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师兼教练 开健身房带病人增肌
邓桂芬 报导 2019/ 07/ 21
光田综合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彦志爱健身,致力推广「训练即良药」取代「运动即良药」,也就是更有目的及计画性的运动。他与朋友合资开健身房,并考取特殊族群教练证照,除了一般民众可来健身,银发族丶骨松丶肌少症或三高慢性病人也能来此强化肌力,达到安全健康目标。
「悍草训练」健身房外观与一般健身房并无不同,但大有玄机。全馆装有人脸智慧辨识系统,可分辨是否为馆内会员,门口还摆有医学人体骨骼模型以及血压测量器,原来教练顾问团有骨科医师陈彦志以及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陈彦志表示,多数民众习惯久坐不动,日常活动或突然运动都可能受伤,一开始只是骨骼关节轻微伤害,但若没有好的肌力预防,反覆受伤可能进到急症,最後得开刀治疗,甚至开刀後又再复发。
虽然骨科专业就是替病人开刀,但陈彦志从学生时期就有健身习惯,所以他更想以医师的身份推广特殊族群的训练,用训练来预防疾病发生。特殊族群包含银发族丶骨松丶肌少症丶三高慢性病丶代谢症候群或癌症化疗患者等。
陈彦志举例,膝盖发炎代表膝盖过度使用,若训练肌力以降低膝盖的承受重量,再搭配药物使用,即有降低开刀的机会。而且,功能性的肌力训练还可运用於日常生活,包括推丶扛丶负重等动作,皆能预防生活上的动作伤害。
但训练主要是矫正民众错误的动作,「这无法在短短5到10分钟的门诊内学会,而是长期配合。」陈彦志说,这不只是病人配合,也需要一个长期配合的训练机构,而他将想法告诉爱健身的好友们并受到认同支持,今年初创设健身房。
若病人想接受训练,陈彦志会先转介给物理治疗师,因运动伤害患者经过手术或其他治疗後,需先复健减少组织沾黏,同时矫正错误动作的代偿模式,等恢复一定程度後才能让教练进一步做训练,在良好的动作模式下增加肌力。
陈彦志说,如此一来,专业之间可互相合作与学习,也可避免病人因运动造成二次伤害,「安全是训练最重要的宗旨。」另外,针对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的学员,健身前都需要量血压,让教练可以评估训练强度多寡。
因陈彦志自己也考取特殊族群教练证照,专接病况较复杂的病人做训练。他曾经训练一名中重度贫血和二尖瓣脱垂的27岁男性,对方到课时体重仅48公斤,血红素相当低,常头晕呕吐,从椅子起身还需双手撑大腿才站得起来。
陈彦志以增加男子的肌肉量为目标,带他进行肌力与核心肌群训练,训练期间还需注意避免他的心肺过度负荷。三个月後,男子体重就顺利突破50公斤,大腿也变得有力,他相当满意:「女友说我终於变壮也变得『可靠』多了!」
为什麽不是鼓励运动,而是强调训练?陈彦志说,运动和训练都在「动」,对健康皆有帮助。但训练是更有目的且更有计画性,例如跑马拉松前不是当天完赛就好,而是循序渐进训练让比赛过程避免受伤,「可见训练更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