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楼。精简版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奶奶」林瑞阳月减7.5公斤
小心肌少症找上门

曾金月报导 2019/07/02

曾是「台湾第一小生」的林瑞阳和张庭婚後,转战大陆经商有成,上个月因出席一场婚礼的照片,一头白发的林瑞阳,加上发福的身材,被网友笑说是「张庭的奶奶」,让他发愤要减肥,果然一个月後瘦了7.5公斤,而他的身材再次受到惊艳。

浏览附件550075

林瑞阳给自己一个月的减肥时间到了,张庭在网路上分享她与林岳阳的生活点滴,同样是满头白发,不过身材的确瘦了一号。张庭说老公为了减肥,过去一个月来只吃青菜不吃肉,12天即甩肉5公斤,1个月下来,共瘦了7.5公斤。林瑞阳从「奶奶」开心回到「林大哥」。

彰化基督教医院营养师张格瑀提醒,只吃青菜不吃肉,虽然植物中有少量蛋白质,他的蛋白质摄取量还是不够。这种方法短期内的确可以瘦得很快。但蛋白质是肌肉的主要来源,也代表肌肉流失很快;而他也快60岁,未来要小心肌少症的问题。

肌少症是最近流行的健康议题之一,很多年轻人因为蛋白质吃的少,运动量不够,到了年老时很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松垮的肌肉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可能连站都站不起来,这也是目前很多老人面临的问题。

张格瑀指出,理想的减重是以每个月少2公斤为目标,也就是以每天减少500大卡摄取,而一公斤体重要消耗7700大卡,所以一个月下来就能减去2公斤。

此外,现在也有不少人以「生酮饮食」来减重,生酮饮食的重点是肉吃很多,几乎不吃醣类,但醣类变成葡萄糖後是身体热量主要来源,这种饮食法变成是脂肪分解成葡萄糖,特色是短期内可能瘦得快,但长期下来会出现体力不好丶色气差的情况。

张格瑀提醒,理想的减重是以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取,避开加工食品,如贡丸等,最好采用低脂肉,不过,以往大家认为「白肉」油脂低於红肉比较适合减重。但根据美国营养期刊最新研究发现,红肉或白肉对於减重的结果都差不多,减重时可以吃瘦肉,吃鱼肉,但鱼肚脂肪高不建议,另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如黄豆制品豆腐丶豆皮丶豆包等。

员林基督教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任陈育正提到,减重可依BMI来判断,短期(3到6个月)可以减去体重5%为目标,长期可以体重的10%为标的。饮食控制加上运动是减重的不二法门,50多岁健康的民众,减重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如有糖尿病丶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肥胖者,减重的时间要慢一点,运动不能太剧烈。

他也提醒,50岁过後,如果看起来愈来愈「肿」也要小心,临床上有不少民众把水肿当成是「胖」,很有可能是心脏与肾脏出了问题。
这里的生酮错误在于:
不是肉吃得多,是油多。不用葡萄糖代谢,脂肪代谢是更好的代谢
还有,减重不要算热量,算热量的饮食方式也坚持不了多久。
长期节食减少卡路里,最终结果是新陈代谢降低,也是减肥复胖更胖的原因。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就这个意思,人的肌肉要跟长期运动匹配,
饮食也是这个道理,时间越长的越好。

但食用油脂肉类,并不是人类几十万年发展长期的正常状况啊。
我看的书里面写的是:百草,百果,小虫充饥。
可以想象的是:少盐,少糖,
难以想象的是:少碳水。
 
最后编辑: 2019-07-08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但食用油脂肉类,并不是人类几十万年发展长期的正常状况啊。
我看的书里面写的是:百草,百果,小虫充饥。
可以想象的是:少盐,少糖,
难以想象的是:少碳水。
人类大规模粮食才几千年历史,一直是捕猎为生。
北美的大型动物灭绝原因就是跟智人走出非洲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人类大规模粮食才几千年历史,一直是捕猎为生。
北美的大型动物灭绝原因就是跟智人走出非洲

