干两年。因为多数学生在6个工作学期(部分专业为4个学期)里会选择4到6个不同的职位,从而适应和体验4到6份不同的工作,收获不是固守一份工作可比的。虽然专心与一份工作可以让你更加深入,但在本科阶段,广阔的视野与多样的尝试显然更为重要。除非你认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眼前的这家公司,否则死盯住一个职位连干6个学期是没有出息的做法,是没有胆量尝试改变的表现。Co-op工作是全职工作,一天8个小时,一星期5天。你可以用赚的工资补贴学费生活费。我的工资只能算学生里的平均数,也有20多块一小时,安排的好的话足够你搞定上学开销的。我在进大学后就再也没从爸妈那儿拿过一分钱,全靠自己赚钱完成本科学业,这是我迄今为止最自豪的两件事之一。
Co-op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众多。一是眼界,眼界对于事业的成败是决定性的,这个道理已经被一再地证明,请众多象牙塔里的学生哥不要再忽视这一点了;二是思考,有了眼界又有了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术知识才可以做实用意义上的思考。Co-op对我的意义在于:总算弄明白了我适合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能干出什么前途。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具备对职业生涯的深度思考与可行的规划是罕见而且可贵的。而这在Co-op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三是人脉,你从前的老板、同事都是你未来职场可用的Network。别的不说,一封推荐信,一个内部推荐绝对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四是经验,找工、面试、升迁、办公室政治,哪样不要经验?虽然两年的Co-op还远远不足,可比起一般的本科生来讲就强太多太多了;五是适应能力,一个公司雇你一个学期,总共4个月的时间,你要花3个半月适应谁还雇你啊?通常我是上班3到5天后就开始和其他员工承担相同的业务,不懂的边做边学,反正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工作的内容与环境。而且你可以在两年里适应6次!如果你毕业后再这么两年适应6次,看以后谁还敢雇你?这种适应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会带给你巨大的回报。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说?你问达尔文去吧;六是债务减少,工资可以大量补贴学费与生活费。看看那些毕业后花几年甚至十多年辛苦还贷款的兄弟们你就明白这一条的意义了;七是生活能力,每个学期找一次工作,找到工作多半还要搬家,近的往多伦多、魁北克搬,中等的往美国和温哥华搬,远的还有往日本、欧洲、中国搬的。工作做完了再搬回来。很多学生害怕的找工作、找房子、搬家对我们而言是基本功,每个学期玩儿一到两次,生活能力当然强很多。
滑铁卢目前在校的Co-op学生估计在5000人以上吧,包括工程院全院与多数数学院学生,其他院系相对少一些。可以想象当这些学生毕业后杀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他们占据了多大的优势。当他们与同年毕业的普通学生竞争的时候,总体看来基本就是一群人精和没长大的孩子们在比拼。这种Co-op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之前先一步走向成熟与冷静,准备好了以后再真正踏上舞台,在这之前,你可以彩排多次。也就是说这种教育一旦错过就终生不可弥补。滑铁卢的学生素质主要来源与此,生源好还在其次。任何学校想要建立这个系统都必须付出巨大而艰苦的努力。滑铁卢作为Co-op的首创者,在全球拥有接近3000家雇用我们在校生的Employer,这样的规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用50年的时间辛苦努力得来的,是我们的学生用50年的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放心把一个学生和其他员工一样使用吗?不经过长期检验,你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在校的学生吗?可是你看,连国防、核电、军队研究所这样的要害部门也愿意雇用我们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参与项目开发,这种信任与名誉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立的,那是几代人的出色表现赢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Co-op好,可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把Co-op做得和滑铁卢一样成功的原因。现在有些大学开始认识到Co-op的优势,他们做的也很努力也很出色,不过还需要时间建立品牌。
所以滑铁卢的本科教育质量根本不是什么综合排名或者学术论文可以决定的。在这些东西上硬钻牛角尖,以本科生的实际需求看,非常无聊、非常幼稚。我个人不认为滑铁卢是什么世界名校,但他的Co-op毕业生的素质相比名校毕业生只高不低,在数学与工程领域更加突出。很多人奇怪这个学校那么多人称赞,可用传统的评价标准看他并不怎么样,原因就在于Co-op。我可以这么说,滑铁卢之所以是滑铁卢就因为他的Co-op。没有了这个,滑铁卢只能说是优秀的理工科大学,但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与绝对的优势。所以我时常奉劝想要考滑铁卢的高中生:如果你不想做Co-op,就不一定非选滑铁卢。
关于滑铁卢的校风,我压根儿没听过还有校训这一说。什么“严、勤、实、活”之类的屁话在这里没听讲过。我对滑铁卢校风的总结是“务实”。非常现实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规划,你做的好大家夸一声,,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你要做衰了,大家表示一下遗憾,你要还继续衰着,也就没人理会你了,你就完蛋了。你要是个书呆子,爱当电脑狂人,那就去吧,祝你好运,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嘲笑你一下,拿你解个闷,然后就忙我自己的事业去了。这里没有主义之争,没有激烈的哲学思辩,这儿就是一伙为自己的将来不停打算不懈努力的人,是一群把读书当作过日子的人,非常非常的现实。我接触过的所有大学生里只有滑铁卢学生的精神状态最接近现实世界里的人,或者说,最不象学生。这种精神状态和Co-op有重大关系。它的优点体现在成熟、体现在积极的职业准备、体现在创业的热情、体现在踏实的作风。而他的缺点在于缺乏人文的内涵,有的时候甚至现实到冷漠。
关于这两天热炒的ACM竞赛,滑铁卢的学生们不会明白这有什么好炒作的。滑铁卢是ACM的老主顾了,成绩从来就很棒。我记得至少在1994年与1999年拿过冠军,后来有没有拿冠军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进了大学后就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周围也没人关心。每次滑铁卢在ACM得奖我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我自己在电脑系呆到三年级才转专业,可我从没听说过有什么ACM校内选拔赛之类的东西。每年都得奖,前三前五跟玩似的,可都谁得奖了,我们系里没人打听,还是从学校报纸上看到的名字,具体是谁不晓得,谁耐烦打听这种三八事情?得奖的也没听讲有谁到处招摇的,因为在大家看来,ACM奖项不过是滑铁卢学生众多荣誉的一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ACM对于个人的现实意义无非是下一次找工作更有竞争力,可竞争力的加强有多种方式,何况编程不过就是份IT苦工罢了。对于没得奖的多数学生而言,更加没有价值。雇主要看的是我的经验与技能,以此决定我的地位与报酬,与那几个得奖的人有什么关系?ACM的名次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就是偶尔碰上有人聊到ACM的时候,可以地说一句:“我的大学在这个竞赛里成绩很好。”吹嘘一番,洋洋得意一下。对我个人的素质培养与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与坏处。我认为这是滑铁卢校风的体现。
有趣的是很多Co-op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不认为ACM有多大的价值。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问大伙关于上海交大拿ACM冠军的看法。有人说:“将来都是一群去美国留学然后打IT工的Cheap Labour。”这个话说的有点尖刻,但我们的共识是:编程序就是苦工,而且会越来越苦,属于蓝领职位,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就不必了。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可比较明确的是职业发展必须符合个人的条件,会编程充其量只能说你多了一项工具,编程水平的提高对于IT产业的发展也只是有帮助而已,离现代化的IT产业还有重大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严格的说不是高科技发达,只是软件发达而已。炒作出那么大动静是误导学生误导社会,是中国媒体的傻B行为。我对于这位兄弟的话有另一番意见:“只怕将来他们留学去美国之后连Cheap Labour都没的做,都外包到中国和印度去了。”这个话,一半算是开玩笑吧。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滑铁卢的小留学生们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都是好样的。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交朋友,我比较亲近的中国小留学生至少有五、六十个。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中99%都是优秀的人才,出色的学生,值得交往的朋友。”你去看看我们数学院里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平均分靠近和超过90%的那些牛人,有几个不是中国大陆来的小留学生?我只见过三个平均分过95的牛人,全是我们的小留学生。95分在滑铁卢是什么概念?我来告诉你:滑铁卢数学院聚集了全加拿大最好的数学苗子。可是在我入大学的时候,这些顶尖的数学苗子们平均毕业率只有一半,四年级课程的考试75分就能拿全班第一。四年下来,四五十门课平均超过95分是什么概念,您自个儿掂量吧。坦白地说,留学生们读书比我们这些本地学生要刻苦,成绩也更好。为什么?他们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近9000加元,差不多是我们的三倍,法律还不允许他们打工挣钱,全靠家里提供,而且还是父母在国内拼命工作把人民币换成加元!谁他妈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努力读书,丫儿就是一杂种!读的好不好要看天分和方法,好不好好读就看你有没有良心了。有良心好好读书的人,人品也不会太离谱的。
滑铁卢的学生被加拿大各行各业投票选为“明日的领袖”。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滑铁卢未来的声望也许要靠一群特殊的学生来维护。这些人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混混”。混在滑铁卢是一门学问。混混们成绩都不高,马马虎虎一般话,基本大概勉强行。课基本是翘,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突击,最牛的不毕业就跑。这些人以他们的智慧绝对可以把分数搞得惊世骇俗,引来无数惊叹。可他们不屑于此。他们有自己的哲学: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书本知识变成习题和考试,大学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书本知识只是个基本要求,能毕业就是了,学生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自己的能力,并不一定要以学校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学校设置的毕业标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混混们通常善于交际,善于领导,善于组织,善于结交朋友,善于谈判,善于分析判断,善于打破常规,善于放眼未来,善于纵观全局,善于总结他人,善于检讨自己,就是不善于考高分。不过关于分数,这些人也有一绝:善于在不得不读书的时候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且达到标准。没达到标准的全被淘汰了,留下来的混混们才是真正的人才,而且都是大材。据说网易的丁磊就属于这号学生。所以我更加欣赏这些人。学校里教的东西有多少是你将来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的?有哪门课能证明差二十分这个人的职业就没发展希望了呢?绝大多数情况下,课上的东西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的,领略到基本思路具有自学的能力就好了。因为Co-op的原因,滑铁卢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发现得更早、更多,所以混混们就更多。混混们的业余时间通常花在学生组织上,因为这些地方练人。关于这个我的体会特别深,收获也特别大,但我不打算多说,因为不管我怎么说,自己不去做是不会理解的。需要说明的是那种不好好读书只顾打游戏的不在我说的混混之列。
我们的小留学生们应该适当地加强自己在学生社团里的活动,滑铁卢上百个学生社团,值得你们贡献与学习的有很多。分数高并不等于能力高,更不等于学到了精髓。你要只想学那些公式,何必出国留学呢?那些东西国内大学也教的嘛!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恕我说句冒犯的话,总体来看,你们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太差了。固然有个别好的,但总的来说实在不像话。打个电话都不敢还要人代劳,这不是个别现象吧?一听说作演讲就紧张得出汗,这不是我胡诌的吧?成天打听那门副课语言要求高,能躲则躲,这不能算有出息吧?你们这个样子哪怕平均分100也不能给你们带来好的职业生涯。学校专门为语言不好的新生设立了辅导课程,简称ELAS。这个课程让你在一个学期里专攻英语,专人辅导,手把手地教。口语课的作业录在磁带上,老师听了以后照着原稿给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标出发音和语气的错误,发下来后还让你订正了再交上去,直到过关。演讲课教你怎么连读、怎么弱读、怎么强调、怎么使用肢体语言,抠细节抠到每个音节、每个动作。除此之外还教你们写论文、课堂速记、民间俚语、文史背景知识。这么好的课程,只要多花一个学期就能完成,你们怎么就一口咬定是骗你们的钱?怎么就混个及格呢?你们可以把数学考到100分,却不愿意在最要害最关键的地方下功夫,怎么这么糊涂呢?你们不学语言出国干什么呀?你们知不知道这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实用最细致的英语教育课程,你们从此以后再也不会遇上其他的人这样努力提高你们的英语了。我也是从前ELAS的学生,4个月的课程让我的英语脱胎换骨,最重要的是突破了瓶颈,赢来好大的提高空间。我可以说我在滑铁卢学过的最有价值的课程就是ELAS,我将为此终生受益匪浅,而你们,很遗憾,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想方设法加强语言能力,也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看了这篇文章能吸取教训。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是滑铁卢的学生们最不想听的,也许这是网上对于滑铁卢最严厉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外路人故作专业地胡说八道要强得多。
第一,滑铁卢没有精神。务实不是精神,是人面对现实世界的自然反映。过分现实的人通常是冷漠自私的小人。滑铁卢的学生们不算冷漠自私,可有些冷淡。伟大领袖他老人家有句话“人是要有些精神的”。人文内涵的缺乏使得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象是谋生者或者逐利者,不停地为利益所驱策,眼光短浅,循规蹈矩,不具备开创世界的勇气与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明日领袖”这些话持保留意见的原因。比尔盖茨说滑铁卢是他最中意的学校,他最喜欢滑铁卢的毕业生。在为这句话欢欣鼓舞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们,说这句话的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什么IT界的泰斗,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知道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吗?我要是资本家我也喜欢没有思想只认利益能苦干肯拼命又循规蹈矩的苦力!滑铁卢的名气很响,但是在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之前,我不认为他是个名校。
也许你要问我,人文涵养与技术专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滑铁卢众多学生的误区。没有精神内涵你就是一个机器,只配给别人当枪使,还是一把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枪。CIA在调查美国科学家为什么在武器研发上总是落后于苏联科学家的时候作出一个结论:双方在各方面都极为接近,包括技术基础与政府支持等等,唯一重大的差别在于苏联科学家们在古典音乐上造诣非常高,而美国科学家通常只听些个流行摇滚。CIA认为这是原因所在。滑铁卢的学生们应该仔细体会一下。
第二,走向迷茫。滑铁卢究竟是技术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这个问题这些年在领导层一直摇摆不定。所以走出来的路扭扭捏捏浑浑噩噩,很难从这些年滑铁卢的建设里看出清晰的发展思路。似乎是想搞成综合性大学,可又把资源主要配置在数学与工程。今天说要保持数学的优势,明天要打算让工程院独步天下,过些日子被综合排名一刺激又觉得要搞好Arts,还要建立自己的MBA学院和医学专业。发展的路上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好像一个色鬼来到女儿国,看看这个也想追,瞧瞧那个也想泡,魂不守舍头晕目眩。这个样子是搞不出好结果的,和中国那些疯狂并校的理工科大学犯的是同一个傻B毛病。
这些年搞扩招。好,我同意,大学应该尽可能地搞平民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不是培养个别几个精英就成了的。可你扩招之后该有相应的策略吧?从前课程难度过高,因为那是为少数精英设计的课程。现在学生中精英还在,可毕竟平均素质下降了,还用过去的教学方法,你想让毕业率掉到30%啊?这样以后谁来啊?放松难度吧,又怕毕业生素质下降。既要扩招,素质必然下降,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有胆扩招多收钱,没胆承担必然的后果,实在是很没出息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大院系表现得象个娘儿们一样犹犹豫豫,最后糊弄出一个保持难度大家加分的办法。考砸了就大家一起加分,好像这样就又能保持难度又能维持毕业率了。掩耳盗铃不知到底想骗谁。
第三,狂傲与唯技术论。骄傲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团体所骄傲。狂傲是不能接受的。举个例子:2002年还是2003年的CUTC(Canadian Undergrad Technology Conference),我们的学生参加一个讲座。因为是高科技讲座,所以现场滑铁卢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开始之前滑铁卢的学生高喊Waterloo为自己的母校扬威。可当会场里唯一的三个Western Ontario的学校高喊他们母校名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利用人数优势大喊“Sucks”!这就过了!大街上流氓打架还给人留面子呢,你们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生比小痞子还不如。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滑铁卢的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狂妄。仅此一点我就断定这些人没有出息,都是些没有容人之量的井底之蛙。这件事背后的根源是滑铁卢学生里由来以久的唯技术论。老是以为只要我的技术出色就可以包打天下,就可以横着走,就可以颐指气使,尤其是白人学生和我们本地的中国学生。这种短浅的见识是将来失败的伏笔。我还是觉得混混们才是滑铁卢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可是多数混混们和我一样并不十分认同滑铁卢的作风。
第四,对于政治与社会的漠视。滑铁卢的学生们不关心政治与社会是出了名的。比如说学费,年年涨。我进大学的时候电脑系5门课要$2600,现在呢?奔$3600去了吧?更别说那些留学生的学费了,他们的涨幅可是从$6000到$9000啊!可我们的学生们除了背后嘀咕之外有过任何抗争行动吗?多伦多大学的TA可以为了学费涨价而罢工,并且赢得了胜利。而我们的学生会在干什么?有谁出面组织过抗议?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学生会主席虽然是选的,可他的工资是学校发的!所以面对高涨的学费学生会象阳萎一样闷不作声。当面不敢抗争,背后窝窝囊囊地抱怨,这就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聚在一起时的典型镜头,没种!
你也许会说:“MIT也是理工科大学,他们从政的也不多,他们不一样名满天下吗?”你知道MIT和滑铁卢最大的差别吗?MIT是私立学校,而我们是公立学校。知道什么叫公立学校吗?就是说你是靠政府赏饭给你吃的。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言人会是什么下场,你们自己想吧。工人们要组织工会是为什么?忽视政治与社会的力量必然会给滑铁卢的学生们带来苦果。而且,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我不明白社会为什么要供养这样的大学。
总的说来,我觉得滑铁卢现在处在转型期。他目前既不在下降也不在上升,是爬上一定高峰后走的短暂平路。至于以后是上升还是下降,就看他现在怎么走。目前的步伐很乱也很慢。滑铁卢必须尽快找出一条保持传统又能添加新活力的路子。Co-op是灵魂,千万不可忽视。
最后我想说,刚刚讲的这些缺点肯定不是滑铁卢所独有,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是用滑铁卢务实的眼光看,其他学校有什么毛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我们无关。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机构应该把眼睛盯在自己的缺点上,少去八卦别人的短处.
梁溪香榭:太PF嫩了,做了这么多的功课,还慷慨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
俺家孩子还小,还没有怎么考虑大学的问题。
俺现在是在考虑,怎样选取一个合适的落脚地,除了算计算计能够享受本省居民的福利待遇而外,还省得以后再度举家迁徙。但以后恐怕还是得以孩子的意愿为主来选择学校和专业。
做家务是孩子教育的必修课
现在的中国家庭对小孩的娇惯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范围是罕见的。这种现象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内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很自然成了父母,乃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心肝宝贝。很多移民出国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孩子。对孩子的爱护本来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爱护变成了溺爱,则往往适得其反。我询问过周围一些中国朋友和同事。 大部分家庭里孩子都没有分担家务。有的人解释是因为孩子学习任务重。有的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子女培养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
从大处讲,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加拿大是一个公民社会。每个人在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 不夸大地说, 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自己周围有责任心,遇事有担当的人,往往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事业上也往往更顺利。让孩子分担家务正是培养这些品质的一种方式。它让孩子从小意识到, 自己是家庭这个小社会的一分子。 在这个群体中只有我为人人, 才会人人为我。
从小处讲,从小学习做家务关系到未来的家庭幸福。现在社会结构改变了, 大多数家庭夫妇两人都得工作,都在挣钱养家,不存在谁养活谁,很自然家务事应由两人分担。如果一方不会做,或不习惯做,或不愿意做家务,很难长期维持家庭的和睦。实际上许多家庭的矛盾都是从推逶家务事上引起的。
学做家务还是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所必须。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很漫长, 父母不可能呵护他们一辈子。即使父母为他们的事业铺垫了好的起点,他们将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都是未知的。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在将来独立遭遇困境时,很难想象他(她)能坚韧不拔地生存下去。
一起做家务还能增加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孩子大了后忙于自己的事,每每与父母渐行渐远。很多家长都抱怨,与孩子一天讲不了几句话。 一起做家务事时虽然只是谈些鸡毛蒜皮的事,但毕竟还是一种交流的机会。
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人年轻时遭遇坎坷. 到北美后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事业上总有大材小用的遗憾.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往往转变成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是合理的。但是培养孩子不应该狭隘于培养一个人才, 而是要让他们首先成为一个家庭的好成员, 许多人的好朋友, 一个社会的好公民。只有这些才是孩子将来幸福愉快地生活的真正基础. 如果孩子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也只是锦上添花。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了只顾自己,将来在家庭和生活中很难如意。即使事业有成,也只是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而已,孩子自己不一定幸福。古人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正是这个道理。
孩子分担家务应该从小做起,从他们自己的事做起. 重在培养这种意识, 不必拘泥于形式. 我儿子从六岁时开始为家里洗碗. 要垫一个凳子才能够得着水池. 洗完后一身一地都是水,碗还得我们重洗一遍. 上初中后开始做米饭, 并把菜洗好等我们回来炒。上高中比较远, 但如果放学到家比较早, 总是边做饭边做作业。另外象剪草,铲雪等事情, 如有空都尽量让他做。邻居有事需要帮忙时,也鼓励他参与。他到同学家参加party, 有时也能主动帮着做点诸如洗洗碗之类事。每当他同学的家长向我们提起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时,说实在地比他学业上的进步更让我们感到欣慰。
孔子讲过“修己以安人”。 鼓励孩子做家务还得大人自己带头。如果夫妻两人在家务事上互相推逶,孩子就会把做家务看成苦差事, 很难高高兴兴去做。 另外切忌在孩子做错事时把做家务当成一种惩罚手段。要时时让孩子明白,分担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尽的责任。
,我大儿子能去时也到大学年纪了,先收藏了
梁溪香榭:太PF嫩了,做了这么多的功课,还慷慨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
俺家孩子还小,还没有怎么考虑大学的问题。
俺现在是在考虑,怎样选取一个合适的落脚地,除了算计算计能够享受本省居民的福利待遇而外,还省得以后再度举家迁徙。但以后恐怕还是得以孩子的意愿为主来选择学校和专业。
辛苦梁溪香榭啦!
太刻苦了,我先收着了
,我大儿子能去时也到大学年纪了,先收藏了
写的太厉害了,我的文笔不好,还没有拿到档案号,这几天只好潜水了,今天忍不住又送出了花花.我儿子也11岁,等我成功的话我想他应该要13岁了,也担心他会不会适应加国,LG的问题到没有考虑的那么多,现在一看,呵呵!有点要担心了,我们LG不能和你们的LG相比,我LG的意志力太薄弱了,只能到时看了.不过我一定会过好我的每一天的哦!
JENNIFER这段时间正在考虑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这样好, 打有准备之战.
俺身边就有实例. 有个朋友的朋友, LG在国内, 孩子也在国内(因为还小), 她自己一个人过去坐移民监, 准备入籍后再回来, 顺带可以把孩子的籍也一起入了. 将来LG办团聚. 计划的是不错的.
然, 她的性格比较内向, 语言又完全不通. 过去后除了出去购置生活用品, 一个人散散步以外, 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呆在家里. 电视看不懂. 完全没朋友. 天天想孩子, 想LG. 久而久之, 得了抑郁怔, 很严重. 现在回国了, 身份只能放弃. 病还很不容易治好, 常常发作.
这个实例也是促使俺坚持要出去就全家一起去的理由之一.
JENNIFER别生气, 俺知道嫩是准备和儿子过去的. 这是现时多数投资移民的选择. 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相信母亲们都会有勇气面对所有坎坷, 坚强地走过来.
俺LG正在做准备和俺们一块儿过去,但俺对他的适应能力真的存疑,也对他将要面临的巨大落差心有不忍。正如他的朋友劝他的:男人要讲求江湖地位,钱都还在其次。
俺有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自小爱好运动,性格开朗,学习优秀,可是大学毕业跟着劳工去了日本之后,就多年不与从小一起长大的我们联络。每次回国都偷偷摸摸的。她的大学好友去日本她家看她,她也闭门不出,谢绝见客,整个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真恐怖。
俺还有个男同学,去加多年后也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断绝了与国内朋友的一切往来。大家都认为他差不多都疯了。但他是由于在加处处不顺所导致的。
俺倒不担心自己,因为俺喜欢交友。现在是应该听嫩的,少看些韩剧,多看些美剧是真的。谢谢!
难. 俺也怕LG过去不适应. 一般女人的适应能力比男人强.
LG的语言能力也不如俺. 真的担心到时候他能不能调整过来呢.
同时俺也很心疼LG现在太忙太累. 希望他早点放开手, 早点开始闲适的生活. 俺现在尽量多做点功课, 将来也许少走点弯路.
楼主很厉害,好像经常在温哥华版看到你的帖子,怎么不打算去温哥华了?
今晚又看了一遍<The Prince and Me>,感觉对话还是大部分听不懂,反应不过来。
嫩有否可以推荐的稍微容易些的美片?谢了!
,唉,基本上是听不懂布什在说什么(当然也怪布什是一个脑袋和发音都不是很清晰的人)。我总结听英语的难度是:电视新闻最容易,其次是电台新闻,然后是电视剧,再是普通人讲话,再是电影对白,最难听懂的是交通消息和对讲机里面的对白(大家可以留意电视剧警匪片里面经常有的对讲机对话背景声,看是否能听懂,如果能听懂的话,恭喜你,出国完全可以应付了)。
奇怪,俺的体会是:
1. 普通人讲话最简单, 因为有肢体语言.
2. 其次的电影对白, 因为有连续的情节支撑.
3. 对讲机的也不难, 因为通常对讲机的对话比较简明, 类似与规范对话.
4. 对方来电, 没有肢体语言, 没有思想准备, 没有话题准备.
5. 反而新闻英语对俺来说比较难, 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很广, 要求的知识面极丰富. 而且是MOMENT TO MOMENT, 感觉要真的跟上不容易.
没办法,一切从头开始吧。就从看新闻开始,因为相对好懂。一开始要依靠字幕,一般靠听,一半靠看,能把新闻听懂六七成。为了加强效果,干脆买部DVD录像机,每天都把6点钟的CTV新闻录下来看,没听懂的就倒回去再看。不久养成了习惯,每天要看早上7点到8点的Globe TV本地新闻和交通消息,晚上6点到7点的CTV本地新闻,晚上11点到11点半的CTV全国新闻。所以训练听力的同时,对时事的了解倒是大大增加,成为另类收获。
这个与俺提倡的反复看喜欢看的片子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是异曲同工.
为了更多时间的训练听力,又买了2副无线耳机(为了一副没电的时候可以替换),上厕所和洗碗吸尘的时候都听。
这个俺非常非常佩服. 但俺做不到.
俺赞成快乐学习, 轻松学习.
试想, 如果俺们时时刻刻带个耳机听中文广播, 没多久就要烦死.
这种长时间训练慢慢起到了效果。开始对英语字幕很依赖,不看着就不行。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次去洗碗戴着无线耳机,忽然发现自己对全部新闻内容都可以听懂了(当然有些生词除外)。到了现在听电视和电台的新闻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再特意留意了一下布什的讲话,呵,能听懂了。
是的. 语言学习不是一日之功. 开始的时候别太在意有多少成绩. 文火慢煮自见其著.
除了看新闻外,也常看各种电视剧和纪录片。纪录片的旁白一般是比较清晰和缓慢的,不用任何字幕已能完全明白,电视剧有时候还要看一下字幕。不过电视剧也分好多种,对于《Desperate Housewives》《24》之类的,对白简单,比较容易听懂。对于《Law and order》之类的,有极多的对白而且都是法庭戏,就稍微难一点。
最后提提电话和对讲机对白。可能大家都有体会,电话比面对面交流要困难,因为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所以刚来的时候,每次要开信用卡和打电话投诉之类的,就头皮发麻,现在当然没问题了,也是拜多听多用所致。
最后说一下,学英语年龄是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现在还能拼写出来的词汇,基本上全部是20年前中学时候学的词汇。因为年轻记忆力好,学到的词汇隔了20年不用都竟然还记得!而现在,昨天看到查字典的词汇,今天就不记得了。年纪大了,记忆力就差了,你不承认不行。所以大家有心要学英语的话,就要尽早了!
俺没看过这部片子. 不了解.
个人认为选择美片还是要根据个人兴趣. 不喜欢的片子为了练听力而逼自己看没有意思. 快乐学习最重要. 能找到百看不厌的片子就最好. 真的可以无数次回味. 语言能力自然而然会提高. 急不来.
俺感觉TOM HANKS的片子就不错, 语速适中, 语言贴近生活, 情节也好. 比如SLEEPLESS IN SEATTLE, 阿甘正传, 达・芬奇密码, THE TERMINAL等等. 还有很多. 对了, 早年的一步美国肥皂剧"成长的烦恼"俺很喜欢. 用于学习语言一级棒, 但不容易找到好的清晰的版本. 你要是找到通知俺. 俺想重新买好的版本. 最好是DVD版本. 市面上多是翻录的, 图象语言均不清晰.
另外, 如果是初次看一部美片, 个人感觉如果嫩觉得听不懂, 可以先看中文字幕, 看懂后如果喜欢再去掉字幕反复看. 目的只有一个, 快乐学习. 别难为自己.
支持!
其实,俺是个英语翻译爱好者,以前没孩子时,也翻译并发表了几十篇译作.但是,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哑巴英语的示例,俺的单词量是口语词汇量的几十倍.但一开口说英语,就没词了.虽然应付一般口语没问题,可是要应付加拿大的社会生活,还有大大大大的差距.
说得很对。
俺们两口子喜欢两个汤姆,也喜欢嫩提到的这些片子:〈西雅图不眠夜〉,<幸福终点站>,<阿甘正传>,还喜欢〈When Harry Met Sally >,<The Polar Express >等.美国大片常常具有相当的震撼力,尤其是历史片,记得皮特的<特洛依>,<决斗士>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俺还超稀饭大嘴茱莉亚.萝勃茨,看过她的所有片子.
<达芬奇密码>因为先看小说再看电影,感觉一般,虽然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可圈可点.
俺有<成长的烦恼>,也是为了练习听力买的.俺赶紧拿出来看看,如果好,就告诉嫩.
快乐学习就对了。
俺很惭愧的说,曾经背过《英汉词典》,为了考GRE。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俺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与老外对话时,就词穷了。
friends学习英文管用学习了!
看过《Friends》和《Desperate Housewife》,没当英语学习用,纯为了好玩。
早就买了《24 hours》和《Sex and City》,还没看过。
选择长登地的困惑:
大城市?小城市?大小城市各具千秋,大小城市都有利弊。
大城市的生活方便,华人多,新移民容易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大城市的社会生活多姿多采,文化设施相对更加齐全。在大城市里生活,孩子的眼界有可能会相对开阔。
但是,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大,社会治安不及小城市。大城市的生活费用高,贫富悬殊更大些。因此,在大城市生活,人们的友好程度可能不及小城市。
而小城市正好与之相反,虽然生活相对不便,工作机会较少,华人较少,但却相对安全,邻里之间相对和睦熟稔。在那里,新移民成人可以不用排上几个月的队,落地就可学英语;孩子为环境所迫,学习英语的速度也会加快。
在小城市生活,费用相对低廉,生活压力较小,自然环境一般都较好。但是,不知道会不会由于社会活动的相对欠缺,而导致孩子的眼界受到限制?
俺02年去加拿大时,听说了一个朋友的姐姐的一些不愉快的遭遇。这位姐姐两口子在多伦多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为医院生产一些生物制品,因此在华人移民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人士。
然而,自他们的公司成立伊始,就不断地被骚扰:警察上门查找毒品;类似工商局的登门检查是否无证经营;税务经常性地重点盘查偷漏税;他们的公司所在大楼的管理员,开始时也常去检查,看他们是否在违法生产。。。总之,麻烦多多。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告发他们的,都是中国大陆去的移民。
俺曾经与在加的亲朋们谈过很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大陆黑暗无比,国内的富人不是贪官污吏,就是透漏税的爆发户,或者从事非法生意的犯罪分子。
开始,俺还以为他们移民多年,受当地媒体洗脑久矣,所以能够理解,何况他们说的也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是事实。但后来,俺才发觉,其实华人“恨人有,笑人无”的劣根性,即便在这些很优秀的人里面,也是多少存在的。
看看华人移民在加拿大的真实生存情况,也让人忧虑:
蒙城移民年收入在3W刀及以下的,占到了58%强。即便是多伦多和卡尔加里这些相对工薪较高的大中城市,华人移民高收入者的比例也不算高,而40%以上的人,也仍然处于年薪3W以下的范围。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指数,和高税收的客观条件,当地华人的平均生活状况实在是很难令人感到乐观。温哥华的情况更加突出,随着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当地社会矛盾也将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可想而知。
当年俺LG回国时,自嘲海龟们“说话洋气,穿着土气,花钱小气”,那时俺对此还不太能够理解。后来LG解释说:由于在国外挣钱相对困难,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状况。现在,俺了解了新移民们的真实生活,所以,对曾经一直质疑的海外同学们归国后的种种表现,也能够予以充分的理解了。
当然,有得就有失,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到底选择哪里长登,俺还在矛盾与徘徊之中。
俺一直也倾向于中小城市。可前几天与一位曾经在英国小地方居住过两年的好友谈起这个问题时,她大为反对,理由是类似盆地意识之类的思维限制对孩子不好。困惑不已。。。
梁溪香榭:
昨晚开始看《成长的烦恼》,觉得语速还是快,第一遍看真不能理解许多长些的对话。不过嫩说得对:这是需要慢火熬炖的,短期内看不出效果来。
俺家的HDVD盘质量和清晰度尚可,早已经忘了是猴年马月买的啦,不过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社》出版的。
能被才女无意提及,真是受宠若惊!哈哈!看了你这么多的文章,都不敢在这里妄言乱语了!很是想将来有机会认识你!在移民地的选择上,我也同意你的观点,既然移民出去,就不要再在全是国人堆里混了,(这话很可能挨砖),但听取了一些朋友的介绍,出去以后可能需要一个调整和适应的阶段,以便更好地做长期生活的准备,所以还是倾向于将来先登温,这样一来,认识你的机会更加遥远和渺茫了...选择长登地的困惑:
当然,有得就有失,鱼和熊掌无法兼得。到底选择哪里长登,俺还在矛盾与徘徊之中。
能被才女无意提及,真是受宠若惊!哈哈!看了你这么多的文章,都不敢在这里妄言乱语了!很是想将来有机会认识你!在移民地的选择上,我也同意你的观点,既然移民出去,就不要再在全是国人堆里混了,(这话很可能挨砖),但听取了一些朋友的介绍,出去以后可能需要一个调整和适应的阶段,以便更好地做长期生活的准备,所以还是倾向于将来先登温,这样一来,认识你的机会更加遥远和渺茫了...
谢谢你的鼓励!你现在就是家园的网络名人了,不少人都从你的文章中深受启发,希望有缘相见!有得就有失:嫩的这个名字俺最欣赏了,因为她反映了嫩良好的心态。俺一直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因为差得太远,所以就崇拜心态好的XDJM。
实际上,俺们的群体也有特殊性,大家的共同语言比较多。所以,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不会有距离感的。真高兴在家园里能够认识像嫩这样的朋友。可惜俺的不少符合投移条件的朋友,都惧怕去加拿大吃苦。
俺相信有缘千里能相会,所以,希望在人间!
说到学习英语,俺晒晒自己的体会。因为没有比较,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仅供大家参考。
俺自拿到CSQ,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计划学习法语和英语。
虽然俺一直是个业余的英语翻译爱好者,但对口语练习从来就没有刻意训练过,所以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哑巴英语的实践者。
因为开始一根筋要去蒙特利尔,所以决定先学法语。由于专门的法语班的时间与俺的不配合,所以立志自学“成材”。四个月来,自学完成了〈简明法语教程〉(这里的法语培训班开始也用这本教程)上册(还有下册),多少有了些感觉。
法语难在语法。她的动词变位,使得一个动词在不同的时态和语态下,在不同的人称条件下,在主语性别和单复数各异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大家按照组合的公式计算一下,就可想而知,一个动词有多少种变化了。
甚至法语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也有性数之分,这也就是之所以法语成为世界上最严谨的语言的成因。
虽然以上变化也大部分有规律可循,但无端多出的那么多的动词变化,真是不简单。
此外,法语的读法大部分都是连读的,就像俺们听英语歌不容易听懂一样,连读的结果是更加难以听懂。俺在晴空万里小朋友的帖子中看到,同期的欢迎班中,中国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最高,而听说能力就不及母语是拉丁语系的孩子。
建议要去法语区的同学,至少在走前应该熟悉法语的发音(并不太难),以及法语的基本语法(比较难,主要是太多难记忆)。晴空万里小姑娘也建议带一些中文的语法书和练习册过去,大人孩子都有用。
如果走前一点基础都没有,乍到蒙城,满目皆是法语标识,大人都会发慌,更何况还带着孩子。如果英语还不好,心里就更没有底了。
记得俺当年去蒙城时,一位儿时的同班男生从渥太华冒着风雪驱车5个多小时赶到蒙特利尔来与俺聊天。在俺们畅谈五个小时后,错过了随团赶赴机场的时机。结果,俺俩顶风冒雪,星夜赶去机场。一路上,因为他也不懂法语,看不懂高速路上的标识,而机场却有三个,弄得极其狼狈。最后,还是在路边的一个大卖场里,打电话招来了出租车,紧赶慢赶才没有误机。因为不懂法语,俺们在高速上转了好几个小时都不得要领。
您大概搞错了。俺以前经常去蒙城版块学习。
温哥华虽然很美,但那是富人的天堂。俺不是富人,此外为了孩子以后学习的需要,也不准备去,因为据说那里已经港化了。
你还不够富啊,夫妻学历都很高,完全可以办技术移民,选择投资移民,还是很有实力的。我的理解是假设人民币资产千万办投资移民,需花费十分之一,感觉成本过高(我是做股票投资,缺乏稳定现金流,所以成本问题始终是重要的考虑)。我们最终选择技术移民,反正就是熬吧。不过确实有风险,熬的时间太长担心将来政策和行情有变,两难那。感觉美国投资移民很好,但似乎有说法说不可靠,看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听你说PE,实在羡慕,没有相应的人脉做不到啊。另外你的这个观点也有意思,担心温哥华失去了西方本土环境而回避?
这倒蛮有启发。也说明你是个很能融入本土的人啊。
很多人选择温哥华主要考虑它的气候吧,担心其他地方太冷不习惯。
俺生长在江南,工作生活在北方。其实,因为北方室内都有暖气,事实上,冬天比在江南好过多了。
另外,俺儿子非常喜欢雪,更喜欢滑雪,溜冰和打雪仗。所以,虽然加拿大东部的冬天确实很漫长,频频下雪也会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四季分明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室外活动令人意想不到的乐趣。
在北京,一次暑期里俺陪孩子去乔波滑雪场滑雪,正巧碰见了宋乔波,就与她聊了会儿。
她认为:滑雪这种具备一定刺激性的运动,不仅富有兴奋性,而且特别容易令孩子感受成功。
滑雪有助于培养男孩子的勇敢精神。而从小让孩子适当涉险,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性格。
当孩子独自从高高的雪道上端,如轻盈的鸟儿一般疾速滑下时,他/她自身的愉悦感受,有时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独立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战胜自己的懦弱,克服自己的畏惧,抑制自己的恐慌。当他/她一次次地顺利滑下时,他/她的内心都会充满胜利的喜悦。
所以说,滑雪是远比许许多多的平地运动更具挑战性,也更锻炼人的一种运动。
俺家儿子从小就滑冰,所以平衡感不错。他在十岁前,就已经能够独自滑高级雪道(说实话,那么高,那么陡,大人看了都觉得多少有点眼晕)。而且,每次成功后,孩子脸上总是一派粲然,让俺们看了都为之心动啊。
续前。
在国内学法语,几乎没有什么语境,只能靠自己创造。
现在书店里所能够买到的法语教材,多数是配套MP3的。但俺发现,对于像俺这样的成人初学者,其实还是使用磁带比较好。因为磁带可以用复读机,反反复复地听一个句子,直到学会读,然后才能够听懂。毕竟,法语的有些发音,还是有点绕口的(尤其是字母R,感觉有时有点像俄语的发音?)。俺是南方人都觉得绕口,可想而知不少的北方同胞,尤其是男同胞,会觉得部分发音真是不易掌握。
当然,MP3的功用也很重要,就是为自己创造语境。只要不嫌烦,可以随时随地地让优美的法语萦绕在自己的耳畔,回荡在自己的脑海。就像初生婴儿学习说话一样,长期地置身一种语境中,十个月或一年半载的积累,使得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孩子并不是自开口说话才开始学习语言,而是甫一出生,甚至在母腹中,就已经开始通过倾听,而积累词汇与语句了。
法语的语法太过繁复,所以要提高听说能力,只能长期浸洇在这种语境中,使自己熟能生巧,许多常用语得以无须思考,脱口而出。如果再像俺们过去说英语一样,事先把语法考虑清楚再出口,那么,听你说话的人得具备超超超常人的耐心才行。
也对。应该说,如果在国内也有时间,那就学点吧。
其实也不是不能办技术移民,只是当时认为孩子太大,没有时间耗了。俺的一个朋友比俺早办两年(技术移民),进展远不如俺。
如果俺早几年觉悟,那时办技术移民就省钱了。后悔啊!
温哥华的环境和气候确实吸引人,而且离中国近。但是那里是由港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炒起来的。而俺觉得香港在两岸三地中相比,是相对最欠缺文化的(别拍俺),所以,俺对港人成堆的地方避之惟恐不及。
俺们舍弃这里的一切,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在一种相对具备民主意识,更加富有人性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而港人多年来在殖民统治下生存,加上华人固有的一些良民意识,不太符合俺的期望。
温哥华的物价相对较高,这也是俺不喜欢的。虽然俺们在国内还算小有资产,可这点血汗钱,带到加拿大除以7,就所剩无几了。
PE产品银行也有卖,只是要碰机会罢了。
才女姐姐总结得非常好!这也是俺家不选择温哥华的理由!呵呵。。。温哥华的环境和气候确实吸引人,而且离中国近。但是那里是由港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炒起来的。而俺觉得香港在两岸三地中相比,是相对最欠缺文化的(别拍俺),所以,俺对港人成堆的地方避之惟恐不及。
俺们舍弃这里的一切,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在一种相对具备民主意识,更加富有人性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而港人多年来在殖民统治下生存,加上华人固有的一些良民意识,不太符合俺的期望。
温哥华的物价相对较高,这也是俺不喜欢的。虽然俺们在国内还算小有资产,可这点血汗钱,带到加拿大除以7,就所剩无几了。
PE产品银行也有卖,只是要碰机会罢了。
赞同!小贴士: 说英语也绝对要纠正这个不良习惯, 不能先把语法考虑清楚在开口. 口语就是口语, 不需要过多考虑语法. 口语就是要脱口而出. 即使不能脱口而出, 也要尽量能蹦出多少就蹦多少. 即使只能说出一个词汇, 即使这个词汇并不是最合适的.
当然,我唯一完整看过的韩剧就是她演的火花,我几乎不记得剧情是什么,完全就是在欣赏她,这部剧是我认为她演的最好的,包括她的气质,但后来她在大长今中的表现不太合我的胃口,所以没怎么看,不过你贴的这张照片太美了!实在太过奖了。
可惜俺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不可能兼具李英爱的气质和外形。BTY,嫩也欣赏李英爱的气质和外形吗?
赞同!
我也来谈谈我的感受!刚上完一期法语课,老师是个地道的可爱的法国老头,可惜不会中文,英语授课,可怜我的英语也忘得差不多了,稍一走神就不知所云了。初步体会到中西方教育之差别!
1 第一节课一来就要同学们用法语报数(顺便统计人数),不懂没关系,他会告诉你。以后每节课都要报数,这样无形之中就学了数字!
2 在听录音前,他一定要同学们合上课本,严禁边看边听。他说我们要注意去听,然后尝试去猜对话的场景(在什么地方说的,对话的主题)!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猜啊!可是慢慢习惯了,还能听出些名堂。
3 他不喜欢我们一不明白就查词典,他喜欢引导我们根据上下文去猜某个单词的意思,强调我们要发挥想像。我发现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明白的单词,记得很牢。
总之觉得,他善于调动你的思维去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想这是最大的区别吧!
呵呵。。。你的方法也挺好的!挺佩服你的毅力,我自己也在看语法,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非常羡慕嫩有这样好的条件学习法语。俺还是沿袭了中国人的老法学习,所以只能是提供大家参考而已。
谢谢安慰。后悔也就是这么一说。俺是天生乐观派,喜欢一切都往前看。
还是那句话,有得必有失。俺们得到的已经太多,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老师和亲朋好友们还来不及呢。
是啊,俺现在都描述不出当时那种焦虑的心情。因为俺们是受加拿大政府邀请过去考察的,加拿大商务处的官员一路陪同。如果俺当时脱团,那么那位官员就会十分为难。
所以,学点法语也不错,尽管俺现在已经确定不去蒙城了。
俺生长在上海,和嫩是半个老乡。
苏南是人间天堂之一,人杰地灵,哈工大是绝对的好学校,怪不得俺对嫩是PF得五体投地呢。
男孩子是要适度参加一些带有冒险性质的活动,对其一生都有利。
赞同!
