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没有年龄对照表!
医师:不管几岁,标准就是120/80mmHg
卢映慈 2019年5月17日
根据统计,台湾约有300万人罹患高血压,其中有1/3的人不知道,就如同有100万人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个不定时炸弹。会有这麽多不知道的人,是因为大家对于血压有个「年龄标准」的错误迷思,高血压学会理事长王宗道说,「根本没有年龄越高、血压可以越高的说法,不管几岁,标准就是120/80mmHg。」
王宗道说,他发现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年纪偏大、本来血压就会偏高,后来才知道原来在LINE群组有个流言,是一张「各种年龄正常血压应该是多少?」的对照表,认为正常人的收缩压应该是「82+年龄」,所以50岁的正常血压是132,就算高一点也正常。
「其实这是错的,任何年龄层的血压都应该控制在收缩压/舒张压是120/80mmHg,任何年龄的偏高血压,都会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风、肾病变等疾病机率增加,等于是增加死亡风险。」王宗道说。而太多人就是因为有错误观念,才认为自己没有高血压,根据估计,大约150万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
王宗道举例,国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压虽然只排名第8,却是近10年来死亡率上升最多的疾病,直接死于高血压疾病的人数、十年来增加超过两倍;而如果把排名第2、第4、第9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肾病变算进去,其实每年死亡人数跟癌症相同,「但癌症目前没办法准确预防,心血管疾病却可以。」
该怎麽注意自己的血压?
心脏学会理事长黄瑞仁说,其实他建议18岁以上的成人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压,但这是指正常血压的人而言,如果血压偏高,就要做进一步检查、治疗。「虽然一般定义的高血压是140/90mmHg,但如果超过120/80mmHg就是要注意的标准,因为『再过一阵子就高血压了』。」
而王宗道建议,如果是自己量血压的人可以用「722起量量」的口诀,也就是纪录7天内的血压,每天量2次,一次起床、一次睡前,而每次量血压前先休息5分钟,让血压平稳,同时也要量2个数值再取平均,因为可能会有些落差。
更好的做法是,可以量2隻手,因为两隻手的血压通常会不一样,用较高的数值做判断;而2隻手因为血流位置不同,如果量出来差距差到20mmHg以上,表示已经有血管狭窄的问题,就要马上去看医生,也算是一个警讯。
另外,如果是收缩压、舒张压差距超过50mmHg以上的人,比如150/60mmHg的血压,王宗道说,千万不要因为看到「60」,就觉得自己血压还好,甚至认为「降血压后血压会过低」;「因为舒张压是血管放鬆时候产生的压力,太低,表示血管已经失去弹性、硬掉了,所以收缩压会更高,这反而是又高血压、又血管硬化的徵兆!」
这种收缩压、舒张压差称为「脉搏压」,王宗道说,通常血管硬化是老化的一种现象,所以舒张压以60岁为一个分界线,60岁前会随著年龄增高、60会后反而会降低,他建议60岁以上的人不看舒张压,只看收缩压是不是有达标,这才是真正判断高血压的标准。