关键是动物跟小草小果的比例,
在树上的阶段,打猎可能性比较小,
下地以后,会有打猎机会,但大部分只能野菜野果吃吃。
 

千客万来

拆二代致富和尚爱淘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14%
从牙齿看人类演化
2017年07月04日 11:28 来源:文汇报 作者: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牙齿是一份独一无二而又可靠持久的档案,不但可以记录人的一生经历,甚至能追溯到出生之前。它能透露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地域迁移、饮食喜好、是否遭受过辐射污染、死亡年龄等极其丰富的信息。
古人类学家彼得·翁加尔在 《齿间演化史:牙齿、饮食与人类起源》一书中,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描述了牙齿、饮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介绍了这种互动是如何塑造人类演化的。从早期人族———鲍氏傍人(生活在东非,距今230万年前-130万年前) 坚固的齿列,到许多现代人比例不相称的颌骨与牙齿,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旅途:化石记录、考古记录、气候历史、实地观察和实验室分析,各种内容不一而足。
翁加尔从分析食物与牙齿形状的关系入手,开启了对人类演化的探索。牙尖圆钝、窝沟较浅的牙齿可以磨碎硬而易碎的食物,比如种子。牙冠较细、形似刀片的牙齿可以刺穿或撕裂食物,比如生肉或树叶。但是,在研究者决定着手了解能否通过牙齿来预测现有灵长类动物的饮食后,一项又一项研究表明,预测出的饮食与实际观察到的饮食并不相符。牙齿形状可以揭示出灵长类动物能吃什么,但这并不一定代表它们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会选择吃什么。
幸运的是,要从牙齿化石中推断饮食状况,还有更直接的方法。食物会在牙齿珐琅质上留下清晰的痕迹,这些微观标记会揭示出牙齿的主人在生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内吃了哪些食物。一具鲍氏傍人样本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180万年历史的沉积物中) 尤为令人震惊。鲍氏傍人又被称为“胡桃夹子人”,他们的臼齿较大,颧骨突出,拥有强健的咀嚼肌,由矢状嵴固定。
科学家们曾假设,这些特征是为了适应咀嚼坚果和根茎而产生的。咀嚼会在牙齿上留下凹坑,但微磨损分析显示,他们的牙齿上只有少数细微的划痕,这也证实了能力与选择之间的错配。翁加尔总结道,随着牙齿和颌骨的演化,当动物无法获取到原本偏好的食物,而只能转而食用其它更加难嚼的食物时,它们也能应付得来。
翁加尔在书中介绍了食物选择、获取和加工的变化对于人类的意义。人脑的脑容量较大,是与人类同体型哺乳动物预期脑容量的5倍,因此需要稳定的优质食物来源。人类的直立身体使我们得以借助持久奔跑来捕捉猎物,获取各种不同的营养来源。与直系亲属或更大范围的群体共享食物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有助于保障后代的生存。技术进步,比如工具的使用和烹饪,使我们得以获取原本无法获得的营养和能量。
在肯尼亚科比福拉遗址等地,考古学家发现的石器和屠宰动物遗骸集中点可追溯至约200万年前,翁加尔认为,这是标志着肉和骨髓成为人类常规饮食一部分的时点。来自早期智人的牙齿样本表明,他们比其南猿祖先的牙齿更适应撕裂食物;各种各样的微磨损也表明,早期智人的饮食更加灵活多样。工具使用和后来的烹饪或许缓解了大牙齿和大颌骨的选择压力,但牙齿体积的缩小似乎是逐渐发生的。
更加多样化的饮食,辅以越来越复杂的技术,使狩猎采集者得以在上个冰川期末期 (约1.2万年前) 占据了全世界无冰地带的大部分区域。从采集到农业的转变 (即新石器革命)对人类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翁加尔将其视为人类“改变游戏规则,开始自己存储食物”的开端。永久性定居和可预知的食物存储使得较大型的群体得以形成复杂的社会。在一些地方,人们几乎可以确定,环境变化是推动上述转变的动力:在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最早的植物栽培迹象与寒冷干旱的新仙女木期的开始时间重合,都发生在约1.3万年前。在这一时期,野外的食物开始变得稀缺。
对于“原始人”饮食法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切错误的开端。但正如翁加尔所说,多样性是人类饮食的关键。试图模仿一种单一的祖先饮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存在。自新石器革命后,人类一直在不断演化,我们中许多人拥有我们的祖先所没有的酶,使我们能有效消化含淀粉的食物,并能在成年后消化牛奶。但我们的牙齿和颌骨与现代饮食并不同步,这的确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今,许多人的牙齿牙列拥挤,或者长了歪牙或阻生牙。这是因为我们的颌骨发育不足,经过加工的柔软食物无法刺激牙齿充分生长。此外,人类对甜食的喜好也导致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引起蛀牙和齿龈病。
智人是最后一支人族谱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至少在350万年前至4万年前,不同的人族是共存的。未来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彼此不同的觅食策略是如何让他们得以共享同一片土地的。
(摘自Nature自然科研)
 