我也来谈谈我的感受!刚上完一期法语课,老师是个地道的可爱的法国老头,可惜不会中文,英语授课,可怜我的英语也忘得差不多了,稍一走神就不知所云了。初步体会到中西方教育之差别!
1 第一节课一来就要同学们用法语报数(顺便统计人数),不懂没关系,他会告诉你。以后每节课都要报数,这样无形之中就学了数字!
2 在听录音前,他一定要同学们合上课本,严禁边看边听。他说我们要注意去听,然后尝试去猜对话的场景(在什么地方说的,对话的主题)!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猜啊!可是慢慢习惯了,还能听出些名堂。
3 他不喜欢我们一不明白就查词典,他喜欢引导我们根据上下文去猜某个单词的意思,强调我们要发挥想像。我发现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明白的单词,记得很牢。
总之觉得,他善于调动你的思维去进行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想这是最大的区别吧!
当初我也准备去蒙城,有朋友在那儿.而且面试时在蒙城.但为了孩子上学还是放弃了.是啊,俺现在都描述不出当时那种焦虑的心情。因为俺们是受加拿大政府邀请过去考察的,加拿大商务处的官员一路陪同。如果俺当时脱团,那么那位官员就会十分为难。
所以,学点法语也不错,尽管俺现在已经确定不去蒙城了。
hello!
我非常感谢家园对我的帮助,关注很久,感慨很多.移民之路确实很慢长,很艰辛.有时侯真的很茫然.所以就经常光顾这里,了解大家的心情.同喜同忧.祝愿大家一切顺利!美梦成真!
我们所谓选择温哥华其实仅仅就是一个想法而已,也是因为那里有朋友。早着呢。我小孩才小学,如果顺利的话,几年后完成移民手续才小学毕业,呵呵,情况不同。各位有其它城市可以推荐吗?唉,其实美国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房价跌下来了,眼馋啊。不过我们还早呢,进展快的估计都的考虑房价问题了。
楼主是上海拧,怪不得有一种果敢气派呢。
我们所谓选择温哥华其实仅仅就是一个想法而已,也是因为那里有朋友。早着呢。我小孩才小学,如果顺利的话,几年后完成移民手续才小学毕业,呵呵,情况不同。各位有其它城市可以推荐吗?唉,其实美国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房价跌下来了,眼馋啊。不过我们还早呢,进展快的估计都的考虑房价问题了。
楼主是上海拧,怪不得有一种果敢气派呢。
俺的亲戚朋友都在温哥华,多伦多和渥太华,但俺不太想依靠他们,给他们添麻烦.其实,朋友遍天下都是,朋友可以交,朋友关系随时可以建立.
多年前,当俺还是一个对社会完全懵懂无知,却一头扎进了这潭深水的菜鸟时,一位HK老板,俺的同乡带俺们几个小青年去他朋友的餐馆吃饭,当时,他坚持一定要多付钱让俺们都不能理解.事后他解释说:去朋友那里吃饭,是为了给他捧场,而不是想去沾什么便宜.
这句话对俺的影响很大.所以,只要可能,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只要可能,俺就宁愿花钱解决问题,而不想沾朋友便宜.只要可能,俺就像那位老板一样,多为朋友捧场.这是俺的一些为人之道.
太可怕了!有朋友推荐密市不错,但我对那儿了解很少.关于灰狗车惨案,大家一定都已听说.真是骇人听闻.
但是,根据以上的报道,这次惨绝人寰的恶性杀人案的做案人,看来平时的表现并不像个恶人.
这提示了俺,总体说来,加拿大的许多地区,由于年平均日照量较低,因此容易诱发忧郁症.这是俺们在选择长登地时,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
对!如果孩子还小的话,到蒙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是啊.俺也是在家园里得到大家的提点帮助,才顿悟的.如果俺的孩子再小两岁,俺一定把他先带到蒙城,乘着年龄小,以及那里的小学功课轻松,多学门外语,一生受用.
不过,虽然俺的这个一枕黄粱梦醒了没商量,但俺也有收获:孩子的中文基础可是扎实得很!
俺的亲戚朋友都在温哥华,多伦多和渥太华,但俺不太想依靠他们,给他们添麻烦.其实,朋友遍天下都是,朋友可以交,朋友关系随时可以建立.
多年前,当俺还是一个对社会完全懵懂无知,却一头扎进了这潭深水的菜鸟时,一位HK老板,俺的同乡带俺们几个小青年去他朋友的餐馆吃饭,当时,他坚持一定要多付钱让俺们都不能理解.事后他解释说:去朋友那里吃饭,是为了给他捧场,而不是想去沾什么便宜.
这句话对俺的影响很大.所以,只要可能,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只要可能,俺就宁愿花钱解决问题,而不想沾朋友便宜.只要可能,俺就像那位老板一样,多为朋友捧场.这是俺的一些为人之道.
朋友建议我到加后,可参加当地的加东4日游,先熟悉一下各个城市,再决定住在什么地方.密市也是俺关注的城市之一.有什么信息和感觉大家多分享吧.
关于Jenniferlee选择登陆居住地的犹豫,我的观点如下:
你想让孩子实现英法双语的出发点很好,但是这可能还要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需要。毕竟,要想成为一名国际人,英语几乎是必修课,而法语只是选修课。
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那么第二外语有多种选择。如果因为选修课而使必修课受到削弱,那是得不偿失。
建议你现在就开始引导孩子开始学习法语、接触法语文化,如果孩子表现得并不抗拒,或者有兴趣的话,那么你选择魁省就多了一份理由。
以上,仅供参考。
完全同意和理解你的想法,俺和你有些不同的是,生活中经常喜欢托朋友办事,但最后花的代价远远超出实际市场成本,可能是虚荣心做怪!,以后多向LZ学习!俺的亲戚朋友都在温哥华,多伦多和渥太华,但俺不太想依靠他们,给他们添麻烦.其实,朋友遍天下都是,朋友可以交,朋友关系随时可以建立.
多年前,当俺还是一个对社会完全懵懂无知,却一头扎进了这潭深水的菜鸟时,一位HK老板,俺的同乡带俺们几个小青年去他朋友的餐馆吃饭.当时,他坚持一定要多付钱给朋友,让俺们都大惑不解.事后,这位老板解释说:去朋友那里吃饭,是为了给他捧场,而不是想去沾什么便宜.
这句话对俺的影响很大.所以,只要可能,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因为俺的朋友们都特别热心,他们一定会倾力帮助俺而不要回报).只要可能,俺就宁愿花钱解决问题,而不想沾朋友便宜(也不想多支人情,怕没有机会偿还).只要可能,俺就像那位老板一样,多为朋友捧场.这是俺的一些为人之道.
完全同意和理解你的想法,俺和你有些不同的是,生活中经常喜欢托朋友办事,但最后花的代价远远超出实际市场成本,可能是虚荣心做怪!,以后多向LZ学习!
俺在等待ME.登陆地还在苦苦搜寻中.
各位,投资移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啊?技术移民越来越麻烦了,有点要黄的感觉。明年看情况,没准要改弦易辙了。
各位,是否知道关于美国投资移民的论坛什么的?这方面信息太少了。
各位,投资移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啊?技术移民越来越麻烦了,有点要黄的感觉。明年看情况,没准要改弦易辙了。
祈祷祈祷,明年股市上6000,
祈祷祈祷,资产再翻三番,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伟大的业绩浪,
移民长登地选择的困惑:
前两天,与一位从英国回来的朋友聊天,谈起了俺对移加后长登地的选择.
这位朋友曾经独自带着孩子在英国的一个风景优美的沿海小城生活过两年.听说俺想选择小地方居住,她非常地不以为然.她的看法是:既然你移民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那么,就必须首先考虑孩子未来学伴的问题.
她力主选择大城市对于孩子教育的种种好处:
1.人口较多,孩子选择朋友的余地较大,从而,孩子未来的人力资源的援引较为宽泛.
2.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和事务较小城市多得多.而孩子需要增广对这一切社会生活的见识,以利于未来能够在万花筒式的大城市的发展.
3.大城市的人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有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与广度.
俺对朋友的话不能不赞同,因为俺自己对此也有一些体会.
俺老爸老妈一辈子任职教书匠,俺也曾经留校误人子弟两年.虽然俺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经验太少,但听俺老爸说:他觉得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考生虽然相对考分低,但悟性却绝不输于许许多多来自偏远地区考分巨高的学生.
(未完待续)
有的朋友提醒我,马克思不是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吗?理论上我也同意,任何知识都可以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但当今世界值得孩子去学的武器实在是太多了, 问题是孩子有没有那么多精力。现在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时代。那时候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在世界上几乎同等重要,不懂几门语言很难从事学术研究和经商。现在绝大多数顶级的学术杂志都用英语出版,用其它语言写的重要学术著作很快就有英文版,任何国家的大公司都有齐备的英文翻译。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精通英语,比同时半通英语和法语更有实际意义。如果只考虑实用性,中国家庭的孩子与其花那么多年去掌握法语这门“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还不如利用家庭母语的优势,让孩子把中文学好,相对容易而且实惠。从小处讲便于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交流,从远处讲孩子将来在事业发展上中文也许比法语更有用,从大处讲孩子中文好就会少一些“无根”的感觉。
还有一种说法,是懂法语才能进入上流社会。如果你的孩子将来要竞选加拿大总理,我对此完全同意。除此而外,这种讲法似是而非。当今北美是一个精英社会,不是贵族社会。北美崇尚英雄不论背景,不象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不会德语或法语是一种耻辱;也不再象一百多年前的哈佛大学,不懂拉丁文很难被录取。花那么大的精力只是为了看起来贵族化一点,还不如学点实际的,争取真正的成功。
其实孩子要真正精通英语很不容易。仅仅能流利地说和通畅的读还远远不算精通。以后在工作中,高超的写作能力和在公众面前精彩的口头表达能力才是事业上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中国移民自身的英语仍待提高,在英语上不能对孩子有实际的帮助。孩子学习英语少了家庭这一环节,实际上比当地人家庭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更需要在家长的重视下,鼓励孩子集中精力,在中小学阶段花大力气学好英语。花过多时间学习法语,分散了学习英语的精力, 也许将来所得甚少。
希望这些看法不要误导孩子不好好学法语。英语区一般学校学生的Core French,与中国国内学校要求学英语差不多。对学生而言,任何课程的成绩都很重要, 尤其是高中阶段。既然学校要求学,就一定要学好。将来如果到法国旅游时能偶尔用一下,也算没有白费力气
所以咱们也就放弃去蒙城了.很同意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指望在英语区学好法语很不现实.但是,如果孩子年龄小,去魁北克待上三几年,就没有问题了.
此外,英语学习需要精进,移民子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学好英语,说得非常正确.与其什么都是半拉半,还不如强化一门,尤其是具有世界语地位的英语.
法语的世界地位实在不高,所以,不学也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也许,还不及中文来得重要?
说的挺有道路的!开始动摇了。。。很同意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指望在英语区学好法语很不现实.但是,如果孩子年龄小,去魁北克待上三几年,就没有问题了.
此外,英语学习需要精进,移民子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学好英语,说得非常正确.与其什么都是半拉半,还不如强化一门,尤其是具有世界语地位的英语.
法语的世界地位实在不高,所以,不学也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也许,还不及中文来得重要?
人其实在哪里都不容易,没钱的时候为生存而挣扎,小糠了以后又为情为爱,为发展,为下一代而苦恼,如果有了花不完的财富后,也许又会为没有生活目标而迷茫...的确有些人是因为生活所困而走向极端,但也有不少人,本身并不却钱,但也同样失去理智....所以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心态,能曲能伸,自得其乐是最佳状态.前天与一位8年前放弃了技术移民身份,留在上海工作的亲戚长谈,得知了他当年放弃移民身份的原因:
他的一位美国上司告诉他:
1.中国的发展前景比美国大.
2.作为一个移民或者说外来者,以同样的水平在同行业甚至同一公司工作,你在移居地的职位至少降两个等级.
3.文化的冲突势在必然.第一代新移民的融入社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能等闲视之.
4.移民后一定要花很大力气重新建立人际关系,而这是很耗费心神之事,并且能否成功也是未知之数.
以上说辞提醒了俺,尤其是第四条,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和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必须付诸行动才能解决的问题.俺们带着孩子过去,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孩子,需要俺们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也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逐渐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会大大有助于俺们的身心健康.
李伟光惨案的前车之鉴俺们也应该记取.否则,移民会以好的目的开始,而结果却差强人意.
找到下面这篇文章, 也许JENNIFER也感兴趣.
对加拿大移民下一代学习法语的异端之见
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大部分中国移民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汉语。这种家庭的孩子,自然要面临在同时学习这三种语言中怎样分配精力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为主的安省公立学校,法语作为第二语言开设三种不同层次的课程:Core French, French Immersion 和 Extended French。一般学生学的Core French是把法语作为语言课来学,从4年级到8年级,每天学40分钟。高中毕业文凭要求学生在9年级时有法语学分。在更高的年级法语为选修课。而Extended French 用法语来讲授部分课程。得到很多家长亲睐的 Early French Immersion 则从学前班一直到小学3年级所有课程都用法语来讲授,要从4年级开始才逐步引入英语课程,到6-8年级时英语和法语课程各占一半。
我多次收到网友的来信,讨论应不应该让孩子去Early French Immersion。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去,其理由是可能把两种语言都说得很流利, 将来在找政府工作时具有优势。我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
加拿大虽然是双语国家,但需要流利讲双语的工作机会并不如想象的多。在英语区中省政府和市政府一级很少这样的要求。即使是联邦政府,真正要求双语的工作机会也仅仅限于某些特殊部门的特殊岗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看联邦政府人事部门的招聘员工的广告,看看要求双语的比例究竟能占多少。结果也许会让人失望。从更大范围讲,孩子作为加拿大公民,将来可能的就业市场还包括美国。在整个北美就业市场中,英法双语人才的需求比例就更小了。
事实上真正双语好的人大多来自法语区。因为语言学习不仅需要学校这个小环境,还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北美地区是以英语为主导,用英语的媒体, 如网站, 电影, 游戏, 报纸,书籍等远多于用法语的。在法语区(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学英语,要比英语区的人学法语方便得多,也容易产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从玩电子游戏中学习英语,从欣赏好来坞的电影中学习英语, 从众多的英语电视频道中学习英语。而英语区的人学法语只能在学校中学, 在学校之外学习法语的渠道很少。多伦多一些社区公立图书馆的法语藏书数量甚至还不如中文书多;最流行的电子游戏很难找到法语版;法语报纸很少见;电视中的体育和娱乐频道也较少法语。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学法语,其外部条件甚至可能还不如在中国大城市的英语学校学英语。因为在上海北京大街上还能用用英语,而多伦多很少有地方能用上法语。多伦多尚且如此,其它英语省份就更不用说了。相信到过 Montreal 的朋友都会有这种印象,他们哪儿的孩子讲英语的水平要比多伦多的孩子讲法语的水平整体上高一个数量级。如果仅仅为了将来找双语工作的目的去学法语,可能会事倍功半,因为你不得不与来自法语区的双语人才竞争。 (待续)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俺说的那只是一个老美对中国的看法.那个老美被派驻中国多年,帮助建立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公司.也许多年前为了招商引资,对于这样的公司政府的工作效率还比较高吧.所以老美才发此感言.
很发人深省,不能想得太简单儿子出国出得胆子变小了
在青岛市区的某个路口,来往车辆并不多,李清曦不断左右顾盼。远远开来一辆桑塔纳轿车,他顿时收住脚步,很有耐心地等车过去,才快步近似小跑地过了大约5米宽的马路。
“我已经进步了。”他仿佛在解释。刚从澳大利亚回国时,过马路成了李清曦最紧张的一件事。他只敢在有斑马线的地方过马路。
父亲李洁当时的印象是,儿子出国出得胆子变小了。那时候,20多岁的大小伙子,过马路要紧紧拉着他的手才行,“有时候手心都出汗”。
李清曦怀念澳大利亚人车互让的交通秩序,并对一切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为深切反感。为了是否从斑马线过马路的问题,一次,他和一个回国后关系很要好的女孩子闹翻了,以后很少再来往了。
同样让李清曦不习惯的还有很多。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他坚持要父亲系上安全带,并为此很不快。而在途中,一名同车的人将塑料袋随手扔出车窗,他当时就跟人急了。
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活多少已经改变了他。“天怎么这么灰?空气怎么这么差?”对着青岛的环境,他不住地抱怨。
有时候,他觉得烦躁,就会不住地用头撞墙,一边大吼,过了很久之后,他才有勇气对父亲李洁承认,“他想过死”。
他下意识地觉得高人一等。在出租车里,他会故意用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跟同学聊天。等着司机问他“你不是本地人啊”,然后,他会得意地说:“我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学会的”。
回国以后,李清曦曾经试图重新参加高考,但他发现,国外接受的教育,已让他无法再适应国内激烈的应试教育了。
听了补习班老师讲课之后,他愤而离去:“这哪是教学生啊,这不是在毁学生吗?”然后,他开始向人絮叨国外的教育方式。“人家小学的时候,是要学木匠这些手工课的。我们哪里有过?”
结果,他开始参加自学考试。
现在,他在青岛一家文化单位有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十分认真。他已经能安静下来,正视自己留学的经历。用他的话说,“留学已经失败了,不能再让人生也失败”。
偶尔,他和爸爸李洁会一起交流留学得失,然后一起感慨:那时
候真的太小了!
“我不后悔自己的经历。”李清曦说,不过他补充,如果重新选择,他会在国内读完一所大学之后,再选择出国。“那时候自我约束力就会强得多。”
他知道,像他一样的人,实在不少,只是没有几个人有勇气,敢公开说出来。
事实上,他当初身边接触到的11个小留学生里,有9个人已经回来了,而且只有极个别的人拿到了学位,其他人,都没有念完大学。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他把这些都写进了自己的书里,连自己的“糗事”也不遮掩。他希望当个“反面教材”。
“有点丢人,”他说,“不过……没关系。”
回来了就好,欢迎欢迎!别人是想来北京看奥运,你是往外面跑,你看你不去给刘翔加油,他一生气就退出比赛了...出去玩了趟,让嫩惦记了,不好意思。本以为出去也能上网,结果不行。郁闷ING。。。
很发人深省,不能想得太简单
ZT
父亲、我和儿子
你在世时总嫌我长不大
你走后我突然就苍老了
你身后的门被重重关上
阳光不能留住
多少蓄愿沉积为隐痛!
我现在当然地继承了威严
留心你的孙子们的所有过失
每当我语调变得粗暴
就有一阵凉风从后面吹来
我知道你正在门后笑我
我轻薄过你敬畏的领袖
你则对我追求的时尚不以为然
现在天暗下来了
灯光象你的手停在我的头发上
过去那些所谓的原则和分歧
其实多么空洞!
时间剥夺了那些漂亮的外衣后
我们多么相似
我的天,我的天 在上帝的花园
你, 我, 我的儿子
终将成为兄弟
我现在也挺不安的,准备拿到签证后就去长登了.GXGX啊!
俺还在等ME呢,距离DM还很远。
过去人们总说:近乡情怯。俺怎么觉得,俺是距离DM的那天越近,心里就越那么不安呢?
一直没有谈到年迈父母,因为这是俺们每一个人心中最为牵挂,也相对最难解决的问题。
一直没有谈到年迈父母,因为这是俺们每一个人心中最为牵挂,也相对最难解决的问题。
2000年,俺的舅舅舅妈从美国探亲回国途径北京,俺和LG去机场接机。久候不见人影,最后突然发现他们双双坐在轮椅上,被机组人员给推了出来。原来,他们是在美国生了病,一个发着高烧,另一个心脏不舒服,却担心没有医疗保险,怕令还在哈佛读博士的儿子倾家荡产,才急急忙忙逃回国的。
迄今为止,俺对那一幕的印象仍然十分深刻。
实际上,像俺舅舅这样的空巢老人家庭并非罕见。他们辛辛苦苦养育大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在美国生活,平均几年才能回来一趟。而俺舅舅两口子的身体都很不好,医院是他们的第二居所。好在本身就在医学院工作,住的也是医学院分的房,所以,至少看病还有保障。
各位听过这个理论吗?关于孩子培养
最优秀的给世界培养的---大部分去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了
次等优秀的给国家培养了---大部分去北京、上海等尖端城市了
剩下的就都砸自己手里了---大部分需仰仗父母过上好日子。
父母的心态非常矛盾,出息了几年看不见,不出息还要管到何时方是休。
我准备取签后就走,如果9月中旬取签信还不到的话,我也准备闯关去.和俺的想法一样,先租房,多看看再买房。
嫩准备什么时间长登呢?如果不是西海岸,冬天再过去南方人会有点不习惯。
关于登陆地,我与jenniferlee可谓有过同样的转变过程呢。本来我以为你们投资移民只能去法语区,却原来不是。
刚开始也惦记蒙特利尔来着,一是福利最好二是还多学门语言(前几年很想多生几个孩子来着)。
看了车耳的《如此加拿大》,据这个在法国做了十多年贸易的作者说,加拿大的法语有严重口音而且相当于法裔的某渔民系后裔,保持着古法语的语言特点。弄了半天,相当于学了个某小地方的方言,还是古代人的说话方式。作者的女儿当年要在加拿大待半年左右,他的近亲都在法语区,而他则把孩子专门送到多伦多上学,托较远点的亲戚照顾,怕孩子学了加的法语到巴黎难改呢
后来从家园的帖子里也得到了相类似的印证。
而且我们过去孩子只能上法语欢迎班,肯定影响英语学习。为那点不知享不享得到的福利和想像中的两门外语,很可能在孩子关键时期的发展上走弯路,得不偿失的说。]
是这么回事。开始时只是一味地考虑孩子可以多学一门语言,并且蒙城福利不错,生活压力小,又是一个大城市。后来想想,福利再好,与咱们的关系也不大;孩子要多花1。5--2年学习法语,同时就会耽误英语的学习,从而影响将来上英语大学,得不偿失。
对不大的孩子,我觉得越是大城市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越好,起码在见识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如说博物馆吧,儿子一年级的暑假我们带他去美国,我们那20多天自驾游主要是东西线的著名城市、景点加夏威夷,由于那时他对天文、航天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在华盛顿的最后半天就去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一去,太震撼了,有很多真东西,很多逼真的模拟,很多可以动手做的试验...半天哪够啊,为了多看会儿,回程就比较赶了,结果欲速则不达,高速路上因为变道超车LG还吃了张罚单,一百多美元啊,心痛啊。回来恰逢十。一与朋友们驾车去西昌看火箭发射基地,啥都没有,还要50园门票.
再次去,专门在华盛顿留足了看博物馆的时间,这次先看航空航天博物馆,儿子终于看过瘾了,可没相到自然与历史博物馆又是另一番的精彩,又是没看够,居然想以后就到这工作啦。二战纪念碑这一圈,大的博物馆就6个,还有很多小博物馆,还有个间谍博物馆可惜我们没时间看。而且全免费的。
然后去佛罗里达,正好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亚特兰提斯号,我们又去了现场看发射。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看电视永远无法比拟的。
增长见识增加阅历,在小的时候对孩子更重要我觉得
好贴,一网打尽加好校,分析中肯。[转贴]加拿大名校经验谈
一年前我来到加拿大,(不是在多伦多大学)当时可以说是迫于无奈,本人联系方法有误,没有得到美国学校的全奖,于是来到了University of Waterloo。嗯,在加拿大还算是很好的学校吧。那时候我的感觉和大家一样,觉得加拿大的学校就是不如美国的,总想着赶快跳槽到美国。
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渐渐地了解了更多的事情。中国的学生不了解加拿大的大学,原因是因为:
1,加拿大的学校给奖金额较少(当然生活费也低),如果同时得到加拿大和美国学校的offer,当然选择美国,因为他们给钱多。因此大家身边很少有到加拿大来的同学。
2,加拿大的学校收的学生也少,联系后没有音信或被拒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大家都不愿申请。
3,美国的学校排名里没有加拿大的学校,因此会使人认为加拿大的学校是不入流的。
4,美国有很多的名校,而加拿大基本没有。实际上,在我们的眼里,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只有两个国家有好大学:美国和英国,而英国只有两所大学:Cambridge 和牛津。试问,大家刚考入清华的时候,美国的学校又知道几个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丝毫没有必要在不了解的时候作评论。
5,大家都去美国,所以觉得只有美国才是上学的地方,只要是美国的学校就比别的地方强。加拿大,呵呵,总觉得离革命圣地延安差了一步,至少我当年这么想的。
其实,加拿大的大学中有很多专业在全北美是很有名的,下面一些据我所知可以大约可以排进前5名到10名的专业 如:UBC的商学院,Waterloo的computer and math, Western Ontario 的MBA,Gelph的农学,多大的Engeneering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象Waterloo, UBC, Samer Fraser, Utoronto这些学校的本科生平均成绩相当于美国大学
第7,8名到15名之间的水平。
我的一个Ph.D.同学于今年年初转到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在美国为大约20名。我很羡慕他,要求他帮我联系,可是他劝我在这里等Master毕业后联系更好的学校。说他之所以转学只是因为在这里和老板关系不好,而且读的方向也不喜欢。怕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到OSU后,曾经不止一个教授对他从Waterloo转到OSU表示奇怪。(当然,专业排名和学校排名会有些差别,OSU的IE排名仅排US的第13位)。
从研究生教育水平来说,加拿大的Master要2年,必须在修够课程之后选作thesis或Project方可毕业,所上的每门课必须有course project,每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3门课,再多选就死定了,(上学期3门课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最后有门课得了B+,但每门课上学到的东西很有用,我十分高兴)。
而在OSU或一般的美国州立大学里,Master不必作Thesis, 一年毕业,上够了课就走人,每年4个学期(一个学期是假期,在这里没有长暑假)每个学期选4门课不成问题,那个朋友上学期选了4门课,两个A+两个A,可是他依然十分气愤,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另外,他在Waterloo的学分在OSU免课时可以×1.5,也就是说这里的1个学分相当于那里1.5分。(美国一流名校的Master要远比一般州立大学的难作多了)。
另一方面,美国的学校也有一些方面是加拿大无法相比的:和工业界联系较多,经济的发达导致学生们(指PHD)选择的余地更大,得到的锻炼机会很多,PHD出来后找工作较容易。美国的大学里学生水平不一,虽然平均素质不是很高,但有一些极为出色的学生,这些人足以使学校扬名。
列位请注意,以上是将加拿大的一流大学和美国的二流……或是说排名在第15到25之间,也就是大多数州立大学进行的简单对比,绝对不要认为是与Berkeley的比较。仅仅是对有些朋友随口说的:“加拿大的学校,3流靠下啦”这种评论而表示异议。(注,Berkeley近些年严重走下坡路,瘦死的骆驼而已,靠老本吃饭罢了)。
哈哈,话说回来,俺还是想到革命圣地去读Ph.D.的。不过既然误打误撞找着了个老美还认的地方,就先老老实实地多读一年,再去联系个一流的学校吧。
[转贴]加拿大名校经验谈
一年前我来到加拿大,(不是在多伦多大学)当时可以说是迫于无奈,本人联系方法有误,没有得到美国学校的全奖,于是来到了University of Waterloo。嗯,在加拿大还算是很好的学校吧。那时候我的感觉和大家一样,觉得加拿大的学校就是不如美国的,总想着赶快跳槽到美国。
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渐渐地了解了更多的事情。中国的学生不了解加拿大的大学,原因是因为:
1,加拿大的学校给奖金额较少(当然生活费也低),如果同时得到加拿大和美国学校的offer,当然选择美国,因为他们给钱多。因此大家身边很少有到加拿大来的同学。
2,加拿大的学校收的学生也少,联系后没有音信或被拒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大家都不愿申请。
3,美国的学校排名里没有加拿大的学校,因此会使人认为加拿大的学校是不入流的。
4,美国有很多的名校,而加拿大基本没有。实际上,在我们的眼里,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只有两个国家有好大学:美国和英国,而英国只有两所大学:Cambridge 和牛津。试问,大家刚考入清华的时候,美国的学校又知道几个呢?所以,我觉得我们丝毫没有必要在不了解的时候作评论。
5,大家都去美国,所以觉得只有美国才是上学的地方,只要是美国的学校就比别的地方强。加拿大,呵呵,总觉得离革命圣地延安差了一步,至少我当年这么想的。
其实,加拿大的大学中有很多专业在全北美是很有名的,下面一些据我所知可以大约可以排进前5名到10名的专业 如:UBC的商学院,Waterloo的computer and math, Western Ontario 的MBA,Gelph的农学,多大的Engeneering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象Waterloo, UBC, Samer Fraser, Utoronto这些学校的本科生平均成绩相当于美国大学
第7,8名到15名之间的水平。
我的一个Ph.D.同学于今年年初转到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在美国为大约20名。我很羡慕他,要求他帮我联系,可是他劝我在这里等Master毕业后联系更好的学校。说他之所以转学只是因为在这里和老板关系不好,而且读的方向也不喜欢。怕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到OSU后,曾经不止一个教授对他从Waterloo转到OSU表示奇怪。(当然,专业排名和学校排名会有些差别,OSU的IE排名仅排US的第13位)。
从研究生教育水平来说,加拿大的Master要2年,必须在修够课程之后选作thesis或Project方可毕业,所上的每门课必须有course project,每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3门课,再多选就死定了,(上学期3门课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最后有门课得了B+,但每门课上学到的东西很有用,我十分高兴)。
而在OSU或一般的美国州立大学里,Master不必作Thesis, 一年毕业,上够了课就走人,每年4个学期(一个学期是假期,在这里没有长暑假)每个学期选4门课不成问题,那个朋友上学期选了4门课,两个A+两个A,可是他依然十分气愤,说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另外,他在Waterloo的学分在OSU免课时可以×1.5,也就是说这里的1个学分相当于那里1.5分。(美国一流名校的Master要远比一般州立大学的难作多了)。
另一方面,美国的学校也有一些方面是加拿大无法相比的:和工业界联系较多,经济的发达导致学生们(指PHD)选择的余地更大,得到的锻炼机会很多,PHD出来后找工作较容易。美国的大学里学生水平不一,虽然平均素质不是很高,但有一些极为出色的学生,这些人足以使学校扬名。
列位请注意,以上是将加拿大的一流大学和美国的二流……或是说排名在第15到25之间,也就是大多数州立大学进行的简单对比,绝对不要认为是与Berkeley的比较。仅仅是对有些朋友随口说的:“加拿大的学校,3流靠下啦”这种评论而表示异议。(注,Berkeley近些年严重走下坡路,瘦死的骆驼而已,靠老本吃饭罢了)。
哈哈,话说回来,俺还是想到革命圣地去读Ph.D.的。不过既然误打误撞找着了个老美还认的地方,就先老老实实地多读一年,再去联系个一流的学校吧。
梁老师好,作业难做,交不了。孩子读了A-LEVE,就想到美国去,不知过两年会变不。
既然到家园网了,那就找守法呀!LZ好!所有的帖子都看了,特别有共鸣。我的情况:老公学机械的,现在自己干,比较稳定,不能现在一起去。我是学药剂的,今年辞职了,实在受不了单位里的钩心斗角,想过简单的生活。儿子九岁,打算在他小学毕业后出去。开始是LG想让我带孩子先出去,我是反对的,不想分开。在网上学习各位前辈的帖子后,为了儿子,决定移民。潜水很久,还是没有决定去哪里,很同意LZ和梁溪香榭的观点。不去蒙城,不去温哥华,也不能去小城市。我想跟你们学习学习,【很想和你们做邻居,因为你们的很多想法和俺很合拍】。俺的想法是,找个好点的学区买个房子,邻居呢一定要有中国人,但是又不能都是。我想学学语言,读读书,再工作。我喜欢收拾家,房子一定要有园子,可以种菜、果树、花,在下雨的时候,在出太阳的时候,坐在院子里,一本书、一壶茶,那是我喜欢的生活。还没有开始,请问哪个中介公司好呢?谢谢!
LZ好!所有的帖子都看了,特别有共鸣。我的情况:老公学机械的,现在自己干,比较稳定,不能现在一起去。我是学药剂的,今年辞职了,实在受不了单位里的钩心斗角,想过简单的生活。儿子九岁,打算在他小学毕业后出去。开始是LG想让我带孩子先出去,我是反对的,不想分开。在网上学习各位前辈的帖子后,为了儿子,决定移民。潜水很久,还是没有决定去哪里,很同意LZ和梁溪香榭的观点。不去蒙城,不去温哥华,也不能去小城市。我想跟你们学习学习,【很想和你们做邻居,因为你们的很多想法和俺很合拍】。俺的想法是,找个好点的学区买个房子,邻居呢一定要有中国人,但是又不能都是。我想学学语言,读读书,再工作。我喜欢收拾家,房子一定要有园子,可以种菜、果树、花,在下雨的时候,在出太阳的时候,坐在院子里,一本书、一壶茶,那是我喜欢的生活。还没有开始,请问哪个中介公司好呢?谢谢!
LZ好!所有的帖子都看了,特别有共鸣。我的情况:老公学机械的,现在自己干,比较稳定,不能现在一起去。我是学药剂的,今年辞职了,实在受不了单位里的钩心斗角,想过简单的生活。儿子九岁,打算在他小学毕业后出去。开始是LG想让我带孩子先出去,我是反对的,不想分开。在网上学习各位前辈的帖子后,为了儿子,决定移民。潜水很久,还是没有决定去哪里,很同意LZ和梁溪香榭的观点。不去蒙城,不去温哥华,也不能去小城市。我想跟你们学习学习,【很想和你们做邻居,因为你们的很多想法和俺很合拍】。俺的想法是,找个好点的学区买个房子,邻居呢一定要有中国人,但是又不能都是。我想学学语言,读读书,再工作。我喜欢收拾家,房子一定要有园子,可以种菜、果树、花,在下雨的时候,在出太阳的时候,坐在院子里,一本书、一壶茶,那是我喜欢的生活。还没有开始,请问哪个中介公司好呢?谢谢!
昨天俺和才从加拿大回国的一位朋友的姐姐聊天,她建议俺将孩子送入私立中学读书。
她的儿子自高中开始进私校,而女儿则是从初中就进私校读书。相形之下,她后悔孩子进私校太晚了。
她的说辞是: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专业人才,打工的,OK,进公立学校也行。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老板或其他自主型谋生的人,那么,你必须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因为公校私校的教育理念是非常之不同的。更何况,相对而言,私校的生源普遍较公校的来得优秀,将来可以成为孩子社会资源的可能性更大。还有一点,私校管理严,要求高,所以孩子的学业不致荒疏。
这位姐姐的儿子自小不爱念书,但高中进了私校后,还是有很大进步,刚入了UBC。
她还说:私校孩子寄宿,家长可以省很多的心,自己可以去做自己想干的事。
这位姐姐是个比较成功的企业家,所以她说的话值得参考。
俺现在准备重新考虑移民后的安排了。
俺原来是想高中再让他进私校,但那位姐姐说越早进越好。
如果直接进私校,买房子的考量因素就不同了,不必为了择校而买好学校附近的高价房。
此外,俺的同学说:多伦多附近,RICHMONT那里华人很多,房价较贵生活方便,而密市华人要少很多。
过几天,再同她们好好聊聊,收集些信息与大家共享。
俺原来是想高中再让他进私校,但那位姐姐说越早进越好。
如果直接进私校,买房子的考量因素就不同了,不必为了择校而买好学校附近的高价房。
此外,俺的同学说:多伦多附近,RICHMONT那里华人很多,房价较贵生活方便,而密市华人要少很多。
过几天,再同她们好好聊聊,收集些信息与大家共享。
以下是俺刚咨询得来的大多地区一些好中学学区的房价信息,晒出来供大家参考。
如果您是买排名好的学校附近的房子,有几个区可以考虑:
1,万锦(Markham)高中排名第一.现在房价独立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400,000-$450,000左右.
半独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350,000-$400,000.
无管理费镇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330,000-$400,000.
2,列治文山(Richmong Hill)Richmond Hill高中排名68,Bayview高中排名14.现在房价独立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450,000-$550,000左右.
半独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430,000-$500,000.
无管理费镇屋3睡房,3卫生间,单车库CAD$350,000-$440,000.
这些只是一个参考价格,还要看每个房子的具体情况.
我的亲戚都在温哥华,所以从一开始除了温就没想过其他地方。看来和嫩做邻居是不可能了,只有到多伦多来找你了。俺是排除了温哥华,蒙特利尔后,选择的多伦多。那里亲戚朋友一大帮,都怂恿俺去那里呢。不过DOWNTOWN俺可不想去,所以,就在周边踅摸了。
感谢鼓励哈!
还要继续努力!
俺刚才同儿子聊了聊天,问他将来是想做个专业人士,还是想做老板,他选择了后者。
如果孩子进私校,俺觉得那自己的时间就会很多,也因此,也得自己找点什么有兴趣又不太累的事情干干了。
嫩的儿子如果过去后很快就入大学,那么,是不是也得做些这方面的考虑呢?
毕竟,加拿大是个非常冷清的地方啊,俺朋友的姐姐昨天一个劲地对俺说,你过去会不习惯的。
的确!加拿大的房产这些年上涨过快,有泡沫是肯定的。我弟2000年在温哥华买了不少房,这些年涨了至少三倍多。他都已经在慢慢抛售了。不过要买房的新移民还是很多,估摸着短期不太可能象美国那样降。昨天俺咨询的一个房产中介让俺看了套房(在网上),在多伦多的好学区,不怎么样的一套房,居然要价80W刀,差点没把俺吓个跟斗。
所以,俺对朋友的姐姐说:俺是坚决不去DOWNTOWN了。温哥华的房价也能与之媲美,而且最近这些年投资过度,泡抹较多,俺觉得买了不值。
如果孩子住校,那么,俺就可以以比较合理的价格,买幢自己心仪的房子了,想想都很开心呢!
请教嫩为啥排出了温哥华?是孩子教育的原因吗?俺心里的脚步一直追随着嫩和梁才女,俺是以你们为航标灯滴哦。开始还没有进家园以前,俺认定了温哥华,哪都不关心,有一天俺偶然潜入了嫩的帖子,启发很大,嫩有去蒙特利尔的想法后,俺又花了一个礼拜的功夫,非常仔细地苦读了拉拉驹大部分的帖子,拉拉驹的帖子俺还没有时间攻完,嫩因为孩子太大,再学一门法语怕影响孩子将来上英语大学,很遗憾地放弃了去蒙特利尔的想法,俺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俺也直接从拉拉驹的楼里跳出来没有再继续爬了,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各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嫩的理念我都能接受,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爬会省力很多,事实上,俺现在已经在借用你们的肩膀了,在此也说一声:非常感谢!希望将来俺们能有缘做邻居。俺是排除了温哥华,蒙特利尔后,选择的多伦多。那里亲戚朋友一大帮,都怂恿俺去那里呢。不过DOWNTOWN俺可不想去,所以,就在周边踅摸了。
的确!加拿大的房产这些年上涨过快,有泡沫是肯定的。我弟2000年在温哥华买了不少房,这些年涨了至少三倍多。他都已经在慢慢抛售了。不过要买房的新移民还是很多,估摸着短期不太可能象美国那样降。
请教嫩为啥排出了温哥华?是孩子教育的原因吗?俺心里的脚步一直追随着嫩和梁才女,俺是以你们为航标灯滴哦。开始还没有进家园以前,俺认定了温哥华,哪都不关心,有一天俺偶然潜入了嫩的帖子,启发很大,嫩有去蒙特利尔的想法后,俺又花了一个礼拜的功夫,非常仔细地苦读了拉拉驹大部分的帖子,拉拉驹的帖子俺还没有时间攻完,嫩因为孩子太大,再学一门法语怕影响孩子将来上英语大学,很遗憾地放弃了去蒙特利尔的想法,俺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俺也直接从拉拉驹的楼里跳出来没有再继续爬了,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各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嫩的理念我都能接受,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爬会省力很多,事实上,俺现在已经在借用你们的肩膀了,在此也说一声:非常感谢!希望将来俺们能有缘做邻居。
太抬举俺了,受之有愧哈!
不过,还是谢谢鼓励!
不去温哥华,主要还是有俺自己的一些固有的偏见在其中作祟。
据说,温哥华如今的繁荣都要拜香港人所赐,是HK人把温哥华捧起来的。当然,温哥华气候条件可谓全加之冠,本身具备优良的人居条件。
温哥华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由港人大规模投资建设,逐步成为了HK回归前,大批HK移民的首选之地。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温市以港人为主的华人占比已经越来越大,而同时,白人占比则越来越小。
按照俺LG和俺的认知,在两岸三地中,台湾人最有文化(指包含民族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大陆人次之,而HK人相对最差。HK人多年来置身于殖民文化的氛围中,HK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也降低了当地人的文化水准。HK电影电视就是当地文化形式和深度的一个缩影。
虽然俺们不是什么大知识分子,但毕竟还读过几年书,所以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与欠缺文化的人多所接触。
再说,去加拿大是为了孩子能够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那种迥然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如果去了之后还成天与中国人为伍,有违俺们的移民初衷之一。
世界是平的。未来社会需要精通了解各种文化的人才。如果能够善加利用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精华,那就所向无敌了。
也许有些偏颇,但的确是心里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俺家儿子还小,容易受影响,不得不多考虑些。
请教嫩为啥排出了温哥华?是孩子教育的原因吗?俺心里的脚步一直追随着嫩和梁才女,俺是以你们为航标灯滴哦。开始还没有进家园以前,俺认定了温哥华,哪都不关心,有一天俺偶然潜入了嫩的帖子,启发很大,嫩有去蒙特利尔的想法后,俺又花了一个礼拜的功夫,非常仔细地苦读了拉拉驹大部分的帖子,拉拉驹的帖子俺还没有时间攻完,嫩因为孩子太大,再学一门法语怕影响孩子将来上英语大学,很遗憾地放弃了去蒙特利尔的想法,俺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俺也直接从拉拉驹的楼里跳出来没有再继续爬了,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各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嫩的理念我都能接受,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爬会省力很多,事实上,俺现在已经在借用你们的肩膀了,在此也说一声:非常感谢!希望将来俺们能有缘做邻居。
同感!握手!英雄所见略同!
俺一直很羡慕那些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感觉更符合自己对于整体生活品质的追求标准。喜欢那些相对恬静一些的,功利气息较为不浓厚的,稍具田园气息的栖息地。。。。
语言和思维习惯,文化影响等因素都必须在考虑之列,孰轻孰重,因人而异。
嫩的儿子没问题,太优秀了,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安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拥有较多的名牌大学,孩子们未来的选择余地也较大。
本省人在此读书,享受的学费还应该更优惠些,虽然也许并没有多少。
再者,温哥华地处地震带上。自从汶川大地震后,俺不由自主地在选择长登地时将这一因素也考虑了进去。不知是否有点杞人忧天了?
排除了温哥华后,在加东部各省中,安省的许多城市相对其他省的,也许还稍微暖和些。
看来根据俺们的靠量,安省无疑是具备了综合优势,性价比较高的。
谢谢,很有道理,俺要重新考量考量,俺有两个儿子,一个跟嫩的差不多,一个跟梁榭香溪的差不多,以后俺们如果有缘做邻居,劳动力方面应该是不欠缺了嘀哈,或则俺们一起买块地,自己动手建房子,这方面还是俺们家的强项咧。太抬举俺了,受之有愧哈!
不过,还是谢谢鼓励!