最大赞力
0.09
当前赞力
100.00%
从牙齿看人类演化
牙齿是一份独一无二而又可靠持久的档案,不但可以记录人的一生经历,甚至能追溯到出生之前。它能透露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地域迁移、饮食喜好、是否遭受过辐射污染、死亡年龄等极其丰富的信息。
古人类学家彼得·翁加尔在 《齿间演化史:牙齿、饮食与人类起源》一书中,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描述了牙齿、饮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介绍了这种互动是如何塑造人类演化的。
人是属于食肉动物还是属于食草动物呢?
采菊东篱下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跟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更相似呢?我们来看看……

肠的长度:食肉动物的肠道比它们的身体长3——6倍,而食草动物的肠道则是自身长度的10——12倍。
人类的肠道长度与食草动物一样。

胃酸度:食肉动物的胃的酸度比食草动物强20倍。人类的胃酸度与食草动物相似。

唾液:食肉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食草动物的唾液则是碱性的,这有助于植物性食物的辅助消化。人类的唾液是碱性的。

肠道的形态:食肉动物的肠道很光滑,形状像管道,其中没有凹凸不平之处——因此肉类可以迅速地通过。食草动物的肠道则崎岖不平,布满突起和皱褶,好似一条山间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地吸收。人类的肠道特性跟食草动物的差不多。

纤维:食肉动物无需利用纤维来润滑它们那又短又光滑的肠道。食草动物则需要可食纤维来帮助食物在它们那又长又凹凸不平的消化道中移动,以免肠道被发酵的食物堵塞。人类具有跟食草动物一样的需要。

爪子和牙齿:食肉动物都有可以用于抓捕的利爪和尖牙,而没有平坦的用于咀嚼的臼齿。食草动物没有可以捕猎的爪子或尖牙,但具有可用于咀嚼的平坦臼齿。人类跟食草动物的特征一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人是属于食肉动物还是属于食草动物呢?
采菊东篱下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跟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更相似呢?我们来看看……

肠的长度:食肉动物的肠道比它们的身体长3——6倍,而食草动物的肠道则是自身长度的10——12倍。
人类的肠道长度与食草动物一样。

胃酸度:食肉动物的胃的酸度比食草动物强20倍。人类的胃酸度与食草动物相似。

唾液:食肉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食草动物的唾液则是碱性的,这有助于植物性食物的辅助消化。人类的唾液是碱性的。

肠道的形态:食肉动物的肠道很光滑,形状像管道,其中没有凹凸不平之处——因此肉类可以迅速地通过。食草动物的肠道则崎岖不平,布满突起和皱褶,好似一条山间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地吸收。人类的肠道特性跟食草动物的差不多。