不去温哥华,主要还是有俺自己的一些固有的偏见在其中作祟。
据说,温哥华如今的繁荣都要拜香港人所赐,是HK人把温哥华捧起来的。当然,温哥华气候条件可谓全加之冠,本身具备优良的人居条件。
温哥华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由港人大规模投资建设,逐步成为了HK回归前,大批HK移民的首选之地。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温市以港人为主的华人占比已经越来越大,而同时,白人占比则越来越小。
按照俺LG和俺的认知,在两岸三地中,台湾人最有文化(指包含民族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大陆人次之,而HK人相对最差。HK人多年来置身于殖民文化的氛围中,HK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也降低了当地人的文化水准。HK电影电视就是当地文化形式和深度的一个缩影。
虽然俺们不是什么大知识分子,但毕竟还读过几年书,所以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与欠缺文化的人多所接触。
再说,去加拿大是为了孩子能够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那种迥然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如果去了之后还成天与中国人为伍,有违俺们的移民初衷之一。
世界是平的。未来社会需要精通了解各种文化的人才。如果能够善加利用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精华,那就所向无敌了。
也许有些偏颇,但的确是心里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俺家儿子还小,容易受影响,不得不多考虑些。
俺的印象中,嫩一直钟情于安省,所以最近听说有一朋友从那儿回来休假(是几竿子才能打得到的朋友哈),俺厚着脸皮打电话问了一些问题,现在与嫩共享一下哈:他住在离多伦多50公里左右的地方,在滑铁卢大学附近,之前租的公寓,设施各方面都比较好,二室一厅750刀,去年买了一个二手独立屋,24W刀,附近的中学他说不是很好,每年才4、5个考上多大和滑铁卢大学(俺不了解情况,不敢说是好还是不好),俺私底下想如果国内中学一个学校如果能考4、5个清华、北大的应该不敢说这所学校不好吧,他亲戚的小孩,九年前在国内以全年段高考第一名的成绩,放弃了清华,被滑铁卢大学录取了,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教,整整读了9年,今年才本科毕业,同期去的今年正好硕士毕业,所以他说一定要父母陪伴,才能把孩子放出来,其他深入的问题俺一时也想不出来,都是些枝枝节节、婆婆妈妈的如工资啊、工作啊之类很老土的问题,我看跟网上的也差不多,就不罗嗦了哈。不知道滴说.
安省南部二线城市一大把.
环境好, 房子便宜, 也有好的高中.
比如金三角地区, 伦敦等等......
俺的印象中,嫩一直钟情于安省,所以最近听说有一朋友从那儿回来休假(是几竿子才能打得到的朋友哈),俺厚着脸皮打电话问了一些问题,现在与嫩共享一下哈:他住在离多伦多50公里左右的地方,在滑铁卢大学附近,之前租的公寓,设施各方面都比较好,二室一厅750刀,去年买了一个二手独立屋,24W刀,附近的中学他说不是很好,每年才4、5个考上多大和滑铁卢大学(俺不了解情况,不敢说是好还是不好),俺私底下想如果国内中学一个学校如果能考4、5个清华、北大的应该不敢说这所学校不好吧,他亲戚的小孩,九年前在国内以全年段高考第一名的成绩,放弃了清华,被滑铁卢大学录取了,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教,整整读了9年,今年才本科毕业,同期去的今年正好硕士毕业,所以他说一定要父母陪伴,才能把孩子放出来,其他深入的问题俺一时也想不出来,都是些枝枝节节、婆婆妈妈的如工资啊、工作啊之类很老土的问题,我看跟网上的也差不多,就不罗嗦了哈。
俺响应政府的号召晚婚晚育,却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当了一次超生游击队员,这下麻烦可大了,居委会隔三差五地要俺去结扎,俺跟他们解释俺只是想给孩子生个伴,再贴钱给俺生俺也不会生了,又没有犯什么弥天大罪,凭什么让俺扎掉,况且身体是父母给的,本人才不想随意改变她咧,所以到现在俺的户口本与LG的户口本还是两地分居的,这次公证户口本俺家还公证了两份,。嫩咋那么有福气呢,两个儿子啊,羡慕羡慕!
俺也很想自己盖房子住呢,同好呵!这也是俺家强项。看来一定是同行了!
要不然,咱们到加拿大成立个房产公司也行,想把那里的房价压下来。
俺响应政府的号召晚婚晚育,却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当了一次超生游击队员,这下麻烦可大了,居委会隔三差五地要俺去结扎,俺跟他们解释俺只是想给孩子生个伴,再贴钱给俺生俺也不会生了,又没有犯什么弥天大罪,凭什么让俺扎掉,况且身体是父母给的,本人才不想随意改变她咧,所以到现在俺的户口本与LG的户口本还是两地分居的,这次公证户口本俺家还公证了两份,。
到加拿大成立房地产公司想法倒是不错,可是俺到了那里,基本上成聋哑状态,想起来就心虚,不过俺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能力以及累博精神应该是可以匹敌的,到时候贵公司如果有聋哑的技术活不要忘了给俺留个位啊。
冲着嫩这句话,老夫拼了老命也要让铁tree开花、哑巴开口、咸鱼翻身,公鸡下egg====,。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不讲究优生优育?计划生育不应该单指数量控制,更应该从质量上把关。
像人家新加坡弹丸之地,也是鼓励高素质人才多生多育。反观咱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越是低素质的,越可以多生,结果弄出成千万的智障来。难道基本国策要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吗?
BTY,别担心,将嫩无以匹敌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能力以及累博精神用到学习语言上,铁树一定能够开花的说!
嫩说的有道理,生儿容易,教儿难。俺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的,二个儿子没有让任何老人代劳,是俺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在俺全天候的监控下,要成大气是很难嘀,但好吃懒做、道德败坏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每天上学俺只顺俺的路,离学校最近的地方下,尽管还要走十来分钟,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自己走,尽管有时也会抱怨别人的父母送到校门口,俺为什么不送,俺告诉他别人家是别人家的事,大多数同学能走你们凭什么不能走;俺的几套房产全部都是俺夫妻俩的名字,朋友提醒俺这样百年以后要付很多遗产税的,俺告诉她如果以后连遗产税也付不起,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废掉了,再留多给他也没有用,不如交点遗产税为国家最后多做点贡献,如果有出息也不在乎俺这点破家产了。俺两个儿子,学习是绝对不拔尖的,但做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在同龄的孩子中应该算是领先的,这就是没有老人带的好处,俺舍得磨。现在生二胎的很多,我的朋友,有好几个朋友40开外了,老大快上大学了,又生了二胎,养没问提,我的觉得教育是个问题,条件好了生二胎,难免会惯,难成才。年龄大生育,有违优生优育的原则。我们这里有一家,老大比老二大10岁,老大事业有成,有车有房。老二花尽二老的所有财产,在澳洲玩二年,外带一女朋友帮着花,现在已回国几年,30岁没工作过,好活干不了,赖活又不干,还要结婚。把父母已经啃完了,现在开始啃哥嫂,把他嫂子气疯了,老大有出息,但他的孩子父母带了6年,惯的,可以和他叔叔相媲美。
嫩说的有道理,生儿容易,教儿难。俺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的,二个儿子没有让任何老人代劳,是俺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在俺全天候的监控下,要成大气是很难嘀,但好吃懒做、道德败坏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每天上学俺只顺俺的路,离学校最近的地方下,尽管还要走十来分钟,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自己走,尽管有时也会抱怨别人的父母送到校门口,俺为什么不送,俺告诉他别人家是别人家的事,大多数同学能走你们凭什么不能走;俺的几套房产全部都是俺夫妻俩的名字,朋友提醒俺这样百年以后要付很多遗产税的,俺告诉她如果以后连遗产税也付不起,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废掉了,再留多给他也没有用,不如交点遗产税为国家最后多做点贡献,如果有出息也不在乎俺这点破家产了。俺两个儿子,学习是绝对不拔尖的,但做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在同龄的孩子中应该算是领先的,这就是没有老人带的好处,俺舍得磨。
现在生二胎的很多,我的朋友,有好几个朋友40开外了,老大快上大学了,又生了二胎,养没问提,我的觉得教育是个问题,条件好了生二胎,难免会惯,难成才。年龄大生育,有违优生优育的原则。我们这里有一家,老大比老二大10岁,老大事业有成,有车有房。老二花尽二老的所有财产,在澳洲玩二年,外带一女朋友帮着花,现在已回国几年,30岁没工作过,好活干不了,赖活又不干,还要结婚。把父母已经啃完了,现在开始啃哥嫂,把他嫂子气疯了,老大有出息,但他的孩子父母带了6年,惯的,可以和他叔叔相媲美。
嫩说的有道理,生儿容易,教儿难。俺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的,二个儿子没有让任何老人代劳,是俺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在俺全天候的监控下,要成大气是很难嘀,但好吃懒做、道德败坏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每天上学俺只顺俺的路,离学校最近的地方下,尽管还要走十来分钟,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自己走,尽管有时也会抱怨别人的父母送到校门口,俺为什么不送,俺告诉他别人家是别人家的事,大多数同学能走你们凭什么不能走;俺的几套房产全部都是俺夫妻俩的名字,朋友提醒俺这样百年以后要付很多遗产税的,俺告诉她如果以后连遗产税也付不起,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废掉了,再留多给他也没有用,不如交点遗产税为国家最后多做点贡献,如果有出息也不在乎俺这点破家产了。俺两个儿子,学习是绝对不拔尖的,但做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在同龄的孩子中应该算是领先的,这就是没有老人带的好处,俺舍得磨。
幸福幸福!羡慕嫩有口福!
隔辈亲。老人看孩子弊多利少。俺家儿子是在爷爷奶奶家待到2岁半,然后硬被俺们给送入幼儿园的。入园一周,就学会自己穿衣服了,虽然穿得不怎么好。如果留在极端宠爱他的老人们身边,估计到上学也学不会呢。
俺家儿子每每在班干部选举中,只能弄个劳动委员当当(没法与那些从小乖巧的女孩们竞争),因此而经常努力地在学校履行自己的职责。俺对此非常支持,总是鼓励他,表扬他。久而久之,他就有兴趣学习着做点什么三明治,烤鸡翅,椰汁西米露等自己爱吃的东东,来犒劳俺们和他自己了。
真的很赞同!
同感!握手!英雄所见略同!
俺一直很羡慕那些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感觉更符合自己对于整体生活品质的追求标准。喜欢那些相对恬静一些的,功利气息较为不浓厚的,稍具田园气息的栖息地。。。。
9494
找到无法上传的原因了. 是因为家园的服务器正在迁移. 有置顶通告滴. 俺还在这里傻试呢. 呵呵.
再试试.
。其实俺们也不在乎是否有那一口吃,可是孩子的心意却实在感人,更何况从小学画画的他,每次都把食物摆放得很有品位,看着都让人很喜欢。
此外,俺希望他生活上能够尽可能学会自立。事实上,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作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和补充,俺觉得让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非常好!
偶不想租房子,老话 :安居乐业。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感觉才是家。【偶知道这是不理智滴】,哈,所以要紧跟领导不掉队。偶要时刻跟嫩学习。其实每次想到自己独自带儿子去遥远的加国,还是怕怕。俺也是这么想,英雄所见略同呵!
俺现在考虑先租房子,让孩子先进公校把语言关过了,同时找私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买房子。
。
看来上海男人的精明能干是从娃娃抓起的,这么小就会做美味的点心,俺自叹不如,超级羡慕,今后俺要加强教育。
俺的儿子从学前班开始学国画至今,可能国画只注重笔墨的运用,好像品位方面不咋地,俺母亲每次到俺家来都不停地抱怨,说现在国外都流行油画,那才算高雅,学什么国画,搞得到处脏兮兮的,那都是些老头子们干的事,将来想混碗饭吃都困难。可是她归她说,俺行俺素,俺大儿子从小属于那种完全坐不住的孩子,俺也没指望他成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只希望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就行了,刚开始学的时候画出来的东西简直像鬼画符,老师安慰俺不要着急,就把他丢在这个染缸里慢慢染吧,时间长了不上色也得上,这一染就是七八年,多多少少是上了一点色,但是目前俺正犹豫着要不要停掉,不说国外国画有没有市场,光文房四宝要买都不那么容易吧,再学下去岂不浪费时间,唉,真是操不完的心,着不完的急。
嫩也会油画?才女哦!现在的绘画考级、比赛正如嫩说的,每次每次都画同一张画,直到成为熟练工为止,而且报名费一旦收了,永远也没有考不过的级,水分太大了,应该挤一挤。绘画是个很不错的爱好. 修养情操. 只要孩子喜欢俺支持. 也不指着那个混饭吃.
俺就喜欢画油画. 完全自学. 就是一份爱好. 自娱自乐. 很能调节心情滴说.
俺儿子小时候还真有点绘画天分, 在幼儿园里, 他们的作品经常贴在墙上展出. 感觉俺儿子对色彩还真有点特色. 他们老师也说可以让他参加比赛. 俺也就兴致勃勃地让他参加幼儿园的绘画兴趣班. 这个决定直到现在还让俺后悔不已.
原来所谓的兴趣班完全就是为了参赛. 老师选定题材, 画出样稿, 孩子每次都是照着画, 每次每次都画同一张画, 直到成为熟练工.
后来画倒是拿了奖, 可儿子的绘画兴趣从此烟消云散.
。
看来上海男人的精明能干是从娃娃抓起的,这么小就会做美味的点心,俺自叹不如,超级羡慕,今后俺要加强教育。
俺的儿子从学前班开始学国画至今,可能国画只注重笔墨的运用,好像品位方面不咋地,俺母亲每次到俺家来都不停地抱怨,说现在国外都流行油画,那才算高雅,学什么国画,搞得到处脏兮兮的,那都是些老头子们干的事,将来想混碗饭吃都困难。可是她归她说,俺行俺素,俺大儿子从小属于那种完全坐不住的孩子,俺也没指望他成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只希望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就行了,刚开始学的时候画出来的东西简直像鬼画符,老师安慰俺不要着急,就把他丢在这个染缸里慢慢染吧,时间长了不上色也得上,这一染就是七八年,多多少少是上了一点色,但是目前俺正犹豫着要不要停掉,不说国外国画有没有市场,光文房四宝要买都不那么容易吧,再学下去岂不浪费时间,唉,真是操不完的心,着不完的急。
俺现在才开始办,所以一定在嫩们后面去。俺认为嫩们考虑问题相当的周全,俺登陆时嫩们一定已经安居乐业了,地点了、房子了、学校了俺正好跟着学。沾光了。俺在医院呆了近二十年,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现在辞职了,也不爱出去,在家学英语、学种花、养鱼,锻炼身体、阅读【俺也喜欢梁凤仪】。俺家孩子九岁了,以前没报过班【老公说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今年才开始学游泳、书法、漫画,学过几天钢琴,他自己不喜欢,就放弃了。俺准备让他学网球,主要是想让他锻炼身体【俺是学医的,特别在意健康,】,俺想培养儿子有点生活情趣,没想成为这个家、那个家的【哈,主要是没那份天才】。俺也不会长期租房,俺是最爱置业的。
只是想在孩子读书的安排尘埃落定后,再在自己心仪的地方买房,省得倒腾麻烦。现在房市不稳,出手谨慎为好。
俺也极有可能是自己带孩子过去,所以,也有点怕怕。
不过,怕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俺们就不要再怕了。想想这么多人都能适应,咱们当然也能适应。没什么大不了的!
俺现在才开始办,所以一定在嫩们后面去。俺认为嫩们考虑问题相当的周全,俺登陆时嫩们一定已经安居乐业了,地点了、房子了、学校了俺正好跟着学。沾光了。俺在医院呆了近二十年,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现在辞职了,也不爱出去,在家学英语、学种花、养鱼,锻炼身体、阅读【俺也喜欢梁凤仪】。俺家孩子九岁了,以前没报过班【老公说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今年才开始学游泳、书法、漫画,学过几天钢琴,他自己不喜欢,就放弃了。俺准备让他学网球,主要是想让他锻炼身体【俺是学医的,特别在意健康,】,俺想培养儿子有点生活情趣,没想成为这个家、那个家的【哈,主要是没那份天才】。
谈不上啥素质,只是喜欢而已。
从小学跳舞跳到大学,晚自修一听到音乐之声就如飞蛾扑火似的赶紧赶去。可惜俺劳工长的是类木腿,一上舞场就不会拐弯,所以婚后只能作罢。
非常稀饭唱歌,一直想进个合唱队之类的业余团体,可惜现在被儿子绑住了。
将来说不定俺大器晚成,加拿大又出个知名女高音也未可知!
万事皆有可能,俺铁树都想开花了,嫩有那么扎实的基本功,成为女高音怎么能说“说不定”呢,一定成,一定成,到时俺一定捧场哈。谈不上啥素质,只是喜欢而已。
从小学跳舞跳到大学,晚自修一听到音乐之声就如飞蛾扑火似的赶紧赶去。可惜俺劳工长的是类木腿,一上舞场就不会拐弯,所以婚后只能作罢。
非常稀饭唱歌,一直想进个合唱队之类的业余团体,可惜现在被儿子绑住了。
将来说不定俺大器晚成,加拿大又出个知名女高音也未可知!
嘿嘿, 这可是锻炼耐心的活儿.
忠告:
1. 有个好中介, 这是最重要滴. 恭喜嫩找守法.
2. 全力配合中介. 不要怕麻烦.
3. 重视面视
4. 耐心等待. 耐心再耐心.
5. 得空来家园灌水. 切切.[/quote]
俺现在是得空没空都不自觉地转进家园逛逛,真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很多事都拖到火烧眉毛了,人家是马照跑、舞照跳,可俺偏偏做不到,这是俺的个别现象呢,还是大家的通病???悬而未决的感觉实在不好受,即使现在签证给俺,俺未必能马上就走,但总要让俺们每人尽快服一粒定心丸吧,这个加拿大政府实在是吊人的胃口,好在有这些姐妹们陪伴同乐,也没白让俺每天匆匆忙忙跑出跑进的,。还有这些可爱的图标(就是太少一点),在每次俺词穷的时候助俺一臂之力,在此一并谢过哈。
嘿嘿, 这可是锻炼耐心的活儿.
忠告:
1. 有个好中介, 这是最重要滴. 恭喜嫩找守法.
2. 全力配合中介. 不要怕麻烦.
3. 重视面视
4. 耐心等待. 耐心再耐心.
5. 得空来家园灌水. 切切.[/quote]
俺现在是得空没空都不自觉地转进家园逛逛,真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很多事都拖到火烧眉毛了,人家是马照跑、舞照跳,可俺偏偏做不到,这是俺的个别现象呢,还是大家的通病???悬而未决的感觉实在不好受,即使现在签证给俺,俺未必能马上就走,但总要让俺们每人尽快服一粒定心丸吧,这个加拿大政府实在是吊人的胃口,好在有这些姐妹们陪伴同乐,也没白让俺每天匆匆忙忙跑出跑进的,。还有这些可爱的图标(就是太少一点),在每次俺词穷的时候助俺一臂之力,在此一并谢过哈。
通病可也不算病.
不打无准备之战嘛.
陌上守望;3226484 俺现在是得空没空都不自觉地转进家园逛逛,真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很多事都拖到火烧眉毛了,人家是马照跑、舞照跳,可俺偏偏做不到,这是俺的个别现象呢,还是大家的通病???悬而未决的感觉实在不好受,即使现在签证给俺,俺未必能马上就走,但总要让俺们每人尽快服一粒定心丸吧,这个加拿大政府实在是吊人的胃口,好在有这些姐妹们陪伴同乐,也没白让俺每天匆匆忙忙跑出跑进的,:wdb6::wdb9:。还有这些可爱的图标:wdb19:(就是太少一点),在每次俺词穷的时候助俺一臂之力,在此一并谢过哈:wdb6::wdb6::wdb6:。[/quote 说:心情是同样滴,行动是没差滴,收获也是不小滴!
看来俺的病情还是比较乐观滴,前辈们都是这样熬过来滴,麻雀最终还是会变凤凰滴,。心情是同样滴,行动是没差滴,收获也是不小滴!
私校一年怎们的也不会少于二十万。不过能换来孩子将来的好前途和人脉资源也是值得的。昨晚与从加回国的朋友姐俩聊天,又得到一些信息,与大家共享。
1。多伦多的私立中学有钱就可以进,但入学也还要通过一个类似SAT似的测试。
2。多市私立中学的年学费约在2W刀,但另外七七八八的还有不少费用:书本费几百元/年(公立的免费),服装费,旅游出访费用等,也不在少数。
3。私立中学贵胄子弟很多。也因此,那位姐姐将之视作为自己儿女未来部分社会资源的援引。
偶一朋友在国内做生意,俩儿子在加拿大上学。汶川地震他公司捐了200万。(公司有四个股东)。俩儿子特意从加拿大给他电话说:公司捐款代表公司,爸爸你一定还要以个人名义给地震灾区捐款代表我们全家。这位朋友就又以家人名义捐了五十万给红十字会。而他的股东孩子都在国内上学,就没有这种意识。
上私立个人认为现在就可以考虑去了。前几天我们查了个私立对国际学生和本地生收费差距不大,每学年才多收2千多家元。与移民不移民关系不大。关键点是大人怎么陪过去的问题,不过我想总有办法,探亲都可以呆1年的嘛是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俺LG在美国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志愿去非洲做义务工作者两年(学医的),走之前,光各类预防针就打了几十针。真是让人佩服!
这个女孩7岁去的美国,初中上公立学校时被称为天才,高中进私立后立即成了殿后的。所以俺LG坚持要让孩子上私立学校,他认为两者的校风,学风差距甚大。
我想对咱两6,7年级的儿子并不容易,而且语言的障碍会影响上课还直接影响交朋友,咱们要重视啊昨晚与从加回国的朋友姐俩聊天,又得到一些信息,与大家共享。
1。多伦多的私立中学有钱就可以进,但入学也还要通过一个类似SAT似的测试。
2。多市私立中学的年学费约在2W刀,但另外七七八八的还有不少费用:书本费几百元/年(公立的免费),服装费,旅游出访费用等,也不在少数。
3。私立中学贵胄子弟很多。也因此,那位姐姐将之视作为自己儿女未来部分社会资源的援引。
上私立个人认为现在就可以考虑去了。前几天我们查了个私立对国际学生和本地生收费差距不大,每学年才多收2千多家元。与移民不移民关系不大。关键点是大人怎么陪过去的问题,不过我想总有办法,探亲都可以呆1年的嘛
私立也有差别,不是都好。温哥华的私立要考要早排队…多伦多不大了解,前几天看个帖子说他女儿,国内跳级生,8年级,这次申请4个多伦多的著名私立都无功而返,没有一家因为钱而收她,建议先把孩子送公立过语言关后再说
既然决定孩子出去受教育,就尽量早去-----朋友给我们的忠告。现在我们也放弃明年孩子6年级毕业再走的打算,在查学校查房子,准备立刻走人了
上私立个人认为现在就可以考虑去了。前几天我们查了个私立对国际学生和本地生收费差距不大,每学年才多收2千多家元。与移民不移民关系不大。关键点是大人怎么陪过去的问题,不过我想总有办法,探亲都可以呆1年的嘛
私立也有差别,不是都好。温哥华的私立要考要早排队…多伦多不大了解,前几天看个帖子说他女儿,国内跳级生,8年级,这次申请4个多伦多的著名私立都无功而返,没有一家因为钱而收她,建议先把孩子送公立过语言关后再说
既然决定孩子出去受教育,就尽量早去-----朋友给我们的忠告。现在我们也放弃明年孩子6年级毕业再走的打算,在查学校查房子,准备立刻走人了
本也这么想的,但愿望是美好滴,现实是不好平衡滴。没想到小升初给整得气氛这么紧张。给你悄悄话吧,不想把自己整成祥林嫂说得很对!
俺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过渡阶段。
其实,俺觉得如果你们能够小学毕业走,时间点掐得正合适:孩子的中文基础更加扎实了,数学学得又比较多,到了那里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孩子弥补一些因语言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自信心。并且,根本不必为了小升初而费心费力。
据那位中介朋友说:大多数的私校都没有寄宿条件,所以,还是有在学校附近买房或租房的问题存在。
热心的卖房中介朋友推荐了以下几个他认为较好的多伦多私立学校:
upper canada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5,250-$47,070
bishop strachan schoo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500-$42,675
toronto french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9,744-$24,627
branksome hal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140-$24,840
crescent school 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3,750
bayview glen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3,600-$18,720
havergal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1,890-$43,780
york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8,100-$21,700
是的.
嫩可以看看这些学校的网页.
对比其网页上的学校地址, 嫩还可以用GOOGLE EARTH看看具体位置和周边环境交通等, 再用mls.ca查房源.
很出名的是多大附中.
说得很对!
俺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过渡阶段。
其实,俺觉得如果你们能够小学毕业走,时间点掐得正合适:孩子的中文基础更加扎实了,数学学得又比较多,到了那里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孩子弥补一些因语言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自信心。并且,根本不必为了小升初而费心费力。
各位朋友:
蒙您们的厚爱,这个帖子的长度早已大大超过了俺当初设定的标准。
在这里,为了大家今后的幸福,您们与俺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热忱地为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为了消化俺在这里所学到的东东,也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回报家园,俺从即日起结束本帖,以便于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非常感谢您们的关爱,特别是梁溪香榭!
祝大家的移民之路都越走越顺畅!
各位朋友:
蒙您们的厚爱,这个帖子的长度早已大大超过了俺当初设定的标准。
在这里,为了大家今后的幸福,您们与俺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热忱地为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为了消化俺在这里所学到的东东,也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回报家园,俺从即日起结束本帖,以便于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非常感谢您们的关爱,特别是梁溪香榭!
祝大家的移民之路都越走越顺畅!
谢谢嫩开了这个帖,让偶认识了嫩,梁溪,陌陌,有得就有失等等家园的朋友,希望大家在守法的指点中顺利走完移民之路!各位朋友:
蒙您们的厚爱,这个帖子的长度早已大大超过了俺当初设定的标准。
在这里,为了大家今后的幸福,您们与俺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热忱地为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为了消化俺在这里所学到的东东,也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回报家园,俺从即日起结束本帖,以便于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非常感谢您们的关爱,特别是梁溪香榭!
祝大家的移民之路都越走越顺畅!
不舍......虽不常发言.....
在这个贴子中我们讨论到私立,我来灌篇深以为然的私立贴吧
从小孩个性培育上,公立更加接近真实社会。只要不是在最差的地区,有吸毒,暴力一类的危险,公立学校可以使小孩在他们正式踏入社会时得到更好的锻炼,适应性会更强。
再有一点是根据小孩个人性格而定 - 牛头/牛尾/鸡头/鸡尾理论
- 如果小孩在好的公校已经是牛头了,那多好,上私校花那冤枉钱干嘛- 如果是一般公校的牛头,要具体分析,这类情况可能比好的公校的鸡尾好
- 好公校的牛身可能在私校当牛头
- 如果在哪里都是鸡尾,经济许可的话私立的鸡尾应该比公立的鸡尾好些
去公校还是去私校关键之一应该是对孩子自信心有无好处,他们会不会快乐,别的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只要他们年龄足够大,可以自己作决定,这个决定应该和他们讨论,让他们自己做。
至于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我们是无法预测的。这些遥远的成功,和孩子的幸福快乐、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比起来,或许没有那么重要。虽然我自己仍然不能免俗地关心我儿子的学习为他操心。但对他将来的期望,我平时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个正常快乐有爱心的人,上个DECENT 大学,将来能养活你自己,娶个和你相爱的好媳妇。逢年过节来带你小孩子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做父母的能做的是给他们很多幸福,别指望让他们去实现为我们的梦想。
俺就是这样想的。不舍......虽不常发言.....
在这个贴子中我们讨论到私立,我来灌篇深以为然的私立贴吧
从小孩个性培育上,公立更加接近真实社会。只要不是在最差的地区,有吸毒,暴力一类的危险,公立学校可以使小孩在他们正式踏入社会时得到更好的锻炼,适应性会更强。
再有一点是根据小孩个人性格而定 - 牛头/牛尾/鸡头/鸡尾理论
- 如果小孩在好的公校已经是牛头了,那多好,上私校花那冤枉钱干嘛- 如果是一般公校的牛头,要具体分析,这类情况可能比好的公校的鸡尾好
- 好公校的牛身可能在私校当牛头
- 如果在哪里都是鸡尾,经济许可的话私立的鸡尾应该比公立的鸡尾好些
去公校还是去私校关键之一应该是对孩子自信心有无好处,他们会不会快乐,别的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只要他们年龄足够大,可以自己作决定,这个决定应该和他们讨论,让他们自己做。
至于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我们是无法预测的。这些遥远的成功,和孩子的幸福快乐、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比起来,或许没有那么重要。虽然我自己仍然不能免俗地关心我儿子的学习为他操心。但对他将来的期望,我平时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个正常快乐有爱心的人,上个DECENT 大学,将来能养活你自己,娶个和你相爱的好媳妇。逢年过节来带你小孩子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做父母的能做的是给他们很多幸福,别指望让他们去实现为我们的梦想。
从小孩个性培育上,公立更加接近真实社会。只要不是在最差的地区,有吸毒,暴力一类的危险,公立学校可以使小孩在他们正式踏入社会时得到更好的锻炼,适应性会更强。
再有一点是根据小孩个人性格而定 - 牛头/牛尾/鸡头/鸡尾理论
- 如果小孩在好的公校已经是牛头了,那多好,上私校花那冤枉钱干嘛- 如果是一般公校的牛头,要具体分析,这类情况可能比好的公校的鸡尾好
- 好公校的牛身可能在私校当牛头
- 如果在哪里都是鸡尾,经济许可的话私立的鸡尾应该比公立的鸡尾好些
去公校还是去私校关键之一应该是对孩子自信心有无好处,他们会不会快乐,别的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只要他们年龄足够大,可以自己作决定,这个决定应该和他们讨论,让他们自己做。
至于他们将来的事业成功,我们是无法预测的。这些遥远的成功,和孩子的幸福快乐、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比起来,或许没有那么重要。虽然我自己仍然不能免俗地关心我儿子的学习为他操心。但对他将来的期望,我平时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个正常快乐有爱心的人,上个DECENT 大学,将来能养活你自己,娶个和你相爱的好媳妇。逢年过节来带你小孩子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做父母的能做的是给他们很多幸福,别指望让他们去实现为我们的梦想。
LZ这个开篇立意非常好,先赞一个。
咱到底为啥移民,很简单,为了孩子。
我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孩子在这个海滨城市出生,成长。亚热带的阳光成就了他开朗,热情的性格,但是繁重的课业,沉甸甸的书包让他宝贵的童年少了孩子应该有的童趣。有人说,深圳的教育比内地至少落后十年,我看一点不假。我的孩子10岁了,每天放学回家毫无例外的展开作业本,埋头苦干直到华强北的街灯亮起来,这还没完,写完了还有听写,听完了还有背诵,每天还有一篇日记要交账。待到可以收拾书包抬起头直起颈椎,孩子已经在书桌前辛苦劳作了3-4小时,每每他说脖子痛的时候,我只能无力的劝他,你作业做快一点,就不会这么疼了。
其实,我知道我的说辞一点都站不住,晚饭之后,小区花园里看不到孩子们在嬉戏,叮叮咚咚的琴声从各家的窗户里飘散出来,我们的孩子们在作业和课外作业中游走。
昨天,孩子写完了老师留的大大小小8项作业,提了个要求,要求今晚回来后不写作业,好好玩玩,去骑骑车,滑龙板。看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睛,我的“不同意”三个字硬生生被咽了回去。
周末的作业更是丰富,除了平时固定量之外,往往要加上大作文,做试卷等等。另外周末的奥数班,英语班好像是深圳孩子的普遍加餐。
我的孩子酷爱汽车,乐高玩具是他的最爱,长大后大部分的玩具都送人了,但家里大小几箱子的乐高零件他是坚决不肯送给其他小朋友的。他喜欢的话题,喜欢作文的题目,喜欢画画的题材主要都是汽车,因了这个原因,他老师多次找我聊,说孩子的兴趣范围太窄,这么早定向也会影响学习,让我收起这些汽车书刊,给孩子订阅《读者》这些励志的有益的书籍。我无语。
身边有不少朋友早几年移民出去,都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被老师支持和爱护的,我儿子这样的孩子肯定比在现在的学校受到的鼓励多 。
为了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尽管口袋的银子刚刚过及格线,我还是打算飘洋过海
LZ这个开篇立意非常好,先赞一个。
咱到底为啥移民,很简单,为了孩子。
我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孩子在这个海滨城市出生,成长。亚热带的阳光成就了他开朗,热情的性格,但是繁重的课业,沉甸甸的书包让他宝贵的童年少了孩子应该有的童趣。有人说,深圳的教育比内地至少落后十年,我看一点不假。我的孩子10岁了,每天放学回家毫无例外的展开作业本,埋头苦干直到华强北的街灯亮起来,这还没完,写完了还有听写,听完了还有背诵,每天还有一篇日记要交账。待到可以收拾书包抬起头直起颈椎,孩子已经在书桌前辛苦劳作了3-4小时,每每他说脖子痛的时候,我只能无力的劝他,你作业做快一点,就不会这么疼了。
其实,我知道我的说辞一点都站不住,晚饭之后,小区花园里看不到孩子们在嬉戏,叮叮咚咚的琴声从各家的窗户里飘散出来,我们的孩子们在作业和课外作业中游走。
昨天,孩子写完了老师留的大大小小8项作业,提了个要求,要求今晚回来后不写作业,好好玩玩,去骑骑车,滑龙板。看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睛,我的“不同意”三个字硬生生被咽了回去。
周末的作业更是丰富,除了平时固定量之外,往往要加上大作文,做试卷等等。另外周末的奥数班,英语班好像是深圳孩子的普遍加餐。
我的孩子酷爱汽车,乐高玩具是他的最爱,长大后大部分的玩具都送人了,但家里大小几箱子的乐高零件他是坚决不肯送给其他小朋友的。他喜欢的话题,喜欢作文的题目,喜欢画画的题材主要都是汽车,因了这个原因,他老师多次找我聊,说孩子的兴趣范围太窄,这么早定向也会影响学习,让我收起这些汽车书刊,给孩子订阅《读者》这些励志的有益的书籍。我无语。
身边有不少朋友早几年移民出去,都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被老师支持和爱护的,我儿子这样的孩子肯定比在现在的学校受到的鼓励多 。
为了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尽管口袋的银子刚刚过及格线,我还是打算飘洋过海
LZ这个开篇立意非常好,先赞一个。
咱到底为啥移民,很简单,为了孩子。
我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孩子在这个海滨城市出生,成长。亚热带的阳光成就了他开朗,热情的性格,但是繁重的课业,沉甸甸的书包让他宝贵的童年少了孩子应该有的童趣。有人说,深圳的教育比内地至少落后十年,我看一点不假。我的孩子10岁了,每天放学回家毫无例外的展开作业本,埋头苦干直到华强北的街灯亮起来,这还没完,写完了还有听写,听完了还有背诵,每天还有一篇日记要交账。待到可以收拾书包抬起头直起颈椎,孩子已经在书桌前辛苦劳作了3-4小时,每每他说脖子痛的时候,我只能无力的劝他,你作业做快一点,就不会这么疼了。
其实,我知道我的说辞一点都站不住,晚饭之后,小区花园里看不到孩子们在嬉戏,叮叮咚咚的琴声从各家的窗户里飘散出来,我们的孩子们在作业和课外作业中游走。
昨天,孩子写完了老师留的大大小小8项作业,提了个要求,要求今晚回来后不写作业,好好玩玩,去骑骑车,滑龙板。看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睛,我的“不同意”三个字硬生生被咽了回去。
周末的作业更是丰富,除了平时固定量之外,往往要加上大作文,做试卷等等。另外周末的奥数班,英语班好像是深圳孩子的普遍加餐。
我的孩子酷爱汽车,乐高玩具是他的最爱,长大后大部分的玩具都送人了,但家里大小几箱子的乐高零件他是坚决不肯送给其他小朋友的。他喜欢的话题,喜欢作文的题目,喜欢画画的题材主要都是汽车,因了这个原因,他老师多次找我聊,说孩子的兴趣范围太窄,这么早定向也会影响学习,让我收起这些汽车书刊,给孩子订阅《读者》这些励志的有益的书籍。我无语。
身边有不少朋友早几年移民出去,都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被老师支持和爱护的,我儿子这样的孩子肯定比在现在的学校受到的鼓励多 。
为了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尽管口袋的银子刚刚过及格线,我还是打算飘洋过海
突然想起俺的青葱岁月~(ZT) 海归家庭忧心事
在媒体报道或在我的生活中,我时而会听说一些海外华人子女因患心理疾病,选择逃避现实甚至轻生的真实故事。两年前发生在纽约的惨剧,让无数华人记住了那个因情而困跳楼自杀的华裔女孩。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有许多渴望知识渴望致富的国人走出了家门,开始了在异国他乡艰难创业的过程。在美国,为了在这个新大陆上立足,第一代移民总是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特别是那些刚出国时年龄就比较偏大的 “洋插队们” ,他们常常要先独自在美国打拼而无法与家人子女团聚。他们也会在美国不断地飘来飘去,寻找最佳的机会和归宿。
在走南闯北的求职迁移中,和大人们一起颠簸的还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这些成长期的孩子们,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要承受经常搬迁和转学所造成的不适和压力。由于过份的忙碌和濒繁的搬迁,有些家长确实没时间也没心思陪孩子玩儿,更没时间和成长期的孩子做有益的亲子交流。心理素质好一些的孩子可能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但心理发育尚不稳定的孩子,就有可能会受到大人们意识不到的心理伤害。
老王是近期从美国回国任职的一名科研人员。他为人真诚,爱家敬业,也特别能吃苦。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儿子。他这个在中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儿子,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老王最初在国内读博士时,儿子亮亮刚四岁。因为他就读的城市不在家乡,老王不得不和妻儿两地分居了四年。老王博士毕业后,他很幸运地留校任职。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就这样从家乡转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家人团聚安顿没多久,老王又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于是,老王一家人再次两地分居隔海相望。当他们一家人终于在大洋彼岸再次团聚时,九岁的亮亮经历了跨国转学。面对全新的文化和国度,学龄期的孩子和大人一样感受到了文化震荡。
亮亮刚来美国时,他的英文水平几乎是零。因为老王工作特别忙,实在没太多的时间辅导孩子英文,而英文水平一般的王太太也在忙着为生计打工。这两位家长因过度忙碌,确实无瑕顾及孩子,这导致了亮亮的英文水平一直进步不快。亮亮在学校里无法准确表达地自己,感觉很压抑。
当时,他们为了节省开支,住在了一个黑人较多的便宜学区。学校里的黑学生经常欺负英文还没过关的亮亮。因为父母都在忙,亮亮的委屈和不适无处宣泄,曾经开朗的他,性格慢慢变得孤僻起来。后来,老王的经济条件好一些了,他们搬到了好一点儿的学区。这时的亮亮,开始用不安而警觉的眼光看待他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他过份小心和有点儿自卑的性格常被班上的同学讥笑。亮亮变得越发孤僻了,言行也开始有些怪异。
当时,亮亮所在学校的医生曾提醒老王要带亮亮看看心理医生,帮他渡过这段心理不适期。可能是咱们中国人比较忌讳心理疾病,老王一直不肯带孩子就医(具体原因外人就不很清楚了)。就这样,一向安静的亮亮慢慢变得时而大喊大叫,时而摔东西发泄情绪。这时候的老王,只好把孩子带到了心理医生面前,但好像错怪了最佳时机。在药物控制下的亮亮,病情时好时坏。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亮亮的身体也胖得变了形。这个变化常常让亮亮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人也变得更加自卑起来。
在飘泊的岁月中,亮亮终于慢慢长大了。现在,他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而这时的老王却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在美国很难再有发展,无奈中,他选择了回国。
老王终于停止了漂泊,他唯一的儿子却留在了美国。现在的亮亮,除了偶尔和同龄人外出散散心,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把自己关闭起来。美国大学的门,还离他太远。已经二十岁的他,只能靠自己在麦当劳打工来挣些小钱。本不富裕的老王,也几乎把自己在美国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亮亮。“我欠孩子太多了” ,一说到这些,老王总是尽量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
亮亮一个人以后在美国该怎么生存?成了老王心中永远的痛。
老王的故事,很让人深思。在异国他乡打拼,确实有一些一直在努力挣扎的朋友们。看来,为人父母者,不管多忙多累,还是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们成长。不管多忙多累,咱千万别忽视了身边正在成长的孩子和他们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有一句话说得好,“HAPPY CHILDHOOD LASTS LIFE TIME ” 。是的,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家长们能送给子女最好的人生礼物。
突然想起俺的青葱岁月~
从小跟着爸妈下放在乡下,读的是乡下的一所环校(就是村小学),里面的孩子听说俺是城里来的,穿的也比他们PL都不跟俺玩,所以下课放学俺只能自娱自乐,所以即使成绩好的没话说,第一年的班干部,三好生评选中也没有一个同学选俺,老师的评语是:这孩子过于清高,性格不好,不合群。从那以后,俺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终于,俺顺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以为从此入流了,结果,长时间呆在乡下落的国语不标准被同学取笑,说俺是乡下人,也不跟俺玩(啥世道!)。。。。
幸好俺是个豁达,没啥心思,也不懂啥叫自卑的孩子,这不,俺们现在不思想健康,四肢健壮的活着么,再次感谢俺娘遗传的开朗基因!
突然想起俺的青葱岁月~
从小跟着爸妈下放在乡下,读的是乡下的一所环校(就是村小学),里面的孩子听说俺是城里来的,穿的也比他们PL都不跟俺玩,所以下课放学俺只能自娱自乐,所以即使成绩好的没话说,第一年的班干部,三好生评选中也没有一个同学选俺,老师的评语是:这孩子过于清高,性格不好,不合群。从那以后,俺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终于,俺顺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以为从此入流了,结果,长时间呆在乡下落的国语不标准被同学取笑,说俺是乡下人,也不跟俺玩(啥世道!)。。。。
幸好俺是个豁达,没啥心思,也不懂啥叫自卑的孩子,这不,俺们现在不思想健康,四肢健壮的活着么,再次感谢俺娘遗传的开朗基因!
支持妹妹!最欣赏这样阳光的人!
俺就是一浴霸俺要向你学习,每天让自己的小屋,自己的心灵都充满阳光,还要像你一样,在自己发光的同时,让别人也能沐浴到阳光的温暖。
今天看了朋友写的一篇博,感触很多:
《致女儿》
。。。。。。。。。
女儿啊,我不知道将在加拿大长大的你会不会有一天能看懂这篇文字,能不能领会到内里的意义,但是我仍然想将这些记录下来,和你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
关于聪明与智慧
女儿,对不起,你爹妈都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你妈小时候你外婆就老说你妈没你舅舅聪明,很笨),所以很可能你没能在我们身上得到太好的基因。但是不要紧,我们将勤补拙,笨鸟先飞,好不好?聪明与生俱来,智慧却可通过不断学习而赢得。聪明或许可以让你解决遇到的一个个小难题,智慧却能让你怡然渡过人生的大起伏。智慧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内心的沉而积累下来的。岁月能够帮你的忙,但大部份要靠你自己的努力。
关于爱国
我不知道你的归属感是哪里,中国还是加拿大。爸妈这辈子改不了,奥运呐喊的一定是为中国。然而,我们不会强迫你,虽然有一点私心,希望你能和我们一样。若果你选择的是加拿大,我们也会尊重你。但是你一定要对一个地方有归属感,就是你感到最牵挂,最能找到自我的地方。没有归属感的人像没有根,不知自己的感情归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很可怜的。你要心中要挂念着对你有归属感的地方,在适当的时候力所能及地为它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选择的是加拿大,我仍然希望你不要忘了,你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你的父母是来自中国,千万不要做出有伤害中国的事情来。
如果你选择的是中国,你要知道,我们在别人的地方,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更加要自律。
关于钱财
钱是好东西,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绝对不希望你将追求钱财当作是你唯一的生活目标。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智慧驾驭钱财,而不是让它支配你的生活。有时候附加的东西越少,人越能贴近快乐。你觉得分不清玻璃或钻石的儿童快乐呢,还是全身戴满钻石的人快乐?我们希望你这一生快乐而有意义,而不是仅仅是有大房子,多存款。要知道,我们追求钱财是想我们和我们关心的人更快乐一点,不是为了追求钱财而追求钱财,如果你和身边的亲人生活已经富足,我希望你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想如何令你的人生更有意义。拥有LV包能够使你开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但绝对不可能给你带来幸福的感觉。只有对钱财怀着平和的心才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能够不迷失自己。
还有,我希望你能懂得施者永远比受者更幸福,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我希望你能够成为大气的人。
关于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像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走向哪里。你要为你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但是要享受这个过程,而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我很同意一句话:Shoot for the moon, even you miss it, you will land on the star.将在加拿大成长的你肯定能看懂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一点,不断地向前迈进,虽然最终我们可能没到达我们既定的目标,但是沿途也会见到旖旎的风景,定会有所获。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自我提升。“凡事尽力而为,结果泰然处之”讲的就是这种境界。
我们作为父母也一定会为了满足你的梦想竭尽全力的,如果你有能力考哈佛,念钢琴等等,我们很希望无论你飞得多高,我们也能支持你。但是不要误会,与其说这是给你的压力,不如说是给我们自己的。既使你只能读到college,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只要你善良,正直,诚恳而努力地生活,我们一样为你自豪。然而,我上面也提到了,你的父母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如果我们尽了全力仍然没能支持你的所有梦想,请你不要怪你的父母,我们只能跟你讲声抱歉,我们的宝贝女儿。
另外,我们还希望你能做到荣辱不惊。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你所有的梦想,成为了一个人物,我们希望你在人生的高潮时不要太骄傲了,要懂得所有的成功是上天给与我们的(比如给予我们足够的聪明和智慧,给予我们安定的环境,给予我们适当的机遇);如果你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点波折,我们也希望你在人生的低潮时不要气馁,要深信上天不会亏待认真生活的人。
关于爱情与婚姻
我知道美女的你(呵呵,不要太骄傲哦,只是小美而已)以后一定不乏追求者。我希望你要爱就要爱得单单纯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我知道这样你很容易受伤,我们会很心痛,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得到完全幸福快乐的唯一途径。记得有一句话:Laugh as if nobody is watching; Work as if you don’t need money; Love as if you never get hurt. 完全地投入才能完全地快乐。还有就是别忘掉你的智慧,因为投入与快乐是需要双方的,一方完全投入只能让你完全地受伤。我知道有点难,你妈也是吃过苦头的,但不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么?你一定会比你妈更有智慧。
虽然说爱得单纯,但是也需要有眼光。钱财、相貌、学历、事业是华丽的衣服,可是一旦走进婚姻,这些都会一件件褪去,还原你们的真面目。你们将赤裸相待(呵呵),以真实的自我相处。那么你们的本质例如脾气(这个尤其重要)、修养、人生观等将决定你的幸福程度甚至婚姻的成败。
婚姻是需要智慧来经营,不要将他绑在身边,因为那只能是反效果。你要努力使他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用捧子也赶他不走。至于该怎么做,你要自己琢磨,我不会告诉你的,要不你爹妈的小伎俩都让你识破了。
关于阶级
在人生旅途上你会遇到比你高或比你低的人,我希望你能做到不卑不亢。见到比你高的人,你要知道他只是比你拥有得更多而已(而他的拥有也是上天给予的),在灵魂上你们是平等的,所以要怀着平常心去对待。我希望你若有机会见到国家总理,也能平静地跟他(她)握手,问一句,How are you today。呵呵。我倒是希望见到比你低的人,你要感恩你所拥有的,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
关于感恩
你的中文名字就叫吕en‘rui,恩字除了是你妈的initial (E),还有很多意义,你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我们等了6年才有了你这个小天使,我们怀得是十二分的感恩。真的希望你要学会感恩的心情。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阳光,蓝天,白云,一草一木都不是必然的,我们要感谢的有很多,我希望你能一一地体会。懂得感恩才让你生活得更完满。试想一下,如果你老是处在不满足的状态下,你如何体味幸福快乐,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懂得收发自如,平和感恩才能让你真正得到快乐。
我亲爱的女儿,我不知道你哪一天才能看懂这篇文字。不过,看着你每天长大是我们最赏心悦目的事情,你哈哈大笑的尊容有失斯文却能让我们快乐无比。你奶奶有天晚上对着可爱的你说谢谢你带给我们的欢乐。真的,女儿,谢谢你这个小精灵来到我们这里,带给我们无以伦比的幸福和满足。谢谢你,我们爱你!
今天看了朋友写的一篇博,感触很多:
《致女儿》
。。。。。。。。。
女儿啊,我不知道将在加拿大长大的你会不会有一天能看懂这篇文字,能不能领会到内里的意义,但是我仍然想将这些记录下来,和你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
关于聪明与智慧
女儿,对不起,你爹妈都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你妈小时候你外婆就老说你妈没你舅舅聪明,很笨),所以很可能你没能在我们身上得到太好的基因。但是不要紧,我们将勤补拙,笨鸟先飞,好不好?聪明与生俱来,智慧却可通过不断学习而赢得。聪明或许可以让你解决遇到的一个个小难题,智慧却能让你怡然渡过人生的大起伏。智慧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内心的沉而积累下来的。岁月能够帮你的忙,但大部份要靠你自己的努力。
关于爱国
我不知道你的归属感是哪里,中国还是加拿大。爸妈这辈子改不了,奥运呐喊的一定是为中国。然而,我们不会强迫你,虽然有一点私心,希望你能和我们一样。若果你选择的是加拿大,我们也会尊重你。但是你一定要对一个地方有归属感,就是你感到最牵挂,最能找到自我的地方。没有归属感的人像没有根,不知自己的感情归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很可怜的。你要心中要挂念着对你有归属感的地方,在适当的时候力所能及地为它做一些事情。
如果你选择的是加拿大,我仍然希望你不要忘了,你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你的父母是来自中国,千万不要做出有伤害中国的事情来。
如果你选择的是中国,你要知道,我们在别人的地方,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更加要自律。
关于钱财
钱是好东西,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绝对不希望你将追求钱财当作是你唯一的生活目标。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智慧驾驭钱财,而不是让它支配你的生活。有时候附加的东西越少,人越能贴近快乐。你觉得分不清玻璃或钻石的儿童快乐呢,还是全身戴满钻石的人快乐?我们希望你这一生快乐而有意义,而不是仅仅是有大房子,多存款。要知道,我们追求钱财是想我们和我们关心的人更快乐一点,不是为了追求钱财而追求钱财,如果你和身边的亲人生活已经富足,我希望你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想如何令你的人生更有意义。拥有LV包能够使你开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但绝对不可能给你带来幸福的感觉。只有对钱财怀着平和的心才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能够不迷失自己。
还有,我希望你能懂得施者永远比受者更幸福,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我希望你能够成为大气的人。
关于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像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走向哪里。你要为你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但是要享受这个过程,而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我很同意一句话:Shoot for the moon, even you miss it, you will land on the star.将在加拿大成长的你肯定能看懂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一点,不断地向前迈进,虽然最终我们可能没到达我们既定的目标,但是沿途也会见到旖旎的风景,定会有所获。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自我提升。“凡事尽力而为,结果泰然处之”讲的就是这种境界。
我们作为父母也一定会为了满足你的梦想竭尽全力的,如果你有能力考哈佛,念钢琴等等,我们很希望无论你飞得多高,我们也能支持你。但是不要误会,与其说这是给你的压力,不如说是给我们自己的。既使你只能读到college,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只要你善良,正直,诚恳而努力地生活,我们一样为你自豪。然而,我上面也提到了,你的父母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如果我们尽了全力仍然没能支持你的所有梦想,请你不要怪你的父母,我们只能跟你讲声抱歉,我们的宝贝女儿。
另外,我们还希望你能做到荣辱不惊。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你所有的梦想,成为了一个人物,我们希望你在人生的高潮时不要太骄傲了,要懂得所有的成功是上天给与我们的(比如给予我们足够的聪明和智慧,给予我们安定的环境,给予我们适当的机遇);如果你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点波折,我们也希望你在人生的低潮时不要气馁,要深信上天不会亏待认真生活的人。
关于爱情与婚姻
我知道美女的你(呵呵,不要太骄傲哦,只是小美而已)以后一定不乏追求者。我希望你要爱就要爱得单单纯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我知道这样你很容易受伤,我们会很心痛,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得到完全幸福快乐的唯一途径。记得有一句话:Laugh as if nobody is watching; Work as if you don’t need money; Love as if you never get hurt. 完全地投入才能完全地快乐。还有就是别忘掉你的智慧,因为投入与快乐是需要双方的,一方完全投入只能让你完全地受伤。我知道有点难,你妈也是吃过苦头的,但不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么?你一定会比你妈更有智慧。
虽然说爱得单纯,但是也需要有眼光。钱财、相貌、学历、事业是华丽的衣服,可是一旦走进婚姻,这些都会一件件褪去,还原你们的真面目。你们将赤裸相待(呵呵),以真实的自我相处。那么你们的本质例如脾气(这个尤其重要)、修养、人生观等将决定你的幸福程度甚至婚姻的成败。
婚姻是需要智慧来经营,不要将他绑在身边,因为那只能是反效果。你要努力使他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用捧子也赶他不走。至于该怎么做,你要自己琢磨,我不会告诉你的,要不你爹妈的小伎俩都让你识破了。
关于阶级
在人生旅途上你会遇到比你高或比你低的人,我希望你能做到不卑不亢。见到比你高的人,你要知道他只是比你拥有得更多而已(而他的拥有也是上天给予的),在灵魂上你们是平等的,所以要怀着平常心去对待。我希望你若有机会见到国家总理,也能平静地跟他(她)握手,问一句,How are you today。呵呵。我倒是希望见到比你低的人,你要感恩你所拥有的,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
关于感恩
你的中文名字就叫吕en‘rui,恩字除了是你妈的initial (E),还有很多意义,你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我们等了6年才有了你这个小天使,我们怀得是十二分的感恩。真的希望你要学会感恩的心情。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阳光,蓝天,白云,一草一木都不是必然的,我们要感谢的有很多,我希望你能一一地体会。懂得感恩才让你生活得更完满。试想一下,如果你老是处在不满足的状态下,你如何体味幸福快乐,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懂得收发自如,平和感恩才能让你真正得到快乐。
我亲爱的女儿,我不知道你哪一天才能看懂这篇文字。不过,看着你每天长大是我们最赏心悦目的事情,你哈哈大笑的尊容有失斯文却能让我们快乐无比。你奶奶有天晚上对着可爱的你说谢谢你带给我们的欢乐。真的,女儿,谢谢你这个小精灵来到我们这里,带给我们无以伦比的幸福和满足。谢谢你,我们爱你!
各位家园网的网友你们好!我好久没有上家园网了,因为当时也有移民倾向,但是一咨询周边的人,听了不少朋友讲他们的朋友移民去了加拿大,大都觉得那里太冷,人太少,很寂寞,不少人回来了,有的是老公回这边打工挣钱,然后老婆带孩子在加国读书,还有的是老公回国做生意,然后老婆带孩子回国读小学,还有的干脆回国了,你们说究竟哪边好呢?我生活在深圳,无论从那方面都是说得过去的,我真的有点迷茫,我的大儿子今年也读高一了,成绩在班里只能说是倒数,小儿子也4岁了,选择移民究竟是对还是错呢?请大家给个建议,谢了!
看之前觉得煽情读着读着,眼睛就湿润了。不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那么地能够引起俺的共鸣,也许,俺和作者的所思所想实在是太贴近了。。。
好的文章就是这样,如鸡汤般滋养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如大爱般净化着我们蒙尘的魂灵,如清风般拂过我们纷乱的思绪,如惊雷般唤醒我们懵懂的意识。。。。。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谢谢分享。
反省一下,为什么嫩的大儿子成绩不好?各位家园网的网友你们好!我好久没有上家园网了,因为当时也有移民倾向,但是一咨询周边的人,听了不少朋友讲他们的朋友移民去了加拿大,大都觉得那里太冷,人太少,很寂寞,不少人回来了,有的是老公回这边打工挣钱,然后老婆带孩子在加国读书,还有的是老公回国做生意,然后老婆带孩子回国读小学,还有的干脆回国了,你们说究竟哪边好呢?我生活在深圳,无论从那方面都是说得过去的,我真的有点迷茫,我的大儿子今年也读高一了,成绩在班里只能说是倒数,小儿子也4岁了,选择移民究竟是对还是错呢?请大家给个建议,谢了!
大家好!看了这么多的帖子,有这么多的朋友在讨论,感觉挺好的。
现在我也来说说自己的困惑,请朋友们帮帮我。我现在还只交了一部份中介费,还没交保证金的,走的是投资移民。这段时间,我和我爱人思想上又发生变动,老是犹豫去还是不去,去有什么意思,这时退出还来得及。
我先说说我们的情况。我40岁,我爱人48岁,咱们开了一个厂子,我也在单位帮忙管理。我们是再婚的,他的儿子今天读大三,明年大专毕业,成绩不行,读的只是成考类的大学。我有个女儿,读初三,暂时学习还是蛮好的。
首先想着为了孩子,移出去吧,但一直没有加紧办,后来今年初我们的厂子因为城市绿化的原因要拆,而赔偿政府还一点没说起,心里挺不爽的,因为咱们有房产证、土地证的,而且当时效益还好,但还是答应了搬,期限是明年初。在这种情况下,觉着中国这体制挺欺负人的,如果有着外籍的身份,应该对于咱们做生意来说会好些吧,于是就这样开始办了。
但这段时间,我们想到的问题是,他家儿子明年就毕业了,而我们真是能办成的话会要到后年了,那时小孩大了,移民能通过吗,因为移民文件上说过小孩不得超过23岁不得间断全日制学习,这样的话,他能通过吗,还有就是这小孩学习本来就不好,在中国自己的语文还学不出名堂,到国外还继续深造是不可能了,那么过去的话,他能干什么呢,如果去餐馆打馆什么的,还不如不出去,就不知在那边象他这样的小孩能好找到工作吗,如果不行的话还不如在国内找找人,当个公务员之类的,小孩还是老实听话的。
再就是我那个女儿了,如果她成绩好的话,以后我们可以送她去留学(因为她自己并不是特想过去,还是我们做的工作)。还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么大年纪过去了,不象你们年纪小些的,各方面都容易适用,再找工作也好找。
首先我们语言就很难适应,我可能还好些,但我爱人是肯定不行的了,如果他过来,国内的生意就很难做了,要是两人都在这边,这么大年纪不可能再去找工作做,也没有什么技术特长的。再说爱人也不会拉下面子去做事的。如果就象好多人一样,我和小孩在这边,爱人回去挣钱,我也有顾虑。
一是现在国内今年下半年起生意不好做,我们这类厂子这几个月好多都停了,二是如果我们明年厂子真是拆的话,必须要拿大的资金再办厂,可现在行情又不好,而且还是租地建厂的话(现在很难再征地了),政府政策一变,又是白投资了,但这种年纪又不可能不再做事了。
我们两人现在拥有的资产,在国内过好的日子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都去国外了,只怕过不了国内的这种舒心日子,必定一比六的比例呢,坐吃山空心里会没底的,因为在国内两人花销都挺大的,那样缩手缩脚地过日子,想必心里都不好受。好象那边税收也高,就算是自己全款买的房子每年还要交地税这些吧,那些费用是不低的,所以必须还要挣钱才是。在国内我们都有一定的人脉,办什么事都好办,在国外感觉什么事都为难,没有朋友,没有关系,又语言不通。如果我一人带着小孩在国外,不知道那种日子我能过去吗,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朋友,还要带着两个孩子,不可能在那边还请保姆了吧。
所以,我爱人跟我说,如果他儿子过去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就不过去了,现在我还没下定决心呢,左右都不是,必定准备了这么久的材料。唉,朋友们,帮我参考参考,象我这种情况,值不值得过去?加拿大真的有那么好吗?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说得好
鼓掌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谢谢jenniferlee的回贴,你说咱们移民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我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咱们一直都是犹犹豫豫的。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吧,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冲劲和闯轻,不太愿适应多变的生活和环境,总觉得很为难的。谢谢大家的支持,我想主要还是靠自己思考清楚,有取就有舍的,看想要的是什么,不管答案是何种,决定了就要走下去。哈哈,再次感谢大家了!
任何的事都无法两全,有得就会有失,有失亦会有得;
任何地方都不十全十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哪里的人性都差不太多,哪里的人都有上中下的分野;
哪里都有不公,哪里也都有正义。端看发生的几率大小,就知社会的好坏差别。
你的困惑,常常困惑着大家;
你的烦恼,同样烦恼着我们。
所以,你并不孤独,因为这里有这么多的XDJM与你同在;
所以,你不用忧愁,毕竟知道了忧愁并非你独享的专利。
想清楚了再做吧,即便是错了,也无怨无悔。
无论如何,还有条件能够选择,所以我们何其幸运!
更何况,大洋的彼岸有那么多的前辈,已经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俺亲家太有才了,以后咱孙男嫡女教育归你,养育归我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任何的事都无法两全,有得就会有失,有失亦会有得;
任何地方都不十全十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哪里的人性都差不太多,哪里的人都有上中下的分野;
哪里都有不公,哪里也都有正义。端看发生的几率大小,就知社会的好坏差别。
你的困惑,常常困惑着大家;
你的烦恼,同样烦恼着我们。
所以,你并不孤独,因为这里有这么多的XDJM与你同在;
所以,你不用忧愁,毕竟知道了忧愁并非你独享的专利。
想清楚了再做吧,即便是错了,也无怨无悔。
无论如何,还有条件能够选择,所以我们何其幸运!
更何况,大洋的彼岸有那么多的前辈,已经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说得对!年龄不是问题。
虽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安稳的,可是谁能保证从现在到老了的日子就能一成不变,一直都象现在这样的呢?
回头看看,生活从来都是不知不觉中就在变化,直到变化到现在这个样子了。。。
所以,还是迎接未来的心态吧!这样才能一直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呢
LZ真够有才的,原想等整个帖子都看完再说的。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环球华报 2008-10-28 01:03:52
加拿大心与中风基金会研究发现,包括华人在的移民在移居加拿大之后健康状况改变,移民时间越久,患心血管疾病越多。
据《世界日报》报道,加拿大心与中风基金会研究员李尔博士指出,来自中国、南亚和欧洲的移民,抵加10年后健康逐渐变差。他说,研究人员不想让人觉得移民加拿大会让人死得快,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实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新移民刚到加拿大时非常健康,但是著在加拿大居住时间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李尔博士使用超音波测量600多名来自中国、欧洲和南亚移民动脉硬化程度,发现他们移民加拿大时间越长,动脉硬化程度越糟糕。
即使在考虑被研究对象的年龄、性、族裔、家庭成员心血管病史、糖尿病、肥胖程度和血压等等其他因素之后,研究发现在加拿大居住时间长短,仍然是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无法排除的因素。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包括华人在的移民来到北美后,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原因之一,例如华人原来多吃蔬菜,来到北美后则少吃蔬菜,多吃不健康的快餐等。
李尔博士猜测,新移民到加拿大后健康恶化,可能与他们需要谋生挣扎有关,他们要寻找工作,寻找住所,繁忙中忘记维护健康。也可能是对医疗健保系统不熟悉,较少利用健保服务。心与中风协会发言人周志明医生表示,语言和文化差也是新移民接受健保服务的障碍。周志明本人有患心血管疾病的新移民看病,他承认,新移民在移民加国后的面临的巨大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他认这项最新研究成果需要获得重视,继续深入研究造成移民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
看来任何时候,保持良好心态是健康的基础。
J妹妹,就算在超市里,有人理所当然的挤在你前面去,也不要急,不要生气!哈哈!
顺便插一句,我毕业了。
收藏(转) 毕业之际谈我的大学:滑铁卢大学
我是上期刚从滑铁卢毕业的数学院学生。在毕业之际,我想谈谈我上的这个大学。我并不打算写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关滑铁卢的介绍,我只想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说一些只有我们本校学生才会有的感受。
我认为,对于学生们而言,这种性质的述说比一切外校人的评论和大学排名榜更有意义。
首先说说大学综合排名的问题。综合排名这个东西是很无聊的,学校关注综合排名是出于宣传的目的,其实是利益驱使。因为排名高的学校容易获得资助,容易获得生源。对于单个的学生而言,你本专业的地位远远重过你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假如你是MIT学中文的,没错,MIT好啊,第一流啊,可对你的院系在中文研究领域里算哪根葱啊?MIT综合排名哪怕全世界第一又关你屁事?专业领域里谁也不尿你又有什么用?所以你们学校的本专业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固然好,但并不等于技术类大学就不行。这就好比军队,有的是集团军,编制庞大种类齐全,但未必每个兵种都好;有的象特种兵,专而精,也许不完善,但总有一两支拳头部队、一两项看家本领。硬要比较谁比谁好是可笑而幼稚的,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种性质的军队。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拿滑铁卢来说,滑铁卢一般不被当作综合性大学来看待。由于没有医学院法学院什么的所以无法与多伦多大学这样的学校拼综合实力,也没有那个必要。滑铁卢的长项在于数学院,主要包括Accounting, Actuarial Science, Applied Math, Computer Science, Cobinatorics & Optimization, Math Business, Pure Math, Satistics等几个系。以本科教育而论,无论是什么学校都不能在以上领域拍胸脯保证我一定比滑铁卢强。这就够了。比如你是学电脑的,滑铁卢电脑名满天下,IT业界人人首肯就可以了,就足以为你的IT前途打下良好基础了,滑铁卢没有法学院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行外人士知不知道滑铁卢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吗?名声是假的,事业和事业带来的财富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说滑铁卢Arts不强,对啊,一点儿没错,可你要想学Arts干吗来这儿啊?没谁逼着你上滑铁卢,对不对?多伦多大学的Arts很棒,你可以去那儿读呀?如果你没有能力进更好的Arts院系,或者因为选择失误而不得不来滑铁卢,那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滑铁卢在数学与工程界的名气也帮不了你。需要说明的是,滑铁卢工程院的学生在素质和成就上胜过数学院的学生。当初招生的时候工程院的要求就高很多。可是滑铁卢的数学太有特色了,所以名气响一些。世界上把数学单独设成院,颁发数学学士学位的学校据我所知只有三所而已,而美洲大陆上仅滑铁卢一家。
然而滑铁卢大学真正的王牌不是任何院系,是他的Co-op系统。那些连篇累牍讨论排名高低的人,还有那些眼光只盯在论文数量上的人,都是些秀才,他们的讨论对于即将展开职业生涯的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你把自己定位在科研领域。Co-op简单的说就是半工半读吧。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上8个学期课工作6个学期。一年3个学期每个学期将近4个月,没有寒暑假(你可以给自己放假,休息个把学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年到头连轴转,顺利的话4年零8个月本科毕业。工作由学校组织Employer来招工,能不能找到工看你自己的本事。不过你要是有两个学期没有工作,你的Co-op资格就完蛋啦,学校会把你赶出这个系统的。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你学工程的去刷盘子可不算的。每个学期工作结束后都要准备一份报告,报告在学校或者教授那儿通不过也不能拿学分的。一个Co-op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个经验远远胜过你在一家公司干两年。因为多数学生在6个工作学期(部分专业为4个学期)里会选择4到6个不同的职位,从而适应和体验4到6份不同的工作,收获不是固守一份工作可比的。虽然专心与一份工作可以让你更加深入,但在本科阶段,广阔的视野与多样的尝试显然更为重要。除非你认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眼前的这家公司,否则死盯住一个职位连干6个学期是没有出息的做法,是没有胆量尝试改变的表现。Co-op工作是全职工作,一天8个小时,一星期5天。你可以用赚的工资补贴学费生活费。我的工资只能算学生里的平均数,也有20多块一小时,安排的好的话足够你搞定上学开销的。我在进大学后就再也没从爸妈那儿拿过一分钱,全靠自己赚钱完成本科学业,这是我迄今为止最自豪的两件事之一。
Co-op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众多。一是眼界,眼界对于事业的成败是决定性的,这个道理已经被一再地证明,请众多象牙塔里的学生哥不要再忽视这一点了;二是思考,有了眼界又有了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术知识才可以做实用意义上的思考。Co-op对我的意义在于:总算弄明白了我适合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能干出什么前途。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具备对职业生涯的深度思考与可行的规划是罕见而且可贵的。而这在Co-op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三是人脉,你从前的老板、同事都是你未来职场可用的Network。别的不说,一封推荐信,一个内部推荐绝对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四是经验,找工、面试、升迁、办公室政治,哪样不要经验?虽然两年的Co-op还远远不足,可比起一般的本科生来讲就强太多太多了;五是适应能力,一个公司雇你一个学期,总共4个月的时间,你要花3个半月适应谁还雇你啊?通常我是上班3到5天后就开始和其他员工承担相同的业务,不懂的边做边学,反正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工作的内容与环境。而且你可以在两年里适应6次!如果你毕业后再这么两年适应6次,看以后谁还敢雇你?这种适应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会带给你巨大的回报。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说?你问达尔文去吧;六是债务减少,工资可以大量补贴学费与生活费。看看那些毕业后花几年甚至十多年辛苦还贷款的兄弟们你就明白这一条的意义了;七是生活能力,每个学期找一次工作,找到工作多半还要搬家,近的往多伦多、魁北克搬,中等的往美国和温哥华搬,远的还有往日本、欧洲、中国搬的。工作做完了再搬回来。很多学生害怕的找工作、找房子、搬家对我们而言是基本功,每个学期玩儿一到两次,生活能力当然强很多。
滑铁卢目前在校的Co-op学生估计在5000人以上吧,包括工程院全院与多数数学院学生,其他院系相对少一些。可以想象当这些学生毕业后杀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他们占据了多大的优势。当他们与同年毕业的普通学生竞争的时候,总体看来基本就是一群人精和没长大的孩子们在比拼。这种Co-op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之前先一步走向成熟与冷静,准备好了以后再真正踏上舞台,在这之前,你可以彩排多次。也就是说这种教育一旦错过就终生不可弥补。滑铁卢的学生素质主要来源与此,生源好还在其次。任何学校想要建立这个系统都必须付出巨大而艰苦的努力。滑铁卢作为Co-op的首创者,在全球拥有接近3000家雇用我们在校生的Employer,这样的规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用50年的时间辛苦努力得来的,是我们的学生用50年的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放心把一个学生和其他员工一样使用吗?不经过长期检验,你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在校的学生吗?可是你看,连国防、核电、军队研究所这样的要害部门也愿意雇用我们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参与项目开发,这种信任与名誉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立的,那是几代人的出色表现赢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Co-op好,可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把Co-op做得和滑铁卢一样成功的原因。现在有些大学开始认识到Co-op的优势,他们做的也很努力也很出色,不过还需要时间建立品牌。
所以滑铁卢的本科教育质量根本不是什么综合排名或者学术论文可以决定的。在这些东西上硬钻牛角尖,以本科生的实际需求看,非常无聊、非常幼稚。我个人不认为滑铁卢是什么世界名校,但他的Co-op毕业生的素质相比名校毕业生只高不低,在数学与工程领域更加突出。很多人奇怪这个学校那么多人称赞,可用传统的评价标准看他并不怎么样,原因就在于Co-op。我可以这么说,滑铁卢之所以是滑铁卢就因为他的Co-op。没有了这个,滑铁卢只能说是优秀的理工科大学,但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与绝对的优势。所以我时常奉劝想要考滑铁卢的高中生:如果你不想做Co-op,就不一定非选滑铁卢。
关于滑铁卢的校风,我压根儿没听过还有校训这一说。什么“严、勤、实、活”之类的屁话在这里没听讲过。我对滑铁卢校风的总结是“务实”。非常现实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规划,你做的好大家夸一声,,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你要做衰了,大家表示一下遗憾,你要还继续衰着,也就没人理会你了,你就完蛋了。你要是个书呆子,爱当电脑狂人,那就去吧,祝你好运,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嘲笑你一下,拿你解个闷,然后就忙我自己的事业去了。这里没有主义之争,没有激烈的哲学思辩,这儿就是一伙为自己的将来不停打算不懈努力的人,是一群把读书当作过日子的人,非常非常的现实。我接触过的所有大学生里只有滑铁卢学生的精神状态最接近现实世界里的人,或者说,最不象学生。这种精神状态和Co-op有重大关系。它的优点体现在成熟、体现在积极的职业准备、体现在创业的热情、体现在踏实的作风。而他的缺点在于缺乏人文的内涵,有的时候甚至现实到冷漠。
关于这两天热炒的ACM竞赛,滑铁卢的学生们不会明白这有什么好炒作的。滑铁卢是ACM的老主顾了,成绩从来就很棒。我记得至少在1994年与1999年拿过冠军,后来有没有拿冠军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进了大学后就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周围也没人关心。每次滑铁卢在ACM得奖我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我自己在电脑系呆到三年级才转专业,可我从没听说过有什么ACM校内选拔赛之类的东西。每年都得奖,前三前五跟玩似的,可都谁得奖了,我们系里没人打听,还是从学校报纸上看到的名字,具体是谁不晓得,谁耐烦打听这种三八事情?得奖的也没听讲有谁到处招摇的,因为在大家看来,ACM奖项不过是滑铁卢学生众多荣誉的一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ACM对于个人的现实意义无非是下一次找工作更有竞争力,可竞争力的加强有多种方式,何况编程不过就是份IT苦工罢了。对于没得奖的多数学生而言,更加没有价值。雇主要看的是我的经验与技能,以此决定我的地位与报酬,与那几个得奖的人有什么关系?ACM的名次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就是偶尔碰上有人聊到ACM的时候,可以地说一句:“我的大学在这个竞赛里成绩很好。”吹嘘一番,洋洋得意一下。对我个人的素质培养与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与坏处。我认为这是滑铁卢校风的体现。
有趣的是很多Co-op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不认为ACM有多大的价值。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问大伙关于上海交大拿ACM冠军的看法。有人说:“将来都是一群去美国留学然后打IT工的Cheap Labour。”这个话说的有点尖刻,但我们的共识是:编程序就是苦工,而且会越来越苦,属于蓝领职位,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就不必了。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可比较明确的是职业发展必须符合个人的条件,会编程充其量只能说你多了一项工具,编程水平的提高对于IT产业的发展也只是有帮助而已,离现代化的IT产业还有重大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严格的说不是高科技发达,只是软件发达而已。炒作出那么大动静是误导学生误导社会,是中国媒体的傻B行为。我对于这位兄弟的话有另一番意见:“只怕将来他们留学去美国之后连Cheap Labour都没的做,都外包到中国和印度去了。”这个话,一半算是开玩笑吧。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滑铁卢的小留学生们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都是好样的。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交朋友,我比较亲近的中国小留学生至少有五、六十个。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中99%都是优秀的人才,出色的学生,值得交往的朋友。”你去看看我们数学院里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平均分靠近和超过90%的那些牛人,有几个不是中国大陆来的小留学生?我只见过三个平均分过95的牛人,全是我们的小留学生。95分在滑铁卢是什么概念?我来告诉你:滑铁卢数学院聚集了全加拿大最好的数学苗子。可是在我入大学的时候,这些顶尖的数学苗子们平均毕业率只有一半,四年级课程的考试75分就能拿全班第一。四年下来,四五十门课平均超过95分是什么概念,您自个儿掂量吧。坦白地说,留学生们读书比我们这些本地学生要刻苦,成绩也更好。为什么?他们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近9000加元,差不多是我们的三倍,法律还不允许他们打工挣钱,全靠家里提供,而且还是父母在国内拼命工作把人民币换成加元!谁他妈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努力读书,丫儿就是一杂种!读的好不好要看天分和方法,好不好好读就看你有没有良心了。有良心好好读书的人,人品也不会太离谱的。
滑铁卢的学生被加拿大各行各业投票选为“明日的领袖”。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滑铁卢未来的声望也许要靠一群特殊的学生来维护。这些人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混混”。混在滑铁卢是一门学问。混混们成绩都不高,马马虎虎一般话,基本大概勉强行。课基本是翘,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突击,最牛的不毕业就跑。这些人以他们的智慧绝对可以把分数搞得惊世骇俗,引来无数惊叹。可他们不屑于此。他们有自己的哲学: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书本知识变成习题和考试,大学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书本知识只是个基本要求,能毕业就是了,学生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自己的能力,并不一定要以学校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学校设置的毕业标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混混们通常善于交际,善于领导,善于组织,善于结交朋友,善于谈判,善于分析判断,善于打破常规,善于放眼未来,善于纵观全局,善于总结他人,善于检讨自己,就是不善于考高分。不过关于分数,这些人也有一绝:善于在不得不读书的时候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且达到标准。没达到标准的全被淘汰了,留下来的混混们才是真正的人才,而且都是大材。据说网易的丁磊就属于这号学生。所以我更加欣赏这些人。学校里教的东西有多少是你将来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的?有哪门课能证明差二十分这个人的职业就没发展希望了呢?绝大多数情况下,课上的东西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的,领略到基本思路具有自学的能力就好了。因为Co-op的原因,滑铁卢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发现得更早、更多,所以混混们就更多。混混们的业余时间通常花在学生组织上,因为这些地方练人。关于这个我的体会特别深,收获也特别大,但我不打算多说,因为不管我怎么说,自己不去做是不会理解的。需要说明的是那种不好好读书只顾打游戏的不在我说的混混之列。
我们的小留学生们应该适当地加强自己在学生社团里的活动,滑铁卢上百个学生社团,值得你们贡献与学习的有很多。分数高并不等于能力高,更不等于学到了精髓。你要只想学那些公式,何必出国留学呢?那些东西国内大学也教的嘛!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恕我说句冒犯的话,总体来看,你们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太差了。固然有个别好的,但总的来说实在不像话。打个电话都不敢还要人代劳,这不是个别现象吧?一听说作演讲就紧张得出汗,这不是我胡诌的吧?成天打听那门副课语言要求高,能躲则躲,这不能算有出息吧?你们这个样子哪怕平均分100也不能给你们带来好的职业生涯。学校专门为语言不好的新生设立了辅导课程,简称ELAS。这个课程让你在一个学期里专攻英语,专人辅导,手把手地教。口语课的作业录在磁带上,老师听了以后照着原稿给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标出发音和语气的错误,发下来后还让你订正了再交上去,直到过关。演讲课教你怎么连读、怎么弱读、怎么强调、怎么使用肢体语言,抠细节抠到每个音节、每个动作。除此之外还教你们写论文、课堂速记、民间俚语、文史背景知识。这么好的课程,只要多花一个学期就能完成,你们怎么就一口咬定是骗你们的钱?怎么就混个及格呢?你们可以把数学考到100分,却不愿意在最要害最关键的地方下功夫,怎么这么糊涂呢?你们不学语言出国干什么呀?你们知不知道这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实用最细致的英语教育课程,你们从此以后再也不会遇上其他的人这样努力提高你们的英语了。我也是从前ELAS的学生,4个月的课程让我的英语脱胎换骨,最重要的是突破了瓶颈,赢来好大的提高空间。我可以说我在滑铁卢学过的最有价值的课程就是ELAS,我将为此终生受益匪浅,而你们,很遗憾,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想方设法加强语言能力,也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看了这篇文章能吸取教训。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是滑铁卢的学生们最不想听的,也许这是网上对于滑铁卢最严厉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外路人故作专业地胡说八道要强得多。
第一,滑铁卢没有精神。务实不是精神,是人面对现实世界的自然反映。过分现实的人通常是冷漠自私的小人。滑铁卢的学生们不算冷漠自私,可有些冷淡。伟大领袖他老人家有句话“人是要有些精神的”。人文内涵的缺乏使得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象是谋生者或者逐利者,不停地为利益所驱策,眼光短浅,循规蹈矩,不具备开创世界的勇气与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明日领袖”这些话持保留意见的原因。比尔盖茨说滑铁卢是他最中意的学校,他最喜欢滑铁卢的毕业生。在为这句话欢欣鼓舞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们,说这句话的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什么IT界的泰斗,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知道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吗?我要是资本家我也喜欢没有思想只认利益能苦干肯拼命又循规蹈矩的苦力!滑铁卢的名气很响,但是在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之前,我不认为他是个名校。
也许你要问我,人文涵养与技术专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滑铁卢众多学生的误区。没有精神内涵你就是一个机器,只配给别人当枪使,还是一把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枪。CIA在调查美国科学家为什么在武器研发上总是落后于苏联科学家的时候作出一个结论:双方在各方面都极为接近,包括技术基础与政府支持等等,唯一重大的差别在于苏联科学家们在古典音乐上造诣非常高,而美国科学家通常只听些个流行摇滚。CIA认为这是原因所在。滑铁卢的学生们应该仔细体会一下。
第二,走向迷茫。滑铁卢究竟是技术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这个问题这些年在领导层一直摇摆不定。所以走出来的路扭扭捏捏浑浑噩噩,很难从这些年滑铁卢的建设里看出清晰的发展思路。似乎是想搞成综合性大学,可又把资源主要配置在数学与工程。今天说要保持数学的优势,明天要打算让工程院独步天下,过些日子被综合排名一刺激又觉得要搞好Arts,还要建立自己的MBA学院和医学专业。发展的路上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好像一个色鬼来到女儿国,看看这个也想追,瞧瞧那个也想泡,魂不守舍头晕目眩。这个样子是搞不出好结果的,和中国那些疯狂并校的理工科大学犯的是同一个傻B毛病。
这些年搞扩招。好,我同意,大学应该尽可能地搞平民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不是培养个别几个精英就成了的。可你扩招之后该有相应的策略吧?从前课程难度过高,因为那是为少数精英设计的课程。现在学生中精英还在,可毕竟平均素质下降了,还用过去的教学方法,你想让毕业率掉到30%啊?这样以后谁来啊?放松难度吧,又怕毕业生素质下降。既要扩招,素质必然下降,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有胆扩招多收钱,没胆承担必然的后果,实在是很没出息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大院系表现得象个娘儿们一样犹犹豫豫,最后糊弄出一个保持难度大家加分的办法。考砸了就大家一起加分,好像这样就又能保持难度又能维持毕业率了。掩耳盗铃不知到底想骗谁。
第三,狂傲与唯技术论。骄傲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团体所骄傲。狂傲是不能接受的。举个例子:2002年还是2003年的CUTC(Canadian Undergrad Technology Conference),我们的学生参加一个讲座。因为是高科技讲座,所以现场滑铁卢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开始之前滑铁卢的学生高喊Waterloo为自己的母校扬威。可当会场里唯一的三个Western Ontario的学校高喊他们母校名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利用人数优势大喊“Sucks”!这就过了!大街上流氓打架还给人留面子呢,你们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生比小痞子还不如。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滑铁卢的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狂妄。仅此一点我就断定这些人没有出息,都是些没有容人之量的井底之蛙。这件事背后的根源是滑铁卢学生里由来以久的唯技术论。老是以为只要我的技术出色就可以包打天下,就可以横着走,就可以颐指气使,尤其是白人学生和我们本地的中国学生。这种短浅的见识是将来失败的伏笔。我还是觉得混混们才是滑铁卢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可是多数混混们和我一样并不十分认同滑铁卢的作风。
第四,对于政治与社会的漠视。滑铁卢的学生们不关心政治与社会是出了名的。比如说学费,年年涨。我进大学的时候电脑系5门课要$2600,现在呢?奔$3600去了吧?更别说那些留学生的学费了,他们的涨幅可是从$6000到$9000啊!可我们的学生们除了背后嘀咕之外有过任何抗争行动吗?多伦多大学的TA可以为了学费涨价而罢工,并且赢得了胜利。而我们的学生会在干什么?有谁出面组织过抗议?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学生会主席虽然是选的,可他的工资是学校发的!所以面对高涨的学费学生会象阳萎一样闷不作声。当面不敢抗争,背后窝窝囊囊地抱怨,这就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聚在一起时的典型镜头,没种!
你也许会说:“MIT也是理工科大学,他们从政的也不多,他们不一样名满天下吗?”你知道MIT和滑铁卢最大的差别吗?MIT是私立学校,而我们是公立学校。知道什么叫公立学校吗?就是说你是靠政府赏饭给你吃的。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言人会是什么下场,你们自己想吧。工人们要组织工会是为什么?忽视政治与社会的力量必然会给滑铁卢的学生们带来苦果。而且,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我不明白社会为什么要供养这样的大学。
总的说来,我觉得滑铁卢现在处在转型期。他目前既不在下降也不在上升,是爬上一定高峰后走的短暂平路。至于以后是上升还是下降,就看他现在怎么走。目前的步伐很乱也很慢。滑铁卢必须尽快找出一条保持传统又能添加新活力的路子。Co-op是灵魂,千万不可忽视。
最后我想说,刚刚讲的这些缺点肯定不是滑铁卢所独有,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是用滑铁卢务实的眼光看,其他学校有什么毛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我们无关。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机构应该把眼睛盯在自己的缺点上,少去八卦别人的短处.
收藏转载】多伦大学与滑铁卢大学的比较
在这里看到过一个帖子,是北大女生在滑铁卢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读书日子.再看底下回帖当中的评价.觉得那几位朋友对加拿大大学的认识很是不够.本人已经从多伦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毕业1年多了.现在很愿意把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拿出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比较.
相信许多国内的朋友都知道多伦多大学,排名世界前30名,同时也有很多朋友可能认为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大学的第一名.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评价一个大学的方面其实很多. 当初麦克林杂志之所以把加拿大大学分为3类.完全是因为一些加拿大大学不满意麦克林把他们学校分到了20名以外.所以拒绝参加每年一次的评选,导致了麦克林权威性的下降.此后,麦克林便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将加拿大大学分为3了类,也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医学博士类 (Medical/Doctoral),综合类(Comprehensive)以及本科基础教育类(Primarily Undergraduate).这样一来,加拿大一共80几所大学就几乎都有机会进入前20名.因此,一些同学就按照国内的想法,认为这个分类是一类大学,二类大学和三类大学,这个是错误的.
下面我来说说UofT和UW.
多伦多大学建校于1827年,至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多伦多大学的专业范围非常广泛,很多的专业的排名在整个加拿大都是前3.从师资力量来说,学校大概有学生54000人,同时拥有加拿大最大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整个北美排名前5.此外,荣获诺贝尔奖的教授人数也是加拿大最多的.从这些方面来说,说多伦多大学第一确实有道理.
多伦多大学虽然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而且样样专业堪称一流.但是说它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本人并不认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多伦多大学很少有一个专业可以说是加拿大的真正第一.本人认为多伦多大学最王牌的专业可以说是他近年来的医学专业以及航天技术方面的专业.
再来说说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是中国人心中的第一,但对于生活在加拿大的人们来说,最有名气的大学还是要算滑铁卢大学.这个大学成立于1959年,发展的年数也只有多伦多大学的1/4.从建学开始,这个大学就罕见的成立了数学系,以数学为基础来发展他的高科技专业,随着高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滑铁卢大学也迅速成为加拿大大学的一颗新星.可以说,与数学有关的专业,例如电脑科学(Computer Science),精算(Actuarial Scienc)还有工程方面的专业(Engineering),滑铁卢大学不仅在加拿大是第一,在整个北美也是独占鳌头.滑铁卢大学在加拿大所有大学的四个类别排名中(最具创新精神、明日领袖、综合声誉最好和最佳教学质量)获得了总排名第一.在声誉排名中,滑铁卢大学连续排名10年第一,而多伦多大学只有一次超过滑铁卢大学.
但不能不说的是,做为一个一流的大学,滑铁卢大学却缺少着最基本的医学院,法学院.连商学院也才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所以仍不能在世界排名中排到前列.
可以打个比方,多伦多大学就像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每一科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而滑铁卢大学就像一个偏科生,只在理工科方面下了功夫,打95分,而其他的人文专业都可以说非常差,只有60分
对于两个大学的本科生毕业是否强手,只能说看专业来定了,在国外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看专业排名的.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的人,一般年薪都不会封顶的,我好几个朋友年薪都在20W加币左右.多大商科的学生,或者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大银行的追逐对象,起薪也很高. 而滑铁卢大学数学系和电脑系的毕业生一直是IBM,微软,北方电讯等大公司追逐的目标.在微软和IBM的工作人员中,有一半都是从滑铁卢大学毕业的.
说来惭愧,本人多伦多大commerce毕业的,至今的薪水仍然是5W加币.所以说大家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最好根据自己所选专业来定.
对于来加拿大大学读本科同学的话,如果读医,首选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如果读商,请选择西安大略大学的IVEY商学院,或者YORK大学的 schulic商学院.如果读理工类的专业,首选就是滑铁卢大学.
我们的移民也在办理中,孩子现在六年级,估计办好了该初中二年级了。如果到了加拿大能进一个好的私校,那当然好,但如何不然,是不是还是在国内念完高中直接申请大学来的好呢。毕竟孩子现在在国内可以念最好的中学。真是矛盾啊
负担太重,周一到周六,我闺女他们学校,早晨7点前到教室,直到晚上10点到宿舍,11点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太累了。还有比他们学校更紧的。国内外的教学理念是有天壤之别的。
国内最好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也只有200位左右的水平。而加拿大的好大学,至少可以跻身100名之内吧,好的甚至在20多名的位置。
如果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在中国考多大和在加拿大考多大,肯定是在加考容易。
再有,国内孩子的高中课业负担那么重,如何能有时间去准备英语考试?没有好的TOFEL成绩,也不可能进得了加拿大或者美国的一流大学。
如果在国内不能把英语学好,去了加拿大之后,还得学一年半年的英语,孩子的时间又被耽误了。
再有了,中国的学校学了那么多,作为过来人的我们来说,有多少现在是有用的呢?