纤维:食肉动物无需利用纤维来润滑它们那又短又光滑的肠道。食草动物则需要可食纤维来帮助食物在它们那又长又凹凸不平的消化道中移动,以免肠道被发酵的食物堵塞。人类具有跟食草动物一样的需要。

爪子和牙齿:食肉动物都有可以用于抓捕的利爪和尖牙,而没有平坦的用于咀嚼的臼齿。食草动物没有可以捕猎的爪子或尖牙,但具有可用于咀嚼的平坦臼齿。人类跟食草动物的特征一样。
对饮食很多不同的观念,也许今天我们认为是对的,明天就彻底错了。谁知道呢。
况且每个人不同,有些人素食很好,有些人要吃生肉才健康,无定式,适合自己就是好的。

大脑最需要的食物,是肉类,而不是植物…
瘦龙健康
瘦龙健康
低碳,生酮饮食,断食践行者,公众号『瘦龙健康』
关注他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首发自瘦龙的博客:http://www.chinalowcarb.com/brain-needs-meat/

===========================================

现代,大家都在用脑工作,人人都想变得更加聪明。

人脑在不断的进化,人类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对于人脑的进化,饮食是最重要的一环。

一提到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大多数人想到的“标准答案”,可能就是绿色蔬菜、水果等了。

但实际上,相比于植物类食物,肉类才是保证大脑聪明最重要的部分,这点早在几百万年前就有印证。

现代人类的大脑体积远远大于其他灵长类动物,但在600万-20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大脑都非常小。

大约在2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吃肉。


远古时代,生活烤肉,图片来自theflamingvegan
随着肉类逐渐进入日常饮食中,人类的大脑开始快速增长,从体积、复杂程度快速变大。

人类开始变得越来越聪明,肉类在人类大脑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现代人类脑部已经足够发达,但是,人类还需要吃肉来维持大脑健康么?答案是肯定的。

想知道具体原因,首先得了解:源自大脑的疾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案无外乎3点:营养缺乏、毒性作用、代谢紊乱。①

那么,吃肉和这3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相比较于植物类食物,肉类又有什么优势呢?▼

大脑营养:肉类VS植物类,优势明显
想要解决大脑营养缺乏问题,得先知道大脑的营养构成:

大脑中的宏量营养和微量营养,包括脂肪、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矿物质,还有能量来源葡萄糖或者酮体。


大脑中的营养构成及其主要作用,图片来自YouTube
这其中,常见的营养素缺乏主要表现在锌、维生素B12、铁、Omega-3脂肪酸等等。


而这些营养素,在肉类中相对更加丰富,而且比植物更加容易吸收,生物利用率很高,比如:

→维生素B12

基于植物的食物中,几乎不含有维生素B12,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必需维生素,身体就无法合成DHA、DNA,红细胞或者髓鞘(包裹并隔离我们大脑电路的物质)。

所以,毫无疑问,如果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引起很多精神问题,比如抑郁症、记忆力差、狂躁症等等。②

这也是有些长期素食者的特征,好斗、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等。

→铁

铁在神经递质产生(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脑能量产生,海马功能(记忆)等大脑“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想要获取足够的铁,肉类是首选,这是因为肉类富含铁元素,并且大都是很容易被身体吸收的血红素铁。

→锌

植物类食物的锌含量远低于动物类食物,2017年瑞士的一项研究就发现:47%的素食主义者的锌水平不足,而吃肉的杂食者,只有10%缺锌。③


(锌缺乏,肉食者和素食者对比)
→Omega-3脂肪酸

大脑中的脂肪占比60%甚至更高,这其中25%是饱和脂肪,25%是单不饱和脂肪,50%是多不饱和脂肪。


这其中,Omega-3脂肪酸,尤其是DHA,还有EPA,有保护神经元,和减少炎症的作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Omega-3摄入量都不高,但是,Omega-6摄入量又极高。

这是因为基于植物类的饮食,包括常见的大豆油、花生油等脂肪中,Omega-6含量都比较高,导致现代人Omega-6和Omega-3的摄入比例(甚至达到16:1)严重失衡。

所以,想要获取足够多的Omega-3,富含DHA和EPA的肉类食物(尤其是脂肪鱼类),更值得一吃。


素食者的Omega-3脂肪酸(主要DHA和EPA)水平更低,数据来源④

而且,大多数植物类食物,都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导致某些营养无法被吸收,比如:

→植酸

很多植物类食物,比如大豆、玉米等等,都富含植酸,这种物质会干扰人体对铁、锌、钙、镁等微量营养素的吸收。

比如下图的研究数据,就对比了在单独吃牡蛎(蓝色线),同吃牡蛎和黑豆(棕色线),以及同吃牡蛎和玉米(绿色线)时,人体对锌的吸收率。⑤

明显可以看到,某些植物类食物,会使得锌的吸收率会大幅度降低。


→草酸盐

草酸盐天然存在于植物性食物种,会干扰人体对铁、钙和镁的吸收。

富含草酸盐的植物有诸如菠菜、香菜、芝麻、甜菜等等。

→单宁

天然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单宁,会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很多豆类、坚果中都有单宁。

至于蛋白质,相比较于植物类食物的来源,动物类食物的蛋白质更加完整、密度高、更易吸收和利用,而且不含抗营养物质。

营养缺乏,会影响大脑健康,甚至带来很多大脑类疾病,与此相当的另一个病因,可能就是毒性作用。

某些植物,会让大脑“中毒”?
很多研究都曾发现,基于植物类饮食方式的人,患有精神类疾病的风险更高:

2012年,一项针对14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当女性每周摄入的肉类少于推荐量时,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摄入者的2倍。⑥


2014年,奥地利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330名素食者,330名大量吃肉的人,330名吃肉较少的杂食者,以及330名食肉较少单吃水果和蔬菜的人。

研究人员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统计数据显示:素食者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是其他组的2倍。⑦

这一方面可能是植物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如肉类,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原因是:植物中的某些物质,会对大脑带来伤害,比如:

→配糖生物碱

茄科类植物中可能就含有配糖生物碱,最常见的比如发芽的土豆。


土豆,图片来自greatbritishchefs
中毒后轻则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干扰大脑功能、导致意识障碍,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

→草酸盐

菠菜、芹菜、谷物等等都可能含有草酸盐。它不仅是一种抗营养素,草酸盐晶体还会扰乱胃肠功能,伤害神经系统等等。

→谷蛋白

谷蛋白也叫做麸质,小麦、燕麦等食物中都有,很多人对谷蛋白不耐受,就会出现过敏症状,俗称乳糜泻。

无法消化谷蛋白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嗜睡等状况,还可能引发疱疹,或者神经类疾病。

发表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综述中,就明确表示: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等病症的人,更可能对谷蛋白,或者酪蛋白(来自奶制品),产生抗体。⑧

而且,有高达75%以上的自闭症患者,都有“肠漏”症状。

→谷蛋白和凝集素,诱发“肠漏”,影响大脑

谷蛋白(麸质),和大多数植物中凝集素(藜麦、糙米、荞麦、大豆、花生、茄子等等均含有),会破坏肠道内壁,导致肠道泄露。


肠漏,图片来自piquetea
“肠漏” 使肠道中的有毒物质、过敏源、无法消化的食物分子等进入血液中,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等等状况。

毒素可以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大脑,也可以间接通过炎症信使影响大脑。


四通八达的迷走神经|图片来源:psychologytoday
最后一个可能引发脑类疾病的因素是: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影响大脑健康
体内代谢紊乱,尤其是炎症、氧化应激、神经递质失衡、胰岛素抵抗等状况的发生,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

而吃错食物,往往会更加容易引发代谢紊乱,比如最常见的精制碳水化合物(米面糖),如果饮食中以它们为主,会增加炎症,同时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