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呵呵,感谢楼主让这里有了人气啊,
说说我的情况,我是三年前辞职的,每天看韩剧,做瑜迦,曾经想往的生活三年下来早没
有了新鲜感,好在这三年中为将来养老做了财务规划,我的规划就是将来老公不工作了,
要有每年不低于200万元的收入进帐才能安心的养老。这也是我移民的大前题。现在我
还没有递资料就是因为这个目标还没有落实。
我今年四十六岁啦,不过跟儿子走在一起没人想到我们是母子关系呢!我儿子一米八身
才很棒,我跟他在一起一定挽着他胳膊,呵呵跑题啦
我是这样打算的,今年底如果我的目标实现了我就递资料,两三年后拿到签证我一个人
长登,先在温哥华学习语言,做做义工,还想去教堂给自己找份宁静,旅行,健身等。
等我入籍后老公也差不多五十多了,就可退休来加团聚了,他应该没有时间坐移民监。
就只有我入籍办团聚了。老公来以后我们就去小镇买个有大花园的房子,哈哈老公一直希
望能开着剪草机修剪自家的草坪呢。
对了,在老公没去加之前我还会在温投资买房收租金,希望能通过我的理财实现加国财
务自由,就像我跟老公说的,你挣钱我理财最佳搭档,
再说说儿子,他明年就去英国留学了,如果一切顺利,到我拿到签证时他也该大学毕业
啦,这时他可以在加或美读研究生。移民监应该没问题,毕业后可以在加工作三年入籍,
如果不喜欢也可回国工作,身份也就没问题啦,
最担心的就是老公的身体,所以现在开始要好好调理,把超高的指标降下来,坚持几年
就好了。
相对来说我这个年龄放弃的东西要少一些。可能顾虑也就少一些。
以上也只是我的想像,不知是不是不现实,论坛里很少有投资移民介绍经历
不知实际是怎样的状况,如果各位妹妹去了后一定要好好总结一下。
我要向J.lee\溪溪学习啦!我就是没恒心了,连<新概念二>一年了都没学完,看看JJ/MM们的帖子,,我要加油啦!今天就开始.以下采自carboy的帖子。再次向作者致谢!
加拿大移民三年的详细心路历程,五、学英语
--------------------------------------------------------------------------------
说到移民,不能不提学习英语。有人认为,英语嘛,去到英语国家自然就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这跟你住在海边不一定就自然会游泳是一个道理。当然,学习的机会是多很多,但是也要你下苦功去学。
英语是极重要的技能,在加拿大就不用说了,在中国也是极为有用。在国内,英语好的人很容易在跨国公司找到工作,薪水也给得高。而且要跳槽也不费劲,很容易越跳越高。
我的英语是在中学和大学学的。国内的英语教学都是哑巴英语,以学许国璋的英语为主,而且注重的都是词汇和简单的阅读,听说基本上就是没有任何训练。这种学习就算大学英语6级,除非你是英语专业的,出来都没有什么实战能力。大学毕业出来,没有机会应用英语,就更加等于白学了。记得有一次在国内和惠威音响的老板姚洪波一起吃饭,他合并了一个加拿大Swan喇叭厂,所以那个加拿大技师也在同一桌。我很想跟他聊两句,想问一句“你饿了吗”,想了半天就是问不出来,倒是姚洪波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问了一句“Are you hungry?”你看,学了7年的英语,一句Are you hungry?都说不出来,真是叹息。
到了2000年准备移民,去找最出名的收费也贵的移民公司景鸿,那个“移民顾问”小姐居然以我英语不好为由拒绝做我的生意,我一气之下,干脆不找移民公司了,自己来办。
当时大概是2000年年头。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叫“EF”的英语培训学校,因为这是一个国际连锁教育机构,不是那些靠吹牛皮出名的英语学校。收费不菲,但是老师都是从美国英国过来的,不算怎么骗钱。教育方式也比较注重听说。去到这个英语学校,总算十几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英语。不过令我意外的是,在EF里,反倒是我最积极开口的,其他同学都还不敢开口。中国的英语教育可见一斑。
EF学了几期,花了不少钱,有一点成效,但是成效还是不明显。回家看明珠台,没有中文字幕根本就不行。可见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道路。
之后02年去了深圳工作,收到使馆考雅思的通知。网上了解了一下,雅思要考听说读写,对于哑巴英语教育出来的中国人来说,比较难,所以一定要读培训班。我就报名了深圳的环球雅思学校。
雅思培训还是蛮管用的,我之前提了一下,就不再罗嗦。同期我还报名了该学校的“星火词汇班”,把读中学大学的词汇巩固了一下,也有点帮助。读词汇班的时候发现,尽管中学大学教的是哑巴英语,但是因为中国教育鼓励死记硬背,所以还有一点好处,就是累积了一定的词汇量,对以后的生活有些帮助。
雅思考了6分,已经够移民用。
同期在深圳参加了一个“Toasternaster”的俱乐部。这是个国际性的俱乐部,全世界每个城市都有组织。有人翻译为“英语演讲俱乐部”。俱乐部里没有老师,没有学生,主要是大家主动站出来演讲。只要参加过Toasternaster Club的人都会觉得受益非浅,对口才和胆量是一个很大的锻炼。我在Toasternaster Club里面是一个活跃的角色,比较主动。回到广州后,我还继续参加,直到出国。
好了,到了04年9月终于出国了,正正式式开始对你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进行检验了。结果发现,就像在浴缸里学习游泳再出到大海一样,---------不管用。这里外国人(应该说是本国人)对你说话,不会像在中国的外国人对你说话一样放慢语速;电视节目也没有中文字幕(倒是可以用电视机的功能调出英文字幕,据说是为了照顾听力障碍的人);开车听收音机,听到电台播交通消息的时候,哇,语速极快(因为有时间限制),还快过绕口令。这里播交通消息每次都会在讲完交通消息(大约四五句)后的最后两句是广告,我每次都听不清楚路况是什么,每次倒是很清楚地听到最后两句广告(“Honda Civic, low price high mileage”)之类的,搞到我啼笑皆非。电视经常有布什讲话的新闻,唉,基本上是听不懂布什在说什么(当然也怪布什是一个脑袋和发音都不是很清晰的人)。我总结听英语的难度是:电视新闻最容易,其次是电台新闻,然后是电视剧,再是普通人讲话,再是电影对白,最难听懂的是交通消息和对讲机里面的对白(大家可以留意电视剧警匪片里面经常有的对讲机对话背景声,看是否能听懂,如果能听懂的话,恭喜你,出国完全可以应付了)。
没办法,一切从头开始吧。就从看新闻开始,因为相对好懂。一开始要依靠字幕,一般靠听,一半靠看,能把新闻听懂六七成。为了加强效果,干脆买部DVD录像机,每天都把6点钟的CTV新闻录下来看,没听懂的就倒回去再看。不久养成了习惯,每天要看早上7点到8点的Globe TV本地新闻和交通消息,晚上6点到7点的CTV本地新闻,晚上11点到11点半的CTV全国新闻。所以训练听力的同时,对时事的了解倒是大大增加,成为另类收获。
为了更多时间的训练听力,又买了2副无线耳机(为了一副没电的时候可以替换),上厕所和洗碗吸尘的时候都听。
这种长时间训练慢慢起到了效果。开始对英语字幕很依赖,不看着就不行。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次去洗碗戴着无线耳机,忽然发现自己对全部新闻内容都可以听懂了(当然有些生词除外)。到了现在听电视和电台的新闻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再特意留意了一下布什的讲话,呵,能听懂了。
除了看新闻外,也常看各种电视剧和纪录片。纪录片的旁白一般是比较清晰和缓慢的,不用任何字幕已能完全明白,电视剧有时候还要看一下字幕。不过电视剧也分好多种,对于《Desperate Housewives》《24》之类的,对白简单,比较容易听懂。对于《Law and order》之类的,有极多的对白而且都是法庭戏,就稍微难一点。
最后提提电话和对讲机对白。可能大家都有体会,电话比面对面交流要困难,因为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所以刚来的时候,每次要开信用卡和打电话投诉之类的,就头皮发麻,现在当然没问题了,也是拜多听多用所致。
最后说一下,学英语年龄是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现在还能拼写出来的词汇,基本上全部是20年前中学时候学的词汇。因为年轻记忆力好,学到的词汇隔了20年不用都竟然还记得!而现在,昨天看到查字典的词汇,今天就不记得了。年纪大了,记忆力就差了,你不承认不行。所以大家有心要学英语的话,就要尽早了!
是啊,俺现在都描述不出当时那种焦虑的心情。因为俺们是受加拿大政府邀请过去考察的,加拿大商务处的官员一路陪同。如果俺当时脱团,那么那位官员就会十分为难。
所以,学点法语也不错,尽管俺现在已经确定不去蒙城了。
俺开始也是义无返顾的.后来动摇,再后来就彻底放弃了.
幸运地在这里结识了这么多富有学识和智慧的TZ,让自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ZT-----强烈推荐有尚未成年孩子的父母阅读
Apple CEO Steve Jobs ?史丹佛??生演嘱全文
--------------------------------------------------------------------------------
今天,很?幸?到各位?世界上最好的?校之一??的??典顿上。我????大???咿,真??,呃是我滕大???最近的一刻。
今天,我只真三?故事,不?大道理,三?故事就好。
第一?故事,是晷於人生中的??滴滴如何串呗在一起。
我在里德?院(Reed College )待了六?月就揠休?了。 到我退?前,一共休?了十八?月。那?,我?什?休??(??笑)呃得?我出生前嘱起。
我的尤生母尤??是?研究生,年蒺未婚??,她?定??人收鹇我。她?烈迂得???有大???的人收鹇我,所以我出生?,她就???我被一?律?夫?收鹇。 但是呃?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想收鹇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鹇名?上的一?夫妻,我的鹇父母,在一天半夜彦接到一通??, ?他?「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 ,你?要帐鹇他??」而他?的回答是「?然要」。
後?,我的生母办?,我?在的?????有大???, 我?在的爸爸?呗高中??也?有。 她拒睫在帐鹇文件上做最後?字。直到??月後,我的鹇父母保酌??一定??我上大?,她的?度才?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了。但是??我?知地啉了一所?偻?乎跟史丹佛一?倨的大?(??笑),我那工人肓?的父母?所有峰蓄都花在我的?偻上。六?月後,我看不出?呃??的?值何在。那?候,我不知道呃?子要?什?,也不知道?大?能?我有什??助,只知道我?了?呃??,花光了我父母呃?子的所有峰蓄。所以,我?定休?,相信船到?钷自然直。
??呃??定看?相?可怕,可是?在看?,那是我呃?子做咿最好的?定之一。(??笑)?我休?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配趣的必修疹,把?殓拿去?那些我有配趣的疹。呃一?也不浪漫。
我?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彦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空罐的退偻五分遑偕吃的。每?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览咿大半?? 去印度教的 HareKrishna 神?吃钅好料,我喜? Hare Krishna 神?的好料。就呃?追胗我的好奇陪直迂,大部分我所投入咿的事?, 後?看?都成了? 比珍倨的??(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
佩?例?真。??里德?院有著大概是全?最好的??教育。校??的每一?海?上,每?抽?的?秽上,都是美?的手?字。
因?我休?了,可以不照正常啉疹程序?,所以我跑去上??疹。 我?了serif 陪 sanserif 字篦,?到在不同字母酵合殓?更字殓距,?到活字印刷?大的地方。
??的美好、?史感陪?戌感是科?所?法掌握的,我迂得呃很迷人。我?盍期咿?呃些?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肴作用,不咿十年後,?我在韵?第一台?金塔?,我想起了??所?的?西,所以把呃些?西都韵?咄了?金塔彦,呃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西的?呢。
如果我?沉溺於那?一樵疹彦,?金塔可能就不?有多重字篦跟等比例殓距 字篦了。又因? Windows 抄阴了?金塔的使用方式(??鼓掌大笑)。因此,如果?年我?有休?,?有去上那樵??疹,大概所有的?人?呢都不?有呃些?西,印不出?在我?看到的漂亮的字?了。
?然,?我?在大?彦?,不可能把呃些??滴滴盍先串呗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一切就锢得非常清楚。
我再真一次,你?法盍先把??滴滴串呗起?;只有在未?回??, 你才?明白那些??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的肺肺,??多少?呗劫在一起。你得信任某??西,直迂也好, 命哕也好,生命也好。
呃肺作法????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得完全不同。
( Jobs停下?喝水)
我的第二?故事,是有晷?陪失去。
我很幸哕-年蒺?就办?自己?做什?事。我二十??,跟 Steve Wozniak在我爸?的??彦檫始了滔果?呢的事?。
我?拚命工作,滔果?呢在十年殓?一殓??彦的??小夥子?展 ! 成了一家?工超咿四千人、市?二十?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最棒的作品-?金塔?呢( Macintosh ),那?我才?唼入三十?;然後,我被解?了。
我怎??被自己?揠的公司斤解?了?(??笑)
嗯,?滔果?呢成樘後,我?了一?我以?在??公司上很有才?的?伙?,他在钷?年也催??得不邋。可是我??未?的?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梵,董事?站在他那?,就呃?在我 30 ?的?候,公檫把我斤解?了。
我失去了整?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呃?被摧?。
有??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我迂得我令企?界的前??失望-我把他?交斤我的接力棒弄?了。
我?了?揠 HP 的 David Packard跟?揠Intel的 Bob Noyce,跟他?真很抱歉我把事情斤搞砸了。我成了公?眼中失?的示?,我甚至想要滕檫矽谷。
但是??的,我办?,我?是喜?那些我做咿的事情,在滔果?呢中??的那些事晋毫?有改?我?做的事。
腠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是?做那些事情,所以我?定?钷?咿 。 ??我?办?,但?在看?,被滔果?呢檫除,是我所??咿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钷?咿的蒺?所取代, 每件事情都不那?催定,?我自由咄入呃?子最有?意的年代。
接下?五年,我檫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又檫一家叫做 Pixar 的公司,也跟後?的老婆(Laurene)?起了??。
Pixar接著氧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呢???影,玩具???( Toy Story),?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氧作公司(??鼓掌大笑)。然後,滔果?呢偕下了 NeXT,我回到了滔果,我?在 NeXT办展的技戌成了滔果?呢後??配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美妙的家庭。我很催定,如果?年滔果?呢?檫除我,就不?办生呃些事情。呃帖?很苦口,可是我想滔果?呢呃?病人需要呃帖?。
有?候,人生?用歹钷打你的钷。不要?失信心。
我催信我?我所做的事情, 呃就是呃些年?支持我擂理走下去的唯一理由(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
你得找出你的最?,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得?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大工作的方法是 ?你所做的事(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找到呃些事,擂理找,?停钅。蓖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大的事?,事情只?胗著?殓愈?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擂理找,?停钅。(??鼓掌, Jobs 喝水)
我的第三?故事,是晷於死亡。
?我十七??,我坐到一?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蒺?自在。(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笑)
呃?我影?深哞, 在咿去 33 年彦,我每天早上都?照缫子,自?:「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
每?我呗理太多天都得到一?「?事做」的答案?, 我就知道我必?有所改?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乓重大?定?,所用咿最重要的方法。
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所有?困窘或失?的恐?- 在面?死亡?,都消失了,只有最真?重要的?西才?留下(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失去的陷阱彦最好的方法。人生不??、死不?去,?理由不能?心而?。
一年前,我被攒?出癌症。我在早上七?半作???瞄,在胰潘清楚出?一?嫩瘤,我呗胰潘是什?都不知道。狒生告灾我,那?乎可以催定是一肺不治之症,盍?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月了。
狒生建阻我回家,好好跟尤人?聚一聚,呃是狒生?乓剿病人的??建阻。那代表你得?著在??月?把你??十年想跟小孩嘱的?嘱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量蒺?。那代表你得跟人真再?了。
我整天想著那?攒?劫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喉?伸入一???缫,穿咿胃咄到你子,?探?伸咄胰潘,取了一些嫩瘤?胞出?。我打了?祜?,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她後?跟我真,?狒生?用锢微缫看咿那些?胞後,他?都哭了,因?那是非常少?的一肺胰潘癌,可以用手戌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戌,康?了。(??鼓掌)
呃是我最接近死亡的?候,我希望那?擂理是未??十年?最接近的一次。??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粹想像?,要能更肯定地告灾你?下面呃些:?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 (??笑)
但是死亡是我?共同的剿?,?有人逃得咿。呃是暂定的,因?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办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斤新生代檫出道路。
?在你?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你?也?逐??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嘱得呃???化,但是呃是真的。
你?的?殓有限,所以不要浪偻?殓活在?人的生活彦。
不要被教?所?限 -- 盲?教?就是活在?人思考劫果彦。
不要??人的意?淹?了你?在的心?。最重要的,?有追胗自己?心陪直迂的勇?,你的?心陪直迂多少已?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什??的人(have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鼓掌)
在我年蒺?,有本神奇的塍丈叫做 《 Whole Earth Catalog》, ?年呃可是我?的?典坐物。那是位住在滕呃不哞的 Menlo Park 的Stewart Brand办行的,他把塍丈揠得很有?意。
那是 1960年代末期,?人?呢跟桌上出版??出?,所有?容都是打字?、剪刀跟拍立得相?做出?的。 塍丈?容有?像印在?上的平面 Google,在Google 出?之前 35年就有了:呃本塍丈很理想主柳,充?新奇工具陪?大的?解。
Stewart 跟他的??出版了好?期的《 Whole Earth Catalog》, 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是 1970 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在呃?年?的?候。在停刊?的封底,有?清晨囔殓小路的照片,那肺你四?搭便?
冒胝旅行???咿的囔殓小路。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稂,?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那是他?尤剐?下的告??息,我?是以此自杂。 ?你???,展檫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
求知若稂,?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非常著著大家。(??起立鼓掌二分嬉)
安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拥有较多的名牌大学,孩子们未来的选择余地也较大。
本省人在此读书,享受的学费还应该更优惠些,虽然也许并没有多少。
再者,温哥华地处地震带上。自从汶川大地震后,俺不由自主地在选择长登地时将这一因素也考虑了进去。不知是否有点杞人忧天了?
找到组织啦!俺也不会长期租房,俺是最爱置业的。
只是想在孩子读书的安排尘埃落定后,再在自己心仪的地方买房,省得倒腾麻烦。现在房市不稳,出手谨慎为好。
俺也极有可能是自己带孩子过去,所以,也有点怕怕。
不过,怕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俺们就不要再怕了。想想这么多人都能适应,咱们当然也能适应。没什么大不了的!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找到组织啦!
我也是带着孩子先过去,有点怕怕。
11月汇的投资款,大概3-4月就能过去吧。
儿子高三毕业,没参加国内高考。不知道过去直接上大学还是要上十二年级。望知情人告知一下
女儿二年级,读完四年级再过去。把中文基础打好
让儿子先过去吧不放心........唉.........左右为难.......
俺的孩子小,还没有关注大孩子上高中和大学的问题。
不过,朋友中有人的孩子,在国内上完高中(有成绩单),考了TOEFL后,直接进加拿大大学的。
听说如果大学认为你的语言能力还有待加强,那么不少大学本身就附设有补习语言的学院,孩子必须先去那里把语言关过了,才能正式入读大学。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俺比较菜,想问问为什么汶川地震后改变了想法?
还有请问楼主,我们一直生活在南方,在气候上对加国的情况不知适应得了吗?所以对于选择城市(温市或多市等)一直没主意呢,如果选择中小型的城市或城镇您推荐哪好一些呢(就业上不考虑挣大钱的,能解决日常的生活收入就行了,因为国内这边有些小事业可以维持的)?谢谢,盼能得到您的指点呢。
对于长登地的选择,俺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对此考量的因素都很不同。
如果要论气候温暖,适合南方人的居住习惯,那当然是温哥华好。
但即便是多伦多,因为那里有很好的室内取暖系统和非常壮观的地下交通网络,所以,冬天只要不在外面走,也不会觉得很冷。自己有车,当然就不会觉得很冷了。
大温地区周边有一些小一些的地方,其实还是很宜居的。具体的,请您多看看温版的帖子吧,要回答这个问题,俺实在是力所不及,抱歉。
谢谢!长知识!因为温哥华和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等都处在太平洋地壳版块的边缘,属于地震活跃区域,算是不稳定区域,这也是过去长久以来那里的土地不受人欢迎的原因。
2001年,温曾经发生里氏7级大地震。那里的小震经常都有发生,只不过人感受不到而已。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鼓掌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鼓掌
引用:
作者: 漫漫江湖路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鼓掌
同意,此帖表达的太准确了
我也在努力选择移民后的落脚点,虽然现在时间还有些早,目前我心目中排名温哥华-蒙特利尔-Halifax-多伦多。
温哥华排第一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啊,地理位置什么的,城市相当美丽,靠海,生活比较便利。蒙特利尔是由于他的高福利,不错的文化环境。本人也对法文有那么一点点兴趣。虽然还没学过。halifax气候温暖据说在加拿大排名第二。而且靠海。目前感觉多伦多最没特色,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现代化城市,和上海区别不大。交通拥挤,风景也不算好,当然就业机会不错,但是就业问题对我不是个大问题,目前没有打算在加拿大工作。毕竟国内赚钱还是比加拿大容易一点,国内多挣一点再过去,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当然我确实没太多了解过多伦多。lz能说一下为什么最后选定多伦多了呢?我主要对环境,室外活动,和针对成人的教育感兴趣(目前还没小孩,小孩的教育问题还没考虑呢)我也在不断学习了解加拿大的各个城市。可能我以前建立的对城市的概念都是错的,也未可知。
我好象就是前面几位LP描述的好LG,哈哈,正在考虑移民啊。确实有矛盾,想要孩子受加的教育、加的环境,又不想做吃山空、又不想分开。
可能在国内时候有很多可怕因素在,实际上上路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存在。路在你的脚下,一定能成功。可能前3个月有点想家,以后一定会习惯。GXGXGX.好久没来了,今儿个上来看了一下,嗨,这么多与我有相似想法的人啊~~。握手!移民路上的朋友们,互相安慰一下,鼓励一下,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当我盼星星盼月亮把打款的事等来了,我的心情又是一个说不出的感觉~~,不来吧,怕耽误了女儿去加学习的打算,来了吧,又随着时间的临近,想想今后的生活也会象大多数家庭一样,体会着家中有“飞人”的感觉。唉,更多的是无奈。虽然,我们的最终决定走的路是义无反顾的。那个心情禁不住还是象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移民为什么会困惑?选择为什么艰难?
想了又想,理由是国内也在一点点改变,加国呢?很多东西以前了解的有差距,除了孩子上学,好像大家意见一致,加拿大总体上比国内强。
医疗,说起来很好,但效率极低也是共识,无休止的等待,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等,临行前一位已过去5年的老前辈忠告我,千万不能把中国医保停了,否则要吃苦头!老移民一病就往中国飞。
福利,假如在加拿大找不到一个专业的工作,在65岁前又只能住到10年的话,这笔退休金对投移来说,可以忽略了。
学费也省下不多,我的情况是移民后每年少6000加元,我有单据。我家2个孩子,能省下5--6W加元吧,如果只有一个呢?
税,就是主要和报海外资产有关。学习了很久,也请教了不少专业人士,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按实报的话(不安实报风险也很大),投资移民税务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投资移民不是交了12w就没事了,如果想保住绿卡的话,恐怕大头在移民之后,也理解了加拿大为什么要吸引投资移民。
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孩子在加拿大上学了,会比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全家有了绿卡,有一些便利,加拿大的空气,水,阳光等等。
这个问题太复杂,不好简单回答,你找找税务专题的看看。你的资产增值部分,包括利息,红利,房产租赁收入,房产卖出增值部分,股票获利等,全部要计入你的所得,按加拿大税率减去中国税率交。“。。。投资移民税务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投资移民不是交了12w就没事了,如果想保住绿卡的话,恐怕大头在移民之后,也理解了加拿大为什么要吸引投资移民。。。”
特别想了解一下这个问题,投资移民后,主要的税收在哪里呢?当然在加拿大赚的钱交税没有问题,不过个人主要是想用在国内赚的钱在加拿大购买物业和日常的开销(,如果过来后主要是太太和儿子长住这里,个人只简单的问了中介,好象第一次申报资产什么的比较要紧,在移民前的资产都要有证明,移民后这些资产产生的利润要在加拿大交税吗?如果国内交过了是不是要重复交等等,所以想请教大家!
这个问题太复杂,不好简单回答,你找找税务专题的看看。你的资产增值部分,包括利息,红利,房产租赁收入,房产卖出增值部分,股票获利等,全部要计入你的所得,按加拿大税率减去中国税率交。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您太太和孩子在加拿大收入为零。但您有收入,您的资产在每年产生收入,您仍可能每年为加拿大政府交超出您预见的税,到底是个什么税率,说实话,我心里没底,也问不清楚,也是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反正比中国高很多,加拿大本来就是高税收国家。
海外资产申报也是双刃剑,报少了有风险不说,在加生活也有问题,万一买房子,钱的来源呢?报多吧,你的资产就多,税也多,万一不买房呢?你就没办法减下去。
反正头疼,就是移民的代价!
移民为什么会困惑?选择为什么艰难?
想了又想,理由是国内也在一点点改变,加国呢?很多东西以前了解的有差距,除了孩子上学,好像大家意见一致,加拿大总体上比国内强。
医疗,说起来很好,但效率极低也是共识,无休止的等待,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等,临行前一位已过去5年的老前辈忠告我,千万不能把中国医保停了,否则要吃苦头!老移民一病就往中国飞。
福利,假如在加拿大找不到一个专业的工作,在65岁前又只能住到10年的话,这笔退休金对投移来说,可以忽略了。
学费也省下不多,我的情况是移民后每年少6000加元,我有单据。我家2个孩子,能省下5--6W加元吧,如果只有一个呢?
税,就是主要和报海外资产有关。学习了很久,也请教了不少专业人士,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按实报的话(不安实报风险也很大),投资移民税务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投资移民不是交了12w就没事了,如果想保住绿卡的话,恐怕大头在移民之后,也理解了加拿大为什么要吸引投资移民。
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孩子在加拿大上学了,会比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全家有了绿卡,有一些便利,加拿大的空气,水,阳光等等。[/quote
说的太对了,所以,矛盾中
谢谢!所以中介说在第一次移民申报资产时,尽量将所有国内目前的资产申报清楚,哪怕是一块劳力士手表!按此逻辑是不是:例如如果是房产,除非在申报后卖掉这部分资产,同时与申报时相比没有增值的情况下将这些等值的现金转到加拿大不需要交税?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应该讲移民前的净资产大的话,以后汇往加拿大的额度也大了!?此外加拿大当局是如何来判别我第一次移民时申报的资产金额的可靠性呢?这个问题太复杂,不好简单回答,你找找税务专题的看看。你的资产增值部分,包括利息,红利,房产租赁收入,房产卖出增值部分,股票获利等,全部要计入你的所得,按加拿大税率减去中国税率交。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您太太和孩子在加拿大收入为零。但您有收入,您的资产在每年产生收入,您仍可能每年为加拿大政府交超出您预见的税,到底是个什么税率,说实话,我心里没底,也问不清楚,也是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反正比中国高很多,加拿大本来就是高税收国家。
海外资产申报也是双刃剑,报少了有风险不说,在加生活也有问题,万一买房子,钱的来源呢?报多吧,你的资产就多,税也多,万一不买房呢?你就没办法减下去。
反正头疼,就是移民的代价!
我只能算个学生,您太客气了,说实在的,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经历相近,遭遇相同,多多交流可以少走弯路,您的贴子我读了,受益匪浅!在毕业之际,我对您的热心表示感谢!谢谢前辈的指导!
这些对我们非常有指导意义!
本贴引用了唐人Jason的部分观点,一条解决困惑的办法,可以试试。
加拿大有税务居民或非税务居民,绿卡不等于税务居民,这点以前有很多论述。问题是夫妻一方不在加拿大常住,飞来飞去,工作还在中国,如何避免飞人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
除了枫叶卡之外,飞人最好不要领其他卡,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健康卡、SIN卡等等,当然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领。也不要在加拿大住超过183天/每年,目的是使飞人与加拿大的居住联系减到最低。这是加拿大税务局提供的(居住状态判断表)
http://www.cra-arc.gc.ca/E/pbg/tf/nr74/nr74-04e.pdf 登陆之后,填好后寄给税务局,他们会给您回复,叫他们判断飞人是...,为了这个家! 说的对吗?给我加点分,谢谢了![/quote] 加分! :wdb20:
本贴引用了唐人Jason的部分观点,一条解决困惑的办法,可以试试。
加拿大有税务居民或非税务居民,绿卡不等于税务居民,这点以前有很多论述。问题是夫妻一方不在加拿大常住,飞来飞去,工作还在中国,如何避免飞人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
除了枫叶卡之外,飞人最好不要领其他卡,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健康卡、SIN卡等等,当然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领。也不要在加拿大住超过183天/每年,目的是使飞人与加拿大的居住联系减到最低。这是加拿大税务局提供的(居住状态判断表)
http://www.cra-arc.gc.ca/E/pbg/tf/nr74/nr74-04e.pdf 登陆之后,填好后寄给税务局,他们会给您回复,叫他们判断飞人是...这个家! 说的对吗?给我加点分,谢谢了![/quote] :wdb11::wdb17:加分
ZT----好文共欣赏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the Macintosh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本贴引用了唐人Jason的部分观点,一条解决困惑的办法,可以试试。
加拿大有税务居民或非税务居民,绿卡不等于税务居民,这点以前有很多论述。问题是夫妻一方不在加拿大常住,飞来飞去,工作还在中国,如何避免飞人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
除了枫叶卡之外,飞人最好不要领其他卡,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健康卡、SIN卡等等,当然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领。也不要在加拿大住超过183天/每年,目的是使飞人与加拿大的居住联系减到最低。这是加拿大税务局提供的(居住状态判断表)
http://www.cra-arc.gc.ca/E/pbg/tf/nr74/nr74-04e.pdf 登陆之后,填好后寄给税务局,他们会给您回复,叫他们判断飞人是.../forum.iask.ca/images/misc/progress.gif[/IMG]
干脆,我把和唐人Jason的对话拷贝过来:
我问:
唐人Jason 大侠:读了您关于居民与非居民精彩论述,个人认为是迄今为止论坛里最为透彻的解释。还有问题请教:这个划分是对个人还是家庭?丈夫是飞人,假定被认定为非居民,有没有可能妻子和孩子被认定为居民呢?第一次登陆后,如您所述,飞人丈夫直接向加拿大税务局发出《居住状态判断表》,说明不会在加拿大住超过183天/每年,也不领SIN卡,健康卡,不以丈夫名义开银行卡和信用卡,但需要考个驾照,方便生活。这样丈夫就能被认定为非居民吗?方便提供加拿大税务局的可以下载《居住状态判断表》的链接吗?谢谢
他答:
如果太太孩子先来定居,先生只是把家人送来,然后继续回中国居住,只是时不时飞过来探探亲的话,那么太太孩子是加拿大居民,先生不是,这种情况在温哥华非常典型。
判断居住状态是要综合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的,看一下那张表就知道。
链接如下:
http://www.cra-arc.gc.ca/E/pbg/tf/nr74/nr74-04e.pdf
假设:太太和孩子长住加拿大,太太基本不工作(最多打打另工),收人基本没有(最多少许利息),生活由先生来负担。该领的卡全领,当然是税务居民。
先生呢,飞来飞去忙国内的生意,时常来加拿大,也能满足5年住满2年的条件,除枫叶卡外,原则上不领其他卡。
问题:
那位先生是税务居民吗?
答案:不确定,要先给税务局发个我上面所说的表,由他们来判定。温哥华有大量这样的中国移民,当然个体情况有差别。据唐人所说,税务居民和非税务居民的判断都有。
ZT
在加拿大 这些抵税方法你知道吗?
多伦多信息港(记者季翔报道):现在到了报税时节,专家表示有许多模糊甚至是奇怪的抵税方法是居民可以使用但却不知道的。
比如,整形手术、午餐时间托儿费、头发移植等,甚至大麻种植者都可以利用漏洞进行抵税。“没有人会说这是买了大麻种植工具,但他们会说这是‘设备以及日用品支出’。”H&R Block 的高级分析师Cleo Hamel说。
其中诀窍就是加拿大税法非常复杂而且有时出人意料,这就表示加拿大人需要知道其实有很多非常规方法能使他们得到更多退税或是上税更少。
蒙特利尔的一位特许会计师Jimmy Menegakis说,加拿大税务局虽提供许多非常规方法可以避税,但其中也有许多陷阱。有些加拿大人错误地认为奇怪的避税方法就是合法的避税方法,近年就有人连开聚会、观光疗养,甚至理发都拿来申请抵税。
这就凸显了了解哪些是合理抵税方法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非常规抵税方法以及一些不能用的抵税方法。
非常规抵税方法
宠物食品。农民可以报请猫和狗宠物食品支出,因为这些动物是户外宠物,税务法庭认为它们被用来驱赶野生动物,保护农作物。
整形手术。隆胸以及其它整形手术可以申请税收抵免,如果它们对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有益的话。
头发移植。这项手术被列为医疗支出,因为这被认为对病人健康有益。
坏账。如果一家小型企业欠报税人一笔“坏账”,那可以作为“可允许商业投资损失”申请抵税。如果报税人拥有一家破产或无力偿债的小型公司的股票也可作为此类申请。
用餐时间托儿费。午餐时间的托儿费用可以被认为是托儿支出,因此加拿大税务局允许其被用来抵税。
理发、干洗、衣服。这些费用不能用来抵税,但有T-4表的人可以获得一笔综合抵税款。它提供每年约150元如干洗以及理发支出,报税人无需列出此类支出详细清单,直接填表申报即可获得。
不能使用的抵税方法
疗养假。每年都有许多加拿大人拿着医生的证明就把假期旅行费用拿来抵税,不过诸如海上旅行、墨西哥之旅或是佛罗里达度假等费用都不能抵税,即使有皮肤病专家或是医生证明这有助于人的皮肤健康或是疾病治疗。
足球。如果一位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为庆祝一下,将球扔进观众席,事后申请抵税,税务法庭的回答将是不能。
聚会。曾经有一位演员参加了电影后期制作完工庆祝会,将在这上面的消费申请抵税,但被法庭给拒绝了。法官称这名演员无法证明参加了电影的全部后期制作工作。
赌博损失。赌徒不能将赌博的损失拿来抵税,法庭的解释是这名赌徒没有“合理的利润预期”。
yhyxll有用的帖子分分送上,
ZT
在加拿大 这些抵税方法你知道吗?
多伦多信息港(记者季翔报道):现在到了报税时节,专家表示有许多模糊甚至是奇怪的抵税方法是居民可以使用但却不知道的。
比如,整形手术、午餐时间托儿费、头发移植等,甚至大麻种植者都可以利用漏洞进行抵税。“没有人会说这是买了大麻种植工具,但他们会说这是‘设备以及日用品支出’。”H&R Block 的高级分析师Cleo Hamel说。
其中诀窍就是加拿大税法非常复杂而且有时出人意料,这就表示加拿大人需要知道其实有很多非常规方法能使他们得到更多退税或是上税更少。
蒙特利尔的一位特许会计师Jimmy Menegakis说,加拿大税务局虽提供许多非常规方法可以避税,但其中也有许多陷阱。有些加拿大人错误地认为奇怪的避税方法就是合法的避税方法,近年就有人连开聚会、观光疗养,甚至理发都拿来申请抵税。
这就凸显了了解哪些是合理抵税方法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非常规抵税方法以及一些不能用的抵税方法。
非常规抵税方法
宠物食品。农民可以报请猫和狗宠物食品支出,因为这些动物是户外宠物,税务法庭认为它们被用来驱赶野生动物,保护农作物。
整形手术。隆胸以及其它整形手术可以申请税收抵免,如果它们对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有益的话。
头发移植。这项手术被列为医疗支出,因为这被认为对病人健康有益。
坏账。如果一家小型企业欠报税人一笔“坏账”,那可以作为“可允许商业投资损失”申请抵税。如果报税人拥有一家破产或无力偿债的小型公司的股票也可作为此类申请。
用餐时间托儿费。午餐时间的托儿费用可以被认为是托儿支出,因此加拿大税务局允许其被用来抵税。
理发、干洗、衣服。这些费用不能用来抵税,但有T-4表的人可以获得一笔综合抵税款。它提供每年约150元如干洗以及理发支出,报税人无需列出此类支出详细清单,直接填表申报即可获得。
不能使用的抵税方法
疗养假。每年都有许多加拿大人拿着医生的证明就把假期旅行费用拿来抵税,不过诸如海上旅行、墨西哥之旅或是佛罗里达度假等费用都不能抵税,即使有皮肤病专家或是医生证明这有助于人的皮肤健康或是疾病治疗。
足球。如果一位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为庆祝一下,将球扔进观众席,事后申请抵税,税务法庭的回答将是不能。
聚会。曾经有一位演员参加了电影后期制作完工庆祝会,将在这上面的消费申请抵税,但被法庭给拒绝了。法官称这名演员无法证明参加了电影的全部后期制作工作。
赌博损失。赌徒不能将赌博的损失拿来抵税,法庭的解释是这名赌徒没有“合理的利润预期”。
Thanks a million!
感谢yhyxll 的分享!太有用了!
解冻就送上纷纷哈!
亲爱的:嫩研究过如何自雇吗?
自雇是一种非常好的合理避税的身份,俺过去了就想办法把自己整成自雇!
关于自雇人士的报税问题
加拿大是个高税收的国家. 在安省, 联邦所得税和安省所得税加起来的最高边际税率是46.41%,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收入很高, 那么每多挣10,000元, 就有4,641元要纳税.
加拿大也是个高福利的国家, 但很多社会福利都和家庭收入有关, 比如牛奶金, 教育基金中的CLB(Canada Learning Bond)部分等,.所以对新移民来说,不管收入多高,都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报税问题,.如果报税不当, 会影响我们该领取的社会福利.
作为自雇(Self-employment)人士,我们申报的 expense 包括的范围很广, 原则上所有和Business 有关的费用都可以从收入中扣除, 如:
1.汽车费用:
买车,修车,油费,出租车费等.
2.家庭办公室费用:
在自家住宅里办公,有一部分的买房支出如房贷等都可以算作办公费用.
宽带,电话,手机等通讯费用.
办公用品的消耗费用.
4.工具费.
5.餐费(招待费)和娱乐费用.
6.礼物费.
7.广告费,.
8.参加各种专业协会的会议费用,专业进修学习费用等.
9.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0.会计法律等咨询费,.
11.各种保险费用.
自雇人士因为没有集体保险, 吃药, 看牙医, 做物理治疗都要自己掏腰包. 但如果自雇人士给自己和家人买个人医疗保险(Personal Health Insurance) , 那么保险费可以当作费用从收入中扣除.
如果我们不能在加拿大得到一份好的固定工作,那么我们就无法取得作为雇员的集体福利.在这种条件下,作为自雇,可以很灵活地选取自己需要的保险种类为自己投保,同时合理地避了税.
俺记得是木有的,甚至还允许一段时间之内的利润为负呢,和小企业的一样...
感谢感谢!像这种情况,只拿工卡,不办你们双方的银行卡(银行卡开孩子的),医疗卡,不申领牛奶金等福利,把自己申报成非税务居民就行了吧...
最好还是咨询咨询蜜儿爸,或其他的专业人士.
开的帖子非常好,大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谢谢朋友了。尽管俺在《投资移民的投资理由》中,七七八八地罗列出了多条理由,以坚定自己移民的决心和信心,但不可讳言的是:移民之路无论对于谁,都不会是一条一马平川的坦途。
对于俺们这样心志成熟的成年人而言,对于俺们这样已然习惯了理性思维的人而言,事先把问题和困难设想地多一些,从而针对有可能,或者必定会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提早做好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将解决方法打好腹稿,那么,届时碰到问题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遭遇困难时,就会成竹在胸,冷静应对。
为此,俺再开这个帖子,欢迎各位移友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也期盼着大家为俺答疑解惑。
梁凤仪是俺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在《异邦红叶梦》一书里,把HK回归前,一大批金领和白领移居加拿大之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描述地丝丝入扣,刻画地入木三分。
移民的心情普遍都是沉重的。当他们解决了对居留地前景不明朗的忧疑之后,所要面对的有关爱情、婚姻、事业、儿女教养、朋友相交、生活适应等问题,都有种种挥之不去的无奈与为难。非身历其境,无以言宣个中的苦涩!(此段是俺摘抄来的关于这本书的简介)
书里的主人公在HK地可谓春风得意,是一成功的商业奇才。在事业处于颠峰状态时,携妻儿老小移民加拿大 。身家3,000万的他,一旦去到加拿大,在买了所HK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大房子以后,就开始竟日无所事事,坐吃山空起来。
昔日风光无限的他,很难放下架子,去做份普通的白领工作,更遽论勒脖工了。
几年下来。男主人早已沦为天天拎着塑料袋,承担家庭采买任务的人,而与昔日同事和情人的不期而遇,更是使他尴尬,不忿,和郁郁寡欢。
别人早已按部就班地晋升和占位,而他。。。。
俺一大学同窗男生,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几年前回国应聘于一家国有公司工作,任总经理。他告诉俺,他在美国一年挣5,6W美金,而在国内,一年却只有10W人民币。俺很奇怪地问他:那你回来图什么呢?他答说,我在美国NO DREAM,没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可言,没有人叫我*总,我能达到的都已经达到了。而这里却能给予我许多在美国根本不可能得到的心理满足。
男人的虚荣心可见一斑(能理解),这也符合马斯洛的理论: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必定会寻求满足更高级的心理需求。
俺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LG。如今他也正处于事业的颠峰状态,也是辛苦努力了十多年,方才混到今天的地步。如果要想骨肉不分离,那么,他的命运是否会与书中主人公的高度一致?
都说事业是男人的第二生命,如果没有了这条生命,亦或这条生命骤然间黯然失色,当事人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俺家LG从来不做家事,从不下厨房,他的歪论是:男人下厨房家会败的。很难想象将来让他承担家事的后果。
这就是俺移民最大的困惑,男人的事业怎么办?他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辉煌归于平淡吗?他们能够以中年之龄,重新学习语言,重新学习一门技术(如果原来的专业用不上的话),以适应当地生活吗?他们能够调整好自己,从颐指气使地指挥他人,转而被他人指使干活吗?
如果他们调整不好,那么对于全家而言就一定是灾难。
谢谢朋友,非常有用的帖子,收藏细研。税务问题
Q.你是加拿大的税务居民吗?
A.在税务上而言,当你与加拿大建立起足够的居住关系,你就成为加拿大的税务居民。
Q.何谓居住关系?
A.居住关系包括:在加拿大拥有住所、配偶及受抚养亲属移居加拿大和你住一起、以及在加拿大有个人财产(如车子、家具等)。其他关系如:与加拿大社会保持联系、有加拿大驾照、在加拿大有银行帐户或信用卡、以及在加拿大某一省或领地有健康保险等。
Q.加拿大的租税制度有何特别之处?
A.在加拿大,雇主支付的工资和其他薪酬采取"就源扣缴",企业所得及财产所得通常采用分期预缴税款。加拿大的租税制度特别之处在于,纳税义务人有权利及责任确认自己每一年的所得税资格,并确定自己已经依据税法支付了正确的税额。在所得税申报时,纳税义务人应详列个人所得、减除额、扣抵额、并计算他的应纳税额。
Q.我一定要有社会保险号码吗?
A.社会保险号码是唯一的,加国政府用它来识别你的所得税申报情形,同时为你的加拿大退休计划或魁北克退休计划更新你的所得记录。当你退休时,你能领到多少退休金要根据你的所得记录,同时用你的社会保险号码来识别。
Q.如何申领儿童福利金?
A.当你有18岁以下之子女,你可能符合每个月领取儿童福利金的资格。加拿大依据以下几点来决定发放金额:子女人数、子女年龄、你的家庭净所得、你所居住的省份。你和你的配偶都必须申报所得税,如此税务局才能计算你所能领取的儿童福利金。除此之外,你及你的配偶必需填妥CTB9儿童福利金所得表,申报你在成为加国居民前的全世界所得,以及这之前2年的世界所得,以此来计算你可以领的儿童福利金。因此为便于福利金的领取,你必须填妥申请表。
Q.我一定要申报个人所得税吗?
A.若有以下二种情形你一定要申报:
当计算有应纳税额的时候; 当计算有应退税额的时候;
Q.假如没有所得或无应纳税额,我是否要申报加国个人所得税?
A.你可能符合申请货品服务税之退款、儿童福利金补助、或各省(领地)税款补助资格,因此你一定要申报所得税才能申请这些补助。假如你居住在魁北克,你可能需要另外申报魁北克省所得税。
Q.我要适用哪一个地方的税率及抵扣额?
A.加国除个人联邦及联邦附加税外,各省的税率及所得税抵扣额都不同,你必须依据你当年12月31日所居住的省(或领地)的适用规定来申报。
Q.个人所得税申请何时到期?