这是因为,大量的精制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会被转化为葡萄糖,血糖走高,这时候胰腺就会分泌出胰岛素帮你“处理”这些糖,有的被转化为细胞能量,剩余的会被“变成”脂肪存储起来。

但是,如果长期吃精制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一方面会增加体内炎症,另一方面胰腺工作频繁,难免累到出现消极抵抗的状态,这时候胰岛素抵抗就爆发了。

有一种胰岛素抵抗叫做大脑胰岛素抵抗,一旦发生,就会导致胰岛素很难进入大脑,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脑细胞需要胰岛素来获取葡萄糖。

如果大脑中没有足够的胰岛素,那么脑部新陈代谢就会减慢,脑细胞很容易受损。


图片来自harvard
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都被发现与此有关。

2012年10月,美国著名梅奥诊所的这个研究,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的危害,不只是肥胖,还可能伤害大脑认知能力。⑨

详情可以查看→多吃主食,容易老年痴呆?| 美国梅奥诊所的发现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很多脑部疾病,比如抑郁症、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等,在降低甚至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并且足量摄取肉类和优质油脂后,出现好转,甚至痊愈。

因为除了糖,大脑可以选择酮体作为能量来源,之前给大家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老年痴呆患者Steve Newport,尝试生酮饮食,同时摄入椰子油,效果出奇的好,短短37天内,他的行为和认知就开始出现质的飞跃。↓


老年痴呆症的标准测试,Steve Newport从开始摄入椰子油,到第37天,画出钟表的完整度有明显进步。相关阅读→8年老年痴呆,37天就恢复,只因做了一件事……

关键的瘦龙说
很多人说,大脑需要糖,所以,我们必须吃糖、吃碳水,要不大脑会变笨,现在还说这话的人,明显是缺乏常识的。

大脑确实需要糖,但是,我们不需要吃糖,身体可以把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这叫做糖质新生。相关阅读→不吃主食后,感觉变笨了?

南开普敦大学运动科学名誉教授Tim noakes经常公开说,实际上,我们人类不需要碳水,1克都不需要。


相比较于以植物类食物(比如吃米、面、豆子等等)为主的饮食,肉类食物具有更高的营养密度,而且,这些营养(铁、锌、维生素B12、Omega-3等等)对大脑来说非常重要。

肉类食物的营养利用率和吸收率都较高,植物类食物则相对较低,而且大多数植物类食物都含有植酸、草酸盐等抗营养素,还会阻碍身体对诸如铁、锌的吸收。

植物类食物(小麦、大豆等)中的谷蛋白,或者凝集素,还可能影响肠道健康,诱发“肠漏”,肠道出现问题,也可能通过迷走神经,或者炎症信使,最终影响大脑健康。

再者,基于精制米面糖类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极大的影响人体血糖,诱发炎症,带来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类问题。

代谢紊乱和大脑之间也存在必然联系,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就被称为“3型糖尿病”,和大脑代谢葡萄糖能力衰歇有关。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食草动物吃肉的案例,它们为什么吃肉呢?
瘦龙健康
瘦龙健康
低碳,生酮饮食,断食践行者,公众号『瘦龙健康』
关注他
1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首发自瘦龙的博客:食草动物吃肉的案例,它们为什么吃肉呢?

======================================

有些动物爱吃草,有些动物爱吃肉,我们习惯把动物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但是,他们的角色没有那么固定,经常会反串,如果你看到兔子吃肉,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先给大家讲过故事,17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人,只见到过白天鹅。

直到1697年,荷兰探险家Willem抵达澳大利亚,才看到,这世界上居然还存在黑天鹅。


黑天鹅,图片来自Wikimedia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发现打开了人们认识天鹅的视野,也同样引发大家对固有认知的反思,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黑天鹅事件』。

其实,很多事情,可能只是你没有看到它的另一面,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今天我跟大家聊一件有意思的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Jackson Landers的美国科普作家,同时也是冒险家,他专门研究野生动物。