A.2000年的个人所得税申请到期日为2001年4月30日。若是自雇人员,则2001年6月15日前要申报,除此之外,若你是个人企业主的配偶,你2000年的个人所得税申报也是在2001年6月15日以前要申报完毕。但若你有应纳税额,你必须于2001年4月30日以前将税款先缴清。
Q.我的申报及缴税都过期了,会有那些处罚?
A.你会被罚滞报金及利息。
Q.新移民第一年申报所得税要注意些什么?
A.列明你移入加国前后的全世界所得,若你的配偶不申报加国所得税,也要将他(或她)的所得详细列清楚;
关于自雇人士的报税问题
加拿大是个高税收的国家. 在安省, 联邦所得税和安省所得税加起来的最高边际税率是46.41%,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收入很高, 那么每多挣10,000元, 就有4,641元要纳税.
加拿大也是个高福利的国家, 但很多社会福利都和家庭收入有关, 比如牛奶金, 教育基金中的CLB(Canada Learning Bond)部分等,.所以对新移民来说,不管收入多高,都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报税问题,.如果报税不当, 会影响我们该领取的社会福利.
作为自雇(Self-employment)人士,我们申报的 expense 包括的范围很广, 原则上所有和Business 有关的费用都可以从收入中扣除, 如:
1.汽车费用:
买车,修车,油费,出租车费等.
2.家庭办公室费用:
在自家住宅里办公,有一部分的买房支出如房贷等都可以算作办公费用.
宽带,电话,手机等通讯费用.
办公用品的消耗费用.
4.工具费.
5.餐费(招待费)和娱乐费用.
6.礼物费.
7.广告费,.
8.参加各种专业协会的会议费用,专业进修学习费用等.
9.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0.会计法律等咨询费,.
11.各种保险费用.
自雇人士因为没有集体保险, 吃药, 看牙医, 做物理治疗都要自己掏腰包. 但如果自雇人士给自己和家人买个人医疗保险(Personal Health Insurance) , 那么保险费可以当作费用从收入中扣除.
如果我们不能在加拿大得到一份好的固定工作,那么我们就无法取得作为雇员的集体福利.在这种条件下,作为自雇,可以很灵活地选取自己需要的保险种类为自己投保,同时合理地避了税.
新医改要取消我们的医保了,见: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46934&highlight=%D0%C2%D2%BD%B8%C4
看来我们真正是难啊!
新医改要取消我们的医保了,见:
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246934&highlight=%D0%C2%D2%BD%B8%C4
看来我们真正是难啊!
为表明我是在认真补课,小声提一句。俺生长在江南,工作生活在北方。其实,因为北方室内都有暖气,事实上,冬天比在江南好过多了。
另外,俺儿子非常喜欢雪,更喜欢滑雪,溜冰和打雪仗。所以,虽然加拿大东部的冬天确实很漫长,频频下雪也会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四季分明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室外活动令人意想不到的乐趣。
在北京,一次暑期里俺陪孩子去乔波滑雪场滑雪,正巧碰见了宋乔波,就与她聊了会儿。
她认为:滑雪这种具备一定刺激性的运动,不仅富有兴奋性,而且特别容易令孩子感受成功。
滑雪有助于培养男孩子的勇敢精神。而从小让孩子适当涉险,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坚忍的性格。
当孩子独自从高高的雪道上端,如轻盈的鸟儿一般疾速滑下时,他/她自身的愉悦感受,有时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独立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战胜自己的懦弱,克服自己的畏惧,抑制自己的恐慌。当他/她一次次地顺利滑下时,他/她的内心都会充满胜利的喜悦。
所以说,滑雪是远比许许多多的平地运动更具挑战性,也更锻炼人的一种运动。
俺家儿子从小就滑冰,所以平衡感不错。他在十岁前,就已经能够独自滑高级雪道(说实话,那么高,那么陡,大人看了都觉得多少有点眼晕)。而且,每次成功后,孩子脸上总是一派粲然,让俺们看了都为之心动啊。
ZT----
去年我第一次报税就是按照从网上发现的该文自己报的,我想对其他新移民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年年初,加拿大人都要忙着作一件重要的事,报税。
过了元旦,从自己工作的公司,有存款的银行,纷纷寄来反映你上一年收入的T4表。假设李先生去年在A公司工作,又在B公司兼职,C银行有两千元定期存款,从政府领到上学的贷款D,还有孩子的牛奶金。这些是李先生去年的全部收入。牛奶金免税,ABCD四项收入是需要交税的,或早或迟,你会收到这四处寄来的T4表,如果地址变了一定要及时通知所有留有你的地址的公司或机构。如果没有收到T4表,一定要与他们联系索要。
即使你上一年没有收入,也一定要报税。原因有三:一,增加了退税额;二,你在加拿大的纪录;三,每个公民和移民的义务。
二月底,在邮局可以拿到报税用的表。一本是报税表,另一本是报税指南。税表这一本里,所有表格都一式两份,一份交国税局,另一份自己留底。去年交过税的,今年的税表直接寄到家里。
税表由主表和许多辅表构成。主表(T1 GENERAL 1999)共有4页,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身份(Identification)。姓名,住址,SIN(社会保险号)号,生日,婚姻状况,配偶的SIN号码。新移民到达加拿大的日期,是否申请GST退税,是否有海外资产等。
第二部分,总收入(Total income)。包括职业收入,退休金,利息,出租房子,工伤补贴(Worker?s compensation benefits)等一切收入。
第三部分,净收入(Net income)。你的钱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免征所得税。 比如退休金储蓄RRSP,工会费,托儿费,投资损失,搬家费等。总收入减去上述费用得出净收入。
第四部分,需交税的收入(Taxable income)。净收入减去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
第五部分,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每人每年收入6,794元免税,配偶收入低于6,794元,可以把免税额度转过来,最多转5,718元;海外配偶及残障子女的抚养费;加拿大退休金扣款(CPP,Canadian Pension Plan),就业保险(EI,Employment Insurance),靠你抚养,同居的亲属,可以是祖父母,父母,叔表兄弟等;残障亲属抚养费;学生贷款利息;学费;子女的学费;部分药费;慈善捐款等。
第六部分,退税或补交(Refund or Balance owing)。由辅表1(Schedule 1)算出应交的联邦税,减去政治捐款及做生意投资的免税部分,加上由省税辅表算出的省税,得出应交税款总额(Total payable)。
应交税款总额减去发工资时已经由公司代扣的税,如果是负数,就是退税额,如果是正数,就是你应当补交的税款。
第七部分,你的开户银行账号,退税款将直接打入你的户头。纳税人签字。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张先生一家三口于1999年6月1 日到达加拿大,7月1 日到12月31日打工。夫人上免费英语课,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自己不交费,七岁以下孩子每月有168元牛奶金收入。房租650元/月。
张先生工资7元/小时(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约合14,300元/年),工作时间40小时/周。张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7,308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219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85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
我们现在来帮张先生一家报税。
在T1表的第二部分101行(Employment income)填入收入7,308.00,没有其他收入,150行(total income)总收入填7,308.00。
没有退休金储蓄,托儿费,等免税部分花费,T1表的第三部分236行(net income)填7,308.00。
没有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第四部分260行(taxable income)填7,308.00。
第五部分张先生1999年在加拿大7个月,计214天,300行基本免税额为214/ 365* 6,794 = 3,983.33;
夫人没有收入,将夫人的基本免税额转过来,303行为214/ 365 *5718 = 3,352.47;
净收入,236行,在6794至19794之间时,需要填辅表13(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填表,计算得出辅表13的第14行为293,填入主表307行。
308行填CPP供款133.28;
312行填就业保险185.00;
无其他花费,335行填3,983.33 + 3,352.47 + 293 + 133.28 + 185.00 = 7,947.23;
335行乘17% = 1351.03填入338行;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1,351.03。
第六部分,计算总的税款。
由辅表1(Schedule 1)计算应交的联邦税。联邦税按收入分三段征收。第一段收入在29,590之内,第二段收入在29,590至59180,第三段收入在59,180以上。税率分别是17%,26% 和29%。
蓝色的联邦税表(Federal Tax Calculation)辅表1(Schedule 1)第一行填入需交税的收入,T1表的260行,张先生是7,308.00。张先生年薪合14,600元,不到29,590,所以在第一部分第一栏(Part 1, Section 1),第一行7,308.00乘17%得到1,242.36,填入第二、十三行。T1表350行免税额度1,315.77填入第十四行。7,308.00 - 1,315.77是负数,在第十五、二十五行填0,张先生要交的联邦税为零。将零填入T1主表的419行。回到主表第六部分。辅表1的第十五行0,填入主表406行。
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T1C,将辅表1第十五行的0填入第一行,最后计算出省税为零。填入主表428行。
回到主表。需交税额(Total payable)为零,填入435行。
437行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85.72
到粉红色的省税退税表(Ontario Tax Credits),将主表236行净收入7,308.00填入第一行,夫人收入为零,7,308.00填入第三行。张先生一家人的房租是650元/月,650 x 7 x 20% = 910.00,填入第四行,无其他花费,得到第七行,填910.00。住房补贴不超过250元,第八行填入250,第七行乘10%,得91填入第九行。第八九行相加得341,填入第十行。这是最后的住房补贴额。
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销售税退税额250,填入第十四行。住房补贴加销售税退税,591填入第十五行。
第三行7,308减4,000乘2%得66.16填入第十六行。第十五行减第十六行得524.84,填入第十八行。这是省税的退税额。回填主表479行。
437行代扣的所得税加省税的退税额1,168.00 + 85.73 + 524.84 = 1,778.56 填482行,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435行需交税额减482行总退税额得 -1,778.56填入484行,退税额为1,778.56。
张先生去年年薪约合一万四千元,工作7个月,收入为7,308 - 219 - 185 - 1,168 + 1,778(退税) + 168(牛奶金) x 6 = 8,521,按有收入的六个月平均1,420元/月。
张夫人没有收入,在她的主表第一部分销售税退税申请(Goods and services tax / Harmonized tax (GST/HST) credit application)一栏画勾, 她每季度可以收到125.75元退税款。孩子下一年的牛奶金是182元/月。
再看赵先生,也是一家三口,于1998年来加拿大,找到技师的工作,年薪四万元,约合19.16元/小时。夫人上中专College学计算机,学费2,000元,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交费240元/月,根据前一年报税的结果,尽管孩子也在七岁以下,每月牛奶金收入70元。房租800元/月。
赵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4,0000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1,200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000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6,400
44 工会费(Union Deducted)606
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先生一家报税的情况:
150行总收入(Total income) 40,000
212行 工会费(Annual union) 606
214行 托儿费(Child care expenses) 2,880
236行 净收入(Net income) 36,514
260行 征税收入(Taxable income) 36,514
300行 基本免税额(Basic personal amount) 6,794
303行 配偶基本免税额(Spousal amount) 5,718
307行 (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 61.48
308行 CPP供款 1186.50
312行 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premiums)994.50
326 行 配偶转来的费用(Amounts transferred from your spouse) 3,600 (由辅表11计算得出)
335 行 18,354.48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3,120.26
406行 联邦税3,709.98 (由辅表1计算得出)
420行 实交联邦税(Net federal tax)3,709.98
428行 省税(Provincial Tax) 1,465.44 (由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计算得出)
435行 总税额(Total payable) 5,175.42
437行 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 6,4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13.50
450行 EI供款 (EI overpayment)5.50
479行 省税退税(Provincial tax credits) 0
482行 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 6,419
484行 退税(Refund) 1,243.58
赵先生一年的收入是:40,000 - 1,200 - 1,000 - 6,400 - 606 + 1,243.58 + 70 x 12 = 32,892,按12个月平均 2,741元/月。下一年,赵先生孩子的牛奶金是82元/月、没有GST退税。
赵先生每月支付托儿费240元,与张先生相比,工资比19:7≈2.7,实际可比收入是2500:1400≈1.7。
报税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尽管我用报税软件验证过,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肯定有很多错误,恳请专家指正。本文提及的表格及填写方法可能有误,以http://www.ccra-adrc.gc.ca/menu/Eme...蠛9丶八拔褡苁?/a>(Canada Customs and Revenue Agency)的网址:http://www.ccra-adrc.gc.ca/menu-e.html
上面的例子,至少给大家一个概念,看上去工资相差比较大的,实际收入相差并不大;工资相同的,不同家庭情况,实际收入也会有所差别。加拿大社会在税收、福利方面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吧。
加拿大的工资单上,收入只有一项,其余都是扣款:所得税、就业保险、加拿大退休金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福利的一部分。
对于新移民来说,往往最先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就是免费的英语课程,还有免费医疗制度,即使在健康卡还没有生效的头三个月生孩子,甚至外国人,所有费用全免,孩子入托补贴, 13年小学、中学免费教育,免费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的各项服务,新移民成人上中专College,有至少1000元补贴,无论中专、大学还是业余成人教育,都有各种名目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奖学金,单身母亲,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用工作,全靠政府津贴就可以生活,不幸去世,政府支付丧葬费,等等等等……
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人,有就业保险,还有免费的就业培训,或者你想学什么,可以从政府得到几千元学费补贴。http://www.hrdc-drhc.gc.ca/insur/claimant/200017.shtml
对于老年人,哪怕一生从未工作过,也保证每月有800-900元的生活费,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人,政府提供电动轮椅,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承载这种轮椅车,部分普通公共汽车也可以承载这种轮椅车,这样,老年人出门就很方便,可以自己去买菜,会友。老年保障及加拿大退休金(Old Age Security & Canada Pension Plan)网址:http://www.hrdc-drhc.gc.ca/isp/common/home.shtml
加拿大移民部最近打算修改移民法,为了让普通技术工人也有机会移民加拿大。现在大约10个人供养一个老人的退休金,10年后,大部分二战后婴儿潮(Baby Bomb)出生的人都退休了,社会急需补充大量劳动人口,以维持各项福利制度。
上面谈到的福利,都是国家提供的。比如免费医疗制度,只提供看病的费用,如果住院,只能住四到六人一间的大病房,不包括药费和牙医费。公费医疗也有很大弊病,看病轮候时间过长,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比如癌症病人化疗的等候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一般的手术等候时间也要论月等,看急诊,往往等候好几个小时。我来加拿大唯一一次去大医院看病,是耳朵痛。恰逢周末,只好去大医院看急诊,等了三个小时,才轮到给我看,五分钟就开了处方,医院却没有药房,要自己到外面买。而药房周末也不都上班,还得到处找药房。前年有个老太太在急诊室外的走廊等了四个小时,居然没有人管,老太太等不及了,撒手西去。今年冬天,一个华裔青年急诊,救护车本来可以把他送到就近只需4分钟车程的医院,但因为政府消减开支,医院不接待急诊病人,救护车只得将他送往20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医院。可怜这个青年终告不治。
找到正式工作的人,在国家提供的福利之外,还有公司的福利。
前面我们看了赵先生报税的情况,算出他月均收入1741元,那末他实际每月拿到手的钱是多少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工资单:
工资:工作时间: 80 小时 单位时间工资: 19.157 共计: 1532.56
所得税: 230.16 加拿大退休金: 54.39 就业保险:36.81
伤残保险: 18.41 牙医保险: 10.73 生命保险: 12.12
OST生命保险: 1.95 公司退休金:78.36 工会费:27.88
扣款合计: 481.54
实发: 1051.02
两周1532元工资,七扣八扣发到手里只剩下1051元。如果自己选择买了其他保险,又去掉一、二十块。不管工资多少钱,实际发到手里的差不多都是这个数。
加拿大广播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每年12天公共假日,8年内工龄的职工,每年15天年度假,25年工龄有30天年度假,15天病假,1天公司活动。搬家、结婚、丧葬等特批的1至数天特别假,公司团体保险,公司退休金等。
公司提供的免费全家健康保险,全部报销的费用:半私人病房(两个人)。单身职工每年自负(Deductible)25元,全家无论人数,自负75元。然后,可以享受免费项目有:全部处方药费;每天另加12元的半私人病房;康复期住院,每年120天;外地治疗费;私人护士;救护车;救护直升机;助听器及配眼镜(两年一副眼镜,可报240元);糖尿病药品及设备;酒精及毒品依赖治疗;心理治疗。
一般感冒、退烧药,维生素是非处方药,自己就可以买。绝大多数药品必须由医生开处方,药剂师才卖。每剂药付药剂师8-10元费用。一次游泳后,我眼睛不适,医生开了两剂药,有一小瓶5毫升眼药,2.5元,另一管软膏7.32元,实收2.5 + 10.49 + 7.32 + 10.49 = 30.8元。感冒,开了20几片抗生素,还有一点什么药,60多元。如果没有保险,可真吃不起药。刚来的人没有工作,自己也没有买药费保险,一般到唐人街买中药吃。因为中医、中药没有相应立法,不在政府的医疗系统之内,中医师开诊无需执照,买中药无需处方,当然就不在政府的免费医疗保险之内,看病需要自己付费,中药也不在药费保险之内,也要自己付药费。医生和药店的生意自然很有限。
牙医保险,要扣工资的0.7%,包括:检查、诊断、预防性治疗、较小的治疗(如填充)报90%,假牙、过桥、牙套,报50%,矫形,一生一次,报50%。总费用每年1000元。
__________________
为表明我是在认真补课,小声提一句。
乔波滑雪场的创办人应该是叶乔波,我非常欣赏的女运动员。
有用信息,谢谢!五。哈密尔顿
以下选自DINO的强帖以及LUCIA,小鹌鹑等热心移友的帖子,再次向作者们致谢!
[Hamilton 中文:哈密尔顿,海明顿,咸美顿,(安省第三大城市,加拿大第7或8大城市吧,我也不记得了)。
似乎介绍HAMILTON的文章很少,那我抛砖引玉。
A.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金马蹄地带的中心,辐射范围很广:
1. 去多伦多市中心 1个小时(有次晚上我们从多伦多市中心回来到HAMILTON市中心,仅用了40分钟)。
2. 去尼亚加拉(NIAGARA)大瀑布45分钟,
3. 去滑铁卢(WATERLOO)、KECHENER、贵湖(GUELP)、剑桥(CAMBRIDGE), 1小时。
4. 去MISSISSAUGA,不塞车的话,35分钟左右.
5. 至于柏灵顿(BURLINGTON)就和HAMILTON相接,从HAMILTON市中心去只需要15-20分钟。
由此可见,在1小时生活圈里,HAMILTON可以达到几乎所有安省的主要城市。我们经常周末晚上开车去多伦多吃宵夜或去参加相关的EVENT,可以ENJOY大都市的生活。也经常开车去NIAGARA地区,享受自然和田园风光,或开车去滑铁卢,剑桥镇等,那里又是另一种风情。
B.工作机会:
大家都知道HAMILTON是加拿大的钢铁中心,加拿大最大的两个钢铁厂DOFASCO和STELCO都在HAMITLTON。HAMILTON在工作机会来说,确实是相对少些,尤其对文科来说。但理工科专业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再加上它周边的城市或小镇有很多的机会,比如滑铁卢(WATERLOO)、KECHENER、贵湖(GUELP)一带,聚集众多的高科技、电脑公司,比如RIM的总部就在滑铁卢,所以有“加拿大硅谷”之称。发展也很快。与HAMILTON相接的BURLINGTON机会也很多,目前也越来越多的公司在BURLINGTON设厂或总部,分部,其实BURLINGTON也算是GREAT HAMILTON的一部分。而MISSISSAUGA也是众多公司的根据地。
关于HAMILTON CO-OP课程和LINC, ESL英语课程:
ST.CHARLES CO-OP课程:这个学校的CO-OP课程做得不错,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和一些企业的关系较好。很多人在那里就找到了专业工作,很适合新移民找工作,注册前他们会测你的英语(如果你理科的话,英语交流差些,问题应该不大,重要是你技术)
下一次的课程将是从9月4日开始,8月9日和8月30日9am-3pm为注册日和时间。建议如果不想错过这个非常好的机会话,提早打电话MAKE APPOINMENT.否则你就要等下一年的2月份了(2008年2月份),或者如果人数报满的话,你也要等下一年了。
将有8周在课堂(9AM-3PM):这8周主要是交你如何写简历,如何找工作,如何INTERVIEW(他们会有模拟面试练习,这个很有帮助),如何找工作资源等等。倒是你有CO-OP LIST后,老师会帮你打电话联系实习单位,如果实习单位觉得你适合的话,会让老师通知你去面试。
12周公司CO-OP实习:能找到实习单位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但不一定就是专业对口公司),在实习期间表现好的话,很大机会可以留下。即使不能留下或自己不喜欢这个公司,至少你可以拿到公司的REFERENCE和三个月的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
联系电话:905-523-2347。
网址:http://www.stcharles.ca/esl coop.html
增加另一个HAMILTON的CO-OP课程的信息,由HAMILTON的小鹌鹑提供,在此感谢小鹌鹑的热心帮助,在这里我原话引用小鹌鹑的信息:
http://www.mohawkcollege.ca/dept/elp/Page2.html
这是hamilton另外一个有实习机会的co-op,名字是ELT,是每个月开班,3个月一期,有两个班级同时开设,一个是benchmark7分(siso测试)的,一个是8分的,可以先上7在上8,一共6个月,如果你测出来8那么直接读8,3个月,可以随时离开。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老师根据你的的专业联系实习公司,但是实习的时间短1个月左右,先联系到的就先去实习,除非你专业冷门一般都有机会实习,但是实习后留下的机会不多,找工作还是要自己主动。但起码能提高英语,了解点找工作的方法和简历的写法,交些朋友。不过今年4月到8月不开,好像是要重新审核机构看联邦出钱还是州政府出钱继续该项目。
至于ESL 和LINC 的英语课程可以在一下网址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是HAMILTON两大主要的LINC和ESL课程学校:
http://www.stcharles.ca/index.html
http://www.cce.hwdsb.on.ca/Default.aspx?tabid=62
HAMILTON有一个政府资助机构SISO,专门帮助来HAMILTON的新移民,有中文服务。你可以在那里得到很多信息,LINC分级英语测试也是在那里。具体可以上他们的网站去看:
http://www.siso-ham.org/
C.教育学校
HAMILTON最著名的学校是MCMASTER UNIVERSITY(www.mcmaster.ca)和MOHAWK COLLEGE(www.mohawkcollege.ca),这两个学校在加拿大也很有名气,MCMASTER理工科排名在加拿大是数一数二,称为“加拿大的MIT”,它是唯一拥有核反应堆的加拿大大学。
至于钢厂污染问题:加拿大的环保技术很发达,虽然说不能杜绝100%的污染,但总体来说还是做得不错,看空气指数也不差,经常属于优。只要不要靠近钢厂地域住(HAMILTON的北边),有很多区还是不错的,比如ANCASTER, DUNDAS, MOUNTAIN ,HAMILTON东边靠近湖边的区,那里的环境很好。比如ANCASTER近年发展很快,很多有钱人都住那边,比如律师,医生,生意人等。DUNDAS是传统的中产阶级区和富人区,具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居住的自然环境很好。至于房价,当然比多伦多便宜多了。而且还可以选择往BURLINGTON住,那里环境也很好,房子的价格比HAMILTON贵一些,但还属于合理范围,不象多伦多或温哥华那样离谱,我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住在BURLINGTON,在HAMITLON上班,交通很方便,开车20分钟就道HAMILTON的市中心。当然在LAKESHORE上靠湖边的房子,价格那就不用说了,你想有多贵就多贵。所以将来工作稳定在HAMILTON或周边的城镇的,以上几个区是一个很不错的买房首先的地方。
所以HAMILTON的地理位置对工作来说是很好的,住在HAMILTON可以去周边城市工作,待工作稳定后,再考虑是否搬迁到另一个城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HAMILTON待了将近两年,对这个城市还是挺有感情的,(在Hamilton还是有小城市生活的感觉,虽然Hamilton在安省已经是第三大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受。
吃就没有省城多伦多的多了,但也有一些中国餐馆,有广东菜,有四川菜(如满江红和川霸王),有越南餐馆,有日本料理,有一间泰国餐馆,有MANDARIN自助餐馆。
Hamilton 附近有很多果园,比如樱桃场(好像是SMITH 之类的,每年这个樱桃果园很多游客来摘樱桃,尤其中国人居多)。
在市中心有一条叫HESS VILLAGE的街,是酒吧一条街。有点象阳阳朔西街那种风格。晚上10点中过后很热闹,到那里你会看到很有很多美女帅哥。很有气氛。三五知己去那里的露天酒吧,把酒谈天,还是很写意的。
至于风景,有著名的皇家植物园和一个古堡。HAMILTON周边有很多公园,开车去NIAGARA地区又很快,喜欢屋外活动的朋友选择还是很多的。
我们还没有孩子,所以对学校的信息不是很注意。但听说HAMILTON有一间中学是全省数一数二的中学。靠近MCMASTER大学有一间中学叫Westdale Secondary School,据说是一间很好的中学。
估计DUNDAS那区那里的学校应该不错,那里是传统的富人和中产阶级区,而且靠近Mcmaster 大学。总的来说,ANCASTER, DUNDAS, MOUNTAIN 这些区的学校应该不错。有关HAMILTON中小学学校的信息,你可以在这个网址查:http://www.hwdsb.on.ca。
对于你这个领域的工作机会,在HAMILTON相对少些,但HAMILTON附近的城市还是有的。总体来说HAMILTON比较适合理工科的人找工作。但HAMILTON 有一些比较好的CO-OP ESL课程,你可以参加,但前提是英语要能一般交流(如果对文科来说,要求更高些,理科英语一般就可以),这个课程一般是在课堂上课大概8个星期,老师会教你写简历、加拿大的公司文化、如何找工作,8个星期后,老师会协助你找实习工作,实习三个月左右,很多人就是在实习后留在实习公司工作,或者实习公司给推荐信,对你找工作很方便。这样你就有很大的机会找到专业工作。CO-OP ESL课程一般是九月份和2月份开始。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通过CO-OP ESL 课程找到了专业工作。至于这个课程的相关信息,我迟些介绍,因为原先一个CO-OP课程的老师已经去了另一间CO-OP学校,我联系到他们后,我会把相关信息贴上。
HAMILTON有很多教堂,但华人教堂只有三间,有两间是讲国语,有一间是以粤语为主,但有国语翻译。
从HAMILTON 市中心去多伦多市中心,如果不塞车的话只需要45分钟。所以和多伦多的天气一致。但总体来说,除了BC省之外,安省的天气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冬天一进屋里或公共汽车上,都有暖气,所以你不需要担心。我是从广东过来的,觉得有广东有时还冷过这里(广东是湿冷).其实下雪的时候,走在外面并不感觉到冷,除非有风吹。但有车后,你就会没什么感觉了。
如果你有机会能进HAMILTON的那两大钢厂,福利和工资可是高到令人都羡慕的。
我觉得做为新移民的过渡期还不错,生活还是很方便啊,有三个中国超市,一个韩国超市。HAMILTON周围的1小时生活圈内可以到达几乎所有安省重要的城市。加上房租都比多伦多便宜,比如在市中心650也可以租到one bed room的公寓了。其实对新移民最不方便是中国人相对少些,没什么中文服务,但其实这样也好,可以逼自己去讲英语。加上因为新移民少,所以LINC, ESL等英语班都不需要排期,可以随时去上。
其实中国人在这里还是不算太少,我们去的那教堂就有200多号人。我也认识好好些中国人,有时还和他们打打拖拉机。
其实住在HAMILTON也可以享受TORONTO的大城市的生活啊,有时我们打牌累了,还开车去多伦多吃宵夜。其实晚上或周末去多伦多很方便。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去尼亚加拉那里很近,想去就去,开车也只是40 分钟,而且这四十分钟的车程中你可以欣赏很多美景(如果不是走高速的话,那途中风景更加美了,有空的话我把那条路线贴上来)我很喜欢那里的田园风景。
也许开始是不方便,但这里因为新移民少,所以人均资源也相对较多,而且也多了练习英语的机会。你不明白的事可以找SISO帮忙,那里有中文服务,除了上LINC,ESL外你可以要求他们帮你找义工学英语(他们会帮你找一个本地人,陪你说英语大概一个星期2次,每次两个小时,地点由你和义工决定)。如果报纸看中文,服务找中文服务,什么都是找中文,那多年后,英语还是不行。
Hamilton有几个区不错的,ANCASTER,DUNDAS和山上,这几个区空气很好。当然靠近钢厂(就是北部地区)空气肯定不好,房价超低。现在DUNDAS和ANCASTER房价也升的挺快,但没多伦多那么夸张。
做为一个过渡期还是不错的选择,刚开始新移民都是以学英语和适应为主,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和适应后,在开始找机会,在HAMILTON周边的城市,选择很多。当然如果是一来就有生存压力的,那可以选择多伦多,密市这些大城市,一般的LABOUR JOB比较容易找,中国的店也多。
否则还是建议先用几个月学英语和适应环境(牛人除外),之后再寻找机会,看那个城市适合自己,搬过去就是了。
HAMILTON还有一个好处:HAMILTON考G2和G的路试,以被HAMILTON的筒子们摸清摸透,知道几乎所有的考试路线,注意事项,还形成了“路试全攻略”。那个路口需注意,那个路口转弯时要注意什么,那条街要注意,因为卡车多等等,都具体详细。
我和LP都是看攻略,G2和G,我们都是一次性通过。(我们运气还挺好的,^_^)
如果在HAMILTON的移友,需要这些G2和G攻略的,我可以send你们。]
[同意,如果语言不行或没有朋友的话,新移民初来Hamilton是很困难的,基本没有华语服务,如:银行、办工卡、租车等;坐公交车也不是很方便;华人超市只有在downtown才有很小的一两家,而且气味很不好。我是有朋友在这,所以得到他们的很多帮助,使我觉得这个城市不错。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因为新移民少,上ESL班不用排队等候,去学习还发给当天的公共汽车票;孩子上学到教育局考试以后很快就可以分到所居住最近的学校入学,我儿子所在学校只有7、8个中国学生;我门只来了一个月还不到,就考过了G2的驾照,听说新移民多的地方要等很长时间的。不过,我更喜欢柏林顿这个城市,我有最近照的片片,有要看的?]
[我目前也在hamilton,总体感觉不错,就是downtown又脏又乱又旧,不管哪个城市都有好的区也有不好的区,虽然我只来了一个月,也照了不少pp,发几张上来给大家看看,愿大家喜欢加拿大。
楼主提供的情况很客观、实际,对我们新移民来说有了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我来的时间很短,很多问题只知皮毛,看城市环境柏林顿比哈密尔顿好,但是柏林顿房价比哈密尔顿贵很多,华人少、冷清、华人的服务更少,确实哈密尔顿作为一个过渡区是一个不错的城市,前提是有朋友或语言可以。下面我就发点柏林顿的片片。
]
[Burlington其实就是和HMAILTON相接,是一个很好的买房选择,房价总体虽比HAMILTON贵,但整个环境非常的好,干净整洁。LUCIA上面发的BURLINGTON的那几栋靠近湖边的CONDO价格可是很贵的,有的甚至比HOUSE还要贵,管理费估计一个月都要4,5百以上。
Burlington沿着lakeshore那条林阴大道靠近湖边的房子,那可是我梦想中的房子啊。太漂亮了,环境一流,有的好像是一座小城堡,有私人车道进去,有私家码头,每一栋估计也要上几百万,甚至千万,有空去那拍些照片。]
[从Hamilton开车到Burlington只要15-20分钟左右,Burlington整个城市小巧、精美、别致,即使是downtow也是那样的干净、优雅、宁静,我一直想到温哥华,等下次来加到温看看,到底选择哪里。我现在已经很喜欢柏林顿了,再发点片片。]
[这是在HAMILTON著名的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这所大学称为加拿大的MIT。
图为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校园,校园还是挺漂亮的。~~~~]
[我觉得空气看上去很好啊
各位说的污染,是不是象国内一样的“污染”
比如它和国内的大城市比起来,你们感觉是差不多还是说比、国内好多了?]
[肯定比国内的大城市空气好多了。当然重工业地带会有污染,但加拿大的环保技术和监管还是很完善的,加上草地和绿化面积广,HAMILTON就有60,70多个公园。你从相片上的蓝天就可以看出,而且每天在电视上都可以看到城市每个区空气质量指数。只要不往靠近钢厂的地带住,可以选择ANCASTER,DUNDAS,MOUNTAIN 等区,那里的空气很好。]
[我们还没有孩子,所以这方面的信息了解少些。但听说HAMILTON有一间中学是全省数一数二的中学。
靠近MCMASTER大学有一间中学叫Westdale Secondary School,应该是一间不错的中学。另外DUNDAS那区那里的学校应该不错,那里是传统的富人和中产阶级区,而且靠近Mcmaster 大学。总的来说,ANCASTER, DUNDAS, MOUNTAIN 这些区的学校应该不错。有关HAMILTON中小学学校的信息,你可以在这个网址查:http://www.hwdsb.on.ca。
HAMILTON似乎没有移民接待站,因为这里的新移民相对少些。不过有一些人或学生放假回把房子短租出去。相关信息你可以去MCMASTER 大学的中国学生论坛:http://bbs.mcmaster.ca/cgi-bin/forums.cgi?forum=10 或者在HAMILTON的另一个中文论坛:http://162.ca/cgi-bin/lb5000/forums.cgi?forum=75上去找相关的信息,或者在上面发贴求租都可以。]
[http://bbs.mcmaster.ca/cgi-bin/forums.cgi?forum=10
这是麦大学生的主流论坛的租房版块
http://www.efforttrust.ca/apt-listings.html
这是hamilton比较大的一个物业公司,很多apt都是他家的。这个连接是hamilton的它家apt的信息.每个地址都可以点进去看具体的信息和照片,很适合找apt的人. 2bedroom 700多可以拿下的.
http://www.homestead.on.ca/hamilton/hamilton.htm
这个也ok的.
http://www.gscrentals.com
用hamilton来查找.
http://www.thespec.com
这是网络版本的hamilton spectator(当地报纸)
Classified-->Rentals->apt and homes. 也可以买份当天的报纸信息一般是比较新的]
[来hamilton三个多星期了,刚刚经历了找房子。这里找房子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才来了两天就找到了。downtown公寓的价位在580-800之间(1bedroom)。其中650左右的房子比较多。公寓里面的设施基本上都一样,除了厨房和卫生间设施齐全外,没有其他家具(有一到两个壁橱)。一般租金里面会涵盖供暖和水费,当然有些公寓也会包括电费和一个车位等等。总的来说,在这里650可以租到还不错的公寓了。
希望我的信息对你有用。]
[来hamilton三个多星期了,刚刚经历了找房子。这里找房子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才来了两天就找到了。downtown公寓的价位在580-800之间(1bedroom)。其中650左右的房子比较多。公寓里面的设施基本上都一样,除了厨房和卫生间设施齐全外,没有其他家具(有一到两个壁橱)。一般租金里面会涵盖供暖和水费,当然有些公寓也会包括电费和一个车位等等。总的来说,在这里650可以租到还不错的公寓了。
希望我的信息对你有用。]
[HAMILTON的华人超市基本上能瞒足日常中国人饮食的需要,有很多中国的调料。
如果你自己有车的话,一个月可以去一次MISSISSAGAU的大统华超市去购物,在那里你几乎可以买到你所想买的中国各类食品和蔬菜瓜果,东西还是很新鲜的。从HAMILTON开车到那里30分钟而已。
地址是:
715 Central Parkway West,
Mississauga, Ontario
L5B 4L1
网址:http://www.tnt-supermarket.com/main-c.php]
[我也帮回答一下hamilton的这些生活基本价格吧
房租 520-680$(1 bed room apt) 600-800$(2 bed room apt) 1200$左右(1 bed room condo)
水 租房基本都包水,不需另付
手机费 每个家庭和手机计划都不一样,但是2个人2部手机一个月大概要60-100$
网络+网络电视(cogeco) 60$ 加电话加20$/月
油价 小于1$/升,一辆车一个月要100$以上
保险 这里保险比多伦多便宜,不知道为什么,不过新移民大都得240$/月以上。
房子 好区域的40w,山上环境不算最好,但是还是可以的,和鹌鹑说的差不多30w,市区的极便宜13,14万就行了
食物 要是不经常下馆子,一个月我觉得800应该足够。
要想在hamilton获得买房子租房子信息,一定要从马路边的杂志桶里拿“免费”的杂志。上面全是租房买房的广告,很有用的。
高尔夫球场和俱乐部非常非常多…………………………]
[7月的hamilton天气是很热的,它的气温和多伦多差不多,不用带很厚的衣服。当地的衣服如果是名牌休闲款式,打折的时候比国内便宜,但是这里的衣服很土的,式样肯定没有国内的多。]
学习了,谢谢你~~ZT---安省中学最新排名,在此向作者aihomestay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安省中学排名揭晓港国际学校列第一
智库组织菲莎研究所(The Fraser Institute)继月前公布全安省小学排名榜后,昨再推出全省中学排名榜。位于香港的加拿大国际学校今次首度获评,即以10分满分的骄人成绩,与多伦 多市另一间同样得满分的St. Michael's Choir中学高踞榜首。而仅建校5年的Pierre Elliott Trudeau中学则取得9.8分佳绩,排第5位,势必成为华人聚居的万锦市新贵。
该校位于万锦市Bur Oak夹坚尼地路,属新发展地区,其校龄虽浅,但综观过去5年成绩则相当不俗。在今次评核中,更从上次的8.2分跃升至9.8分,排名更由过去5年(平均成绩)的12位上升至第5位。
其余的后起之秀还包括多伦多市的Lawrence Park中学(Avenue Rd.夹Lawrence Ave.),以及密西沙加市的Glenforest中学与Lorne Park中学。
多市Lawrence Park中学取得9分,较上次的7.4分,升幅达16个百分点,令排名由过去5年的第45位攀升至第17位。
至于密市2间新贵,其中Glenforest中学今次亦取得9.3分的佳绩,令排名由第45位跳升至第10位,值得注意的是该校过去5年成绩稳步上扬。若该校学生明年成绩保持同等的升幅,便有望荣登排名榜首位置。
菲莎研究所今次评核了省内70个教育局属下的725间中学,其中260间位于大多伦多地区。全省今次只有15间中学获得9分或以上,较上次的17间为少。
荷顿公校成绩最佳
今次评核中,全省平均积分为6.2分,在各教育局中以荷顿区公立教育局成绩最佳,取得7.73分;其次为约克区公校及天主教育教育局,分别有7.57分及7.37分;反而全省最大的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则只有4.95分,与杜兰区教育局同被列为成绩最差的教育局。
对于学生成绩强差人意,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发言人帕拉克(Melanie Parrack)亦承认,第9班的数学及语文读写能力测试成绩未如理想。但她强调,一些成绩向来较差的学校,在过去5年都正在进步,而该教育局有41%的毕业生都能升读大学,比全省的33%的平均数要高。
尽管多市公校教育局中学成绩欠理想,但市内仍不乏表现优秀的中学,例如St. Michael Choir中学,除了上次失手,在评核中只取得9.3分外,过去5年,年年皆有10分满分的佳绩,今次亦一雪前耻,重夺榜首位置。
另外,多市的Richview中学(Islington Ave.夹Eglinton Ave.)亦有进步,取得8.8分佳绩,排名第27位。
多间名校成绩大倒退
不过,有学校进步的同时,亦有退步。如万锦市的Unionville中学,上次排名第4位,今次成绩却倒退至十大不入。又如上次同样取得第4位的密市著名女校Holy Name of Mary,今次排名竟跌至第43位,得分更由上次的9.4分下降至8.5分。烈治文山市的Bayview中学与St. Therese of Lisieux亦略为倒退,前者今次只排第14位,后者则排第27位。
多市5中学竟得零分
至于全省最差的9间中学中,有5间位于多市,分别为Eastern Commerce、Sir Sandford Fleming、Nelson A Boylen、Sir Robert L Borden及Bendale;一间则来自宾顿市的North Peel。这数间中学均只得零分。
今次评分主要是根据各校第9班学生的数学及语文读写测试成绩为标准,作出评核。而报告作者之一的Peter Cowley特别提醒家长,当家长参考各校的评核结果时,必须以某校过去5年整体表现为鉴,而非单一重某一年的表现。
Rank School Name City Overall Rating
1 St Michael's Choir Toronto 10.0
1 St Michael Kemptville 10.0
1 Canadian Int'l School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0.0
1 Canadian School of India Bangalore 10.0
5 Pierre Elliott Trudeau Markham 9.8
6 Cardinal Carter Academy for the Arts Toronto 9.6
7 London Central London 9.5
7 Marie-Rivier Kingston 9.5
9 L'Escale Rockland 9.4
10 Glenforest Mississauga 9.3
10 Jeunes sans frontières Brampton 9.3
12 Lisgar Ottawa 9.2
12 Aldershot Burlington 9.2
14 St Augustine Markham 9.1
14 Bayview Richmond Hill 9.1
14 St Robert Thornhill 9.1
17 Unionville Unionville 9.0
17 Lawrence Park Toronto 9.0
17 Chesley Chesley 9.0
20 Oakville Trafalgar Oakville 8.9
20 Marymount Sudbury 8.9
20 Brockville Brockville 8.9
20 Lorne Park Mississauga 8.9
20 Algonquin North Bay 8.9
20 Abbey Park Oakville 8.9
20 Renaissance Timmins 8.9
27 St Therese of Lisieux Richmond Hill 8.8
27 North Toronto Toronto 8.8
27 Richview Toronto 8.8
27 Elmira Elmira 8.8
收藏。谢谢~~热心的卖房中介朋友推荐了以下几个他认为较好的多伦多私立学校:
upper canada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5,250-$47,070
bishop strachan schoo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500-$42,675
toronto french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9,744-$24,627
branksome hal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140-$24,840
crescent school 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3,750
bayview glen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3,600-$18,720
havergal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1,890-$43,780
york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8,100-$21,700
收藏!ZT----
去年我第一次报税就是按照从网上发现的该文自己报的,我想对其他新移民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年年初,加拿大人都要忙着作一件重要的事,报税。
过了元旦,从自己工作的公司,有存款的银行,纷纷寄来反映你上一年收入的T4表。假设李先生去年在A公司工作,又在B公司兼职,C银行有两千元定期存款,从政府领到上学的贷款D,还有孩子的牛奶金。这些是李先生去年的全部收入。牛奶金免税,ABCD四项收入是需要交税的,或早或迟,你会收到这四处寄来的T4表,如果地址变了一定要及时通知所有留有你的地址的公司或机构。如果没有收到T4表,一定要与他们联系索要。
即使你上一年没有收入,也一定要报税。原因有三:一,增加了退税额;二,你在加拿大的纪录;三,每个公民和移民的义务。
二月底,在邮局可以拿到报税用的表。一本是报税表,另一本是报税指南。税表这一本里,所有表格都一式两份,一份交国税局,另一份自己留底。去年交过税的,今年的税表直接寄到家里。
税表由主表和许多辅表构成。主表(T1 GENERAL 1999)共有4页,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身份(Identification)。姓名,住址,SIN(社会保险号)号,生日,婚姻状况,配偶的SIN号码。新移民到达加拿大的日期,是否申请GST退税,是否有海外资产等。
第二部分,总收入(Total income)。包括职业收入,退休金,利息,出租房子,工伤补贴(Worker?s compensation benefits)等一切收入。
第三部分,净收入(Net income)。你的钱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免征所得税。 比如退休金储蓄RRSP,工会费,托儿费,投资损失,搬家费等。总收入减去上述费用得出净收入。
第四部分,需交税的收入(Taxable income)。净收入减去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
第五部分,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每人每年收入6,794元免税,配偶收入低于6,794元,可以把免税额度转过来,最多转5,718元;海外配偶及残障子女的抚养费;加拿大退休金扣款(CPP,Canadian Pension Plan),就业保险(EI,Employment Insurance),靠你抚养,同居的亲属,可以是祖父母,父母,叔表兄弟等;残障亲属抚养费;学生贷款利息;学费;子女的学费;部分药费;慈善捐款等。
第六部分,退税或补交(Refund or Balance owing)。由辅表1(Schedule 1)算出应交的联邦税,减去政治捐款及做生意投资的免税部分,加上由省税辅表算出的省税,得出应交税款总额(Total payable)。
应交税款总额减去发工资时已经由公司代扣的税,如果是负数,就是退税额,如果是正数,就是你应当补交的税款。
第七部分,你的开户银行账号,退税款将直接打入你的户头。纳税人签字。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张先生一家三口于1999年6月1 日到达加拿大,7月1 日到12月31日打工。夫人上免费英语课,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自己不交费,七岁以下孩子每月有168元牛奶金收入。房租650元/月。
张先生工资7元/小时(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约合14,300元/年),工作时间40小时/周。张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7,308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219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85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
我们现在来帮张先生一家报税。
在T1表的第二部分101行(Employment income)填入收入7,308.00,没有其他收入,150行(total income)总收入填7,308.00。
没有退休金储蓄,托儿费,等免税部分花费,T1表的第三部分236行(net income)填7,308.00。
没有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第四部分260行(taxable income)填7,308.00。
第五部分张先生1999年在加拿大7个月,计214天,300行基本免税额为214/ 365* 6,794 = 3,983.33;
夫人没有收入,将夫人的基本免税额转过来,303行为214/ 365 *5718 = 3,352.47;
净收入,236行,在6794至19794之间时,需要填辅表13(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填表,计算得出辅表13的第14行为293,填入主表307行。
308行填CPP供款133.28;
312行填就业保险185.00;
无其他花费,335行填3,983.33 + 3,352.47 + 293 + 133.28 + 185.00 = 7,947.23;
335行乘17% = 1351.03填入338行;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1,351.03。
第六部分,计算总的税款。
由辅表1(Schedule 1)计算应交的联邦税。联邦税按收入分三段征收。第一段收入在29,590之内,第二段收入在29,590至59180,第三段收入在59,180以上。税率分别是17%,26% 和29%。
蓝色的联邦税表(Federal Tax Calculation)辅表1(Schedule 1)第一行填入需交税的收入,T1表的260行,张先生是7,308.00。张先生年薪合14,600元,不到29,590,所以在第一部分第一栏(Part 1, Section 1),第一行7,308.00乘17%得到1,242.36,填入第二、十三行。T1表350行免税额度1,315.77填入第十四行。7,308.00 - 1,315.77是负数,在第十五、二十五行填0,张先生要交的联邦税为零。将零填入T1主表的419行。回到主表第六部分。辅表1的第十五行0,填入主表406行。
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T1C,将辅表1第十五行的0填入第一行,最后计算出省税为零。填入主表428行。
回到主表。需交税额(Total payable)为零,填入435行。
437行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85.72
到粉红色的省税退税表(Ontario Tax Credits),将主表236行净收入7,308.00填入第一行,夫人收入为零,7,308.00填入第三行。张先生一家人的房租是650元/月,650 x 7 x 20% = 910.00,填入第四行,无其他花费,得到第七行,填910.00。住房补贴不超过250元,第八行填入250,第七行乘10%,得91填入第九行。第八九行相加得341,填入第十行。这是最后的住房补贴额。
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销售税退税额250,填入第十四行。住房补贴加销售税退税,591填入第十五行。
第三行7,308减4,000乘2%得66.16填入第十六行。第十五行减第十六行得524.84,填入第十八行。这是省税的退税额。回填主表479行。
437行代扣的所得税加省税的退税额1,168.00 + 85.73 + 524.84 = 1,778.56 填482行,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435行需交税额减482行总退税额得 -1,778.56填入484行,退税额为1,778.56。
张先生去年年薪约合一万四千元,工作7个月,收入为7,308 - 219 - 185 - 1,168 + 1,778(退税) + 168(牛奶金) x 6 = 8,521,按有收入的六个月平均1,420元/月。
张夫人没有收入,在她的主表第一部分销售税退税申请(Goods and services tax / Harmonized tax (GST/HST) credit application)一栏画勾, 她每季度可以收到125.75元退税款。孩子下一年的牛奶金是182元/月。
再看赵先生,也是一家三口,于1998年来加拿大,找到技师的工作,年薪四万元,约合19.16元/小时。夫人上中专College学计算机,学费2,000元,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交费240元/月,根据前一年报税的结果,尽管孩子也在七岁以下,每月牛奶金收入70元。房租800元/月。
赵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4,0000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1,200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000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6,400
44 工会费(Union Deducted)606
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先生一家报税的情况:
150行总收入(Total income) 40,000
212行 工会费(Annual union) 606
214行 托儿费(Child care expenses) 2,880
236行 净收入(Net income) 36,514
260行 征税收入(Taxable income) 36,514
300行 基本免税额(Basic personal amount) 6,794
303行 配偶基本免税额(Spousal amount) 5,718
307行 (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 61.48
308行 CPP供款 1186.50
312行 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premiums)994.50
326 行 配偶转来的费用(Amounts transferred from your spouse) 3,600 (由辅表11计算得出)
335 行 18,354.48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3,120.26
406行 联邦税3,709.98 (由辅表1计算得出)
420行 实交联邦税(Net federal tax)3,709.98
428行 省税(Provincial Tax) 1,465.44 (由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计算得出)
435行 总税额(Total payable) 5,175.42
437行 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 6,4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13.50
450行 EI供款 (EI overpayment)5.50
479行 省税退税(Provincial tax credits) 0
482行 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 6,419
484行 退税(Refund) 1,243.58
赵先生一年的收入是:40,000 - 1,200 - 1,000 - 6,400 - 606 + 1,243.58 + 70 x 12 = 32,892,按12个月平均 2,741元/月。下一年,赵先生孩子的牛奶金是82元/月、没有GST退税。
赵先生每月支付托儿费240元,与张先生相比,工资比19:7≈2.7,实际可比收入是2500:1400≈1.7。
报税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尽管我用报税软件验证过,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肯定有很多错误,恳请专家指正。本文提及的表格及填写方法可能有误,以http://www.ccra-adrc.gc.ca/menu/Eme...蠛9丶八拔褡苁?/a>(Canada Customs and Revenue Agency)的网址:http://www.ccra-adrc.gc.ca/menu-e.html
上面的例子,至少给大家一个概念,看上去工资相差比较大的,实际收入相差并不大;工资相同的,不同家庭情况,实际收入也会有所差别。加拿大社会在税收、福利方面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吧。
加拿大的工资单上,收入只有一项,其余都是扣款:所得税、就业保险、加拿大退休金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福利的一部分。
对于新移民来说,往往最先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就是免费的英语课程,还有免费医疗制度,即使在健康卡还没有生效的头三个月生孩子,甚至外国人,所有费用全免,孩子入托补贴, 13年小学、中学免费教育,免费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的各项服务,新移民成人上中专College,有至少1000元补贴,无论中专、大学还是业余成人教育,都有各种名目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奖学金,单身母亲,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用工作,全靠政府津贴就可以生活,不幸去世,政府支付丧葬费,等等等等……
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人,有就业保险,还有免费的就业培训,或者你想学什么,可以从政府得到几千元学费补贴。http://www.hrdc-drhc.gc.ca/insur/claimant/200017.shtml
对于老年人,哪怕一生从未工作过,也保证每月有800-900元的生活费,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人,政府提供电动轮椅,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承载这种轮椅车,部分普通公共汽车也可以承载这种轮椅车,这样,老年人出门就很方便,可以自己去买菜,会友。老年保障及加拿大退休金(Old Age Security & Canada Pension Plan)网址:http://www.hrdc-drhc.gc.ca/isp/common/home.shtml
加拿大移民部最近打算修改移民法,为了让普通技术工人也有机会移民加拿大。现在大约10个人供养一个老人的退休金,10年后,大部分二战后婴儿潮(Baby Bomb)出生的人都退休了,社会急需补充大量劳动人口,以维持各项福利制度。
上面谈到的福利,都是国家提供的。比如免费医疗制度,只提供看病的费用,如果住院,只能住四到六人一间的大病房,不包括药费和牙医费。公费医疗也有很大弊病,看病轮候时间过长,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比如癌症病人化疗的等候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一般的手术等候时间也要论月等,看急诊,往往等候好几个小时。我来加拿大唯一一次去大医院看病,是耳朵痛。恰逢周末,只好去大医院看急诊,等了三个小时,才轮到给我看,五分钟就开了处方,医院却没有药房,要自己到外面买。而药房周末也不都上班,还得到处找药房。前年有个老太太在急诊室外的走廊等了四个小时,居然没有人管,老太太等不及了,撒手西去。今年冬天,一个华裔青年急诊,救护车本来可以把他送到就近只需4分钟车程的医院,但因为政府消减开支,医院不接待急诊病人,救护车只得将他送往20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医院。可怜这个青年终告不治。
找到正式工作的人,在国家提供的福利之外,还有公司的福利。
前面我们看了赵先生报税的情况,算出他月均收入1741元,那末他实际每月拿到手的钱是多少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工资单:
工资:工作时间: 80 小时 单位时间工资: 19.157 共计: 1532.56
所得税: 230.16 加拿大退休金: 54.39 就业保险:36.81
伤残保险: 18.41 牙医保险: 10.73 生命保险: 12.12
OST生命保险: 1.95 公司退休金:78.36 工会费:27.88
扣款合计: 481.54
实发: 1051.02
两周1532元工资,七扣八扣发到手里只剩下1051元。如果自己选择买了其他保险,又去掉一、二十块。不管工资多少钱,实际发到手里的差不多都是这个数。
加拿大广播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每年12天公共假日,8年内工龄的职工,每年15天年度假,25年工龄有30天年度假,15天病假,1天公司活动。搬家、结婚、丧葬等特批的1至数天特别假,公司团体保险,公司退休金等。
公司提供的免费全家健康保险,全部报销的费用:半私人病房(两个人)。单身职工每年自负(Deductible)25元,全家无论人数,自负75元。然后,可以享受免费项目有:全部处方药费;每天另加12元的半私人病房;康复期住院,每年120天;外地治疗费;私人护士;救护车;救护直升机;助听器及配眼镜(两年一副眼镜,可报240元);糖尿病药品及设备;酒精及毒品依赖治疗;心理治疗。
一般感冒、退烧药,维生素是非处方药,自己就可以买。绝大多数药品必须由医生开处方,药剂师才卖。每剂药付药剂师8-10元费用。一次游泳后,我眼睛不适,医生开了两剂药,有一小瓶5毫升眼药,2.5元,另一管软膏7.32元,实收2.5 + 10.49 + 7.32 + 10.49 = 30.8元。感冒,开了20几片抗生素,还有一点什么药,60多元。如果没有保险,可真吃不起药。刚来的人没有工作,自己也没有买药费保险,一般到唐人街买中药吃。因为中医、中药没有相应立法,不在政府的医疗系统之内,中医师开诊无需执照,买中药无需处方,当然就不在政府的免费医疗保险之内,看病需要自己付费,中药也不在药费保险之内,也要自己付药费。医生和药店的生意自然很有限。
牙医保险,要扣工资的0.7%,包括:检查、诊断、预防性治疗、较小的治疗(如填充)报90%,假牙、过桥、牙套,报50%,矫形,一生一次,报50%。总费用每年1000元。
__________________
好文章,值得一看,而且要推荐孩子看。(转) 毕业之际谈我的大学:滑铁卢大学
我是上期刚从滑铁卢毕业的数学院学生。在毕业之际,我想谈谈我上的这个大学。我并不打算写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关滑铁卢的介绍,我只想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说一些只有我们本校学生才会有的感受。
我认为,对于学生们而言,这种性质的述说比一切外校人的评论和大学排名榜更有意义。
首先说说大学综合排名的问题。综合排名这个东西是很无聊的,学校关注综合排名是出于宣传的目的,其实是利益驱使。因为排名高的学校容易获得资助,容易获得生源。对于单个的学生而言,你本专业的地位远远重过你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假如你是MIT学中文的,没错,MIT好啊,第一流啊,可对你的院系在中文研究领域里算哪根葱啊?MIT综合排名哪怕全世界第一又关你屁事?专业领域里谁也不尿你又有什么用?所以你们学校的本专业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大学固然好,但并不等于技术类大学就不行。这就好比军队,有的是集团军,编制庞大种类齐全,但未必每个兵种都好;有的象特种兵,专而精,也许不完善,但总有一两支拳头部队、一两项看家本领。硬要比较谁比谁好是可笑而幼稚的,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种性质的军队。在合适的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拿滑铁卢来说,滑铁卢一般不被当作综合性大学来看待。由于没有医学院法学院什么的所以无法与多伦多大学这样的学校拼综合实力,也没有那个必要。滑铁卢的长项在于数学院,主要包括Accounting, Actuarial Science, Applied Math, Computer Science, Cobinatorics & Optimization, Math Business, Pure Math, Satistics等几个系。以本科教育而论,无论是什么学校都不能在以上领域拍胸脯保证我一定比滑铁卢强。这就够了。比如你是学电脑的,滑铁卢电脑名满天下,IT业界人人首肯就可以了,就足以为你的IT前途打下良好基础了,滑铁卢没有法学院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行外人士知不知道滑铁卢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吗?名声是假的,事业和事业带来的财富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说滑铁卢Arts不强,对啊,一点儿没错,可你要想学Arts干吗来这儿啊?没谁逼着你上滑铁卢,对不对?多伦多大学的Arts很棒,你可以去那儿读呀?如果你没有能力进更好的Arts院系,或者因为选择失误而不得不来滑铁卢,那么对不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滑铁卢在数学与工程界的名气也帮不了你。需要说明的是,滑铁卢工程院的学生在素质和成就上胜过数学院的学生。当初招生的时候工程院的要求就高很多。可是滑铁卢的数学太有特色了,所以名气响一些。世界上把数学单独设成院,颁发数学学士学位的学校据我所知只有三所而已,而美洲大陆上仅滑铁卢一家。
然而滑铁卢大学真正的王牌不是任何院系,是他的Co-op系统。那些连篇累牍讨论排名高低的人,还有那些眼光只盯在论文数量上的人,都是些秀才,他们的讨论对于即将展开职业生涯的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你把自己定位在科研领域。Co-op简单的说就是半工半读吧。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上8个学期课工作6个学期。一年3个学期每个学期将近4个月,没有寒暑假(你可以给自己放假,休息个把学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一年到头连轴转,顺利的话4年零8个月本科毕业。工作由学校组织Employer来招工,能不能找到工看你自己的本事。不过你要是有两个学期没有工作,你的Co-op资格就完蛋啦,学校会把你赶出这个系统的。工作必须与本专业相关,你学工程的去刷盘子可不算的。每个学期工作结束后都要准备一份报告,报告在学校或者教授那儿通不过也不能拿学分的。一个Co-op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个经验远远胜过你在一家公司干两年。因为多数学生在6个工作学期(部分专业为4个学期)里会选择4到6个不同的职位,从而适应和体验4到6份不同的工作,收获不是固守一份工作可比的。虽然专心与一份工作可以让你更加深入,但在本科阶段,广阔的视野与多样的尝试显然更为重要。除非你认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眼前的这家公司,否则死盯住一个职位连干6个学期是没有出息的做法,是没有胆量尝试改变的表现。Co-op工作是全职工作,一天8个小时,一星期5天。你可以用赚的工资补贴学费生活费。我的工资只能算学生里的平均数,也有20多块一小时,安排的好的话足够你搞定上学开销的。我在进大学后就再也没从爸妈那儿拿过一分钱,全靠自己赚钱完成本科学业,这是我迄今为止最自豪的两件事之一。
Co-op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众多。一是眼界,眼界对于事业的成败是决定性的,这个道理已经被一再地证明,请众多象牙塔里的学生哥不要再忽视这一点了;二是思考,有了眼界又有了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术知识才可以做实用意义上的思考。Co-op对我的意义在于:总算弄明白了我适合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能干出什么前途。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具备对职业生涯的深度思考与可行的规划是罕见而且可贵的。而这在Co-op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三是人脉,你从前的老板、同事都是你未来职场可用的Network。别的不说,一封推荐信,一个内部推荐绝对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四是经验,找工、面试、升迁、办公室政治,哪样不要经验?虽然两年的Co-op还远远不足,可比起一般的本科生来讲就强太多太多了;五是适应能力,一个公司雇你一个学期,总共4个月的时间,你要花3个半月适应谁还雇你啊?通常我是上班3到5天后就开始和其他员工承担相同的业务,不懂的边做边学,反正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理解工作的内容与环境。而且你可以在两年里适应6次!如果你毕业后再这么两年适应6次,看以后谁还敢雇你?这种适应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会带给你巨大的回报。你问我为什么这么说?你问达尔文去吧;六是债务减少,工资可以大量补贴学费与生活费。看看那些毕业后花几年甚至十多年辛苦还贷款的兄弟们你就明白这一条的意义了;七是生活能力,每个学期找一次工作,找到工作多半还要搬家,近的往多伦多、魁北克搬,中等的往美国和温哥华搬,远的还有往日本、欧洲、中国搬的。工作做完了再搬回来。很多学生害怕的找工作、找房子、搬家对我们而言是基本功,每个学期玩儿一到两次,生活能力当然强很多。
滑铁卢目前在校的Co-op学生估计在5000人以上吧,包括工程院全院与多数数学院学生,其他院系相对少一些。可以想象当这些学生毕业后杀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他们占据了多大的优势。当他们与同年毕业的普通学生竞争的时候,总体看来基本就是一群人精和没长大的孩子们在比拼。这种Co-op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之前先一步走向成熟与冷静,准备好了以后再真正踏上舞台,在这之前,你可以彩排多次。也就是说这种教育一旦错过就终生不可弥补。滑铁卢的学生素质主要来源与此,生源好还在其次。任何学校想要建立这个系统都必须付出巨大而艰苦的努力。滑铁卢作为Co-op的首创者,在全球拥有接近3000家雇用我们在校生的Employer,这样的规模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用50年的时间辛苦努力得来的,是我们的学生用50年的时间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放心把一个学生和其他员工一样使用吗?不经过长期检验,你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在校的学生吗?可是你看,连国防、核电、军队研究所这样的要害部门也愿意雇用我们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参与项目开发,这种信任与名誉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立的,那是几代人的出色表现赢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Co-op好,可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把Co-op做得和滑铁卢一样成功的原因。现在有些大学开始认识到Co-op的优势,他们做的也很努力也很出色,不过还需要时间建立品牌。
所以滑铁卢的本科教育质量根本不是什么综合排名或者学术论文可以决定的。在这些东西上硬钻牛角尖,以本科生的实际需求看,非常无聊、非常幼稚。我个人不认为滑铁卢是什么世界名校,但他的Co-op毕业生的素质相比名校毕业生只高不低,在数学与工程领域更加突出。很多人奇怪这个学校那么多人称赞,可用传统的评价标准看他并不怎么样,原因就在于Co-op。我可以这么说,滑铁卢之所以是滑铁卢就因为他的Co-op。没有了这个,滑铁卢只能说是优秀的理工科大学,但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与绝对的优势。所以我时常奉劝想要考滑铁卢的高中生:如果你不想做Co-op,就不一定非选滑铁卢。
关于滑铁卢的校风,我压根儿没听过还有校训这一说。什么“严、勤、实、活”之类的屁话在这里没听讲过。我对滑铁卢校风的总结是“务实”。非常现实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是这个样子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规划,你做的好大家夸一声,,然后继续干自己的事情。你要做衰了,大家表示一下遗憾,你要还继续衰着,也就没人理会你了,你就完蛋了。你要是个书呆子,爱当电脑狂人,那就去吧,祝你好运,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嘲笑你一下,拿你解个闷,然后就忙我自己的事业去了。这里没有主义之争,没有激烈的哲学思辩,这儿就是一伙为自己的将来不停打算不懈努力的人,是一群把读书当作过日子的人,非常非常的现实。我接触过的所有大学生里只有滑铁卢学生的精神状态最接近现实世界里的人,或者说,最不象学生。这种精神状态和Co-op有重大关系。它的优点体现在成熟、体现在积极的职业准备、体现在创业的热情、体现在踏实的作风。而他的缺点在于缺乏人文的内涵,有的时候甚至现实到冷漠。
关于这两天热炒的ACM竞赛,滑铁卢的学生们不会明白这有什么好炒作的。滑铁卢是ACM的老主顾了,成绩从来就很棒。我记得至少在1994年与1999年拿过冠军,后来有没有拿冠军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进了大学后就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周围也没人关心。每次滑铁卢在ACM得奖我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我自己在电脑系呆到三年级才转专业,可我从没听说过有什么ACM校内选拔赛之类的东西。每年都得奖,前三前五跟玩似的,可都谁得奖了,我们系里没人打听,还是从学校报纸上看到的名字,具体是谁不晓得,谁耐烦打听这种三八事情?得奖的也没听讲有谁到处招摇的,因为在大家看来,ACM奖项不过是滑铁卢学生众多荣誉的一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ACM对于个人的现实意义无非是下一次找工作更有竞争力,可竞争力的加强有多种方式,何况编程不过就是份IT苦工罢了。对于没得奖的多数学生而言,更加没有价值。雇主要看的是我的经验与技能,以此决定我的地位与报酬,与那几个得奖的人有什么关系?ACM的名次对我们多数人而言就是偶尔碰上有人聊到ACM的时候,可以地说一句:“我的大学在这个竞赛里成绩很好。”吹嘘一番,洋洋得意一下。对我个人的素质培养与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与坏处。我认为这是滑铁卢校风的体现。
有趣的是很多Co-op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并不认为ACM有多大的价值。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问大伙关于上海交大拿ACM冠军的看法。有人说:“将来都是一群去美国留学然后打IT工的Cheap Labour。”这个话说的有点尖刻,但我们的共识是:编程序就是苦工,而且会越来越苦,属于蓝领职位,如果是单纯为了钱就不必了。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可比较明确的是职业发展必须符合个人的条件,会编程充其量只能说你多了一项工具,编程水平的提高对于IT产业的发展也只是有帮助而已,离现代化的IT产业还有重大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严格的说不是高科技发达,只是软件发达而已。炒作出那么大动静是误导学生误导社会,是中国媒体的傻B行为。我对于这位兄弟的话有另一番意见:“只怕将来他们留学去美国之后连Cheap Labour都没的做,都外包到中国和印度去了。”这个话,一半算是开玩笑吧。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滑铁卢的小留学生们说两句话。我认为他们都是好样的。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交朋友,我比较亲近的中国小留学生至少有五、六十个。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中99%都是优秀的人才,出色的学生,值得交往的朋友。”你去看看我们数学院里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平均分靠近和超过90%的那些牛人,有几个不是中国大陆来的小留学生?我只见过三个平均分过95的牛人,全是我们的小留学生。95分在滑铁卢是什么概念?我来告诉你:滑铁卢数学院聚集了全加拿大最好的数学苗子。可是在我入大学的时候,这些顶尖的数学苗子们平均毕业率只有一半,四年级课程的考试75分就能拿全班第一。四年下来,四五十门课平均超过95分是什么概念,您自个儿掂量吧。坦白地说,留学生们读书比我们这些本地学生要刻苦,成绩也更好。为什么?他们一个学期的学费将近9000加元,差不多是我们的三倍,法律还不允许他们打工挣钱,全靠家里提供,而且还是父母在国内拼命工作把人民币换成加元!谁他妈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努力读书,丫儿就是一杂种!读的好不好要看天分和方法,好不好好读就看你有没有良心了。有良心好好读书的人,人品也不会太离谱的。
滑铁卢的学生被加拿大各行各业投票选为“明日的领袖”。我对此持保留意见。滑铁卢未来的声望也许要靠一群特殊的学生来维护。这些人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混混”。混在滑铁卢是一门学问。混混们成绩都不高,马马虎虎一般话,基本大概勉强行。课基本是翘,作业基本是抄,考试基本靠突击,最牛的不毕业就跑。这些人以他们的智慧绝对可以把分数搞得惊世骇俗,引来无数惊叹。可他们不屑于此。他们有自己的哲学: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书本知识变成习题和考试,大学教育在于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书本知识只是个基本要求,能毕业就是了,学生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自己的能力,并不一定要以学校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学校设置的毕业标准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混混们通常善于交际,善于领导,善于组织,善于结交朋友,善于谈判,善于分析判断,善于打破常规,善于放眼未来,善于纵观全局,善于总结他人,善于检讨自己,就是不善于考高分。不过关于分数,这些人也有一绝:善于在不得不读书的时候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且达到标准。没达到标准的全被淘汰了,留下来的混混们才是真正的人才,而且都是大材。据说网易的丁磊就属于这号学生。所以我更加欣赏这些人。学校里教的东西有多少是你将来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的?有哪门课能证明差二十分这个人的职业就没发展希望了呢?绝大多数情况下,课上的东西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密切的,领略到基本思路具有自学的能力就好了。因为Co-op的原因,滑铁卢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发现得更早、更多,所以混混们就更多。混混们的业余时间通常花在学生组织上,因为这些地方练人。关于这个我的体会特别深,收获也特别大,但我不打算多说,因为不管我怎么说,自己不去做是不会理解的。需要说明的是那种不好好读书只顾打游戏的不在我说的混混之列。
我们的小留学生们应该适当地加强自己在学生社团里的活动,滑铁卢上百个学生社团,值得你们贡献与学习的有很多。分数高并不等于能力高,更不等于学到了精髓。你要只想学那些公式,何必出国留学呢?那些东西国内大学也教的嘛!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恕我说句冒犯的话,总体来看,你们的英语水平实在太差太差了。固然有个别好的,但总的来说实在不像话。打个电话都不敢还要人代劳,这不是个别现象吧?一听说作演讲就紧张得出汗,这不是我胡诌的吧?成天打听那门副课语言要求高,能躲则躲,这不能算有出息吧?你们这个样子哪怕平均分100也不能给你们带来好的职业生涯。学校专门为语言不好的新生设立了辅导课程,简称ELAS。这个课程让你在一个学期里专攻英语,专人辅导,手把手地教。口语课的作业录在磁带上,老师听了以后照着原稿给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标出发音和语气的错误,发下来后还让你订正了再交上去,直到过关。演讲课教你怎么连读、怎么弱读、怎么强调、怎么使用肢体语言,抠细节抠到每个音节、每个动作。除此之外还教你们写论文、课堂速记、民间俚语、文史背景知识。这么好的课程,只要多花一个学期就能完成,你们怎么就一口咬定是骗你们的钱?怎么就混个及格呢?你们可以把数学考到100分,却不愿意在最要害最关键的地方下功夫,怎么这么糊涂呢?你们不学语言出国干什么呀?你们知不知道这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实用最细致的英语教育课程,你们从此以后再也不会遇上其他的人这样努力提高你们的英语了。我也是从前ELAS的学生,4个月的课程让我的英语脱胎换骨,最重要的是突破了瓶颈,赢来好大的提高空间。我可以说我在滑铁卢学过的最有价值的课程就是ELAS,我将为此终生受益匪浅,而你们,很遗憾,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想方设法加强语言能力,也希望后面的师弟师妹们看了这篇文章能吸取教训。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也许是滑铁卢的学生们最不想听的,也许这是网上对于滑铁卢最严厉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外路人故作专业地胡说八道要强得多。
第一,滑铁卢没有精神。务实不是精神,是人面对现实世界的自然反映。过分现实的人通常是冷漠自私的小人。滑铁卢的学生们不算冷漠自私,可有些冷淡。伟大领袖他老人家有句话“人是要有些精神的”。人文内涵的缺乏使得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更象是谋生者或者逐利者,不停地为利益所驱策,眼光短浅,循规蹈矩,不具备开创世界的勇气与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明日领袖”这些话持保留意见的原因。比尔盖茨说滑铁卢是他最中意的学校,他最喜欢滑铁卢的毕业生。在为这句话欢欣鼓舞之前,我必须提醒你们,说这句话的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什么IT界的泰斗,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家。知道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吗?我要是资本家我也喜欢没有思想只认利益能苦干肯拼命又循规蹈矩的苦力!滑铁卢的名气很响,但是在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之前,我不认为他是个名校。
也许你要问我,人文涵养与技术专业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滑铁卢众多学生的误区。没有精神内涵你就是一个机器,只配给别人当枪使,还是一把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枪。CIA在调查美国科学家为什么在武器研发上总是落后于苏联科学家的时候作出一个结论:双方在各方面都极为接近,包括技术基础与政府支持等等,唯一重大的差别在于苏联科学家们在古典音乐上造诣非常高,而美国科学家通常只听些个流行摇滚。CIA认为这是原因所在。滑铁卢的学生们应该仔细体会一下。
第二,走向迷茫。滑铁卢究竟是技术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这个问题这些年在领导层一直摇摆不定。所以走出来的路扭扭捏捏浑浑噩噩,很难从这些年滑铁卢的建设里看出清晰的发展思路。似乎是想搞成综合性大学,可又把资源主要配置在数学与工程。今天说要保持数学的优势,明天要打算让工程院独步天下,过些日子被综合排名一刺激又觉得要搞好Arts,还要建立自己的MBA学院和医学专业。发展的路上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好像一个色鬼来到女儿国,看看这个也想追,瞧瞧那个也想泡,魂不守舍头晕目眩。这个样子是搞不出好结果的,和中国那些疯狂并校的理工科大学犯的是同一个傻B毛病。
这些年搞扩招。好,我同意,大学应该尽可能地搞平民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不是培养个别几个精英就成了的。可你扩招之后该有相应的策略吧?从前课程难度过高,因为那是为少数精英设计的课程。现在学生中精英还在,可毕竟平均素质下降了,还用过去的教学方法,你想让毕业率掉到30%啊?这样以后谁来啊?放松难度吧,又怕毕业生素质下降。既要扩招,素质必然下降,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有胆扩招多收钱,没胆承担必然的后果,实在是很没出息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大院系表现得象个娘儿们一样犹犹豫豫,最后糊弄出一个保持难度大家加分的办法。考砸了就大家一起加分,好像这样就又能保持难度又能维持毕业率了。掩耳盗铃不知到底想骗谁。
第三,狂傲与唯技术论。骄傲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团体所骄傲。狂傲是不能接受的。举个例子:2002年还是2003年的CUTC(Canadian Undergrad Technology Conference),我们的学生参加一个讲座。因为是高科技讲座,所以现场滑铁卢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开始之前滑铁卢的学生高喊Waterloo为自己的母校扬威。可当会场里唯一的三个Western Ontario的学校高喊他们母校名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利用人数优势大喊“Sucks”!这就过了!大街上流氓打架还给人留面子呢,你们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生比小痞子还不如。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滑铁卢的学生在专业领域里的狂妄。仅此一点我就断定这些人没有出息,都是些没有容人之量的井底之蛙。这件事背后的根源是滑铁卢学生里由来以久的唯技术论。老是以为只要我的技术出色就可以包打天下,就可以横着走,就可以颐指气使,尤其是白人学生和我们本地的中国学生。这种短浅的见识是将来失败的伏笔。我还是觉得混混们才是滑铁卢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可是多数混混们和我一样并不十分认同滑铁卢的作风。
第四,对于政治与社会的漠视。滑铁卢的学生们不关心政治与社会是出了名的。比如说学费,年年涨。我进大学的时候电脑系5门课要$2600,现在呢?奔$3600去了吧?更别说那些留学生的学费了,他们的涨幅可是从$6000到$9000啊!可我们的学生们除了背后嘀咕之外有过任何抗争行动吗?多伦多大学的TA可以为了学费涨价而罢工,并且赢得了胜利。而我们的学生会在干什么?有谁出面组织过抗议?为什么没有?我们的学生会主席虽然是选的,可他的工资是学校发的!所以面对高涨的学费学生会象阳萎一样闷不作声。当面不敢抗争,背后窝窝囊囊地抱怨,这就是一群非常现实的人聚在一起时的典型镜头,没种!
你也许会说:“MIT也是理工科大学,他们从政的也不多,他们不一样名满天下吗?”你知道MIT和滑铁卢最大的差别吗?MIT是私立学校,而我们是公立学校。知道什么叫公立学校吗?就是说你是靠政府赏饭给你吃的。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言人会是什么下场,你们自己想吧。工人们要组织工会是为什么?忽视政治与社会的力量必然会给滑铁卢的学生们带来苦果。而且,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我不明白社会为什么要供养这样的大学。
总的说来,我觉得滑铁卢现在处在转型期。他目前既不在下降也不在上升,是爬上一定高峰后走的短暂平路。至于以后是上升还是下降,就看他现在怎么走。目前的步伐很乱也很慢。滑铁卢必须尽快找出一条保持传统又能添加新活力的路子。Co-op是灵魂,千万不可忽视。
最后我想说,刚刚讲的这些缺点肯定不是滑铁卢所独有,差不多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是用滑铁卢务实的眼光看,其他学校有什么毛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我们无关。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机构应该把眼睛盯在自己的缺点上,少去八卦别人的短处.
收藏了,谢谢!ZT----好文共欣赏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the Macintosh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本贴引用了唐人Jason的部分观点,一条解决困惑的办法,可以试试。
加拿大有税务居民或非税务居民,绿卡不等于税务居民,这点以前有很多论述。问题是夫妻一方不在加拿大常住,飞来飞去,工作还在中国,如何避免飞人成为加拿大税务居民?
除了枫叶卡之外,飞人最好不要领其他卡,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健康卡、SIN卡等等,当然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领。也不要在加拿大住超过183天/每年,目的是使飞人与加拿大的居住联系减到最低。这是加拿大税务局提供的(居住状态判断表)
http://www.cra-arc.gc.ca/E/pbg/tf/nr74/nr74-04e.pdf 登陆之后,填好后寄给税务局,他们会给您回复,叫他们判断飞人是...这个家! 说的对吗?给我加点分,谢谢了![/quote] 学习了,看来你蛮专业的,谢谢啦!
好好学习!这个观点,过去也有人提过,俺也曾经转过帖,就是不知道可操作性如何(开始俺一直抱着这个幻想的)。
再贴一次供大家参考:
ZT---关于税务居民与非税务居民的报税问题
[一、概念不清造成误解
1、Enter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请填上你成为加拿大居民的日期),但凡报税、申请牛奶金、GST 退税等,填表时肯定会填到这个内容,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我们自从移民登陆第一日,就是加拿大的 permanent resident 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在税表上填上了首次登陆的日期,作为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 的答案。
但是……此 resident 与彼 resident 其实是有差别的。
我们枫叶卡上成为加国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的日子是移民局执行的法律意义上的日期,之后填写一切有关我们国际身份信息时一律以这个日期为准。
但……与税务相关的信息和这个信息是有不同的,税务局只想知道你什么时候成为税务意义上的 resident,他们执行的是税法意义上的日期。移民局与税务局,分岭而治,河水不犯井水;
当然,对于大部分移民落地即长期居住的人士,这两个日子就是同一日;但对于短登一下且未与加国建立居住联系的人士,他们移民意义上的成为 permanent resident 的日是短登日,而成为税务意义上的 resident 日应该从长登日算起。
2、税务概念上还有 resident 和 non-resident 的区别,resident 要报税,non-resident 可以不用报税;
与加国有居住联系的人,如果长期居住、工作于加拿大的人,无疑就是 resident 了;
如果与加国切断联系,没有长期居住处所、也没有能“产生价值”的物资在加国(比如工作、房子、存折),就可以判定为 non-resident 了。
另加一种:只要申请并领取了 CCTB (牛奶金)和 GST 退税,就等同宣布自己是 resident 了。
3、以上概念搞不清楚,往往在税务上产生误会,这些误会集中出现在我们那些短登的移民身上,因为很多人很清楚自己短暂停留几日,不与加拿大建立居住联系,自然就是 non-resident 了,于是回国待了两三年都没有报税……OK,到这一步为止,没错!
长登以后,与加国建立了居住联系,人们就自然履行起报税的义务,很好!但当填税表时,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句子的错误理解,把 the date you became a resident of Canada 的日子填成了两三年前短登的日子,误会就开始了……
之后,税务局在 confused 之下可能作出两种错误判断:
a、此人前两(三年)就成为税务 resident 了,但漏报了两(三)年的税,需要补报!
b、此人两三年没报税,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短登”客,判作 non-resident,但他又领取了牛奶金,所以,牛奶金得追回来,并征收利息!
误会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短登情况下,填写税务相关信息的登陆日期与移民相关信息的登陆日期是不同的!这个概念一定要理清,而且这样填写是正常而合理的,不用担心这种不同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新移民几种典型居住情况下的税务安排
上面说到,用长登日子算作正式成为税务 resident 的开始,相信大家都理解了;不过大部分家庭在短登期间,都办理了一些与加拿大有关联的手续,比如办了工卡、医疗卡、银行帐户、申请了牛奶金/GST 退税……等等,这些情况,好象不太符合 non-resident 的定义,会不会给新移民添上了“与加国产生居住联系”的因素,而需要报税呢?我们通过几种典型的“短登案例”来分析分析:
1、全家短登回国,但领了工卡、医疗卡、开了银行帐户
虽然税局为了区别谁该报税谁不该报税,将居民细分为 Resident, Non-Resident, Deemed Resident, Deemed Non-Resident, Part-Year Resident……但对于大部分新移民,我觉得无须那么复杂,抓大放小就可以:你要是认为你总是要回加拿大长居的,那你可以从短登之日起就当税务 resident,你按时报税就是了(报海外收入),以上问题就不是问题,情况相对简单,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而如果你觉得你这几年肯定生活重心是在中国,你想当税务 non-resident,但又有以上问题的疑惑,请看以下解读……
1)工卡只是一个社会保险号,如果申领了但没有用在经济活动上,与报不报税没什么必然联系,有工卡也可以是 non-resident;
2)医疗卡是参加了医疗保险的凭证,象 BC 省,持有人是要交费医疗保险费的,对短登人士来说,不在加拿大居住却每月交纳费用一点不划算,所以一般很少短登的人去申请这个医疗卡,因此也与报税关系不大;
但象安省,申请人是不用先交纳费用就可以享受的,所以也有短登的人申请了,不过这个保险的费用是在报税时作为计算项目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安省居民申请了医疗卡,原则上是要报税的……
不过不用担心,无论哪个省的居民,如果离开加拿大了,可以通知医疗卫生局停止这个保险的,那就可以是 non-resident 了;
3)银行帐户,这个复杂一点,因为如果申请了银行帐户,那就肯定产生经济活动了,那么就不属于税务 non-resident,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一年几十块的利息而隆而重之地报税,也太不值得。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
如果短登人士决定这次回国要比较久才回加拿大而且回加拿大之前不打算报税,你仍然可以开通银行帐户,但开通时要跟银行声明你是税务 non-resident,那么银行就要你提供在中国长期居住的地址作为正式地址,之后到了报税季节,银行就会在你的利息中直接扣取收入税转给税局,然后把完税记录 NR4 寄给你,你仍然是税务 non-resident;
如果不知道这个方式又开通了帐户,银行就当作你是税务 resident,税季就会寄一份 T5 给你并抄送一份给税局(有的银行如果利息少于 50 刀就不会出 T5),让你自己根据上面写的利息收入跟税局报收入税。
如果这时你人在中国,没有向税局报税,是属于漏税了。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先通知银行将你改为税务 non-resident,然后向税局解释你一家的居住重心是在中国,你定义自己为 non-resident,税局在向你征收你漏交的税款后就没有问题了,你仍然是税务 non-resident;
4)牛奶金/GST退税,顾名思义,是一个税务 resident 因为抚养家庭成员和收入不高而获得的税务优惠津贴,税局会根据你提供的,成为税务 resident 之前两年的海外收入,计算后“送”给你一年的牛奶金/GST退税,因此,很多人登陆后就申请了。
但其实,一旦申请了牛奶金,就等于宣布自己是税务 resident 了,道理很简单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对于一登陆就全家在加拿大居住的家庭,这个当然不成问题,但对于短登然后全家离开,又认为自己是 non-resident 不打算报税的情况,这个津贴就拿得“太早”了!之后一旦开始报税,税局要么要求你补报漏报的几年税,要么要求你不用补报税,但你要退回最初一年所领取的牛奶金/GST退税。
如果你发现,哎呀,我就是这种短登没报税又领了牛奶金的情况怎么办?不用慌,还是有解决之道:如果你想做税务 non-resident,你应该说明情况并把领到的牛奶金/GST退税退回给税局,当你长登后,再重新申请牛奶金/GST退税(切记把“成为居民日”填作长登日),税局还是会平等对待,“送”你一年的牛奶金/GST退税的!
综上所述,全家短登回国,既可算作税务 resident,也可算作税务 non-resident(但是家庭成员要统一,不要一个算 resident 另一个算 non-resident),即使领了工卡、医疗卡、开了银行帐户等等,通过资料修正,仍然可以算作税务 non-resident。
2、短登后一方回国,另一方和小孩留在加拿大
加拿大税务部定义一个人是不是与加国有居住联系,经常用到一个判断因素:配偶和小孩是否在加拿大居住?如果是,即使那个人很长时间没有回加拿大,他(她)也通常被划为与加拿大有联系的税务居民。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夫妻两方都应被视为税务居民。
可也有人会有异议,他们认为,和小孩留在加拿大的一方因为有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所以就是税务居民无疑;问题是在中国的一方,那一方长期留在中国,如果期间没接收任何源自加拿大的经济收益,夫妇双方财政也能独立,那么在中国的一方也应该能算作税务 non-resident 而不用给加拿大纳税(特别是在国内收入很高的人士,如果给加拿大报税,钱就无端少了一大截)。
理论上是对的,不过……
在西方人心目中,家庭的完整性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通常一个人要到外国工作进修,其配偶和小孩都会跟着一起迁移,他们很难想象中国人的这种一方留守,另一方长期做“太空人”的分居方式,更对这种状态下好几年家庭关系仍然牢固觉得匪夷所思,呵呵~~~~
所以,如果家庭成员中一方定位为税务居民,另一方定位为非税务居民,用的是不同的地址,而双方又不是法定的分居状态,税局会认为这种情况非同小可,会催促没报税的一方报税,或者要求当事人给予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 non-resident 一方可以把情况说清楚,说明自己这几年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中国,没有什么经济活动或财务联系在加拿大,夫妻双方的财政是独立的云云……
如果解释得通,税局也可能会承认这种组合,这样在中国的一方就可以不用报税了,但在加拿大的一方就不能享受报税时的“配偶免税额”一项;
而至于牛奶金/GST退税,因为一方和小孩都在加拿大居住,所以是可以享受的,但应该只由留守的一方申请(类似于单亲家庭),另一方不予计算;如果一开头申请时是以两夫妻名义申请,那么要通知税局修正。
综上所述,短登后一方回国,另一方和小孩留在加拿大的这种情况,除非在中国的一方真的与在加拿大的一方财政独立、没有加拿大方面的经济来源、中国年收入很高(折算加元大概 4 万以上吧),可以尝试申请 non-resident 来豁免纳税;但如果以上因素有其中一条不符合,还是顺应潮流,全家纳税吧~~~
3、短登后一方和小孩回国,另一方留在加拿大
根据第 2 点的原理,这种情况下,一般也是夫妻双方都视为税务居民,向加拿大报税的。
但这里跟第 2 点不同的是,小孩不在加拿大!引申出来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小孩不在加拿大,应不应该拿牛奶金?
我们先看看官方规定,要符合领取牛奶金的条件,申请人必须:
To get the CCTB, you must meet all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you must live with the child, and the child must be under the age of 18;
you must be the person who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care and upbringing of the child;
This means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such things as supervising the child's daily activities and needs, making sure the child's medical needs are met, and arranging for child care when necessary. If there is a female parent who lives with the child, we usually consider her to be this person. However, it could be the father, a grandparent, or a guardian.
you must be a resident of Canada; and
you or your spouse or common-law partner must be a Canadian citizen, a permanent resident, a protected person, or a temporary resident who has lived in Canada for the previous 18 months.
字面上说的是 4 个条件,你必须 4 个条件都符合,才可以领取牛奶金/GST退税:
a、你必须与小孩一同居住,且小孩不超过 18 岁;
b、你必须是抚养小孩的首要责任人,通常情况下这个人是母亲,但父亲、祖父母、监护人也可;
c、你必须是加拿大居民;
d、你,或你的配偶,或同居伴侣必须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难民、临时居民并从 18 个月前到现在居住在加拿大。
a 的意思并没有说小孩一定要在加拿大,所以在小孩跟夫妻其中一方留在中国,也不违背这点规定;b 问题不大;
对 c 的 resident 的理解,我认为意思强调的是税务上的 resident,也就是说,申请人必须是税务居民,是正常报税的人士,才符合领取资格;只是短登不打算做税务居民不打算报税的人士是不符合申领资格的;
至于 d,意思是说在 18 个月前开始(对新移民来说就是从登陆日开始)居住在加拿大,但并没有规定两夫妻一同住在加拿大,而是说“你、或你的配偶”……
所以我认为,短登后一方和小孩回国,另一方留在加拿大,一般情况下,夫妻都可算作是加拿大税务 resident,应履行报税的义务,而且即使小孩随一方在中国,也符合领取牛奶金/GST退税的条件,还是那句: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牛奶金/GST退税本身就是对履行报税义务的纳税人发放的税务优惠嘛!