JacksonLanders,图片来自tagesschau
2010年的初秋,Jackson Lander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刷新了他的“世界观”:▼

一只呆萌小鹿,竟然要吃牛排
当时,Jackson Landers正和朋友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露营地里,支起烤架,准备烤牛排吃。

烧烤过程中,他隐隐约约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仿佛什么大事要发生。

为了心安,他开始扫视四周,结果,就在身后发现了一只白尾鹿,它站在几米开外的地方,一直盯着烤架上的肉。

当肉烤好之后,朋友和JacksonLanders正准备大快朵颐时,让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这只小鹿径直走了过来,用鼻子闻着JacksonLanders手里的肉,似乎在暗示它也想要尝尝。

Jackson Landers于是拿了一些给小鹿,没想到,它竟然开始贪婪的吃了起来。


视频截取动图,原链接为①
是不是有点懵?可爱的小鹿,那个你长期以为只会吃草的呆萌小鹿,竟然抵挡不了烤牛排的诱惑。

这是什么情况,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可能会想,这只小鹿一定精神错乱,才发生了这样的偶然事件。

那又如何解释如下图这只小鹿的行为呢?是的,你没看错,它在雪地里吃兔子。


图片来自Donna Fernstrom(一名爬行动物饲养员)
类似的事情,实际上也会让你重新思考,大家对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认知,是不是真的正确。

人类真的太喜欢给事物分类了,可能在我们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通过自然课了解到,食草动物只吃植物,而食肉动物只吃肉,另外,还会存在一些杂食动物。

这种“简单粗暴”又界限分明的认知,才让很多人见到食草动物吃肉后,感到极度惊讶。

事实上,不止小鹿,很多“食草动物”都被发现,有吃肉的情况。

食草动物,真不是只吃素
→雪兔吃鸡

一提到兔子,大家可能会自然的想到萝卜和青菜,没错,小时候的儿歌就是这么教的。

但是,来自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 Alberta)的研究人员可不这么认为。②

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他们就在加拿大育空地区,观察雪兔(北美洲常见的一种野兔)的生活习性。


雪兔,图片来自nationalpost
结果惊讶的观察到,放置在监控区域的161个动物尸体,被雪兔吃掉或者吃过的共计20个,占总数的12.4%。

而且雪兔最喜欢吃的是松鸡,有时候吃到连羽毛都不剩。


试验抓拍到雪兔吃鸡的过程,图片来自图片来自nationalpost
不止如此,它们连其它野兔的尸体,还有自己天敌(加拿大猞猁)的尸体,也都不会放过。

天呐,这是什么“神仙”操作?!是不是感觉存于内心的自然秩序轰然倒塌?别着急,来看一头用1个月时间吃掉48只鸡的牛。

→这头牛,1个月时间吃掉48只鸡

牛通常都非常温顺,闲来总是时刻不停地嚼着草,淡定又安然。

但是,路透社在2007年曾经报道过,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有一段时间附近的村庄里养的鸡总是失踪。③

短短1个月时间里,先后有48只鸡不见了,村里人开始一直以为是狗在偷吃鸡,于是,躲在牛棚准备抓“贼”。

结果惊讶的发现,是牛棚里一头名为Lal的母牛在偷偷吃鸡。

当事人Gour Ghosh给路透社的记者说:“并不是狗在偷吃鸡,相反,我们惊恐的发现,是那头我们取名Lal的牛,悄悄潜入鸡舍并像一只灵活的小猫一样,抓住了鸡。”

“Instead of the dogs, we watched in horroras the calf, whom we had fondly named Lal, sneak to the coop and grab thelittle ones with the precision of a jungle cat,” Gour Ghosh, his brother, said.

不止吃鸡肉,也有人拍到一头牛,在吃死去的兔子肉。


图片来自reddit
面对主人提供的小鱼,这头牛也是一点都不拒绝,反而大嚼特嚼,吃的很香。


图片来自YouTube
→ 吃草的羊,其实也吃肉

在苏格兰朗姆酒岛上,海鸟雏鸟的腿、翼骨和头部,经常被吃掉。

当时的被怀疑“凶手”,除了老鹰还有乌鸦之外,还有马鹿,因为有人观察到它们在吃这些雏鸟。

然而,当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后,却惊讶的发现,原来参与者里面,还有绵羊,它们最喜欢吃未长大的北极燕鸥。④

此外,还有麂羚,这种经常躲在密林深处的小羚羊,平时总是吃些草、树叶、种子和果实等等。

也曾被拍到过,捕食了一只青蛙。⑤


→河马吃同类

河马属于食草动物类,最喜欢也最常吃的是水生植物,偶尔吃陆生植物,每天可以消耗大约80斤的食物。

然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生Leejiah Dorward ,发表在《非洲生态杂志》上的一篇经历,却和你的既有认知不同。⑥

原来,他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南端,穿过一条河的时候,观察到水中的河马,在吃自己同类腐烂的肉。


河马在吃同伴的腐肉,图片来自Leejiah Dorward
也有人拍到过2只河马一起捕食斑马的过程。


图片来自roaringearth
是的,它们真的不止吃素,甚至连你一向觉得只会悠闲嚼草的小马,也会趁着机会捕食一只小雏鸡吃。↓


图片来自YouTube截取
还有被抓拍到在吃麻雀尸体的松鼠,哈喽,你还是那只只吃坚果的呆萌小松鼠么?


图片来自blogspot
So综合来看,所谓食肉动物,还有食草动物,其分界线真的并没有那么明显,绝对的草食动物,都只是极少数的。

但即便这样,依旧挡不住很多人的好奇心,到底这些所谓的“食草动物”,为什么会偶尔吃肉呢?

食草动物吃肉的可能原因
→可能和基因有关,陆生食草动物的祖先最早是吃肉的

福克斯新闻曾经报道过,来自加拿大加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被发布在《Plos One》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古老的类似蜥蜴的动物(被命名为Eocasea),可能是陆地食草动物的祖先。⑦

但是,它们最初是主要吃肉的,经过漫长的进化(消化和吸收高纤维植物并不容易),最终变成如今的所谓“食草动物”。

→可能和食源有关

如果正常食物来源很少,比如入冬后,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想要找到足够的食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12月日本宫崎县的猴子被拍到在吃鱼,图片来自japantimes
饿到不行的它们可能什么都吃,如果能遇到动物尸体,对当时的它们来说,就是人间美味。

→为了补充营养

有些营养,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蛋白质等等,从营养密集度极高的肉类中获取往往更加容易。

所以,可能为了补充营养,或者已经感受到自己缺乏营养(比如正处于孕期,或者受伤后),“食草动物”会抓住机会进行一下“食补”。

→单纯的喜欢这种味道

你可能迷恋火锅的味道,或者总是偶尔想吃某种食物。

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有些肉类可能就是它们喜欢的味道(也可能正应了第一个原因: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偶尔当做小零食去吃一下,也算是满足下自己的小心愿。

关键的瘦龙说
当然,吃肉的动物,也偶尔会吃草,吃昆虫,吃草和吃肉,这只是长期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对食草动物认知有一些偏差,认为它们只吃植物,其实,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并不会拒绝一些动物源食物。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很重要,很多肉类比草营养更加丰富,密度更高,为了补充营养,获取更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或者其他微量元素。

对于人类来说,也许纯肉和纯素,都可以生存,但是,纯肉导致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动物内脏可以提高很多必须的微量元素。

其实,内脏也是很多肉食动物的最爱。

吃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用一直吃吃吃,一天吃一顿两顿都可以,而吃素的动物,基本上每天都在吃,除了睡觉。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我之前提到过的,在动物界里面,一般意义上的食肉动物,都比食草动物相对显得瘦,尤其是肚子。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