三、短登究竟应该办理哪些申请手续
上面说了那么多,大家如果理解了,其实短登应该办哪些手续心中的答案也出来了。
很多人说:移民如鸡肋!签证拿到了,究竟到不到加拿大定居,成为每个准移民必须选择的“人生试题”,最终一部分人都选择了“短登”这个缓兵之计。
但短登并不是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最好决定短登的同时,再寻找多一个答案:短登后再去不去定居?……不同的决定,在短登时就有不同的办事程序:
1、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以后打算长登,那么你们可以在短登时办理工卡、银行卡、牛奶金、GST 退税和驾照,不要办医疗卡(长登再办),第二年年初,向税局报税;
2、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放弃的想法比较强烈,那么你们就什么证照都不需要办理,也不需要报税,切记,这种情况下申请牛奶金和GST退税是违反税务条例的,一旦被抽查到后果很严重;
3、当一家人短登后一同回国,仍然处在思想斗争没有答案中,那么你们可以办工卡、银行卡并告诉银行是 non-resident,不要办医疗卡、牛奶金、GST退税,驾照建议不办,都等长登再办,短登第二年不需要报税;
4、当一家人短登后,一方留守或短期内长登,另一方回国但打算做税务居民来年报税,你们可以办工卡、银行卡、信用卡、牛奶金、GST退税、驾照,留守方办医疗卡,回国方不办医疗卡,长登后在已办的那方帐户里办理“增添家庭成员”即可;
5、当一家人短登后,一方留守或短期内长登,另一方回国但打算做非税务居民,也不打算来年报税,那么也可以办理上面第 4 点的证照,但要注意:银行帐户最好分开并告诉银行其中一方是 non-resident,牛奶金、GST退税只能由留守那方申请,填写配偶信息时指明配偶是 non-resident(金额计算会有不同),医疗卡也只办留守方的。
…………
总之,移民是家庭的迁徙活动,也是调整家庭发展计划的时期,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要先了解当地的规矩,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行动。同时我们要谨守一条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加拿大是著名的福利国家,但同时有严格的税收系统来充实国库,以支持这么广泛的福利分布。
所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解开很多新移民在报税原则上的疑问和误区,更希望向读者传达一种公平、平衡的理念,在来到加拿大这个法制国家生活、融入这里全新文化之前,走好我们的第一步! ]
热心的卖房中介朋友推荐了以下几个他认为较好的多伦多私立学校:
upper canada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5,250-$47,070
bishop strachan schoo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500-$42,675
toronto french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9,744-$24,627
branksome hall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3,140-$24,840
crescent school 日制 男校 费用 CAD$23,750
bayview glen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3,600-$18,720
havergal college 住宿或日制 女校 费用 CAD$21,890-$43,780
york school 日制 男女 费用 CAD$18,100-$21,700
非常感谢你的税务信息,我都在自己电脑里编辑收藏了,不在这里收了,避免占了太多楼层,搞的要学习的同学爬太多楼,哈哈,很累的!假设:太太和孩子长住加拿大,太太基本不工作(最多打打另工),收人基本没有(最多少许利息),生活由先生来负担。该领的卡全领,当然是税务居民。
先生呢,飞来飞去忙国内的生意,时常来加拿大,也能满足5年住满2年的条件,除枫叶卡外,原则上不领其他卡。
问题:
那位先生是税务居民吗?
答案:不确定,要先给税务局发个我上面所说的表,由他们来判定。温哥华有大量这样的中国移民,当然个体情况有差别。据唐人所说,税务居民和非税务居民的判断结果都有。
新来的也是报着学习一下的心情来这里多看看以坚定自己的移民决心
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加拿大是个高税的国家
我老公说是全球报税的国家
那么大家过去后是如何报税的呢? 国内的资产需要申报吗?
我老公没我那么坚定的信念要移民。。对他来说上海的生活状态他觉得不错
还说国外的税那么高估计你申报财产后税都收到你100万。。这点钱你以后送儿子
出去读书怎么都够了。。大家说说看大家是如何操作的? 理清楚这些我也准备
开始动手了。。儿子读4年级了如果顺利也就是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可以登陆时间上刚刚好。。
现在国内比较好的公司很抢手,往往一家公司后面有很多PE追着投资,个人入股需要机会。如果是几人合伙成立PE,需要专业操作,参与其他PE对好项目的竞争。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我也一直在关注PE,担心未来上市不确定性,资金退出机制不健全。怎样控制风险呢/,风险投资在国外很成熟。在国内无资金退出机制,也是风投发展的一个瓶颈。深圳有一个天使投资基金好象就是这种性质的。看你的帖子好象已经做了这样的投资,非常感兴趣。怎样来操做呢?我只是有这样想法,周围也没人关注,没人可探讨。所以一直没有思路,。
不如你再开个帖子大家互相探讨学习一下,毕竟如果我们把最关健的
钱的问题落实好了,其它的移民的问题就会变的好解决啦,这也是我一直犹豫的问题,每天坐吃山空太可怕啦,如果我们不再工作有足够的稳定的收入,那我相信我们在加一定会很快乐。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PE的机会很多,尤其中小企业上市,很多的机会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感觉无从下手。
看了您发表的许多贴,谢谢!太抬举俺了,受之有愧哈!
不过,还是谢谢鼓励!
不去温哥华,主要还是有俺自己的一些固有的偏见在其中作祟。
据说,温哥华如今的繁荣都要拜香港人所赐,是HK人把温哥华捧起来的。当然,温哥华气候条件可谓全加之冠,本身具备优良的人居条件。
温哥华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由港人大规模投资建设,逐步成为了HK回归前,大批HK移民的首选之地。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温市以港人为主的华人占比已经越来越大,而同时,白人占比则越来越小。
按照俺LG和俺的认知,在两岸三地中,台湾人最有文化(指包含民族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大陆人次之,而HK人相对最差。HK人多年来置身于殖民文化的氛围中,HK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也降低了当地人的文化水准。HK电影电视就是当地文化形式和深度的一个缩影。
虽然俺们不是什么大知识分子,但毕竟还读过几年书,所以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与欠缺文化的人多所接触。
再说,去加拿大是为了孩子能够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那种迥然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另一种文化。如果去了之后还成天与中国人为伍,有违俺们的移民初衷之一。
世界是平的。未来社会需要精通了解各种文化的人才。如果能够善加利用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精华,那就所向无敌了。
也许有些偏颇,但的确是心里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俺家儿子还小,容易受影响,不得不多考虑些。
看了您发表的许多贴,谢谢!
您的这个说法我不赞同。香港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体制、设施、银行证券收费惯例和消费水平等已非常接近国外了,我在深圳了解多点。内地其他地区的移民去了,语言不好沟通就麻烦点。
原来香港人有点看不起大陆人,近些年来基本没有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找了香港女朋友或老婆,而原来都是香港男人过来找女友、老婆或二奶。至于原来看不起大陆人,也很正常。我们国内的上海、北京甚至一些省会城市的人,不是也看不起小城市的人吗?
至于看不看得起,经济条件是一方面,我看最主要的是人品,是否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俺儿子回答说:加拿大有多少牛奶,北京就有多少电脑.,姐姐的宝宝真机灵幽默,这回答简直太酷了!!!俺真崇拜嫩一家啊,姐姐真应该多生几个这么聪明的宝宝,一个太少了
俺儿子回答说:加拿大有多少牛奶,北京就有多少电脑.
呵呵...谢谢你俩的支持!
这辈子没有和人打过架,来了加拿大却有两次有点这种冲动.
俺现在也能体会原来外地人到上海的那种感觉了,许多上海人也是欠扁一族!
环球华报 2008-10-28 01:03:52
加拿大心与中风基金会研究发现,包括华人在的移民在移居加拿大之后健康状况改变,移民时间越久,患心血管疾病越多。
据《世界日报》报道,加拿大心与中风基金会研究员李尔博士指出,来自中国、南亚和欧洲的移民,抵加10年后健康逐渐变差。他说,研究人员不想让人觉得移民加拿大会让人死得快,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实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新移民刚到加拿大时非常健康,但是著在加拿大居住时间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增加。李尔博士使用超音波测量600多名来自中国、欧洲和南亚移民动脉硬化程度,发现他们移民加拿大时间越长,动脉硬化程度越糟糕。
即使在考虑被研究对象的年龄、性、族裔、家庭成员心血管病史、糖尿病、肥胖程度和血压等等其他因素之后,研究发现在加拿大居住时间长短,仍然是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无法排除的因素。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包括华人在的移民来到北美后,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原因之一,例如华人原来多吃蔬菜,来到北美后则少吃蔬菜,多吃不健康的快餐等。
李尔博士猜测,新移民到加拿大后健康恶化,可能与他们需要谋生挣扎有关,他们要寻找工作,寻找住所,繁忙中忘记维护健康。也可能是对医疗健保系统不熟悉,较少利用健保服务。心与中风协会发言人周志明医生表示,语言和文化差也是新移民接受健保服务的障碍。周志明本人有患心血管疾病的新移民看病,他承认,新移民在移民加国后的面临的巨大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他认这项最新研究成果需要获得重视,继续深入研究造成移民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
潜水已久,一直在为移民的打算找个信服的理由,这个理由不仅仅给别人,更是给自己和家人尤其孩子。谢谢“慢慢江湖路”提供的答案,如醍醐灌顶。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鼓掌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写的真好严重同意梁溪香榭的看法!
“加拿大让男人回归家庭,是妇女和孩子的天堂”这是朋友的老公的感慨,他们过去两年多了!她老公变化很大,以前是在家玩游戏等老婆下班煮好饭,或是在外呼朋唤友的,现在练得一手好厨艺,还开了间餐馆!环境真的能改变人?加拿大的夏天好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你目不暇接,但是冬天太漫长了,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真的会闷死!所以她老公警告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我也来说说我家的情况吧!老公想移民,最初是因为女儿!老公和前妻育有一女一儿,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先天脑瘫,听不到,不会说!因为有一边手脚不灵活,手语也没法学!小的时候,因为户口不在本市,只能送到私人办的聋哑学校,三年前,因为太大了,私校不收了。老公为了她,把户口转过来了,还托朋友找了民政局的局长,才进了公办的特殊学校,可是上了不到两月,就以种种理由劝退了!所以想起了移民,最初,老公也顾虑重重,甚至打算近近地就移到香港算了(我们在珠海),做个一个小时的船就到了!多方便啊!后来,在更多的了解后选择了加拿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和他都有朋友在哪,也经常被我的朋友放毒洗脑。。。
开始办理时,老公也是有很多顾虑,国内的生意怎么办,语言又不通,冬天又冷。。。所以一开始我们也是打算我带着孩子在那边生活,他两三个月就两头跑一跑!
转机出现在年前的一次加拿大行程!由于年后要面试,我们也就匆匆忙忙的去了一次加拿大,正好感受一下那边的冬天!由于是想体验以后到那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在朋友家里打地铺,住了半个月,跟着他们去买菜,去看病,去自助加油,去逛街。。。(这段行程,由于要向大使馆交功课,所以也粗略地写了个流水账,没想到这份功课也发挥了些作用,面试时签证官 就直接把我们的移民动机给pass了,问都没问,呵呵。。。我会把它贴出来,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就是这半个月,通过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有与朋友的交流,老公感触极深,这里的生活,空气好,简单不浮躁,办事不用找关系,人与人之间都很真诚。。。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下了班,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是自己的,老板无权过问占用!发了工资,就会好好镐劳自己,所以要发周薪!存够了钱,一有假期,就满世界去旅游,工作没了没关系,回来再找!所以在当地,买房的大多是华人,本地人多半是租房住的!而且就算是打labor工,工作个两三年也可以买个house!所以在加拿大,你很难做到大富大贵,但是,要过日子,却也不难!
钱到底是挣来干什么的!如果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享受,那挣钱的意义何在?其实老公也算是会享受之人,他请了职业经理人,每年要付出不菲的酬劳,但是这样老公才有时间陪家人,去旅游!老公也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白手起家,从一个打工仔走到今天,让他放弃,我也于心不忍!可没想到,他自己却和我说,我们以后在加拿大,可以买个咖啡馆来开,要在那边落地生根,总得有个收入来源吧!我听了,心里很感动,我不是要大富大贵之人,我只希望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钱,多少才是够?!
严重,好聪聪啊!LZ太棒了,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写出我们的心声.送花加分.
我家的情况和你们又不太相同,老公做生意,我在当前热门行业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放弃我的工作,我是一点也不惋惜,虽然工资高,还有期权,但我不喜欢整天开会,说废话,正常请公休假在单位显得都很另类.
老公做生意如鱼得水,很适应国内的生活.我感觉如果马上让他去闷闷的加拿大长期生活,可能是对他的摧残,我想先一家两地,我带孩子在加国,他每年跑个三四次或者三两次,住够5个月(还可满足移民监同时好好休息),我再一年回国一次,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了,足够了.我个性够独立,倒不喜欢天天厮守.
孩子现在10.5岁,明年去的话不到12岁.在国内老公忙,一年加起来陪孩子的时间也有限,不一定比在加国更有利.加国室外活动多,孩子功课少,孩子和爸爸可以好好玩玩.
夫妻关系呢,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我老公很爱家和孩子,他朋友的老婆们只要知道她们老公和我家的老公在一起,都比较放心.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基础可以,但我不盲目乐观,以后真有啥问题,两口子分开了,我在加国有房子(投移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和钱,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过.我自己也已经重拾英语,将来钱不够后半辈子坐吃山空的,自己一定要有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也不忘给老公洗洗脑,我说你要将来和我离婚,你最吃亏了,且不说办移民花了你近百十万,你给我们买的大HOUSE也要很多钱,还要给我们娘两很大笔赡养费,我又很难找工作,你总不能看你儿子吃不饱.最主要的,你以后来加拿大看孩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住旅馆.如果枫叶卡到期,你连儿子都难见了.你要离婚,不是赔了夫人儿子房子还赔钱,你不是傻子?我又有儿子,又有房子,又有钱,简直兵不血刃.管他洗脑有没有用,先打打预防针.
还有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将来我和孩子出国后,家里有老人在,不至于灰锅冷灶的.我和老人同住10余年,感情很好,我婆婆虽然是长在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无私且极富心胸和大智慧,相信会是我保家的坚强后盾.
我很明白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不过为孩子将来快快乐乐学习和生活,大人吃吃苦值得.
我喜欢看DISCOVER和国家地理台,我喜欢西方国家不歧视LABOUR工的文化,最起码不象中国那么歧视.我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和LZ的移民时间差不多,希望可以和你多交流.
从孩子的成长考虑,移民也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俺家小儿刚满12岁,他的一些男同学已经开始发育,进入了青春期.这些从小营养良好的孩子,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的(俺儿子还没开始窜,但也有1.64M了).但是从心志上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十分稚嫩,还正处于十分敏感的年龄段,极需要同性家长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话说的挺实在,就是感觉楼有点歪了
男人与女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长期跟着母亲生活的男孩子,多少会有些欠缺阳刚之气,有的甚至太过娘娘腔.
儿子班里有个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十分乖巧,一直为各任老师看好,担任班长或其他更高的职务.
记得孩子三年级时,一天,俺去学校接孩子,他的一个同学告诉俺:阿姨,今天我们全班男生除了***之外,都挨李老师罚了.俺问:为什么呀?那孩子说:因为在中午吃饭时,***(一个女孩,胖嘟嘟的)吃了6个包子后,还要吃.我们就笑话她,所以老师就罚我们全体都要写检查.俺问:那***为什么没挨罚呢?那孩子回答:当我们大家都在起哄又笑又闹时,只有他一声不吭没参加起哄.
说实话,一个8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定力,实属不易.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男孩已经没有什么男孩子所固有的淘气劲了.
前年五.一假期里,俺家孩子组织同学们去植物园玩.绝大部分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兴奋地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孩子们坚持还是要去玩,所以俺们就出发了.只有这个男孩,因为他的妈妈说下雨了不要去,就没有参加那天的活动.当时孩子们对其都很鄙夷,说他不像男人.其实,那天孩子们都玩得非常尽兴.
一直以来,一直挺纳闷,为什么这个孩子那么乖.前不久才得知,原来他是妈妈一手拉扯大的.难怪!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的有些内容对俺具有启发意义:要让男孩子适当涉险,当然是在人身安全有绝对保障的条件下.因为今天的男孩子将会是明天顶天立地的男人,他要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来.如果他胆小怕事,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能够担此大任.
如果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不能及时地得到父亲的正确指导,那么很难保证他成长为一个富有阳刚气,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重任的男人.
这也是俺对移民的困惑之一.
如果让LG独自留在国内,也有许多的问题必然会出现.
俺家LG是个现代好男人,非常恋家,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才是最可亲的.他挣的钱从来都交给俺打理,不像他的不少朋友.瞒着太太,留着后手.在俺家从来就没大没小,无老无少,除了有时候也吵架生气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家都是乐成一团的.
LG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去外面吃饭.与俺一些朋友的LG们成天不着家相反,他是太爱待在家里了.俺经常要劝他不时地出去与朋友聚聚会,就像俺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未来的若干年里,让他独自一人守着个冷冰冰,没有生气的家,他的观感会如何.
从生理的角度考虑,俺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如果他以后感觉寂寞,那么俺能够理解他会采取的某些行动,只是尽量不要损害儿子的利益即可.但他答说:这不可能.年轻时都没有这样,现在就更加不会了.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也有很大的问题存在.
俺一小时的同学,十多年前去了加拿大,后来独自回国做生意挣钱,养活在加的妻儿.因为他天天都在外面吃饭,年轻轻的就患上了多种富贵病.几年前俺见到他时,都不敢相认,因为他胖得简直都步履蹒跚,像个老人了.因此还经常会被送医急救,甚至几次报了病危.最后,他的太太和孩子只得打道回府,以照顾他的身体.
这些也是俺对移民踌躇不前的直接原因.
如果让LG独自留在国内,也有许多的问题必然会出现.
俺家LG是个现代好男人,非常恋家,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才是最可亲的.他挣的钱从来都交给俺打理,不像他的不少朋友.瞒着太太,留着后手.在俺家从来就没大没小,无老无少,除了有时候也吵架生气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里,全家都是乐成一团的.
LG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去外面吃饭.与俺一些朋友的LG们成天不着家相反,他是太爱待在家里了.俺经常要劝他不时地出去与朋友聚聚会,就像俺一样.很难想象,如果在未来的若干年里,让他独自一人守着个冷冰冰,没有生气的家,他的观感会如何.
和我老公很象啊。
从孩子的成长考虑,移民也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俺家小儿刚满12岁,他的一些男同学已经开始发育,进入了青春期.这些从小营养良好的孩子,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的(俺儿子还没开始窜,但也有1.64M了).但是从心志上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十分稚嫩,还正处于十分敏感的年龄段,极需要同性家长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男人与女人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长期跟着母亲生活的男孩子,多少会有些欠缺阳刚之气,有的甚至太过娘娘腔.
看到一个例子就一竿子打死一类人也太过偏颇了。
如今中国的单亲家庭和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单亲妈妈教育的孩子同样非常优秀。
不是要去加拿大吗,加拿大的离婚率高达50%,很多优秀的人士都是单亲妈妈一手带大的,丝毫不少阳刚之气。
12岁的孩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与其每天拴在父亲身边,不如多引导他与那些出色的同性做朋友,向优秀的同性师长学习,还有那么杰出的历史人物可以竖为楷模,总之教育不仅仅是父母一家之言,孩子是社会的,不拘泥于一种模式,一种思维方式,孩子会更多的收益,这和单亲不单亲关系不大。
儿子班里有个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十分乖巧,一直为各任老师看好,担任班长或其他更高的职务.
记得孩子三年级时,一天,俺去学校接孩子,他的一个同学告诉俺:阿姨,今天我们全班男生除了***之外,都挨李老师罚了.俺问:为什么呀?那孩子说:因为在中午吃饭时,***(一个女孩,胖嘟嘟的)吃了6个包子后,还要吃.我们就笑话她,所以老师就罚我们全体都要写检查.俺问:那***为什么没挨罚呢?那孩子回答:当我们大家都在起哄又笑又闹时,只有他一声不吭没参加起哄.
说实话,一个8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定力,实属不易.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男孩已经没有什么男孩子所固有的淘气劲了.
前年五.一假期里,俺家孩子组织同学们去植物园玩.绝大部分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兴奋地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孩子们坚持还是要去玩,所以俺们就出发了.只有这个男孩,因为他的妈妈说下雨了不要去,就没有参加那天的活动.当时孩子们对其都很鄙夷,说他不像男人.其实,那天孩子们都玩得非常尽兴.
一直以来,一直挺纳闷,为什么这个孩子那么乖.前不久才得知,原来他是妈妈一手拉扯大的.难怪!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的有些内容对俺具有启发意义:要让男孩子适当涉险,当然是在人身安全有绝对保障的条件下.因为今天的男孩子将会是明天顶天立地的男人,他要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来.如果他胆小怕事,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能够担此大任.
如果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不能及时地得到父亲的正确指导,那么很难保证他成长为一个富有阳刚气,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重任的男人.
这也是俺对移民的困惑之一.
我交移民申请费是按6。9交的,过去会相差这么多呀。
你国内的生活跟给我一样,已经给楼主加了精彩帖子分。
我家孩子一岁的时候开始申请,本来是打算去那边上小学的,可是,现在还没有任何补料消息,我家孩子明年9月份就幼儿园毕业了,看来小学得在国内上了你们孩子都大了 我孩子才一岁半 现在考虑是不是太早了?
ZT----
去年我第一次报税就是按照从网上发现的该文自己报的,我想对其他新移民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年年初,加拿大人都要忙着作一件重要的事,报税。
过了元旦,从自己工作的公司,有存款的银行,纷纷寄来反映你上一年收入的T4表。假设李先生去年在A公司工作,又在B公司兼职,C银行有两千元定期存款,从政府领到上学的贷款D,还有孩子的牛奶金。这些是李先生去年的全部收入。牛奶金免税,ABCD四项收入是需要交税的,或早或迟,你会收到这四处寄来的T4表,如果地址变了一定要及时通知所有留有你的地址的公司或机构。如果没有收到T4表,一定要与他们联系索要。
即使你上一年没有收入,也一定要报税。原因有三:一,增加了退税额;二,你在加拿大的纪录;三,每个公民和移民的义务。
二月底,在邮局可以拿到报税用的表。一本是报税表,另一本是报税指南。税表这一本里,所有表格都一式两份,一份交国税局,另一份自己留底。去年交过税的,今年的税表直接寄到家里。
税表由主表和许多辅表构成。主表(T1 GENERAL 1999)共有4页,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身份(Identification)。姓名,住址,SIN(社会保险号)号,生日,婚姻状况,配偶的SIN号码。新移民到达加拿大的日期,是否申请GST退税,是否有海外资产等。
第二部分,总收入(Total income)。包括职业收入,退休金,利息,出租房子,工伤补贴(Worker?s compensation benefits)等一切收入。
第三部分,净收入(Net income)。你的钱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免征所得税。 比如退休金储蓄RRSP,工会费,托儿费,投资损失,搬家费等。总收入减去上述费用得出净收入。
第四部分,需交税的收入(Taxable income)。净收入减去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
第五部分,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每人每年收入6,794元免税,配偶收入低于6,794元,可以把免税额度转过来,最多转5,718元;海外配偶及残障子女的抚养费;加拿大退休金扣款(CPP,Canadian Pension Plan),就业保险(EI,Employment Insurance),靠你抚养,同居的亲属,可以是祖父母,父母,叔表兄弟等;残障亲属抚养费;学生贷款利息;学费;子女的学费;部分药费;慈善捐款等。
第六部分,退税或补交(Refund or Balance owing)。由辅表1(Schedule 1)算出应交的联邦税,减去政治捐款及做生意投资的免税部分,加上由省税辅表算出的省税,得出应交税款总额(Total payable)。
应交税款总额减去发工资时已经由公司代扣的税,如果是负数,就是退税额,如果是正数,就是你应当补交的税款。
第七部分,你的开户银行账号,退税款将直接打入你的户头。纳税人签字。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张先生一家三口于1999年6月1 日到达加拿大,7月1 日到12月31日打工。夫人上免费英语课,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自己不交费,七岁以下孩子每月有168元牛奶金收入。房租650元/月。
张先生工资7元/小时(安大略省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约合14,300元/年),工作时间40小时/周。张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7,308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219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85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
我们现在来帮张先生一家报税。
在T1表的第二部分101行(Employment income)填入收入7,308.00,没有其他收入,150行(total income)总收入填7,308.00。
没有退休金储蓄,托儿费,等免税部分花费,T1表的第三部分236行(net income)填7,308.00。
没有生意、以前未报的投资损失等,第四部分260行(taxable income)填7,308.00。
第五部分张先生1999年在加拿大7个月,计214天,300行基本免税额为214/ 365* 6,794 = 3,983.33;
夫人没有收入,将夫人的基本免税额转过来,303行为214/ 365 *5718 = 3,352.47;
净收入,236行,在6794至19794之间时,需要填辅表13(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填表,计算得出辅表13的第14行为293,填入主表307行。
308行填CPP供款133.28;
312行填就业保险185.00;
无其他花费,335行填3,983.33 + 3,352.47 + 293 + 133.28 + 185.00 = 7,947.23;
335行乘17% = 1351.03填入338行;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1,351.03。
第六部分,计算总的税款。
由辅表1(Schedule 1)计算应交的联邦税。联邦税按收入分三段征收。第一段收入在29,590之内,第二段收入在29,590至59180,第三段收入在59,180以上。税率分别是17%,26% 和29%。
蓝色的联邦税表(Federal Tax Calculation)辅表1(Schedule 1)第一行填入需交税的收入,T1表的260行,张先生是7,308.00。张先生年薪合14,600元,不到29,590,所以在第一部分第一栏(Part 1, Section 1),第一行7,308.00乘17%得到1,242.36,填入第二、十三行。T1表350行免税额度1,315.77填入第十四行。7,308.00 - 1,315.77是负数,在第十五、二十五行填0,张先生要交的联邦税为零。将零填入T1主表的419行。回到主表第六部分。辅表1的第十五行0,填入主表406行。
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T1C,将辅表1第十五行的0填入第一行,最后计算出省税为零。填入主表428行。
回到主表。需交税额(Total payable)为零,填入435行。
437行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1,168.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85.72
到粉红色的省税退税表(Ontario Tax Credits),将主表236行净收入7,308.00填入第一行,夫人收入为零,7,308.00填入第三行。张先生一家人的房租是650元/月,650 x 7 x 20% = 910.00,填入第四行,无其他花费,得到第七行,填910.00。住房补贴不超过250元,第八行填入250,第七行乘10%,得91填入第九行。第八九行相加得341,填入第十行。这是最后的住房补贴额。
两个大人一个孩子,销售税退税额250,填入第十四行。住房补贴加销售税退税,591填入第十五行。
第三行7,308减4,000乘2%得66.16填入第十六行。第十五行减第十六行得524.84,填入第十八行。这是省税的退税额。回填主表479行。
437行代扣的所得税加省税的退税额1,168.00 + 85.73 + 524.84 = 1,778.56 填482行,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435行需交税额减482行总退税额得 -1,778.56填入484行,退税额为1,778.56。
张先生去年年薪约合一万四千元,工作7个月,收入为7,308 - 219 - 185 - 1,168 + 1,778(退税) + 168(牛奶金) x 6 = 8,521,按有收入的六个月平均1,420元/月。
张夫人没有收入,在她的主表第一部分销售税退税申请(Goods and services tax / Harmonized tax (GST/HST) credit application)一栏画勾, 她每季度可以收到125.75元退税款。孩子下一年的牛奶金是182元/月。
再看赵先生,也是一家三口,于1998年来加拿大,找到技师的工作,年薪四万元,约合19.16元/小时。夫人上中专College学计算机,学费2,000元,没有收入。孩子送幼儿园,申请托儿补贴,交费240元/月,根据前一年报税的结果,尽管孩子也在七岁以下,每月牛奶金收入70元。房租800元/月。
赵先生的T4表上有这些内容:
姓名,住址,SIN号码
14 收入(Employee's income)4,0000
16 加拿大退休金(Employee's CPP contributions)1,200
18 就业保险(Employee's EI premiums)1,000
22 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6,400
44 工会费(Union Deducted)606
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先生一家报税的情况:
150行总收入(Total income) 40,000
212行 工会费(Annual union) 606
214行 托儿费(Child care expenses) 2,880
236行 净收入(Net income) 36,514
260行 征税收入(Taxable income) 36,514
300行 基本免税额(Basic personal amount) 6,794
303行 配偶基本免税额(Spousal amount) 5,718
307行 (Personal amount supplement) 61.48
308行 CPP供款 1186.50
312行 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premiums)994.50
326 行 配偶转来的费用(Amounts transferred from your spouse) 3,600 (由辅表11计算得出)
335 行 18,354.48
350行,免税额度(Non-refundable credits)3,120.26
406行 联邦税3,709.98 (由辅表1计算得出)
420行 实交联邦税(Net federal tax)3,709.98
428行 省税(Provincial Tax) 1,465.44 (由粉红色的省税表Ontario Tax计算得出)
435行 总税额(Total payable) 5,175.42
437行 填入代扣的所得税(Income tax deducted) 6,400
448行 CPP供款(CPP overpayment)13.50
450行 EI供款 (EI overpayment)5.50
479行 省税退税(Provincial tax credits) 0
482行 总退税额(Total credits) 6,419
484行 退税(Refund) 1,243.58
赵先生一年的收入是:40,000 - 1,200 - 1,000 - 6,400 - 606 + 1,243.58 + 70 x 12 = 32,892,按12个月平均 2,741元/月。下一年,赵先生孩子的牛奶金是82元/月、没有GST退税。
赵先生每月支付托儿费240元,与张先生相比,工资比19:7≈2.7,实际可比收入是2500:1400≈1.7。
报税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尽管我用报税软件验证过,上面举的两个例子肯定有很多错误,恳请专家指正。本文提及的表格及填写方法可能有误,以http://www.ccra-adrc.gc.ca/menu/Eme...蠛9丶八拔褡苁?/a>(Canada Customs and Revenue Agency)的网址:http://www.ccra-adrc.gc.ca/menu-e.html
上面的例子,至少给大家一个概念,看上去工资相差比较大的,实际收入相差并不大;工资相同的,不同家庭情况,实际收入也会有所差别。加拿大社会在税收、福利方面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吧。
加拿大的工资单上,收入只有一项,其余都是扣款:所得税、就业保险、加拿大退休金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福利的一部分。
对于新移民来说,往往最先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就是免费的英语课程,还有免费医疗制度,即使在健康卡还没有生效的头三个月生孩子,甚至外国人,所有费用全免,孩子入托补贴, 13年小学、中学免费教育,免费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的各项服务,新移民成人上中专College,有至少1000元补贴,无论中专、大学还是业余成人教育,都有各种名目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奖学金,单身母亲,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用工作,全靠政府津贴就可以生活,不幸去世,政府支付丧葬费,等等等等……
找到工作又失业的人,有就业保险,还有免费的就业培训,或者你想学什么,可以从政府得到几千元学费补贴。http://www.hrdc-drhc.gc.ca/insur/claimant/200017.shtml
对于老年人,哪怕一生从未工作过,也保证每月有800-900元的生活费,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人,政府提供电动轮椅,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承载这种轮椅车,部分普通公共汽车也可以承载这种轮椅车,这样,老年人出门就很方便,可以自己去买菜,会友。老年保障及加拿大退休金(Old Age Security & Canada Pension Plan)网址:http://www.hrdc-drhc.gc.ca/isp/common/home.shtml
加拿大移民部最近打算修改移民法,为了让普通技术工人也有机会移民加拿大。现在大约10个人供养一个老人的退休金,10年后,大部分二战后婴儿潮(Baby Bomb)出生的人都退休了,社会急需补充大量劳动人口,以维持各项福利制度。
上面谈到的福利,都是国家提供的。比如免费医疗制度,只提供看病的费用,如果住院,只能住四到六人一间的大病房,不包括药费和牙医费。公费医疗也有很大弊病,看病轮候时间过长,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比如癌症病人化疗的等候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一般的手术等候时间也要论月等,看急诊,往往等候好几个小时。我来加拿大唯一一次去大医院看病,是耳朵痛。恰逢周末,只好去大医院看急诊,等了三个小时,才轮到给我看,五分钟就开了处方,医院却没有药房,要自己到外面买。而药房周末也不都上班,还得到处找药房。前年有个老太太在急诊室外的走廊等了四个小时,居然没有人管,老太太等不及了,撒手西去。今年冬天,一个华裔青年急诊,救护车本来可以把他送到就近只需4分钟车程的医院,但因为政府消减开支,医院不接待急诊病人,救护车只得将他送往20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医院。可怜这个青年终告不治。
找到正式工作的人,在国家提供的福利之外,还有公司的福利。
前面我们看了赵先生报税的情况,算出他月均收入1741元,那末他实际每月拿到手的钱是多少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工资单:
工资:工作时间: 80 小时 单位时间工资: 19.157 共计: 1532.56
所得税: 230.16 加拿大退休金: 54.39 就业保险:36.81
伤残保险: 18.41 牙医保险: 10.73 生命保险: 12.12
OST生命保险: 1.95 公司退休金:78.36 工会费:27.88
扣款合计: 481.54
实发: 1051.02
两周1532元工资,七扣八扣发到手里只剩下1051元。如果自己选择买了其他保险,又去掉一、二十块。不管工资多少钱,实际发到手里的差不多都是这个数。
加拿大广播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每年12天公共假日,8年内工龄的职工,每年15天年度假,25年工龄有30天年度假,15天病假,1天公司活动。搬家、结婚、丧葬等特批的1至数天特别假,公司团体保险,公司退休金等。
公司提供的免费全家健康保险,全部报销的费用:半私人病房(两个人)。单身职工每年自负(Deductible)25元,全家无论人数,自负75元。然后,可以享受免费项目有:全部处方药费;每天另加12元的半私人病房;康复期住院,每年120天;外地治疗费;私人护士;救护车;救护直升机;助听器及配眼镜(两年一副眼镜,可报240元);糖尿病药品及设备;酒精及毒品依赖治疗;心理治疗。
一般感冒、退烧药,维生素是非处方药,自己就可以买。绝大多数药品必须由医生开处方,药剂师才卖。每剂药付药剂师8-10元费用。一次游泳后,我眼睛不适,医生开了两剂药,有一小瓶5毫升眼药,2.5元,另一管软膏7.32元,实收2.5 + 10.49 + 7.32 + 10.49 = 30.8元。感冒,开了20几片抗生素,还有一点什么药,60多元。如果没有保险,可真吃不起药。刚来的人没有工作,自己也没有买药费保险,一般到唐人街买中药吃。因为中医、中药没有相应立法,不在政府的医疗系统之内,中医师开诊无需执照,买中药无需处方,当然就不在政府的免费医疗保险之内,看病需要自己付费,中药也不在药费保险之内,也要自己付药费。医生和药店的生意自然很有限。
牙医保险,要扣工资的0.7%,包括:检查、诊断、预防性治疗、较小的治疗(如填充)报90%,假牙、过桥、牙套,报50%,矫形,一生一次,报50%。总费用每年1000元。
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投资移民的困惑和移民难题
俺觉得,帖主移民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烈。
俺们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移民目的,主要是:
1。为了孩子的教育。
俺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同西方的高等教育水平,大多数人厌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2。为了安全。
国内政策多变不稳定,与人缺乏安全的感觉。
国内的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加深,社会仇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国内的急功近利氛围导致了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潜在的健康安全问题。
国内的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可以想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国内的法制建设十分欠缺,百姓的利益容易受到无端的侵犯。
3。为了自由。
在一个政治制度更加民主,更为符合人性的社会中生活,百姓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会得到大幅提高,人的尊严更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保护。
4。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的生活提供多一种现实可能的选择。
5。归隐的需要。
俺们中的许多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早已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商场生活。久在樊笼里,因此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俺们向往那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加拿大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大农村,正好契合了俺们归园田居的客观需要。
如果没有清晰的移民目标,那么移民之路走起来就不会顺畅,移民的感受将会是痛苦大于欢乐,也因此,就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好一锅粥让猪拱了!无语、、、回复: 投资移民的困惑和移民难题
[FONT=微软雅黑] 关于瑞典语或英语
闲来无事 写篇关于新移民学习外语的小文 以回报家园网、本帖楼主及参与本帖讨论的各位网友!尤其是对金发瑞典美女感兴趣的网友!强调一下 瑞典男人也不错-- 低调 内敛 害羞 是他们的共同特性 有感兴趣的女生 不妨 留意一下!
近期 本人将发表一篇关于瑞典金发美女的文章 敬请关注![/FONT]
[FONT=微软雅黑]本人来瑞典半年 一直以英语与人对话过活 和瑞典人交流无任何障碍!
原因有二:1、瑞典语属印欧语系 很多单词和英语相近;2、瑞典在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时 已经在瑞典高中推广英语;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语成为瑞典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 在瑞典 英语交流畅通无阻 瑞典95%的人精通英语 哪怕是耄耋老人 很多人会2-3门外语。英语的普及程度在瑞典登峰造极 这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瑞典是美国、英国之后 世界上流行音乐和歌曲的第三出口大国的原因了!
关于困扰中国移民的外语 本人有如下感悟:
1、学不学外语 ?
既然大伙都是投资移民 我想应该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有坐吃山空的本钱 ;或者说 起码空转几年不是问题!
以本人为例 在来瑞典之前 已经充分考虑清楚 登陆瑞典的第一件事情 不是学习外语! 而是深入了解瑞典社会 从经济、文化、政治、历史、伦理、男人和女人、两性关系!在了解上述各个层面细节的过程中 好的投资项目 自然就浮现出来!也就是说 --------新移民 在登陆移居国后最紧迫的事 是寻找能产生丰厚现金流的项目 而不是学习外语!正所谓“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在寻找和了解投资项目的过程中 我们所遇到的语言障碍 完全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 找瑞典留学的 瑞典语“超棒”的中国留学生得以化解 每小时费用才80克朗! 而且 大批精通“瑞典语”的中国美女留学生等着你去挑选(坛子里部分心智不全的人 请勿“遐想”!)。也就是说 我们新移民宝贵的时间 应该用在真正应该用的地方 俗语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2、外语何时学 ?
等你寻找到好的经营项目 有了稳定的投资回报 这时 为了更方便融入瑞典社会 你可以到你所在的社区语言中心 去学习瑞典语了!(语言培训学校SFI:瑞典政府为新移民提供的免费语言培训 以便移民尽快融入社会!如果你在入境瑞典时填报的学历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在取得瑞典永居后,可以参加瑞典政府提供的免费成人职业培训课程,每月可以领取约6500元的政府补贴!)
3、外语怎么学?
外语是一个熟练工 死背硬记加勤学苦练 还要有语言环境!语言学家做过统计 人类每一种语言、语种 经常用到的不超过500句!也就是说 你只要把这500句日常用语学会、学好 就可以自如的应付生活了 毕竟我们不准备当Talk show的主持人和小说家 !你打开电视 在地铁 bus 路上路下 听到的全部是瑞典语 在加上自己的努力 外语 根本就算不上问题!我本人的英语 在96年大学毕业后 近20年没有使用的机会 早还给了老师 !但来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后 我每天闲着无事 在市中心皇后大街和斯德哥尔摩老城“游街” 没事就找瑞典“金发美女”练英语口语 好几次 差点被友好的瑞典美女“诱惑”回家! 现在 我英语的日常生活用语 熟烂于心! 当然 我一直恪守练口语的原则是--找不同的人练习 以免被练习者被我“搞疯”!
就学习外语 举身边的两个例子:
1、我一个朋友 辽宁丹东人 登陆瑞典6个月后 在我的指导下 今年九月底 在瑞典王宫附近 花70万买了一个有300年历史的手套店! 主要卖手套和旅游纪念品 店面26平米 每天营业额6000-7000元 一开始 他自己看店 但他外语水平接近于幼儿园水平 我曾担心他如何与顾客交流!他笑称 不用外语交流 商品上面都有价签 只要不找错零钱 会用poss机就好 也没想着让游客下次再来 !因为快到圣诞节了 他雇了两个中国女留学生轮替看店 每小时80元工资(小时工 不用打税)!他自己说 每天去除房租、税费、人员开支 一天赚2000元左右。现在他又在计划投资另外项目了 。
2、我这个朋友的儿子7岁 来瑞典才3个月 没有任何瑞典语基础 但现在已经和瑞典同学打成一片 自如交流 我曾看到这个7岁孩子和瑞典同学打德州扑克时 训斥另外一个瑞典同学牌打得不好 很搞笑 !看来 孩子学语言的确与成人不同 进步神速!我一直在想为什么 后来 我恍然大悟 孩子不用考虑生活来源 一颗单纯的心 集中心智在语言上学习 而不会像成人一样 脑子想的太多、干扰因素也太多 两者的学习效果当然天壤之别!所以 我认为 新移民有了好的经营项目和好的经营回报 自然就不用想太多了 外语学起来效率会高很多! 因此 先寻找经营项目才是新移民的生活“王道”!
对于技术移民或没有资金做投资项目的同学 给别人打工维持生计 那么学会和学好外语就显得很急迫和重要了!对于这部分群体 我的意见是 要心无旁猿、破釜沉舟的学外语 要有起五经 战子夜的决心和勇气 没有更好的办法 !举个例子:二战初期 美国曾选拔300名美国士兵潜伏至德国 这些被选中的士兵没有任何德语基础 只是长得像日耳曼民族而已 学习德语的时间只有3个月 如果潜伏德国被发现有美语口音 只有死路一条!结果 3个月“死亡”培训结束后 298人全部合格 !另外2人 一人因为酒后游泳溺亡 另外一人 德语说的实在太好 被留在美国本土做德语教员!所以 被外语所困的移民朋友 你认为 你比这些美国大兵的情况更糟吗?学不好外语对你而言面临死亡吗?如果都不是 只能说明你没有努力!
综上 外语很重要 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移民路上的“拦路虎 ”!在我本人的字典里 只要有解决办法的“困难” 都不叫“困难”; 真正的“困难” 是无解的“困难”!我对移民的感悟 :移民属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选择 ,是“苦了我一个 福荫百代人”的壮举,苦点累点,应该!但我们新移民最重要的是----战略方向要对!正所谓可以有必死之心,但绝无必死之策!
外语 绝不是 也不应该 成为我们移民的----问题!!哪怕你外语真的很“滥”,这都和你的“智商”没有关系,别外语学不好,感觉人也“傻”了似的!!
不多赘言 愿论坛里同学好运 !互帮互助 共渡移民大潮!
本人qq:526260923 (求加时说来自家园!)[/FONT]
你太聪明了,支持!回复: 投资移民的困惑和移民难题
LZ太棒了,你的帖子都很有深度,写出我们的心声.送花加分.
我家的情况和你们又不太相同,老公做生意,我在当前热门行业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放弃我的工作,我是一点也不惋惜,虽然工资高,还有期权,但我不喜欢整天开会,说废话,正常请公休假在单位显得都很另类.
老公做生意如鱼得水,很适应国内的生活.我感觉如果马上让他去闷闷的加拿大长期生活,可能是对他的摧残,我想先一家两地,我带孩子在加国,他每年跑个三四次或者三两次,住够5个月(还可满足移民监同时好好休息),我再一年回国一次,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了,足够了.我个性够独立,倒不喜欢天天厮守.
孩子现在10.5岁,明年去的话不到12岁.在国内老公忙,一年加起来陪孩子的时间也有限,不一定比在加国更有利.加国室外活动多,孩子功课少,孩子和爸爸可以好好玩玩.
夫妻关系呢,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其实我老公很爱家和孩子,他朋友的老婆们只要知道她们老公和我家的老公在一起,都比较放心.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基础可以,但我不盲目乐观,以后真有啥问题,两口子分开了,我在加国有房子(投移还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和钱,天塌不下来,日子照样过.我自己也已经重拾英语,将来钱不够后半辈子坐吃山空的,自己一定要有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也不忘给老公洗洗脑,我说你要将来和我离婚,你最吃亏了,且不说办移民花了你近百十万,你给我们买的大HOUSE也要很多钱,还要给我们娘两很大笔赡养费,我又很难找工作,你总不能看你儿子吃不饱.最主要的,你以后来加拿大看孩子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住旅馆.如果枫叶卡到期,你连儿子都难见了.你要离婚,不是赔了夫人儿子房子还赔钱,你不是傻子?我又有儿子,又有房子,又有钱,简直兵不血刃.管他洗脑有没有用,先打打预防针.
还有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将来我和孩子出国后,家里有老人在,不至于灰锅冷灶的.我和老人同住10余年,感情很好,我婆婆虽然是长在农村,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为人无私且极富心胸和大智慧,相信会是我保家的坚强后盾.
我很明白我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不过为孩子将来快快乐乐学习和生活,大人吃吃苦值得.
我喜欢看DISCOVER和国家地理台,我喜欢西方国家不歧视LABOUR工的文化,最起码不象中国那么歧视.我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和LZ的移民时间差不多,希望可以和你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